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Milky Road,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电影,私以为电影名的中文翻译《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有点故弄玄虚,不过大概也是这样才能吸引眼球吧。
观后有感:一、整部电影个人风格极其强烈,各种暗喻的符号比比皆是,一身血水的大白鹅,喝牛奶的蛇,古老的大钟,井里的蝴蝶,片尾的彩色鹦鹉,无一不是导演传递感情的工具,然而并不会觉得突兀,能够有情感上的共鸣。
二、用优美的塞尔维亚自然风光做背景,为片子增色不少。
背景音乐选得极好,风格类似《第二圆舞曲》?
《Larrons En Foire》? 情感基调是悲的,但是用欢快的节奏反衬,充满戏谑和无奈。
三、人物个性也很突出,每个角色都有特定的性格特点,帮厨、杀手、牧羊人,这些小配角都是推动情节、交代剧情的因素。
四、听说有莫妮卡女神特意来看看。
西西里之后她演过的角色都没有留下什么涟漪,这个角色真的可以脱离西西里了,不会再认为她只有西西里的传说。
五、最后部分男主叫女主放弃逃亡因为不值得,女主说不,这是她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情。
说到底战争是原罪,没有战争就不会有杀戮,就不会有生命的消亡爱情的毁灭,主人公也不会经历这些“奇幻人生”,用生命和爱情的美好反衬战争的罪恶。
六、喜欢结尾部分幻想的结婚场景,飞满金刚鹦鹉(目测是),这是长寿并且长情的鸟类,颜色很鲜艳美丽,象征爱情,简直神笔,主题也得到升华,完美。
哇 好一个魔幻现实主义 我怎么现在才知道图里卡这个神仙,和魂断蓝桥一样的反战爱情故事的外衣,一样华丽又心碎。
会咬人的匈牙利老钟,浴血的鹅,撞镜子下蛋的鸡,喝牛奶的蝰蛇,超聪明的隼,像狗一样黏人忠诚的小毛驴,独木桥比赛常胜将军的盘羊,刚出生的小绵羊和绵羊地雷,喝羊奶的小黑猫,吃橘子的熊,戏特种兵的蓝蝴蝶,飞过山洞天堂的金刚鹦鹉,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 里面出现的每一个动物都仍旧清晰明了;暴风雨中老树上的亲吻和起飞,芦苇荡边的小屋和水里漂起来的南瓜,井里的小空心枝和河里的竹管,是拉着稻草编的担架床和背着用骨头固定住的断腿,是伊甸园里救出喷火枪下的男人和地雷堆里的女人,是给两个女人举起接漏雨的盆,是举着蹦迪的打火机是晚会上的9mm口径鸣枪助兴,是缝起的耳朵是堆满的石块。
“我本该过苟且偷安的生活,却因为遇见了你,我又想做自己了。
”“害了我的是我的美丽,正如你的善良。
”——“我知道你爱我,至少有那么一点点”——“是的”“别哭”——“但是我好像爱你比你爱我多得多”——“是的”“别急 等你到来之时 我们终会相聚”
今天在赤塔电影节看到,是参加比赛的影片之一。
库斯图里卡保持着自己一贯招牌似的导演风格,战争、奇幻、音乐、人与动物的“杂耍”、快速饱满的画面及声音组接,复杂、魔幻的场面调度,等等,还是显示了大师极强的制作能力和奇思,但多数不是妙想。
片子过长,因为主要人物的三角或四角命运无足够的发展变化,光靠场面、奇观就很难吸引观众眼球了,更不要说思想感情的表达。
还有自恋式的自己出任男主角,他倒是过足戏瘾,形象太老,又无魅力,丢分不少;只有尾部15年后成为僧侣部分才较合适。
电影界有许多成为“大师”的人,往往自我膨胀,恣意地随心所欲,在作品里炫技、炫富;身旁多是吹捧献媚的人,难得听到真正批评、置疑的声音,所以作品常常大而无当,败笔不少。
这样的毛病和现象在中外影坛上屡见不鲜,人人都可看得清楚,就是大师自己往往不知道。
可悲,可叹!
三星主要给其绚烂的制作团队。
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对我来说真的过于遥远。
印象最深的还是,北约轰炸我国南斯拉夫大使馆,我方提出严重抗议。
除此之外,便是几个南斯拉夫老头前往遥远的中国执教,帮助中国足球共同进步,其中,有一个老头,名叫米卢。
我是先认识米卢,后知道库斯图里卡的。
看老库的电影,会让我想起马尔克斯,看来魔幻现实主义是不分纬度的。
不过很可惜,可能魔幻现实主义,注定不是我一个推崇现实主义人的菜。
在小西天看过地下,即便不喜欢老库的风格,仍旧为他折服,我常常在想,这个南斯拉夫人的脑袋里究竟装了些什么,能讲出那么荒诞离奇的故事,老库让我想起了我国的陶渊明先生。
如果两人某天能在天堂相见,相信二人一定能把酒言欢,你不必担心,天堂是不存在语言障碍的,毕竟同一个天堂,同一个梦想。
去年北影节便有老库的展映,不过我最终选择了侯孝贤而因此错过。
最近难得空闲,疯狂补看电影,牛奶配送员就是其中一部。
其实故事很简单,战火纷飞的东欧,男主角老寇(寇斯坦)是一名战地送奶员,爱上了一名军官买来的新娘,也就是莫妮卡贝鲁奇。
未料想,贝鲁奇曾经是一个将军的情人,并且背叛将军。
将军因此派人追杀贝鲁奇,两个相爱的人因此踏上了一段亡命之旅,贝鲁奇死后,老寇仍为爱守候。
看完电影,还是有些许的失望吧,虽然老库熟悉的配方依旧存在。
但我最想看到的对于这个国家,这场战争的思考却寥寥可数。
甚至两人在战火纷飞中的爱情,也并不感人,我看到了奇幻,但仍更想看看,战火纷飞下的人生。
即便电影有些失望,还是决定写篇影评。
不为别的,就为了眼角已经出现鱼尾纹的莫妮卡贝鲁奇。
看到莫妮卡贝鲁奇的皱纹和白发,我知道,她已经老了,而我也已经不再是那个少年。
莫妮卡贝鲁奇,欧洲第二美女,第一我永远要投给伟大的苏菲玛索。
即便是欧洲第二美女,在我心中,她依旧给我留下了太多惊艳的时光。
时至今日,我仍能跟随那个少年,回到艳阳纷飞的西西里岛,看到莫妮卡贝鲁奇妩媚的回眸。
真是一个美好的年代,真是一个再也回不去的年代。
人真的都会老去,即便你曾经风华绝代。
常常在想,那些在最美好的年华便逝去的人,是不是也算的上是时光的另一种眷顾。
时光再也不会摧残他们绚烂的生命,有些花,注定在最为绚烂的时刻凋谢。
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周旋,李小龙,对于他们的记忆,永远是那张俊秀的面庞。
我常常能回想起,初见那个西西里少妇的曼妙时光,也常常能想起那时的午后,即便如今天寒地冻,即便,她如今已经白发苍苍。
不为莫妮卡贝鲁奇的苍老而扼腕,因为永远能记住她最美的样子。
所以,即便你已经芳华不再,我却仍旧对你热爱依然。
这是一部弥漫着生活的勇气与命运的悲怆,同时满溢着爱情浪漫主义情怀的宗教级别写意作品。
整个影片贯穿的生死与无常,导演从一开始就提出几个问题,什么是幸福?
和平的意义?
和谐的生灵被人类的绞杀与人类自己制造残酷的战争,是那么的习以为常,构成了我们的世界。
这是人类的原罪。
在这样的原罪笼罩下,一个人,如何生存?
或者一个真正的人,如何生活。
从男主角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异于常人的平静和敏感细致的人性。
这种人性的表现极具宗教色彩。
做为战争火线上的牛奶配送员,他每天走的路是一段最危险的旅程。
但是,在这一路上,他柔软轻盈的心,在与整个世界万物不断的交流。
一头驴,一只游隼,一条蛇。
在连绵的战火中,人们都在为不被杀死和杀死别人忙碌和担忧的时候,这个牛奶配送员仿佛时刻都能保持那种与生命的连接和对生活的热忱。
那部用来观察敌情的军用望远镜,就算在被密集的流弹追踪的时候,他也用来观察生灵与心爱的女人。
这是一种宗教式的无畏和了悟生死的透彻。
但,那个时候,他还没有与上帝连接,尽管上帝已经在时刻注视他,他只有满溢的善良、质朴和爱。
这爱不是狭隘的仅仅对一个人的爱。
是对众生的爱。
尽管他并不查觉。
他以为,在这战火不息的乱世,这是他与世界交流的方式,因为其他的人已经完全失去了生活的信念,要么纵情纵欲的狂欢,要么麻木不仁的存在。
牛奶配送员的特别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也会被最好的姑娘发现。
小镇上唯一一个年青美貌而且单纯无邪的姑娘爱上了他。
对于牛奶配送员来说,这爱情不温不火的撩拔他,但还不足以打动他的心……直到女主角出现在他的望远镜里……这是一段奇幻的姻缘,这个姑娘居然被偷过火线来到他身边。
牛奶配送员的心微微悸动着……送牛奶生活开始有了新意义。
送牛奶的旅程却依然充满着兴趣。
爱情虽然是让人痴迷的,但是,如果你失去了心灵的活力和对世界的感知,爱情并不能在残酷的人生里拯救你的灵魂。
牛奶配送员爱上了偷渡来的意大利女人。
但这爱无法倾述,只能深藏在心里。
直到有一天,他被流弹打掉了耳朵,然后这意大利女人替他缝上了……这只被缝上的耳朵听到的第一句就是:我喜欢你,有一点点啦!
当一个梦一样的女人对一个男人这样说话的时候,如果这个男人的心里没有爱,就会生出无边无际的欲望。
幸好,牛奶配送员的心里充满了爱意。
他只是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战争在人类的狡诈和虚伪里仅仅停火了那么一个晚上。
人类的狂欢好像能持续一个世纪一样。
意大利女人把牛奶配送员约到安静的房间倾吐爱意,被配送员的未婚妻发现……和平来了,谁不想好好生活呢?
清晨天幕里出现的一架直升机,打破了和平的曙光。
牛奶配送员在遍地的尸体里,寻找他的爱人。
这时,不得不提起那条,他在送牛奶的路上每天要喂的一条蛇。
曾经配送员也想杀了这条蛇。
但是他还是选择了用牛奶喂它。
在特种兵偷袭村庄的时候,这条蛇阻止了配送员回到部队。
狙击手杀掉了牛奶配送员的所有战友。
因为那条蛇,他获救了。
在生与死的边缘,导演一直在用各种生物或伏笔的机缘拯救着牛奶配送员和他的爱人。
直到最后,他们躲藏在羊群里时,牛奶配送员为了救他的爱人,把羊群赶入了雷区……瞬间,死亡笼罩了这片土地,无数的绵羊被炸上了天空,尸体横遍野。
刚刚出生的小羊,来到世界的第一眼就看到如此残酷的画面,在濒死的母亲肚子边吃奶!
就算最后,那条蛇再次出现,也没能拯救他的爱人。
这是一个隐喻。
在圣经里,人类就是羊群,上帝就是牧人。
人类将灾难带给了众生。
必将受到惩罚。
无论你是某种意义上的好人还是恶人。
上帝也不再站在牛奶配送员这边了。
一枚地雷夺走了他准备要付出生命去爱的女人的生命。
当牛奶配送员绝望的想要自杀时,牧人抱着唯一的一头幸存的小羊出现了,并且阻止了他。
牧人是用这样的一句话,阻止并且开悟了牛奶配送员的:如果你自杀了,谁来怀念那位小姐和你们之间的爱?
这可不是做人的道理。
那什么才是做人的道理:导演用了最后的篇章去解释:活下去,去慈悲,去爱,与万物共生,你可以孤独,你可以伤痛,但是你不能放弃灵魂和爱。
这是信仰!
影片的最后,牛奶配送员所做的,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完成却又堪称奇迹的事情。
那些认为是奇迹的,是因为你的心中没有信仰的支撑,没有救赎自己灵魂的执着和勇气,因为你从来都没有真正爱过……查看老美更多内容知乎搜索用户“老美”
第一感觉是送牛奶的男主,一张不算英俊的胡茬脸,一只黑隼立在肩头,一只手打着大遮阳伞,无事人一样骑着馿穿过枪林弹雨去送奶的路上,觉着他就是缄默版的唐吉诃德。
影片里面太多隐喻,配乐意外的诙谐,死生一线的大灾难也没有太多的难过,其实中间男女逃亡的时候,还不如双双被枪打死的好,但是后面女主被地雷炸死,倒成全了男主结尾埋藏了十五年的痴情。
之所以没有当场选择和心爱的人一起消失,为了纪念这一场爱恋,纪念那个她。
女主的脸部轮廓性感的换了我我也会疯狂的爱上她。
只是不懂,为什么在女主香消玉殒的地雷草场上铺满一块块石头,而不是铺其他的,比如气球,蜡烛,南瓜,等等,大概这就如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看完只想说一句: 妈的神经病啊 还两个多小时前半部分讲述送奶工的男主每天冒着枪林弹雨送牛奶 他养了一只鸟,一只驴,每天用牛奶喂一只蛇 后来蛇长大了还救了他一命 再后来 男主爱上了一个女的 但是女的却被三个人男人追杀 男主就带着女的逃命 好家伙将近一个小时都在看他们逃命 可怜的驴兄也被乱枪打死 追着追着就来到一个羊群了 女主被炸死了 跟着死的也有好几百号羊 妈的爱羊……肉人士表示强烈谴责!
😂男主的爱人死了也不觉得人生有什么趣味了 就出家做了僧人 他每天都往女主死的那片草场背石头 一直背到他成了白发苍苍整日以泪洗面的老头 且草场全被石头覆盖 可是我想说 所以这有什么意义呢?
😲 你用石头把草场盖了很容易加速土地荒漠化啊 对环境很不好啊喂!
😨
影片的主题表达、视觉元素和故事套路,都是库斯图里卡的惯性思维。
本片通过两个流离失所的灵魂曲折的爱情故事,控诉着战争对美丽家园和平静生活的毁灭。
但剧本前后明显断裂:前半部分讲述难民与村民的爱情纠葛,重点落在难民与难民间的心灵相通;后面恋人的逃亡过程,是导演在控诉战争对难民无止尽的追杀。
导演运用动物设计桥段喜感、配合气氛营造真是一绝,但这些设计也都是他的惯用套路,缺乏新意。
影片还是荒诞不羁,但他自己的表演反而显得木讷。
对于影迷来讲,库斯图里卡是一个电影天才。
两次戛纳金棕榈和一次戛纳最佳导演等重要大奖,早已证明了他世俗方面的“成功”。
库斯图里卡的电影总是充满讽刺隐喻,癫狂夸张,而又饱含深情。
我最中意库斯图里卡的作品是《地下》和《流浪者之歌》,导演对南斯拉夫这个曾经的祖国的理解与复杂情感,虽借助于魔幻癫狂的表现形式,也十分让人感动。
库斯图里卡擅长运用超现实手法来处理史诗电影,影像风格可谓独树一帜。
永远忘不了《地下》那让人难忘的结尾,一群活着和死去的人在一起狂欢饮酒,大地慢慢裂开,字幕打出“曾经有一个国家叫南斯拉夫,它的首都是贝尔格莱德”。
魔幻现实主义在有的国家就是现实主义。
看电影的观感和期待值有很大关系,老库这部《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一路被看衰。
从戛纳主竞赛单元被拒,到老库愤然转投威尼斯,然后颗粒无收,再到国内外影评人好评寥寥。
导致了观看此片之前期待值很低。
但是正是这种低期待值,导致看完电影之后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次真的证明了。
这部电影当然达不到《地下》《流浪者之歌》的高度,但是这也不丢人,看过那两部电影的人就知道以那个标准要求包括老库在内的任何人都是比较苛刻的。
这部《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不难看,而且我本人依旧很喜欢。
关于女神。
意大利女神莫妮卡·贝鲁奇和另一位查无信息的塞尔维亚演员Sloboda Micalovic在这部电影中有着风情万种的演出。
两位女主为了亲自上阵出演男主的库斯图里卡争风吃醋。
关于爱情。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男人生命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时幸运的送奶工;第二阶段婚姻出轨爱上情人,第三阶段出家为僧。
电影着重笔墨讲了前两个阶段。
库斯图里卡总爱述说南斯拉夫分裂的战争,这仿佛是一个文化记忆,根植在老库的血液中了。
虽然这部新片中,库斯图里卡也有讲民族之间的战争,但只是故事发生的一个背景。
库斯图里卡主要想讲的是爱情。
老库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开趴体,演员在库斯图里卡特有的电影配乐中癫狂起舞。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看完电影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尤其那死去的兄妹 令人惋惜。
电影结尾镜头拉起,老库饰演的男主日复一日背上山的石头,铺满了曾经埋葬爱人和羊群的草原,让我想到朴树的《白桦林》,“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库斯图里卡说,我来。
因为库斯图里卡,想要更多的去了解斯拉夫这个神奇的民族。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库斯图里卡被归为用电影进行政治隐喻的导演,但了解他作品的人都知道,这绝没有一点功力心,不存在如同政治本身一样的虚伪与沉闷。
他的作品充满了孩子般的天真,诗人般的浪漫,恋人般的热情,探险家一样的勇敢,喜欢库斯图里卡,就像喜欢小波一样,像亡命徒一样的活着,骨髓里的骑士精神,真正精神上的游吟诗人!
库斯图里卡与小波的浪漫纯粹得排斥一些形而上,是对灵与肉的深刻解读后,最简单纯粹的表达,绝对淋漓尽致。
他们描写大的政治事件背景下的民族、人们、亲情、爱情与悲剧,但他们从不刻薄嘲讽,亦不高高在上的怜悯。
他们的作品都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感同身受的触觉。
有人看了milky way觉得他重复自己以前的手法与桥段,这就像要求一个诗人必须要写出清奇的句子,要求小波写出离奇的情节,对不起,他们不是那样的精致的描述美的诗人,他们是自由的灵魂,精神的勇士,如果你和他们在同一个频道,请感激电影和文学这些媒介,让我们有机会与这些美妙与伟大的的灵魂共同颤抖。
看到黏大人评价库斯图里卡是狄俄尼索斯转世!
太精准了,完全是,他和小波都是!
伟大的酒神,戏剧与文学创作之神,他出生在荒蛮的小岛,却是伟大的众神之神宙斯的儿子,带有蛊惑人心的浪漫与激情,永恒的青年的外貌给他永不磨灭的天真,特殊的出生让他摒弃了一切形式上的精致,这正是对于电影性与文学性的讨论,到底是形式为内容服务,还是反之?
最终都是要进行精神表达交流与沟通,到了这一层,内容与形式都不再是原本的用途,一都不再是强调的对象。
再说回,对库斯图里卡拍所谓有新意的作品的诉求,就像要求罗斯克除了画色块,也画画风景一样
老库要亲自上阵演这部新片是不是想要得到贝鲁奇?但这部合作真有些尴尬太自恋了。他是姜文的偶像吧,后段感觉反而像太阳照常升起和一步之遥了,还有些金基德修行的意味,先不管隐喻动物戏真下功夫了拍的也好还有一连串的魔幻逃跑,狂欢相比前作就差点意思了到显得有些无聊。北影节资料馆见面场。
喜欢老库的理由:人都是被动物拯救的;不管怎样都要有婚礼;人们总能飞起来,在没有翅膀的时候。
真的会被一些幻想笑到,什么瀑布拥吻和美美地炸上天都没忍住笑出来。可能是看过库斯图里卡的巅峰作品,看这部感觉有点失望。特别是第二个故事简直就是老头在满足自己的一些白日梦(两个大美女爱上我,浪漫私奔,再以为我而死成为“冰箱里的女人”被想象和追悼)。一个半小时后真是受不了,明明前面动物隐喻啊,癫狂派对啊,莫名其妙的笑点啊,吉普赛音乐啊,已经玩的很溜的都很不错。唉可能是太早就把想法都拍完了,现在美美地住在拍摄建的村子隐退真是不错的选择。
金馬影展今年最大的錯誤,就是把這部片的場次排在《再見瓦城》之後,這部奇片的幽麗、開闊、以癲狂包裝的民族正氣,完全將趙德胤這個二貨的投機與軟弱暴露無遺。不過,塑造意象厲害歸厲害,但太多符號讓人看不懂了,而且有點懷疑很多地方在拍攝時就沒想清楚怎麼連戲......
在六公主上看的,感觉并不是很能看懂。风景倒是不错。
影1943:迄今最爱的电影风格!好凄美!导演各个地方都很有心!细节、配乐处理的很好,尤其请女神莫妮卡·贝鲁奇出演。动物配角,幽默!经历了战争伤痛,有些麻木,唱着小毛驴之歌的送奶工,有一只游隽作伴,慢慢用牛奶把路过的蟒蛇养大,遇到了爱情,打开冰冷的心,然后失去爱情!
毒蛇会喝牛奶懂报恩,屠人的士兵晚上爱看动画片,温顺的羊被地雷炸飞,被地雷炸死了爱人,他用十五年把雷区填平。莫寻死,要记得。
库大师也放飞自我了,前半段还有点惊喜,后面成了最平庸的类型片。鹅、鹰像让子弹飞;莫妮卡真的年纪太大了;旁边一个胖女人(五棵松这边好多胖女人)问他的猥琐男友:南斯拉夫是哪个国家?
#BJIFF# 依旧是库斯图里卡式狂欢,前半段充满野性,后半段回归温情,大量动物意象的运用,符号学解读的理想文本,结尾扳回一星
不仅脑子不好而且精神还有问题
不喜欢,无聊死。为了莫妮卡贝鲁齐才看得。
灵感枯竭又怎样?库斯图里卡总比姜文强,这是笔法的差距。
反战,看的很无聊。没有看懂吧
@HKIFF. 還是熟悉的配樂熟悉的馬戲團熟悉的味道w 第一段故事非常鬧騰非常歡樂,到了逃亡戲因為沒什麼對話情節就有點無力。不過。不過最後的石頭地完美扳回一局!同志們,這才叫愛情電影啊!但老庫自己演技有待提升,主要是爆發力不夠啊!需要喊的那幾句台詞就體會不到感情啊!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农场动物鸡飞狗跳,送奶路上战火燃烧,夺取新娘涌入怀抱,地雷爆炸黯然情消。依旧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库斯图里卡风格,但距离曾经的癫狂和才华都差得远。库斯图里卡和莫妮卡·贝鲁奇的年纪演这种角色有些老。角色动机立不起来,冗长而执着的被追杀戏有些莫名其妙,一度看睡着。两星半
#HKIFF# 三星半。前半段超级精彩。癫狂、魔幻,人间如动物园,典型的库斯图里卡革命浪漫主义。可惜后半段误入歧途,变成了电视剧爱情。总之音乐都超赞!以及库斯图里卡太适合演这个角色了!
库氏似乎决心要摆脱对民族创伤历史题材的依赖,然而离开了他的舒适区反而暴露出了他的弱项。魔幻现实、婚宴歌舞和马戏团在库斯图里卡那里业已失去了魔力,它们如今不再承载着民族叙事符号,而仅仅作为形式美学不断堆叠复现,冗余之外更显矫饰。徘徊在保守与自恋之间的尴尬境地,也真是不怪16年福茂不让这部片子进主竞赛提名。
洋溢着满满的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配乐绝佳。只是这个故事更适合风华正茂的人来演。估计导演想在这部电影里完成他多年的莫妮卡·贝鲁奇情结(纯属瞎猜)。
第一段最好看。
70min—>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