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讲高空跳台的运动员的传记型影片。
最感动的地方,就是片子里面说道:我是英国唯一的跳台滑雪运动员,我是英国跳台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你竟然说我不能代表英国?
他对面的那个人说:No(不能)。
在那一刻,我想到的,不是其他人,而是我自己。
听到这句话,大约就和在视频里面看到“净扯淡,收了多少钱”,以及以“强行深刻”开头后面若干字还要连发3遍因为网速不好的回复差不多。
看到的时候,真的非常想要回一句呵呵。
但是就和主角一样,我内心其实知道,再怎么回复都是没有用的。
只有继续做下去,等到足以有声音泛起一丝涟漪,之后才能是多人看见的波澜,再到之后,才有可能迎来狂潮的荣耀时刻。
这需要实力,也需要积累,也需要观众能接受的形式,而我还需要继续探索下去。
影片的技巧非常舒服,舒服的让人感觉不到技巧的存在。
几次跳台是拍摄的难点,但是导演能够把这几段片段拍出区别,而且都紧抓人心,真的非常不容易,剧本的情绪流也非常合适,或紧张或松弛,包括高潮前的升降梯里面特意安排的短时安定,都是非常标准的。
从片子整体呈现的质量来说,比起云中行走还要更胜一筹。
这片没有猜到结局的无聊感,艾迪跳跃90米的时候,我真的悬紧了心。
经过那样的努力,有那样的勇气,一定要成功啊……果然,在艾迪以差点就要滑倒的姿势重新站起来的时候,他终于……(不剧透)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梦想。
有些人已经放弃了,但还有很多人挣扎着,努力着,在逆境或者顺境中,正如同此刻的你我。
在梦想面前,如果那个人对你说不……如果所有人都嘲笑你,对你说不……如果你自己也害怕了,怀疑了……加在一起的时候,你能不能坚持下去呢?
那个时候,有可能会想到这句鼓励我的话:我是英国唯一的跳台滑雪运动员,我是英国跳台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你竟然说我不能代表英国?
No。
不管是谁,听到这样的No,都绝对是肝肠寸断的时刻。
但正是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没放弃,是,我也不想放弃。
我还期盼属于我的荣誉时刻呢。
说实话,从内心深处,是多么希望这样的片子,可以在票房上有所收获……但是现实真的太无情了,首日的票房大约是……192万……就在荒野猎人7200万的时候。
去影院里面的时候,坐着4个人。
想到为了这部片子,主演金刚狼休·杰克曼、塔伦·埃格顿以及影片原型迈克尔爱德华兹都亲自来华宣传,想到这个片子所带给我的激励和感动,真的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但是……或许这种票房,也有点像那个负责人的那声 No 的回答。
虽然这个No拒绝了请求,但是这个No否定不了这种追求梦想和努力往前的精神,这种精神有种让人落泪的感动。
木鱼的完全主观评分导演 8.5编剧 7.5配乐 8.5运动精神和主题讲述 9总评 8.3推荐去看票房可惜……这真的是好片子<图片1>
历史上的《飞鹰艾迪》确有其人。
英国人艾迪·爱德华兹小时候腿有点问题,治愈后医生断定他此生不可能成为运动员。
而且他还高度近视。
但他心中有个奥运梦想,20岁开始练习高空滑雪。
第一次(也是他此生唯一一次)参加奥运会比赛时才练了20个月,别的运动员可能已经练习了20年……最终他的成绩垫底。
这和我们印象中有名气的运动员形象太不一样了。
我们印象中的著名运动员是要取得金牌的,比如前几天大家都在怀念张怡宁在乒坛的独孤求败。
然而《飞鹰艾迪》中几乎每个人的成绩都可以碾压艾迪。
又或者,他们应该都拥有健美的身材,像宁泽涛那样。
然而塔伦·埃格顿为了饰演艾迪而增肥,电影中有一幕他在桑拿房遇见其他滑雪运动员……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这哪里还是《王牌特工》中那个拥有腹肌人鱼线的小男神啊!
很多运动员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独家动作,比如美国体操明星库尔特·托马斯的“托马斯全旋”,再比如“李小鹏跳”。
国际雪联也有以艾迪命名的“飞鹰规则”,但这个规则却是用来专门阻挡像艾迪这样的人进入冬奥会的……就是这样平平无奇的艾迪,却让人感动到哭。
电影最后打出字幕:“奥运的精神并不是夺冠,而是坚持不懈的毅力(大意)。
”电影中,艾迪从头至尾都没有获得世俗成功学上的成功,就算最终站上90米高的滑雪台勇敢滑下,成绩依旧跟人差一大截。
然而他的行为也影响到了一些人。
比如休·杰克曼扮演的本来已经甘心做铲雪工、成天喝大酒的前高空滑雪运动员皮尔里。
皮尔里重拾梦想给半路出家的艾迪当教练。
就是这样的两个Loser,一步一跤跌跌爬爬进入了强者如林的冬奥会赛场。
其实我们更需要艾迪这样的“榜样”吧。
偶像们的光环实在太过高远了,有时候我们并没有更高、更快、更强、更美、更青春……的资本,可能我们天生平凡,但也可以拥有梦想。
然后想尽办方法为着梦想努力,最终我们也许并不能实现它,但我们至少可以成为艾迪。
电影中,那个一路唱衰艾迪、总试图说服他继承自己泥瓦匠衣钵的父亲,终于在艾迪滑下90米雪道时,和母亲把手握在了一起,为艾迪紧张,为艾迪兴奋。
最后去机场迎接“凯旋”归来的儿子,掀起外套,里面的衣服写着:“我是艾迪的爸爸”。
为艾迪喜悦,为艾迪骄傲。
哪怕,这可能这就是我们人生最辉煌的一刻了——但也已经胜过别人无数。
现实中,艾迪参加完1988年冬奥会后,国际雪联推出了“飞鹰规则”,规定:只有在世界排名前50或者排名前三成的运动员才能参加奥运会,艾迪也因此被随后的奥运会拒之门外。
艾迪说:“我在冬奥会上受欢迎,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代表了奥林匹克精神。
但很多联合会向国际雪联抱怨太多人关注我,才有这个规则。
因为我代表了奥林匹克精神而把我踢出奥林匹克赛事,这听上去很讽刺。
”好啦好啦,就让英雄美人归于传奇,让平凡你我归于沉寂,尘归尘,土归土,这才是平凡世界中最好的我们和最好的结局。
况且就算结局不好,我们就看过程嘛,过程不佳,我们再看努力啊……生如艾迪,总能找到闪光的一刻。
这部电影我最欣赏艾迪的地方其实并不是他的坚持,而是他的懂得变通。
曾经他是想以滑雪进入奥运会的,但是竞争太激烈啦。
这时,他看到了高空滑雪,而英国那时候还没有高空滑雪队,此前唯一进行过这项运动的运动员已经死了,所以如果艾迪能练成,那他就是第一人……于是,他就去练了。
忍无可忍,继续再忍,然而此路不通,换条路走。
谨以此文献给痴心不能死但又沉浸在挫败感中无法自拔的人们。
跳台滑雪,一项以玩命来尝试和参与的运动。
高40米,70米,直到90米。
22岁才起步的艾迪创造了奇迹。
电影的节奏全程安排的很棒,让人跟随欢快的音乐在一种无间隙的快节奏中流畅看完,结尾奥赛上的慢镜屏息是高潮前愉悦的燃点。
主角是类似阿甘和许三多的人,而反差搭配的配角更引人注目。
艾迪缠来的那个教练,曾经获得过90米冠军的跳台滑雪的天才,隐没江湖过着浪子酒鬼的推雪工人。
电影中完整展示的他的示范秀,太帅了。
身形优雅极了。
那两分钟抵过剩余的98分钟。
而他扎腰T恤牛仔墨镜烟不离手的酷劲与艾迪的憨呆时刻发生着反差的摩擦反应,最终他们互相成就了彼此。
艾迪从外形到气质一看就是一种傻劲。
而事实他一点也不傻,他对一切问题的处理都很恰当。
这种人总是让人觉得傻,是因为傻人总是走直线,即使方向错了,他还是朝着直线方向走,他没有正常人那些弯弯曲曲的虚与委蛇,不浪费。
他可能很快就成功了,即使方向不对一直直走下去,也总会到达的。
傻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一根筋,认准了的事就不改变,不可能也不改变,能坚持。
没有天赋只坚持就能成功吗。
或许不放弃的坚持里那股热情就是他的天赋。
艾迪不仅有天赋,还有从6岁时就认定的不变的目标。
最后他成功了。
因为他的专注投入。
这是一个真人事迹改编的传记故事。
而传记,总是1/N的事。
以极速从90米的高台上滑下,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然而完美的落地。
跳台滑雪,真是一项又残酷,又刺激,又美丽的运动。
生平第一次写影评,献给马修沃恩的电影。
本人,女,大龄。
看到这儿你想对我说什么?
大部分人可能会问:“哟,结婚了吗,小孩多大了?
”如果我回答:“还没有呢。
”很多人很可能会接一句,“怎么还结婚,还不生小孩,都三十好几了,差不多啦。
”三言两语之间,别人已经迅速的帮你规划好了你的人生。
段子说,到了平均结婚年龄就该结婚是不是到了平均死亡年龄就该去死啊,充满了大龄青年们对于强迫(结婚)症患者们深深的怨念。
然而大部分人(中国人),不就是这样么,到了年龄就该上学,到了时间就该结婚,到了时间你就该生个小孩,然后你就该开始重复你父母的人生轨迹,一切都按照规划好的来。
你要是心中有点激情的小火苗,旁人噗的一下就给你浇灭了。
为啥啊,他们会说:“因为你不是那块料啊!
” “别幼稚了,现实一点吧!
”“你成功不了的,放弃吧!
”凉水被浇多了,心是不是也就慢慢就变凉了?
作为一名女性,大概更是从小到大被浇的大概可以过泼水节了。
片中的父亲也是一次又一次这么对艾迪说的:“你去不了奥运会的,早点继承我的泥瓦匠手艺吧。
”艾迪偏不。
他说:“我要去参加奥运会的男人!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高度近视,膝盖又不好,运动细胞几乎为零,每个人都不看好他。
他偏偏不肯放弃。
去不了夏季奥运会可以去冬季奥运会啊。
进不了英国滑雪国家队还可以跳台滑雪啊。
顺说这是一个自从1929年英国就再也没有运动员参加的项目。
碰壁了没关系,摔倒了无数次也没关系,一切只为实现从小心中的梦想。
艾迪说:“我想要属于我自己的荣耀一刻。
”谁不想要属于自己的荣耀一刻?
你幻想过自己生命中最为热血澎湃的时候吗?
那种生命的火焰在燃烧,心中满满的成就感?
然而艾迪在滑雪场上摔的遍体凌伤的时候,你可曾想过自己真的有为自己的梦想坚持过,奋斗过吗?
是不是也一样在人生的半路上就自己掐灭了心中的火苗,选择走上了那条别人看来更为轻松的道路?
片中我觉得最难过不是别人和艾迪说“你永远也去不了奥运会”的时候,而是艾迪中途说“我错了,我不该来这里的。
”还好,在本片中的最后,艾迪成功了。
他也有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飞鹰艾迪。
有人会说,切,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嘛,主人公就是会开挂啊。
然而我要说,这是一部根据真人改编的电影啊!
现实中的飞鹰艾迪真的成功了呀!
所以,那些正走在人生半路的小伙伴们,不管别人怎么说,千万不要早早的就自己熄灭心中的火焰。
你所追求的人生,你想要实现的自由和梦想,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那么,这么满满正能量的鸡血,不来干了它吗?
( 顺说,马修聚聚出品,品质保证!
)
你跳台跳了很久了吗?
昨天下午才开始。
我知道,我已经在跳四十米高的了,我学得很快的。
你多大?
22岁。
在挪威,跳台滑雪,是在六岁就开始练的, 六岁,或者更小。
不行,你有点迟了啊,不列颠先生。
好吧,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考虑,那我先告辞了。
好吧,英国蠢货。
我赌他这周没过就摔死了。
你就是那个破坏我坡道的神秘小精灵吗?
就你一人,没用锄头吗?
你知道想要跳台滑雪,从五六岁就该开始训练了吧?
挪威人已经跟我说过了,那他们有跟你说,你穿这套衣服看起来很搞笑吗?
至少我穿着滑雪服。
这是我的滑雪服,伙计,也许你也该穿一件。
喝酒不适合我。
跳台滑雪也不适合你。
我要是想知道怎么醉熏熏的铲雪,我就去找你。
七十米跳台,你想都别想,我不不想你摔断脖子之后替你收尸。
随便你,不试试你又怎么知道。
从我的坡道上滚开。
从我有记忆开始,成为一名奥运会选手就是我的目标。
训练期间,我只喝牛奶,补钙,能让骨骼更加强壮。
看看这些鬼东西,这都是些什么,他们想把大家都变成机器,他们根本不懂滑雪悖论,这不只是体育,这是一种艺术,是需要精神上去体会的,兄弟,首先你得放飞你的思维,就像要飞起来一样,对,要飞起来的感觉。
滑雪悖论是什么?
对任何跳跃来说,最基本的是什么?
起跳。
很好,很好,这里的悖论是指向上跳跃的同时,人也会向下倾斜,这很不自然,因为你起跳之后人是向下的,对吧?
你的身体必须向前倾,这样才能给你支撑的力量,就像小鸟的翅膀一样,加油,兄弟,成为那个翅膀。
没错,然后滑雪板向上抬起,两腿向后伸展,身体向前倾斜,整个人以每小时70英里的速度向下坠落,起跳,后伸,前倾。
爱上这项运动之后,一切都从这个小宝贝开始,这个15米高的小淘气,你想方设法成功着陆,因为它让你对这项运动着迷,不然你都不会想去尝试,40米跳台,一个不小心就会摔得鼻青脸肿,这点我不需要过多解释;70米跳台,你会摔断骨头,还能再走路的话算是走运了;90米跳台,女神级,要是在西部荒原,在你上跳台前,他们甚至会给你准备好棺材;千万别忘记我说的话,孩子。
谈话结束,现在进行表演示范。
有什么建议吗?
别摔死。
好的。
皮尔里是我教过的最有天赋的跳台滑雪运动员,但他也是最令我感到失望的人,他本可以成为我最得意的冠军徒弟,但他的精力并没有一直放在滑雪上,他根本不明白,对一个真正的奥运选手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拥有绝佳的天赋技能,而是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放弃。
唯一能做的只有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即使现在的结果是失败的。
说实话,你已经完成最困难的一步了,那就是有胆子跳下去,你懂吗?
大部分人都只会看一眼,然后一辈子都不会去尝试了。
开始前我先问你,你最喜欢的女电影明星是谁?
说真的吗?
是的。
宝黛丽。
很好。
你每次从这儿起跳,我要你都感觉像是同美丽的宝黛丽,做爱一般,好吗?
好。
开始的时候就像前戏一样,进去探索之后慢慢地找到规律,然后起跳的那一刹那,就是你最爽的时刻,懂么?
一样的面部表情,一样会肌肉紧绷,一样会有释放之后的快感,如果你做对了的话,当然了,做爱的时候,确定做没做对的方法只有一个,你知道吗?
是的,自己睡着吗?
让她睡着吗?
好吧,你看看。
每个人都劝你把每次跳跃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次,但我们都觉得这很简单。
我知道那种感觉。
这英国佬蠢死了,肯定死定了,哈哈。
这些公司只会在有能力的运动员身上花钱,他们追求卓越成就和胜利。
我之前每次都被各种队伍走赶出来,现在终于有机会证明自己了。
你永远不会把跳台滑雪当一回事儿,因为你从来不把自己当回事儿。
要么别做,要做就做好。
别把这个当作荣耀时刻,拜托,他们会瞧不起你。
不是太好接近的一个人,更喜欢用他的成绩说话。
他也许不能像雄鹰一样翱翔,但他扑棱起来有模有样的。
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
人再高也高不过山。
宝黛丽,全力以赴。
跳台滑雪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不去跳,我只会喝酒上床挥霍光阴。
我虽然获得了金牌,但我并没有发挥好,如果我尽了全力,就算名落孙山也会更开心。
你觉得我是在摆架子吗?
不,不,不,我和你就像是一点钟和十一点钟,我们彼此间的距离比跟其他人的距离要短,赢、输,这些都是无名小卒需要考虑的,像我们这样的人,我们是为了释放自我而跳跃的,我们是仅有的两个可能在今天创造历史的人,如果我们在全世界的注视下没能全力以赴,我们会十分难过,后悔一辈子。
有的人打破了世界纪录,有的人创造了很多个人纪录,还有一些人,像雄鹰一样振翅高飞。
真正的挑战现在开始了。
这部新片,相信光是看预告片,就足够热血沸腾了,无论是演员阵容:《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男主角塔伦·埃格顿,以及金刚狼:休·杰克曼的配搭,还是制作人由《X战警:第一战》、《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的导演:马修·沃恩担当,《王牌特工:特工学院》制片团队打造,都令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
而这部影片,把千篇一律的“练习,失败,再练习,再失败,最终成功的故事。
”,拍得有声有色,令人捧腹在先,流泪在后。
喜剧与运动的混搭影片的好看来自于编剧和导演,从真人故事中,提取的那些轻松又有趣的生活场景与喜感瞬间。
制片人马修·沃恩曾表示,自己与孩子们是看了《冰上轻驰》之后深受感染,于是决定筹拍一部新的励志电影给现代的年轻人和孩子观看,就有了这部《飞鹰艾迪》。
所以可想而知,童年的艾迪就被塑造的天真无畏,活在自己与运动的世界里,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参加奥运会,即便是坐家门口的巴士去。
这样在童年的某一刻,突然痴迷某项运动、某件事,可能我们自己都不太记得了。
在那样的热情下,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一定可以那个领域的No.1。
而艾迪之所以成为了传奇运动员,也就是因为,他把这样的想法,延续了一辈子,并且坚信自己可以成功。
这样的梦想坚持,有时候会变成苦情戏,而这部影片却不同,将艾迪的困难,被否定,异想天开,变成了嘲讽的元素。
那些摔倒变得有趣、那些不承认艾迪的人变得可笑、而艾迪本身看来起有些自嘲和越挫越勇的憨傻劲儿。
对他来说,一切都很简单,想就去做,这样的感染力,贯穿全片。
即便是枯燥的训练,也被影片中的酒鬼教练,由休·杰克曼饰演的前美国跳雪运动员:布朗森,变成了与最喜欢的电影女主角做爱的幻想场面。
休·杰克曼更是在影片中,一个人撑起了唯一一段黄色戏码,不知道3月18日上映的中国版,会剪掉多少,总之,这段自High的过程,比你想象中还长,其中的跌宕起伏、酣畅淋漓,嗯,看了原版你会懂。
<图片5>这样的轻喜剧励志,让影片豪不沉闷,不同于以往的奥运选手传记。
因为艾迪.爱德华兹本身,就是个奇葩运动员。
他在别人放弃运动生涯的年龄,22岁开始跳雪,训练了不到一年,就参加了奥运会,并且坚持挑战最高的90米跳台。
而全片的最后,再次强调了运动精神的核心,奥林匹克最重要的,永远是重在参与,除了胜利的一瞬间,更多的是享受奋斗的过程。
大人与孩子的影片基于影片喜剧励志的调性,真的是既适合大人看,也适合孩子看。
首映的周五,就不乏很多家长,带着才4-5岁的孩子来观看这部新片。
一方面,这部影片通过艾迪的经历,再一次给我们讲述了,那个胜利之前,一定会失败的故事,有时候,往往还不止一次。
因为胜利太过耀眼,我们常常忘记,无论是科学家、企业家、运动员,每个人成功、成名之前,都一定尝过失败的滋味,而我们常常会忽略这个重要的过程。
你在想着成功时,有没有做好准备,迎接那次,几乎是注定的失败。
而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可能就是隔着这一次失败,以及爬起来再战斗的过程。
影片中的艾迪也是同样,在训练中基本就是摔出翔的惨败,越是离奥运会只有一跳之遥,越是会失误。
我们常常与那唯一的一次机会,擦身而过。
你要怎么面对这样的事实,甚至面对更惨重的失败。
而当你成功时,你又要如何欢呼雀跃,也许会像艾迪一样,在滑雪场上像鹰一样飞驰。
而影片另一方面,让孩子们看到了保持一颗追梦的心,有多重要。
面对外界的否定,甚至是家人的反对,要如何坚定初心,力求用实力和行动,证明自己。
最近凭借《乔布斯》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的凯特.温斯莱特,再一次说到,自从学习表演以来,即便面对老师的否定,她也坚持继续自己的演艺道路,还对那些减肥的、没有自信的女孩儿们说,不要因为任何人的否定,而放弃自己的梦想。
在《飞鹰艾迪》中,艾迪说他跳雪的两个动力,一个是自己真的喜欢这项运动,二是要证明,那些否定自己的人是错的。
他说,他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时刻。
影片对于高危的跳雪运动,无论是主观镜头,还是高空拍摄,都令人手心出汗,仿佛再一次感受到了《云中行走》的惊险度。
尤其是在很多运动员摔伤的前提铺垫下,这样的跳,不只是胜负,几乎是生死,从而让这项运动,更加的神圣和伟大,也让艾迪的着陆,更加令人期待与兴奋。
<图片7>影片上映首周末,外媒的口碑就已经爆棚,更有媒体说:“作为一个运动员,也许艾迪永远无法登上领奖台,但作为电影《飞鹰艾迪》的主人公,他飞上了天际。
”这也是全片给人最真切的感受,艾迪从来没有获得过什么奥运金牌,但是他用自己的传奇一跃,创造了奇迹,另英国人爱上了人。
现在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他要在更多人的眼前,不朽的一跃了。
据说原片的男主角,本来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罗恩扮演者:鲁伯特·格林特,不过在脱产的期间,进行了演员和导演的大换血。
英国著名影人德克斯特·弗莱彻,在出演过《兄弟连》和《两杆大烟枪》之后,一直从事导演工作。
而塔伦·埃格顿去年凭借《王牌特工:特工学院》,可谓是人气爆棚,演技也是十足的给力。
这次扮丑相,继续喜剧路线,对他来说,反而比禁锢一些帅哥类型的角色里,要更有施展的余地。
塔伦·埃格顿用外显式的演技,从行为与表情上,细微的刻画了这个可爱的运动员,即便看起来有些过,但是依然讨喜。
影片中,除了塔伦·埃格顿生动活泼的演出,你还将看到老派的休·杰克曼,继续在片中耍帅,放荡不羁。
影片中,他在醉酒的状态下,夜间的90米高台一跳,帅的令人发指。
两人角色的戏剧冲突和演技对比,更是该片的一大亮点,很多对手戏,都是相辅相成,一个老实勤奋,一个老不正经;一个只喝牛奶,一个只喝烈酒;一个为了避免骨折,一个为了御寒。
而这一切都为最后的师生情谊升华,埋下了伏笔。
<图片9>这样危险的跳雪运动,有时候真的会令人恍惚,仿佛教练培养一个学生,就为了看他走上70米或者90米的跳台,却有很大的几率,眼看着他们摔成重伤。
然而,还要给他们以自信,让运动员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自己就是最棒的那一个。
而艾迪的家人,更是怀着同样的心里,既希望艾迪参加奥运会,又担心跳雪的潜在风险,影片里母亲两次交给艾迪的饼干盒,是最温情的桥段。
是天下母亲的榜样,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创造奇迹。
<图片10>好电影,讲好一个故事,这样就足够了。
这一碗浓浓的鸡汤,一定会令你更加奋勇的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一个时刻。
2016年2月27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转自2018年专访。
迈克尔·爱德伍兹,他因卡尔加里冬奥一战被人们所记住。
有人讥讽它为哗众取宠的跳台滑雪小丑,但也有许多人称赞其为励志的超级英雄。
“飞鹰艾迪”在他杂乱的小棚子里对着镜头摆着姿势“飞鹰艾迪”避开了楼梯前面地板上的一个小洞,小心翼翼地在塞满破烂的房间里寻找着落脚之处,而这个房间将会是他的未来的厨房。
他在自己的“巢”中一步一步仔细地摸索着,他在寻找一枚奥运徽章。
但是房间真的太乱,这枚徽章似乎会永远消失在这片杂乱之中。
但他依然在寻找着,他站到一个装着干石灰的桶上,然后又被一个空的巧克力铁盒给绊倒了。
最后,他停在一个箱子上,周围堆满了布满灰尘的工具、盒子和发黄的报纸,在旁边还有一对闪亮而干净的滑雪杖。
他说:“我已经住在这3年了,我在楼上做了个房间,在那儿睡觉,剩下的这些房间,我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弄好,等全弄完一定会很好。
”“但是说实话,过一会儿,你就看不到这些破烂堆了,因为你头上会一直往下落灰。
”说完他哈哈大笑。
你很难想象,眼前这位54岁的老人,30年前,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的上空,滑出了一段很短的弧线,却给世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准备在院子里盖几个小房子”他指着院子说。
这个院子布满了荆棘,远处的一端有一个孤零零的小棚子。
“我2015年和妻子离婚后,搬到了这里时,我在那个小棚里睡了大概一年。
”什么!?
“是的,在棚子里。
我和我妻子还在一起的时候,我买了这个房子,准备修一修,我把房顶掀了。
后来我们分开了,我离开原来的家到这里来了。
由于没有屋顶,那年我就先住在棚子里。
“棚子太小了,只有3个多平米。
我放了一张双层床,把炉子放在下面。
虽然我下床得先爬到一个台面上,但是在那段时间,那就是我的家了,其实也挺不错的。
只有下雨和狐狸交配的时候感觉不太好。
”“有一天,有人来敲门了。
是一个房屋检查员,原来有个邻居抱怨我的柴火炉不符合规定。
”“疯子。
”检查员离开时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嗯,的确。
疯子,他不一直都是么?
爱德华兹告诉记者,他准备在院子里盖几个小房子飞鹰艾迪·爱德华兹,原名迈克尔·爱德华兹。
2016年《飞鹰艾迪》电影的上映,让“艾迪”重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
在过去的两年中,靠着电影掀起的热度,他从巴西到澳洲再到中国巡回演讲,他演讲一次他能挣2.2万英镑。
“我每次看这部电影我都会哭,”他说,“这部电影真的表达出了奥林匹克对我的意义”。
但是他突然停顿了一下,说“有些部分还是经过了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中的一幕就是我的队友把我灌醉然后我错过了开幕式”。
“这么说吧:就算安吉丽娜·朱莉要跟我上床,但是会因此而错过开幕式,我也会对她说,‘谢谢你安吉丽娜,我倍感荣幸,但是对不起今天不行’。
我把我的一切都投入到了奥运之中,我跟本不会错过奥运会的一分一秒。
”“我真的不敢相信,已经都过去30年了。
”你很难想到有其他的英国体育传奇人物,能像这个和蔼可亲的切尔滕纳姆的瓦匠一样,对那五个颜色的圆圈如此着迷。
而且他并不是报道中描写的那个笨拙的体育小丑——他在跳台滑雪之前,是世界排名第九的业余高山滑雪运动员。
但是,为了参加奥运,他只用在短短的20个月,就从一名跳滑新人成功登上奥运会的舞台,站到了那高耸、吓人的起跑线处。
他的这段经历永远都是一段美妙的荒诞。
爱德华兹站在屋外,冰箱、烤箱、浴缸等散落在地上他的思绪飘回到了1986那年,他心里想着,嘴上咧开了笑容。
那年的年中,他放弃了在高山滑雪,并且告诉英国奥林匹克协会,他瞄准了跳台滑雪。
在那时跳滑这项运动中,他在国内没有任何竞争者,所以这位22岁的年轻人取得了参赛的一席之地。
“但问题是他们不想要我 ”他说,“ 我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我的母亲是一名普通职员,所以我想应该是他们觉得我的身份和这项贵族运动不符”,“但是没关系 ,我会证明他们是错的。
但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学过跳台滑雪。
”“你都没法想象,我的学习之路是多么曲折。
头骨骨折两次,伤了下巴、锁骨、三根肋骨,肾脏、膝盖也受损了。
20个月,我出了三次事故,而三次事故,就有了这么多伤。
”“一次头骨骨折仅一个月后,我就会回到训练场上。
听起来很傻,但我就是那么做的。
因为我在完成我的使命。
”“我记得第一次尝试跳跃是在纽约的普莱西德湖,我曾经练高山滑雪也是在那。
”“我从失物认领处买了一些装备。
开始先跳了10米,然后又尝试了40米,之后又练了几个。
本来每个高度你是需要练一年的,但是我只练了10次。
而且我没有再受到更严重的伤,真的是个奇迹。
”
爱德华兹做出了跳滑的预备姿势,30年前他赢得了英国人的心他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只是受伤。
“我没有钱。
我睡在汽车里,牛棚里,在零下25度的谷仓里。
我也在瑞士的坎德施泰格的一个地方待过,一晚上1英镑。
如果没有食物,我就翻垃圾桶找吃的。
”“那真的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我太热爱我所做的事业。
即使要让我在大街上睡觉,也没关系。
我宁愿用30法郎来换一个月的饭也不愿意只换一晚上的觉,因为有吃的我就能继续保持训练。
”“我不停地跳。
选拔的人不希望我入选,觉得我会让他们难堪,但最终我还是让他们不得不选择了我。
”代表团曾认定他跳不过参赛要求的距离,但他最终居然达标了。
于是他拿到了卡尔加里冬奥的门票。
“当发现被选中的时候,我当时住在芬兰一家精神病院。
因为他们那的小隔间租金非常便宜。
我还给我父母打了电话,他们亲自给我念了入选信。
那种感觉,热血沸腾。
”在去卡尔加里前,他接受了一次BBC的采访。
“我去了九点新闻,我说”嘿!
无视我的赞助商们,我要去奥运会了”。
接下来,我到了加拿大,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欢迎你,飞鹰艾迪”。
原来我之前BBC的采访引起了轰动,所以就突然有了这样一个绰号,我还开了记者招待会等等。
“在那里,当真正的比赛开始时,一切都变得更加疯狂了。
”在70米的比赛中,他两次跳了55米,排名垫底,倒数第二也比他多13米。
之后,他请求参加更难的项目——90m。
“其他人已经练了三万到五万次的跳跃。
我只练了5次。
”全球观众趋之若鹜。
他的两跳分别为71米和67米,这是英国人的最好记录但却仍然垫底,比倒数第二少14米。
赛后,他挥舞着双臂向观众回应着,并且随着每一次的挥手,他似乎都变得更加出名。
“有趣的是,英国有些人居然说我是垫底的失败者,哗众取宠,之类的 。
但在像芬兰等地,敬佩之声更多。
因为 他们知道,我在这20个月里的所作所为,前无古人。
”“总之,我是个乐观的人。
我现在可以说我是一名奥运选手了。
”
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爱德华兹在他创纪录的比赛后,向民众挥手
30年前卡尔加里,观众观看爱德华兹在空中滑翔
1988年冬奥,爱德华兹划破天际三十年过去了,这位“老鹰”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
在冬奥之后,他每次表演跳滑1小时能挣1万英镑,他那一年就挣了75万英镑。
但1992年他却破产了。
因为经营他信托基金的人没有赚到钱,而他自己的大部分财产又在三年前离婚时判给了老婆和俩女儿。
但是现在,他将再一次展翅高飞。
自从这部电影上映以后,他的日程又被塞满了,他最近都拒绝了冰上之舞节目的邀请。
他在六月份有22天的电影院行程,此外他还要去犹他州和墨西哥。
“这一年半来我没能好好休息过一晚。
这就是为什么我到现在还没有修好这个房子。
时机来了要趁热打铁啊。
等这段热度过去了,人们忘掉我了,我就会回到原来的工作。
”因为这个原因,当他的通告空闲时,他还是当地的泥瓦匠。
“我做生意是用迈克尔这个名字。
有时候有些家伙会跑到一个地方说“这是‘飞鹰艾迪’的地儿”,我就会对自己微微一笑。
“尤其是在雪坡和舞厅,常会有人这样说。
一般这种时候我就跳个牛仔舞回避这个话题。
我永远都是迈克尔,我自己私下从来都不提‘艾迪’。
”“说实话,老谈论我都觉得无聊了。
我现在的工作离‘艾迪’很遥远,我只想成为我自己。
”但他随即耸耸肩,带着一个微笑:“我也知道我也永远都会是那个‘艾迪’,这很棒,因为奥林匹克是我的梦想。
相信我,那真的是一个美极了的梦。
”
“我知道我永远都会是“艾迪”,这很棒,因为奥林匹克是我的梦想。
相信我,那真的是一个美极了的梦......”采访完后,这只‘老鹰’紧接又要就飞去另一个镇接受另一个访谈了。
这似乎在提醒我们,在这个热度、流量为王的时代,的确可能会有比胜利更重要的东西。
当然,这可能听起来很——蠢。
成功的人都有着疯子一样的执着与行动力。
滑雪运动员Eddie Edward,凭着执着的信念,不畏惧的心,成功挑战了70米和90米的滑道,虽然他的成绩只是微弱到让人可笑的程度,但也诠释了奥运真正的精神——参与和拼搏!
“The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he winning but the taking part . The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 struggle.”Eddie 的精神也改变了布朗森·皮里,将他从颓废中解救出来。
Eddie 的成功还离不开他妈妈的爱,也许她也不曾相信自己的儿子能够成功,但她始终想尽办法让他去走自己想走的路,所以结尾特别让人掉眼泪!
首映我们公司的几个设计去了,然后特有感觉,就做了几个蛋蛋和狼叔的表情包!
大家觉得怎么样?
<图片1><图片2><图片3>
<图片6><图片7><图片8><图片9>
想要动态的请关注微信号【电影咖】哈!
这两日会发布
截止上映的第一天晚上,我看着对寥寥无几的首日票房、微博发起的#拯救飞鹰Eddie上座率#、许多心酸的“赶快去看啊,再不看就没有排期了”评论,和“放映厅里只有几个人”的repo,还在对我的朋友感叹:“风气这样下去不行啊,太一窝蜂追求大片了。
没3D非特效的小片也得生存啊。
”直到坐在放映厅里,几乎是包场观看的待遇下,前奏响起时,我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被打脸。
结果当然是令人尴尬的。
去年这个时候我在电影院里看到了私心全年最喜欢的《王牌特工》,今年这个档期下,一样的马修沃恩、一样的“蛋蛋”塔伦·埃格顿,一样的中老年男神导师带领少年漫男主的格局,但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出于对蛋蛋的喜爱,我对大家热情推荐了此片,现在正处于尴尬巨大的尴尬之中……当然,如果你喜欢休杰克曼,花9.9买张微信票纯看看男神的脸总没什么损失对不对?
几个硬伤:1,美术极烂,摄影不像拍过极限运动。
2,BGM极不合时宜,贴不上画面,贴画面的节奏也不对,只有片尾曲好听。
3,叙事节奏磨人,叙事方式太弱,剧情都是套路……4,除了主角外,部分配角都像工具人,毫无个性只负责解说。
5,竞技体育精神的缺失。
看了一下评论区,尴尬的看到确实有人真情实感的点赞这部电影,甚至将男主与福原爱相比……谢谢,谢谢,作为蛋蛋粉,如果大家都能这么想我觉得也挺好的,但现实总是很残酷,并不是你喝了鸡汤就不再残酷。
我相信电影的原型人物Eddie确实有很伟大的地方,和福原爱当然也可以惺惺相惜,但单就电影而言,这么说实在令人尴尬。
如果是乒乓球、羽毛球、围棋之类的运动,我相信这样的拍摄方法也没有任何问题。
例如导演按照这个剧本格式直接拍福原爱小时候在东北学习,长大后一次又一次努力挑战大魔王们,哭得惨兮兮的依然一直不放弃,过程中和许多大魔王们也发展出了友谊和羁绊,这必然会很感人,日本人也会喜闻乐见,票房更不需要担心……但Eddie是不一样的。
滑雪这项运动本身就是不一样的。
这是极限运动。
每当Eddie站在60M+的高台上,往下望去的那一刻——我不知道1987年历史上的Eddie那一刻是怎样想的,或者是人们山呼海啸喝彩与喝倒彩都在脚下,繁华的尘世间都仿佛远去了;或许是眼镜太厚什么也看不清……但是,能够站在那个地方,对从20来岁才开始学滑雪的业余运动员来说、对屡屡获得奥运金牌的专业选手来说,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的。
我认为导演编剧在表达这一点时,对滑雪运动极·其·不·尊·重。
福原爱被大魔王们血虐,哭得再多,乒乓球也很难出现生命危险。
而历史上,就是在奥运会直播中失手从跳台上摔下来死亡的选手也不是没有。
即使是这样也要滑雪。
即使是这样也要站在60M、90M,甚至更高的跳台上……普通的小人物,英国泥瓦匠的儿子Eddie是抱着这样的决心而去滑雪的。
可能重伤死亡,注定没有名次,在此之前还要偷了家里的车,卷走父母的存款,否则连路费也凑不起来——抱着成为混蛋儿子甚至是重伤死掉的混蛋儿子的觉悟,Eddie也想要继续滑雪。
这样一种坚强到恐怖,执着得让人掉泪的觉悟——至少电影里应该是这样的——被轻轻飘飘擦去,用普通的鸡汤覆盖了。
在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整个观影过程我都非常消沉。
尤其是它套路化的进程,每一步你都猜得到下一分钟的进展,如果正统励志片是一个方程式,导演就是把演员们当成因子,不加任何思考的代入了进去。
普通的失败,普通的摔跤,普通的受伤,普通的遇到男神教练,普通的攻略男神教练,普通的队友打脸,普通的拯救了男神教练实现偶像爱情剧成就……大量队友、同行鄙视Eddie这些情节的刻画也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仿佛所有的运动都该如此,是的,少年漫总该如此,踢足球的队友总要和你撕一场,打篮球的队友总要你把他打服……但滑雪不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上了跳台,在那样的高空中,必死的决心都是平等的,可能今年欢笑复明年,明年队友少一人,物伤其类,真正的滑雪运动员又怎会轻易歧视“技术不好”的同行呢?
从这一点而言,我认为导演并不真正理解竞技体育,也没有相关的拍摄经验。
从摄影剪辑来说,制作组确实没有相关经验。
极限运动那么美,壮烈得犹如飞蛾扑火,虽然万众高呼却只有孓然一身的孤独,但片中连最基本的几个优美的滑雪镜头都拍不好。
一直等了一百分钟,直到男主最后一跳时,那个镜头才算得上过关……但这又是一个悖论了,镜头拍得好和完成动作好坏是两回事,为什么前面的滑雪镜头都拍得不好呢?
主角方面,男主和教练的互动也何其套路化。
在宣传期,大家一直都以为这是一个类似于《王牌特工》结构中,中老年男神带领年轻弟子的故事,有那么一点bromance,但主题是梦想……但我在观看的过程中已经陷入了巨大的消沉之中,对男神大叔和男主的互动打不起任何精神。
是的,男主鸿运当头遇到了落魄的男神教练,男神教练带男主训练,男主最终又像爱情故事中的女主角一样拯救了男神教练的梦想,那又怎样呢?
毒鸡汤一碗灌下,连休杰克曼的大长腿也只让人感到空虚和寂寞。
配角方面,金镶玉般的酒吧老板娘是彻底的解说员式NPC人物,男主的母亲也是。
以这两位为代表,其他很多人都太像NPC了,工具性远远强过人性,仿佛就是为了在这部电影里说上这一句台词,鼓励男主,刺激男主,但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模式化的套路和鸡汤。
连英国奥委会负责人,由于演员长得太像范加尔,实在令人瞬间出戏……历史上的Eddie也许有更深刻的内涵,例如他如何走红、如何筹备资金,不断曝光甚至自曝其丑甘为笑料,只为获得更多赞助……在这个过程中,世人又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关注、追捧或者唾弃这个人,令他声势更红……这其中自有红尘滚滚浮华风情,但Eddie站上90M高台的那一刻,功名利禄又都飘然远去,只有不顾一切的那一跳。
这些拍出任何一点都足以令人久久回味,然而导演选择了最粗浅、乏味,代入励志片公式的那一种,真的令人失望,也许亏损的制片公司更失望,毕竟这片连牛奶赞助都没拉到,男主喝了那么多杯牛奶,都没有一杯瓶子上有牛奶品牌的……最后说点闪光点。
1,蛋蛋演技还是很好的,也许这片就是为了体现主角演技而已。
2,休杰克曼真男神。
我觉得最好的场景不是任何一幕滑雪场面,而是结尾处,休杰克曼与年少时自己的教练沃伦·夏普在更衣室里重逢,休杰克曼说“那年我被他赶出国家队,我去求他,我对他跪下来求他让我回去滑雪,可他还是拒绝了”……老人喟叹着朝他走来,想说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低头看见旁边前弟子的背包里是自己的传记——那本传记中,昔日的教练沃伦·夏普曾写道“他是个天才,可他不在竞技上的心思更多,我对他失望了”——多年以后,垂垂老矣的沃伦·夏普望着与自己决裂的弟子,望着这个曾放浪不羁而如今也带领着另一个孩子滑雪的弟子,捡起这本书,翻开扉页,签了签名,再与休杰克曼叹息着拥抱。
轻狂已过,岁月忽晚。
克里斯托弗·沃肯演得太棒了,活生生的老教练,这一刻能令屏幕外想起很多人,竞技中那么多师徒反目成仇,且不知有多少人能这样重逢相拥呢?
然而,即使这样的感动,也不是电影本身的。
有的情节令人触动,只是因为现实中太多无可奈何。
有的情节令人厌烦,只是因为现实中太多无可奈何,这鸡汤实在喝不下去……我原本想用“扑得其所”作为标题,后来觉得这实在是太毒辣了,鉴于可能再过几天连排期都没有了——本来,小成本片并不是完全没有人看,只有“好看”和“不好看”的区别。
院线经理拿到拷贝,看着这成片,看看最近其他大片扎堆,也很难做出再增加一点排期的决定。
标准励志片总喜欢说,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拼搏。
可拼搏的代价是要男主不顾一切偷家里的车换路费、拿走父母存款当盘缠,留下一张字条就飞去国外从几十米高台往下跳,可能会重伤不治,重伤不治后还要父母花钱把你接回国治疗——当然这是不会拍出来的,标准励志片犹如标准浓汤宝,只会拍拼搏的过程,和努力就会有所回报的过程。
那这浓汤宝调治的鸡汤,你是喝还是不喝呢?
除了狼叔大长腿啥都没记住
傻死了。还是喜欢在王牌特工里的小帅弟
冰天雪地里牛仔裤加短袖的狼叔,表白一万次!@plane
The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he winning but the taking part. The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 struggle.
3.5吧,去年本该早就看了的,因为生活变得一团糟,拖到了现在才看,但在看这个之前看了摔跤吧爸爸,相比起来,飞鹰艾迪不论是影片高潮还是正常叙事或感情上都比摔跤差很多,但总归也能让观众高潮,就是感觉这个高潮没那么爽,没那么痛快,还能再来一次那种。
No.66 也实在没什么特色。
当年不怕死就能当高台运动员吗?
这种套路片真的很无趣,蛋蛋全程瘪嘴扮丑很生硬,连休杰克曼的反叛人设也要强行灌出一个鸡汤弧光真是吃饱了撑的。
看前半部分的时候,忍不住怀疑,竞技体育这种东西很吃天赋的,一味地依靠梦想、依靠努力就能成功吗?越看到后来,越觉得这种努力本身就值得敬佩,不一定非要站上领奖台才算。细想一下,其实艾迪的某些侧面不就是平凡又普通的我们自己吗。金刚狼起飞的那一瞬,简直不能更帅。
ANA上看
再普通不过的励志片了全程无亮点
28年后的今天,艾迪这种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却成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真英雄,这恰恰也是影片最令人惊喜与着迷的地方。可惜的是除了音乐和摄影之外,影片的故事较岛国同类题材电影并不出彩,过于功能型的配角也让电影陷入了套路化的窄路。
不到2%的票房占比,对这样一部非商业化的体育励志片,是有些亏欠的。杰克曼继续走《铁甲钢拳》式的落寞教练+心灵导师套路,并无突出,倒是特工小哥转型成功,用一脸憨笑的愣头青代替了之前的腹肌型男。
想到十年多前paul kaye演得一个砍拿大小片子 就 差远啦~
制作讲究也没太多废话的体育励志片,特别适合教学。可有点鸡汤过头了,结尾字幕都没透露国际奥组委为避免类似现象专门设置“飞鹰艾迪规则”,对国际排名提出要求,以致艾迪在此后1992、1994、1998三届均未能获得参赛资格。
故事燃爆,狼叔帅炸!本以为是一部老套的体育励志片,结果还真是一部老套的体育励志片,但是架不住人物可爱、技术到位、视听燃情,于是观影体验特别佳!
套路励志片
想玩儿才看一下
中规中矩吧,主要是前天才当导师和一个不够支持自己的亲人这个模式未免太标准流程了,当然热血励志片从来不怕套路,就看能不能在这个框架里塞进新鲜的东西或者表达的更吸引人一点,这部电影就是最后比赛时候还蛮不错的,还有休杰克曼可真hot啊~
还好没去影院看,主角演的像智障,尤其是在他抬下巴做表情的时候。人心中有自己的坚持,就算那坚持在别人眼里有些蠢,也不代表ta就要表现的像有某种障碍那样。两倍速播放,看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