尊严殖民地

Colonia,窒命地(台),殖民地,殖民尊严地,Colonia Dignidad

主演:艾玛·沃森,丹尼尔·布鲁赫,迈克尔·恩奎斯特,马丁·乌特克,薇姬·克里普斯,朱利安·欧文登,奥古斯特·席纳,丽琪达·卡里,凯撒·博尔东,史蒂夫·卡里尔,卡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卢森堡,法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15

《尊严殖民地》剧照

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2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3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4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5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6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3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4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5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6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7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8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9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20

《尊严殖民地》剧情介绍

尊严殖民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影片聚焦1973年智利政变时期,一对年轻的德国夫妇丹尼尔与莱娜反抗智利军政府统领、独裁者皮诺切特的故事。当时正值智利政变的高潮期,丹尼尔被皮诺切特的手下绑架到一个被称为“尊严殖民地”的秘密基地。那儿正是前德国纳粹分子逃亡智利所建的聚集地,而军政府武装进行着大量的刑讯工作与秘密人体实验,被绑架的人从来没有一个曾活着逃出“殖民地”。然而丹尼尔的妻子莱娜没有放弃,她找到了基地所在,并计划救出丈夫。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诡魔童真的出现了!最终幻想7:圣子降临另类家庭顺疯车2我的恐怖前任一些怪人第一大总统小轿车恋爱好滋味暗黑破坏神:竞逐一切天启异闻录家有喜妇火力少年王3巴黎1919:和平条约学生会的一己之见遗失身份盒子怪替身情郎美丽人生在那遥远的北方爱丽丝梦游仙境尸控网络木偶奇遇记绝妙的遗产我们不能是朋友愤怒的公牛蛇梯棋母亲冬日

《尊严殖民地》长篇影评

 1 )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书上所说的世界给我的印象就是:除了中国以外好像其他的都是发达国家。

但是通过毕业之后这几年的国内外工作经验,我逐渐发现,西方体系下制定的所谓的发达与否的标准一直以来都太狭隘了。

因为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言,他们的所言所行有的时候的确是让人有点目不暇接。

完全是和自己的所谓文明程度相去甚远/文明是什么?

文明其实就是经过了历史千百次的战争,人们逐渐形成的一种观念:和平友好的互相发展。

但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塑造的体系下,一切都是以利益驱使为主,他们可以让自己的所谓优秀的治国经验传输到第三世界国家,然而通过大量的经验表明,第三世界其实并不需要那么优秀的制度(如果他们的制度确实优秀的话)我一直都很难明白一个问题,就是明明有的国家就是不适合西方的那种制度,但是却又偏偏剑走险峰,非要去寻求在不适合自己的制度下去寻求大发展,这简直是太扯淡了。

就像一个个人,到底什么才是能让自己变强的因素,难道我自己不知道吗?

这个需要别人告诉我吗?

所以放到国家的曾名其实也是一样。

我们看到片中智利的流血事件,除了惊骇之外,是否还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如今能变强大的原因?

作为青少年真的要离郑智(化)远一点,因为这里边的各种明争暗斗往往不是一个青少年所能想象的到的。

如果真的想去改变一些东西,还是回归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上,因为作为个人只有通过教育,才有很大概率会改变命运。

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从来没有所谓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谋略方针,唯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适宜采取的策略。

 2 ) 没有题目

电影一开始运用蒙太奇的手法。

故事是由真实的历史故事所改编。

百度搜索才知道尊严殖民地是关于纳粹的。

影片也没有为我解答疑难问题,例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殖民地“袖珍小国”的存在?

智利军方到底为什么就支持独裁邪教分子谢菲尔?

世界上到底还是否有纳粹势力的存在?

等等。

但是通过艾玛饰演的女主拯救丈夫的故事,看清独裁者谢菲尔的种种恶行:利用宗教信仰对人进行高压统治创造了邪教,残忍的殴打妇女;给“国民”吃药片禁欲,组织正常的男女关系;恋童癖残害儿童等。

影片最后这对相爱的夫妇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逃出殖民地,寻求大使馆帮助却被背叛的时候捏了一把冷汗,但是当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有一种如释负重的快感啊。

没有看过哈利波特但是从《壁画墙纸》之后喜欢上Emma,也是为了她才看的这部片子,然后才查阅相关信息了解关于尊严殖民地的历史背景。

艾玛的那种爆发力总是莫名的吸引我。

同时本片男主Daniel的演技非常的成熟,也是一等一的演技派啊。

 3 ) 现实不是迪士尼,“Nothing change in Chile”,好残酷。

(其实是字数太多短评写不下才来效颦影评,然而我的水平这根本算不上影评,伪影评都算不上。

)以前看电影总期待“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种模式,可现实从来不是迪士尼。

看完《权力游戏》后,慢慢适应了这种调调,就算是影视作品——人类可以寄托精神情感暂时聊以慰藉假装自己活在乌托邦的途径之——也有硬生生把和平面具撕裂展露残酷的一天。

Nothing change in Chile,比悲剧还要残酷的现实。

太沉重,个人觉得已经不能抽离剧情事件来肆意评论这部电影是好是坏。

终于体味到什么叫不能让历史重演!

33年判太轻!

当年那些勾结者们、那些真正玷污人性的罪犯们,真是捡了上帝打盹儿的漏洞!

“Nothing change in Chile”,多么无奈。

个人觉得艺术对历史的纪念、缅怀总真诚于政治。

我以为这部电影至少TOP20,无论是剧情节奏还是演员演技简直可以甩《他是龙》好几条百街,二者不能相提并论,然而它却排在后面,意外啊。

 4 ) 《尊严殖民地》:从纳粹邪教看南美之殇

若是看到片头大量的历史镜头,都会觉得这应该是一部偏向于历史传记性质的电影,一如本片导演佛罗瑞·加仑伯格曾经自编自导的《拉贝日记》。

加仑伯格似乎对真实事件改编的题材情有独钟,《拉贝日记》瞄准的是二战时期的「中国版辛德勒」德国商人拉贝,而《尊严殖民地》则将关注的焦点指向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位于智利的一个叫做「尊严殖民地」的邪教领地。

可以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个极其神秘的事件。

至少在2005年该邪教「教主」保罗·舍费尔被捕之前,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详情,甚至更多类似吾辈的观众,直到看了这部影片才有所了解。

然而可惜的是,就是这么一部拥有如此吸引力的素材,且有艾玛·沃森、丹尼尔·布鲁赫这样级别演员压阵的作品,当年居然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后得到了许多媒体的差评。

更讽刺的是,该片在英国首周末的票房仅有可怜的47英镑,大概还不够放映一场电影的成本。

反响如此之差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担任编导的加仑伯格应负主要责任。

作为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对「尊严殖民地」的形成铺垫不够,而且对这一邪教及其教主的恶行展现得点到为止,在宗教、人性、政治方面的批判力度也相当浅薄,反而把精力用在了营造老套的紧张氛围上,使得影片更像是一部二流惊悚片。

而在演员层面,两位主演沃森与布鲁赫亦貌似不怎么来电,倒是饰演教主、于去年逝世的瑞典男演员迈克尔·恩奎斯特更有看头。

撇开电影不谈,更让我产生兴趣的是这部平庸之作背后的真实事件。

根据报道,保罗·舍费尔是一个非常崇拜希特勒的纳粹狂热分子,在二战时期曾做过德国空军的医护兵。

1961年,他诱骗其追随者来到智利,建立了准国家性质的邪教社区「尊严殖民地」,这个占地达三万公顷的地区四周被铁丝网围起,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舍费尔将自己塑造成类似上帝的角色,对信徒进行残酷的统治,强迫他们日夜劳作,并且任何私生活都要受到他的干涉。

以我们对大多数邪教的认识,似乎教主们都会享受到女教众的「侍奉」。

不过别期待艾玛·沃森会有什么大尺度的表演,因为「尊严殖民地」的主教大人不好这口。

原来舍费尔是个有着娈童癖的变态色魔,他规定教派中夫妇生下的孩子,都必须交给大家共同抚养,而他拥有为这些儿童亲自洗澡的特权。

令人发指的是,舍费尔经常要求其中一些男童到他的卧室中陪他睡觉,并恬不知耻地称,这是他对被召儿童的「无上恩典」。

无一例外,这些男童都受到了舍费尔残无人道的性虐待,这一点在影片中也被隐晦地反映了出来。

「尊严殖民地」之所以存续了那么长时间,而且其中的暴行还被「慈善事业」、「信徒的虔诚勤劳」、「美好的世外桃源」等虚假表面掩盖,皆是拜当时智利的军事独裁者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所赐。

皮诺切特与舍费尔之间存在着相互利用的合作关系,前者以及智利政府一面对「尊严殖民地」加以粉饰,一面将其作为智利情报机构的刑讯中心,曾有数百名独裁政府的政治犯在此囚禁与虐待,数十人被谋杀,影片中的男主角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而被拘禁在这个地方。

虽然舍费尔于2005年被捕,但直到皮诺切特死后,智利新政府才开始对舍费尔进行清算。

最终,这个恶贯满盈的教主被判处33年有期徒刑,并在服刑五年后死于狱中。

事实上,不仅是智利,南美有相当一部分国家与纳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战时期,诸如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玻利维亚等国都倒向了轴心国。

许多在当地的德国公司都将利润交给纳粹间谍组织作为活动经费,以阿根廷为首的亲纳粹联盟还源源不断地向德国输送工业原料,甚至提供洗钱服务。

而在德国战败之后,许多纳粹分子与右翼德国移民逃亡到南美,并将在战争中掠夺的大量财产也一同带了过去。

在德国人的金钱攻势下,大多数南美政府选择了睁只眼闭只眼,同时南美许多国家的法西斯式统治也与纳粹分子一拍即合。

于是,远离世界中心的南美便成了纳粹余孽得以苟延的基地。

纵观南美各国(亦可延伸至拉美范围)在近代的发展进程,虽然有过上世纪前期的繁荣,但在二战之后却始终动荡不堪,要么右翼军政府独裁,要么左翼政府上台之后又矫枉过正。

即便形式上属于独立国家,然而在经济和政治上却长期依附于英美苏等大国,沦为大国博弈的筹码,在世界事务中缺乏话语权。

「尊严殖民地」的产生,恰是这一现象的体现之一。

究其原因,恐怕悠久的殖民色彩以及地缘政治的劣势是南美之殇的根源所在。

不过,也正是这些因素,催生了植根于拉美传统土著文化与寡头黑暗统治的魔幻现实主义,才有了伟大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也才有了同样伟大的吉尔莫·德尔·托罗与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5 ) 爱的信念

智利政变时期,有一个秘密基地,那里是残存德国纳粹分子逃亡智利所建的聚集地。

纳粹余孽在那里创建邪教信仰,实行独裁统治,对所有人的控制残害程度比希特勒“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百名囚犯被审讯,杀害或埋于地下。

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仅有五名囚犯成功脱逃。

那个地方,叫尊严殖民地。

不过,这是个爱情片。

处境有多残酷,爱情就有多纯粹。

最喜欢的镜头是在刚开始——清晨,她穿着他的宽松白衬衣,光脚走到厨房门口,看到他的背影,认真地做着早餐,光身系着围裙...偷偷拿起相机一阵咔嚓,被他发现后追逐嬉闹到床上...被他抓拍到的那个吻,她藏在十字架的吊坠里,带进了殖民地。

 6 ) 你爱一个人会爱到什么地步?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051523/问你个问题:你若爱一个人,我说的是爱情里的那种爱,你会为他做什么?

疯狂到何种地步?

我自己不知道,因为我是被动的人,也是比较自私的人,所以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估计不太可能。

不管你能做什么,有一个人做的大概没几人能做到。

她是莉娜,《尊严殖民地》中的女主。

选择这部片子,主要原因是莉娜的扮演者是艾玛·沃特森,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赫敏。

这个小魔法师早就在我们不觉察的时候长大了,成为了知性大美人。

对她的好感让我点下了这部影片的播放键,而我在被紧张的故事吸引的同时也为莉娜对爱人的深情所感动。

原来爱一个人,可以爱到这种份上,可以为他做这么多。

1973年的智利,这个南美国家正在经历政变。

德国一个热血青年丹尼尔来到这里。

他狂热地支持其中一方,并参与了演说、集会、设计宣传海报等工作。

他的空姐女友莉娜为了与他相聚,特意飞至智利,给男友一个超级惊喜。

当她从车上看到他时,眼中已开始放光。

他回头看见人群中的她,顿时愣住。

两个人用眼神交流着爱意,无语却深情。

两个年轻人彼此相爱,又有各自钟爱的事业,看着都让人觉得美好。

他们一起憧憬着未来,说着属于他们的甜言蜜语。

她听他演讲时笑,看他拍的相片时笑,畅想他们以后的小日子时也在笑。

爱他爱到骨子里,笑容便会自然绽放吧。

幸福是按捺不住的,爱也是。

可一夜之间,智利军政府统领、独裁者皮诺切特上台,丹尼尔被所谓的同志出卖并被抓走。

突如其来的打击之后 ,面对昔日的温馨爱巢被搜查者翻了个底朝天,没有太多的时间考虑,莉娜必须在自己的安危和爱人的命运中选择一项。

年轻的莉娜没有退缩,毅然踏上了营救男友之路。

原来的同志为了自保拒绝提供任何帮助,莉娜只能依靠自己。

这是她为爱情付出的最大努力,也是对爱情做出的最好注解。

屏幕前的我自问没有这种勇气,所以才更佩服。

莉娜通过了解,知道了丹尼尔被皮诺切特的手下绑架到一个被称为“尊严殖民地”的秘密基地。

那儿正是前德国纳粹分子逃亡智利所建的聚集地,被绑架的人从来没有一个曾活着逃出“殖民地”。

她装扮好,对着镜子凝视片刻,转身向前。

面前的路她不知道是怎样的吗?

即将出现的危险她不害怕吗?

我想她是知道的,至少在经历了被追捕、被人用枪指着、有人在面前被枪杀、男友不知下落等等事件之后,她心中是有数的。

这样一个普通的女子,应该没受过苦,更没接受过战争的历练。

人性总是怯懦的,愿意铤而走险甚至以命相搏,除非是有更为强大的东西做支撑,比如爱,比如巨大的利益。

而剧中支撑莉娜的,就是对男友的爱情。

那张被装入十字架中的合影,就是给她力量的砝码。

敲开那扇看似普通的蓝色大门,走进林木环绕的幽静之所,能不能再走出谁也不知道。

她来,就是要用爱创造奇迹,就是要让两个人都好好地活着出去。

眼前的莉娜似乎苍老了许多,为爱人担心着的她仿如一朵枯萎的玫瑰。

她本可以离开这危险境地,可以美丽优雅愉悦自由,但因了爱,她选择承担。

爱,真可以让人无限勇敢。

面对奸诈残忍的女主管、可怖的纳粹首领、监管森严的“殖民地”,莉娜几次犯险。

她尝到了身体的疲累,心灵的恐惧,经历了被欺骗,无意伤害了别人,也为了创造和男友见面的机会,以身犯险。

她害怕,但眼神却始终倔强。

任凭各种危险,她仍然坚持当初的想法:他们必须一起跑出去。

尽管度日如年,尽管承受着肉体与心灵的双重伤害,但她未曾动摇过,爱压倒了一切。

望着她眼中的泪,真是心疼。

当一个个恐怖的日子慢慢熬过去,他们终于相见。

她望着他,心中诉不尽的千言万语,却在他轻捏自己手指时,化成了甜美的笑。

男主以为是自己连累女主被捕,女主却说是自己主动走进来的。

语气平和轻松,像在谈论一次郊游,男主早已惊呆了。

这是多深的爱啊,他何其幸运!

经历一系列波折,数次遇挫,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屏幕前的我一直捏了把冷汗,生怕这个故事是个悲剧。

毕竟这一切与政治有关,而政治经常让人无言。

在政治集团的利益面前,个人的牺牲实属平常。

还好,我终究没有失望,爱终究胜利了。

这是上天开的一只眼,是莉娜付出应有的回报,是友情战胜了权势,是正义回归人间。

这个结局是历史上真实事件的再现,所以不算虚构,也不太夸张。

有人在这部片子里看到政治斗争,有人看到智谋,有人看到反人性,但我看到的是爱情。

一个柔弱美丽的女人为了爱情,将自由与生命做赌注,用勇气和智慧将男友救出。

因为他们的行为,让更多的人获救,罪恶的人受到惩罚,小爱化成了大爱,爱情的力量着实惊人。

我不是莉娜,自问走不出这么伟大或者说超凡的一步,但这世界上总有些人比我爱得深沉,爱得热烈。

在最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选择坚持,选择为爱付出一切。

我不是,但我会钦佩,也会祝福。

如果你和你的爱人在为爱受苦,希望老天为你们睁开一只眼,让你们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执手相望,安静平和。

 7 ) 尊严殖民地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影片聚焦1973年智利政变时期,一对年轻的德国夫妇丹尼尔与莱娜反抗智利军政府统领、独裁者皮诺切特的故事。

当时正值智利政变的高潮期,丹尼尔被皮诺切特的手下绑架到一个被称为“尊严殖民地”的秘密基地。

那儿正是前德国纳粹分子逃亡智利所建的聚集地,而军政府武装进行着大量的刑讯工作与秘密人体实验,被绑架的人从来没有一个曾活着逃出“殖民地”。

然而丹尼尔的妻子莱娜没有放弃,她找到了基地所在,并计划救出丈夫。

 8 ) 周末红烧肉与电影

本来周末是很轻松的,吃完红烧肉,几个人裹着厚厚的羽绒棉袄,挤在沙发上看电影,还盖了块毯子,还有个小太阳转来转去烘。

可偏偏老胡挑了这样一个片子。

这个片子的题目是《尊严殖民地》,在南美洲智利发生的故事。

智利?

听说过,但不熟啊,地图上它就是狭长的一道线。

故事主人公是一对青年男女,德国人,正值智利军方皮诺切特发动政变期间,男主人公被关进一个叫“尊严殖民地”的地方,女主人公为救出自己的爱人混进去,见证了那里非人性的一切,最后逃离出来。

女主人公是哈利波特的赫敏,艾玛沃特森,小姑娘在我们眼皮子底下长大了,成了真正的女人。

她素颜,脸上的雀斑清晰可见,轮廓精致,尤其是侧颜,简直完美。

什么是“尊严殖民地”?

那是一个邪教组织的领地,历史真实存在。

邪教主舍弗尔是德国人,独眼,他是传教士,辗转到智利,买下一块地,圈上铁丝网,他和他的“臣民”们住在里面。

那里他是上帝,主宰了一切。

男女分开居住,生出的孩子自母亲那儿抱走扶养,夫妻不见面,孩子不识父母。

而他和军方皮诺切特政权狼狈为奸后,这里又是一个秘密的审讯基地和屠宰场。

历史并不是一直往前发展的, 历史会倒退,会停留,会重复。

没有了纳粹集中营,还会有尊严殖民地。

人在暴力机器下只能是无助的破娃娃,而相当时候也充当了暴力的螺丝钉。

皮诺切特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是独裁者,手上沾满了鲜血,但他又把智利打造成南美洲最富裕的国家。

一部电影让轻松周末变成凝重一晚,但是正如老胡所说:只要还有人拍这样的片子,我们这个世界就有救。

 9 ) 坚持就是胜利。但还需要一点幸运。

一开始以为男主会出轨,看来是我的脑洞被套路腐化了……电影里的许多细节很人性化,比如男主在遭受虐待折磨后害怕的哭泣,再次回到受摧残地方的愤怒。

很多细节夜也很隐晦,比如影片中对保罗性侵小男孩的描写,但更加的让人愤怒。

他眼里看到的只是一群“生物”。

喜欢女主。

没有太聪明英勇,坚强,努力,一直在坚持。

艾玛演技很好,开篇5分钟后,一直没跳过戏。

刚开始觉得男主如果不非要拍那些照片,他和女主就不会有事,可是等影片结束,会感慨,幸好还有一个人这样坚持。

坚持揭露黑暗。

另外觉得结尾赶上飞机那稍微有点“太完美”了。

 10 ) 理想主义的破灭

首先,电影一开头讲一德国男子在智利搞革命,还搞得风生水起,于是就被智利政府盯上了,结果逃跑时还不低调,非要拍几张照片做记录,然后男主就被抓了,他妻子(也就是女主)便开始救老公。

这一段很真实,而且充分体现了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也就是电影中所说的国际革命精神。

这与中国人很不一样,中国人喜欢通过送东西,干活来帮助他人,但如果对方有了家庭矛盾,自己则是避之不及。

而西方人不一样,他们无法容忍不幸的生活,相信自己的力量,并且将这种帮助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于是就有了一系列的我们所谓的干预他国内政事件。

无论这种方式对不对,但西方国家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出于善意而为的。

不过对于政府来说,无论你是否出于善意,只要你鼓动人民反对政府,那政府就要采取措施。

女主找了丈夫的同伴,大使馆,国际特赦组织,但他们也都爱莫能助,女主只能孤身一人前去寻找丈夫,于是德国夫妇就先后进了被称为尊严殖民地的监狱,之后的剧情便成了主角们运气大好,坏人怎么也伤不到他们,反而主角周围的人通通被残害。

在这部分,主角如向导般带我们看到监狱里的一幕幕惨剧:家庭被拆散,人与人之间相互监视猜疑,智慧被视为混乱和灾难的源头,一场三年不曾见面的忠贞爱情被以宗教的名义击得粉碎……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女管理因失误放跑“囚犯”后,被舍费尔(尊严殖民地的主宰者)拳脚相向却毫无怨言。

尊严殖民地里的人的悲哀,不是自由的限制,人权的漠视,而是自己被囚禁而不知,自己以伤害他人为荣的人性灵魂的缺失。

在这样的“社会”中,舍费尔实现了自己的纳粹梦想-对人的绝对控制。

不过,主角终究还是要逃出来。

期间德国大使馆意想不到的阻挠又一次告诉我们个人在政治面前的微不足道。

当德国夫妇带上照片,登上回家之旅时,我几乎是满心欢喜地等待主角回到德国,曝光这黑暗的地方,将尊严殖民地扳倒,而电影却戛然而止。

确实,个人的理想和力量终究是渺小的,不可能撼动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主角能死里逃生就已是上天的眷顾。

虽然最终舍费尔被判刑,智利受到国际谴责,但这已到了2005年,离1973已经很远,可以说男主的理想没有实现。

理想主义历来是大家所抨击的对象,在这部影片中理想主义者的渺小和脆弱可见一斑。

但我还是由衷得敬佩他们,没有他们不求回报的努力,世界或许会是另一个样子。

《尊严殖民地》短评

對智利勞工放棄拯救男主同志打了五十大板,但對皮諾切特則至少打上了一百大板。故意安排皮諾切特虛擬參訪社區表示他和納粹就是一路人,很明顯地暗示智利就像納粹社區一樣活在淫威當中,隻字不提第三世界被蘇聯操縱的可能性,本片如果真想包裝更好,還不如將背景換成架空地區,IMDB分數過度虛高。

7分钟前
  • John Coey
  • 较差

逃亡的过程戏剧化的像小学生作品,可惜一个好题材

12分钟前
  • 阿托品
  • 较差

很深刻的主题,拍的却不深刻。

14分钟前
  • Toughcookie
  • 还行

看不下去。。

19分钟前
  • 于哈哈
  • 较差

3.7 照片公布于世引起巨大反响然而智利国内一切照旧 想必有些外国人觉得中国好恐怖X色政权独裁的感觉和我看智利是差不多的吧

21分钟前
  • 睡仔柴郡猫
  • 推荐

智利版argo 这种很容易看的很紧张。。emma童颜❤️

22分钟前
  • Oh-Plz
  • 推荐

电影后半段的情节更为紧凑

24分钟前
  • Orangemoon
  • 还行

抱着来看女神的心态看了一部气氛沉重的好片

25分钟前
  • 末初
  • 力荐

每一分钟都好看。长发机长太棒了

30分钟前
  • 半闋
  • 推荐

如果没有那些执着的人,这个世界将有多少罪行将被彻底掩埋在时间的沙尘之下。但可悲的是,即使真相被揭露,我们有时也只能对那些罪大恶极之人施以道义上的谴责,而无法进行任何实质性的审判。

34分钟前
  • 走走看看
  • 推荐

题材很好,但是集中营里的逃脱太简单容易。结尾德国大使馆的背叛出乎意料。作为越狱片,整体略简单,对独裁政治的批判也不不够深刻,力道不足。

36分钟前
  • 江岳春秋
  • 还行

男主猪队友

38分钟前
  • 游隼之眼
  • 还行

前半段《我的坑逼男友》,后半段《我的坑逼国家》。算是Emma近几年比较好的一部了,至少比上一部《回溯迷踪》强多了,不过也得益于这一部的故事性更强,整体更具观赏性,有几个小高潮拍的还不错,后面的反转没有弱掉,不容易。每每碰到这类政治片,南美各国总是被黑的首选对象(招谁惹谁了...)

41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有人说emma waston堪称英国范冰冰,神评价!

44分钟前
  • 冯凝
  • 较差

历史总是那么可怕

45分钟前
  • tonight
  • 还行

德国好机长。

50分钟前
  • 江湖遠人
  • 推荐

一开始他们的爱情美的让人想哭,而后画风突变,在极端权利和利益勾结下,没有人可以是自由的。当时那些照片值得吗?用命去换?也许之后会销声匿迹,但他们仍然做到了,幸运地。

51分钟前
  • Slow Romance.
  • 推荐

有点变态,不过没什么意思

56分钟前
  • ben@豆瓣
  • 较差

男女主撑不起这部电影

60分钟前
  • untery
  • 较差

不错的题材被拍坏,最要命的还是Emma,她大概还是不要长大吧,那演技,各种用力过猛,从头到尾一个表情。

1小时前
  • juanqui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