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现实有许多方法,躲避,掩盖,假装不知…但梦境是赤裸裸的,它反映内心深处最直接的恐惧和欲望。
“潜意识的坏蛋,通过装扮,骗过意识区域的守门人,最终得以在我们梦境当中出现”墩墩子喜欢时田却碍于他肥胖的身躯和自我封闭的性格,把感情隐藏;警官热爱电影却囿于生活选择放弃,在心底埋下阴影;理事长渴望健康和青春屈服于“黑暗”…当影片将他们的内心一层层剖开,才发现,人之常情又无可奈何。
我们总是容易向现实和欲望屈服,隐藏黑暗也隐藏光明,最终送给自己一个破烂不堪的灵魂,生机渐失。
除了故事情节,值得一品的还有影片画面。
游行的布偶,微笑着跳楼的成排玩偶,曲折的恐惧和撕破的时空壁,带来一阵又一阵的视觉冲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感叹:大师就是大师,在包罗万象之余又富有深刻。
我一度以为盗梦已是此类题材的经典,直到遇到红辣椒。
感谢今敏让我能拥有一部画面美观且丰富、可以反复观看反复咀嚼和思考的电影
《盗梦空间》唯一惊悚的地方,在于它是真的。
还记得吧:一群盗梦者从自己的梦闯入别人的梦,通过改变梦中的因缘来影响他人的精神。
这些梦像千层蛋糕或帝国大厦一样,有很多层(请想像这些层并不是那么整齐,而是按照拓扑学的扭曲空间来排列的),每一层的危险都真实得可怕,要想醒过来,你得“死”一次。
所以盗梦者们不是掉下楼就是被水淹,像我们在梦里飞翔、追逐时,总是要受点惊吓才能醒来。
似乎唯一的不同是,盗梦者的“醒”,是进入下一层梦。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区分梦与现实?
好莱坞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用一个小小的陀螺作为识别物:它正在旋转,说明你仍在梦中。
于是, 那个“HAPPY ENDING”给了我们狠狠的一击:莱昂纳多终于圆满结束了盗梦任务,也摆脱了妻子之死的阴影,回到家乡跟两个孩子团聚了。
就在这其乐融融的场景中,镜头恶意地移到桌角:小陀螺正在旋转。
观众们发出惊叹:莱昂纳多已经永远被关在梦里了。
这显然是诺兰蓄谋已久的“惊艳一枪”。
然而,这个结局真正可怕的地方,不是对剧中人,而是向着我们这些观众说的:你没有看到你脚边正在旋转着的陀螺吗?
当你为诺兰叹服之时,你可能忘记了,《盗梦空间》的故事不算是诺兰原创,其灵感来源,是日本天才动画导演今敏(Satoshi Kon)的《盗梦侦探》(又译:《红辣椒/Papulica》,2006)。
对于东方的佛教徒来说,《空间》所展现的核心理念只是常识而已:不是人生如梦,而是人生是梦。
睡时是梦,醒时同样是梦,死亡让你从此生中醒来,却无法从无尽的轮回中醒来。
死亡,就如同盗梦者的“假死”一样,乃是进入下一轮生命——下一场梦:这就是六道轮回的幻觉。
佛教所谓修行,是指从这个无尽的大幻觉中真正醒来,进入“不生不灭”的“涅磐”之中。
从《致命魔术》(1999)到《盗梦空间》(2010),诺兰一直借用古老的东方理念来敷陈现代科学的基因复制、分身变形,他新鲜的想象力和强大的执行力震惊了比弗利山庄的那些“白痴大佬”。
但好莱坞终究只是好莱坞:一个不做梦的“梦工厂”,它只要你的逻辑在一条线上,所有的铺设都是为了最后的戏剧性高潮,拍拍肩膀让观众安心,再做个鬼脸吓他们一跳。
于是,穿着梦境套装的《盗梦空间》其实仍然沿用着《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这类恐怖电影的骨型,所表达的无非是这个理念: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一切恐惧之母。
所以这个从东方借来的故事,还是可惜了。
并非不看今敏的《盗梦侦探》就枉过此生,但假如你看了《盗梦空间》之后觉得不枉此生的话,还是接受这个推销吧。
有人说,“只有美国人才能拍出《盗梦空间》”,其实,它是只有美国人才有钱拍得出的《盗梦侦探》的世界版,因为观众看不懂电影时还可以看特效。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特效大片正在销蚀着我们的智商与情商,这并非危言耸听:在电影行业中,许多制作人和导演的想象力与道德的平均水准低于他们的观众,因为这份工作给了他们恣意放纵庸俗欲望的便利条件,他们将时间、精力和投资倾倒于斯,其结果是每年生产的负星级影片的拷贝可以吞食一座城市。
在这个危险的行业中,1963年出生的今敏是难得的天才,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十年职业生涯的密度远远大于一般人类。
2010年他突然患病去世,正在筹备的影片《造梦机器》胎死腹中,这是一个可怕的遗憾:尽管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影片的每一个最微小的元素究竟要如何发挥功能,“唯有今敏本人才能知道”。
今敏的作品与才能,不仅为观众、也为同业所深深叹服。
即便是那些有能力模仿他的人也非泛泛之辈(像诺兰):他们必须具备完整的世界观与超人的实践能力,并将这两样东西嵌套在不同的商业模式中。
不同于好莱坞,日本动画的生产结构是金字塔形的:大量生产数十、数百集的长篇TV版(相当于电视连续剧),在此基础上制作更加精良的剧场版和独立的电影版。
在动画创作群体中,尽管每个部门都有驰名海内的优秀人才,却只有极少数的综合型才俊,如宫崎骏和今敏,才能够把“动画电影”提升到“作者电影”的高度:在动画片这个总是让人误解为“儿童片”的体裁里,让观众体会到一种集体层面的创造性顿悟。
像宫崎一样,今敏班底的原画多有美式元素,然而故事却是纯日本的。
美国科幻电影里司空见惯的冰冷的科技恐怖一旦被包裹在日本人神经质的细腻感情中,就有了别样的意味。
《盗梦侦探》里,梦有质而无形,像无声的病毒一样感染和侵蚀着现实世界。
做梦的人还会有“过敏反应”,梦的实体化和精神化“双管齐下”,精神的微粒无所不在,这是典型的日式思维。
今敏比诺兰高明在哪里?
当《盗梦空间》必须让一个通俗的爱情故事来掩盖其模式的单一性时,今敏的变化力无穷无尽:包括梦境与现实的哲学,也包括生死和爱情。
故事大意是这样:精神治疗所的天才发明家时田和他的小组成员发明了高科技治疗器械DCmini,这是一种形如树枝、可以引导人进入他人梦境、读取梦境并在各种媒介平台上显示梦境的微型仪器,相当于一个功能强大的U盘。
时田的本意是要通过它治疗精神疾病,并且实现他幼时的理想:共享人类梦境中潜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正在研发中的DCmini却失窃了:这引起了全所的恐慌。
偷走它的人可以随时将之联接到精神治疗仪器中,通过扰乱患者的梦境来扰乱心灵。
果然,所长和研究员纷纷“中箭”,他们突然开始做起白日梦,举止异常,胡言乱语,疯狂地自我伤害:歹徒利用了DCmini,将梦境随意植入他们的潜意识中。
治疗所的董事长要求所长和项目负责人千叶、时田立即停止DCmini的开发,并发表了一番关于“人类狂妄自大的科学终将导致毁灭”的忧国之言。
千叶和时田据理力争,董事长却提醒他们注意一个代号叫Papulica(红辣椒)的女子正在梦境治疗中进行“恐怖活动”。
千叶所领导的研发团队遂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局之中。
其实那个活泼的红衣少女红辣椒不是别人,正是冷漠、职业化、带着禁欲色彩的女强人千叶本人在利用DICImini进入梦中世界时的分身。
她是一个幻影,也可以理解成是千叶内心自我的另一面。
(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最后的真相是一个大反转:被误认为偷走了仪器的研究员日森也是受害者,真正的坏人正是要求停止开发仪器的董事长和看起来温良懦弱的副研究员小山内。
接着,故事似乎发展成了我们已经过于熟悉的“化身博士”式的科幻恐怖片:董事长成了终极大BOSS, 控制着DCmini,这仪器开始吃掉它遇见的每一个梦,让梦境侵入了现实,然后形成一个真与幻的巨大合体。
董事长变成了巨人,扬言要摧毁世界、掌控人类云云。
《盗梦侦探》不是对这种故事类型的反讽。
它就是这样的故事。
可它却是那种电影史上偶尔才能诞生的划时代之作:像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一样,既囊括了一种类型的全部精华,又开创了它的新局面。
它是梦境、电影和动画的“三套车”, 创造了感官和智识的飨宴,完美流畅,在细节上几无瑕疵,只有真正的控制狂导演才能做到这一点。
此外,它还是一部充满悬念、却不怕“剧透”的电影,即使我们把情节上的谜底全部揭晓,它真正的“秘密”却唯有亲自观看才可能察觉,因为答案就镶嵌在每一帧画面之内,隐藏在每一组配乐之中。
影片伊始是警察粉川的梦。
他是治疗所所长的好友,是梦境精神治疗实验的志愿支持者。
在治疗中,他爱上了负责诊断自己的梦中精灵红辣椒,却并不知道她的真实样貌和身份。
在梦中,粉川在马戏团里被人追杀,危急之际红衣少女出手相助,马戏团的秋千一悠成了树藤,粉川像人猿泰山一样怀抱着女孩,随后,梦境又迅速切换成了列车车厢中的生死搏斗和旅馆里的杀人事件…… 在短短的三分钟里,今敏已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人能做的最累、也是最精彩的梦境:追逐、逃亡、飞翔、下坠、变形;所虑之事,所念之人。
电影是梦。
当梦境在不同层次之间进行切换之时,也就是特效和蒙太奇发挥作用之际。
全片梦境无数,它有时是背景,有时是战斗的武器,有时是萌发恋情的场所,有时是回忆的禁域,有时则是整个社会焦虑的幻化物。
梦的功能不同,梦中人也变化无穷,一会儿变成精灵仙子,一会儿躲到墙上的油画里变成狮身人面像,一会儿又进入海中化成美人鱼。
从周公解梦、《西游记》直到弗洛伊德,这些意象横亘中西,在今敏手里被揉圆搓扁,随意自在。
——这可不是梦的大杂烩。
有的电影人给观众的“想象空间”,其实是创作者自己也没有想明白的影像糊涂帐。
《盗梦空间》逻辑精严,却只有一个陀螺来标识梦与醒的分界,而《侦探》的“花样”绝不重复,就连背景音乐也可以是一个信号,提示你已经进入到某人的梦,而它的交响乐版本则可能意味着“梦与梦的交叠”,或者“梦与现实”的对决。
更有甚者,小到每一个变形、办公室和家里的每一个小摆设,大到每一次对他人梦境的入侵,以及用梦境来战斗的华丽程度,都有严格的程序和次第:谁主控梦境,谁是盗梦者?
在梦境外面的“现实”中的观梦者是谁?
梦里和梦外怎样交流?
当大家的梦混在一个时空里的时候,是否还能辨清梦魔各自的“宿主”?
今敏算无遗漏。
然而,影片到处是路标和提示,你却可能看不清楚。
事实上,整理剧情线索正是《侦探》所提供的观影快感的一部分,因为这些线索与我们对梦、对电影和生活的体验丝丝入扣。
什么是梦的逻辑?
首先,是梦中理所当然,梦外不合常理。
当红辣椒进入所长的梦里拯救他时,他正头戴着王冠,被簇拥在一个由鸟居(日本神社建筑)、人偶、垃圾、童年时代积攒下来的玩具和各种电器产品所组成的壮观、华丽、混乱而恐怖的游行队伍里胡言乱语(参见剧照“所长的梦”)。
这是个邪恶而欢乐的梦。
红辣椒则化成绾着双髻的童子,顺应社长的梦呓而拯救他。
其次,是梦中的望梅止渴和随心所欲。
在梦中,我们可以变身变性变态,既可以像旁观者一样看着自己,又可以亲身参与到故事中。
最常见的情况是,我们不知行动着的是他人还是自己,红辣椒与千叶这一对“自我的双胞胎”,正是这种体验的反映。
梦满足我们,又打击我们,只是比起现实来,我们的快乐总是达不到顶峰,我们的危险里也总有一份安全感。
为了这份“只差一点点”的遗憾,我们必须调动全身的感觉才行:梦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一种统觉经验。
当红辣椒进入他人的梦里时,她首先变成了孙悟空,而社长的脸则显现在她脚下的筋斗云上,当“孙悟空”临危变化万千之际,忽然发现身边《泰山》电影海报中不起眼的猴子也成了社长的脸(参见剧照),并开口说话:他是她在梦外的监护人,通过电脑屏幕观看梦境、掌握大局,举心动念无不小心地隐藏自己的意识,以免被梦中的敌人发现而切断了联系。
在这里,所长的“变形”紧紧地熨贴我们的做梦经验:当我们在梦中逃亡时,会想要变得尽可能地微小和出敌不意,甚至变成蚊子躲到厕所的隔间门里。
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感到有被找到的危险,这危险强烈地吸引又扰乱着我们,直到门被一扇扇踢开,若不能再次变形,我们就只有“死去”——醒来了。
接下来,是梦与电影的关系。
3D电影就是参照梦境,将身体的其它感知和被银幕无限放大的视觉紧密结合的一种方式,而今敏无须3D特效,就能让你“全身参与”。
片中不断出现拍电影和看电影的情节和意象,以及在网络酒吧中回放梦境的“治疗”段落(与梦一样,网络也是发泄压力的媒介)。
导演让电影戏仿梦境,也让梦读取电影,让我们在“戏里戏外,梦里梦外”的五行八卦中过足了干瘾。
当马戏团的秋千变成了人猿泰山的树藤,丛林变成了列车包厢时,你知道了蒙太奇的妙用,也从“艺术短片”跳到了“卖座长片”,从冒险片跳到了间谍片,从悬疑区来到了浪漫区。
随着自我、本我、超我的层次递进,一个反复出现的梦也在不断地乔装改扮。
眠者心中的焦虑与障碍,总是能兑换成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梦中情节,最后,它们可能全部被收入到银幕之中:像红辣椒正在她梦中的电影院里品味着粉川的“梦境电影”,正如那句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事实上,我们每晚的梦都如片中一般精彩,只是醒时不察罢了。
可恰恰因为我们“身在此梦中”,才无法接受今敏的“完美呈现”,才会抱怨“跟不上,看不懂”。
我们是否真的“看不懂”呢?
这就来到了影片悬疑性和今敏人生哲学的交汇处。
《盗梦空间》的最大噱头是:原来这也还是梦!
可“狼来了”的禁忌是事不过三,观众只须牢牢记住几个标志性细节,影片的迷宫就走到了尽头。
可在今敏这里,意外是一尾溜滑的鱼。
比如,当粉川从梦中“醒来”时,桔红色的安宁灯光笼罩了他,红衣女孩在旁边温柔地注视着他。
那柔和的影调非常符合我们从恶梦中醒来时的感觉,特别是当身边还有人向你揭示“真相”:刚刚你的梦如何如何。
正是在这些安宁的时刻里,有些东西会溜掉。
今敏的节奏是完全依照观影的内心节奏设定的,每次漂亮地完成一个段落,总有一个小小的“过门”。
当我们换气时,注意力一定会分散,下一段落就“趁虚而入”了。
超凡之处在于,这些“过门”从不重样,无论如何“预先准备”,他总是想方设法地骗来你的安全感,再加倍挑起疑虑,让你不断跌入陷阱、措手不及,先是发现梦的操控者总是另有其人,然后各人的梦境开始交融、重叠,最后,梦终于“在光天化日”之下侵入了真正的现实。
在视觉效应上,一次比一次华丽,一次比一次盛大,在逻辑上螺旋式发展、波浪式地前进,可当你觉得“到此为止”了,原来这仍然……不是最后。
坏人一暴露,真相似乎就揭开了。
可真正的悬疑之处并不在于“Who”,而在于“Why”。
在好莱坞的科幻大片里,最不重要的就是Why:坏人毁灭世界,好人拯救世界。
可今敏精心设置了每个人的动机,梦中所见,乃至现实所见,都是个人心结的反映,“一切唯心造”。
就从影片中的幕后黑手说起。
一直坐着轮椅的董事长在梦境中的下半身是章鱼,并且总是用树藤来攻击。
当他助纣为虐的副手小山内因为爱着千叶而犹豫时,董事长斥骂他:我跟你“结合”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最后的对决中,董事长变成巨人站了起来,发表了“BOSS宣言”:“我会治疗所有的缺陷”!
原来,董事长的一系列阴谋的初衷,都不过是他自己“不良于行”的投射而已。
所谓“结合”,指的是小山内可以自如活动,他却不能。
同样,蓝色的蝴蝶群是小山内之梦的标志,它早就出现在“现实”中,在千叶和时田等进入最初的怀疑对象日森家中勘察时,小屋零乱的摆件中就有蝴蝶标本。
这意味着这个场景并非日森的家,而是渗透着小山内意识的梦,而蝴蝶是性无能者的幻想,是控制欲的象征。
所以并不奇怪:小山内在梦中捉到了红辣椒,就把她变成了一副蝴蝶标本。
惊悚的是,他还蜕下了她的“外皮”,里面露出的是千叶——红辣椒在现实世界中的本体,对性与事业都感到自卑的小山内可望而不可求的冰山美人。
这个场景的虐恋和色情意味显而易见,而今敏天才地让色情“蜕皮”成智商:这本来就是一个小山内所主导的色情狂之梦。
与此同时,粉川被隔离在另一个梦境中,通过屏幕看到了红辣椒/千叶被侵犯。
而他搭救千叶的过程,又反映了他自己的心结:因为无法正视大学好友的死,他把过去两人一起拍的悬疑电影当中的情节错认成了“好友被杀”的现实,并因此当了警察。
他爱上了红辣椒/千叶,因为只有她能帮他看清内心的世界。
掰开揉碎,每个人的心结都非常单纯:因为胖而自卑,因为残疾而怨毒,因为怀念过去而怀疑现在,因为被称为天才而承受压力,因为……所有这些情绪如同巨石下的荒草,在挪开了重负的梦中华丽地疯长。
听起来如此简单,可你就是“习焉不察”。
因为好莱坞的B级大片从来不告诉我们,为什么总有一些无聊的野心家想要控制人类、侵占地球。
它们往往将全世界的恐怖分子默认为疯子,将疯子设定成无理性的妄想狂。
于是,每当终极大boss出现时,我们总是自动过滤他们说的话:反正说得都差不多。
同样,不看到最后,我们就很难猜到这影片真正的爱情关系,因为一般的科幻电影为了避免分散观众对特效的注意力,其爱情关系总是单一而固定的。
按照这个定律,影片开始时的警察粉川和治疗师红辣椒明显就是一对儿,可结果却出乎意料。
这就是滥电影的流毒:麻痹了我们的洞察力,而我们原本有足够的情怀与智能去理解任何一部更好的电影。
如今,我们的忽略,却可能把整部影片都看反了。
影片中,个人的心结不仅投射在梦里,也投射在他人身上。
比起坏人一伙,隐藏得更深的是好人的心结,比如天才时田,比如治疗师红辣椒/千叶自己。
在被梦境入侵的现实中,红辣椒与千叶正式面对面了,她们的思想和行动却并不完全一致,他们甚至各有所爱。
千叶说,“小辣椒,别超越自己。
”她那活泼的“分身”却答道:你怎么知道你不是我的分身呢?
梦是精神分析的材料,红辣椒这个代号,意味着在别人的焦虑中加入一点调味料,刺激味蕾,解开心结。
而我们最想分析的,总是分析者自己。
在梦与现实混合的空间中,千叶终于面对了自我,轮到她而不是红辣椒“变形”了:她变得透明,做了一个与搭档时田共享的梦,在梦中我们发现,她真正爱的乃是身边像孩子一样天真的天才胖子时田。
从这里可以一窥今敏的世界观:这个“造梦机器”也是一个相信科技、相信未来的现实主义者。
最终,本片并不是一个宣泄现代社会的堕落和科技恐怖的影片,而是在颂扬科技进步与人性温暖。
董事长满怀着对科技的恐惧,就像那恐怖的机械人偶的吟唱:“晚上梦见白天,黑暗的光明美梦。
但无知的太阳,将驱走黑暗,烧焦影子,最后焚烧自己。
”无知的太阳,就是董事长眼中的科技:“科技算什么?
在深奥的梦里只是垃圾。
”在他看来,梦的美丽与魔幻,与机械、冰冷、秩序化的科技南辕北辙。
他呐喊着“要治愈一切”,“人类应该生活在梦中。
” 这正是影片的“反转”所在:如前所述,时田发明DCmini,原本就是要跟朋友分享自己的梦想和梦境,联通每个人的世界观,让科技温暖人类。
梦境,确实可以治愈现实,而不是控制现实。
最终,坏人和好人都要求着“治愈”,在现代人的焦虑里殊途同归。
在与董事长的对决中,红辣椒作了一次终极变形: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边吸进这个梦与现实不分的混乱世界中的一切,一边长大,直到长成千叶的模样,世界也恢复如初。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对梦的诠释。
在这里提一句:本片的小说原作者筒井康隆是典型的学院派知识人,这一类学者受了“后现代理论”的训练,总是陷入反观自身的无穷动中。
这种反观通常没有答案,可今敏的电影还是给出了一个回答。
尽管他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那现实的阳光洒落下来时的温暖与笃定,仍然令人不能不相信,我们脚下的世界决不是梦。
2010年,今敏突然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其时,他正兴致勃勃地踩在现实的大路上,筹备职业生涯中的更高峰:《造梦机器》。
经历了内心的不可置信,今敏在遗嘱中写道:我哭了。
我真的痛哭了。
我好惋惜这些才能,我说什么都想留下来。
从身体胀成气球爆破到被机器人吞掉,这个恃才傲物的人曾经在影片中想象了无数让自己从梦中醒来的方式,却唯独无法从人生的大梦中醒来。
于是,事情又回到了那只旋转的陀螺。
你可以模仿佛教徒的世界观去演一场电影,却无法像他们那样修行:我们只记得此世,只感到此生,怎能不执梦为真?
关于结尾,我的理解是: “对付影子用光明,对付梦境用现实,对付死亡用生命,对付男人用女人。
” 对于一个仅仅在虚拟世界里因为分裂的人格而存在的Paprica而言最大的现实是什么呢?
是相信自己是虚构的。
在幻想的世界里彻底放弃对自己存在的信念无异于现实世界里的自杀。
但是这死亡却给梦的世界注入了新的现实——然后她重生了。
而且生长成梦境主宰者截然相反的一面,小孩+女人+光明+因现实而产生的生命。
理事长的生命却是由黑暗的心理+男人的主宰欲+放弃现实的生命而在梦中获得重生的生命构成的。
在一个纯粹的梦世界里,当然是Paprica更有杀伤力哈哈... 但在现实世界里,由于大家对现状的怨愤不满和对未来的希冀,便让梦的入侵有了落脚之处,理事长的力量也就强大了。
但发展到后期梦境与现实的氛围已经很难分清楚的时候,输赢就看双方的信念谁更要强大一些了。
美国人认为比加勒比海盗3好看五倍的日本动画.影片中所讲述的故事,改编自文学大师筒井康隆创作的同名科幻小说 他笔下那一个一个发生在未来的奇幻历险 已经被当成科幻领域中最杰出的作品.1991年
《红辣椒》是一部关于梦境与现实交织,由男性导演的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动画电影。
透过本片,可以看出导演对于梦境的分析深受弗洛伊德-拉康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
然而在本质为男权主义体系的精神分析法的框架之下,又是否有可能制作出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
女性电影未来前进的方向又在哪里呢?
这是本文着重要讨论的。
电影中的电影一、女性主义的困境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看来,女性长期以来都是作为父权体系交换符号存在的:无论哪一种方向,起点都是那些经典影片中作为父权交换体系符号的女性们。
这些女性受男性操控并由男性的欲望和幻想来界定,从而她们也只能构成电影话语的虚假中心,银幕上以女性身份出现的女性是不存在的,她们至多只是“非男性”,并且与社会规则没有任何联系,于是在电影中又被强化了二元的性别压迫格局。
1.渴慕vs.恐惧——传统的弗洛伊德路径 开篇马戏团的前几个镜头里,当男性与女性分别从舞台的两边进入时,似乎就预示了本片当中男女的对立性。
红辣椒最开始在粉川的梦境中即以小丑的形象出场。
小丑在西方文化语境中一直是异己的象征,常常作为人类恐惧的源头。
人类对他又熟悉又恐惧的情感,似乎对应了男性对女性自古以来的复杂态度:根据弗洛伊德的表述,男性渴望得到女性(来源于儿时的恋母情结),又因女性缺乏阴茎引发了阉割焦虑,受到女性作为他者的威胁,而开始认同父亲。
为了解决这种二元的困境,男性一般有两种途径缓解性别认知焦虑:一种是重演原初创伤,即虐待狂;一种是恋物癖。
在片中,小山内就是男性最典型的代表:他一方面嫉妒过于强大而神秘的千叶博士,被她深深吸引,将她物化为梦中的女神;一方面为了解除威胁和重拾自尊,对她施虐,从而达到惩戒和控制的快感。
小山内对千叶畸形的爱2.镜像vs.梦境——拉康的精神分析延续 如果从拉康的理论来看待千叶的人物弧光,我们看到千叶作为一个被传统男权社会(日本社会尤甚)压抑的形象是如何解放的:一身利落的职业装、做事一丝不苟、职业感强;性格高冷、嘴硬心软。
由于身上肩负着强大的使命感,她做的所有事从来都不是为了她自己,因此某种程度上她被周围的男性所绑架了。
片中多次有千叶对镜像中自己或是另外一个自我(红辣椒)的审视。
红辣椒是千叶一个更加超脱的人格。
她没有世俗的烦恼、没有依恋的人事。
可以说她是千叶主体理想的投射,在压抑现实中被潜意识释放的产物。
千叶在梦中/镜中审视对应的红辣椒,就如同电影里观众和电影里的人物共情,婴儿与镜子中的自我认同。
根据拉康的理论,婴儿在成熟过程中会辨认出镜中的自我,而镜中形象比通过肉身体验到的自我更加完美。
也就是说,镜像的我成为被误认的对象,成为理想自我,一个外化的主体,同时这个主体又重新内化为自我理想,为以后与他人认同打下基础。
这就照应了最后千叶与红辣椒融为一体的情节。
理性的千叶对感性自由的红辣椒的态度由抗拒变为接受。
一开始,千叶不承认自己就是红辣椒,与其保持距离。
最终千叶通过做梦,实现了对自己困境的化解:梦境在这里是一种直面自己内心真实欲望的方式。
千叶决定直面自己的内心,而不再伪装自己;她要为了自己爱的人去放手一搏,而不再以大局为重。
镜中之我3.男权vs.女权——二元对立格局的冲突 在此我们面临的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说弗洛伊德以及拉康的精神分析是男权社会框架下的产物,能否用这套理论去反男权?
女性主义的先驱劳拉·莫尔维认为是有可能的。
要在电影中实现反男权,首先要理解父权制社会的无意识是如何决定着电影的形式这一最根本的症结。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所存在的现行社会是一个男权制度运行的社会,并且完整存在着一套男权思想体系,通过文化、政治和经济制度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来强化其意识形态的合理性,而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二元对立模式也使得女人始终处于被对象化的、边缘化的第二性地位。
于是真正的女性主义要想朝前迈进,最重要的是清除渗透到思想和文化肌体中的父权主义观念。
而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再现体系,自然而然进入了女性主义反思的视野当中,从而使其银幕上的文化斗争具有了成为政治的可能性。
女性主义者让我们开始学会反思,一定要学会对着银幕问一句:女性的位置在哪里?
银幕中的女性二、女性主义的分裂 今敏笔下的女性总是可敬可爱,尤其在《红辣椒》中,其女性的地位和话语被置于显处,但是作者在文本中处处透着一种左右摇摆的分裂状态,使观者时刻感受到被撕裂。
1.凝视vs.反凝视——女性形象的分裂(1)被凝视的女性 作为一部以展示奇观为很大卖点的动画电影,本片无疑是也将女性角色作为一种特定的奇观去展示。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红辣椒的身体在片中是被消费的。
正如红辣椒这个名字所暗示的那样,她的形象在整部电影里都像是一种令男性浮想联翩的刺激和诱惑:顶着一头艳丽的红发,衣着贴身以凸显女性曲线。
红辣椒是不介意运用性来蛊惑男性的,甚至在梦境中随意进出男性的身体。
片中的好几处性暗示:宾馆、唇印、约会的酒吧......都表明,红辣椒是男性脑海中意淫的对象。
纵观红辣椒的变装角色:小丑、杂技演员、电影女主角、洋娃娃、古装宫女、孙悟空、小精灵、斯芬克斯、美人鱼、皮诺曹、电梯引导员......也基本符合了观众对于视觉快感的期待。
梦中化身精灵的红辣椒(2)反凝视的女性 然而这样一种凝视,并未沦为一种纯粹的窥淫手段。
片中对女性的身体并没有进行特写放大、中止叙事的地步,反而是并不遮掩、大方自然地呈现裸露的女性身体部位。
无论是千叶还是红辣椒,虽然女性特征十分明显,但是打扮并不暴露。
片中的女性游走在贞洁和淫荡之间,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直视自己的身体。
相比于传统的女性人物形象,红辣椒更加的主动。
在梦中,她可以不断地在广告上、屏幕里自由穿梭;在关键时刻,她比男性显得更加理智和果断。
她不再是被动的、只能等待救援的楚楚可怜的女性。
梦境中自由的红辣椒2.阳刚vs.反阳刚——男性形象的分裂(1)阳刚气质的男性 根据弗洛伊德的描述,男性在对待女性态度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征服和虐待倾向;一方面又会显示恋物的本性。
电影中无处不见男性对于物的迷恋:洋娃娃、电影、食物、标本......而千叶作为一位女性而不断地被男性企图以各种传统形式占有和物化。
在警官的梦境里,她成了被动的、等待被男主角拯救的美艳女性;在所长的梦境里,她融进了他的体内吹气使其爆炸;在小山内的世界里,她被制成无法动弹的蝴蝶标本,任意摆布;当董事长下半身化成象征着男性生殖器的树根,钻入千叶口中时,不禁让人联想到葛饰北斋笔下的日本浮世绘中海女与章鱼交媾的场面......
千叶即将被董事长异化出来的树根吞噬(2)阴柔气质的男性 相比于片中相对单一化的女性形象(清纯少女与高冷御姐),本片对于男性形象的刻画则丰富深刻得多。
英勇的男性警官却是一位逃避者在等待救赎:在现实中的压抑使得他到梦境中释放自我。
冰室的女性向打扮、时田的科学狂人形象、片中隐性的同性元素都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男性霸权。
男权社会不仅在禁锢着女性,还在抑制着男性自身群体的多元性。
同性恋肥宅冰室3.女性vs.男性——叙述视角的分裂(1)男性视角 本片的主人公可以说毫无争议的是千叶(红辣椒),但是本片的视点却是红辣椒和粉川警官共同组成的。
我们可以把粉川看作是导演的投射。
电影中粉川对于电影的情怀似乎都在向我们证实这一点。
一开始,马戏团的视点是粉川警官主导的。
我们出现在他的梦里,而红辣椒作为一个拯救者横空出现。
结局的落点则又是以粉川到电影院看红辣椒推荐的新片结束。
虽然无论是开场还是结局,红辣椒都是背后的操纵者,但视点的游移还是暗示了导演对于女性立场的不坚决。
粉川警官英雄救美(2)女性视角 红辣椒作为片中唯一一个主要的女性人物,游走在身边的多个男性之间,解决他们产生/逃避的问题,却从来没有人关注她自己的需求和问题。
每个人都需要她,但每个人又都忽视了她,甚至连她自己都忽视和压抑了自己的欲望。
她始终是一个异类。
她不断进入别人主导的世界,而没有属于自己的梦境。
没有人可以拯救她,除了她自己。
千叶的凝视4.父亲vs.母亲——影响者的分裂(1)缺陷的父亲 片中有两位所谓的父权形象:所长与董事长。
其中,所长是无能的父权代表:他能力有限、成为被操纵的受害者;虽然在现实中是父亲的指导形象,但是在梦中暴露了对红辣椒压抑的欲望。
而董事长本质上是一个控制狂和施虐狂:他所在的植物园象征着原始狂野的生命力,对生命的崇拜、拒绝科学介入的神秘主义观念本质上是对于绝对独裁掌权的托辞。
拒绝沟通与变革其实是千百年来男权王朝的一贯姿态:赋予现有的男权社会秩序以神授的崇高性和不可侵犯性。
科技一旦有消除等级边界的倾向,就要大加打压。
瘫痪的董事长(2)缺位的母亲 在本片中,我们只能看到一位女性形象:千叶/红辣椒。
女性人物是孤立的,母性谱系是缺位的。
在现有的父系社会中,千叶身边围绕着各种各样的男性,周旋于其间,却缺乏同性的对照。
母性谱系于是就成为一个不可见的存在,其延续性受到了割裂和压抑。
在这样一种负面的父亲形象和缺位的母亲形象的环境下,传统的父权困境被打破,但千叶也因此被置于一种真空和更加无序的状态。
千叶在梦中被欺骗三、女性主义的妥协1.挑战vs.妥协——斯芬克斯之谜的突破 斯芬克斯之谜是《红辣椒》里重要的隐喻,在影片中多次出现。
然而斯芬克斯只是一个象征,俄狄浦斯情节才是思考的真正主题。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一直被视为西方文明的起源,俄狄浦斯情结的历史和古代历史都暗示从较早期的“母系”阶段向稍后的“父系”或“父权”制度的转变。
通过改变文明在心理的建立方式,也许可以借精神分析理论达到挑战父权力量起源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女性主义先锋旗手的劳拉·莫尔维就曾经制作过一部名为《斯芬克斯之谜》的女性主义电影。
斯芬克斯之谜(1)挑战的可能性 俄狄浦斯神话首先很大程度上是关于父子关系的,女性的部分非常边缘化。
不过,故事的叙事结构却为其他的的讲述方式提供可能性。
在这个神话里,女性主义意识是可以影响父权制话语并动摇稳定秩序的男女两极化的。
斯芬克斯的好奇心和解谜精神打开了被封闭的压迫问题,从而保持非确定原则的力量。
因此,莫尔维认为对斯芬克斯神话的重新诠释也许能颠覆传统的男性书写历史。
以千叶为典型的女性,正如神话里的斯芬克斯一样,试图解决DC mini被盗的谜团。
这样一种解谜同时也是消解/颠覆男权神话的过程,必然会遭到男性从行为到话语的压制。
与此同时,梦代表另一种语言形式,另一种进入无意识的方式,未经过正式男性文化调制的话语。
梦是女性返回神话、返回到俄狄浦斯和男性文化之前斯芬克斯王国的重要途径。
一开始,千叶甚至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梦的。
而只有在梦里,千叶才能以红辣椒的化身自由地驰骋,这本身就是对男权社会的一种讽刺。
如果说男性俄狄浦斯是一个完整的人类,那么对应的女性斯芬克斯则是半人半兽。
影片中,小山内说她不适合斯芬克斯的扮相,因为女性身体的变异是一种对父权社会身体政治的反抗。
它解构了父权文明预设的男性/女性、人类/动物的二元论。
斯芬克斯神话赋予女性身体开放性和未完成性的特征,为女性身体在新状态下的重构提供可能。
变身孙悟空的红辣椒(2)妥协的消极性 俄狄浦斯神话向人们显示了一个悖论:一方面,处于父权体制之外的妇女(斯芬克斯)代表着无意识,由此构成了对男性秩序的威胁;另一方面,生活在父权体制中的女性感到男性文化的威胁,生活在一个由父亲统治的社会里,母亲(伊俄卡斯忒)受到压抑。
那么,如何承担或者放弃承担这一角色,是上述悖论的根源所在。
影片最后,千叶在众多男性中选择了时田,就是这样一种悖论的展现。
首先,女性没有选择男权社会环境下理想的男性典范,而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在传统的叙事体系里,小山内的外形和粉川的人物设定无疑更符合男性规范,但千叶却是被他们物化的女性对象,恰恰是时田从未流露出对她的企图。
在影片中,时田男性气质的隐退,削弱了传统性别的二元对立。
事实上,与其说他在影片中是一名男性,不如说他的是一个性别意识还不明显的孩童,其非常规的个人生活使其还未完全受到男权观念的影响。
被困在电梯里的时田博士 千叶看重的不是时田的外表,而是灵魂;她追求的不是世俗的眼光,而是内心的呼唤。
电影最后这样一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反转,无疑体现了今敏对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反叛精神。
因此这样一种选择可以看成是作者对男权社会制度的挑衅和僭越。
但是不管选择了谁,千叶在最后依然要选择一名男性作为依靠,于是她选择和一个永远战胜不了的人结合,就如同在每部电影的结尾,女性都要在观众的期待中得到自己的归宿一样。
所以女性究竟该何去何从?
仿佛女性来自于男性,又归属于男性,最终还是与男权社会和解了,尤其是当结局刻意强调了千叶随丈姓的这一事实,可见她的反抗最终还是沦为一种消极和不彻底的女性主义。
千叶斥责时田不负责任2.女性书写vs.男性书写——女性电影何去何从 如果说以往的主流电影形式完全受到父权意识形态的掌控,那么跳出这一掌控的唯一方式就是在父权电影话语之外寻找另类的形式。
但莫尔维的早期理论经典《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并没有为这种另类形式提供可能性。
人们意识到目前的电影都被男权主导了,但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1)女性书写的探索和困境 莫尔维后来开始积极地在影像表达中践行着自己的理论道路并且走得更远。
以她的《斯芬克斯之谜》为例,影片讲述了一个年轻母亲路易斯如何逐渐意识到自己在文化中的地位并试图在符号秩序中发现自己的一席之地的故事。
在该片中,莫尔维尝试摆脱传统的叙事方式,打破传统的窥淫观影模式,例如运用片段式的叙事方式、主角直视摄影机、使用一系列包含360度的单一摇拍镜头来折射出女主角的主体意识状态。
新的电影语言表现了作者对于女性是被观看和被欲望对象的传统父权模式的不屑与摈弃。
但是当女性角色不再是银幕中那个被凝视的对象时,观众开始失去兴趣。
女性电影只是作为一种为反而反的电影而持续止步于文化的边缘,这是莫尔维的局限性。
因此,终极问题在于如何创造出一种普通观众能够接受同时又不是宣传的、修辞性的(就像许多新左派电影和女性主义电影那样)的反电影。
因为如果妇女不寻求被容纳到文化生产的中心的话,就只是使自己更加受中心的排斥,这与许多女性主义的政治目标背道而驰。
奔跑的千叶(2)男性书写的启示和局限 女性人物自古以来也一直深受男性创作者的喜爱。
事实上,古今中外不少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都是由男性创造的。
究其原因,女性本身就如同社会上无数曾被忽视和打压的群体一样(类似无产阶级),是处于劣势的、被压抑的、具有天然的反抗基础;而她们又拥有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
女性反抗男权社会常常就和无产阶级打倒现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愿望深刻地联系在一起(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就是男权的)。
今敏曾经说,他总是以女性作为他电影里的主角,是因为他觉得女性是一种很神秘的生物。
在这里,他透露出了他对于女性的态度:一类非男性的他者。
他尊重女性,热爱女性,但没有把女性当成是自己的同类。
在今敏的电影中,女性元素是更接近于”母体“的神话建构,而母体除了拥有“海纳百川”的本体外,还有着无与伦比的韧劲和张力,和男性力量的强硬形成对比。
在结尾处,千叶被时田吃进了肚子,从而获得了新生,并通过吸食董事长来成长为一名女性。
这种吞噬与反吞噬的结局似乎是在为女性如何对待男权社会的压制上提出了一条解决途径:不是一味地抵抗,而是吸收兼容,因为现有体制是无法从根本上颠覆的。
这似乎也暗示了女性在资产阶级叙事结构内部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改变。
这样看来,结局是一种拥抱,也是一种妥协。
女性电影如果要跻身主流的话,似乎无法避免和男权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和解。
今敏做到了,但是也凸显出了男性导演甚至是女性电影本身的局限性。
最终,当千叶终于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和红辣椒融为一体,并扮演起她理应扮演的社会角色时,我不觉得舒畅,只觉得悲哀。
魔怔的时田要吃掉千叶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红辣椒》里有一定程度上对男权的打破,并成功地将女性的声音与主流话语体系做了一定程度的连接,但这种反抗是不彻底的。
今敏在女性主义上的游移立场,使其片子在本质上依然没有逃离男权的控制,女性的反抗与主流的地位似乎是一个只能二选一的选择题。
参考文献:《电影与文化:电影史论·女性电影·后现代美学》秦喜清《电影批评》戴锦华《女性主义》李银河原文公众号链接
高高抬起的左臂,浩荡游行的人群,齐声欢呼的口号,除了华丽喧闹的梦境,是否还有些似曾相识的恍惚?一个是冰山美人,乌黑的直发,冷峻的嘴角,细长而妩媚的双眼,冰冷的皮肤,从来一尘不变素白色的研究制服。
一个是梦里飞仙,火红的卷发,俏皮的笑容,灵动而流转的眼眸,轻快的脚步,百面千变、随心所欲绚丽的外形。
前者是女强人,DCmini的开发者,后者是她在梦境中的分身。
但也许,前者才是分身,而后者便是在人们的梦境里任意穿行的“盗梦侦探”——Paprika。
黑对白、生对死、男对女。
矛盾一定要对立和统一。
(今敏导演的马哲一定打满分。
)梦和现实,一对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矛盾体,一对背靠着背,通向两个世界的入口。
在一个世界中的失败者,往往想要在另一端的世界变得强大。
于是,出现了没落王朝野蛮的殉葬制度,也有了成千上万因幻想而病态的狂想症患者,同时造就了黑暗爷爷操纵下傀儡娃娃、机器妹妹、摩天轮、游乐园……盛大的狂欢游行。
狂欢的愉悦,对人性极其诱人的魅惑,但无休止的欢愉最终只有走向疯狂。
五光十色的游乐场,在欢笑和喧闹之后剩下的只有冷寂与肮脏。
当挂着满脸“职业”微笑的职员男们,以出水芙蓉里经典的入水动作从摩天大楼上纵身跃下的时候;当菩萨们一个个穿起比基尼在拥挤的游行队伍中穿梭;当变成相机的男人们在女生制度的短裙下镁灯狂闪的时候,这场游行浮华背后的真实渐渐显露端倪。
梦究竟是什么?
像古埃及人相信的:人在梦中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还是像佛洛伊德所说:梦是人在夜间看到自己无意识的愿望?
瓷娃娃鼓着包子脸尖啸着说:“这些都是人们在现实中堆砌起来的不满。
”Paprika 宽慰得说:“敦子终于做梦了。
”完整的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我”组成。
本我: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自我: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按照现实原则行事,充当仲裁者。
超我: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当黑暗爷爷被“本我”签引进欲望的深渊时,我们看到的是丧心病狂的狂想症状。
当敦子被“超我”压抑着本真的表达能力时,是另一种无法进入梦境的压抑病态。
在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自身忧虑的折射:警官粉川再重复的梦境中,不断强调着自己杀死自己的困惑感;躲也躲不过的第17层楼;和自己有着同样面孔的追杀者。
让我们感觉梦魇像是逃不脱的魔掌,其实,很多答案就隐藏在我们无意识状态下的梦境里,解铃还须系铃人。
基本上《Paprika》用警官粉川作了一个完整的心理治疗案例。
循序渐进的噩梦,一点点发展的情节和回忆,在最后,当粉川以西部英雄的Pose 在梦的结尾激吻红颜的时候,三个我回复了正常的位置,梦也就可以继续得酣畅了。
影片中还有一个隐性的细节——游行者们高举的左臂。
看到这个手势的时候,第一个想起了二战时的纳粹。
故事一开始切入的话题是科技与人伦的矛盾。
但是进行到尾声的时候,我们才看到原来矛盾的焦点在于黑暗爷爷渴望建立的“新秩序”。
所谓“新秩序”就是毁灭世界原有的一切秩序、规则甚至是生命和物质,由新世界的“神”,(姑且叫做神吧)就像本片中的黑暗爷爷、《死亡笔记》里的夜神月等等,来创造出他们理想中的完美世界。
其实“新秩序”的主题在很多日本动画片中都有涉及,除了刚才说的《死亡笔记》,还有著名的意识流动漫《lain》、甚至以搞怪为主的《全金属狂潮》等诸多漫画里都有过这样的主题。
联想起二战德国时所谓的种族主义和种族清洗,似乎是“新秩序”在人类历史上真实的展现。
不知道,金敏是不是有意用这场华丽的游行,再次敲响反战与反专制的警铃。
再者就是片中咒语般的梦呓。
当研究所所长大人戴着花镜的大眼睛闪烁着光芒,大声地呼喊着:“这样的成就,就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望远镜”时,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感到既温暖又好笑。
里面每一段的呓语都结于生活和诗歌之间,似乎我们每个人都曾在某个睡眼惺忪的时候说出过同样的梦语,但那种呓语中的智慧仿佛又并不是我们所能揣测的。
配合上平泽进特色的音乐,一种迷幻的气氛被渲染相得益彰。
当绚烂的蓝色月光蝶在影片中十分华丽得四散纷飞时,突然想起了庄生梦蝶的故事。
于是,在世界终于回复到往昔的平静时,我们还会问:这是梦么?
本评论版权属于作者,并受法律保护。
除非评论正文中另有作者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者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作者保障对文章的著作权和署名权,所引发相关法律责任我方不予承担。
看完神作实在是想写点什么。
第一次知道《红辣椒》是好多年前,看了不到半个小时实在看不懂弃了,今天演练回来放空自己就突然想到了这部电影,一口气刷了两遍,全程喊着卧槽。
天妒英才,鬼才都短命,雪莱是,李贺是,今敏也是。
红辣椒就是他交给世界的作业,画风配乐情节分镜无可挑剔,每一句疯疯癫癫的台词都经得起反复推敲。
心理学电影看过不少,没一部能给我这样的震撼。
————————以下涉嫌剧透————————不同于别的电影,红辣椒通过梦境与现实中的种种象征自始至终都在对它想表达的主题进行挖掘与探讨,明与暗、生与死、男与女的主题太过宏大,因此叙事手法晦涩跳跃。
梦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整部电影就是一场让人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的梦,透过这场梦人们可以理解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大部分理论。
一切的根源是力比多,这种性动力贯穿了电影始终并通过种种意象隐晦的表达出来。
一开始警探与小辣椒在由第二梦境醒来到第一层梦境时两人穿着睡袍即警探意识中的性行为,后面缩小版千叶趴在巨大的博士身上唤醒博士的过程也象征潜意识中的性本能,博士身体膨胀最后爆炸象征高潮(这点看到弹幕中有大神分析出来了),后面小辣椒被树根追赶(好多人说是**play,有点恶心)包括被制成标本的那段戏也是力比多最直白的象征。
力比多可以说是人一切行为的驱动力,也是整部剧的线索。
潜意识深藏在海平面下,平时不会被人发觉,却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的行为。
整部剧以压抑和焦虑为基调,警探焦虑的根源出现在他的生殖期(12-20岁),17岁时由于拍电影造成的创伤对他成年后的职业等造成了很大影响,但他自己却不知道,直到酒馆里受到刺激这段潜意识中的回忆才进入到意识中,也印证了弗洛伊德说的人会强迫自己忘记久远的创伤,但这种回忆会嵌入潜意识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助理日森梦境的根源产生在他的幼年期(这里有一个更标准的术语但听起来太重口就不说了),他梦境中占主体的诡异娃娃和时田在他书架上翻到的以年龄差异巨大的男同照片为封面的杂志都印证了我的猜想。
我推测幼年期的日森应该由于缺乏母爱而产生严重的埃勒克特拉情结,并且导致他日后的童年阴影以及同性恋倾向,因此他的梦是具有侵略性的,也是最后所有梦境联结时的母体。
主人公千叶患有人格分裂,她的高冷傲娇都是为了在潜意识中压制开朗乐观的小辣椒人格,她与小辣椒沟通时的态度是轻蔑的,包括最后她与小辣椒的争吵决裂都是我推测的有力支撑。
小辣椒被制成标本的那场戏山内直接将千叶的主副人格剥离,也暗示着梦中的千叶主副人格是颠倒的,从那一刻起千叶的两个人格彻底独立。
小辣椒同时是千叶的超我,她近乎完美,是所有人梦境中的bug。
这里再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想,小辣椒本身就是力比多的象征,她在梦境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性冲动为基础的。
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在于小辣椒逃亡时看到的那幅斯芬克斯油画,整部电影都在探讨斯芬克斯的谜底,什么是人。
最后是一些零碎的意象,游行的玩偶与它们敬礼的手势大家都看得出代表着纳粹,即人对于绝对统治的欲望;电影高潮部分民众化为招财猫、佛像、家电与玩偶分别代表金钱、宗教、科技与童年;电影的七个主人公胖子时田、千叶、博士、山内、董事、小辣椒、警探分别是暴食、傲慢、懒惰、暴怒、贪婪和色欲(最后这一点可能存在过度解读)。
最后类似于女权问题,对现实社会的讽刺,超越肉体的柏拉图式爱情等等就是表层的东西了,不再赘述。
在我眼中这部电影真的是旷世神作,生死明暗这类主题在现在的各种电影里泛滥,却很少有这样深入的解读。
经常有人拿《盗梦空间》和《红辣椒》相比,以前我或许还会推崇盗梦空间的特效和天马行空的构想,但现在我只想喊一声《红辣椒》牛逼。
先不说《盗梦空间》有没有借鉴这部电影,单说《红辣椒》的思想深度和哲学内涵就已经在《盗梦空间》之上。
并不是一踩一捧,《盗梦空间》更像是科普,用恢宏的特效将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以浅显的方式展现给世人,这些理论就是电影在表达的东西,所有观众看到都会说哇好牛逼原来梦是这样的;而这部电影更像是一位学者发在学术期刊上的报告,理论很艰深研究很深入,它站在理论的高台上却并没有向大多数人解释这些东西,可能对哲学不感兴趣的人看完就只会说哇好牛逼但是我看不懂。
《红辣椒》自问世起注定要埋没很长一段时间,2006年太早了,早到动漫在国人的认识里还只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早到人们还在期待张艺谋吴宇森的商业巨制;早到豆瓣的眼光还很挑剔,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对一部好片有近乎饥渴的追求。
最后聊聊今敏。
宫崎骏的电影是一束阳光,看完了会对电影中的纯真强烈向往;今敏的电影是一场雷暴,看完了会长出一口气,虽然平时总在大风大浪里喊着C'est la vie,但看完电影趴在阳台栏杆上平复了心情,听着半夜的虫鸣,低头看见演练时被弄的不成样子的新靴子,发现生活真美好。
无论如何,我是真心佩服这两位老爷子,也真心期待国漫的崛起。
简单写了点,我只是业余对心理学和哲学感兴趣,才疏学浅略涉皮毛,影评难免有漏洞,如果有大神发现不对的地方请一定告诉我,交流也算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不是么?
另外关于《盗梦空间》的评论有点偏激,麻烦轻喷,两部电影我都喜欢,只是一点个人意见。
红辣椒 (2006)9.02006 / 日本 / 科幻 动画 悬疑 惊悚 / 今敏 / 林原惠美 江守彻
所长的:比起红辣椒的比基尼开始着手 DCmini 的回收才是幸福的秩序五人官女啊和着青蛙的笛声和鼓声喷出回收中的不可燃垃圾 这是压轴好戏就像是电脑绘图一样 那个!
全彩色的青春涂鸦总共一亿的小资产阶级 我无法原谅这在大洋洲可是常识啊现在正是向着蓝天凯旋而归之时绚丽的纸之风雪钻入神社牌坊 周波数相同的邮箱和冰箱命你们担任前锋!
在意保质期的流浪汉 宛如花电车的前进道路变成蛀虫就没什么好怕了!
给我记着三角尺的肝脏!
来吧 这个祭典正是我们小学三年级决定的遥远的望远照相机!
前进!
收集!
我正是——地方官大人!
马上!
马上就!
来接我啦!
冰室的:白昼天空的太阳公公照亮每晚的黑暗夜晚是做梦的白天光明是做梦的黑暗但什么都不知道的太阳公公埋葬黑暗 燃烧影子早晚要把自己都烧光夜晚开花的树荫下是月夜之民的休憩之所不会让白天的人们通过!
所长的:漂流到远方岛屿衰老的左脑是蜜糖的味道在梦中出现现实 我是梦的守护人愚昧无知的凡人要是碰触到神圣之梦将会遭到怎样的裁决呢噢噢 你是我什么时候救过的 挥发性很高的村姑如果没有7点半经过的我在的话你就会和茶杯表面的露水一起消失吧津村和电话女的:号外!
屋顶瓦片邀请的树荫下 算命的寡妇!
回答是晴!
信号也很吉祥!
风扇的传令是解放的枕词!
在廊下睡着的少女 有动脉!
正是活路!
展望的秘密是10年贷款的生作!
在漂白剂的恩宠下 凯旋门发出胜利的呐喊!
啊 从新造的井里…在彩袋中等待时机的高气压它的配置和奶牛相似从密林到繁华的街道 对女豹的曼陀罗进行24位解析…众玩偶:梦与梦的交际 成为众多梦的漩涡不论梦的主人是谁在这大魔境 追究是愚蠢白昼之民来请客 正是月夜之民的心愿如踏入愚昧 正是飞蛾扑火时田的:突触盛开的恍惚 是有红辣椒记号的乳脂5%是铁的法则安全保证的普陀落伽渡海 是螃蟹也梦到的非线性!
游行队伍的:现在!
表演开始了!
今天的天气容易做梦晴转晴晴 晴晴晴晴…昨日之梦 今日之梦欢闹俗世 忧愁扫光梦想成真 栽木成金不 未成年的我们就像花对对 永远留住吧无花即无果万事皆空 不如无为为那不满投上一票托付进去吧 这个眼球谁让给我啊 这个玉座我才是皇帝!
是神定的!
我才没定那种事呢!
神佛皆变旨欢闹俗世 忧愁扫光!欢闹俗世 忧愁扫光!时田的:灵魂的肥胖不需要减肥!
冲啊!
超人 无论到哪里哦 有史以来的等待者那笛声 能够治愈神经原!
芳香的脂肪成分是最好的午餐!
调味料稍微有点不足?
缺少了红辣椒?
完美成功所缺少的一味调味料——红辣椒发现!
看完《パプリカ》,你一定会像角色们一样,反复问着同一句话:“真的醒来了吗?
这真的是现实吗?
”那种大梦初醒的感觉,让你瞪大眼睛,仿佛刚经历了一场漫长的窒息。
天啊?!
这真是现实?!
为何忽然觉得能回到那样不知所谓的现实反而要比在一个一个严酷又无法醒来的幻境中更好了?!
那个让我们讨厌的现实,一直想要摆脱的现实,它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让人在绝望的时候又渴求起它来挽救我们的手来。
当千叶说着“你贪吃,邋遢……外表虽然重要,但总要有一个限度,但谁又能想到这样的你,却是世上难得的天才……”,当她抛弃所有顾虑,完全只留爱意的抱着那个胖子。
我忽然想,原来这么多人的不幸福,只是因为顺应了现实而不能对自己真诚。
对自己真诚,对自己真诚,对自己真诚。
不是扩张内心因为排斥现实而产生对理想世界的妄想与欲求,任何欲求、任何美好的幻想,一旦失控,就直接通往它们的背面。
当我们进入那样的状态,成为妄想狂和忧郁症、焦虑症的患者,我们就反过来受到自己失常的精神所控制。
简单说:压抑的极限是毁灭,放纵的极限也是毁灭……像片中那些人一样,走到高楼的顶端,妄想自己会飞,冲出房屋的边沿,投向蓝天那一瞬间的超脱感后,无疑是迎向重重坠地的死亡。
人都害怕死亡,而不敢以死亡为原点逆推——如果人类只有一个结果,一个所有失去哲学又高度发达的科技都无法改变的结局,死亡。
那在死去之前,我们在,我们要过怎么样的生活。
那么从头说吧:知道《パプリカ》,是在看《恶童》一碟前放的片花,音乐和画面让我顿时预感到我将会深深喜欢并收藏这部片子,于是隔天去买它(因此买时还自己学会了鉴别港版与台版,笑……),看了十分钟后,当那段音乐响起,忽然觉得异常耳熟,有另一部作品与它遥遥呼应着,忙暂停打开碟包一找,找到《妄想代理人》,上网再搜,果然有个共同的名字,今敏……我从来不知道这个家伙,却不知不觉已经有了《妄代》《千年女优》和这部《パプリカ》……前两部都在一个我不喜欢的缓慢的基调里进展着故事,没一个让我看完。
但他最终还是以一部《パプリカ》彻底让我仰慕。
它的主题音乐还是带着相似的旋律,喜欢运用回声,仿佛有许多人在与你合应。
而画面,终于把想像力张扬到了无限,在梦境与现实中穿梭,在不断的拯救他人中却发现迷失的自我,最终将自己与他人的救赎合而为一。
警察的梦境与千叶的梦境,最初与最终的几个场面合应的丝丝入扣,看到坏角B(原谅我的记忆名字障碍症)成为警察那个梦中几次妄图杀他的坏人,我瞠目结舌,对导演的构思嫉妒与深爱到渣……当然《パプリカ》的情节并不是绝无仅有的,高桥留的《福星小子剧场版-绮丽梦中人》也是类似的作品,主角在不断干扰现实的梦境中穿梭以及最后的梦貘吞噬掉全部梦境与パプリカ的结局有异曲同工之处。
只是高桥留的终级主题是爱,パプリカ不止是爱,它揉杂了更多的元素在其中,像是越嚼越香浓的一颗巧克力,它的确是足够华丽了,丰富跳跃到爆棚的画面、多条并进的线索、各有特色与思想的人物、还有它的语言,不断揭示的悬疑谜团,和它所揭示的人性、科技力量?
现实与梦想的终极形态是否就是彼此,等等等等……这些我说不清楚。
所以我宁愿把它想的简单一些,甚至只想记住它让我明白的一句话:请对你自己真诚。
OK,那么总结一下体现着它们的事物,那个庞大的喜剧的怎么也无法停止的游行队伍,首领们纳粹一般的手势,从童年记忆里一层层码上来的被淘汰的沉旧物,被我们排斥的东西与我们喜爱的东西,所有一切都有来源,它们来自坏角的心结,警察的心结,パプリカ的心结……这就是所谓的梦想结合。
我们的梦境,就是我们的精神发泄区。
很高兴,今天我看了两部很棒的作品,个人更推崇后者。
比起《恶童》只是在描述纯粹的善恶来说,《パプリカ》更深的在挖掘我们的意识形态。
如果你觉得《恶童》触动了你的灵魂,那是你善良。
如果你看不懂《恶童》,那是你过得挺幸福。
那么如果你觉得《パプリカ》让你愕然,那是你想的已经很多很多了,它正在体现它们。
如果你看不懂《パプリカ》,呵呵,恭喜你,你是简单又单纯的。
简单没有什么不好,复杂也没有什么不好,善良与邪恶都是合理存在的,关键的是你自己的心,是否懂得去控制。
一切都是欲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佛家与基督都宣扬的道理,没有什么错,但信仰不是绝对的。
当有天连信仰都解释不了你内心想法的时候,或许你该看看《パプリカ》。
不要太超然,也不要太压抑,在人海沙漠、制度、规则、以及时代不可更改的前进中,你活生生的存在着,爱你所爱,请对自己真诚。
嗯嗯,爱是永恒主题。
就让我用这一句为这部不俗的《パプリカ》加一句大俗特俗的总结吧!
(因为看了两部好片,今天很开心,希望你们与我一样 :))PS:关于此片理性化的分析请参考楼下REIGAR的。
谢谢。
---来完善一点资料:(皆为转载)Paprika这片2006年9月2号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就出现了。
日本公映时间2006年11月25日。
法国公映时间2006年12月6日。
美国公映时间2007年5月25日。
Paprika(パプリカ)原作筒井康隆,也是《時をかける少女》(穿越时空的少女)的作者,这就够逆天了。
监督竟然还是今敏(神!
T口T),你就算不记得这名字也该知道《千年女优》出现时被无数ACG众惊为天人的场面,你也该知道《妄想代理人》、《东京教父》这些逆天强作的背后灵是谁。。。
口rz。
音乐又是平泽进!
平泽进之于今敏就如久石让之于宫崎骏!
代表作有《剑风传奇》、《千年女优》、《妄想代理人》等。
英文维基百科资料:Directed by Satoshi Kon Produced by Masao TakiyamaJungo Maruta Written by Seishi MinakamiSatoshi Kon Starring Megumi HayashibaraAkio OhtsukaKoichi YamaderaTohru FuruyaToru Emori Music by Susumu Hirasawa (平泽进!
XD)Editing by Takeshi Seyama Distributed by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Voice Actors (声优)Megumi Hayashibara as Atsuko "Paprika" Chiba (林原惠美!
XD)Akio Ohtsuka as Toshimi Konakawa 大塚明夫/大冢明夫Daisuke Sakaguchi as Hajime Himuro 阪口大助Katsunosuke Hori as Dr. Torataro Shima 堀胜之祐Kouichi Yamadera as Dr. Morio Osanai (山寺宏一!
XD)Kouzou Mito as Pierrot 三戸耕三/三户耕三Mitsuo Iwata as Yasushi Tsumura 岩田光央Rikako Aikawa as Nobue Kakimoto 爱河里花子Satoshi Kon as Mr. Jinnai (今敏神乱入!
XD)Tohru Furuya as Dr. Kosaku Tokita 古谷徹/古谷彻Toru Emori as Dr. Seijiro Inui 江守徹/江守彻Yasutaka Tsutsui as Mr. Kuga (筒井康隆神乱入!
XD)今年神秘影片中最大的驚喜是趕在最後一刻才確認的【盜夢偵探】(Paprika)日本動畫教父今敏參加本屆威尼斯競賽的作品,繼《千年女優》、《東京教父》後今敏一反現實畫風把這個被喻為「不可能映像化」的筒井康隆小說搬上銀幕。
精神治療師千葉敦子與天才科學家時田浩作合力研製出一個可以走入病人夢境進行治療的發明,不料在獲政府批核之前,發明竟被人偷走。
唯恐有人濫用,千葉自告奮勇調查事件,但原來她擁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她是一名「夢探偵」,能闖入他人夢境,盜取他們的夢。
今次千葉出擊,就是要在夢與現實交錯的境界線上,找出「盜夢恐怖分子」的主腦。
超現實、精神分析、無意識空間、夢境解構…… 等深奧概念被今敏玩得出神入化,觀影過程猶如坐雲霄飛車。
【STAFF】 【CAST】原作:筒井康隆 パプリカ、千葉敦子:林原めぐみ(林原惠大姐呢)監督:今敏 乾 精次郎:江守徹企劃:丸山正雄 寅太郎:掘勝之祐腳本:水上資清、今敏 石田浩作:古谷徹腳色設計、作畫監督:安藤雅司 粉川利美:大塚明夫色彩設計:橋本賢 小山內守雄:山寺宏一美術監督:池信孝 攝影監督:加藤道哉 編輯:瀨山武司 音樂:平澤進 音響監督:三間雅文 動畫製作:マッドハウス 那首非常好听的主题曲:白虎野の娘作詞/作曲:平沢進遠くの空 回る花の 円陣の喧しさにあの日や あの日に 超えてきた分岐が目を覚ますかげろうに身を借りて 道を指す娘を追い高台に現れた 名も知らぬ広野は懐かしくあれが夢で見せた街と 影の声がささやいた来る日も 来る日も 幾千の分岐を超えた時暗がりの賢人が 捨てられた日々を集め海沿いに 海沿いに 見も知らぬ炎を躍らせたあーマントルが饒舌に火を吹き上げて捨てられた野に立つ人を祝うよあー静かな静かな娘の視野であー見知らぬ都に灯が灯りだす高く空 朱に染め 火の燃えるごときの雲模様あの日や あの日や あの時に無くした道を見せ繰り返し夢に吹く 風を追い時が下り川沿いに 川沿いに 見も知らぬ至福の花を見たあーマントルが饒舌に火を吹き上げて捨てられた野に立つ人を祝うよあー静かな静かな娘の視野であー見知らぬ都に灯が灯りだすあーマントルが饒舌に火を吹き上げて捨てられた野に立つ人を祝うよあー静かな静かな娘の視野であー見知らぬ都に灯が灯りだす
《红辣椒》又称《盗梦侦探》,是今敏先生于2006年的动画电影作品。
曾经有一些电影评论者认为诺兰2010年的《盗梦空间》抄袭此故事,比如认为这个镜子的镜头和盗梦空间类似,还有电梯打斗那段借鉴了红辣椒的镜头,但我看不是这样。
镜头形似,但作用完全不同。
因为为了表现梦境,导演想到用镜子或者用重复性很强的电梯回廊,实在是太平常的手法。
所以,我完全相信诺兰说自己从来没有看过《红辣椒》的说法,以诺兰的商业地位和两部作品极低的相似程度,他真的没有必要说假话。
其实,《盗梦空间》没有抄袭《红辣椒》,并不能减少本作的任何魅力。
有的时候,我们会把我们所喜欢的东西当成全部的世界,不过当见到更多的时候会谦卑下来。
从微剧场系列所说过的影片来挑,比较类似的作品反而是《穆赫兰道》。
《红辣椒》运用严谨的梦的构建方法,运用比电影更自由的动画媒介,实际讲述的,却是三个主角在社会认同与真正的自己分裂,但最后承认自我的故事:内心狂野的千叶墩子,却是个在意别人看法的人,最后坦率承认自己喜欢的是大胖宅;大胖宅时田沉迷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差点陷进去,实际上却是被墩子拉回了现实;而粉川则一直陷入自己的电影梦没能实现的自我厌恶,最后成功以自己的人生就是自己出演的作品而与心中的怀疑握手言和。
如果这么说,许多人不理解的女主角的胜利方式,也似乎有了解读,因为女主完全接受了自己,喜欢宅男的自己,狂野内心的自己,接受了一切的现实,所以赢过了想要用梦境来实现自己行走梦想的理事长。
有意思的是,社长和粉川都喜欢红辣椒,最后他们医院里面失恋的那段相当有意味。
此外,全片中最让人感动的关键性揭示,其实是墩子把时田拔出以后,靠在他背上的独白,有一种反差和令人感动的震撼。
敦子承认自己对时田的爱,表明不是爱他的外表而是他的内心,也是从时田那个角度,讲述对这种分裂的抛弃。
毕竟内心和外表,很可能不一样呢。
最后说回今敏,在电影造梦的路上,选择了动画这种形式,其实必定艰辛。
因为梦境需要的是荒诞的情节配上视听的可信感,对于人物无法写实描述的动画,其实有天然的弱势。
动画的形式很容易让人抽离,但梦境是极其需要代入。
但是,另外一方面,动画在布景和自由度上有天然的成本优势,可以天马行空,所以这又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
但我觉得,如果以造梦为目标,动画总体挑战比机会更大一些。
其实如果今敏可以用真人的表现手法,那么可能会有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和成就。
只是今敏已经逝去,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他的未完成的《造梦机器》了。
从各个角度来说,他都是一个真正的先行者,一个具有极强天分与极其努力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10年8月,当今敏的最后的信被翻译然后流传时,我还记得当时的惊讶与震撼,然后今天重新看起来,真的是不得不让人敬佩与感慨。
他最后说:怀着对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感激,我就此落笔。
——只是至今无人再续了。
相对于深远的梦境来说,科学可能不过是一堆垃圾而已。
神作。小说属性方面本片太复杂了,只论这艺术指导,多重音轨多种音效,就已经非常费神了,更何况故事的想像力已经丰富到一定境界。戏剧属性方面中规中矩,与另一部筒井康隆作品《穿越时空的少女》比起来略有欠缺。平泽进的音乐很有感觉。
我浅薄,我觉得很莫名
极具想象力和讽刺意味的佳作,但一看就是日本男导演拍的,各种莫名其妙的male gaze 镜头,聪明美丽女精英爱上肥宅,最后还要“姓变成时田”来狠狠膈应我…借用豆瓣上一短评“像是喝了一碗特别美味的汤后,发现汤底有一只苍蝇”。
不好看。
梦境的毁灭
叙事混乱 接受无能。
脑子不够用,看不懂。
我不喜欢啊。。。
太佩服日本人的想象力了!多少经典影视都是从这出来的!盗梦空间的灵感源泉!喜欢里面的配乐!
细致,精巧,华丽,不羁;前半段在肆意中依旧严谨,但后半段却在现实与梦境的混杂中略微迷失了;依旧有着大量的性暗示,依旧在剪辑上做足手笔;我倒是很喜欢那些被侵入的人所述说的那些毫无意义却带着迷幻气息的念白。
梦境对现实的入侵真是惊悚而奇趣啊啊啊!相比之下“盗梦空间”相形见绌了——或者说正是因为“盗梦空间”太讲求规则与逻辑,反而失去了今敏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创造力~~~
不对个人胃口
我相信今敏一定是去过未来的人。如果说盗梦空间像是工科生拍的,充满了逻辑、数学、推理,极尽聪明之事。那红辣椒就像是文科生拍的,天马行空、无所不能,是一个真正的梦。
想象力丰富到目瞪口呆,配乐很赞,怪异的欢快的旋律,虽然诡异但是好听啊
对这部电影评价颇高的肯定都是没看过原著的...我就不相信你们能忍受电影把原著中红辣椒2P,3P,然后到后来的NP全部和谐的蹩脚处理。
失望……
关于想象力可以打十星看得太爽了 但是最后给漂亮能干的女主配一条喜猪的感情线还要特地写明冠上了夫姓除了媚男媚肥宅没看出任何意义
看不太懂啊哎哟
完全不懂。那个白脸大娃娃有点吓人,灵异的很。不知道看懂的人都看懂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