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尚秀元素:开头直铺音乐,简单的字幕开头,偶遇认错人,运镜都是一种风格,斜线构图,钥匙开门,床上情色,长时间黑屏割裂,直白夸赞女主美,大龄男对年轻女,直白不做作,不掩恶,不饰美,梦境,亦真亦假,开放结局腿真是漂亮啊其实男人夸女人很漂亮的时候不管女人讨厌不讨厌这个男的都会在心里一股莫名的开心,这是个现象级两人坐在床上吵架,中间墙缝分开两人,男主妥协越过墙缝分割线往女主身上靠男主按了门铃坐下来看上次按了门铃女主回来的那个方向,镜头跟着摇过去,声音出,是女主,这样的错位设计很有意思男女之间的情感平铺直叙,抽丝剥茧最好的就是男的向女的认错,女的心疼男的,两人打闹骂笑合好那些如婴儿和狼般的孩子们啊哈哈哈两个男人搭讪都是同一个招数,假装认错人,女主将计就计,男的心里一万草泥马我只是瞎编的啊没想到是真的合好之后又紧接分手后男主喝醉画面,中间的这种跳跃性让人更加觉得承诺的反复无常女主和两个搭讪男遇到一起两个男人吵,最后原来互相认识哈哈哈哈最后男主为了得到女主妥协了,喝酒,这三个男的和女主形成一个微妙关系搭讪人让吃饭结果喝了酒,男友让喝酒结果提议去吃饭对比,前进的轮回,整天轮回结局设定就是类似失忆了然后重新开始的设定吧最后那段在床上对话说这是第一次奇妙的感觉,是当初第一次爱恋的感觉,女主好像失忆,第一次享受这种感觉,男主也是第一次享受这种感觉或者第二次享受,但这次的第二次是第一次的第一次三个男人,没有绝对的真,那两个搭讪的和男主,前两个是假装不是第一次见面,男主是假装第一次见面,真好原来是男主做的梦啊哎呦,更可怕的是坐起来这个还是不是另一层梦两个人坐在床上吃西瓜也能吃出高潮
看过的洪尚秀的第二部作品 很有意思又让人有点摸不清头脑的剧情 第一次看完一头雾水 看了写影评忽然又明朗起来 很有趣了。
每天早上醒来都是新的自己这句话如果成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脱出已有的束缚关系 摆脱尴尬的会面 一切都像是新的一般重新开始。
只是缓解的都是假象 真实的矛盾和冲突才是生活丧的自欺欺人的主旨 情阿爱阿又是满口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 又是别人口中饮酒后的放荡 生性如此何必太执着 人生最终发现什么都没有 自说自话的电影罢了。
女主角身份的虚实,一面讽刺了爱情与纠结都是男人自己的幻想与贪婪,另一方面“纯情与否”的疑问也在影射真假莫辨、善于矫饰伪装的绿茶婊。
影片议题还是男人和女人的虚伪和矫饰,但桥段情境依旧很讽刺很荒诞,幽默感和趣味性十足。
令人不禁要感叹导演取之不尽的情感素材。
导演视听进化了,摄影机少了躁动的推移,视听也沉静了许多,间离效果少了、更容易让人入戏;构图利用画框篇幅,营造出人物之间距离感,契合情感关系!
#ICA 好奇妙的感觉,整体的结构,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没有像他之前的作品,但是角色的不断变化,场景的重复和梦醒状态还是让我沉迷这种错位叙事感,观影过程中会思考我们到底是自我认知的自我还是他人认知的上的另一个人,与此同时爱情和暧昧情绪的参与也让影片中的“自我”在爱情框架下的流动性更加的活跃,电影的结局没有给出答案,而是揭示了一种不存在的真实。
之前看《北村方向》那不散的宴席让我有一种解构《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的感觉,而这部影片也是让我想到了布努埃尔的另一部作品《朦胧的欲望》,两部电影都探讨了身份的流动性和爱情中的不确定性,在《朦胧的欲望》中布努埃尔采用了两个女演员分别饰演同一个女性角色以此表现男主角对她的不断变幻的情感和认知,令人难以捉摸其真实身份。
而本片中则是通过女主角敏在相同或不同场景中不断变化的“自我”来实现相似的效果。
视听上,基本上是风格化呈现,固定镜头下的角色微妙的表情和身体语言更加的清晰,经典的“变焦”运用也不那么突兀了,不知道是因为看多了,还是使用的时机更好了。
我们暂时别联系,彼此安静一段时间吧。
我会全力以赴,为了我们的关系。
哥,爱情是很甜蜜的。
这人生有什么?
都是逢场作戏,都会拉屎都会吃饭,只有爱情才是无价的,别的都是没用的毫无价值的。
爱其实都是一样的。
你跟我不太合适,看来我们的灵魂属于不同的科。
结交了很多男人,每天换男朋友的女人说“我不会看人,我身边总是不好的男人,不是小孩就是饿狼,没有一个好的。
”做爱这方面你合格了。
跛脚男床边摆放一叠书,挺文艺的。
他们交往的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还是同一个女人的两面?
或者是她双重人格?
人生如若初相见……西瓜比哈密瓜爽口?
三星半
与以往洪尚秀电影有所区别的是,《你自己与你所有》不再玩一目了然的结构,而是移置进梦的情境(因而变得更为混乱与暧昧),同时演员也不再是之前在不同电影中反复串场的熟悉面孔,几个新面孔出来的。
这是让这部电影突出的表面现象,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电影中男女主角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产生的互换。
如果洪尚秀的电影确实如许多影评人所说的想要揭露的是男性深层的欲望心理(一个熟悉的词:直男癌),那么他之前所有的作品由于预先将将男性作为投射欲望的主体,女性作为接收欲望的客体,而让他的这种表达变得暧昧。
而电影中反复出现的男性形象则会不断地被投射到导演身上:洪尚秀自己恐怕也是难以免去浓厚的男性中心主义。
但在《你自己与你所有》中,通过对男女角色在某种程度上的互换,洪尚秀想表达的观点变得更为清晰。
无论这一效果的获得确实是洪尚秀自己特意的设定,还是电影本身“梦”的逻辑使然(“移置”),这部电影已经从洪尚秀所有的电影中脱颖而出。
之前在看《这时对那时错》时,我多少已经断定了洪尚秀的电影不再有继续观看的价值,因为这种如一的叙述套路、结构模式、人物干瘪的形象都让人有一种犯恶心的感觉。
因而,看《你自己与你所有》其实没有带任何期望,只想看看这位“文艺老屌丝”如何继续自我重复。
但事实是,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也许因为“梦”的设定,让它的逻辑变得难以琢磨,因而有一些很美妙的体验。
当然,根本原因在于洪尚秀在这部电影中翻转了两性间深层的心理结构。
这可以从首尾两场发生在床上的对话看出。
在电影开始后不久的那场床上对话中,男主角裸身盖着被子躺在床的里侧,而女主角则穿着一件T恤和短裤躺在外侧,被子只盖住了上半身。
而在快接近结尾的那一场戏中(紧接着就是男主角梦醒时刻,某种程度上暗示着前面发生的一切可能都是梦),情形发生了对换:现在是女主裸体躺在里侧全身盖着被子,而男主穿着T恤躺在外侧被子只盖住上身。
这不仅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明男女间的性别身份发生对换的设计,而且从两次谈话的内容也能看出。
在前一场戏中,男主因为女主不遵守约定多喝酒而发飙,女主对此表示不理解;而在后一场戏中,男主毫无原则地迁就女主,扬言她想喝多少就可以喝多少。
表面上看这是男主对喝酒这件事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逆转,实则是在说明开始的那场“床戏”中男主是被当作女性的形象来刻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按照惯常的逻辑,在一段感情关系中会去作限定、要双方共守约定的往往是女性,而需要对此做出保证但实际却又不断违犯的往往是男性;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女性在不断地迁就男性,而不是相反;而喜欢喝酒甚至上瘾也多会是男性所为,而这与电影中的情形恰恰相反。
因而头一场戏中男主喋喋不休(这也是女性特质)地指责对方违反了当初的约定,说出了像“要么你去喝酒,要么我们分手”这类的话,这种无理取闹的气话本身就更像是会出自一位女性之口。
除此之外,这种男女身份的对换还表现在其它方面。
比如在电影中,男主角表现出对女主角过分热情的忠诚,而他断腿的设计也在说明他如何在围绕着女主角作圆规似的圆周运动。
虽然在此,洪尚秀保留了将女性作为客体的设定,男性依然是投射欲望的主体。
但在这层关系上,女性从男性手上夺走了主动权。
虽然电影中的搭讪都是由男性主动提出的,但是女主角不断地挑逗男性并将他们收入囊中。
这种主动权的对换反映在她对男性想要勾搭自己的动机一目了然,正是因为了解此类男女间情爱游戏的规则,因而她能够将男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就是电影中出现的两位男人,其猥琐可鄙的嘴脸反映在他们毫无区别的勾搭伎俩上:我们之前在哪见过(最让人尴尬的搭讪套路)。
这种拙劣的搭讪技法无疑被女主一眼识破,因而她可以以其人之道“调戏”其身,也即她把自己当成对方认识的那个人的孪生妹妹,这样既没有让对方下不了台(认错的原因不在你,因为我们是双胞胎嘛),也可以继续掌控游戏的主动权(继续来搭讪啊)。
这种主客体间的对换是非常微妙而有效的,这使得洪尚秀之前电影中暗藏的“欲望法则”向侯麦式的“游戏法则”进行了转变。
(关于“欲望法则”与“游戏法则”,见此)因而,电影中这种将现实生活中的男性特征移置到女性身上,将女性特征移置到男性身上的设定,是非常明显的。
同时也非常巧妙地将洪尚秀想表达的观点表达了出来,那就是对直男癌症候的有力嘲讽。
而电影中李裕英所饰演的女性形象将男人巧妙地玩弄于鼓掌间,既不惹男性观众厌恶(以我为实例),反而愿意陷于其施展的女性魅力中,这说明了这种病症是普遍的而嘲讽让人舒适(电影玩观众,正是影片中女主玩男人),而最后通过一个“梦醒”的简单设计,让整部电影的虚实变得暧昧。
看洪常秀的电影,需要用到梁静茹的一句歌词:「爱真的需要勇气。
」一个导演,20年孜孜不倦地坚持沉浸在同一个剧情风格中,无论电影市场如何堆金垛银,他都是照常拉出几个男女,谈情,做爱,慵懒,茫然。
就像恋爱中的他和她,有情饮水饱,不会羡慕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
就像洪常秀那些电影,能上映就行,哪怕这部又不到两万人观影人次,大概他也不会羡慕百万和千万票房。
所以喜欢洪尚秀,以及看他的电影,都需要勇气。
爱这事儿,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比如爱能让一个人变蠢,谁都蠢过。
在洪尚秀的电影里,爱着的人则会更蠢,无论男女。
这么说,大概是因为我们作为观众清醒着,或者洪尚秀不屑于迎合观众需求,制造角色代入感。
男和女,是他的。
情和爱,是他的。
你只管负责看就行。
看,《你自己与你所有》里——睡觉的房子一如既往地狭小,洪尚秀的男主金柱赫和其他男主一如既往地窘迫。
还是一如既往:漂亮的女主李宥英喜欢他,和他在这么小的房间里说话,啪啪。
以及吵架。
猜疑、占有也是大部分男主的特点。
飘舞、游荡则是大部分女主的特点。
吵吧。
吵到最后,离去或者回来啪啪。
没有什么是不能以离去方式解决的。
没有什么是不能以啪啪方式解决的。
碎掉,或圆满地碎掉,看你选择哪一种。
洪常秀似乎不喜欢撕心裂肺式的吵架。
他和她,闷吵。
连痛苦都很像深夜的雾,浓烈,诡异,缥缈。
要么大雨滂沱,要么雪花纷飞,要么电闪雷鸣,要么溪水潺潺,你这么雾影绰绰,太不招人喜欢了不是吗?
大部分人会说是的,否则他的电影观影人数应该和名气成正比。
但雾也有雾的好,世上哪有看得如此真切的事?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也是一种美。
美是需要慢慢咂摸的,但就怕抿着嘴,美是咂摸到,蒙圈倒是好几圈。
这个时候别怀疑自己的观影智商,蒙圈的不仅是你,演员也是。
中国演员大概都想出演一次王家卫的电影。
韩国演员大概都想尝试一回洪尚秀的画风。
但并不简单,这俩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用剧本折磨演员。
不是剧本太厚,而是往往太薄,或者就是一张纸。
不仅是这部《你自己与你所有》,前面好多片都是这样。
比如2009年那部《懂得又如何》,就是他在参加仁川电影节时,就地找人,拉来了金泰宇、严智苑、刘俊相、高贤贞等人,对,河正宇也在里面酱油了两场,在只有一个片名的情况下,边拍边磨,花了不到10万美元拍成的。
但是它买到了10多个国家,还获得了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提名。
服吗?
不服忍着吧。
很多敬业的演员在开机前都会认真揣摩阅读剧本,理解所饰演人物的性格,甚至动手补写小传。
「人物小传」在洪尚秀这里是个不存在的电影名词。
他是谁?
为什么这么做?
他这样做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
演吧。
在《你自己的与你所有》里,金柱赫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做什么的、李宥英不知道自己的性格定位、金义城不知道为为什么要怂恿弟弟……除了导演,不,连导演都不知道这些。
他们演的好辛苦。
最后说下剧情吧。
讲真,洪尚秀的影片内容是用几句剧情概要装不下的。
我写过不少影片的解析,但却忌讳解读他的片子。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面对洪尚秀,你看到的、想到的,就是你的。
哪有什么标准答案,你完全可以将「自以为是」变回中性词。
也许,这就是洪尚秀和他的电影的魅力。
✎文︱韩影书 ©原创︱著作权所有
简单梳理下剧情:一对男女恋人,男的叫英秀,女的叫敏贞。
英秀在和朋友闲聊中,听闻敏贞背弃了两人关于限量喝酒的约定,酒后乱性和别的男人打架又亲吻,影响极为恶劣。
英秀把这视为原则问题,逼问对方坦白从宽。
哪知敏贞矢口否认,两人因此不欢而散,敏贞提议双方都冷静一下,暂时别再联系。
两人分开之后,敏贞尝试着与别的男人交往,先后接触了两个借机找她搭讪的男人,却在这样的相处中越发彷徨迷茫。
英秀则在事后追悔莫及,几次寻找敏贞未果,和其她女人的几次交往闲谈反而越发坚定了他对敏贞的爱意,最后两人重逢,收获了人生如初见般的惊喜和甜蜜。
如此看来,内容倒不复杂,到底要表达什么?
附和梁静茹(“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
抑或呼应罗曼·罗兰(“珍惜当下,把握现在”)?
了解洪常秀的观众都知道,这个人拍片好像从来都不是为了去讲好一个故事,说明白一个道理,或者渲染多么尖锐的戏剧冲突,塑造什么典型人物。
所谓洪常秀元素,它更应该是床,酒席,在路上,男人女人,是抽抽烟,喝喝酒,吹吹牛,上上床,是对比结构,变焦镜头,零度剪辑,极简主义,尴尬美学,梦境照进现实,新世代与新写实,是在重复中变奏差异,从无聊中整合出有趣,在无意义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神话”……再回过头来重新检视影片,无疑,它依然非常“洪常秀”。
古典乐、尴尬癌、变焦推拉、一场一镜等惯用手法就不提了,其它的比如:它的人设并不可爱,男的色厉内荏,女的莫明其妙,按照流行的说法,简直一个直男癌,一个绿茶婊。
这种对人的劣根性不留情面而又自然消解的调侃一直都是导演的拿手好戏。
而且我们不难发现,明明简单的剧情却被拍得悬疑烧脑,主要是因为女主敏贞这个角色的身份被处理相当模糊暧昧,她一下说自己是双胞胎,一下又像是患了失忆症,抑或哪根神经发生了错乱,虚虚实实,真假难辨,日常与荒诞同步上演且并行不悖,人心才因此变得微妙幽深,一个爱情小品就这样生生被拍成了性别寓言。
结合影片首尾两场对比鲜明的床上交流,整部戏其实可以视为一个“合—分—合”结构,占据全片大部分篇幅的是男女主角的“分”后,两人各自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又产生了横向和纵向的双重对比。
一男逐多女好比《夜与日》,一女戏多男则又是《我们善熙》,而男女主角此消彼长的情感执念,因为英秀寻找敏贞这条明线,也始终互为对照。
再说变化。
就像被人指出上部作品没有床戏一样,洪常秀似乎热衷于和喜爱他的观众玩这种找不同的小把戏(要么是刻意避免被贴上重复雷同的标签?
)。
他的作品虽然是无酒不成片,但这次,英秀几次喝米酒,敏贞喝了咖啡喝啤酒,以前影片里最常见的道具——韩国烧酒,终于没有了。
其次,也是个人看来令人欣喜的突破,结尾在床上聊过一段之后,男女主角约定睡半小时后再来说话,镜头从床头横移,对准了床边正在燃烧的蜡烛,少有地用了一个叠化效果预示时间的流逝,之后镜头再转回床上,只剩男主一人坐在床头怅然若失,难道又是一场春秋大梦?
但马上我们就知道,这只是导演玩的一个小伎俩,它像梦却又不是梦。
而之前英秀在敏贞家门口的两次错觉,因为发生在白天且没有睡觉的征兆,那两幕自然也更应该归为臆想。
换言之,作为一个老把现实与梦境作“零对接”处理的戏梦高手(如《猪堕井的一天》《女人是男人的未来》《夜与日》《懂得又如何》《在异国》《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自由之丘》等),洪常秀这次终于跨过了梦境,却照样把电影拍出了做梦一般的效果。
根据弗洛依德的理论,梦有时是人的潜意识欲望或愿望的满足,有时也可能会是欲望的惩罚。
但凡影片里出现的梦,它往往不是单纯的指代梦境本身,多少都带着现实投射的影子,一句话,它是自带解读空间的。
但这种看似理所当然的意味深长,显然也容易给人一种思维定式,提醒所谓意义的存在。
所以换个角度看,老拿梦来说事,是不是也是一种简单省事的套路呢?
比较而言,白日做梦般的恍惚惘然,无疑就比直接做梦来得更不落痕迹,也因为如此,电影逻辑才得以如履平地般将生活逻辑混淆消融。
此外还要特别提及的,这是洪常秀婚变之后的第一部作品,新的恋情到底激发了这位创作型导演怎样的灵感?
按惯常理解,个人焕发活力和第二春,作品较之从前更显温柔更有温度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事实上也确实有内容可以佐证,比如英秀这个角色,不再像他以前作品里的男主角那般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洪常秀的电影终于也有了专一坚定的男人,这还真是破开荒的头一遭,而结尾男女两人的床头对话,罗哩罗嗦而又情意绵绵,包括喂吃西瓜的甜蜜腻歪,其记录意义似乎也要大于表达诉求,都难免会让人往现实处附会联想。
但也无需就此大惊小怪:温情脉脉的洪常秀还是洪常秀吗?
当然是。
因为Yourself and Yours,恋你非你体现的是个人的一体两面,它好比拥有和失去互为一体的共存关系:因为拥有所以不珍惜,因为不珍惜所以失去,因为失去所以重新懂得珍惜,因为重新懂得珍惜所以重新拥有,然后呢,因为重新拥有所以……影片至此结束,生活在这里暂时达成了和解,但爱情的相生相杀却不会因此而停止循环,只要角力还在往下延续,它终究难以摆脱这场悖论,而且影片里也不是没有预兆,当男主深情款款地对女主表示“因为爱你所以决定相信你”时,女主的头却莫名地痛了起来,好转之后,她将原因归结于他的朋友又在背后说她坏话,两人为此相视一笑,这和《这时对那时错》里男女二人在电影院里笑意吟吟地就前一晚的放鸽子相互体谅简直如出一辙,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洪常秀的这次出手,恰似他的温柔,一刀。
这次混淆现实与梦幻的手法让我想到阿伦雷乃《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与阿巴斯的《原样复制》。
与新浪潮大师作品相似之处在于女主角不断否认跟男主角发生过情事,更搬出双胞胎和失忆等通俗剧的桥段让人捧腹不已。
而跟阿巴斯那部在意大利拍摄的爱情故事一样,这部作品里的男女主角都在故意忘却自己原来的面目,上演一出让旁人看来既无聊又有趣的游戏。
尤其是最后一段男女主角在马路上重逢以及在床上谈话的段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两个人都在装,但就是不肯揭穿彼此。
洪尚秀这种以戏谑方式来探讨男女对爱情的看法,似乎逐渐还原出爱情的真面目,那祛除掉欲望之后的本质,尽管看来让人有点不适,却也有让人艳羡的时候。
台词对白依然是洪式风格,荒诞与幽默并存,只不过这次有点冗余的口感,精简部分估计效果更佳。
剪辑技术应记一大功,令这个本来稀松平常的分手复合故事变得诡谲不已,现实与幻想场面的衔接令人拍案叫绝,蒙太奇的手法不断营造出梦一场的惊艳效果,甚至在结尾一幕仍然要让观众吃最大一惊。
画家英秀深爱着恋人敏贞,然而这段感情却并不被其他人看好。
英秀听信了敏贞夜晚醉酒,甚至与陌生男子纠缠不清的传言。
于是争吵在气愤、怀疑、嫉妒的情绪中爆发了,敏贞负气离去,英秀陷入了漫长的痛苦中。
最后,当英秀鼓起勇气重新去酒馆寻找敏贞,却见到了一个与敏贞一模一样的姑娘,故事变得有些扑朔迷离……
在前不久的柏林电影节上,韩国导演洪尚秀凭借着《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一手将身边美人捧上影后宝座。
其新作《克莱尔的相机》亦入围戛纳电影节特别关注单元,可谓出尽风头,一时无两。
这位1960年出生的导演,在1996年以处女座《猪堕井的那天》拿到韩国青龙奖最佳新人导演奖。
自此,几乎以大于一年一部的高产模式拍电影,至今已有20部作品问世。
洪尚秀的爱情故事们几乎一脉相承,他始终专注于对现代爱情关系的讨论:夜色下的酒后闲谈,男女间的爱而不得,全力塑造若即若离的抒情语境,偶尔穿插超越现实的梦境体验——每一部电影都具有十分浓郁的洪式色彩。
但是,在相似的布景格局和电影主题下,如何能玩出不同的花样,从不同的维度来讨论爱情,却是一件考验导演技巧的事。
目前,我们还无缘得见洪尚秀的两部新片,不过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位高产的导演2016年的新片《你自己与你所有》管中窥豹,一览端倪。
从场景来看,《你自己与你所有》就是一部几乎不能再简单的爱情小品:家,几个外景,两个酒馆,几乎就囊括了所有的外部环境。
而删去所有故事边缘的枝蔓,只剩下了一个在爱情中游走不定、自我挣扎、苦苦寻觅的男人。
但是洪尚秀颇具心机地加入了一个元素,让这部电影从故事到主题都显得晦暗不明:李裕英所饰演的这个甜美的姑娘到底是不是敏贞?
她一会儿是英秀身边恬静温柔的好姑娘,一会儿又在酒馆里和不同男人把酒言欢。
每个男人似乎都是她的前任,她却拒绝“敏贞”这个身份,也拒绝所有与过去的关系,甚至不惜自称是敏贞的双胞胎妹妹。
有意思的是,男人们和她的关系,大多是陷落于被抛弃的痛苦之中,却又恰恰是在她的否认和拒绝中得以重生,即便对于男主英秀,也概莫能外。
那么,她到底是谁?
洪尚秀根本不想给出答案。
在英秀的动摇和敏贞的逃离之下,观众自然而然地开始思考爱情的本质——爱情是否可以包容质疑?
爱情是否具有唯一性排他性?
爱情是附着于面容、身份还是灵魂?
狡猾的洪尚秀同样不回答,也不讨论,只是举重若轻地带着观众的视角在场景和角色中游移。
由于敏贞身份的模糊性,观影者只好选择从其他角色中找到这个故事的切入口,那么首当其冲当然是男主英秀。
从对敏贞违背承诺的怀疑,争吵时的虚张声势和傲慢倔强,到敏贞离开后的挣扎、失落、痛苦,再到下定决心主动挽回的痴情,一个复杂而又充满现实感的角色出现在我们面前。
他想爱,但其实是想占有,他怀疑,其实是无法承受他人的非议,他想逃离,但根本舍不得放手,他痴情,却胆怯地不敢大声说话。
这样一个矛盾又纠结的形象,却恰恰是对于爱情的写实性还原。
在片尾,那个全新的“敏贞”面前,他展现出初恋一般的纯粹和喜悦,“就好像第一次见面一样”。
而任何一个认真看完全片的人都明白,这样的一个角色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完成自我拯救,这只是一场新的自我拉扯的开始。
洪尚秀如同一个精确的术士,小心翼翼地操纵着观影者的心理情绪。
你建立起一个认识,这个认识又倏忽被打破,你欣赏一个场景,他却突然让你如堕梦中。
即便曲终落幕,你大概仍然分辨不出他到底想让镜头下的人物走向何方。
洪尚秀的狡猾在于,他让人物巧妙地游走于现实与梦境之间。
你看见她伸出双臂迎面扑来,回头却发现只是空气中的幻想;你看见他们相拥而泣和好如初,却不过只是南柯一梦;而当你独自在床上苏醒,唇齿间的气息尚未淡去,正要品味梦醒伊人不再的惆怅时,她却娉婷走来。
而当这些雾中风景般的场景慢慢淡去,你发现一种对于爱情真实的、原初的、淡淡的触动,又浮现了出来……
“我就想跟我爱的人好好地过日子直到离开这个人间,我的愿望仅此而已,别的都是胆小鬼们会做的补偿而已,用扔掉真心的代价而得到的补偿。
我的余生就想好好地活下去,这对于我来说就是真正的爱情,不是登上珠穆朗玛峰之类的画面,就是女人对我的爱,我就想得到那种爱并且能感受到,每天爱着彼此就想过这种日子,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 小酒馆里这场关于爱情的自我表白,几乎瞬间把观众的心理预期推上了一个高峰。
然而。
这并不是我们惯常看到的那种韩式爱情故事,它几乎剥离了所有戏剧式的高潮段落,而专注于每一个平庸无奇的日常细节,甚至连分道扬镳都拍得那么现实而冷静。
在这里你根本看不到那种韩式爱情故事里常见的煽情桥段,也不必期待一场巨大而激动人心的反转,不必等候英秀与敏贞的重逢邂逅,或者一场罗曼蒂克的相遇与告白。
自始至终,洪尚秀只是平铺直叙地讲故事,所有的事情都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他们的相遇甚至如同你记忆中那个早已淡去的爱情场景,并不那么热烈,也不那么动人心弦,它只是发生了。
你就如同亲自站在他们身边,看着这个故事缓缓展开,又缓缓结束,看着他们沉浸在巨大的幸福感里,又或者陷溺于无法自拔的痛苦中。
作为一部小品式的电影,《你自己与你所有》并不具备那种看穿爱情本质的视野深度,洪尚秀也没有在其中寄放这样的野心。
事实上,大多数想要爬到爱情的头上指手画脚侃侃而谈的电影,恐怕都只能映衬出自己的空洞。
片尾,英秀又一次无可救药地陷入了对“敏贞”的迷恋之中。
此时,这个姑娘到底是不是敏贞本人,已经显得无足轻重了,这场崭新的关系是否能维持下去直到花开蒂落,也并不重要了。
尽管我们仍然能从英秀舒畅的微笑嗅出一丝隔阂与不安,然而,当他凝视着她双眼的那一刻,当他所有的心神都倾注在她身上之时,毫无疑问爱情发生了。
那些从不停歇的痛苦、缠绕、纠葛、撕扯,也就随它去吧。
而这一刻是属于你自己的,也是你的所有。
啊~~~又是洪导的大作,以后要离他远点
“我们认识吗”
圈子太小了 搞的男人都互相认识
天哪,熱戀中的洪尚秀!
不知道在说什么的电影,一个神经病女人的故事,不停失忆或者假装别人,然后跟N多人谈恋爱,整个一个精神分裂啊。这片子为啥高分啊。是我太弱看不懂啊。
调情高手洪尚秀,一言不合就变焦,几杯烧酒穿肠过,真假难辨分又合。
李裕英完成角色尤物,洪完成电影尤物。
……总之人设台词拍摄手法都和我的审美不合 如果这是他的一贯风格 那我还是别看了= =
红玫瑰啊白玫瑰
如梦之梦~
洪尚秀的“不如我们重头再来”。
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管他人评说。英秀说,他可以为了敏贞去死,去殉情。这句话一语成畿,电影上映的一年后,金柱赫真的离开了李裕英。电影中,英秀被敏贞伤害难过,电影外,留下裕英一人面对以后的人生。
一个洪尚秀趣味的白日梦
你自己与你所有的命题转述,各种叙事手法的玩弄,浑浑噩噩的,这就是爱情呀。
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好像在哪里见过你,枕边人若只如初见~
骚……
安全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嘴炮打了90分钟,是我看过最差的韩国电影
标准洪氏小品啊,明明就是在讽刺直男癌啊。男人啊,爱的永远只是女人的皮囊。希望国际LGBT组织能邀请洪尚秀拍一部讲述两个男人的爱情故事。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你来装疯我卖傻;2.有一个年纪轻轻就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女友也是一种不错的生命体验。
全片对白,把摩擦皮肤衣料呼吸的声音全部收录的生活片。女主要是厉害的渣女,会给自己两个人格各有一个人设,认识谁不认识谁,而不是一会儿认识这人一会不认识那人的,很混乱,不知道想讲些什么。看评论是人渣导演,是我的问题看之前得看下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