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爱情是什么,他们会告诉你最美,最真挚的爱情.男人温暖, 宽厚, 包容一切的胸怀,男孩炙热, 善良, 楚楚动人的眼神.这样的爱情值得尊重,值得祝福.无论在白云飘飘的断背山上,还是在浪花朵朵的加州海岸边.世上有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感情和事物,宽容的对待吧,这样会得到很多的幸福.Zach and ShaunWherever they are, love goes with themTrevor WrightBrad RoweShelter
下了好久了,一直放在电脑里庆幸自己今天翻出来看了,因为电脑再也放不下的缘故本来以为是又一部深刻的抑或是晦涩的同志电影没想到如此的清新,温情加上可爱的小孩子几乎是完美了两个男主角都很美型Zach年轻,有梦想,有矛盾Shawn成熟,坚定,知道怎样是对的身边的人也美好到让人羡慕原来的女朋友Torie,一直默默爱着他,最后还衷心祝福从小的好朋友Gabe,玩世不恭的样子,却对身边这一朋友的转变给予一个最温暖的拥抱有时候真的是觉得夏天的海边就会有这样的故事发生有这样的追着飞碟的小狗有这样的玩着沙雕的孩子有这样的冲浪的年轻人以及这样美好的爱情即使是同性ps,影片配乐也超赞
以下:专辑曲目:“Teenage Romanticide” – Dance Yourself to Death “Lie To Me” – Shane Mack “Time To Time” – Stewart Lewis “I Like That” – Shane Mack “No Way Home” – Matt Pavolaitis and Brett Cookingham “Pirate Sounds” – Matthew Popieluch “Look For Love” – Valenzuela “Darkness Descends” – Matthew Popieluch “Vaporizer” – Nick Viterelli “What You Believe In” – The Vengers “Trying” – Matthew Popieluch “Gimmie Clam” – Nick Viterelli “Break” – Shane Mack “Reflection” – Todd Hannigan “More Than This” – Shane Mack “Long Way Home” – Shane Mack “Goin’ Home” – Bill Ferguson “Remember To Forget” – Shane Mack
没有那么复杂的剧情,没有那么多的安排,没有那么大的导演,没有那么戏剧化的演员,《Shelter》还是一部让人焦急、无奈、震撼、感动的电影,至于说是新版断背山,我觉得是很没有责任感的说法……两个演员Trevor Wright(Zack)、Brad Rowe(Shaun)实属名不见经传,在很多电视剧里面演出,可以说他们在《Shelter》中的演出是成功的,令人信服的。
至于长相只是锦上添花,完全没有必要“荒淫”的过分关注身体和激情,因为在这么一部影片之中,所有的激情和狂野都是点到为止,绝对没有喧宾夺主。
正如此剧导演Jonah Markowitz 说,“Shelter is a story about people – not gay people - just people. It’s not a gay story, but a story about an ideal relationship born from a less than ideal situation”(Shelter是一部关于平凡人而非同性恋人群的影片,故事的中心就是普通人,生活中的你、我、他。
他也不是同人故事而是讲述在不那么如意的环境中如何创造一段理想的关系。
) 而看完此剧,不得不承认,这个故事讲得挺成功,正如他所说的一样。
当Zack的艺术学院之梦被家庭的负担和责任惊醒之后,他选择了以一种自我承受的方式成为了家庭的shelter(庇护),其实我更喜欢另外一些翻译比如“一家之主”。
为了家人,为了生活他学着承担,很独立,但是他的生活里面少了一些乐趣,除了滑板、冲浪和绘画。
当看着他乘着滑板自由滑翔,看着他缠上脚线,站上冲浪板划上浪尖,他才真正的享受他的生活。
在那么一座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他没有得到庇护,反而承受着比钢筋水泥更沉重的压力来庇护他的家人。
当他的小侄子对他说,You are my daddy, You are my daddy.我想你也体会到了什么。
女人让他的生活一团糟,妈妈、姐姐、还有女友。
直到他再次遇到Shaun,整个世界不一样了,他们可以交谈,可以一起玩飞盘,他能体谅他的生活。
无意中的录影带和对讲机,又把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
他们开始一起冲浪、聊天,说工作,生活,朋友还有zack艺术学院的梦想。
然后自然的喝酒,亲吻,all night safe,然后他独自醒来开始后悔!
当他的姐姐抱怨他和Shaun一起太多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只有镜子中孤独的神情能说明一切。
他是多么的茫然,不知道如何面对女友和Shaun。
他也想rock,最终他不愿再忍受,他走了出来。
然而当他听到,good morning 的时候,他还是要离开了,当然他是那么的兴奋。
但是还是要应付那些…… 太可怕了,当我听到“Zack ,you are all I got!”不过带着侄子去约会也很酷!
不过俨然他还没有习惯在第三个人面前和一个男人亲热。
当他被Shaun拥抱的时候,他是多么的踏实啊,好像突然得到了一个庇护,一个坚实的胸膛。
他又开始有了追梦的契机,有了可以和侄子和shaun分享的生活。
就像那幅可以完成的巨大墙画!
当shaun即将回LA的时候,Zack又一次开始变得无助,与姐姐的争吵,关于对孩子的影响,家的概念…… ,他们都希望Cody好,但是显然他们都没有在对的方式上。
当他和Shaun在车上争吵的时候,他是多么的伤心,因为他在挣扎,挣扎他的bleeding love和secret!
他没办法向兄弟解释,向女友解释,好难、好难。
当他再次对这墙画发呆,墙画又变得那么的纷乱和复杂。
他应付不了所有的一切。
他独自去逃避,被擦去的墙画也象征着被海浪冲走的属于他的一切。
他开始辗转反侧,因为他是多么的不舍和怀念。
当他的姐姐为了一个男人准备逃离做母亲的责任,放开自己的孩子,Zack是多么的……,他指向独自睡在车里。
他决定去实现他的梦,艺术学院的梦,同时,他也得到了前女友的理解。
甚至是对整个生活的纾解。
终于他有了勇气!
他愿意解释,愿意表白,愿意表达他所有的爱,愿意和他一起走。
还有他被“艺术学院拒绝“的真相。
在他离开之前,还有最后他不能放下的一件事,Cody,为了每个小孩都应该享有的幸福,他愿意为了姐姐的幸福,为了孩子的未来,把Cody留下。
故事的最终,他们一家三口开始了幸福的生活,爱的那么的自然,亲切。
Sometimes you’re shelter , sometimes you’d be sheltered .
一直在演一个,很爱,很恨,很动情的男人。
似乎从来不曾隐忍或轻快过。
致后来那些风雨无阻的生活。
从第一镜开始,画面便开始采用美国特有的昏黄与泛绿色。
柏油路,棕榈树,意气风发的年纪,zach独自划着滑板,去做街头喷漆,冲浪。
不聪明的姐姐、昏睡的父亲,好看又可爱的侄子Cody,美丽的女朋友以及看起器大来活儿很好的机油Gabe。
有着一切具有艺术天赋又怀才不遇的男主角该有的喜好与人物设定(事实并非怀才不遇)。
花了一个半小时看完了电影,对爱情无感,写几个记忆深刻的点吧。
1父母未必永远是最爱自己孩子的那一个被男人抛弃的姐姐有一个可爱的拖油瓶,可是姐姐不聪明,不知道是为了钱还是感情除了工作时间几乎都在和一个男人在一起,因为这样子非常不女权的原因,于是小拖油瓶整天和zach呆在一起,这位舅舅像极了父亲,两人之间对话永远沉浸在一种近乎童真又彼此尊重这样的气氛里。
说到这里,其实我觉得小拖油瓶在某种程度上是zach内心深处某些真情实感的表述者“你是我的爸爸?
“不 因为我和你的妈妈是姐弟,所以我是你的舅舅。
“我希望你是我的爸爸”可能zach某种程度上也是想做小拖油瓶的爸爸吧,否则没有人会为一个并非自己所生的小生命付出时间精力,耐心和爱。
zach与男朋友分手的时候,小拖油瓶说“shaun还会再出现吗?
“他消失了,人需要离别”“为什么人需要离别”“大人的事情”我也是变成大人之后才知道“为什么人需要离别”这样的问题是情感上的问题,看来幼稚并且很容易通过思考就得到答案,但在某些千钧一发的时刻,你就是突然想这样问,可能大部分人活了一辈子内里依旧是个冒失热忱的孩子。
电影的另一个男主角则说“孩子就是用来娇惯的”双男主对孩子的爱对比姐姐,高下立现。
2你要和懂爱的人去谈论爱也许有些极端,但我固执的认为:爱是某种精神,需要建立在物质生活之上。
物质一直缺失的人很难启齿去说“我需要xxx”电影中zach两姐弟与shaun两兄弟形成了对比。
男主:无法去寻求的梦想,被擦去的街头喷漆,海浪冲去的记忆,与女友之间立场的尴尬,每一件都无法启齿。
男主姐姐:被男人抛弃,现任的直男癌,对同性恋的无知与仇视。
这些事件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我能维持现状已经很好了”这个心态。
他们不相信明天会更好,因为没有爱。
另一边shaun:你应该去追梦,你应该表达你需要什么,孩子应该用来溺爱。
shaun弟弟(zach机油)“我们还是好兄弟吗?
我是认真的问?
”他们相信会更好,因为他们有钱以至于有经验有能力去让明天更有爱。
3你不是真正的快乐看完这电影之后我想起来我有个难以启齿的小心愿:希望有人能为我唱《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媚俗又浮夸的心愿,但仔细想想那个情景,多好哭啊。
也许未来还是磕磕绊绊缺东漏西,但给爱一点力量,去致后来那些风雨无阻偶尔能看一看彩虹的生活吧。
很温暖的一部同志电影,很喜欢。
喜欢,可以与剧情无关。
场景、音乐、镜头、人物内心的铺垫、以及看电影的我感觉到的真实,都很自然。
在黑夜里,觉得不可能再往下走;但是在白天,才发现原来改变就是跨一步,之后海阔天空。
爱来得很迅速很真,但是又很脆弱,因为这是一段很难被社会和家人接受的感情。
男主内心的退缩与最终的转变,很真实。
太爱那句对白了:Sean惊讶于Zack回到他身边,问他"what changed?",Zack不假思索地回答:"I did!"只有自己内心的改变,才会是真正的改变。
其实,不管先前预想的任何困难,都会有figure out的方法,只要你跨出这一步,只要你改变你自己的想法,勇于接受它。
世俗其实没有那么认真地去追究。
和"蓝宇"不同,这部是圆满结局收尾,海滩、冲浪、暖暖的夕阳。
好应景。
憧憬和他们一样暖暖的心情。
这个电影结束的时候我就想这样来写点东西了。
两个男人•一个孩子•一条狗俗不可耐的样子,不过我自己还蛮喜欢的,简单点,也暗示点什么的样子。
同志电影全世界来说也不算少了,《断臂山》更是掀起一阵同志电影热。
观众不仅包含gay和腐女,更多的吸引了普罗大众热爱电影的人。
这部片子似乎在我印象中,算自己最喜欢的一部。
谈到“最”就预设了一个对比,是的,在我脑中的确马上浮现出不少要做排行榜的同类影片,那么索性就先来个对比。
先说《断臂山》,李安的确高明,奥斯卡的肯定就不用说了。
不过说实话第一遍我的确才开始半个小时就睡着了,这怕不算好的评价。
或者说,李安的确用中国人的方式拍美国西部片,别看是彪悍的牛仔农夫,说话少也算酷的一个因素,还有等等环节在述说着硬汉的形象。
不过实际上,李安实在还是拍了两个含蓄的男人,中国自古讲蕴藉,《断臂山》的中国风算是一个李安的境界。
我欣赏,更钦佩,但感觉好远,我触不到它。
再说说现在蹿红的《暹罗之恋》。
近来越发觉得泰国电影开始走出自己的一个路数了,反正水准有很大的进步。
暹罗片子呢拿青春说事,当然也包含家庭亲情因素,gay的话题放在两小无猜、自我确定、平衡家庭关系等方面,算是青春型的gay片中,拍得有点深度的。
不过看完了,除了音乐感人点,其他似乎都还在一个少儿阶段的感觉——不够成熟。
之前疯狂喜欢过的《十七岁的天空》现在看来也只是一个七彩的泡沫,极大的满足了各位能yy的人,然后坐到天堂就不想下来。
片子直入主题,两个男生在自我认同上都没怎么折腾就开始谈情说爱等等,然后再加入活泼搞笑的元素,这就掩盖了它同志片幼齿的身份,唬弄了一堆人,当然这种唬弄看起来也是美好的,至少让人有了不知缘由的希望吧。
《孽子》拿进来谈,当然有大家白先勇的关系。
当然也有很多人多年来迷恋这部剧的关系,我记得北京一个超级超级红的gay自己说他每每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把《孽子》拿出来看,只看第一集,看那男孩被父亲赶出家门的画面。
当然要说同志,这个剧也走得远点了,年龄上是老少型的,视角是多视角的,主人公也只是个叙述者,以他的眼光看身边的人,自己戏份不算多。
生存问题成了沉重的部分,但是直接跨过了认同、爱情等等大问题,我觉得这算同志剧上一个不足。
回到正题。
《欲盖弄潮》从美国人擅长的轻松活泼着眼,这就一开始有了观众缘,算青春商业片常走的路线,我反正不讨厌这一点。
之后Zak的问题导演着笔还是细的,这其中就包涵了我认为的最关键的自我认同的问题,成熟的片子不应该躲过这一点,或许我期待视野中有这样一层:你成长在和所有人一样的环境中,当你发现你和你哥们不同你偏偏更喜欢同性之后,我想,任何一个男生都存在过疑虑、恐惧、不相信或者等等,这对于gay来说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段吧,我会希望电影试着去正面碰触它,而不是跳过,掩饰,草草了事。
Zak有女友,和Shane过夜之后就处在了焦虑之中,加上姐姐和侄子的鞭策,Zak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谜团,自己身份的谜团,教育孩子的谜团,当然还有家庭关系的谜团,种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结合到一个主角身上来探讨,这是勇敢的,也是同志片进步的地方。
讨巧的是,这个片子的很多巧思也吸引了观众。
孩子问题是其一。
姐姐糜烂的生活让那个小男孩在失去父亲的时候进而失去了母爱,所以这个舅舅扮演了很多角色,影片处理的不错。
让Shane和小孩也有了火花,推进了情节发展。
Zak的兄弟,Shane的弟弟这个人也很有意思。
算是gay的朋友的一个视角。
出场不多,可是起到了导演的一个价值观的作用。
第一,他是烦他哥哥是gay的,但是不到抵触,第二,他在发现自己死党是gay之后,用“我们还是兄弟”来总结,这就是导演要说的话吧,gay不gay的也不影响友谊的问题。
这可以让很多现实中的人来参考了,或者也是现实的一个反应吧。
Zak姐姐在片中也举足轻重。
亲情贯穿始终,他们是彼此都要依靠的人,像Zak对姐姐说的,“你被男人抛弃了可是你还知道我是唯一不会抛弃你的人”。
然后姐姐的不认同,首先认为gay不好,其次觉得孩子的成长不应该有gay的出现,最后觉得家族的名声不能拿gay来败坏。
姐姐算是个反对人的代表,可是最后导演给予她的包容和反省算是很人性光辉的,不管如何,她还是Zak的姐姐,她会希望她弟弟幸福,这是导演要说的话。
Shane的魅力不用说。
在同志片中算引导的角色,但是他更理智,更自然,更恰到好处。
情节上来说,美术、冲浪、音乐都各起作用,每一个都是添翼的元素。
我格外喜欢片中音乐的助推作用,两个主角唯一的一场床戏中,背景中的摇滚不断将“性”和观众情绪带入佳境。
Zak在怀疑和焦虑的时候,背景中一把吉他,忧伤的男声正如他的心情写照,而唱出来就有种悠长而浓烈的感觉,Zak的孤独感加重了,矛盾感加重了,人物的轮廓也丰满起来了。
最后,小孩跟了这两个男人,一片沙滩,阳光明媚,然后是冲浪板、飞碟、飞奔的狗狗。
这算是幸福的结局吗?
我在想,一个人的成长,没有母爱将会如何呢?
还有,一个人的成长,离开了亲身的父母,他内心深处到底会不会有一块缺失呢?
又想到有关幸福的问题了。
这个片子让我想到很多,它离我近,看起来温暖。
我反反复复看了3遍,这是在是太棒的一部电影。
第一次看,是一个只有中文字幕的版本,已经非常吸引人,因为演员本身的表演很到位很真实,故事很美。
但总觉得有些细节,没交代清楚,很多对白没有上下文的逻辑性。
第二次看到一半,在对字幕深切的怀疑下,下载了一个英文字幕同步显示,发现原来那个中文翻译是某些人在没有对照英文字幕的情况下仅凭听力和个人理解而牵强附会地完成的。
第三次,我下载了“同志亦凡人”网站制作的双语显示版本,这次把我所有的疑惑都解除了,弄明白了很多来龙去脉和关键的对白,真正体会到编剧、导演和各个演员的水平和功力。
举个例子,一次冲浪回来的路上两人并肩而行的对话,暗示出扎克其实在这次重逢之前对肖恩早已暗生情愫,他在肖恩三年前的小说刚出版就买来阅读,那本书是关于肖恩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故事,只是吧人物改了名字,所以,扎克暗自对肖恩的家庭关系和个人心路历程等有较深的了解,这也是肖恩大为吃惊和感动,并在当晚敢于亲吻扎克的一个重要前提。
如果不能了解这个背景,就会让他们首次接吻的情节显得突兀。
还有很多扎克和姐姐的对话,扎克和肖恩、盖布、前女友之间的对话,中文翻译对英文台词的理解上面有很多偏差。
哪怕“同志亦凡人”的翻译版本都出现很多理解上的错误,比如最后扎克为姐姐送别前争吵的那一段,扎克其实是说:如果你(姐姐)不能选择让Cody留在你身边,那么让他跟着我们俩(跟肖恩),是第二最好的选择。
总之,别让烂翻译毁了这部电影,如果这部片子第一次看就能感动你,那么非常值得你对照英文字幕重新认真地看一遍。
一直觉得爱情是和性别没有关系的,所以看爱情小说是从来也不care男男,男女,或者是女女,以诚恳和好看为先童话样的其实一点也不是我的型,总觉得像个玻璃杯,看着挺美,根本碰都碰不得,略略琢磨,就得七零八落,也就是太不耐了,还是离得远远的,给那些心智更成熟的人去玩吧,当然,寓言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可是看shelter,却让我开心,它那么童话,可是又缓缓的流淌在你的生活里,每一个小细节,每一个微笑,似乎都曾经发生在身边,连吵嘴都是我们熟悉的台词最终,他们圆满了,所以,我们的梦也得到实现
第一次,是在人去楼空的暑假,只剩柏油路两旁空落落的梧桐的时候。
一边整理行李,一边看这部《欲盖弄潮》。
隔壁的舍友过来借走台式风扇,躁动的热气开始在瓷砖上游走,像一条脏兮兮的鲶鱼,在污泥里肆意的逃窜。
抬起头,就看见一个踩滑板少年,闪烁的树林,和空无一人的街道。
夕阳恰到好处地打出昏黄的余晕,少年偶尔停下滑板,看四下无人,掏出喷漆在墙壁上留下一幅墙画。
属于青春的一个故事。
整理完行李,收拾了桌子。
少年zach出现在海滩,跟他在一起的是另外一个男子肖恩,还有一个孩子cody,一只后来出现在字幕上的、名叫charlie的小狗。
玩回旋飞盘,联系冲浪,偷偷亲嘴。
然后,全剧终。
看了看时钟,南下的火车只有2个小时。
来不及艳羡三口之家的小甜蜜,也来不及体味出现几次的蓝色大海和金黄麦堆,把电脑匆匆塞进柜子。
托着行李,背一个黑色双肩背包,皱着被太阳晒伤的双眼,站在路旁,等一辆似乎永远也不会到站的公交。
在暑假正要开始的时候,我干砸了几件事情,没有同任何人道别。
上了车,便开始间或不断的挂念,加州的海滨小城,名叫zach的少年,滑板,冲浪,作画,蓝天,碧海,无线对讲机,永远空旷的街道,超市门口的休息椅,还有,爱情。
夏天的恋爱总是让人牵肠挂肚,夏日之恋短暂短暂的符咒有没有在他们身上得到应验,cody有没有一直跟zach和肖恩在一起。
都得不到现实的解答。
于是,给自己美好的愿望。
Happy ending,功德圆满。
就像是作了一场一小时又二十八分钟的梦。
回过神来,发现自己仍旧两手空空,进入不了别人的剧情,也假装不出拥有一场值得期待的相遇。
良生说,天雷勾地火才是他的玉女心经。
我说欲盖弄潮是我的心水,是一场远隔重洋、远离纸醉金迷的美国梦。
我还在挂念着青春,挂念着和青春有关的一切。
尽管平日里嘴硬只要湿漉漉坦荡荡,尽管并没有遭遇过诸如此类,一旦碰上,会以为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应该有过一段细腻起伏的感情,未经催化,等待发芽。
犹如一道连自己都从未留意过的伤口摊在人前,猝不及防地掩饰,本能地拒绝它的存在。
他们一起冲浪,回到房间喝啤酒,躺床上聊过去的生活,肖恩触到了zach的柔软。
亲吻以后的几个焦躁日夜。
zach内心挣扎,看不清真相。
渐渐,会清楚自己的伤口,位置,大小,痂块微微突起几毫米,什么时候康复。
它不再是身体的一块异物,它变成自己特殊的属性,甚至可以在攒动的海滩浴场靠它证明自己的非凡。
Zach心底的伤口终于,也结痂脱落。
再一次看。
日渐昏黄,窗帘半掩。
从开始的端坐,到最后随性地翘起脚,看镜头里面的两人皆大欢喜地牵起手,这一刻等了1个小时又20分钟,却好像经过繁花、败落,又逢春风的喜悦。
也许爱情并不需要想象中那么轰轰烈烈,也许不是伤与被伤的简单从属,也许只需要像zach那样心盛善意,肖恩自然就会出现。
而,还有另外一种也许,就是现实里,我们必须、只能、也只有接受上与被上的可能。
谁知道呢,真命天子是不是只是电影里的唬烂,欺骗我(们)以身试海,万劫不复。
不管怎样,有值得期待的美好,总比终日宿醉强吧。
#2025BIFF B+
电影甚至不如海报好看,诡异邪典片。前半段愤愤然之捉alien小组是无能狂怒的烂白男,且深深怀疑导演有施虐狂借电影满足自己的性癖。。。结尾反转实属搞笑,说服力欠缺及设定草率,好像非要给人一个错愕的转折。外星人的未来和非人感都不太足,飞船更像是横店影楼凑出来的五毛特效。(最后人类死光了也挺好的,配乐加一星)(感谢H赠票!!!感谢hkust)
韩语片拯救地球(2003)重制版 极端的类型混合片 几个连跳为你值回票价 难看的要命 概念大于完成度 兰斯莫斯石头姐你俩真是在自己世界里一醉不休了 昏昏欲睡地时候给我一枪然后jump to沙丘反派一样的科幻世界 一群外星人穿粗编制高领毛衣帽子在一个鲸鱼内脏一样的地方给全人类安眠 3:2画幅你们自己在大荧幕看得累不 我真是太不懂你们美国艺术家
的确没到前几部类型片的程度,但也够刺激,结尾可预测却依然让我笑出声,石头姐真的拼
Everywhere Goodluck babe
石头姐是男版小李子。剧本很有趣,虽然是翻拍。我居然在这种血腥暴力场面中获得一丝爽感。极限讽刺加翻转。悔恨没有字幕加持导致我的理解能力下降,但是一部爽片无疑。
美国平民与上层阶级的矛盾已不是党派斗争、阶级立场、贫富差距可以解释的了,她或他各活各的,可当矛盾引爆时的行事动机和心理曲线变化却如出一辙。你疯魔,我成活。兰斯莫斯的改编完全融入怪奇细胞,凭一个韩国科幻故事的蓝本直捣欧美的政治心脏,相较其近年几部作品更加诡异惊悚、血腥暴力。Cult级别的科幻变奏,令人捧腹又不寒而栗。艾玛·斯通、杰西·普莱蒙两个活脱脱的戏疯子,与兰斯莫斯的视听体系日渐完美适配。
35mm Chineses Theater A Perfect film for Halloween!
4.5, 绝对是兰斯莫斯迄今最佳,格局与风度兼备,张力与荒诞齐飞。作为当今风格化最鲜明的作者导演这家伙真的一直在进步,对峙戏每一场的内部递进和结构叠加都非常可信,功力太强了。
FEFFS 淡淡的幽默感,极其单薄的文本混着整体旋律像<1812 ouverture >的配乐,但最后也没有很惊喜
Sacred Deer以来的生涯最佳,但又完全不像他。近两年关于当下的电影里最切中要害的一部。DiCaprio靠边站了Jesse Plemons需要拿奖
近期看过最好的电影,演员好,镜头好,配乐好,故事更好,结尾上大分,值得二刷的电影。
Lanthimos你拍这种片出来到底恶心谁呢😅
主题先行的大话唠片,不过这个结尾有拯救到这个片子,不至于太难看。
比预想的好很多,其实较长一部分都觉得只值两星,但从艾玛斯通的那段话开始内容极度舒适,片尾字幕的环境声胜过一切的片尾音乐,很巧妙的运用。兰斯莫斯用他的影像风格成功地使其情节的可讨论性不再存在,聪明人、蠢人、有钱人、穷人、好人、坏人,这些都不重要,反转不再有意义,而他,或者说我们,期待的是结局的必然。比较遗憾的点是美术风格丧失了一些特点。这才是比poorthing更值得最佳女主角的存在。
Lanthimos真的太聪明了 拍了一部左派和右派看了都拍手叫好 到最后都觉得自己赢了的片子 牛逼!
不get意义何在,像poor things感觉只是演员好,感觉在看编剧导演编drama有点烦
也许是我没看懂英文版吧 蒽 迷迷糊糊不知道在说个啥 我的错
#lff25 如果说兰斯莫斯早年还算是在搞艺术 他现在只能说是在搞抽象搞地狱 一边迎合媚俗观众的刻奇品味名利双收 一边折磨演员折磨正常观众满足自己作为导演的权利欲 不是gala真的血亏 以后不会再给这个老登的电影花一分钱
和《可怜的东西》、《某种物质》(甚至《阿诺拉》)大概是同一类电影,在B级片的色香味中端上来一盘装着反思后现代某个尖锐议题的菜,近年来似乎很受电影届青睐。本片导演简直沦陷在自己的艺术中了,仿佛在遛着观众和自己玩,配乐一惊一乍得尤其让人反感。但结尾的反转个人其实很喜欢,有种自暴自弃的幽默感,拍全世界各个角落人类的各种死法也挺好玩,掐头剩尾整个短片我肯定给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