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会很想怀念过去,年底就是其中之一。
《宿醉1》和《宿醉2》是上大学的时候看完的,先看的2,再看的1,大概是2里面的低俗笑点比较多,觉得1没有2那么搞笑。
不过1好歹是故事类型的开创者,而2的的确确就是把1再翻拍了一遍,所以1的豆瓣评分比2高很多也是理所应当的。
《宿醉3》上映以后,看了一眼豆瓣评论,略惨,也没再想着去看。
直到最近去了一趟泰国。
《宿醉2》的剧情就发生在泰国曼谷,在从芭提雅到曼谷的大巴上,我闲得无聊把2又看了一遍,接着又像当年一样看完2再把1看了一遍。
《宿醉》系列真的是开创了一种特别好的剧情模式,如同《土拨鼠之日》一般,同样的故事类型,怎么拍都看不腻。
只不过《宿醉》的延展空间小,再怎么拍还是《宿醉》,只能顶着同一部的招牌,拍个3456。
但是《土拨鼠之日》就不一样,你换一个方式就可能是《早熟》、《明日边缘》、《忌日快乐》甚至是韩剧《我的老板每天死一次》。
可是《宿醉》这个故事类型拍到2就结束了,《宿醉3》抛弃了以往的“宿醉”模式,改成了极其传统的犯罪喜剧,虽然剧情里夹杂了各种拉斯维加斯和曼谷的元素,不断地提醒你:“你看!
这样就跟前两部关联上了。
”但3除了主演人设一样,和前两部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点,以至于有评论说是不是原版人马来演这部电影,似乎都没什么关系。
真的是这样吗?
在第三部中,导演花了很重的笔墨在主角Alan身上,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
相比1和2,《宿醉3》在情感上的表达更为丰富,无论是Alan和第一部那个小婴儿的拥抱,还是最后和“反派”Chow的告别,如果它不是1和2故事上的延伸,那么这份情感可能很难打动观众。
仔细想想,Alan这个角色在前两部可以说是“惹人生厌”的代名词,一切麻烦的根源。
但也正是这样一个角色,以父亲的去世为契机开始慢慢转变,我们看到了他的孤独,理解了他的疯癫。
如果说宿醉就是一场狂欢,那么《宿醉3》的主题不再有关“狂欢”,而是有关“成长”。
没有人不喜欢狂欢,狂欢过后,也总有人要成长。
电影的最后,Alan宣布四人散伙,以后只有每周二能聚在一起打打保龄球,这种温馨而乏味的生活可能是烂尾,也可能是最好的结局。
又回到了开头,人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会很想怀念过去,于是我选择了看电影这种方式,随着《宿醉》系列在我这里完结,2018也即将完结。
而当你因为故事的完结一次又一次地悲伤时,那就是成长的感觉。
从片头看,周先生越狱的开场虽然给了悬疑的气氛,但这个场景最后的一句Fuck还是揭示了这个系列片子终究是走的喜剧路线。
不得不说好莱坞的片子特效和镜头都不是谁能够媲美的,这是我看完这部片子少数可以吹逼的地方,跟前两部一样,典型美国喜剧的蒙太奇手法,搞笑镜头的节奏和音响效果把握的十分到位。
小胖开场的铺垫,还有他孩童般内心和42岁高龄都让他成了整片中,形体和精神两方面最冲突的角色。
后来全家人的劝说,让小胖去做心理干预治疗。
为什么要全家人,甚至还有道格的朋友们,也就是宿醉的主角们,我想好玩的事情可能要发生了,就跟前两部一样,人们有时候猜不透剧情,最后来了一个大翻牌,这次我也准备好了接受这一切。
主角们路上被劫(这次又是带了道格走),小胖和老周还有队友们的态度转变,黑帮大佬知道事情经过时开枪杀死的是那个老黑而不是主角中其中一个,也并没有显得过分恼怒,这种种迹象表明了,我期待的剧情翻牌是这一切都是他们策划的心里干预治疗而已,最让我确定的这个猜测的是:道格在飞机上被劫持过分淡定的表情。
还有那个在大楼上,小胖向下跳到阳台的细节片段,以及那个胖女人和小胖的互相调情,小胖和小孩之间的催泪谈话。
目前为止我认为的故事主线围绕着小胖发展的,周先生和黑帮老大还有胖女人还有卡洛斯的出现不过是一个展现人物内心转变的道具而已。
但最后让我打消这个念头的是:周先生把黑帮老大爆头的时候,把尸体塞进后备箱,此时天亮了,你怎么可能让一个人假装演死尸到天亮....到了这里我有点小失望,故事到这里没有翻牌,也不会有了。
鄙人看了看进度条,貌似电影院要亮灯了...正片基本没有宿醉这个电影名字的体现,不像第一部有惊艳的感觉,而第二部完全是重复套路,然而观众看的就是这个套路,同样的起因,悬疑的剧情,简单的破案手法都会成为观众的期待。
看完剧情老套的第二部的我希望的第三部是一个故事更彻底的片子,但这次显得更平庸,起伏不大,没有伏笔,故事主线和人物安排少许有些乱套......但最后彩蛋我才见识到了R级喜剧片的意义所在,认为彩蛋比正片好的更让你眼前一亮的不止我一个吧。
美国喜剧片忠实观众还是给宿醉系列点个赞。
系列电影的奇妙之处有时候会表现在让观众形成一种惯性之上,对每一部续集的期待往往都建立在前作的延续之上。
然而,《宿醉3》很有个性的闪了观众一把,以一种近乎急转弯的方式令观众在期待的基础上大跌眼镜。
犹如急速向前爽到嗨翻的急速驾驶突然减速为六十码以下的缓慢行驶,已经准备好漂移的惯性嘎然而止,多少有些失望。
然而,即便是无“宿”无“醉”的收官作,《宿醉3》的魅力依旧闪耀,尽管没有了前两部“一宿而醉,忘乎所以”的滑稽搞笑,却用另一种“疯子一般”的方式让观影质量坚硬无比,照嗨如前。
如果说《宿醉》1、2的成功,是建立在懵然一夜之间的毫无头绪所带来的滑稽搞笑之上,那么《宿醉3》则属于建立在未知的疯狂所带来的目瞪口呆式笑果之上。
《宿醉1》和《宿醉2》都严格的按照一夜宿醉的方式,将莫名其妙的结果事先展现出来,然后在一步一步探究“到底特么发生了什么?
”的过程里,用一系列出乎意料的真相掀起底线和丢掉节操,用几乎粗俗的方式引发笑果。
无底线无节操的粗俗总是能不分地域、毫无国界的引发捧腹或嫣然坏笑。
而《宿醉3》却更像一个标题党,正片里几乎毫无“宿醉”的迹象,只是在最后的彩蛋里深深的秀了一番下限,让斯图的波涛以及周的裸体给了一把大力。
这让很多通过《宿醉》1、2建立起来的爽嗨惯性变换了节奏,像走错了方向一样让趣味感消失不少。
而这,似乎成了《宿醉3》最为诟病之处。
人们总是喜欢对不符合自己期望的东西指指点点,每当一个事物没有按照预先设置的一道标杆呈现时,总是不免苛责求疵。
认为《宿醉3》就应该喝上一把,醉上一宿,然后莫名其妙的将内裤凌乱的摆放在沙发上,让裸体横躺在地板上,让“狼群”中的某一个要么多两只奶,要么少一撮毛,接着面面相觑的绞尽脑汁,试图想起昨晚都特么干了什么?!
这种自行预设的故事架构,让很多观众在看完《宿醉3》之后显得极为恼怒,认为这部系列电影收官作简直就晚节不保坏了节操,各种吹毛求疵应接不暇。
殊不知,电影的方式从来都不应该是一成不变,而更多的应该是创新求变。
或许是我笑点不高,亦或是其中的笑点不是能恰到好处的戳中所有人的G点,总之,在看完《宿醉3》以及部分毫不客气的低分差评之后,我有着不同的看法。
我以为,《宿醉3》虽然让所有“宿醉控”的期望变成了失望,却着实以另一种方式蹦出了希望从而令人喜出望外。
如果说前两部《宿醉》给人的观感是“我去”的话,那《宿醉3》飙射给我们的则是“我靠”。
同样的喜剧,不一样的喜感,照嗨不误。
与该系列的前作相比,《宿醉3》最大的改变其实就是故事,不仅是无宿无醉,连讲故事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前作的故事讲述,有点倒叙的感觉,首先扔出一个莫名其妙的结果,然后再一步一步地通过寻找真相,逐步发现令人忍俊不禁的无下限无节操,来引发带着惊讶味道的笑果。
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坏笑着慨叹“我去,居然是这样!
哈哈”。
而《宿醉3》则没有了令人期待的“宿醉”以及知结果不知缘由的倒叙寻真相所带来的惊叹喜剧效果。
它更像一部《疯狂的老周和艾伦》,跟所有平淡无奇的电影一样,规规矩矩的讲故事。
方法上的回归平庸以及延续上的错位,让很多人对《宿醉3》表示不满。
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看似平庸的故事讲述过程里,那些依旧不夸张不做作却足够令人捧腹的笑料。
作为一部喜剧,故事本身其实并不是最关键的,只要不是超乎常识的狗血逻辑,在中规中矩的范围内,通过足够幽默的桥段以及足够搞笑的台词以及足够到位的表演,就足以奉献一部喜剧佳作了。
《宿醉3》显然做到了这些,并且在故事方面,也足够值得赞叹。
如前所述,本片不再延续“宿醉”的倒推式摸索,而是像正剧一样,将故事缓缓展开。
并且,这个故事其实并不俗套,同样也不狗血,而颇有一些黑色幽默的色彩。
艾伦一如既往的“异于常人”,在气挂掉其父亲之后,家人决心带他进行深度治疗,作为引诱他前往的方式便是“狼群”出动。
菲尔、斯图、道格、艾伦组成的四人组“狼群”,在通往治疗地的路上遭遇莫名其妙的拦截和绑架,从而引出一段声东击西的往事。
在泰国越狱的周之前抢了一个叫马休尔的老大价值两千多万的黄金,为找回黄金同时惩罚周,马休尔找到了艾伦组合,以绑架道格的方式威胁艾伦、菲尔、斯图去抓住周并带回黄金。
故事就这么在为救人而抓人的矛盾中展开,却在了不起的周先生利用之下,迎来更大的阻碍——找回被抢去的另外两千多万。
菲尔他们为抓住周,同时找回抢去的黄金,以自己的方式去完成这看起来毫不容易的任务。
于是,笑料就在这些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像烟花飞溅一般绽放喜剧的魅力。
《宿醉3》的喜剧效果不像星爷作品那般无厘头,也不像金凯瑞那般夸张,而更像盖里奇那般的黑色幽默,只是它的这种幽默,更多的不是依赖于情节的离奇诡异,而是演员自身控制得当的表演加上令人捧腹的对白和动作,让影片的笑料极其自然的流露出来。
就拿艾伦来说,饰演艾伦的扎克·加利凡纳基斯本身就具备十足的喜感,通过到位的表情和行为动作,将一个“非正常人”演绎得惟妙惟肖,简单的一个假握手真捋发的动作,用一种销魂般的娘炮方式演绎出来,没有人会忍住不笑。
何况他还时不时蹦出几句看起来与剧情故事毫不相干的台词,令片中角色不知所云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少的笑料(比如毫无来由的讨论菲尔上衣的桥段)。
另外一个绝对亮点的角色便是周先生,这个说话快速且四字经不断的韩裔小个,不仅用极其疯狂的方式越狱、抢黄金、玩弄“狼群”、飞伞逃脱等完成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还用无法预测的娘炮与爷们齐飞的表演,将一个无可琢磨的疯子演绎得笑点十足。
入别墅抢黄金桥段,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剧情的突然转向,而是周从计划到实施抢黄金的过程中,他与菲尔、艾伦,尤其是斯图一起行动的那份霸气与近乎变态的行为,让影片戳中笑点的部位增加不少。
而《宿醉3》刚好就是以艾伦和Mr周这两个“疯子”用异于常人的方式,来引爆常人未曾预料的笑果。
作为一部系列电影的句号,《宿醉3》没有沿用之前的喜剧方式,而是将个性收敛,将方式摆正,用合乎标准的方式画了这个句号。
这个句号相比前两部作品的十足个性而言,成熟了不少。
而这份成熟,一方面源于中规中矩的叙事方式,一方面,则是表现于艾伦收获爱情之后的成熟品性。
当习惯了短肥裤紧上衣蓬头发的艾伦梳起背头穿起西装手拿一支绅士棍的时候,作为《宿醉》系列的喜好者们当然会有些不习惯。
然而,这正是《宿醉》系列画上句号的方式,用艾伦的成人礼,完成一次只发生在彩蛋里的宿醉。
而这个宿醉过程,周是亮点,艾伦是终点,兄弟情,是重点。
宿醉三部曲实际上就是wolfpack四人组中的三人给麻烦制造者Alan的擦屁股史。
Alan是wolfppack中的不安定因素同时也是活力所在,他不断地把小伙伴们拖入麻烦漩涡之中,这个42岁的青春期男孩是宿醉三部曲的肇始者,也是宿醉的终结者—在他遇见了一个天使般的女孩之后。
只要Alan不长大,宿醉的故事就将不断重演,作为宿醉系列的最后一部,本片很负责任地把Alan投入婚姻之中,让他展现出了一点点长大的迹象。
从此wolfpack聚会就是“每周二打打保龄球”,多么温馨,多么循规蹈矩,多么乏味。
片尾四人走进光里,导演托德飞利浦似乎在说:再见wolfpack,再见青春期。
宿醉1和2都是搞笑片排行榜上长期占据前几席的电影。。。
不管是第一部的拉斯维加斯还是第二部的曼谷。。
都很好的运用了醉后忘形忘事这个最大的噱头来源来倒叙。。
也都很好的结合了一些拉斯维加斯和曼谷的当地笑点来展开笑料。。
自闭的主人公的一些幼稚单纯举动也贴合这些荒唐故事的发展演绎。。
所以,一开始,多数人和我一样对宿醉3也充满了期待。。。
但是必须说宿醉3真的给人,画蛇添足或者说抛砖引玉的感觉,也许导演拍这个3是为了拍4的需要?
开始是说alan的爸爸过世了。。
好吧,很有前剧的风格,还是那么语出惊人。。
然后为了让他散心,众人决定带他出去。。
开着车还没出城多久就被人扣下来了。。
额,原来是几年前里的一个伏笔。。
好吧。
有点黑中国人了。。
就是宿醉2里出现的中国人周。。
居然现在成国际通缉犯了,玩大了。。
居然和alan莫名其妙的保持联系。。
于是开始了找寻。。
然后大家说好去找黄金的。
这个周的亦正亦邪的风格让人感觉后续会不会有什么幺蛾子。。
果然周又把几个人晃点了一番。。
然后跑掉了。。
然后小伙伴几个被带回去教训了一番说必须要把他找回来。。
于是,回到拉斯维加斯了。
故地重游各种心情激荡,还回到宿醉1里面那个和陪酒女跳舞的。。
居然那个小孩那么大了。。
time flies。。
居然陪酒女还第二胎了。。
没有花太多时间找到了周。。
还是第一集那个酒店。。
一番高空探险一样的两个人跳下楼去。。
居然周就逃跑了?
这个剧情有点弱啊,周不是那种人啊。。
反正莫名其妙的上演了一段高空追逃,最后把周塞进后备箱了。。
一看进度条已经快结束了?
啊。。
这就是宿醉3了。。。
导演习惯性的转折一番,众人以为要结束时候,alan偷偷把周放出来然后又杀死了几个人继续逍遥了。。
哎不符合导演一贯的happy ending。。
唯一亮点就是说alan总算碰到一个小肥妞并且两个人互相都觉得对方是真爱了。。
而且居然还结婚了。。
大家礼服笔挺的走出来,alan说,我们的狼友组合要解散了。。
哥有女人了!!
哈哈一本正经的说,另外几个人一副无奈表情。。。
哈哈,最后音乐响起来那下还是很让人热血沸腾的。。
导演切出来许多宿醉1和2的场景,还是几个人携手走过。。
每个人的岁月里都有一些搞笑的损友,曾经互相使绊子互相灌酒,但是必须是最铁的。。。
一如既往的,在片子最后又留了许多囧的画面,但是没有像之前宿醉1,2那样用照片的方法来解释全故事。。。
导演看起来真的还想把这个故事拍下去。
总之,演员的功力也好,导演编剧什么的,都还没老。。
可是都没那么贱了。
1,neighbor watch 2,不退让法:任何地点 只要我认为你对我有威胁 我都可以开枪打你3,在美国,绝大部分county 比city 单位大4,city的cop叫做PD police department chief局长 sergeant警长 officer普通警察county的cop叫做sheriff,deputyUS marshal 是联邦警察,跨州犯罪FBI
《宿醉》系列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它创立了一个在商业与艺术上双赢的叙事模式,前两部中,主角四人菲尔,斯图,艾伦总是在单身趴一夜狂欢后在陌生的地方醒来,顶着宿醉的头痛来拼凑昨夜的记忆,而在寻找线索的路上他们又会面临更多的麻烦,黑帮会来跟他们算旧账,一同前行的基友莫名失踪,跟别提他们其中还有一个人还要赶回去结婚。
毫无尿点的剧情和悬疑片的故事结构是《宿醉》不同于其他美式喜剧的制胜法宝。
当飙脏话,晒下限,软色情的传统美式笑料已经被阿帕图等烂仔帮穷极所用时,回归电影本身,在叙事结构与戏剧冲突上下功夫的《宿醉》无疑成为了“现象级”电影。
比如在第一部中,斯图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少了一颗牙,一行人循着线索来到了医院,从医生口中他们又得知斯图这个有妇之夫竟然在维加斯小教堂娶了个妓女,在汽车旅馆找到斯图的“老婆”后又被破门而入的警察五花大绑, 这就是《宿醉》最精彩的地方,由于观众对剧情的认知完全被导演控制,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又会出现什么奇葩的人或事,导演直接将宿醉后的灾难展现给观众,用酒醒时分的调查慢慢揭开酒后失态的糗事,有因有果,悬念丛生,环环相扣,同时极富趣味。
这就十分考验编剧的逻辑能力,怎样将每一个人身上留下的线索汇成一个详略得当的故事,并从中理出一条推动剧情发展的主线是颇费心智的。
写到这不得不提一下本片的导演兼编剧—托德·菲利普斯。
喜欢美式喜剧的人应该都看过他的那部经典公路片《哈拉上路》,片中因为寄错了一带“黄盘”引发了一系列滚雪球效应,他的《噱头大王》也是一部相当另类,悬念迭起的美式喜剧,尤其在片尾处的“师生对决”让人印象深刻。
同时他还是那部站在外国乡巴佬视角嘲笑美国方式的伪纪录片《波拉特》的编剧,《预产期》也出其他之手。
此君最擅长的就是制造一系列的麻烦让人物命运悬而未决,不仅贡献了上乘的笑料,也让观众在享受故事的过程中小品人生。
而《宿醉》作为他的成名作也是个人喜剧才华的肆意挥毫。
3500万的成本在全球狂揽五亿美刀绝不是凡人所为。
到了《宿醉2》中,虽然依旧沿用第一部的叙事模式,但全片的危机感和悬念感却是系列之最,毕竟生意做大了嘛,拉斯维加斯本土已经没有吸引力了,转投国际路线的《宿醉2》来到了泰国,惹上了国际警察,娶了个亚裔媳妇,弄丢了泰国小舅子,调戏了清迈老和尚。
少了美国本土意识的《宿醉2》虽然依旧充满了美式笑料的粗俗无害(尤其是猴子跪舔那段世界大团圆的节奏有木有),但在整体上已经无限接近悬疑片的类型特征,故事格局与戏剧冲突的激烈程度甩开第一部好几条街。
而除了故事上的创新之外,宿醉系列还有一个非常符合美式价值观的普世主题,那就是对自我的释放。
酒后真言,醉后失态,再加上单身趴这种可以在走进婚礼坟墓前纵欲狂欢的戏码,《宿醉》中的一群“狼友”们总是会在历经磨难后学会友情的无价和自我的宣泄。
当然作为类型片,这个主题的延续感到了续集中也是越来越弱的,如果说在第一部中斯图的“耙耳朵逆袭“让人大呼过瘾,斯图到了第二部逆袭老丈人的理想结局纯粹是痴人说梦。
第三部实在没得拍了,竟然生拉硬扯把一个老男孩的成长当做主题,额…去年买了个表…..《宿醉3》作为系列的收官之作,看得出是依托品牌效应打造的毫无诚意的一锤子买卖,一切从商业利益出发,在“宿醉“模式的保鲜期将至前捞上最后一笔。
所以,当年的黑马之作延续到这部已经毫无亮点可言,托德·菲利普斯也不愿再花心思精心编织一出悬疑屎尿屁,而是用观众熟知的原班人马制造糖衣炮弹罢了。
没有了宿醉的戏码,《宿醉3》彻底沦为了一部没有叙事特点,没有精巧结构,没有悬念推动的平庸之作。
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原创角色都没有,说得好听点是致敬,说得难听点其实就是玩剩下的。
这些还不算,全片笑料的呈现基本没有“抖包袱”的意识,无非是一些可有可无的粗俗笑话。
笑料不够,演员来凑,被《宿醉》捧红的扎克加利费安纳基斯和老周的扮演者肯郑在第三部中集体反客为主,就连《伴娘》中梅丽莎麦卡西也在片中用爱情的力量加速了艾伦的成长,而稍微正常点的菲尔和斯图则统统沦为了配角,对剧情没有任何推动作用,在前两部中一直缺席的道格也从一开场就领了便当。
《宿醉3》对于喜剧演员和品牌噱头的滥用使得观影沦为了一场灾难,毫无“宿醉”系列类型特征的本作也很难让观众对这部终结篇报以好感。
每一个电影品牌都有商业价值被榨干一天,随着终结篇的到来,一段电影传奇也会暂时结束。
但终结篇是会像《钢铁侠3》一般达到系列巅峰,还是会像《宿醉3》一般挂羊头卖狗肉却还是要遵循市场规律。
佳作沦为渣作,黑马已成黔驴,在好莱坞,类似《宿醉3》一样的一锤子买卖数不胜数。
但“宿醉模式”的成功却在美式喜剧片的发展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其对传统美式喜剧在叙事形式上的突破和电影类型的融合也是后人学习借鉴的教材。
PS:《沙漠妖姬》的导演斯蒂芬埃利奥特就指导了一部号称英国版“宿醉”的《好男人不多》,不仅借鉴了宿醉的叙事风格,同时融入了笑料更加上乘的英式黑色幽默。
个人极荐
去罗马之前我认为把角斗当成娱乐消遣是一件很残暴的事,当然。
巨大的椭圆型广场上搭建起丛林或沙漠主题的背景,狮子老虎等猛兽从机关中蹿出与人生死相搏。
真的站在colosseum内幻想这番景象时,呼吸急促,血脉贲张,心跳急速。
我会喜欢看角斗表演。
会为每一次流血振臂欢呼。
以文明之名抑制却不能否认其存在的,既被称为「动物」又自诩为「高级」的生物的天性。
我们向往着家庭、承诺、分享、白老携老、不离不弃。
唔,因人而异。
我们也向往着狂饮、滥交、豪赌、疯狂飙车、当街撒尿(?)想对每个叫「狗」作「狗狗」,称猫为「喵喵」的人大笑之后竖中指「你丫还在读幼儿园么」?
唔,或多或少。
但是前一种向往的实现就意味着后一种向往的永远丧尸。
所以前两集都设定在婚礼之前。
那些疯狂的事就像「人生必看的五十部电影」、「人生必去的五十个地方」之类的「做完你就可以去死了list」,做完才可以带着无憾的心情走入人生中被一些人称为「坟墓」的另一个阶段。
狼帮的主体是Stu和Doug这样「完全正常」的人和Phil这种「看似正常的人」,是坐在观众席里的我们。
而狼帮的核心却是Alan这个神经病。
这是多完美的设定:吸毒、刺青、和stripper结婚、给自己拔牙、跟人妖春宵一度(还是当受)、洗劫泰森的豪宅……却不用承认这是自己我们本来就想做的事,因为是我们是被迫的,被一个神经病下了药,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如是,这些疯狂的举动丝毫不损坏我们继续作社会的「正常人」从此过上「正常」的生活。
所以每次出「意外」行为最脱轨的必然是平时最谨慎最正常的Stu。
所以我们需要这个神经病肆无忌惮地破坏社会的「游戏规则」——不工作、不结婚、给朋友下药。
动物保护你大爷、老爹死的时候听音乐、葬礼上编造死者遗言、跟小盆友说「我才是你亲爹」……这些在其他电影里都是「坏蛋」的flag,在这个系列中却是主角的标配,仗着自己是神经病,天真直率地戳破一切虚伪的「道义」。
问题是:两部电影之后,这个神经病的行为方式,我们这些「正常人」居然也能够完美预测了(为什么?
)当狼帮只剩下这一头独狼的时候,如何再给大家一次「在彻底正常之前」挣脱社会秩序的机会?
答案是:另一个更为极端的神经病。
跟Alan不同,Chow精明狡诈也因此完全超越了「正常人」的预测范畴,不费吹灰之力把狼帮耍得团团转。
他的搅局,阻挠了Phil等人送Alan去治疗的计划,让Alan找到了灵魂伴侣,以自己的方式「长大成人」。
电影一开始恶搞了肖申克。
这个自认born bad,称PETA是pussy,杀人不眨眼(所以狼帮怎么会天真到以为他会放过那两条狗),肆意挑战一切人类「文明」极限的家伙,在电影的第一场戏里,是以hero的姿态出现,也预示着后面剧情的走向。
像很多系列的终结篇一样,首尾要呼应。
故事回到了Vegas。
Doug又回到了「人质」的身份。
Chow从后备厢来又回到后备厢去。
只是这次,狼帮都是清醒的。
这次他们不需要酒精不需要毒品的帮助就能发癫,就必须发癫。
因为这次是Chow主导整个剧情。
我不怎么喜欢第一、二部的故事,但我喜欢Chow。
我不喜欢看到人丧失对自己的控制力,但我喜欢清醒的(?)故意的神经病们——他们不是不知道社会规则,不是不能随规则起舞,他们只是不care。
对于狼帮为了救Doug而将他放倒(当然完成这件「壮举」的也必然是平时最谨慎最正常的Stu)的行为非常不平。
作为一个潜在的神经病,我不喜欢在屏幕上看到「正常」战胜神经病的戏码。
Alan表示要和Chow断交时,我在心里说「come on!
别闹了好嘛!
他才是你的life partner!
」最后果不其然……当年带着「批判」的心态坐进斗牛场。
看到了身着华美服装的人以充满仪式感的姿态杀死牛,也看到了象征着自然的美与力量的公牛顶死人。
在人类主宰的地球上,许是只有这项运动中,人与动物是平等的,人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拜赞自然的雄壮。
但在远离西班牙的地方,我必要先自认是疯子才能大声说「我爱斗牛」。
这是这个系列最迷人的地方吧——它创造出特殊的情境,让主角去说所有禁忌的话,做一切禁忌的事,而没人能跳出来一本正经地与之较真——谁会跟一个疯子较真。
话说,这次割掉长劲鹿的头,PETA没有抗议么?
我其实挺奇怪在那么多电影里有那么多虐人的场景,PETA从来都不抗议,按理说人也是animal么,难道不是么?
《宿醉》待第四道格(贾斯汀•巴萨 Justin Bartha 饰)、菲尔(布莱德利•库珀 Bradley Cooper 饰)、西德(艾德•赫尔姆斯 Ed Helms 饰)和阿兰(扎克•加利费安纳基斯 Zach Galifianakis 饰),四个损友的故事!
自从第一集为了庆祝道格大婚,他们举行婚前单身派对凯撒宫大闹;第二集大家去泰国参加西德的婚礼,宿醉事件又发生,一场疯狂冒险在异国又卷土重来!
本次第三集,从开车将长颈鹿砍头开始!
疯狂要被改变,太难。
他们刚上路没多久就被绑架一名成员,之后协助第二集出现的亚洲黑帮“周先生”(肯·郑 Ken Jeong 饰)华人周,劫夺黑老大家中黄金,又被出卖!
不得不再度回到伤心地:拉斯维加斯的凯撒宫,取回金子、抓住华人周!
结果是,阿兰获得一个同样没心没肺胖女郎的垂青后,居然有了婚姻的念头,并真成婚了(不过不是胖妞)。
自此以后,要改邪归正,好好生活!
会吗?
悬!
是导演不想拍---第四集了?
哈哈!
等15年再看吧!
2020-11-11 移动盒子大胡子矮胖吸毒的艾伦买了一头长颈鹿放在拖车里 车辆经过限高长颈鹿头被撞掉 高速造成事故 艾伦父亲是政府高官被气死 众人以及艾伦参加葬礼 周从泰国监狱挖洞越狱 周曾经化妆警官抢了黑社会老大马歇尔的一批金砖 金砖是马歇尔黑吃黑得到的 周与艾伦有书信来往 艾伦 费尔 斯图 道格一行开车送艾伦去某个戒毒所 路上被马歇尔带人抓住 马歇尔抓走道格 让剩下三人去找周 周给艾伦发了邮件告诉自己的位置 费尔提议给周下药抓住他 斯图从药店买了杜冷丁费尔 斯图 眼镜男 牙医道格 艾伦的姐夫三人来到墨西哥 周发现费尔和斯图过去咆哮 费尔说想他了 酒吧里斯图在酒杯下药被周闻出来 费尔说出实话 周的房间里有凶狠的斗鸡 三人把鸡扔出窗外 周用枕头捂死一只 周说喂鸡海洛因和鸡肉 周说自己以前是富豪 在三个国家有三栋别墅 因为自己进监狱别墅被拍卖 金砖藏在墨西哥的别墅里 别墅平时没人 周带三人来到别墅 用喷墨枪盖住摄像头 用下药的汉堡麻醉看门狗 别墅里有警报 只有戴上狗项圈从门下狗洞进去才可以不触发警报 周和斯图戴项圈进入屋中 周闻斯图裤裆并吃狗食 周是色弱 周与斯图一起剪断报警装置 费尔挥动大锤凿开墙壁 众人一起接力搬运金砖 最后一块金砖被运出 周关门并触动报警装置 三人被抓 警官说这个小镇就没有中国人 三人被释放 乘坐加长林肯回到别墅 原来别墅是马歇尔的 三人帮周偷走了马歇尔另一半金砖 马歇尔开枪打死保安总管 艾伦吓的尿裤子 三人的车被周开走 马歇尔给三人一辆车限他们一天之内找到周 费尔的手机落在小货车里 费尔用艾伦手机订位发现周在赌城在赌城找到周扔掉的车 旁边有一家当铺 三人进去询问 胖老板娘不愿意回答 艾伦与老板娘调情搭讪T恤好看 艾伦吃棒棒糖放到老板娘嘴里 老板娘说周当了一块金砖但是价值四十多万只要了一万美金 老板娘给了周一张高级应召的名片 斯图曾经在赌城认识高级应召洁德 联系到洁德来到她家 洁德嫁给了外科医生又怀孕了 以前的孩子已经长大 艾伦和孩子聊了聊 孩子给了艾伦一个拥抱 洁德询问出周在某酒店套房费尔让斯图在车里 自己与艾伦用浴巾打结从酒店楼顶到周的房间 浴巾松动 艾伦差点儿掉下去 周发现二人打了费尔 周跳楼操纵降落伞离开 斯图开车追踪 周掉落到斯图的车窗前 车辆撞到防火栓 周被斯图放到后备箱 金砖都在套房 费尔和艾伦把金砖运到车里三人与马歇尔约定了地点 马歇尔冲后备箱开枪 周从车里开枪打死马歇尔和保镖 艾伦偷偷打开车内挡板把周从后备箱放出来的 艾伦说周不健康不在于他做朋友了 周给的金砖艾伦也没有接受 四人与周分道扬镳车辆停在小货车旁边 艾伦决定要去一个地方 三人离开 艾伦找到胖老板去酒店约晚餐 胖老板说自己因为带母亲去赌场被终身禁止进入赌场 二人约定去另一家酒店吃牛排 艾伦脱掉裤子说是看过小黄片里演的 胖老板说太早半年后 艾伦要和胖老板凯西结婚了 三人都来了 艾伦说要离开狼群了 四人穿西装一起走向婚礼现场 中途穿插四人曾经一起走过的街道
宿醉都完结了,深感青春已逝。并不能说这部作品有多好,只是看着那些个性面孔就很欢乐。
为什么彩蛋才符合片名
结尾又惊悚了一次!
亮点完全在最后的彩蛋吧。。。哈哈,那才是hangover的套路啊~
酒呢,motherfuckers!
说好的宿醉在哪里,虽然不如之前那么好笑,不过看前两部时满地打滚的样子还是记忆犹新。
3星给字幕后的5分钟
best end
一口酒都没喝还算什么宿醉?
一部比一部烂啊
VEGAS走!起!!!!!!!就算开头没有从宿醉开始但是还是笑屁了!!!COOPER好帅(¯﹃¯)(¯﹃¯)
没什么意思了
结尾好温馨
一部不如一部了啊....第三部简直是...乱搞...
最后那一幕应该被归到R18里去吧w
基本没怎么笑过
没有了“宿醉”的宿醉,彻彻底底沦为粗口圈钱R级片。拜托,你以为我们是想看胖子艾伦治病的吗?我们是想看老周被猴子口暴,艾伦后入老虎,斯图被人妖后入,以及片尾彩蛋里的各种糜烂的,连片尾的彩蛋都没了,玩个球球。
完全就不是宿醉啊,酒都没喝,比中国醉拳更yy。。。
一般到了第三部要是没什么特别的亮点就只能沦为庸作了,这个系列实际上是教科书一般“不要拍续集”的范本
high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