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记萋萋鹦鹉洲 曾许诺 盼白头 佳期轻负 天人悲永隔 红尘往来如一梦 空念远 泪难收 夜来听雨三更后 宫商咽 动离忧 子扬何在 锦书终难托 别后重逢会有时 沐晨光 浴爱河
因为太爱叶子杨,我目前为止写的几篇影评诗词,基本都是关于叶老师的。
但其实,这部电影里的其他角色,也一样真实温暖有力量,令人难忘。
导演的镜头首先对准的,是抗疫一线的英雄们。
这里有侠气满满的快递员勇哥,有活泼开朗的小护士晓晓,有白发出征的产科医生谢老……他们虽然职业、身份、年龄各异,但在2020年的那个寒冬,却不约而同做出了共同的选择---挺身而出,正面迎战新冠。
在疫情来势汹汹、疯狂肆虐、而人类对它的了解还微乎其微的那个最令人忐忑的冬天,他们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虽然他们不是新冠疫情的直接救治者,却也是抗击疫情第一战场的勇士,直接或间接地为控制疫情、抢救患者做出了无私无畏的贡献。
电影里,勇哥无恙,谢老也最终转危为安,但我们知道,其实真实远比电影里所展现出来的残酷,许多医生护士甚至志愿者们如晓晓一般,永远留在了那个寒冬。
他们是我们永远无法忘却的人。
感谢薛导用温暖的笔调叙说了他们的故事,无论是晓晓的死还是谢老的生,都在令人潸然泪下的同时,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疫情防控背后的牺牲和付出,也更加理解生命被赋予的神圣价值和意义。
导演的镜头其次对准的,是一群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普通人。
这里有与妻子各自打拼貌合神离的超市李老板、有为女儿一心挣钱精神空虚的快递员武哥,还有偷偷恋爱不敢公开的粤菜馆老板沛爷……他们所代表的,是疫情下最真实的人间众生相,他们都不是完人,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
在疫情的最初,表现出的甚至大都是自私退缩的一面。
李老板私下囤着大量救灾物资,武哥不愿加入志愿者队伍一心惦记挣钱,沛爷只想守住爱人独善其身……但最终,他们都在封城之后的各自际遇中,被触发了内心深藏的善意和温暖,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了防疫抗疫的大队伍中。
自私的李老板捐出了全部物资,爱钱的武哥成为了无偿服务的志愿者,只关心爱人的沛爷承包了医院科室的一日三餐……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态度?
是什么融化了人心的坚冰?
是什么温暖了最冷的寒冬?
是爱,是爱,是爱啊!
李老板,在与妻子的和解中敞开了心扉,顺手把他的爱也撒播给了这个世界;武哥,喜欢上了钢琴老师叶子扬,为了追随他改变自己,心甘情愿地去做了志愿者;沛爷,为了照顾爱人,把整个科室的医护人员都捎带照顾上了。
他们做善事的起因似乎都夹带着私心,好像不那么纯粹,不那么高大上,但谁说这样的爱,就不温暖、不热烈、不真诚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爱屋及乌、由己及人式的爱,甚至可能会比纯英雄主义式的爱更加真实、更加具有普遍性。
感谢导演,没有过度渲染悲伤,也没有虚假神化人性,这种带着人间烟火气的爱,让人在观影时就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这句话无论是放在这部电影中,还是放在疫情仍未结束的当下,都是极为适当的。
经历了疫情、经历了寒冬、经历了伤痛,我们没有被打倒,反而更加万众一心、更加珍惜当下、更加热爱生活了。
大家,都是真正的英雄呢!
看得出又是任务剧,看得出导演演员都尽力了,看得出肯定是真实的故事,看得出疫情的苦痛和感动,但就是不觉得好看,是怎么回事?
明明我们因为这三年都抑郁了,有多少委屈,多少害怕想抱怨,有多少压力想诉说。
故事也是听的多的不行,都不知道哪个更感同身受。
当慢慢结痂,好像就不愿意再去触碰,回忆起那些触目惊心。
灾难片的意义就在于此吧?
拍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来警醒,看完会庆幸自己还能做点什么,哪怕挽回一点儿也好。
可这真实发生的灾难片,反而无从下手,怎么拍都不够承载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那个冬天开始的死神纪元,好说歹说的过去了,尽管大萧条接踵而至,还是想庆祝一下,我们都好好活着。
看的点映场,武汉话版,真的特别建议大家看武汉话版,真实又充满了烟火气,还透着一股武汉方言自带的幽默感。
中等大小的影院,除了最前面的几排,基本上都满了,青年人居多,还有部分年龄比较大的叔叔阿姨们,全程观影秩序出奇的好。
不剧透,只能说不是典型的抗疫电影,基本上除了一些封城消毒的转场画面,描写的很多的是疫情下武汉人们的生活和感情变化。
更加真实的让我感受了当年那个冬天,那座城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全片最让我惊喜的就是没有所谓“坏人”,没有为了制造戏剧冲突故意设置的所谓反派。
而且即使有牺牲,有痛苦,但是整个电影看完我感受到的是温暖,是希望,是信心。
最后说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中间有段剧情非常感动。
全场各处响起了抽泣声,我和我旁边的座位也是。
结果电影完结后灯光亮起,旁边不是我以为的姑娘,是的大小伙子。
女导演女编剧的作品,总是有着女性视角的独特美感。
在残酷的疫情面前,导演没有刻意去渲染人间的惨烈,而是从普通人视角带观众感受环境的冷暖。
快递员,钢琴老师,旅行社老板、医生以及护士等人物的刻画,每一段都非常真实,感情真挚,笑中带着泪,糖里藏着刀,非常好笑,也十分好哭。
我觉得能牵动观众如此丰富情绪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之一我觉得应该是武汉方言的输出。
我是真的没想到,地道而日常的武汉方言,听起来这么有味道,说起来特别普通的一句话,用武汉话表达出来都会很有意思,而且特别有老百姓过日子的那种烟火气,实在好听极了。
这一点上我是很佩服黄渤老师和高亚麟老师,他们俩都是我们山东人,我们山东话跟武汉话可完全不是一个调调,他们能表现这么好,真的是下了很多工夫的。
让人最惊喜的莫过于武哥和叶老师的故事了,简直承包了全场的笑点,我以前知道贾玲的戏很好笑,却不知道贾玲跟朱一龙搭配起来这么好笑!
他们从相遇开始就看点十足,订外卖遇上不接电话不开门的客户,这实在是太常见了,因为我经常办这事儿(坏笑),但我很幸运没有遇到过这么火爆的武哥来砸门(举手投降),叶老师黝黑黝黑的皮肤,在电影院一出场,我差点没认出来是朱一龙,不过这样看起来十分符合电影里普通人的设定,给化妆师加鸡腿!
他给小朋友们上网课的样子实在是喜感十足,加上又说的是方言,简直不要太搞笑!
跪求朱一龙去演个喜剧吧!
黄渤老师饰演的勇哥和妻儿之间的互动十分逗趣,尤其是和儿子之间的,太自然了,我怀疑私下里渤哥就是这么教育孩子的,因为我们山东的爷们,总有那么股子侠义在身上的!
本来以为中年组企业家夫妇的表演不会有什么水花的,但没想到薛导这么会拍,俩人的互动也同样很有看点。
尤其雨中那一段对话我听了都有点受不了了,那是每个女性听了都会有共鸣的一段话,送给全天下的女性朋友!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爱自己!
要说前几对是负责逗趣搞笑的,老年组就真的是负责甜的!
我滴个神呐,想想他俩的黄昏恋,丝毫不输我们这些所谓的年轻人,不对,是年轻人根本比不了啊!
厨师爷爷真的是十佳男友,太羡慕医生奶奶了,虽然最后那一刀有点疼,但是结果多欢乐啊,最后奶奶那句粤语真好听!
新冠疫情作为2020年初投放在我们身边的重磅炸弹,给全世界的人都敲响了警钟,让我们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安稳,我们之所以可以安安乐乐过好我们的小日子,源于我们祖国的强大,我们真的应该庆幸,生在中国,真好!
这部电影教会了我要懂得感恩,也教会了我如何勇敢,以前的我真的很畏惧死亡,每次想到,都会像武哥给叶老师打电话时一样,脆弱而无力,可叶老师的话多么温暖人心啊,真的让我鼓起了心灵的勇气,我觉得,晨光一旦升起,一定可以消融我们头上的云涛,地狱和天堂,不过都是无尽的宇宙,心中有爱和勇气,我们终会在宇宙中的某一点相遇,续写不一样的人间温暖!
疫情快三年了,可市场上所有的涉疫电影/电视剧聚焦的依然还是,或者说只是武汉,西安呢?
上海呢?
全国各地呢?
拍一部以武汉为背景的涉疫电影是记录,拍两部勉强算加深印象,拍三部四部、五部六部,我只能认为是跟风、炒冷饭、圈钱的行为了。
电影本质上仍属于2019-2022年间比较流行的“拼盘电影”,只是多条故事线之间加了一些人物和镜头连接点,可疫情之下,我们有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导演/编剧是怎么筛选并改编的,几乎每一条故事线都显得那么稀碎离谱的?
真是超级高水平!
故事线一:黄渤抛妻弃女当志愿者。
开片黄渤的志愿行为就显得很突兀,新闻里放着疫情新闻,街道萧瑟异常,这就让黄渤鼓起勇气抛妻弃女当志愿者了?
好像他和自己家庭的联系一点不紧密似的,感觉黄渤就是说走就走,家人也是老公/爸爸,走了就走吧,有他没他日子照样过。
故事线二:贾玲&朱一龙疫情奇缘。
贾玲和朱一龙也就是送个餐/快件,聊聊天的萍水相逢,我觉得做知心朋友已经很够了,编剧却告诉我们,爱情的种子已经发芽了?!
丘比特都不带这么乱射箭的。
反正几个特写、相视镜头一交代,我就知道,完了,爱情来了!
爱情的诞生已经很草率了?
然而,更草率的是,韩式催泪弹上线,“有情人终(必)成(死)眷(一)属(个)”,朱帅哥就没了,死因居然还不是新冠……而且这甚至不是贾玲线上唯一去世的人!
故事线三:贾玲&周冬雨姐妹情深。
周冬雨和贾玲,这条简直“作死线”,一个护士&一个快递员,居然敢在在封城的大街上,不戴口罩?
护士的基本素质呢?
吃路边摊?
这时候摊贩哪儿来的?
城管呢?
大庭广众互相抹口红?
不是,你俩剧情5分钟前,你们根本不认识啊?
然后继续叠buff,姐妹情深咯,那死神再送带走一个,贾玲之后直接取走了周冬雨的遗像!
好嘛,贾玲成死神快递员了?
故事线四:徐帆&高亚麟中年夫妻老来得子。
本段堪称离谱之最!
徐帆、高亚麟一人一个公司,住着别墅大house,孩子在国外岁月静好谈着恋爱,照理有钱人在家躺平呗,哎不,就是要玩儿,就是要作!
为了一些陈年旧事,在疫情严重的当下,居然还能不管不顾,开着车,在高架上,淋着雨,相拥?
你以为他们是在求死?
不,结果是,徐帆居然怀孕了???
40岁+还是50岁+的超超高龄产妇?
高亚麟牛逼(毕竟前世是嫪毐啊!
有异能!
)结果,就因为老来得子,高亚麟就良心发现,散尽家财捐物资?
故事线五:吴彦姝&许绍雄的黄昏恋。
这是5个故事线里,唯一剧情通顺,有些泪点的故事。
2023年了,疫情算是暂告一段落了,祝大家身体健康!
天下无“疫”,没有寒冬,直接拥抱身边人!
四星半! 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讲述的是疫情爆发以后在武汉封城期间发生的各个小故事:出租车司机, 外卖员,超市老板,旅游公司老总, 刚毕业实习的小护士,钢琴老师, 退休医生,餐馆老板,等等等等的小人物. 电影风格比较温柔细腻,刻画出在大环境影响下,小人物们的各种求生存的故事. 整个电影最触动我的有几个点: 1) 两位老人家的黄昏之恋, 特别是老爷爷为病重的奶奶录的加油视频, 不由得感叹一句: 有生之年遇到这个的人,真好! 2) 快递员姐姐一边去取快递,一边给刚认识的小护士发语音的那段, 当小护士的照片露出来的那一刹那, 真的感到人生无常.以为年轻人比较抗造,但是还是会倒下的. 而且这位小护士还是刚毕业出来实习的, 人生才刚开始, 却以这样的方式结束, 真的令人唏嘘. 3)钢琴老师的逝去. 由于疫情的关系,让不少身患慢性疾病的病人也耽误的治疗的时机. 虽然老师的器官得以捐赠给有需要的人,以另外一种方式得到生命的延续, 但还是感觉到人生的无奈和惋惜.有好的地方,当然也有些带bug的地方. 首先一个就是---电影篇幅太短了!如果可以再长一点就好了. 在网上有看到了不少被删减的片段,其实都是很好的! 如果可以保留的话,那么每个小故事都会变得更完整. 现在感觉就是有些点交代的不太清楚, 有种未完的惋惜. 因此,扣掉了小半颗星....
第一次在豆瓣长评电影,实在是这部电影表达的一些三观让我在电影院里忍不住骂出了声。
影片本身是一个人物塑造扁平,叙事结构简单,部分情节强行煽情,并无特色的传统主旋律电影,唯一感染到我的地方就是开头对武汉疫情时期万众抗疫的宏观描绘。
如果仅是这样我也就当无聊打发时间而已,但是里面那对夫妻的三观真的让我拳头硬了。
不讨论那段无语的讨债人是否有错的剧情了,两人的女儿都已经结婚怀孕了(假设大家都是25生小孩的话,女方也50了),还要整一出高龄意外怀孕?
意外怀孕就算了还要把小孩生下来??
医生还说没什么风险???
女性出去搞事业只是为了在儿女丈夫面前有面子,得到丈夫关心认可后就又可以回家生孩子了????
看之前不知道是女导演拍的,知道后我觉得我必须来豆瓣给他一个长评,他值得。
ps演员演技都没啥问题,如此标签化、脸谱化的人物塑造,哪怕是所谓平凡的小人物,也很难让人有代入感。
影片目前能拿这么高预售,只能说自己我真的看不懂中国电影市场了
星星是给疫情背后默默奉献的、坚毅不屈的灵魂的,而不是给这部片子的。
这部片子没有沉浸感,也没有代入感。
观影过程中我一直有种抽离感,除了周冬雨脸上的压痕,我恍惚觉得影片中的武汉,和那个当时人心惶惶人人想逃离的武汉,不是一个地方。
电影里的武汉居民,安逸又体面,有心思上网课学钢琴,有心思编辑美食视频,有心思弹琴说爱。
不是说这些不该有,也许导演想表现大灾面前人们还有正常的生活,还有爱与希望。
但我当时身处一个感染者甚少的二线省会城市,尚且因为家里没有口罩没有消杀用品惶惶不可终日,我不相信武汉的人们,会过着电影里学学琴吃着高档粤菜的美满生活。
剥离电影把那些家庭场景拿出来,我还以为是什么温馨美满的家庭剧呢ORZ 想要歌颂平凡者的奉献与平凡者在这场磨难中的蜕变与成长,起码应当将他们因为这场磨难所受艰辛与血泪表达一二吧,这也是最大的敬意吧。
虽然可以这么说,这类题材有点同步了,但是我觉得只要票房跟得上,那可能还不错吧,不管怎么样,这种爱国属于可以接受的题材范围内的,但是这类题材建议不要再拍了,因为再拍可能就有点饱和了,因为这类题材的电影实在是太多了,光这个和中国医生都已经有两部了,可以这么说,一旦同一类题材变得多的话,可能短时间内票房会牺牲几部吧。
太晦气了,今年最后一部就看个这……
两分都给题材
来点高质量的进口片好伐
无论是对疫情的描写还是对人物的刻画,都显得恰到好处,女导演的视角真的是很细腻,一部很舒服的故事片。
大型春晚主旋律小品
朱一龙结局很离谱
先说优点吧,电影名和上映的时间点选的好,演员阵容强大,几个故事线之间的交叉衔接还可以。但真不太喜欢里面的强行煽情,还有跟热度的行为,中间好几次都想离席了,没有太多惊喜感,后悔在电影院看了。
别拍电影了,缺钱可以水滴筹嘛,我出,别让我在电影院尴尬了,按照人物去分段拍电影,互相都有交集,但是故事很多,只有那对老夫妇让我看的感动可能是因为岁月让人动容,其他的,水滴手筹吧,不得不说,武哥那个大口罩真心够用
正能量可惜真的很无聊 看一半就出来了
在电影院担心大家浪费电影票钱 赶紧来打分了 别看🌹太煎熬了
剧情好无聊,几乎满座,大家一起玩手机…
烂死了。。。。。。导演去拍宣传片好了。。。bgm像随便网易云搜索的一样
两位老人那段还行,其他的很难看进去
5.5(5.5)。斷斷續續,隔了很久才看完。演的痕跡很重,拍得不真實。選的事,劇情一般。疫情三年現在看來像一場夢,虛無縹緲、些許可笑
感动是真的感动,哭了好久,片子也是刻意煽情
2022开年我为我国烂片大业又贡献了40块。40块是我给贾玲爱情线的份子钱。演员都是好演员,电影煽情不如短视频混剪。贾玲朱一龙爱情戏能看,属于本片财富密码。高亚麟那段看得我犯恶心(大雨天得知催债的朋友去世俩人吵着吵着吵到夫妻感情问题完事儿大雨天车灯前拥抱,有没有觉得有点不尊重逝者。吵架内容有点让人反胃。女儿刚生,中年夫妻又喜提二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太感动了),韩甜甜唱歌挺好听的。其他情节唱赞歌水平就是春晚小品,没了
有笑有泪,非常适合带全家老小去看,边上一大叔小孩都在擦泪
不得不说,女性导演的感情处理真的很细腻!而且是以人物线展开叙述,各人物线之间又穿插起来,把之前制造的疑点给解决掉,这种剪辑手法对我来说还是挺新奇的。电影从身边的小人物入手,非常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疫情封城时候人们的状态。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而又是主动站出来无私奉献的普通人塑造了英雄。我本来会以为电影里会都是煽情片段,结果没有!笑点反而很多,武哥和阿勇、叶老师,都是有点搞笑天赋在身上的。
一部有温度的电影,有欢乐有泪水,都给了叶老师。这么多有太多惊喜了!想不到朱一龙这么有喜剧细胞,叶老师和武哥的爱情如此之甜!很多场景都能感同身受,在武汉疫情刚刚爆发下,大家最初恐惧无助,到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用爱在寒冷的冬天温暖着彼此。
强行煽情,只能给主题加一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