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下在硬盘里存了不短时间,躺在一堆小情愫百转千回的欧美情爱片里面,显的特别格格不入。
这几天硬盘空间不足,完全抱着腾硬盘的动机打开的,现在正在深刻反思看的晚了。
说实话《XX王》这个名字起的真不咋地,让我想起了各式各样的传记片。
看完才惊叹,人不可貌相,片不能看名。
开场地图我这个学理工的本能的看了两遍,等把剧情地理弄明白,紧接着一个神之托举又吸住了眼。
影片前半段叙事偏向歌舞片,虽说有些拖情节之嫌,但一想到印度电影一贯的表现风格,还是忍了。
不过完全不能说歌舞不好看,先不说人美场景炫服装道具制作精良让人大饱眼福,单讲剧情切歌舞的感觉自然到完全没有突兀感,更不用说拍出了华丽的民族风情,这一点咱真是不佩服三哥不行。
再说剧情,虽说故事虚构,但真实感史诗感绝对秒琼奶奶于妈几条街,导演表达手法成熟自然,剧情发展节奏控制流畅。
开篇的神之托举就已经足够吸引眼球,前半程几段歌舞偶尔出戏,耐着性子看到石头底下血战众人下跪呼喊老将称臣观众热血沸腾的时候,二次高潮哦不,回忆杀来了,经费开始燃烧了!
确实雪崩特效真的有点崩(还不如99年的007黑日危机),但万人合战盾墙箭阵满城尽带金甲棍棒刀枪齐鸣那个牛逼的感觉确实值得印度电影夸耀一番。
肌肉美男暴力美学又不似麦克斯4那样黑色朋克机械血腥,看完只能说一个字:爽。
片尾学日韩影视一样的续集片花和“coming in 2016”的字幕着实让我小激动了一把。
这是一部让人有美妙观影体验的电影,使我对三哥电影的看法有了很大改观。
仔细想想也对,都是有着好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文明古国,凭啥恒河流域的历史就可以被忽略。
反正中途我忍不住的连呼了好几次三哥开挂了,至于你信不信,自己看看就知道了。
好看就够了,要什么自行车!
爽片爽片爽片,为什么只有上下两部呢,根本不够看啊!
一秒钟都没有快进(甚至还想要回放),这才是一部电影应该有的品德,让人喜欢看并且想看下去。
中国电影人们,别扯什么立意高度啦,看看人三哥,这种电影的资金投入,我们国产片也不少吧。
就纯纯商业片来看,有哪几部比得上的。
很可惜国内的版本,由于时长的原因,删减了很多部分。
真是不该删,多亏了网络上能找到。
第一部里,小巴在把林迦搬到瀑布下后,快活得意,兴之所至跳的湿婆颂舞。
天真、自由、野性,真就是情绪高涨到极点的时候,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神性之大和天性之纯像瀑布流一样霍然而来。
(要不怎么说湿婆即是舞蹈之神又是天真之主呢)还有男女主定情的那段,初看片时知道是删减了,没想到这么重要的一段都删掉。
这对男女主塑造太重要了,没这段就是两样人了啊。
删掉以后的版本给人观感:男主见色起意强要了女主,女主被睡服以后娇羞得不行,一整个就爱上了,离不开男主,想起自己的任务长吁短叹能力不足,男主这才顶上。
实际的片段:男主一边打斗一边给女主画娥眉点绛唇,让她觉醒了一直被复仇怒火所压制遮蔽的自我意识(突然想到思凡是怎么回事),然后看到男主拿出的自己曾失落的面具,知道男主没有说谎,真的跋山涉水只为你而来,就是为了见自己一面爬过了那座只有神才能攀上的瀑布。
然后二人两情相悦,在多支舞蹈中爱意蔓延,最后水到渠成,达到生命的大和谐。
而后来之所以让男主担起拯救公主的任务,是因为在前面的雪山大逃亡中,女主的脚受伤了。
气死,这两段内容,都起到了绝佳的刻画人物作用,甚至可以说有了这两段以后,不仅爱情线合理了,人物也因此灵魂更闪亮了。
男主洒脱浪漫、自由自在,女主坚毅勇猛、敢爱敢恨,他们之间的故事,因寻美而初始,为男人辟开了一条磷光闪烁的向阳道路,因寻美而一往情深,为女人找到了一颗接触到人间空气的崭新内心。
知慕少艾,多纯净的情愫啊,诗经的首篇就是关雎诶。
怎么能一剪梅嘛。
而且小情侣宛若拍婚纱照般的换装舞蹈跳得好美,情欲之美,摇荡性灵,但是一点也不下流。
睫毛、手指、珠宝、腰身都是戏,逶迤双双,婉转款款,太漂亮了,这不比现在什么片子里都要来点低俗笑话和赤裸床戏好太多。
小巴的情欲之舞,像绸缎斩水,天神降临咸池散发沐浴。
后面大巴在酒坊的情欲之舞,则是夜晚的蔷薇猛虎,诱惑而蠢蠢而动,是与酒神达成的某种共识。
很多人都说小巴没大巴有魅力,倒霉的删减占一大原因。
另外就在于,对人物的刻画。
第一部勉强算旗鼓相当,第二部大巴可占了大半部分,从生到死如流星般耀眼璀璨,魅力全开。
相比之下小巴这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第一部还有点独立的表现余地,第二部最后的半小时复仇之路,只是作为一个报仇怒火的具像化罢了,就是工具人。
大家在看过大巴那样烈火焚林般宏大壮阔的人生画卷后,也差不多到了贤者状态,哪怕小巴杀回王城身姿凛凛,也不过稍抚悲痛,大伙心系还在大巴身上,不过在这个血脉延续上寄托一些对大巴的情感而已。
女角色都很棒,不管是养母、女战士、公主、太后,都是硬骨头,非常英武。
养母多了几许俏皮可亲,女战士眉宇间总曳着独行侠般的孤寂,公主太后则是一类人,高贵笔直,一以贯之,从不怀疑。
但公主更慑人的是她初初登场时,锁链缠身,白蓬飘飘,叫二十五年的折磨蚀锈了,化妆真是棒,绝对看不出什么布衣荆钗难掩国色,反倒是满脸枯焦憔悴,抬头活像一个鬼影。
偏偏她说的第一句话就锐利如金属、坚硬如钻石,眼神高傲仿佛猛禽要做俯冲的一击,真是神气十足,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那种超脱了皮相的美丽。
这部片子里的男性和女性,都有一种武德充沛之美,刚健、坦白、勇敢,在大部分人类体质一日不如一日的当下,稀缺而舒服。
童话、神话、史诗,怎么描述这部剧都可以。
尽情地歌颂英雄,尽情地享受和发泄,尽情地在金珠银珠与香料尘土间赞美神明、守护正法。
真是开心,真是快乐,简单的故事也能讲得这么惊心动魄。
正义战胜邪恶,权柄输给人心。
世间最宏大的道理,本来就是很简单的。
三哥还是豁达。
我们什么时候也能拍一部这样的片子呢。
别说汉族没有史诗,少数民族总有的吧,比如,格萨尔王?
印度影片《巴霍巴利王(上)》是一部可爱的史诗神作,近乎奇幻,虽然有拖沓的节奏、冗长的歌舞,但是也有开阔宏大的场面,有瑰丽壮观的瀑布特效,不足之处在于“五毛特效”痕迹十分明显,比如战争场面和王宫场景充斥着模型特效、悬浮特效之类的“偷工减料”。
最难得之处在于,这部影片和《机器人之恋》、《功夫小蝇》等其他印度影片一样,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比如人的天生神力、震撼的瀑布奇观、奇特的打斗设计等等,感觉印度三哥们简直是狂拽炫酷吊炸天,对比而言,中国导演需要卸下的思想包袱太多,需要大开的脑洞也太多了。
我不是爱吐槽的人,也绝不是喷子。
首先,翻跃瀑布的时候,男主掉落在树上却借力又弹了上去。
这一幕我仿佛是在看西游记孙悟空学筋斗云啊…第二,男主爬了一天还是两天?
吃啥?
为啥莫名其妙最后掏出一把小刀?
还做了一把弓箭?
那树藤能有弹性?
如果能做出弓箭,箭上绑着树藤爬,早干嘛去了?
还要跳断崖?
第三,男主救母,骑着马往火堆里冲,我承认你很有气势,你不怕火,你不怕火马也不怕吗?
还有很多,需要输的时候弱到爆,需要赢得时候就开挂!
歌舞,不讨论,那是艺术形式,我欣赏不了,是我见识短。
内涵,我承认电影内涵很深刻,表达了人对家,对母亲的归属感。
表达了要爱戴子民,众人平等,等等深刻的内涵。
但是,表达需要方式和方法,不合乎逻辑的表达方式是如何博得观众认同的?
我不懂!
根据人物形象的需要,夸张是艺术需要。
但难道不应该张弛有度吗?
是国人对印度电影本身的期待就不高吗?
中国电影各种吐槽,一点不合乎逻辑,都能成为给一星的理由。
咱能客观点吗?
这个电影,一样的剧本,背景换成中国风,演员换成中国人。
你们还能评论这么高?
谁敢用这个剧本,估计导演和演员都被骂死了!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已经超越中国多少个天将雄师了,虽然有又唱又跳,剧情有些会浮夸,但是浮夸也是如中国传说的项羽之类的,所以喷子们的只是黑这部电影,之所以黑,2016年就没一部国产能比!
投资上1亿7000万真的不叫多,比起画面,我只能说给中国5亿都完不成!
天将雄师就是个例子!
特效已经甩死中国电影界了!
不要相信黑粉的话,坐到电影院你会知道值不值!
那些所谓的黑粉说imdb刷分,不好意思,我看就值这么多!
说不好的,不是太挑剔就是被国产电影把眼睛给污染了,看不得好的了吧?
【巴霍巴利王】很经典!
我今天用了五个多小时看完上下两部,然后又很手痒,用一个下午写了这篇剧情简介和影评,供大家欣赏~这部宝莱坞电影堪称史诗,可谓是“印度电影的巅峰之作”!
这画面、这特效、这阵仗,看得内心很是澎湃,这相较于那些好莱坞大片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知道我天朝什么时候才能够拍出这样一部像样的史诗级大片?
巴霍巴利王电影海报【巴霍巴利王】上、下两部加起来五个多小时,像所有宝莱坞电影一样,这两部电影把印度歌舞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个主要人物(包括女人)好像都跟开挂一样,都是大力士、神箭手、跑酷者……虽然也是“王子复仇记”似的故事,但是剧情并不俗套,亲情、爱情、友情、忠诚、信念、仇恨…多种情感交织,叙事结构完整,全程无尿感(下部由于是网络上流传的DVD版,只有三分之一的字幕,剩下全是印度语,我竟然连蒙带猜地给看完了~)……故事情节是通过倒叙展开的,完整的故事是这样的:巴霍巴利的父亲是这个国家的王,结果英年早逝,留下了遗腹子的他,他的母亲也因为在生他时难产而死去,于是他被大伯母抚养。
由于他的大伯(原国王的亲哥哥)身体有残疾且比较懦弱,而他的大伯母又比较强悍,国家政权转移到这个女人手上,成为实际的统治者(女王)。
她对待巴霍巴利像自己亲生儿子一样,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接受相同的教育,看将来哪一个可以成为这个国家受百姓拥戴的王。
两位王子都很优秀、很有能力、很会带兵打仗,女王的亲生儿子打仗虽说是一把好手,但是缺乏怜悯之心,而巴霍巴利则不仅文武双全,而且非常受百姓拥戴。
两人都通过重重考验,最终女王决定任命巴霍巴利为下一任国王,任命自己的儿子为护国大将军,在准备加冕期间,巴霍巴利遇到了邻国的一位公主,经过一段时间逗比地相处,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于此同时,王后的亲生儿子(最大反派)因为没有当上国王而愤愤不平,加之他那个残疾的爹(巴霍巴利的大伯)在一旁煽风点火,一个阴谋在他的心里产生了。
他向女王请示说自己爱上了邻国的公主,请求女王赐婚,女王由于没有把王位给自己的儿子心生愧疚,很爽快地答应了(此时她并不知道巴霍巴利也喜欢那位公主)。
几经周折,巴霍巴利把公主带回了自己的国家,当女王知道公主爱上的人是巴霍巴利时面子有点挂不住,加之这个公主是小辣椒的性格,触怒了女王,女王一气之下问巴霍巴利:你是要江山还是要美人?
巴霍巴利选择了后者,于是女王就当众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巴霍巴利则成了护国大将军。
然而,由于巴霍巴利太过于得民心,一直被新国王视为眼中钉,在他的精心设计下,煽动皇太后(原女王)收了巴霍巴利的兵权,把他贬为庶民。
在民间,巴霍巴利与百姓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在深得民心的同时,也“功高盖主”,新国王决定必须除掉此人,在他的设计之下再次煽动皇太后,说巴霍巴利要造反,皇太后再三犹豫之下,派出了一位家族世世代代发誓效忠王室的奴隶(此人是巴霍巴利好朋友,他把这个奴隶当做亲叔叔一样看待),“愚忠”的奴隶内心十分痛苦而又很无奈,从背后一刀刺死了对他没有任何戒备心的巴霍巴利,巴霍巴利在临死前并没有责怪这个老奴隶,并希望他能够好好照顾母亲(皇太后)。
巴霍巴利死后,新国王出现了,对巴霍巴利进行了“鞭尸”(拿刀在尸体上乱捅),以泻心中积攒多年的怨气。
老奴隶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皇太后,皇太后知道后很震惊和后悔,此时公主(巴霍巴利的妻子)已经临盆,生下一位小王子后来到了皇宫,国王和他的残疾老子也来到了皇宫,想杀掉这个小王子以绝后患。
皇太后感觉形势不妙,抱着小王子在老奴隶的护送下,从暗道逃了出去,正准备乘船离开,被国王在城楼上一箭射倒进水里,随着河流漂移,皇太后抱着小王子逃到了一个峡谷当中(世外桃源),在杀死最后一波追兵之后,本以为安全了,一不小心跌进了河水更加湍急的河流中,临死之前她找到了一处石头挡住了自己的身体并把孩子死死地往水面上举起。
附近正在耕作的村民,听到孩子的哭声把孩子救了上来,村长老婆不能生育就想收养他,又怕外人来寻,于是叫人用巨石堵住了村里通往外界的道路。
村子前面有一条瀑布,这个孩子(小王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想看看上面是什么,年复一年地攀爬悬崖峭壁,从来都没有达到顶峰,弄得母亲很是担心,只能祈求河神保佑,村里的巫师告诉她:只要你从河里提来100桶水浇到供奉河神的石碑上(很像磨盘),你儿子就不会爬悬崖了。
在小伙子(小王子)看到母亲辛苦提水的情景之后,直接把石碑举起放到了瀑布下面,源源不断水流流到石碑上,村里人都被他的神力惊呆了,正当他准备离开瀑布时,一个女性的木制面具从瀑布上面流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他苦苦冥想面具的主人是谁,决定一定要到瀑布上面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找到面具的女主人。
终于有一天,他成功了,爬到了瀑布上面,机缘巧合之下找到了他的梦中女神,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这个女子和她的族人其实是那个公主(巴霍巴利的妻子 王子的母亲)国家的遗民,一直不满国王(大反派)的残暴统治,知道自己国家的公主被国王锁链囚禁在皇宫的广场上,感到十分羞耻,所有族人誓死要救出公主。
几次任务失败后,这个女子准备担起使命救回公主,王子知道后说这应该是男人做的事,他准备替女子完成使命。
由于长得很像巴霍巴利加上力气大,很多人以为他就是巴霍巴利,几经波折他终于从老奴隶口中知道了自己生世,最后联合父亲的支持者(老百姓),从广场上救出了自己的母亲,打败并烧死了大反派国王……好长的故事啊,打了好久的字,但是对于经典,是值得尊敬的~
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剧情和人设都很精彩,故事很长,有160分钟,但我觉得值得花时间去看。
或许男生会很喜欢里面的战争场面,确实精彩。
而我,作为一名女生,并不是很喜欢血腥的杀戮场景。
故把关注点较多地放在了服装和人物上面。
服装之美:<图片1><图片2><图片3>歌舞片段场景,男女主角的第一套服装,紫色搭配黄色,非常的鲜艳夺目,光彩照人。
<图片4><图片5><图片6>第二套服装:深蓝色配淡蓝色,十分的清新动人,与美丽的自然风景完美融合。
特别欣赏的是,每一次的服装,都会注重配饰的搭配。
配饰的色调会随着服装颜色变化,一般都是同色系,看上去很是和谐自然。
我喜欢印度电影,喜欢服装色彩的浓烈,赏心悦目的画面。
《巴霍巴利王》是史诗战争片,爱情的戏份不多,但男女主的爱情还是触动我心,还是印度爱情影片里一如既往的浪漫、唯美、纯真、执着。
<图片7><图片8>爱情之美:喜欢男女主之间爱情的发生,是那样自然、直接而热烈。
喜欢上了就去追求,心动了就大方接受。
生命不长,时间很贵,爱就享受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
喜欢这样的爱情观,很高兴在电影里看到如斯爱情。
<图片9>这个仰拍镜头很好,凸显了男主角在女主角心中的伟岸,一切有他在,天塌都不怕,哈哈力量之美:男主角是巴霍巴利王,是天生的一国之王,自幼力大无穷。
在他身上,完美呈现了雄性的力量之美!
<图片10><图片11>看着电影,感觉满屏的雄性荷尔蒙,被男主角一身结实的肌肉,雄健高大的身材迷倒再次深深感受到,完美身材的杀伤力!
哈哈,我要运动起来《巴霍巴利王》:气势磅礴的美
一两个月前第一次看到巴霍巴利王的海报,就觉得海报上是一只站立在城市废墟中的、酷似一只霸王龙的哥斯拉,就像图二那只只有一只脚着地的霸王龙!
还心想说印度也拍怪兽电影了!
后来再看到这张海报不下十次,都觉得是哥斯拉!
今天终于抽空拉着某人看,还特意介绍说,你看海报是只哥斯拉,印度也拍这种电影了!
开头就觉得内容的打开方式有点不对。
看了二十分钟,发现不像会有哥斯拉出场的样子。
等到看完,特意去翻海报,发现原来是托举婴儿的镜头,而且这怎么会被看成哥斯拉!
而且我每次看电视都戴了眼镜的说!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我的大脑欺骗了我的眼睛!!!
但我不喜欢奥特曼和怪兽,我只喜欢机甲…………这电影挺好看的,我给了五星,里面的人很有看头……
关于“阿三“。
想写点东西之前,浏览了一圈大家的影评,“阿三”之声不绝于耳。
好象现在大家都叫习惯了,张口闭口的叫,“阿三“已经成了印度的代名词。
大家就这样心安理得地叫着,不知道有没有了解过”阿三“的含义,但叫的时候肯定没什么敬意。
如果一个日本人叫着”支那“如何如何,我们的爱国青年早就火冒三丈了,什么辱华之类的肯定上来了。
那我就不明白了,不喜欢别人辱华,那干嘛张口闭口的辱印呢?
老祖宗早说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想日本人叫我们”支那“,我们就不要叫印度人”阿三“。
想别人尊重你,你就先学会尊重别人,不懂尊重别人,也不配得到别人的尊重。
何况历史上中印之间也没结什么大的梁子,隔着喜马拉雅山,井水不犯河水,就62年那点冲突也算不上深仇大恨吧。
老毛子历史上抢了我们那么多土地,把外蒙古都剜出去了,也没见我们怎么仇恨,还恬着脸叫人家”战斗民族“。
人性中的欺软怕硬大概就是这样吧。
关于开挂。
开挂这个词最早指电子游戏中开外挂,但印度人民在火车上外挂的壮观场面深入人心之后,开挂就和印度联系在一起了,开挂民族也成了印度人民的代称。
一说到印度电影,开挂的场面当然比比皆是,但印度电影也不是都是这个类型,以我所看过不多的片子来看,印度电影可谓百花齐放,象《三傻》、《偶滴神》,思想深度都是我国电影所不及的。
当然我国电影环境不同,上面有个光腚总局管这管那,其结果是我们拍了好多不着边际的武侠片。
武侠片是中国特有的类型片,如果外国人第一次看,估计也是眼珠子满地乱滚的节奏。
看着满屏无视地心引力、飞来飞去的中国侠客,有古装必有武打,有武打必有开挂,我大中华才是世界第一开挂民族吧。
我们自己天天甩着膀子开挂却熟视无睹,还笑印度人爱开挂,当真有一种百步笑五十步的感觉。
而且我们是全天候开挂,古人开开挂的也就算了,现在都开进八年抗战了,如果人家问我们手撕鬼子是怎么回事,我们何颜以对。
关于史诗。
这部电影标明了是一部史诗电影,史诗就是历史加神话传说,那各种怪力乱神是少不了的,各种力大无穷,各种无视地心引力,各种不科学。
你不能再喷史诗电影开挂,就好象你不能说《西游记》不科学一样。
中华民族或者说中华民族构成主体的汉民族,比较早熟,我们的上古神话简陋的不成体系,翻来倒去就是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这几个小故事,到了大禹之后,神话时代就结束了。
中国能称得上史诗的,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的,比如《格萨尔王传》等。
我们也没有场面宏大的史诗电影,象《无极》那种虽然也飞来飞去,但骨子里只是披着神话外衣的宫斗剧,没有史的厚重,更没有诗的优美,你有听说过一个馒头开创的史诗么?
关于歌舞。
刚才说汉民族成熟的早,早早有了文学艺术,那相对歌舞蹈表现力就弱化,汉民族就没什么有特色的舞蹈,能扭几下秧歌就对付了,汉族人哪有什么民族舞蹈,说能歌善舞的,都是少数民族。
而印度人的歌舞是骨子里的,没有歌舞就不是印度电影。
《巴霍巴利王》开始的时候还算收敛,搬林加后的那段水中舞蹈毫不突兀,而攀上大瀑布时那段亦真亦幻的女神舞蹈可谓美轮美奂,翩翩欲仙,大概霓裳羽衣舞就是这种感觉吧。
这是全片中最美的片段,也真真正正体现了舞蹈之美,所以看片后还特地去搜了些肚皮舞来观赏。
再后面的一段舞蹈就是男女主人公的园中舞,这段有点勉强,从情节上讲,发展的过快,男主暗恋女主才几天不说,女主认识男主才几分钟,总共才说不到5句话,开始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开跳了,然后还马上就羞羞了,爽得逻辑都丢到九宵云外云了,另外不得不说,女主的腰上还真有肉啊。
前面都是单人舞、双人舞,在印度观众看来肯定不过瘾,导演估计也憋不住了,最后还得放大招,给大家结结实实来场大保健。
王子哥俩追叛徒,进了洒吧,在毫无剧情推动必要的情况来个场群舞,唱的啥全听不民懂,只记住了三个舞娘的妖娆无比。
关于音乐。
本人其实是乐盲,完全不懂音乐,但不妨碍剧中音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是洗脑级的。
第一段是男主搬林加时的配乐,男声充满力量感,衬托了男主的天生神力,阳刚之极。
第二段是男主攀爬大瀑布时的配乐,男声低音合唱,配上女声悠扬婉转的独唱,刚柔相济,洗人神髓。
还有一段是进入古城的配乐,伴着低觉雄厚的男声合唱,一个长镜头从城市上空越过亭台楼阁,穿街走巷,最后定格在坏国王面前,交待了城市的宏伟壮丽、也透视了统治的野蛮暴虐。
还有波斯剑士找老奴卡他帕比剑一节,用大提琴的快节奏起伏衬托比武的激烈,最后屠龙刀怒折倚天剑,高手收刀入鞘,音乐顿止。
其余精彩之外不能一一说来,总之配乐是本片一大亮点,多听洗脑。
关于战争。
本剧的战争场面也是一大特点,处处模仿好莱坞,特效痕迹还比较明显,相当于好莱坞的二流水准。
说起古装战争片,那肯定得说美国大片,从早期的《勇敢的心》、到《指环王》三部曲、到《特洛伊》、《斯巴达300》、再到《霍比特人》三部曲,场面宏大和视效震撼,象《天国王朝》这种水准已经登峰造极,后继者难以超越。
美国电影缺不了古装战争片,隔三岔五的就整出一部来轰炸全世界观众的眼球,那怕迪斯尼这种拍给乖宝宝看的片子里,也充斥着骑士和剑。
说回我国来,古装战争片可真是乏善可陈。
稍稍梳理了一下,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古装战争片都是港台导演的作品,近十年间数的出来的作品,比如水火大戏《赤壁》是吴宇森拍的,技术流攻城战的《墨攻》是张之亮拍的,戏说历史剧《三国志见龙卸甲》是李仁港拍的(还有《鸿门宴》、《西域雄师》,虽然是中国英雄都诡异地披着日式铠甲,但总算填补着电影类型片的一个空白,看看热闹也行啊),还有程晓东的《江山美人》,陈勋奇的《杨门女将》,烂虽烂,但人家有啊。
中国古装战争片都是这些香港导演拍的,这真是邪了门了。
别跟我说《英雄》、《无极》和《黄金甲》,那哪是战争啊,几千人统一喊着号子,整个一团体操啊。
早年间还有一部《黄河大侠》,铁马冰河入梦来,又是香港导演张鑫炎的作品。
一直追溯到开山之作《敦煌》,黄沙百战穿金甲,居然是日本人拍的,一声叹息。
说到底,要拍出好看的古装战争片,导演自己得有一个英雄梦,这种梦想和情怀要到唐代的边塞诗里找,再后面就看不到了,宋之后一路萎靡,岳飞和于谦的时代,是英雄的末路。
当代嘛,买个仿真枪都要判无期,大家都来做乖宝宝,死了英雄的心罢。
大陆导演的作品中值得一提的只有一部《荆轲刺秦王》,陈凯歌那个时候还有激情,还有英雄梦,可惜他入了美国籍。
关于剧情。
总的来说,本片剧情紧凑,除了歌舞过场,基本上环环相扣,密集推进,交待清楚,没有拖泥带水和废话。
第一部的剧情在老奴卡他帕一下出人意料的大反转之后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猜想。
大幕已经拉开,爱恨情仇留待下部分解。
第二部马上要上映了,期待精彩的印度大片。
为什么说吴宇森必看,你懂得……本来很讨厌电影分上下集的,再怎么狡辩一集讲不好大篇幅的故事,不如说编剧导演能力有限,明摆着就是为了圈钱。
上集拍好了也罢,否则城门失火直接殃及下集。
还好,《巴霍巴利王(上)》,成功突破了分集不讨好的窘境。
imdb8.9分的极好成绩赢了口碑,票房上也有不俗表现。
电影虽然分上下集,但是独立成篇,上集几乎就是个完整的故事,如果结尾不那么仓促的话。
也许是为下集铺垫。
不知上集的结尾是不是下集男主角的结局。
如果是的话,那真是壮怀激烈了。
影片的摄影、音乐都很不错。
特别是摄影美术,尤其精彩,大气唯美好似广告大片,影片开头男主攀爬瀑布那段,如同真人版人猿泰山,风光旖旎,美女歌舞,衣袂飘飘,赏心悦目。
这部号称印度最贵的电影,大部分都用在特效上了,效果还是让人满意。
王城的恢弘,战争场面的宏大,拍出了史诗般的赶脚。
拍摄战争戏,大量的远景俯拍,千军万马奔腾如飞的场景,有那么几个画面真有《指环王》的即视感。
电影中慢镜头很多,短兵相接时,原力觉醒,小宇宙迸发光闪闪白热化,主角英勇开挂,以一当十,大战神降临了。
这点让人好像回到了《300勇士》。
如果有什么不足的话,也就是这里了,奇幻色彩过浓,打斗时,细节上缺少那么点质感和细腻。
对比一下《勇敢的心》,再比较一下《指环王》,无论是大场面还是近景,差别就区分出来了。
当然,宝莱坞不是好莱坞,毕竟工业水准在那里,本片做的已算合格了。
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虽然印度片一贯轻歌曼舞,但不拖沓,三观正,剧情不雷人别扭,男女主角的感情戏也恰到好处。
听说国内11月份会引进,值得一看。
男主的身材真是不错真是不错,讲述方式更适合拍连续剧而不是拍成电影
这片就是狗屎。又是一个典型的印度人在imdb刷分,传到豆瓣变成神作的代表。中国充满了这种一点自主判断力都没有的观影者,谈个屁国产电影的前途。
讲道理 印度人想象力比我们丰富多了
特效帧数低
宝莱坞的实力也同样不容小觑,除去某些奇怪的主角光环与不合时宜的歌舞,绝对是《斯巴达300勇士》的水准。最后的守城战甚至可以媲美雷德利的《法老与众神》,影片中多使用俯拍以及全景镜头,可见力图将影片拍成印度版《权利的游戏》之野心,虽然是上下两部,然而上部剧情仍比较独立完整。3星
被国产烂片伤透心,这部印度电影出乎意料,战争场面很燃很热血,比长城强。国产电影已被印度电影超越了。
巴霍巴利的肌肉也挽救不了雷人。。。
特效粗糙,剧情略雷,但其作为史诗的格局可谓是非凡。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海报封面是一只气急败坏跳着脚儿骂街的小恐龙吗?....
不如跳舞
电影人的想象力在印度这里算是到了一个顶级,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好莱坞甚至也可以来这里学学看看,然后回家再用自己的电影科技打磨得更有质感和解释力…… 嗯,看完上部十分想看下啊
一言不合就跳舞,一时兴起就唱歌,热带猴子没进化好随时发情,还是牛尿喝多了伤了神经?
我给2星,力压 小时代系列。
哈哈,开挂到一定程度也是一种风格,看这片子就不会纠结剧情合不合理,导演有没有强行剧情~就是很欢乐啊~而且虽然动作特效只有六毛钱,一些大场景还是很恢弘的~
我之前看海报的小图一直以为是个哥斯拉什么的 感觉自己想多了 其实挺好看的 甚至想写个槽点总结 因为他爹和他叔的部分想加一颗星 以及答应我们续集一定要搞出来啊!!!
看完只想说:卧槽。。。 正经的,印度电影通常是写意性大于写实性的,你不能去讲究它的细节,去纠结比如为什么战场这么大,还能互相听见看见,人为什么会飞这类问题,我更惊讶的是,印度电影已经能让人完全融入进这种“印度特色”的奇观,你虽然会觉得有些不合常理,但却会因为这是印度电影而感到正常
印度电影都喜欢开挂,力度把控好,主角就是很炫酷;力度过猛,主角就尽显装逼雷人。还算看过一些印度电影,对于这一部,只能呵呵
尬到让人不断地笑场
真是华丽的史诗大片既视感。海报远看特别像小怪兽 哎呀
印度人的想象力简直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