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2:宗师传奇

葉問2,叶问2,Ip Man 2,Yip Man 2

主演:甄子丹,洪金宝,熊黛林,黄晓明,樊少皇,郑则仕,敖嘉年,杜宇航,达伦·萨赫拉维,释小龙,任达华,郑家星,陆梅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10

《叶问2:宗师传奇》剧照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2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3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4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5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6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3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4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5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6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7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8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9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20

《叶问2:宗师传奇》剧情介绍

叶问2:宗师传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叶问(甄子丹 饰)携家眷来到香港,艰难度日。叶问开武馆宣扬咏春拳术,但无人问津。某日,黄梁(黄晓明 饰)登门拜访,比武之后,甘愿携一班兄弟,拜在叶问门下。黄梁因故与洪拳门下斗殴,结果被捉。叶问来救,却巧遇昔日对手金山找(樊少皇 饰),两人冰释前嫌,却不想被洪拳掌门洪震南(洪金宝 饰)拦下,以致众人被警察(郑则仕 饰)拘捕。洪震南提醒叶问,欲在香港开武馆,必须接受各大门派挑战。于是叶问单刀赴会,最终与洪震南对决,不分伯仲,叶问因拒绝缴纳会费,而遭到洪门寻衅滋事,以致武馆被关。背地里,洪震南替英国警察操持华洋比赛,但始终未有报酬,深感不平。拳击冠军龙卷风来到中国,在比赛现场中侮辱中国武术,打伤中国拳师。洪震南挺身而住,血溅现场。为了中国武术的荣誉,叶问接受了龙卷风的挑衅,为民族大义而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逃亡花欲望爱人奇诺之旅初恋50次奋斗阿祖尔和阿斯马尔绝命鳄口天算不如人算暗物质第三季精武陈真3391公里毁婚二十一条兰陵王之泣血刀锋新的王者第二季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金牌客服董董恩飞虎队大营救那个时候~男子喧闹物语她自林中来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第六季瞧这两家子疯狂的旅行箱灵犀效应空难燃烧的甘蔗六盘山之恋51号星球拉撒路红色皮鞋时空对战

《叶问2:宗师传奇》长篇影评

 1 ) 《叶问2》,你究竟为何而HIGH!

昨晚去赶《叶问2》的首映场,中途塞车,因而迟了少许。

赶到时,刚好只剩下一个空位。

真的是,座无虚席!而就现场反应而言,《叶问2》必然大卖,这不是客套的虚贺。

不得不说,洪金宝的动作设计真是绝!他与甄子丹在圆桌之擂上的切磋,绝妙巧思在方寸间斗转星移,变化万端;拳脚快接,严谨的密不透风。

这一幕毫无疑问会在动作片的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加上配乐的激烈节奏,快速而干净利落的剪辑,看得很过瘾。

就片子而言,这绝对是诚意之作,而且精心设计的动作只有在大屏幕上才看得分明而又热血沸腾。

由于前面层层铺陈,结尾的决战很自然把之前积压的愤懑在最后的胜利中做一次狂欢式的宣泄,这也是老套路了。

有人说这是狭隘的,被压迫的民族主义。

几时开始,到处标榜中国现在的大国心态,但一回到历史,总脱不下国恨家仇的情绪。

总自动缩回被动挨打的尴尬角色。

再凭借个别英雄人物给个别的侵略者代表以沉重打击来满足我们个人意淫,在虚拟的复仇中膨胀民族主义那脆弱的自尊心。

影院时时想起的叫好声,总让我觉得有点悲哀。

不是说给影片叫好不对,而是精彩的武戏不见有人鼓掌或者喝彩,向为此花费心思的工作者致敬,反是慢镜头的煽情,将被妖魔化的西洋拳王打倒在地,赢得一阵阵的喝彩。

这种对比让我有些心凉。

看整个电影院几乎都是20,30几岁的青年,应该已经走过了不成熟的愤青时代,怎么只在一早算好的虚妄胜利中轻易被激起了民族主义情绪,更何况这种民族主义在现实的灾难面前注定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会有人讲,看电影就图个刺激,图个震撼,图个发泄,图个轻松,图个娱乐。

哪来那么多劳什子?觉得高兴我就HIGH呗!这话固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就个体而言确乎如此。

然而当个人行为呈现相似的趋势而成为一种社会行为,社会心理的时候,就存在了其研究的价值。

粗鄙如我,自然讲不出其深层内涵。

然而,我还是想老话重提:由历史而观,公平和规则从来都掌握在强者手里。

赢了才有话事权。

自然,中国人一贯奉行中庸,不争而争,切磋而不伤和气。

不霸权是好的,因为从未有一个霸权组织经营得很长久。

但一味的宽容是否也是祸根深种的纵容,这也是我不赞同叶问最终放过拳王的地方,更不赞同洪师傅宁死不放手,说是不允许中国武术受侮辱,但青山不在,又到哪里去寻柴木。

要我们真正放下或者平静的正视历史中的屈辱,不是仅仅在军事,政治,经济上位居大国之列就可以药到病除的。

它需要这个国家的所有子民获得真正大国所拥有的资本,优势。

它需要文化,教育,艺术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建树。

它需要的是真正能撑起这份大国自信的强大内在,而非空洞的总和数字。

只有胜利者才能以低调的姿态回顾过往的辛酸,否则只会成为失败者喋喋不休的抱怨而徒惹人憎。

这也是老话。

电影中,我们HIGH什么没有所谓。

但在现实中,请脚踏实地拱筑起强大内在支持,再用数字来谈笑风生吧!

 2 ) 叶问2:中庸之作

叶问2是这样一部电影:通篇看完你挑不出什么明显的毛病,但也看不到什么亮点,不会让你中途退场,却也不至于欲罢不能。

在系列的第二部里,叶问继续当他的好丈夫,收徒,平事,扬名立万,最后再上演一场打败外国拳师报仇雪恨的好戏。

续集基本上延续了前作的成功经验,并且各个方面比起前作都有所进步。

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说,这是部诚意之作。

我个人不喜欢第一部,但对本作持肯定态度。

我不知道大部分人怎么看待武打片的动作风格,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李连杰武打片里面的闪转腾挪和大开大合,动作格局更开阔,也更有气势。

我相信咏春拳可能实战能力最强,但是作为一种贴身短打的武术,他确实因为过于局促而不那么好看。

当然,另一方面造成武戏欠精彩的可能是甄子丹的武术条件或者洪金宝的动作指导水平。

不过有一点总是值得称道的,在港片本地市场衰落以后,内地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续集模式终于重现。

这一方面说明了华语电影盈利能力的提升或说恢复,另一方面也是重新整合后的华语片市场运作成熟的反映。

叶问2作为一部中等投资影片,票房几乎已经铁定破两亿,这很鼓舞人心。

只是每当这个时候,还是容易怀念起90年代上半叶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武打片,和血战红花巷的方世玉。

 3 ) 总体来说,还行

叶问2,从LOGO设计上来看,那个2字写得很特别,2字写得这么特别,使电影本身就不会那么2了,因为连2这个数字,设计的都这么好看,可见电影工作者的用心。

电影开头,叶师傅练功教拳的天台阴雨绵绵,电脑动画的设计,让这个场景看起来更像是铅笔动画,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我居然有一些感动,而这感动来自何处,恐怕连我自己也不太清楚。

黄晓明的出场依然很帅,但是这份帅气随着他的对打转头显得有些突兀,我还是很怀念他演的许文强,没有发哥的痞气,却有一种自己的味道。

导演给晓明同学安排了许多搞笑的桥段,和师傅甄子丹搭在一起也显得蛮好看。

在铺天盖地的电影宣传中,我没有一次看到过释小龙的名字,而在电影的开头字母里,我看到了释小龙,而且对他充满了期待,但是这位曾经的功夫童星,在这个主题非常明确的功夫片里却没有大展拳脚,而是当了一个小小的配角,这配角发福土气、没有任何的攻击力,要说这样的角色交给谁演都可以,那还要释小龙做什么呢?

洪金宝大哥在戏里面死得很壮烈,但是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大哥在里面这样被打死,有些惨不忍睹。

但他的角色很真实,为了生活,他能忍,手下200个兄弟要吃饭,膝下7个子女要抚养,大哥的角色很到位。

虽然情节老套,人人都能猜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叶问》卖得本来就是功夫,洪金宝大哥的武术指导很到位,每个镜头看起来都让人紧张,每个一次出拳都感觉非常华丽,让我想到《导火线》,一场电影看下来,你会觉得腰酸背疼,看得就是大哥们的功夫。

虽然不能总喊口号,但是人的精神是需要被鼓舞的,电影多多强调爱国的精神,宣传对人类的彼此尊重,还是非常让人感动的。

P.S 任达华的啃鸭子的表演,没有台词却如此生动,难怪会拿下金像奖影帝,还没看《岁月神偷》,一定会更有味道吧。

 4 ) 《叶问2》:抛开“雪耻型民族主义”你会更爽。

文/冯凝民族主义是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

而雪耻型的民族主义,则来源自一连串的“国耻”和创伤记忆,是百年来无数的痛苦塑造出“中国一定要强大”的民族凝聚驱动力。

前者或许是中性的,后者则必然是病态的。

近年来的中国电影(其实何止电影),在中国正向大国转型的过程中逐渐摆出一副真正的大国心态以配合中华民族与日俱增的各种实力,所以我们能看到《建国大业》中比以往稍显冷静的对待历史问题,不再提及蒋公便恨不得先打三十大板而后快,而我们的国家主席也在聆听别国首脑发表不同政见时只是微微一笑绝不发作。

然而凭这些就足以证明我们的国家和民众已经彻底摆脱了那一种自慰式的民族主义心态了吗,我们的百姓真的已经不自卑的欣羡那些民主的大国优越的生活条件了吗,我们真的已经走出那些被歧视被侮辱被屠灭的岁月阴影了吗?

从《叶问2》,或者说,从我预言的《叶问2》即将取得的成功看来,远远没有。

《叶问2》包括他的前篇讲述的俨然是在20多年前就已经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已经讲过的故事,无非是一代宗师开武馆收徒,经历磨难最后打败外国拳击高手的套路,只不过在这部作品里融入了以往大宗师不曾有过的还原人性的设计,比如“尊敬”老婆,比如打不过就跑——当然这些都是细枝末节,那种掌控整部电影的情绪与心态的立场,与老历八早我们的民众为之热血沸腾的《霍元甲》无异,放开了说,我们狭隘的民族主义并没有因为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所谓的精神物质文明建设的两手硬的抓开明多少——这是从观众角度说的,但这种现象不失为一面镜子,折射出电影制作者的某种心态。

这种心态到底是什么呢?

年轻的香港导演叶伟信和他的团队当然懂得怎样的电影能够在情节,情绪和情感三个方面挑拨起日益麻痹的观众内心深处的神经,王晶屎尿屁的一套是有追求的叶伟信所不屑的,而王家卫式的小资情调就算他能够勉强操控但墨镜哥已经在拍摄同一题材的《一代宗师》,于是百般无奈之下叶伟信终于打着回归原始,振兴港片的旗号,开始玩弄起影视界很久没有发作的民族主义了,果不其然不明真相的民众正中下怀。

这几年反日反美反法反发达国家的浪潮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似乎冷战过后的人们需要用这种方式来保存血性,甚至ZF高官都以某种方式认为这是一种新青年的表现,如果说游行示威这一系列活动是对曾经飞扬青春的五四一代或者五加一四一代人的祭奠的话,那么现如今的这些活动是不是只有祭奠或者表达心声的实质价值有减少呢?

毕竟这一类活动的最终结果是没有结果。

所以香港电影工作者正好抓住时机,将这种屡战屡败的民族主义体现设定在可以无所忌惮可以以艺术手段放大的电影中,而只要政治正确,他们无须负责。

《叶问2》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呼之欲出了,我们看到一个武术宗师的武技和人品无需进化(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还需要练级和废几次武功),就可以傲立世界之巅,在他的战斗中,他无不以自己的武德和功夫彻底征服对手,无论这个对手是世界之王还是本土冠军,我们太需要以这样一个形象为我们民族代言了,就像现在不能打球的姚明一样:谦逊,智慧,以德服人的同时又恨有几手,所以当去年季后赛第二轮第一场湖人对火箭姚明坚持返场的时候,解说员要说一句,姚明给中国人长脸了——也许这句话在当地的美国球迷看来,会是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度一种诡异的代表逻辑吧。

那又是谁给了叶问这样一个代表中华民族的身份呢?

当然是导演设定的几场华洋拳赛了。

其实两部叶问电影的实质就是让叶问最终打败片中所涉情境中武功最高的外国人,而且往往都是在一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仿佛只要赢了这一场,日本英国就会立马投降,将殖民地让出,并且起立鼓掌,赞同叶问所倡导的“人与人要互相尊重”,在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那个岁月,企图以一个身材并不高大的武术家的一番心平气和的劝说,让外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难道不是导演的痴心妄想么?

但事实上,包括我自己在那一刻,是有一丝对叶问的膜拜和信仰的,我相信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中国观众都会在一瞬间沉浸在民族主义膨胀的意淫快感中,这是因为叶伟信用艺术手段做足了最后一场大战戏的场面,用娴熟得足以媲美好莱坞的镜头语言,拳拳到肉的蒙太奇剪辑,去经营这场战斗,所有黄种人集体的自大在这一刻攀至顶峰,场面宛如抗日战争的最后大决战一般——这背后事实上难道不是雪耻型的民族主义,生怕外侮再来侵略而事先给自己服下的劣质定心丸么?

就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在此得到了展示和被认可,但他的攻击性和防御力,说到底是一种观赏大于实战的表演艺术,抱着以强身健体为宗旨的精神的一种运动,不然为何连区区泰拳拳王都能轻易的挑衅我佛山少林寺的大师父呢?

然而如果我们抛开不正常的心理去审视这部电影本身,《叶问2》可以算作今年开年以来国产电影中的佼佼者了,他成功逃离了续集必然狗尾续貂的宿命,讲述了比第一部更为精彩的情节,即使这些情节无非就是通过几个角度展现一位大师的每个方面。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困扰宗师生活的已经不是现有的武学修养,不能符合他日益增长的对付反派的武技需要之间的矛盾,而是应该拿仅有的存钱给孩子付学费还是付房租之间的矛盾,叶问在香港经历的,更像是一名落魄的艺术家,在无人赏识的情况下满腔壮志未酬无用武之地的无奈,这让观众无疑对他增添的认同感,要大于我们在于仁泰的《霍元甲》中看到的,满家灭门还去异地邂逅清纯少女的经历。

对比《霍元甲》,《叶问2》同样有说教,同样有武德高于武技的理论基础,但叶伟信所理解的咏春拳,显然比于仁泰所研究的迷踪拳深刻——一名化至臻境的武学宗师,必然将拳法中的风格与行事准则处世哲学融合,拳如其人,叶问的咏春带有女性的阴柔,他的行事便有着能躲则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智慧,在民族大义关乎信仰的时刻又能挺身而出,这叫做大丈夫的能屈能伸,而《霍元甲》除了告诫人们武术是防身的(最后也没防住被毒害了)之外,我只能记得这似乎是李连杰说过的最后一部武术电影(那《功夫之王》难道是文艺爱情片?

)。

与此同时,叶伟信还原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香江样貌,虽然我并不了解真实境况当是何如,但至少他不是在车墩随便拉两个路人就冒充十里洋场,各种置景和与之相配合的镜头运用,令人从一开始就投入到影片呈现的时空中,若没有黄晓明给美特斯邦威做广告一样的山寨潮人服饰,电影院至少在这100分钟内不会有笑场的。

当然,这一切的论述要建立在《叶问2》可以被冠之以中国观众看后得出精彩绝伦的名分的前提基础之上。

从媒体场结束之时阅片无数的记者们自发响起的掌声来看,《叶问2》的大卖似乎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我相信带着当年看《霍元甲》的心态看《叶问2》你不会失望,但如果你能跳出那狭隘的民族主义去欣赏一部优秀的港产动作电影,那种感觉将更加纯粹。

 5 ) 甄子丹可借此代言中国武术,其实是一部商业片

叶问2一张金逸影城免费会员观影会的票,没有花钱本想对此片更容易给个高评。

然而,看完此片还是觉得俗了点,虽然算是俗得不讨人厌,俗也算是此片将票房和商业结合得不错。

片子本身与叶问一形成较为统一的色调,但绝对没有超越“一”。

可谓突破是很难的,这样宣传中庸之道及武术文化的片子如果突破得太多,很容易“雷”,就像结尾出现的那个不太像那个时代里的“李小龙”的小小“李小龙”,就让人很是突兀————类似看到一本小人书是翻版的,升级的精装版本没有了古古的残旧的味道,没有了怀念的欣喜。

跳出情节的设计,跳出镜头的编辑,跳出音乐、色调的渲染,总感觉有点刻意,刻意去弄玄乎了“中国文化”“武术精神”“中西方文化冲突”“爱妻和爱家的观念”“坏人会有恶报”“人总是要钱才能生活下去”的种种观念。

当一切有了刻意的痕迹,就觉得有点俗,觉得剧本都是安排好的,理所当然,没有悬念。

值得称道的还是甄子丹的演出,他较为成功的代言了“中国武术宗师”的头衔,话少、爱家、爱徒、爱国、 不高但还帅、有点幽默、淡定、武功高强、不爱显山露水、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部片子把他的打功诠释得不错,导演一直很注重镜头的把握,几次的打戏拍得还算细腻。

即使所有的人都知道叶问会赢,但导演把握着“赢也要赢得辛苦的”经验,把赢的过程与结果在合适的时间列出,节奏感还行。

和好莱坞的商业大片来讲,这片子其实拿来了许多商业成功的经验,不知道有了李小龙的最后出场,会不会再来一个“三“呢?

或者直接改名,拍个“李小龙“好了!

黄晓明的演出也是让本片突兀的地方,从一开始的绚烂出场到后面忽悠的一群没有钱的穷学徒跟随叶问,而这些穷困潦倒的无业学徒一个都没有流失也一个都没有增加地追随着叶问宗师的身后,都很突兀。

黄晓明的整场演出只能说是“一般化”,相比《十月围城》的谢霆锋塑造的那个小人物,还是显得花瓶了一点。

可能整个片子里太高耸了甄子丹,其实称道的还是洪金宝的演出,感觉他演此戏很自信,撑起了一片天,此片中的他撇去剧本的瑕疵,演出还是值得称道的,就好像《杜拉拉》里的莫文蔚,能用自己的功力弥补剧本的不足,这就是好演员!

让全世界都通过电影了解中国武术也不是坏事,对青少年儿童来说,习武可能又能盛行一阵,也不是坏事。

此片并没有传达过为偏颇的价值观,所以还是对此片不骂太多了!

 6 ) 每个一代宗师背后都有一位被打成猪头的外国友人

一代宗师的成长路线通常总是相似的。

一出场你的武功就已经是无敌于天下了,一代宗师是不需要勤学苦练的,至于那些勤学苦练之辈,是用来被打死打残给一代宗师积攒怒气值的。

此时你武功虽高,但别人不知道,因为一代宗师必须要谦逊。

不过机会总是有的,因为此时一定有人来找你打架。

(当然是别人来找你,一代宗师怎么能去找别人打,要谦逊!

)经此一架,你的武功已经被人们认可,当然你也会手下留情,昭显武德之崇高,而对手经你一打,通常也会幡然悔悟,对你崇敬有加。

作为一代宗师,这还是不够的,因为你打的还都是中国人。

此时把你推上宗师神坛的外国友人便会出现。

当然外国友人若非欧美肌肉男便是日本鬼子,唯此二者才能触动观众爱国这根神经。

其实带着某种不可完成的使命来到这个世上也是很悲壮的一件事情,就像每个要统治世界的坏人,做坏事总是选择在了有超人、蜘蛛侠和蝙蝠侠居住的美国;每个要毁灭地球的怪兽,总是选择有奥特曼居住的日本发动攻击;每一个毕其一生就为了证明“中国武术无用论”的外国友人,却总是选择在了有黄飞鸿、霍元甲、叶问的地方摆下擂台。

同一个时间无法出现两个一代宗师,所以和一代宗师处于同一时代的其他武师注定悲剧的。

因为要展现一代宗师武艺之强大,靠的是其对手,而如果打败个废柴是没有说服力的,于是还要证明其对手之强大,靠的则是对手的对手,也就是其他武师。

就像和关二哥处于同一阵营的武将,就不要轻易出战,前有擅使饥渴难耐斧之上将潘凤,后有三刀定斩吕布之刘三刀。

同样暴戾的镜头,中国武师被打成猪头时让人何其揪心,鬼佬被打成猪头时又让人何其过瘾。

且不论多少爱国主义的贩卖,民族精神的YY;一部电影能带着观众情绪体验欢畅,那就足够了。

即便是鼓掌喝彩,相信人们其实也都知道,所谓中国功夫,所谓长民族威风,叶问之流远没有谭望嵩、郑智来的真实。

关于武功,一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曰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咏春叶问绝学霹雳闪电咚咚拳传至后世化为两派,一为还我漂漂拳,一为天马流星拳。

洪拳传人后建帮立会,名曰“洪兴”,其武功以钢管、砍刀见长,传至第八代陈浩南,独霸铜锣湾,无匹敌者。

此乃后话。

 7 ) 叶问2

真的很不错 比叶问1 里的打斗场面更多 最后打过英国佬的那一霎那 感觉很兴奋!

 8 ) 叶问一二

  1.听说,看大部分的中国电影是不怕走神的,因为主角总会适时地直白地表达中心思想。

从这个角度来看,甄子丹在片尾大段关于“人的地位有高低区别,但人和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的说教十分拙劣。

在读过南人对导演叶伟信的采访之后,我很轻易地原谅了这个烂俗的桥段,甚至觉得他有些用心良苦。

少时丧父,家境贫寒,中学辍学进入电影圈,因为地位低下遭受捉弄羞辱和无理责骂,经历过一段痛苦压抑的生涯。

年少时自尊饱受践踏让他对不公平、不公正充满了愤怒,对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格外看重。

  “这不是说给电影里的洋人听的,而是说给中国人听的。

我想通过电影告诉年轻人一点点:为什么都是中国人却不能互相尊重?

批评我说教是长是短,每个观众感受不同,但有机会我是一定要说的。

”电影里的说教不能打动我,他的这番剖白却做到了。

  我在万达看叶问2的时候,有个大叔大声地接电话,另一个大叔大声地叫他不要打电话,俩人大声地爆粗吵起来,屏幕上的叶问大叔中气十足地说,我们中国人点香不只是为了计时,而是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谦逊,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

  ……  2.《叶问2》的武打场面更加精彩,更多匠心独运的亮点,看得出电影班底为此所做的努力。

洪拳的凶猛刚劲、虎虎生威,咏春的刚柔并济、灵巧敏捷,淋漓尽致。

还有那原地转圈才出掌击人的功夫,挺有喜感。

但我总觉得第一部要好很多。

同样是追求惊心动魄的商业电影,《叶问》却意外地带着些文艺片的光泽,也许是因为矜持、平静、欲言又止的表达方式。

前半段甄子丹的几个眼神、几句话、几个留有余地的招式,已经塑造出一个温润、谦和、隐忍的武学大师形象,足以感受到那种大而化之的处世智慧。

后半段战乱年代,一个带血的米袋,半个番薯,日军卡车经过扬起的尘土,叶问血迹斑斑的拳头,带来深深的悲愤和绝望。

《叶问》像是浓淡相宜的写意画,寥寥数笔,足够到位传神。

《叶问2》情节相对丰富和曲折,更着力刻画这位武学宗师的转变和升华,却不似第一部游刃有余,举重若轻。

  3.除此之外,《叶问》在铁拳铮铮之中伴随着一种深沉的无力感,在后一部里也消失殆尽。

  《叶问2》里,这个出世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武痴不得不更直接地面对武术之外现实的世界,要养家糊口,吃饭交租,不得不开馆收徒,更要抛头露面,接受挑战。

在打戏里,叶问也不像前一部那样总是可以挥洒自如,不费吹灰。

外国拳王的对阵如此艰难,叶问也会处于劣势,也会被打翻在地,头破血流。

按理来说,此时的叶问应该是更接近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形象。

  但不管叶问如何被生活艰辛所困,对打如何艰难,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无所不能,无往不利的叶问。

不是说武艺的精深,而是在这里,我看到的叶问由始至终充满笃定和自信。

国难当头之时,叶问并不是一个抱负远大、浴血救国的抗日义士,也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救世英雄。

尽管身怀绝学,此时也只是一个在动乱年代想让老婆孩子吃顿饱饭的普通男人。

当他亲眼目睹同胞的生命和尊严被肆意践踏,亲人的安危遭威胁,他像一根被不断被愤怒加码的弹簧,最后迸发出最大力量的反抗。

与后一部中对自己和武学精神坚信不移的叶问不同,此刻他是彷徨、惶惑的。

日军的卡车气焰嚣张地横行在佛山的街道上,能打又怎么样,还不是要乖乖让路,看着它们跋扈地扬起尘土。

他不由得问自己,一身武艺在日寇的枪炮之前能够做些什么。

甚至在打倒那个日本军官之后,他看着热血沸腾的人们,没有胜利的振奋,没有长篇大论的发言,眼神有些恍惚和茫然。

  叶问在擂台上的胜利向侵略者庄严宣告我们不能被毁灭的尊严,但是武师的拳头如何能抵挡船坚炮利,如何拯救民族于水火?

这样的疑问和无力,带来个人的自省,和整个民族的反思,因此显得难能可贵。

《叶问2》里,大家看到叶问最后一拳接一拳地把外国拳王的头打得血肉模糊,固然是骄傲振奋,可是想想一个民族失落的尊严可以通过一个大侠的拳脚找回来么。

过分刻意地煽动民族情绪,夸大一场比武带来的民族自豪感,让整个过程变成弱者宣泄积怨、满足自尊的一次痛快意淫。

后一部里呈现的叶问成为中国人挽回颜面的寄托,没有那种无力感,因而也丧失了一种自省的品质。

  4.在这个问题上跟BBX交流了一下。

bbx说没有必要为一部电影这么认真,大家看中华武术战胜外国拳击的时候还是爽在心里的,大家高兴也就完了。

想想也是。

可我为什么总有点介意?

长平说,中国人向来不在乎个体的和别国的尊严,而是单方面的抽象的国家尊严。

这种集体受迫害妄想症其实挺可怕的,在加上环球时报和新闻联播等等一边制造虚妄的民族自豪感,一边描绘别国的丑恶嘴脸和险恶的国际环境,这种一致对外的思维方式再进一步就是以“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为由理所当然地取消个体权益和尊严。

我们的文艺作品不需要再成为动作版的环球时报。

  5.差不多的情节设置和矛盾冲突,第一部要的结局要悲壮惨烈得多。

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殖民者还是要比日本侵略者讲道理得多。

尽管规则有些倾斜,但至少无论输赢,中国武师们不用担心比赛之后被一枪爆头。

  在叶问发言完毕之后,那帮英国佬还能良心发现一般地集体起立鼓掌,远没有输了就端枪的小日本那般地穷凶极恶。

还记不记得很多年以前陈佩斯和朱思茂在春晚上的那个小品?

天赋异禀的小陈子要和洋人比赛跑步,主管朱公公千叮万嘱一定要输,因为洋人发火了老佛爷是要怪罪的。

小陈子气不过还是跑赢了,朱公公急的抓耳挠腮的时候,却传来了洋人的阵阵喝彩。

洋人的掌声和喝彩的出现无非是想告诉你,中国人首先要自尊自信自强,要有不服输的劲头,人家才能看得起你。

问题在于,你的生死存亡取决于别人的脸色和心情,这不是本来就是弱者的体现么。

如此说来,叶问和小陈子的命运是一样的侥幸,如果洋人喝倒彩小陈子就被老佛爷咔嚓了,叶问能生龙活虎地将咏春开枝散叶也多亏那位日本军官尚有一丝虚伪的武士精神。

  为了让胜利更酣畅淋漓,导演极力刻画了那个英国警长的贪婪、阴险、凶恶的嘴脸。

叶问的功夫挽回面子有用,但是坏人最终得到惩罚还是因为肥波的上访,让英国警队高层揪出了这只害群之马。

那个英国瘦子的残暴行径是违背英国人在港统治的原则的,可见,英国人不仅不残忍,还是相当仁义的,在对舆论监督的重视和对民意的尊重上比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做的还要好,不然你以为“良心和真相”有什么用。

也由此可见,再厉害的拳脚,再勇敢的侠士,也比不上建立起一个防止权力肆无忌惮粗暴运转的好制度。

香港在殖民地时期有过一段屈辱历史,不可否认英国人在那里建立起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社会规则,使得这个小岛上的人们比大陆上的活的更有尊严。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有光辉啊  6.叶伟信在专访里说,他对人是不抱希望的。

在电影里看不到他对人的绝望,也许是因为饱尝辛酸的经历使然,倒是看到他对人的谅解。

上集里出现一个李钊,下集对应出现了一个肥波,他们不是人们口中的简单粗暴的“汉奸”“走狗”,而是在夹缝在艰难求生的小人物。

在战争背景下出现的李钊更加悲情,他把叶问带回家暂避危险,我们看到一屋子等着吃饭的老弱病残,看似不经意的镜头却如此震撼。

艰难世事里,为了生存,谁没有苦衷呢,应该被毫不留情地指责的人其实很少很少。

  在暴政、专制、强权、压迫面前,我们有无数理由做和平年代的李钊、肥波,要生存,要养家糊口,毕竟大多数人没有叶问的本领和勇气。

没有谁可以指责谁的犬儒,但我们,在明哲保身的时候应该常怀愧疚之心,在力所能及的时候给挺身而出的叶问们一点帮助。

联想起慕容雪村对部分国人肖像的描述:“没人为他说话,他忍着;有人为他说话,他看着;为他争来福利了,他感谢命运:嘿,该是我的早晚还是我的;没争来福利,他就扮演先知:瞎折腾什么呀?

我早就知道没屁用;为他说话的被抓了,他就幸灾乐祸:活该!

瞅丫那傻样,让他出风头!

” 别说叶问,李钊和肥波都成了稀有品。

  7.以前看李小龙电影的时候,我就很敬佩那些被李小龙打得鬼哭狼嚎的外国演员,更敬佩那些看到自己人被李小龙凌虐还拍手称快的外国观众。

在中国,章子怡演一个对外国人卑躬屈膝的女人都要被骂死了,李连杰的龙之吻演个反派都因为玷污中国人的形象被禁影了。

《叶问2》里的外国拳王据说是跟甄子丹学拳的徒弟,片场里对师傅毕恭毕敬,大冬天穿着大短裤表演被打,从不叫苦叫累。

敬业倒是其次,人家不觉得这是给自己国家抹黑,那些外国观众还肯买账。

这才叫大国气度。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与叶问所提倡的“贵在中和,不争之争”的武学内涵不谋而合。

  8.叶问真是太man了。

又身手不凡,又儒雅温厚,还温柔体贴。

打个架还看老婆脸色,平时基本也宅在家里摆弄木桩,从不出门勾三搭四。

既有民族大义,又有家庭责任感,极不负如来也不负卿,既能当神拜也能当人爱。

完美啊,宅男典范。

看他老年的照片,清瘦,慈祥,一个虚怀若谷的老者模样,不知道年轻的时候是不是甄子丹这样清秀。

不过长相已经不重要鸟,他能说出“这个世界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还能把回家陪老婆吃饭看得比胜负还重,真有这种男人,长得像刘欢,我也飞扑过去,义无反顾的。

 9 ) 這針過期雞血還能再打多久?

托ED2k的福,總算跟上祖國人民的步伐看了《葉問2》。

甄叔前些年去了好萊塢又回來,在打片上總算修成了正果,要說重振了大中華地區的功夫片也不過份。

尤其是和洪老爺合作的幾部片,從《殺破狼》、《導火線》到《葉問》,綜合格鬥是打得拳拳到肉,傳統武術也練得一絲不苟,煞是好看。

《葉問》作為中國武術一代傳奇,本身又是李小龍的授業恩師,當然大獲成功,甚至都有引得其他片商眼紅以致慫恿廣電打壓一說。

頂著前作大賣的光環,《葉問2》的陣容就更為華麗了:洪老爺不單祗繼續擔任武指,也將有跟甄叔對打的戲份;除了洪老爺的洪拳,其他各門各派也都有跟詠春對決的機會;秉承前作優良傳統,本作也會繼續展示葉師父以一當十的絕技……怎麼看都覺得跟前作相比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作為鐵桿擁躉,當然得要第一時間一睹甄叔的風采。

然而——嗯,“然而”之後才切入正題——這片就讓我大失望了。

雖然打戲都差強人意,但是這劇情也太雞血了吧?

即便是對於看打片從來不顧情節只看打戲的我,這劇情也太雞血了吧?

雖然我都能想像——後來也從祖國人民那裡求證到了這一點——葉師父絕地反擊車翻了英國拳王的時候,每個場次的觀眾必定都會熱淚盈眶地起立鼓掌,同時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心中激盪著無比崇高的愛國情懷……“愛國武術家痛打白人大力士/拳擊手”的段子自清末開始流行至今已經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了快一百年了,如果單論其中所包含的那種美好願望的話,就我所知甚至能追溯到“李太白醉草嚇蠻書”那個時候。

其中心思想是:蠻夷韃虜每過一段時間,就能通過基因突變生個把能人異士出來,要么就是會拽幾句文,要么就是能打幾手拳,總之有那麼點能在蠻夷中鶴立雞群的功夫。

然後這些變種蠻夷就被送到天朝上國來挑戰,不是出言不遜,就是設台打擂,一言以蔽之,找抽得很。

英明神武,勇敢勤勞的天朝人民當然不能容忍這種目中無人的自我炒作行為,於是乎毫不客氣,派出我國的各種高級人才,彈指間,強虜灰飛煙滅,保障了天朝社會的充分和諧。

不過,“李太白醉草嚇蠻書”和“霍元甲怒打白力士”細究下來,內涵其實大不一樣。

李白所在的盛唐之時,當真是四夷賓服,萬國朝宗,在國際上橫得跟現在的美國一樣,羞辱個把外國使節就是日常娛樂。

霍元甲那時候呢?

外憂內患雙管齊下,官修歷史都寫道:“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人民便盼望一個“大救星”,哪怕只是在精神上出口惡氣也行。

這個時候四處羞辱中國武師的蠻夷力士和霍元甲的出現,簡直是歷史的必然,充分迎合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自然是大快人心,有詩為證。

從此,“愛國武術家痛打白人大力士/拳擊手”的敘事模式就定了下來,愛國青年打了這針雞血,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恨不能自己在街上拖一個洋人過來痛毆一番而後快。

常言道“SY強身,YY強國”,YY不死人家,自己高興一下總行吧?

但是這種先為人羞辱而後再報復的情結,已經不是盛唐時候那種睥睨天下的自信,而是蛻變成一種家道中落的自卑了。

這樣的一針雞血打下去,見效倒也迅捷,只是這種偽高潮來得快退得也快,最後留下的還是骨子裡的自卑感罷了。

前年的《霍元甲》、去年的《蘇乞兒》、今年的《葉問2》,無不是這針百年雞血屹立不倒的明證。

怕的不是雞血,哥對雞血免疫。

可怕的是以後拍電影還繼續走這路子,功夫片就算是毀了。

各位打片導演行行好,以後還是繼續拍熱血暴力警察打犯人吧,別挖那廉價感動的墳了……是為記。

零散吐槽:金山找在《葉問》港版不是被日本人一槍了結了麼?

香港同胞看的原來是鬼片……彭總對此的評論是:我們看《終極無間》不也是個平行空間科幻片麼。

葉太太喜得貴子都不想打擾問哥練拳,我不禁想起了那些為了正常教學秩序都不去參加父母葬禮、不去醫院看自己病重孩子的模範教師們。

其他模範事蹟請大家自行補充。

沒想到釋小龍已經長成一個不說我都認不出來的龍套角色了。

其實編劇想說外國人不光打不過我們,而且還無腦。

從始至終堅持戴拳套比賽說明了這一點。

聽到那歐巴桑反复問問哥“葉師傅今天還是沒收到徒弟呀”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趙先生你又來建設國家呀”……

 10 ) 叶问——你的伟大我永远都懂

虽然说知道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虽然说知道电影中的格斗套路一直都是坏人先占优势然后好人反败为胜,但每每看到正义胜利的那一刻,激动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近代历史中伟大的中国武术人:霍元甲、黄飞鸿、叶问、李小龙……还有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探索武术的真谛,力行民族的修德,在暴力之中弘扬一种非暴力的人生态度。

你认为分胜负重要,还是回去和家人吃饭重要?

勿以为选前者的就是真男人,勿以为选后者的就是假女人。

恰恰在一种柔性与母性之中,你能体会到克己与包容。

从前练功,清晨五时,必在操场等待师父与师兄弟。

童年的时光,天真淘气爱玩,追求一种好胜心,追求一句师父的称赞,追求一套拳完整流畅,追求一套剑行云流水,追求练会侧空翻,追求每天练完后吃一顿可口的早饭然后去上学,追求六年如一日的痴迷以至于在上初中时还念念不忘师兄弟们。

大学时也练过,但终觉时间、精力和身体之间的矛盾性,最后慢慢变胖,变慢,变瘦,变无力。

但还是常常会去拥抱一种醉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构想一个江湖,江湖中有一个我,我将经历一个如何传奇的故事,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之下。

理想或者说历史都有一种魔力,一种不断激励人的力量,也会渴望开着武馆,回家淘米洗菜,帮邻居晒被子,照顾失忆的朋友,尽管现实中你的生活可能是一种很平俗的状态。

大师和高手的区别可能不在于拳脚,而在于其一拳一脚之中是否饱含哲理。

追求气息,追求内外合一,实质都是在追求拳路与精神的统一,一招一式是否伤人,伤人到何种程度,何时致人毙命,何时留三分力,你能懂的即是武术,你不能懂的即是理想。

《叶问2:宗师传奇》短评

狗尾续貂

10分钟前
  • 大漠孤烟
  • 较差

这个系列基本可以改名叫 媳妇报仇记 ……

11分钟前
  • 还行

洪金宝这胖子身手还是那般利索啊

12分钟前
  • 黄无苏
  • 推荐

3.5星~~

13分钟前
  • Granite_花花
  • 还行

咏春叶问。。。。。就这一句有味道

16分钟前
  • 江边一只鸟
  • 还行

又有人将鼓掌和国民心态划等号了!又有人偏偏喜欢在无脑片里找什么戏剧冲突了!又有人说武戏尚可,文戏欠奉了!~~马格比,中国某些影评人真像极了庸医,有病的立马拉去开刀,没病的也要开一堆药把你给撑死。

18分钟前
  • 推荐

甄子丹 世无英雄随时竖子成名

21分钟前
  • Odyssus
  • 很差

作为动作片这么拖沓。。。都要睡着了

22分钟前
  • A_W
  • 较差

看完没什么记忆点的电影系列,不感兴趣是一方面,剧情平庸也无法脱责。

25分钟前
  • 西楼尘
  • 很差

有三姑,有六婆,仲有李小龙=v=

26分钟前
  • 西海岸有树
  • 推荐

= =

31分钟前
  • 猫呀么猫熊君
  • 还行

黄晓明果然够二,释小龙果然够肥。

35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还行

打场不如一,剧情依然狗血。和打擂台比差太远了

39分钟前
  • john vin
  • 较差

有一些瞬间能给5星,总体来说4星差不多。 音乐配合的也挺到位,真的很喜欢国人自己的功夫电影。 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压阵就是不一样。 老外再怎么耍都感觉不太对。。。

43分钟前
  • 巨牛侠
  • 推荐

武魂,比霍元甲好多了!

48分钟前
  • 推荐

挺紧凑的。。。

52分钟前
  • donchen
  • 推荐

中国人捅自己的G点,哪天外国人也来捅,那才叫爽,我只是来看动作的,川井宪次的音乐很棒~我没看到释小龙~

55分钟前
  • 木水
  • 推荐

丟失了一的那種較爲深的内心刻畫,又變成一部純粹的功夫片。不過打得還是很爽的。

59分钟前
  • l.m.
  • 还行

这么多年了,我们还在拿民族情绪当卖点

1小时前
  • 像一把刀子
  • 较差

永春俠2。

1小时前
  • L I M 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