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怒》,是2021年導演蓋瑞奇再度攜手傑森史塔森合作的動作片,題材是蓋導擅長的黑幫犯罪電影,他曾經以《兩根槍管》捧紅傑森史塔森,令其星運大開,堪稱是他的伯樂,所以這樣的組合跟題材自是令人期待萬分;奈何,蓋導去年推出的《紳士追殺令》人物塑造、劇情編排、配樂運鏡各方面幾乎無可挑剔,珠玉在前,使得結局收爛尾的 《人之怒》顯得遜色不少;如果說《紳士追殺令》是位渾身散發賀爾蒙的熟男,那麼 《人之怒》則像是被閹割的太監,少了至關重要的東西。
這個至關重要的東西,凡是有關注導演蓋瑞奇的人大概都知道是什麼,那就是善用「巧合」,不論是開頭或結局,總是少不了巧合,特別是結局,運用巧合製造一個反轉,令人拍案叫絕,充分展現出他不落俗套的編劇功力。
可惜,《人之怒》的故事開頭,因巧合觸發整個事件,但結局卻偷懶了,用一般的動作片常見的方式收尾,傑森史塔森靠著主角光環挺到最後,便宜行事,而且中途完全放棄的FBI那條劇情支線,讓整部片的評價從雲端掉到谷底,跌破眼鏡!
跌破眼鏡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至好,一種是極差,這邊指的是後者。
嚴格來說,《人之怒》依舊有蓋導的魅力所在,慣用Dolly in.和Dolly out的運鏡手法製造戲劇張力、神通廣大的性格黑幫,引人入勝的倒敘手法,開頭情節中也安排最愛用的巧合,前半段確實精彩,就期待他在結尾來個神反轉,奈何最後全靠主角光環逆勢反轉,便覺得索然無味,堪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好比棒球比賽九局下半兩出局滿壘有人,局勢非常緊張,打者卻擊出軟弱無力的飛球被接殺,瞬間整個高張的情緒都被撲滅,又猶如籃球比賽第四節最後1秒落後2分,交給隊上的明星球員在3分線外出手,卻投了個麵包球,籃框籃板籃網三不沾,頓時心涼了半截,《人之怒》的結局就是給人這種感覺,非常難受的落差。
我將導演蓋瑞奇的《紳士追殺令》排進我2020年的十大片單之一,而《人之怒》連十大的邊都搆不到,看首輪有點浪費,在二輪戲院看則會有物超所值的感覺,因為傑森史塔森的螢幕魅力仍然不減,散發硬漢氣息,但我更傾向找《紳士追殺令》來複習,因為馬修麥康納、查理漢納和柯林法洛在片中的演出著實帥氣,充滿英倫紳士風,尤其是《紳士追殺令》的結局善用巧合,讓馬修麥康納的下場出現神逆轉,這才是蓋瑞奇的頂尖水準的展現,而《人之怒》只是一般水平發揮。
歡迎老鐵們到我部落格看更多作品→https://reurl.cc/W3X4Yk
盖里奇发片,不知从何时起不算是影坛的大事了,反倒让《人之怒》观影期待回归到正常位置,看起来不沉重,感觉不算坏。
而且,看的过程中,有一股奇奇怪怪的《信条》味。
这倒不是想说,诺兰式的剪辑与盖里奇喜欢玩的结构有多相似——要论相似肯定是有的,但诺兰更像结构精密、功能明确的机械,盖里奇更像设计诡谲的puzzle玩具——而是一种视听上的相似。
用一种通感比喻来说的话,它们都是:在阴天开车时音响猛放DJ金曲的视听感觉。
色调上,两者都是低饱和高对比度画面,黑色下沉得很深。
艳阳天拍出阴雨天的效果。
《人之怒》
《信条》取景和置景上,也都有一种野兽主义风格,粗糙原始的建筑材料,大胆的色块与灰色的搭配,简约又略带夸张的线条。
《人之怒》
《信条》
《人之怒》
《信条》摄影构图上,比如车内关系,视角宽敞、通透。
《人之怒》
《信条》动作设计,尤其是双方的抢劫片段,空间关系明确,动作逻辑清晰,细节多而有序,节奏干净利落,设计务实不夸张。
《人之怒》
《信条》镜头设计,尤其是《人之怒》开场车内长镜头,这种简单到粗暴的表现手段,尤其符合近年来诺兰“我就把机器架在这里你看就完事了”的态度(总而言之就是不喜欢特写了)。
《人之怒》这个开场,左侧画面的小角落里展现安保人员的牺牲。
《信条》的细节信息也倾向通过大景别来囊括展现。
服装,双方都好喜欢《人狼》那样的头盔制服诱惑(顺道提一嘴,这种制服吊炸天的感觉首次是在《反恐24小时》第六季结尾里鲍小强实现的)。
《人之怒》
《信条》最后,自然是轰轰轰上头的音乐了。
电影院的响度战争,就是诺兰挑起的。
好了,可能有人觉得我分析这个有点无聊,但这种不同导演不同阶段风格的相互影响,真的很吸引我,我个人也觉得这种点非常有意思。
整体上来说,《人之怒》比《信条》可看性高一些,但即使我算是“信条黑”,也不得不承认,《信条》的影响力是处于不断的扩散中的,这是《人之怒》这种小品之作不能比的。
虽然《人之怒》我给分比《信条》多一星,那是观感和完成度上的打分,但明显《信条》是影史上能留下印记的争议作品,而《人之怒》不是。
上一次在影院被音效震聋还是去年的《信条》,如果说那属于诺兰的私家爱好,那这个电影里从头到尾不停歇的震耳欲聋则是不可或缺,因为不这样不足以托起一个叫郭达斯坦森的男人的龙行虎步。
郭达在我们印象里是肌肉鼓鼓凑不够十个对手都懒得动手的猛男,但从来不是在盖导镜头里。
盖导擅长炫耀他的另一种特征,那就是寡言少语面无表情下的强大压迫力。
这种压迫可以看成是一种内功,让敌人魂飞魄散,让子弹绕道拐弯,让那些鼠辈肚烂肠穿。
也许你觉得素鸡系列的郭达已经够可怕,那你该看看这里。
一旦跟他同框,最强悍的家伙也得嘴角发抖,像极了一只只惊慌失措的小白兔。
所有人——不管他们知不知道他是谁——在靠近他时都被恐惧包围,区别只在于恐惧的程度不同,以及谁比较能掩饰这种恐惧。
而那种无处不在的压迫,在我们看过他失控、中枪、流血、几乎丧命之后,一丝也不会减弱,甚至更强烈。
这也不难理解,如果在那之前你还有理由怀疑这头狮子是伪装的,那么在看过他死里逃生,你可以百分百确信了。
诚然这片子打得不多,也没有郭达以往那些漂亮的格斗设计,但看他施展这种无形的压迫,比看他动手还过瘾,尤其在我们看他打了20年以后。
主要角色几乎都是刀口舔血的硬汉,但最冷的人也有他们在乎的东西,亲人,忠诚,责任,底线,江湖规则。
唯一什么也不在乎的那个,一度就像《黑暗骑士》的小丑一样所向无敌,但终于还是像条狗被恐惧拍在地上,因为他低估了一个人的愤怒。
就像他老大那个万无一失的计划里,也有个致命的缺口。
不得不说这片里许多男人都算是百里挑一的出色,出色到单扛一个电影都绰绰有余,但到头来,他们全部被用来衬托那唯一一个男人。
这是个充斥着纹身和粗口,血污和枪弹的世界,是我们中大多数人不想闯入的世界,电影让我们离它很近,跟一个愤怒的男人去惊心动魄一次,然后安全回归。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盖·里奇的《人之怒》豆瓣开分7.1,很有可能最终守不住7分线。
当真有这么差吗?
可能还是得看放在什么维度。
2004年的法国电影《运钞车》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运钞车被劫,职员被残忍杀害,而同时殒命的,还有一个无辜的孩子。
孩子的父亲前去运钞公司上班,终于获悉这起恶性事件的幕后黑手,不惜一切代价报仇雪恨。
动作爽片的底本有了,但《运钞机》拍得相对浅淡温吞。
盖·里奇相中了这个自己擅长的故事,将其改编成《人之怒》,并注入非常强烈的个人R级特色。
动作场面的强度与密度大幅提升了,大开杀戒的枪战残忍血腥而又干净利落,不带主角光环的一众角色全都人人自危。
反正盖·里奇情愿花费大量篇幅立起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也舍得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让其灰飞烟灭,这天然就有刺激的成分在。
最终没让主角H重蹈法国版同归于尽的覆辙,也延续了他在作品中「出一口恶气」的惯性。
而且法式风范被切回了英伦幽默,话痨嘴炮之下,一个男人扎堆的运钞公司内部,也有了被戏称为「钙导」必备的腐味玩笑。
这种构建在过界基础上的独特耍贫,是一种迅速拉近人物距离,也迅速构建敌对情绪以及反转伏笔的招数,但又因为有盖·里奇,以及「肆无忌惮」的英国文化依傍,冒犯性也可以被津津乐道。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那就是复仇者的身份,从低调得瑟缩的「成功商人」变成了沉郁得张狂的「黑道老大」。
而这类角色,是盖·里奇作品里长盛不衰的代表。
他深切知道他们身上的矛盾性,黑与白,人性与兽性,过往与未来,全都是可以拿来放大,拿来推演的有趣工具。
因此这次H的真实身份,就被藏到了他所搭建的叙事结构里。
通过故事拼图的逐步成型,让背景、经历与能力都能成为悬疑的承重点,反过来丰满人物塑造。
有了这样的故事与这样的讲法,盖·里奇回来了吗?
可能最多回来了一半。
而这,就是「观众之怒」的一个来源。
盖·里奇再次祭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但这样的复仇故事,就连人头收割的次序,都是观众了然于胸的,偶有的「失算」,譬如戴夫与戴娜的成长线被迅速掐断,都只能造成瞬间的叹息,而没有那种具有持续性的情绪荡漾,因为他们的光彩还远远不够。
至于嘴炮之中抓人段子的稀少,更是一如电影整体上的某种贫血。
左为戴娜曾经叫人拍案叫绝的多线叙述以及精巧结构,这次被一股脑地灌注到平平无奇的三段式里,然而不多的信息增量以及亮点,把切换视角的频繁回顾衬托得拖泥带水,特别是去年底,国内院线才经历过《金刚川》「偷师」结构带来的昏昏欲睡。
这实在太不盖·里奇,或者说非盖·里奇的部分,盖过了盖·里奇的部分。
我们印象中的盖·里奇,是新电影语言的引领者,直到如今,电影圈里还有很多人吃着他的结构、他的迷思、他的风范来堆砌自己的故事,然而《人之怒》显然存在非常巨大的落差。
特别是,新千年左右巅峰级别的出道宣言《两杆大烟枪》与《偷拐抢骗》如此瞩目,对他了解越少的人,越是需要以此作为参照物。
《两杆大烟枪》结果,试图给平淡的《运钞车》改写平淡调性的盖·里奇,没能把《人之怒》抽离多少平淡。
当中孤胆英雄的塑造就更是套路,特别是现在,007、谍影重重、碟中谍、飓风营救等多个老牌系列之外,还有道恩·强森、基努·里维斯、鲍勃(《疾速追杀》系列)·奥登科克(《小人物》)等人在扩充行伍,就连本片主角杰森·斯坦森也常年在这类故事里畅游。
连番轰炸之下的审美疲劳,就更需要导演突围。
盖·里奇突围的信心在于认定一个道理,那就是血腥尺度与结构把戏能够拔高寻常故事。
但是,《人之怒》成了一个两头不到岸的典型案例,爽片不够爽,深度不够深,就连结构也远不到昔日「迷宫」般的妙趣,如此一来,这些元素的交错融合非但没有相互成全,反而造成了割裂感,削平了爽感与深意
我们可以拿连姆·尼森的《飓风营救》做个简单比较。
这类故事都有换汤不换药的故事模式,都是因为下一代,不得不走上孤胆英雄之路。
但《飓风营救》属于那种一根筋的集大成者,它明确动作爽片就是目标,接受自己「不复杂」「不高级」的定位,于是剧情推进和动作设计全都奔着痛快、解恨上去,最终的成片就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让观众得到了精准的享用。
《飓风营救》所以盖·里奇输就输在,没有把观众想要的东西,完完整整地给到。
对渴望他重振雄风的影迷和但求故事通俗爽利的路人而言,都卡在了中间状态。
加上删减与翻译这些外在问题,盖·里奇本身的特质更难在大银幕上凸显,这跟同类合家欢冒险题材就更拉不开距离。
当然,如果《人之怒》是别的导演拍摄,未必有这么大的口碑反弹,毕竟这已经是工业线上一部圆整的作品,奈何在越来越难见到新鲜表达的当下,被撑大了胃口却处于饥荒期的观众尤其需要「大神」继续保持神性。
也就是说,盖·里奇只能是那样的,或者说,他必须是那样的。
他不能倒下,更不能把这碗饭让其他人吃了,自己却啃起了馒头。
观众还是贪心的,既希望继续,又希望翻新,但跟别的导演不那么相同的地方,是他基本上每次创新,都会被骂。
想当年初出茅庐的盖·里奇,迅速站到了绝大多数导演一辈子也站不到的高度,难怪他会在短时间内被标签化甚至神化。
可谁都没想到,第三部长片《浩劫妙冤家》立马遭到了金酸梅奚落。
《浩劫妙冤家》这是他跟新婚妻子麦当娜合作的爱情片,充满各种容易被斥为「狗血」的强转折,与其说是一部探索爱情片类型的实验,不如说是写给妻子的热烈情书。
麦当娜饰演的贵妇安贝尔与方方面面都很不同的年轻渔夫吉塞佩走到一起,像是二人彼时关系的投射,以及将来关系的预言。
可惜这片子拍得,比他们之前合作的短片《明星》差了太多。
随后盖·里奇试图通过《转轮手枪》强势回到自己的场域,然而心理分析的「神棍」走向似乎磨掉了大批观众的耐性,他这一次在人格分裂上的创新,拥戴者不多。
还是要到下一部作品《摇滚黑帮》才能稍微挽尊,只是谁都知道,终归不是昔日辉煌。
《转轮手枪》此后,他试图在各式旧故事里植入自己的特色,以新意激活这些类型片的活力。
结果,《亚瑟王:斗兽争霸》与《阿拉丁》都是口碑两极分化,这些故事新编确实因为盖·里奇而找到了颇具年轻态的表达,但是「沉闷」与「低幼」也成了挥之不去的一部分阴霾。
《亚瑟王:斗兽争霸》唯独评分大差不差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意外地取得了一些出圈的成功,各种背景的观众本就喜欢这对极负盛名的拍档,而且小罗伯特·唐尼与裘德·洛跟这种耍宝侦探故事相得益彰,盖·里奇的花式剪辑、鼓点配乐都有了盛赞的空间。
《大侦探福尔摩斯》不过还是要到《秘密特工》《绅士们》这种既精致又繁复的爽片,才让盖·里奇切实感受到久违的追捧。
这类作者电影有着浓厚的盖·里奇特色,回到了现代戏,回到了秘密身份,回到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回到了非常琐碎又非常好玩的行动,而且选角与装扮非常符合性格型男的标准。
《秘密特工》作为直男,盖·里奇不仅难得地具有非常靠谱的男性审美,而且懂得如何激发男性从不越界的暧昧气息,这也愈发暗合着如今的某种观影趋势。
这也是为什么包括《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在内的作品持续被人惦念的缘由之一。
不得不说,相比一般导演,曾有神作的盖·里奇受到的毁誉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了。
以豆瓣评分作为参照系,除却还没出最终得分的《人之怒》,他的11部长片,九、八、七、六分档分别有1、3、6、1部,这已经是非常出色的成绩了。
观众的苛刻不止是因为树大招风,更因为是寄望过深。
《人之怒》犯的最大问题,兴许是态度的扭捏。
盖·里奇想要尽情搬弄过往的成功法则,就会落入一味「致敬自己」的奚落中,想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却跳到了别人的二手摊。
而比起半新半旧的犹豫,令人惋惜的根源更在于他没有扬长避短,没有把自己最擅长的独门秘笈给贯彻下去,成为真真正正的一代宗师。
加上新一代观众更加见惯世面,也更加不会迁就,就很容易在神坛虚设的当下泯然于众人。
但接下来,盖·里奇还会有好些「吃老本」的项目,比如《阿拉丁2》和「绅士」系列。
那么,我们是希望他跟郭靖一样,可以继续以一招雄霸天下,还是希望他跟杨过一样,各路招数都能融于一身?
知道什么是爽片么,说不好的,典型是撸完嫌人丑,真令人令人作呕还在那横向竖向对比,看过几个电影,也就是花几块钱买的盗版碟,在网上求资源的人,看完了一本正经过来评论,然后刷刷存在感。
…………………………………………………………………………………………………………………………………………………………………………………………………………实在忍不住了……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作者:大表妹转载请注明出处不少人把《人之怒》当作是五月院线的头炮。
但这一炮,表妹却觉得是个哑炮。
尽管导演盖·里奇在采访中放过狠话:“这部片比我之前所有的电影都更暴力、更逼真!
”。
可观众们给出的评价却有些意外:豆瓣7.0分。
和盖导早前同类型作品相比,这份答卷不尽人意。
但还是有不少观众坦言,冲着盖·里奇执导和郭达森16年后“复婚”,也要走进影院贡献一张电影票。
毕竟这俩家伙合作过的片子没在大陆院线上映过。
都是藏网盘里偷偷享用的佳作(懂自懂)。
杰森·斯坦森,盖·里奇路人茫然疑问,这两人有这么大魅力吗?
“烂片”都有人要买单?
是影迷情怀还是盲目崇拜?
这片到底烂不烂?
今个表妹就借着《人之怒》的上映,好好跟各位聊盖·里奇的电影世界。
知道他的,权当跟着表妹回顾一下往日的刷片岁月。
不知道的,就当安利给你一个宝藏导演和一些硬盘佳片。
>>>>懂观众,更懂男人 《人之怒》的主演,杰森·斯坦森,中国观众的老朋友了。
大制作商业片他拍过,小成本B级片他尝过,从英国打到好莱坞,上天入地十项全能。
外号也很多:知名跳水运动员、街头模特、影坛劳模、冷面动作巨星以及——郭达老师失散多年的英国兄弟。
他是硬汉中的战斗机,也是不少导演们的心头爱。
这其中就包括盖·里奇,著名烤鸭爱好者、只会数一二的鬼才导演。
这部《人之怒》也是两人继《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转轮手枪》后的第四次合作。
16年时光荏苒,杰森成了郭达森,盖导成了鸽王,但两人依然默契十足。
说到盖·里奇,这家伙有点意思。
只有高中文凭的他,32岁拍出打破英国影史票房纪录的电影,红遍大江南北。
丘比特也眷顾他,前妻是歌星麦当娜,现任是小他14岁的英国模特。
当然,他还是知名的「男神收割机」,从英伦绅士到好莱坞影帝,抢着要跟他合作。
不少观众打趣,想看当下最红的男人,去盖·里奇的电影中找,准没错。
盖·里奇可太懂观众们的“快乐星球”在哪里了。
女观众们可以在他的电影中看到梦中男神。
从跳水运动员转行做模特的斯坦森被盖导一眼相中,喊去挑大梁主演了《两杆大烟枪》。
那年杏花微雨,汤姆·哈迪还不是汤甜甜,盖导喊他头套丝袜出演《摇滚黑帮》。
结果诺兰看中这老乡套头异禀,看完这片后喊汤老湿去演贝恩。
盖导拍出了“大超”亨利·卡维尔和艾米·汉莫的相爱相杀(《秘密特工》)。
美苏特工针锋相对,在一次次出生入死中情感升温,最后建立“神仙友谊”。
可以看到“钢铁侠”小唐尼和”裘花”裘德·洛的嘴炮对决(《大侦探福尔摩斯》)。
盖导将英式的黑色幽默融入进经典犯罪推理之中。
给「福华CP」创造极大的空间进行满分的化学反应。
男观众看盖导的电影,看的就是个痛快淋漓,爽就完事。
他镜头下的男性角色都充满戏剧感和魅力感。
《偷拐抢骗》里,皮特化身拳击手,大秀肌肉。
挥拳瞬间溢出屏幕畅快感,拳头硬碰硬的“谈判方式”,荷尔蒙爆表。
《亚瑟王:斗兽争霸》里,“斗兽鲜肉”湖南哥赤膊上阵,演出了最野的亚瑟王。
把1500年前的传奇人物赋予了雅痞的气息,使得不少观众有了代入感。
原来那些存在于书籍里面的角色也能如此新鲜有趣,原来我们离这些人物也可以这么近。
不露肌肉不要紧,穿着西装拿起枪,也能引领时尚潮流。
去年盖导的《绅士们》,集邮了六位欧美男神。
身着合身的西装、风衣出入典雅的场所,搭配美女和香槟。
用一种极致的克制搭配枪战的暴力,又酷又飒,分寸间见硬核武戏和英式文戏。
众所周知,盖导镜头下的角色没有“正常人”,但是他能拍好每一个人。
哪怕是反派,盖导都格外偏爱,用造型、打光、角度将人物魅力淋漓尽致展现。
裘德·洛饰演的伏提庚,恐惧敏感也极具美感《人之怒》里,盖导又一次证明了自己对“拍人”这件事的独到之处。
为了打造更有张力的戏剧冲突,他通常会给角色安排相当鲜明且故事感十足的设定。
拿森哥饰演的H来说,这个家伙可不好惹。
如片名,人之怒,怒于亲眼目睹了儿子的意外身亡,而自己却无力回天。
怒火中烧的他决心为子复仇。
但,大仇要报,先要学会忍字放心头,不可张扬。
H变身冷面煞星,身着西服手持手枪,如入无人之境。
一枪爆头,干脆利落解决障碍。
快、准、狠,根本不需要华丽的战斗技巧。
不说废话,干就完事。
>>>>够颠覆,鬼才出鞘 盖导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得数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殊影像风格。
20年前的影坛流传这么一句话:美有昆汀,英有里奇。
能和痞子昆哥站在同一高度,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盖导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配乐大胆,乃一刷。
刷出了银幕五线谱,用音乐和观众对话。
盖导对英伦摇滚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
就连拍历史题材的《亚瑟王》,盖导都要把「摇滚至上」刻烟吸肺。
明明是一部沉重的史诗题材作品,却也被他玩出了花样,成了新潮的摇滚黑帮魔幻电影。
一个在ji院长大的古人亚瑟王,遇上狂野不羁的当代英伦摇滚乐,时空交错产生意外火花。
到了《人之怒》,盖导化身指挥家,将音符刻在了角色的移动上。
盖导邀请了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专业室内乐团——伦敦室内乐团担任本片的伴乐。
带有起伏感的管弦乐给电影增添了一份悬疑效果。
H面露凶色、心怀怒火,他踏出的每一步都相当的沉重,因为他是带着复仇之心执行任务。
选择最适合角色的配乐,最贴近故事的乐种。
盖导想必也有颗做音乐人的心正蠢蠢欲动着。
再一刷为技术类,快节奏的剪辑实在独特。
盖导擅长在动作戏中穿插快速移动镜头、定格画面以及慢动作。
动静的使用让视觉观感更为突出,也更具有想象力,不受传统拍摄手法的局限。
在导演处女作《两杆大烟枪》里,他就把这一风格玩到了极致。
开场一幕,森哥被条子追(快速奔跑),从楼梯上将箱子甩给同伴(慢动作烘托),接着一跃而下(快速移动)。
明明可以用一镜到底来体现紧张感,盖导却偏要玩点花样。
快-慢-快的推进,让画面有了起伏,观众的目光被吸引,森哥的角色一下子有了记忆点。
表妹还记得当年看这片时,连连发出感叹,惊讶于电影还能这么拍。
干净利落的动静结合到了《偷拐抢骗》里更是大师级的牛X。
盖导用高速摄影机拍摄皮特被对手打飞出去的慢动作,再以意外的方式从地上弹起向对手出拳。
通过镜头调度、剪辑切镜和分镜设计让本只有暴力的拳击赛更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就是艾维表哥从纽约飞往伦敦。
放在别的导演手中,要不就拍成流水账,要不就一句话带过。
盖导怎么拍?
电话、出租车、机舱、飞机、护照、办公室。
几个特写画面的拼接,蒙太奇式的剪辑,五秒就把旅程拍完。
《人之怒》里,盖导还是将快速剪辑贯穿到底。
H单挑劫匪的戏码,只见他枪枪爆头,精准度之高让人瞠目。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简单的切镜十分干净利落。
以暴制暴,怒从心头来。
处女座的盖导还有强迫症。
表妹竟发现《人之怒》中森哥持枪的画面角度和多年前《摇滚黑帮》里一幕蜜汁相似。
持枪手法教科书当然,说到技术类,盖导还有一绝就是他非线性叙事。
零碎却不凌乱的时空观,让他的电影更像是佛跳墙,山珍海味一锅炖,鲜味佳肴嘴中品。
他将时间维度铺展开,以横向的分析将时间线切割,最后再将其交汇于一个坐标点。
他的电影叙事里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出乎意料(《绅士们》),有烧脑无比的多人物叙事(《偷拐抢骗》)。
《偷拐抢骗》不到100分钟的片长,却有超过30多个角色,十多条故事线在《人之怒》里,盖导将故事分成了四个章节,每一个章节的视角和展开方向不同。
首章「暗夜精灵」是H进入安保公司,将谜题铺开。
次章「掘地三尺」则是讲H为何会陷入愤怒之中。
再用「坏小子」来分析猖狂歹徒的作案方式。
最后以「肝脏、肺、脾脏、心脏」做复仇收尾。
当然,作为英国人的盖导,也从前辈、悬疑大师希区柯克身上学到了如何用麦高芬手法提升作品的逼格。
(麦高芬是一个电影用语,指在电影中可以推展剧情的物件、人物、或目标。
)《两杆大烟枪》里有价值25万英镑的“不起眼”的古董枪,《偷拐抢骗》里则是钻石以及一场车祸让三帮人物产生了交集。
《摇滚黑帮》的触发事件是抢劫,《转轮手枪》则是收到的“坐电梯”卡片。
而《人之怒》的麦高芬,你猜猜是什么呢?
《偷拐抢骗》的开头就用钻石做引>>>>野得很,也足够深 盖导虽是英国人却又“叛逆之极”,从他的电影中你能看到满满的市井烟火气:操着考克尼(英国工人阶级)口音的主角、满嘴喷脏的街头混混、穿西装也掩盖不了痞气的黑帮老大。
盖导用镜头讲述了他对人与社会的独特理解,也借由角色之口,对光鲜亮丽的社会假象进行讽刺。
极具黑色幽默的台词和剧情设计,哪怕是漫不经心的一句调侃都显得嘲讽能力满分。
《人之怒》没有过往电影那样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愤世嫉俗的观点输出。
更多聚焦在H作为父亲的愤怒(儿子惨死)和无助(苦苦找不到真凶)。
因为愤怒,他忍辱负重,进到安保公司做下等人,被同事开玩笑都要强忍吞声。
因为愤怒,他以暴制暴,用极端的方式追寻自己所坚持的“正义”。
为父,他不够称职,对儿子的关心太少;为人,他参与的黑帮勾当不干净。
这其实是一个蝴蝶效应的故事,他心中的愤怒,实则来自他自己。
如果H没有参与监视运钞车的行动(和他黑帮工作有关),儿子就不会被拉下水,成为枪下亡灵。
这或许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说句实在话,表妹对这部电影其实并不满意。
诚然,它是盖·里奇制造。
不管是刺激紧张的节奏推进、多线叙事的复杂结构,再加上老拍档郭达森的助力,确实很盖。
但对于那些图爽感的观众,可能要失望了。
这其实更像是一部文戏大于武戏的“伪爆米花片”。
用冗长的叙述将人物背景交代完毕,剩下时间的场面戏做的不够足、不够爽。
不少观众吐槽,这片太无聊乏味。
其实有迹可循:本片改编自2006年上映的电影《运钞车》。
审美疲劳式的场面戏,马马虎虎的剧情设计;尽管演员们演的很拼,还有奥斯卡影帝坐镇。
但评分6.0能看出,观众不买单。
面对这样一部乏善可陈的作品,拍出9.1分《两杆大烟枪》的盖·里奇和杰森·斯坦森,也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的确,盖·里奇足够“神”,没进过学院没读过电影,靠部小成本电影爆红。
凭借独特的影像风格,一跃成为电影市场宠儿,名利双丰收,抱得美人归。
的确,杰森·斯坦森足够“拼”,53岁的他还坚持亲身上阵,不用替身。
为了这片疯狂锻炼保持体型,为了此片甚至推掉了不少动作片大饼。
但,观众想看到的,远不止这些。
花絮特辑里盖导指挥枪战戏的走位有人说盖·里奇在吃老本,玩自己二十多年前就玩过的那套把戏忽悠观众。
也有人说他恰烂钱,根本不上心也不尊重观众,拍这种作品就是浪费羽毛。
一流的导演和二流的故事,出来的是三流的电影。
这样的评价虽然狠毒,但也看出了观众的痛心。
评论区还是有不少观众给出了好评。
肯定了导演的技术,表扬了郭达森的演技,看到两人“复婚”很开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夸这片比五一档的电影好太多。
一部电影烂不烂,得由观众说的算。
但冲着盖·里奇这个名,观众打高分,可以理解的。
今日的盖导还能不能拍出《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式的神片,表妹是心存期待的。
毕竟谁还没被盖导那“他强任他强,老子盖天王”的霸气震撼过,谁还没迷恋过森哥年轻时的美颜盛世呢。
下部电影继续和森哥合作,加上休·格兰特助阵,还是原创剧本。
来场翻身仗?
盖导搞快点吧!
文/大表妹
2023年01月23日 癸卯年 正月初二影片开始似乎H的身份就被打上可疑的标签,背景无污点、训练表现平平,但执行任务时一鸣惊人。
那么H为什么出现在一家安保公司中?
第二部分是H和他的儿子遭遇劫匪袭击,H开始报仇,回答了进入安保公司的原因。
但又抛出H在安保公司与复仇有何关系的问题?
(后续情节中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第三部分是一群退役军人谋划抢劫运钞车,与第二部分的情节衔接。
后面便是复仇的常规枪战过程。
电影情节特点:情节上分成多个片段,片段间可连可断的特点为情节不按时间顺序发生提供了条件,增加了故事的跌宕起伏。
人之怒 (2021)6.72021 / 美国 英国 / 动作 犯罪 / 盖·里奇 / 杰森·斯坦森 霍特·麦克卡兰尼😂😂😂😂😂😂😂😂😂😂😂😂😂😂😂😂😂😂😂😂😂😂😂😂😂😂😂😂😂😂😂😂😂😂😂😂😂😂😂😂😂😂😂😂😂😂😂😂😂😂😂😂😂😂😂😂😂😂😂😂😂😂😂😂😂😂😂😂😂😂😂😂😂😂😂😂😂😂😂😂😂😂😂😂😂😂😂😂😂😂😂😂😂😂😂😂😂😂😂😂😂😂😂😂😂😂😂😂😂😂😂😂😂😂😂😂😂😂😂😂😂😂😂😂😂😂😂😂😂😂😂😂😂😂😂😂😂😂😂😂😂😂😂😂😂😂😂😂😂😂😂😂😂😂
劫匪之一新购置的摩托车,两次出镜。
这是Harley Davidson首款电动摩托车Livewire,售价高达29799美元。
电影最后两个劫匪出逃搬运钞票的ATV全地形车则是庞巴迪 Can-AM Thrill Outlander MR 570的客制款。
售价8300美元。
而郭达手刃第一个全甲劫匪的战术刀则是美国Coldsteel冷钢的SRK,售价400人民币。
几个绑匪均标配了这款战术刀。
在劫匪内卷做掉中士的那把刀也是这款。
劫匪之一佩戴的战术手套是5.11 tactical hard time gloves
劫匪中士佩戴的战术手套则是First Tactical的150001
超级喜欢!
大部分场景都合很完美开头!
刚开头警察对白,给我强烈的昆汀对白即视感!
这种对白,就特别像小说对白!
一边对白,一边展示状态,然后boom,不对劲几乎也有对白的前驱!
喜欢!
然后抢劫的故事杀警察怎么那么像盗火线呢... 然后男主入职公司,就很逗,看起来高大上的公司全是菜鸡!
男主在多方面都暗示1牛逼2有点企图:破案线。
这其中包含找内鬼等。
牛逼!
然后男主的幽灵才说-这就比7号房高级很多,比上来是出事+消沉的那种高级很多!
我知道为啥分低了,后面的主角回忆还行,但是boss回忆把事情讲得太清楚了,后面我就觉得没劲了...这也是为啥我喜欢大师22步骤,因为把大家的回顾都拆散放在故事各个步骤,并把boss作为袭来隐藏起来。
这也是为啥侦探的比较酷,因为侦探都是最隐秘的袭来,只有侦探不泄露袭来。
有点虎头蛇尾吧感觉...第二幕第二幕的第一幕,潜入是不错的。
既有趣,就被他装到了。
很有盖里奇的感觉。
第二幕的第二幕,揭秘男主的过去,死去的儿子,这个秘密是不错,但用不用这么多笔墨啊...几个闪回就能说清楚的事,讲了n久。
虽然那几个场景都不错,都很完美章。
但是这就是局部的战场,影响不了整个战役,整个战役(第二幕的篇幅)不行第二幕的第三幕,揭秘boss,完全没必要。
结果,第二幕只有第一幕是与当前故事有关,2.2和2.31全是回顾过去,这就导致当前的故事也很薄弱。
然后直接跳到决战。
决战不够爽,bosa集团自己内部瓦解,这让整个主角的复仇一下变得easy了..感觉前期腹氛围铺垫到了,但是最后没让我爽到啊...
一段抢劫故事,要从三个视角来演绎,运钞车司机、H、劫匪,有些故弄玄虚的味道。防弹衣太神奇。#20210605
太惨了,抢运钞车都内卷成这样
纯粹、冷酷、干脆利落的动作片,成本不高,但氛围配乐和风格化的影像很大程度成就了这个暗夜杀手的角色,飓风营救后又一部为子复仇的片子,以及,酷就完事儿了。
有爽,但又没完全爽
老父亲的复仇
各方面都还凑合的枪战动作片,还有盖里奇标志性的多角度叙事,虽然放弃了难度……可惜放在盖里奇的作品里比较,就比较一般了,确实不如上一部《绅士们》……
盖里奇的风格非常明显 但拍摄的异常平庸 主角这设定撕裂感浓重 中间一段闪回郭达背景为超级黑帮老大 黑白通吃牛的不行 还单挑一人灭掉一队劫匪 进公司精准控制在及格分都显示极高的逼格 但最后大战啥都没展现出来 智力和武力都显得很一般 完全是靠主角光环赢得 最简单的例子是子弹这内鬼根本不介意杀人而且他清楚知道主角的武力值很高那他在控制了主角之后为啥不提醒队伍杀了他算了 不就屁事没有了 还有反派设定也很前后不一 前面可能想挖点深度 特意加了个情景说射腿 后面就突然扁平化啥都没有 就是一帮abc悍匪 各种动作就完了 动作场面也很90年代瞎打 那盔甲就离谱 最大bug是内应问题 子弹这内应对郭达的身份设定来说应该根本不难查出来 哪需要卧底去
用个支付宝,哪有那么多事!美国黑涩会故弄玄虚,漏洞百出。
2021/5/2(日)16:15和楷曦在高雄威秀
点映。很明显是盖·里奇的玩票之作,平平无奇,无功无过。能看,但不推荐。
我靠我吐了,我真实的吐了,进场前我激情满满:给我打,给我连血带肉,给我近身肉搏戏,结果这么多肌肉猛男,最后啥都没有,枪战跟玩儿似的,你前面铺垫那么多有啥用,逗我玩呢???我真服了,今年看的第一欺诈片,我要找12315投诉你们。(补充:前面的剧情和后面完全是割裂的,一点爽感都无,结尾简直是萎片典型,真想知道是哪个神编剧想出最后那个片段了,想暗鲨他💔)
剧情好弱鸡,连个打戏都没有,看点全无,全程都是NPC无脑枪战戏,十分的无聊无趣,差评
中间奇怪到我甚至一度觉得,是不是要搞什么反类型啊。最后想多了,就随便拍拍恰个烂钱。
盖里奇的片子也好看得一阵一阵的。杰森郭达没有格斗场面略失望。最后还是要说一句,盖里奇不值得。四处留坑,宇宙鸽王。大福舅男亚瑟,全都不见踪影!!!
在中国院线里看翻译没法体味盖导片子里的人讲台词的味道有多好 片子确实长了点 还是那味儿
就这?这片是动作片还是剧情片呢? 看剧情感觉一般般, 动作戏也不知道在演什么
写出这么个烂尾剧本,盖里奇现在还真是够堕落。
对盖里奇陷入审美疲劳 即使是玩梗都玩累了 #盖里奇不值得
人都是有底线的。
老派枪战爽片,郭达这次有得发挥。最后大战很使命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