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是在机顶盒的推荐知道了这个片,因为看到了乔杉,心想可能值得一看。
然后翻了翻豆瓣,没评分,因为人数太少,但是大都是差评。
当然,以包贝尔的德行,这属于正常表现。
但是一不小心看到了个五星长评,说什么否定了,浮躁了,等等一些凛然的词。
我登时就想,包秃子可能这次被大家误会了。
保不齐人家演了个能看的片儿呢。
于是就花了几块钱……我呸!
什么破玩意儿!
这帮演员除了装逼还会干嘛?
包秃子横眉立目,满脸写着:我在装狠!
真特娘够了。
小妞挺好看,就是特么不会演戏。
导演也是傻逼,正常人遇到流氓能是这样的表情和态度么?
这帮演员也是在这个傻逼的怂恿下装逼的吧?
烂!
相当的烂!
退钱是不可能了。
让我在这儿出出气吧……
《东北恋哥》的观后感可以说是五味杂陈。
如果只作为一部单纯的影视娱乐产品来看《东》可能不差,有笑点有泪点;可如果以女性视角去看这部电影的话,真的很让人心理不适。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同的情景,我真的只想对女性朋友们大喊:快跑!!
这不是爱情!
《东》这部作品翻拍自2017年台湾电影《当男人恋爱时》,可以说是相当忠实了“原作”,而《东》的主创人员也许没有想到这部电影又是翻拍自2014年的韩国电影《当男人恋爱时》。
为了更好的比对,我也去看了台版和韩版。
我想搞明白2014年这个最初的原版为什么没有引起不适反而还收获了大量好评。
观影之后我个人的感受是:除了主演黄政民的表演和演员本身个人魅力弱化了“不浪混混”人设(韩版演员阵容强大,随便一个配角都是熟面孔的演技派,自然也带动流量,从侧面在观众心理上建立更多好感);更重要的是原版的叙事手法(在正序叙事中插入回忆,更为明确的为观众阐释了主人公转变的起因和心理过程)极大的弱化和规避了这个人物的负面形象,最终将人物修正为一个浪子回头自我救赎的悲剧正面形象,强调和突出人物身上“善良”这个闪光点并以悲剧的戏剧冲突烘托,最终达到与观众情感共鸣可以说是相当聪明和讨巧的方法。
可反观《东》,成也忠实2014年“原作”,败也忠实。
随着剧情的推动迫使观众不得不更多将关注点放在男主那些看似“笨拙的,善良的浪漫”上,可这些行为但凡放在现实生活中那都叫做骚扰!
威胁!
违法!
剧中女主的心理变化真可谓是情感PUA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教科书一般的展示。
而这种不友好的观影感受更是在影片结尾冲到了顶点,姑娘被迫经历了这么多之后还要给人家“善意的”配一个爹?!
伺候你一个还不够,你死后还要跟你家消耗?!
儿媳妇这个称呼真的大可不必了,我只想说求求了,放过这个可怜的姑娘吧!!
三部电影过后,我不由的感叹叙事手法对人心理的影响,一点点的变化都能产生千差万别的结果。
从2014到2017,再到2021,这个题材拍了三遍,不论影片成功与否还是希望这种价值观的输出还是别再出现了。
补充:韩原版人物的性格统一,一直都是个有良心的混混,重点在混混(混混的处事手法对人对事对感情,没有卑微更像是没有教养的儿童似的天真和冲动)。
并且“良心”是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各种细节中体现的(多为侧面描写并且在符合他混混人设下展现的。
比如:追债与追求的过程多是在女主工作单位外进行的,最大程度上保全女主的颜面。
)。
《东》中男主时常精分(混混气息很模糊,时不时展现出卑微这种情绪,可能是为了表现这个人物的纯情,可惜太留于表面);强烈的男性视角看待感情,极强的自我感动(可以说《东》将“好女怕缠男”这句话达发挥到了极致。
首先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即使想要在现实中实现这句话,第一,最起码女生是不讨厌这个追求者的或者说带有一定程度的好感;第二,追求者的“缠”不是真的纠缠。
可《东》中男主天天在女主工作单位的“示好”真的可以理解为爱和合理的追求么?
我想在现实中恐怕不行。
男主在剧中对待感情持有的“有付出必有回报”的思维方式也相当的直男可怕),并且《东》中男主的“善良”全都是很直白的强行植入给观众的,而不是观众从主角的行为举止体会来的(由剧中人物口述,比如:由二条说出的“心太软”,由小弟们说出的“我这哥最仗义了”,当着女主面献血等,即便是开场第一幕的菜场追债,韩原版也是只有男主和被追债人的二人对手戏,而不是像翻拍中的在大庭广众下的“表演”)。
其次比较两剧,《东》中女主的存在感极低,没有鲜明的情绪表达(可能是被要求演绎一个冰山美人)可这种设置非常不合情理,在所谓追求的过程中女主仅有的那些表演(大部分时间只是冷冰冰的一张脸)实在不能很好的表现人物的内心,情绪的转变,无法为后期想表现的矢志不渝的爱情打下坚实基础。
最重要的是剧中关于减轻债务的偿还方式在原版中是由女主提出的,包括:一起吃饭,聊天,甚至是肉偿(这个韩原版中的肉偿依旧是符合混混的处事讨债方式的,此时女主的屈服依旧是不带任何恋爱情感的,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碍于国内的审核制度删改可以理解,但《东》中改编为由男主提出“假处对象”而且是当着女主众多同事的面上提出这种抵偿方式就有些变相威胁和猥琐的意味)。
最后再吐槽一下电影的海报,四个男人,就连出场不多的被追债人都能在海报中占有一席之位,男主更是放大比例占据C位。
这不是翻拍的爱情故事么?
又不是翻拍《东北古惑仔》,那爱情故事里的女主人公呢?
加之海报上大大的《东北恋哥》的标题和“日久见哥心”的宣传语,充斥着浓烈的自恋气息。
说到底这就是一部以男性视角揣摩所谓“爱情”的电影,自大自恋自我感动的潜意识充斥在这部电影里。
当然韩原版本身也具有这些糟粕,但精心的剧本打磨,巧妙的叙事手法,演员演技发挥等将这个糟粕故事修正了,虽然《东》中演员也是用心揣摩人物并表现了不差的演技,可奈何整个电影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并在糟粕中又加入了一些不友好的原创桥段,真可谓是雪上加霜。
这个电影太好了 ,近段时间的网剧(包括不在院线上映的电影),多数都一般,尤其是东北地域的,但这样的片不好拍,看似简单的情节,其实是跳出目前的评判观点,简单到直击人心,跳出好坏,居高临下的看待那些有成见的观点。
关于说翻拍啥的,我承认没看过,但不影响观看(告诉你是翻拍,会导致用有色眼镜看待),分低了,难道还是网络洗脑!
@包贝尔@东北恋哥
哥哥一直不肯原谅整天打打杀杀混街头的街溜子弟弟。
弟弟出狱后不久病死了。
弟弟刚死,哥哥和嫂子在发廊忙活。
絮叨着关于丧葬费和送还红包的事。
快递到了,一个长条纸箱。
俩人纳闷。
看寄信人,是弟弟。
应该是弟弟在死前,订购的,才寄到。
打开后,发现是发廊的旋转灯箱。
弟弟虽然暴躁鲁莽,但心很细。
原剧情处理:哥哥和嫂子打开快递箱。
怔了半晌。
嫂子开始哭。
哥哥也哭得一塌糊涂。
口里念叨着:我没有弟弟了。。。。。。
如果是我处理:哥哥和嫂子打开快递箱,怔住。
嫂子捂嘴哭。
哥哥念叨了一句:这SB......然后眼泪流出。
继续收拾灯箱。
开场5分钟就后悔了的程度。
一直走神 要是男女主刚见面那会我上厕所了,可能电影演一大半我才发现她不是个哑巴。
我以为是个喜剧啊我,我都没看主角是谁,我一看 东北 要钱 这起码下个饭没问题吧,我错了我只知道大潘出演了 我没注意到主演是包贝尔,包贝尔好像演不少喜剧,不知道为啥一个我也没记住。
全程也没笑出来过,甚至情绪没有一点波动。。
也不是,查出来脑瘤的时候我想不会这么俗套吧,卧槽真是啊!
我看之前也没查这是翻拍啥了么还是咋,直接感觉就是把癌症韩剧的剧情直接甩东北了。
那也不太对劲啊。
老妹处对象不?
不处,滚。
不处那你还钱啊?
没钱,滚。
老妹,我给你爸买裤衩了,处一个呗?
行行行赶紧处。
完了哥要嗝屁了,老妹咱俩别处了,滚。
end
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这个电影本来是个韩国排的,主演还是个挺大牌的人,但是不记得名字。
然后前两天刚刚看了台湾省拍的《当男人恋爱时》,女主角不认识,但是真挺漂亮的,再看看这个《东北恋哥》…主演能看出来再拼了命的表演,而且想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但是说不上啥原因,就是感觉表演的太过用力了
耐着性子,写个影评吧!
包贝尔主演的东北恋歌,最近比较火,口碑也很不错,一小时四十分的内容不长也不算短,朋友倾情推荐,今天终于抽时间看完了。
奔着感动去的,到最后才觉得感动,感动于于铁的全方位情感,刚开始包贝尔的出镜跟平日他的影视形象多少还是有些出戏,也跟我从其他文学作品里认知的街头黑社会得形象稍稍的差了那么点感觉,更像是学生时代的校园混混。
挺爷们的一个人就是心软,注定了于铁最终必将悲剧收场!
既然主线是爱情,就来聊聊于铁的爱情。
混于市井,游走于一些借高利贷的赌徒打之间,当他看见金佳丽的那一刻,一眼便沦陷了,于是于铁便对她展开了一系列的老套的爱情攻势,最终经历种种,金佳丽和于铁终于躺在一张床上,于铁这个嘿嘿的笑容总感觉那么似曾相识,觉得他满足。
他幸福的慢慢的絮絮叨叨的聊着两个屁的意思是什么,是我特别特别的爱你。
两个人畅想着一起远游,于铁说你:你把我揣到兜里吧,这大概是他此刻最美好的愿望了。
于铁至少有三次对金佳丽说我爱你,金佳丽从面无表情的说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到后来她也只是报以一个复杂的笑容,并无半点回应。
而金佳丽只有在于铁弥留之际告诉他,我也爱你,窃以为,像金佳丽这样的人永远也不会爱上于铁,更多的只是因为感动,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她需要一个如此爱他的人,包括后来她读书给于铁,她给于铁交住院费,都呼应于铁当时对她的好,是她对于铁的一种回报吧。
最后金佳丽靠在于铁的怀里,听他交待后事,于铁说,你别委屈了自己,委屈了自己就是委屈了我。
他肯定想自己捧在手心上的人,不舍得她受一点点委屈。
一个人一生都应该有这样一次为了爱一个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忘记了自己。
此刻于铁应该是满足的,最后金佳丽手上的戒指,我理解她应该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于铁知道自己病了,是不是他们决定结婚以后,于铁钱包里那张飘落的哈市到广南的火车票说明他真的决定要走了,不再参与要债的工作,而后来又去投资二条,应该是想给金佳丽留一部分钱,当他投资失败,带着满身的血迹来到金的身边,对她说了好多绝情的话以后,就被抓起来了。
于铁从监狱里出来,我才觉得他更像一个混黑社会的,表情拿捏的很到位,也许是为了体现于铁为了所爱的人奋不顾身情感。
最后他给二条下跪,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我私心还是希望他和金能平平静静的生活在一起,可是如果这样,也就违背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因为悲情,所以感动。
电影里还有好多演员情感都很到位,例如于铁的父亲、哥哥、嫂子、尤其是小侄女,让于铁的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生活,也更是因为对这样的性格更注定了他悲情的结局,当然也有很多不符合时代背景的内容,总体来说,还是很值得一看的一部作品。
你们不认真看过就给低分,你们良心会痛的!
用心且感人,女主角真美啊。
现在很多片子那爱情谈的就像幼儿园过家家似的,这部片子看到了爱情的纯真和对真心爱的人那不敢触碰的小心翼翼,有喜有悲,又不过度煽情。
滤清也不过度,景象颜色真实,包贝尔演悲的时候不过度煽情,喜的时候也不是像以前的片子那样傻里傻气的,很大提升。
乔杉和演二条那个演员也摆脱了小品演员的影子,老爷子和他侄女选的也很好。
再说一句,女主角演员选的太好了,清丽冷傲,又有一丝苦相。
就是这一点苦相,演哭戏的时候太美了!
这才是真正的仙女落泪吧。
剧名取得有点拖后腿了,有些键盘侠会不看片子就跟风打低分,气愤😠
作为一个纯正的东北人,离开家之后,我才发现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我爱这里冬天皑皑白雪,我习惯了凌冽的寒风,在交谈时我会刻意克服口音,但是真正听到别人说,又是那么的亲切,于是我点开了这部电影,于铁是一个有着成为古惑仔梦想的职业讨债人,用他老板二条的话来说,是一个有血性的汉子,就是心太软,他会在意哥哥理发店门口那坏掉的旋转灯柱,他会在意父亲的腿抽筋,他过着快意江湖飘忽不定的生活,这次的收租对象有些特殊,是一个瘫痪在床的病人 ,欠债人的女儿进来了,和金佳丽的相逢,对于于铁而言,就已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了,知道了她的工作单位和她家的情况,于铁开始了追求模式,中间不写了,累了,在于铁的病床前,金佳丽读着漫画,只要生命之核没坏,我就可以不断的重生,很幸远,刚才我听见你说你爱我了,我也很爱你,于铁用余生去追寻的那一句我爱你,他听到了,大哥和嫂子平淡的处理着于铁的后事,大哥嘱咐嫂子要把礼金要存到银行里,吃一点利息,日后好还人情,一个快递打断了他们的谈话,是于铁给他们理发店买的灯管,大哥哭了,我以为大人是冷漠的,麻木的,不是,不只是小孩子会难过,大人也会难过,时隔多年,金佳丽还带着于铁用金链子换的那块表,来到墓地,给他带来了烤串、哈啤,两头大蒜,就如多年前,他们第一次“约会”,在烟雾缭绕的烧烤店,于铁让她扒头蒜。
故事节奏还可以,但是并没有很深刻的东西在里面,或许是我没看出来吧,但是让我重新思考了一下死亡,在死亡面前,人是那么的无奈、渺小、苍白,于我们而言,小人物的死亡又是那么的孤独,有几人会记得?
家人们伤心后还要继续去生活。
故事是好故事,一段遗憾和悲伤的恋歌。
于铁,一个重情重义的催债混子;金佳丽,一个善良漂亮的女孩;于铁费尽心思终于追到了喜欢的女孩,差一点就可以结婚了,可惜男人入狱,又因为脑瘤离开了世界。
既感动于铁对金佳丽的感情,又为他们的结局唏嘘不已,明明他已经很努力地为他们的未来在努力。
那张被彩笔描画的日历,成了两人最好的联系。
在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要坐牢的时候,忍痛和她说分手,那双被血染红流泪的眼睛让人泪目。
于铁父亲即使神志不清,依然还记得儿子说帮忙照顾女孩的事;于刚哭着说“我没有弟弟了”……一切时间长河往前行走,于铁留在了和金佳丽预定领证的第一年,他们没有未来,只有一生。
在所有可遇见的未来,于铁不会是金佳丽的归宿,遗憾的恋歌是不是一定要有人以生离死别做序呢?
其实挺好看的。
没看过其他版本,个人觉得挺好的,小人物的挣扎…剧情没啥可说的,简单明了,可能看了开头大概能猜到结尾,但是细节、伏笔、前后呼应做的很好啊,最后几个煽情的场景处理得不错,没有很硬,给我哭的一塌糊涂,越是细节越琢磨越感人,喜剧演员们敢于挑战自己的固有标签这还是挺有勇气的,乔杉一般,包贝尔不错
虽然是抄袭,还是要多陪陪身边的人
剧情可以,表现不行
我差一点就结婚了 就差一点
我没看明白于铁为什么进监狱,求解
先说缺点。相比于韩版和台版,视听语言是打了折扣的。比如开头手表特写、时光倒流那些,真的没必要,还挺过时。直接进故事就好。包贝尔跟角色匹配度不够,那张胖乎乎的脸耍起狠来,略出戏了。后半段感情戏一出来表演上就舒服了一些。这也是他擅长的部分。优点也有,后半段亮点不少。在感情戏上(爱情线、父子线、兄弟线),虽然有煽情嫌疑,但也收获了成效,确实比其他两个版本感人。其实内地版比韩版、台版好的地方是,影片的后半段应该三个版本里拍得最好的。总体来说,并没有可恶地一帧帧照着拍(如某愤怒的黄牛),有了一些本土化的改编,人物塑造尚可,还算值得肯定。
烂。
咋说呢,应该找廖凡演男主
有原版基础在这剧本肯定不会差,但也做了很好的本地化改编,算是合格了
还可以吧
本土化得还行,就是味道不太正
国产电影,并不比韩国电影差。
包贝尔对翻拍韩国电影上瘾吗?
意大利黑手党一步到位哈哈哈哈 包贝尔演的不差,但真不适合这个角色…
某人肯定以为这个时代随手一翻就票房过亿,观众都是傻B!我国的人口基数真把你们惯坏了…
对于铁来说,敢爱敢恨不留遗憾,当然他本身也不知道故事的结局,可是对于金佳丽,走进了内心的人又离开了,给予的温暖又消失了,这是难以承受的痛苦,是想起来就哽咽,比起这样,倒不如从一开始就是自己,没有温暖没有光。补标
剧情很狗血,但我想说,我被感动到了。
No.2332 要翻拍也别找这些喜剧演员吧,真的出戏啊。最起码别是包贝尔吧,知道他在《大人物》里演的狠角色还挺好的,但这里看着像个傻子呀,白瞎了这个好剧本了。而且感觉最近的烂片里老有许君聪,哎。
前半部分真的还算可以,表演上是很不错的。包贝尔确实烦人,但说公道话他的业务能力还是可以的。电影后半段太俗了,20年前的韩式苦情段子,实在受用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