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岁月神偷携一通小盗案卷入恐袭大阴谋,牵引出与CIA叛逆特工的基情反恐之旅。
刺激的,屋顶追逐,车厢群殴,飞车大战……正义为媒,你我执手揪反派。
美式的,浩瀚星辰,你最明亮。
两个人的相遇,是难得的幸运,还是孤胆英雄式的特工和懵逼神偷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角色。
没有早一天,没有迟一秒,伴着两个美国人拯救巴黎的激昂之声,开启美式全球警察在线模式。
(第一次写影评,怎么还要写标题啊……)刷微博时看到了电影片段,被男主小哥神乎其技的偷东西手法吸引看了全片。
整体来说,服化道都不错,演员们颜值在线,剧情推进、伏笔、冲突、高潮的演绎都还不错。
一开始还有些诧异,扒手+特工的元素应该算商业片中比较少见且很容易出彩的创意,加上之前看到片段剪辑很有趣,不知为何豆瓣只有6.5分;看完感觉好像也确实“就这”了。
总的来说,在没事干的周末一边吃薯片一边消遣地看看还是可以的,像我一样在大作业ddl前看就duck不必了。
(后面涉及到剧透了请还没看的人及时刹车)片中内部的逻辑还是有不少生硬的地方,比如美国中情局为什么要干涉法国的政局?
一个美国人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阻止法国官员贪污?
作为一个小偷,到手了5亿美元为什么不能自己办假身份逃走?
此外,感觉片中的“孤勇”、“个人”的色彩比较强烈,人家法国官员联合警察布局了那么久,凭两个美国人就猜到并且搅黄了?
虽然但是,梅森偷东西的手法太优秀了,简直是门艺术hhh 女主也非常好看,看一看消遣足矣XD
文/梦见乌鸦一部比较常规的动作电影,却因题材和呈现方式而显得有些突出。
这部电影在国外算是“禁片”,《巴黎危机》是一部反恐电影,但片中所呈现的“恐怖事件”却与尼斯事件不谋而合。
电影全球公映恰好赶上在了这个节骨眼上,导致电影在刚刚公映还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立刻遭遇“下线”,想要重见天日恐怕是不可能了。
但终究而言,电影题材是“反恐”,属于政治正确的电影,只是由于出现在了不恰当的位置。
电影讲述一名CIA特工与一位小偷联手挫败恐怖袭击的故事,没错,这类电影主角一定会获胜,想都不要想,因为是“反恐”。
故事永远不离其宗,但内容却五花八门。
故事起因很逗比,一名“恐怖分子”打算实施恐怖袭击,但一出门装炸弹的包就被人偷了,让人联想起“恐怖分子在中国”那段网络上风靡的段子。
且看过不少有关中国游客在法国被偷的经历,这部电影还是真是反恐的同时不忘黑别人,从法国警方到被偷这件事上黑了个遍。
言归正传,我们的小偷大人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成了恐怖袭击的最大嫌疑人,不得不与CIA联手一同找到真相。
扮演小偷的理查德·麦登,听名字可能不太熟悉。
但纵观其银幕形象,《权力游戏》中的“萝卜”史塔克,《灰姑娘》中的王子,绝对银幕熟脸,英国鲜肉一枚。
而饰演CIA特工的伊德里斯·艾尔巴中国观众就非常熟悉了,《环太平洋》中的将军,《普罗米修斯》中的船长,《雷神》中的海姆达尔,实力派黑人动作影星,还演过《曼德拉》获得过金球奖提名,演技一流。
《巴黎危机》算是一部非常好莱坞式的动作电影,电影的风格类似《谍影重重》,乃是新世纪动作电影的一贯模样,返璞归真之时也有紧跟潮流,打斗场面讲究技巧,剪辑凌厉且节奏很快,电影不算字幕只有80多分钟,故事几乎发生在一天之内,从小偷意外引爆炸弹到国庆日游行中瓦解恐怖袭击,一气呵成。
电影的场面精致且大气,涉及到反恐的电影,少不了的就是爆炸与枪战,都是好莱坞电影的长项。
炸弹袭击、巴黎广场火并、中央银行交火,特警队大战CIA,这部耗资不菲的动作片成为紧张故事情节的点缀。
再加上阴谋论和结尾反转,这部耗资不菲的电影具备了新世纪动作电影的特色——在大众审美之下的进化,才是电影最大的亮点。
说道动作片进化的审美,并不是空口无凭,《谍影重重》的出现成功让动作片这个上世纪风靡、如今早已风光不在的片种,进入到次时代,那么这部之后的动作电影,究竟会以怎样的姿态面向观众?
很简单,次时代的动作片都会具备以下四个特点,《巴黎危机》也不例外。
不信,我们可以对号入座。
★低调的奢华角色更加平民化,极具亲和力,没事干就往人堆里钻,与普通人贴近但保持距离。
电影中的CIA探员与那位扒手先生,抛去身份的特殊性,从内到外都非常质朴,与平头百姓别无二致却又拥有我们不具备的技能,从内到外,那叫“低调的奢华”。
★技术性KO凌厉的技术性打斗和环境道具的运用,是《谍影重重》系列之后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
电影中两位男主角在动作戏方面有板有眼,尤其是艾尔巴在车厢内部解决一票敌人的时候,小空间运用得体,配合快速的剪辑和晃动的手提摄影,加之大量尾随跟拍、自然光街景,变焦镜头等技术手段的运用,简单明快却不乏专业技巧,这叫“技术性KO”。
★类型片融会贯通动作类型的主题,融合了悬疑、惊悚等多种类型片的风格,让故事并不拘泥于以往动作电影的模式化。
本片同样如此,动作片的主题,悬疑、惊悚的元素点缀。
反恐题材中的阴谋论,让电影有些类似当年的《虎胆龙威3》,但在风格和主题上更加异化。
并加快叙事节奏,这叫“融会贯通”。
★炫酷魄力刻意强调角色的魅力和技能,并让气质内敛,孤胆英雄的全新质感。
伊德里斯·艾尔巴搭配理查德·麦登,典型的双雄式格局却分工更加明确,一个负责打斗,一个负责头脑,无论是CIA先生的格斗功底和枪法,还是小偷先生声东击西的盗贼本色,让两位角色互动显得有血有肉,审讯那场戏效果最棒,艾尔巴的气场魅力与麦登的技巧演示此消彼长,互补定位很强,这叫“气场魅力”。
黑白双雄搭档,乃是动作片中的标准配置,无论是《致命武器》《虎胆龙威3》还是《尖峰时刻》,因为让两枚个性迥异的搭档互补能产生强大的剧情张力。
在《巴黎危机》中,伊德里斯·艾尔巴负责打斗和枪战,理查德·麦登负责以小偷身份的狡猾和技能,充当实力补充。
这才是传说中的“化学反应”。
所以,本片模式和形式都跟次时代动作片很像,但没有创新,基本上就是《谍影重重》+《虎胆龙威3》,里面的元素用反恐包装了一下,总体换汤不换药。
本片的导演值得一提,詹姆斯·瓦特金斯拍摄过著名的恐怖电影《伊甸湖》和《黑衣女人》,各自叫好叫座,最擅长的就是利用氛围讲故事,且其前几部作品都是具有非常紧张和流畅的调度。
选择一名恐怖片导演拍摄动作片,看中的就是对紧张氛围的驾驭,片中与恐怖分子争分夺秒的场面惊心动魄。
剧情就不详细陈述了,看过的都知道。
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标准的好莱坞剧情,第二感觉,卧槽这把法国黑的有点厉害啊。
一个美国小偷,一个美国探员,就能拯救整个巴黎与水火之中。
看着爽是挺爽的,但仔细想想,估计这片子拍出来就是为了恶心法国人的。
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嘲讽啊,果然电影是能成为政治的工具的。
一气呵成九十分钟无尿点,峰回路转靓仔扒手救巴黎。
动作利落,情节紧凑,人物个性,完美节奏。
这就是《巴黎危机》,一部标准的好莱坞经典动作片,不无脑,不教条,没有地动山摇的特效,没有身家过亿的大咖,肾上腺素和脑叶体协同作战,没有日韩作来作去的所谓温情和装逼深度,有的只是肾上腺素和脑叶体的协同作战,一口气看完,那感受就一个词能形容——“酸爽”!
过去我们在教科书上读到,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最为彻底,根除了一切封建残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不是也暴露出了法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劣根性呢?
——法兰西尤其是巴黎的民众情绪,极易被煽动,这或多或少都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而新世代的互联网,则成了恐怖分子最得力的帮凶。
几次发生在巴黎的恐怖袭击,也敲响了法兰西人心中的警钟,在盲目游行示威和暴动的大幕之下,是否还潜藏着更深层次的危机呢?
巴黎屡屡被恐怖分子盯上,是不是真的只是因为法国治安松懈呢?
“爽”罢沉思,或许这部应景的题材片也便没有这么浅薄了吧,与其担心科考研究或将带来的“怪物”,倒不如先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如何处理眼前棘手的社会问题才是。
2022.12.12
夜晚的巴黎闹市区灯火辉煌,一个赤裸上身的靓女突然出现在圣心大教堂招摇过市,引来无数游客顿足欣赏,修女们张开大嘴,老汉们目瞪口呆,女人们恨不能捂住男友色眯眯的眼神……。
靓女走了以后,人们才回过神来,他们被巴黎小偷洗劫了一遍,身上的手机、钱包、手表不翼而飞,现在他们只能捶胸顿足,自认倒霉了。
美国特工布赖尔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搞砸了,导致培养了两年多的卧底暴露身亡。
而后布赖尔被调到美国中情局驻巴黎侦查小组。
巴格达的上司给他的评价是“缺乏同理心,鲁莽,不听从指令,毫不负责,喜欢动用暴力”。
刚刚在圣心大教堂洗劫了游客的美国小偷迈克尔·梅森来到销赃店,老板巴巴出价900元钱,附送一件鳄鱼牌衬衫,被迈克尔直接回绝“不要,你的鳄鱼都绣反了”,老板巴巴都不好意思的笑了。
巴黎的恐怖分子正在策划一场恐怖袭击活动,一个叫佐伊的女孩被她男友忽悠去法国国民阵线总部办公楼里面送炸弹。
佐伊来到办公楼,遇到一群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她不忍心伤及无辜,实在下不去手,就把炸弹又拎了出来,坐在街边难为的哭泣,等她哭够了,一抬头,炸弹没有了,顿时慌了神,这下可惹大祸了。
本来顺利卖了赃物得了一笔钱的迈克尔坐在街边喝着茶挺惬意的,就因为好奇引来杀身之祸,偷啥不好,偷了一颗炸弹,要不咋说“好奇害死猫”呢。
还好他及时把没有用的赃物扔进了垃圾桶,再晚几秒钟他就糊里糊涂的命丧黄泉了。
现在大都市的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确实厉害,法国警方很快就获取了嫌疑人迈克尔的图像,中情局同步查到了迈克尔的背景资料,惊魂未定的迈克尔从电视里知道了警方在通缉他,吓到连忙准备逃离出租屋。
可是晚了,尽管费了一番周折,布赖尔还是抓住了迈克尔。
布赖尔以为抓住了一条大鱼,可以顺藤摸瓜找到恐怖分子,不想只是个小偷,和恐怖袭击无关,只是误打误撞罢了。
迈克尔自称他是扒手中最棒的,布赖尔让迈克尔展示了一把,说话间迈克尔靠近了一下布赖尔,布赖尔一摸上衣口袋,钱包还在,迈克尔却告诉他钱没了,搞得布赖尔哭笑不得,果然是高手。
布赖尔犯了一个特工不该犯的致命错误,既然知道了从迈克尔身上搜到的手机和恐怖分子有关系还一点反应都没有,结果暴露了中情局的秘密安全屋,让恐怖分子寻上门来。
面对两个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可没有那么容易对付了,布赖尔被打晕后让恐怖分子跑了。
法国警方认定迈克尔是投放炸弹的恐怖分子,杀死了四个人,因此全力缉拿归案,现在只有布赖尔知道所谓恐怖分子另有其人。
迈克尔再次来到销赃店寻求老板巴巴的帮助,不想落入法国警方的圈套,没有布赖尔的及时接应,迈克尔就被前来抓捕他的法国应急部队生擒活捉了。
布赖尔和迈克尔互揭老底一个是“冲动,缺乏洞察力,容易再次犯罪的问题少年”,一个是“缺乏同理心,鲁莽,不听从指令,毫不负责,喜欢动用暴力”,两人发现彼此的经历何其相似,大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中情局不会招那些常青藤名校的人,他们只喜欢你这种随机应变的”,一番忽悠让迈克尔鼓起勇气孤身入虎穴。
制造混乱,浑水摸鱼,趁机得到了佐伊的藏身之处,这对迈克尔来说是小菜一碟。
去佐伊男友家的路上,又遭遇那两个闯秘密安全屋的恐怖分子,一番枪战,布赖尔他们逃脱。
在佐伊男友家里,布赖尔发现已经上吊死去的佐伊男友是个卧底警察,叫帕斯卡莱·费贝尔,事情渐渐明朗,其实哪有什么恐怖分子袭击,完全是法国警察内部出了腐败分子,而且还是法国应急部队指挥官拉菲为首的一帮警察作奸犯科,犯上作乱。
但是美国人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导致中情局探员凯伦在和法国人接头时被杀,布赖尔他们再次陷入绝境。
佐伊首先发现了破绽,三个人齐心协力击毙了来接他们的四个警察,才得以逃脱。
中情局终于知道了事情真相,法国情报局负责人维克特·加米厄安策划在巴士底日阅兵那天制造街头暴乱,借此以安保的名义让应急部队名正言顺大摇大摆的进入法国联邦储备银行抢劫。
现在即使是法国内政部长也无计可施,无人可用了,情报局和应急部队烂一窝去了。
布赖尔单挑一众应急部队警察也是恶虎不敌群狼,关键时刻佐伊鼓动示威群众闯入银行中庭,给布莱尔解了围。
正义终究战胜邪恶,法国铲除腐败分子,美国人露了一个大脸。
只是可惜了那五亿美金的数字货币,迈克尔尽管是个神偷,可惜不懂高科技,原始手工作业,没法转走。
有意思,这部由法国第四电视台出品的反恐电影把执导权交给了英国人,把制造巴黎一系列恐怖危机的使命交给了法国警察,然后由两个异国他乡的美国人拯救巴黎。
看来浪漫的法国人还是很能自黑的,不浪漫的是,这部又名《突袭国庆日》的电影刚上映与法国国庆日的 “尼斯恐怖袭击”迎头相撞,无发行方美国焦点影片公司火线撤档,然而换档后依旧与法国南特等地爆发的反劳工法示威冲突撞车,还是没能绕过片中提及的“巴士底”话题。
如果没有这些巧合,《巴黎危机》可能和此前的《白宫陷落》、《伦敦危机》以及《惊天危机》一样,不过是些好莱坞案头流水线故事,然而有了法国一系列现实危机的爆燃,《巴黎危机》再进中国市场时,虚拟与现实之间似乎仅有一捅即破的窗纸之隔。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的《谍影重重5》也有希腊大规模示威冲突的描写,电影世界从白宫到伦敦,又从希腊再到巴黎,而现实世界从利比亚到奥兰多,从土耳其到法国,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骚动。
回到电影,《巴黎危机》看似一个美国人拯救世界的故事,然而细想又不尽然。
故事一开始是两个美国“法漂”的猫鼠游戏,一个是人渣小偷,一个是潜伏特工。
要动用特工来追小偷,总归是个高级点的盗贼,然自以为盗术一流的梅森偷什么不好偏偷一枚眼看就要爆炸的炸弹,因此卷入巴黎恐怖袭击,成为恐怖分子求之不得的替罪羊。
跳过过程不说,就剧透这结果吧,美国小偷梅森和中情局特工巴瑞尔一道力挽狂澜,最终挫败了恐怖分子的阴谋。
在我们聊到小偷如何走上正道之前,可以插播一些关于梅森的猜想了。
《巴黎危机》的梅森在美国是个劣迹斑斑的小伙子,混不下去才成了“法漂”,和一般底层混混不同的是,梅森的日常形象还有那么点讲究,就连偷东西时也不失风范,且口口声声要“赚”够钱就要上医学院,这大许也是特工巴瑞尔惜才的原因。
我们不必计较梅森的医学院谎言,也不必在乎他的形象是否盗取所需,光听梅森这名字就比巴瑞尔来得更“职业”。
我所知道的,《使命召唤》系列特工父子分别叫阿历克斯•梅森和大卫•梅森,《勇闯夺命岛》里的肖恩•康纳利饰演的白发特工叫梅森上尉,而《谍影特工》里与皮尔斯•布鲁斯南反目的特工徒弟也叫梅森。
一句话,梅森这个名字不是乱取的。
《巴黎危机》里,巴瑞尔还曾跟梅森说过一段自己当特工前如何不济的话,言外之意,你小偷也是可以当特工的。
果不其然,小偷梅森和孤胆英雄巴瑞尔一道干起了特工的勾当,并最终被巴瑞尔吸纳。
这看似又一个美国人拯救世界的故事,回过头冷静一想又觉得哪里不对——什么?
美国小偷拯救了世界?
美国特工队伍里都什么人呐!
《巴黎危机》毕竟是英国人的手笔,与好莱坞的动不动就放烟花的场面追求有所不同,《巴黎危机》更讲求镜头的纪实性,叙事风格与《飓风营救》和《谍影重重》等更加接近。
对于暴乱的幕后真相,英国人的想法不比美国人简单粗暴,把祸乱之源统统抛给所谓“恐怖分子”,而是把动乱之源归结为法国警方的监守自盗。
导演詹姆斯•瓦特金斯上一部被引进电影是“哈利•波特”丹尼尔主演的悬疑大片《黑衣女人》,《巴黎危机》保持了一定的悬疑特质。
前面反复出现且被巴瑞尔胖揍的法国警察早早露底,预示着暴乱之源乃法国警方一手策动,警察局长贾米亚克斯将给他送情报的中情局老友卡伦•达西蕾一枪爆头,也半程自曝身份,但这帮人掀起这滔天的巨浪用以何为,影片迟迟不给你兜底。
当然,世上能让人如此穷凶极恶的,要么是政治疯子,要么被信仰蛊惑,要么是仇恨使然,要么为了钱财。
《巴黎危机》由黑人硬汉伊德瑞斯•艾尔巴和《权力游戏》“小狼主”理查德•麦登联袂主演,硕果仅存法国绿叶夏洛特•莱在本片中出演本负责放置炸弹的佐伊。
巧的是,《巴黎危机》的主海报上印有“今年的烟火来自他们”字样,而影片上映日正值法国国庆日烟火表演,一辆开足马力的大卡车冲向了游人如织的尼斯“英国人大道”,这句宣传语竟一语成谶。
《巴黎危机》片尾为续篇留口,但鉴于法国恐怖袭击和骚乱不止,《巴黎危机》很可能就此止步。
之前是《白宫陷落》和《伦敦陷落》,加上这部《巴黎危机》以及2017年将推出的《莫斯科陷落》,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拼够一桌麻将,就差一国幸免了。
一部命途多舛的电影,貌似在本国上映没几天就撤了。
因为它完美的预测了法国爆炸案,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巧合,真的没办法。
不过整部电影虽然投资不大,不过节奏紧凑,动作凌厉,演员给力,外加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高层阴谋论和腐败警察,还是挺好的一部爆米花电影。
一部美法合拍片,主演却大多都是英国人,对于法国人来说,也算是一种失败吧。
伊德里斯 艾尔巴,新一代的黑人硬汉,在好莱坞也算是炙手可热了,片约不断。
确实很健硕,又很能打,打法不够飘逸,但是很凌厉,力量感十足,比娘炮强多了。
理查德麦登这个演员不太知道,应该是小鲜肉一枚,长相不够特色,演出个手法神乎其神的小偷,戏份相对少点,不过屋顶逃窜外加车厢搏斗,也是挺敬业。
夏洛特乐邦是法国后裔,也算是为法国演员的青黄不接披上一层遮羞布了,纤细的身材却老是被打,比较悲惨,不过爆发力不错,值得关注的演员。
又是美国人成为英雄的故事,不同以往的是拯救的是法国。
开头裸体美女惊艳全场,顺理成章的引出了男二的神乎其神的小偷迈克尔。
迈克尔偷了美女佐伊的炸蛋包,引发了一场爆炸。
CIA的好奇心发作,派出黑人特工抓捕迈克尔,却被法国特警追杀。
原来一切的根源就是法国国防部长勾结特警队长想通过引发骚乱来抢劫银行。
可以说动机明确,很有创意,就是格局有点小,堂堂国防部长,还需要抢银行,万恶的资本主义啊。
全片一个半小时,时长不长,节奏也很紧凑。
开头几分钟就交代了来龙去脉,随后就是炸弹爆炸。
黑人特工追捕迈克尔,屋顶狂飙,拍的还是挺不错挺惊险。
特警上门,迈克尔伺机逃脱,想跑路却被追杀,被黑人特工救了,化敌为友。
迈克尔用自己的技术偷手机,在酒吧引发斗殴,取得了佐伊的地址,这个有点意思。
随后就是飞驰的车厢内的搏斗,拍的很有质感很逼真。
最后银行枪战,双方拿着盾牌射来射去,一点不刺激,还是暴动群众比较给力。
最后引出腐败国防部长草草收场。
毕竟不是大制作,已经算是很不错。
不是大明星,却都挺投入。
也很贴近生活,法国的暴乱很写实,反映的移民和土著之间的矛盾其实挺真实的,多民族的开放民主国家因为信仰问题都这么无奈。
没有办法,男主角这个难以言说的表情实在是太百搭…啊!
我的左手!
左手…它…不听使唤!!
很经典的好莱坞式动作片,个人觉得还是挺好看的。
开头先直接给观众们展示了一波主角令人惊艳的偷窃操作,但是开始的剧情说实在的平淡无奇甚至有点刻意而为,这个倒霉的小偷偷了一个有炸弹的包,然后以为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扔掉了包,炸弹随即爆炸(主角光环,不然这卡点也太..)。
恐慌的消息散步开来,然后就是中情局的一顿抓捕,冷面特工现身,但是这个特工在审讯这个小偷时竟然神奇的不再冷面,反而觉得这个小偷不是凶手而竟然反抗上级命令并把小偷留在身边。
接下来的剧情也相对平淡,精彩的部分在剧尾,特工进银行干掉内奸警卫连(这里的枪战和动作片段个人以为很精彩,最精彩的是这个特工将手榴弹按在坏人身上并用坏人身子挡着的片段,当时看的真的是捏了把汗),但是幕后老大由于级别过高没有被当场抓获,恐慌解除但还留了个boss。
镜头一转,这位幕后老大约见小偷并用护照和机票试图换取之前在银行坏人所偷之钱(这里吐槽一下,这个老大傻么,这小偷当时恐慌结束完怎么可能保管5亿的钱这么久不上交?
而且这老大并不知道他已经被锁定了),紧接着特工和小偷精妙的配合(空气弹的操作也是迷人)让老大原形毕露。
结尾用特工和小偷的对话结尾,内容大概是小偷有可能会在中情局获得工作(中情局就这么好进)。
整部片子动作场景很好,但是剧情相对平淡,细节上的处理也相对欠缺。
但整体而言还是一部很值得看的片子
高空追逐时候的主观视角拍的很有意思。
美第奇演的呢
可以不看。警察小偷联合组织恐怖组织,组织头目为警察内部人员。
全程少狼主384傻傻分不清楚
好莱坞风格的法式警匪片,主题上升到种族移民冲突本来很有期待,后来是为了抢钱??法国人什么片都能都敢黑ZF。
有几个高能,挺爽的
小偷拯救巴黎。。。
看Idris Elba蛮爽的,没想到就是Heimdall;Richard Madden第一眼看像Antoine Griezmann,越看越不像;收获是发现性感美女Kelly Reilly,有空发掘下她的露点作品 7.2/10
假
good old黑白配,no nonsense兄&小滑头(小王子)弟,《48小时》那种老菜色,撒糖适量就还味道不错,不过整体纯b级片阵仗看来掀不起大的浪花。Idris总算不是配音能看脸了…还献唱片尾曲哦
巴黎逛街片,什么元素都有了硬是拍成塑料质感,剪辑零分,理查德·麦登太帅了不适合演这种屌丝。
女主这双眼睛玻璃珠一样又透又亮真是好看,而且比小偷男主更汉子……
黑脸巨石强森携低配柯林法瑞尔怼翻巴黎钢铁侠的故事,加上强势抢镜的出租车,这不就是弱版玩命快递?抛开逻辑不说,恐袭+暴乱就为抢个银行的格局是不是小了点?
为什么有点像冬兵猎鹰和铁人的同人剧,脑壳痛
我可以列举一大堆的缺点。实在是太硬了。那个哥们长得真像妮妮。
一场自导自演的恐袭加骚乱,个人英雄主义的结局或许有点老套,危机时刻能“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必定是少数中的少数,反之,危机的发生往往都是群体性迷失的结果。男主是《权力游戏》Stark家族的萝卜大哥,权游里那个骁勇善战帅出鼻血的北境王,可惜有点短命。他的现代扮相也不错吆,人家可是演过罗密欧的。
中规中矩的危机片
小偷技法有点好看,女主设计略脑残,男主也有点简单粗暴。
屋顶逃亡,车厢恶斗,金币炸弹,暴动群殴,低成本动作场面很不错,剧情蠢出花
近来竟然开始迷恋惊险抓捕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