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后即焚

Burn After Reading,CIA光碟离奇失窃案(港),即刻毁灭(台)

主演:乔治·克鲁尼,约翰·马尔科维奇,蒂尔达·斯文顿,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布拉德·皮特,J·K·西蒙斯,凯文·苏斯曼,大卫·拉斯彻,理查德·詹金斯,伊丽莎白·玛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阅后即焚》剧照

阅后即焚 剧照 NO.1阅后即焚 剧照 NO.2阅后即焚 剧照 NO.3阅后即焚 剧照 NO.4阅后即焚 剧照 NO.5阅后即焚 剧照 NO.6阅后即焚 剧照 NO.13阅后即焚 剧照 NO.14阅后即焚 剧照 NO.15阅后即焚 剧照 NO.16阅后即焚 剧照 NO.17阅后即焚 剧照 NO.18阅后即焚 剧照 NO.19阅后即焚 剧照 NO.20

《阅后即焚》剧情介绍

阅后即焚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根据曾于1977年至1981年间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斯坦菲尔德·特纳的小说《高度机密:总统、中情局局长和特工》改编而成。 Osbourne(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 饰)是CIA的资深分析员,因酗酒问题被开除。沮丧的Osbourne回到家中又不被老婆重视。他妻子Katie(蒂尔达·斯文顿 Tilda Swinton 饰)是个冷冰冰的职业医生,与财政部的Harry(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饰)偷情,在船上共度春光。Osbourne赌咒写一本自传来透露CIA的高极机密,却被一心想跟自己离婚的Katie错拿去记录调查自己的财政报告,后又不慎落在了健身房。被傻里傻气的健身房女员工Linda(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Frances McDormand 饰)和稍有点二百五的健身教练Chad(布拉德·皮特 Brad ...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异形前哨幸福摩天轮中天悬剑孽子当你照亮我法证先锋离婚律师恋爱中照亮我爱·老家懒散的人文德森·奴尼斯:我就这样小舍得一年到头醒醒吧之跟风者小林家的龙女仆S一条叫王子的狗鲁迅真爱背后虽然我是注定没落的贵族,闲来无事只好来深究魔法诸神混乱之女神陷阱暮色渐浓安妮·李斯特的秘密日记山村狐妻歇斯底里爱情制高点心灵旅程野蛮囧妃2:迷雾重重剪不断的爱后会有期真爱之吻

《阅后即焚》长篇影评

 1 ) 简直是一部二百五的群戏!

《阅后即焚》。

8分。

伊桑·科恩、乔尔·科恩编剧、导演,乔治·克鲁尼、约翰·马尔科维奇、布拉德·皮特、蒂尔达·斯文顿主演作品。

这么有趣的片子简直太值得分享了,而且“阅后即焚”这四个字真是非常好,值得玩味。

故事改编自CIA局长亲笔写的小说,其真实性更加有意思。

奥斯本作为CIA资深分析员突然因为酗酒被开除了,于是他计划回家写点回忆录记录下当年他在局里干的那些勾当。

他的妻子凯蒂可不是省油的灯,一方面忙着和财政部的哈利偷情,一方面错拿了奥斯本的光盘还遗失在健身房。

健身房里的二百五琳达虽然身拥众多情人但依然热衷于美容整容手术,正为手术费发愁,就想着拿这个光盘敲诈下,这一想法与她的二百五情人查德不谋而合。

两人计划动手敲诈奥斯本,不成的话就送去鹅毛子大使馆。

这真是一部二百五的群戏,非常精彩,极其有趣。

一个网友的提问引发了尴尬,琳达这个丑女人同时拥有乔治·克鲁尼和布拉德·皮特两大情人,她为何还要去整容?

 2 ) 冷战记忆与黑色荒谬

在科恩兄弟的电影作品序列中,《阅后即焚》算的上一部商业成绩非常靓丽的电影,影片还是2008年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电影,但是影片的口碑却算不上优异,全球最著名的评分网站IMDB给出了7分,国内的豆瓣网同样也给出了7分。

美国著名的影评人打分网站Metacritic的评价就更低了,只有6.3分,毁誉参半。

《综艺》杂志的影评人托德·麦卡锡(Todd McCarthy),直指众明星的表演犹如卡通人物一般荒唐,配乐叫人无法忍受。

《时代》杂志的影评人理查德·科利斯(Richard Corliss),直接表示根本没搞明白科恩兄弟到底想说什么,等弄明白情节之后他觉得自己可以把电影拍得比科恩兄弟逗乐很多。

《纽约客》的影评人大卫·登比(David Denby)觉得开场一些场景还挺逗乐,但之后的一些绝望情节冻结住了这种感受,登比还批评了影片的价值取向,在影片中无辜的人快速死去,罪恶之人并未得到惩罚,“即便是黑色喜剧,创作者也应该表达出爱意,《阅后即焚》展现出来的虚假残忍表达的是一种终极的厌世。

”麦卡锡和科利斯的评论,无聊到我已经懒地驳斥,登比的好人必有好报的大众庸俗艺术观驳斥起来似乎也有小题大做的意味。

相比较而言,来自学院(纽约大学)的学者埃曼努尔·利维(Emanuel Levy)对科恩的批评倒是直指要害,“科恩兄弟是聪明人,只是对电影懂得太多,对真实生活懂得太少。

”科恩兄弟算不上我最喜欢的一类美国导演,明尼苏达州犹太知识分子家庭与维特根斯坦哲学熏陶出来的古怪品味,与我的审美有一定距离。

兄弟二人的作品钟情于特定的人文地域,这包括了《血迷宫》中的德州、《谋杀绿脚趾》中的洛杉矶、《冰血暴》中的明尼苏达、《逃狱三王》中的密西西比、《醉乡民谣》中的纽约,继而在这特定地域中虚构化一个黑色喜剧犯罪故事。

有些作品显得为了黑色而黑色,过犹不及,有时候二人还会展现过于精英化的小圈子趣味,大开小圈子内部才可意会的玩笑。

《冰血暴》甚至算是公开嘲笑大众品味、颠覆主流趣味了。

《阅后即焚》是一部有的放矢的高浓度黑色喜剧间谍电影,影片的片名是间谍术语,但充满反讽色彩,文本实际意义是阅后不需要即焚,因为一切皆荒谬无价值。

科恩兄弟在类型化作业的前提下,对历史与现实展开的激烈、有效、惊悚的批判。

在叙事维度层面,科恩兄弟一直以来都很喜欢使用视点游戏,最早的《血迷宫》是最具代表性的。

这种视点游戏的要义,是观众的视点大于角色的视点,换句话说,角色因为主观的盲点产生误判,观众早已知晓,旁观者清,拉开的距离便会形成反讽效果。

《阅后即焚》依然使用了这一招,只是这一次,牵连的人物要比《血迷宫》复杂很多。

影片主要的三组人物如下(为方便读者理解,全部用演员本人名字替代角色名字):约翰·马尔科维奇-蒂尔达·斯文顿乔治·克鲁尼-伊丽莎白·马弗尔布拉德·皮特-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算上登比提到的无辜者、健身房经理理查·詹金斯便是七个人。

这七个人,马尔科维奇砍死理查后被CIA射成植物人,是因为误认。

克鲁尼射杀皮特后逃亡委内瑞拉,是因为突然的意外而擦枪走火。

一切都是因为偶然事件。

这偶然事件的根源便是那张记录了马尔科维奇所谓机密档案的CD。

这是撬动整部电影叙事节奏的缘起,也是这部电影的题眼。

《阅后即焚》绝对不是一部为了黑色而黑色的电影。

影片中的荒谬、无聊、无意义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来自于巨大的历史幽灵:冷战。

正如马尔科维奇主动辞职后对父亲说的那番话,冷战结束,今非昔比,没有任务,只有官僚主义。

冷战的结束了终结了间谍世界的意义之网。

于今遍布全球的反恐战争与冷战绝不可同日而语。

冷战是超级大国之间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意识形态、道德、审美的全方位的对抗,反恐战争只是纯军事意义上的对抗,意义的世界消失殆尽。

这其实是007系列无以为继的根本原因,作为冷战产物的007,在如今这样一个全球资本化、去政治化、意义尽失的时代,角色魅力自然消减泰半。

《谍影重重》中的简森·伯恩真正要对抗的是自我的消失,而不是外在的他者,与《无间道》联系到一起,渴望被承认的身份政治成为了新世纪间谍电影的主题。

除了时代政治的缘由之外,科恩兄弟对于意义世界的探寻可能也与兄弟二人中的伊桑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痴迷有关(伊桑在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读书期间的毕业论文是维特根斯坦研究),维氏哲学的精华在于划定日常语言哲学与意义世界的关系,所谓语言决定了人类想象、思考世界的方式。

这恐怕便是科恩兄弟对于台词和文本组织极为着迷的原因。

据媒体相关报道,科恩兄弟在拍摄现场对于演员的台词讲述要求极为严格,一旦单词发音不准确就要重来。

《阅后即焚》充斥了不少会给人产生误会的台词,开场部分克鲁尼在吃山羊奶酪的问题上便犯了错误。

麦克多蒙德打的语音电话,因为语言歧义产生的沟通障碍,令人啼笑皆非。

克鲁尼要求斯文顿坐车后面的沟通失效(斯文顿理解成做爱时的后入姿势),亦令人莞尔。

在《阅后即焚》中,马尔科维奇依然沉醉于冷战的辉煌岁月中,他视冷战年代的偶像人物、有着“遏制之父”之称的乔治·凯南为偶像。

他不甘心在国务院做官僚,辞职在家写回忆录,真相却是回忆录中的冷战往事,对今日的俄罗斯大使馆而言半文不值。

克鲁尼的荒谬不遑多让。

他本是财政部的官员,却冒充联邦法院执行官,始终等待用枪的机会,最终却擦枪走火击毙皮特,酿成大祸。

他还不断被人跟踪,最终的真相与间谍无关,不过是欲离婚的妻子使用的跟拍伎俩。

当发现麦克多蒙德要找的同事便是被他击毙的皮特之后,克鲁尼精神崩溃,沦为彻底的被迫害狂,视周遭所有人物都是间谍。

实际上,冷战的记忆植根于每一个人的思维深处,就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健身教练皮特,也有冷战记忆,会认为“我们称贝尔格莱德的局长为斯洛伐克屠夫”这样的信息会被当下的俄罗斯政府所用。

对于CIA而言,在这期光盘事件中,最终需要存档的最高机密居然是这些鸡毛蒜皮的无聊之事。

更进一步说,由我们这些银幕之外的局外人,看这些银幕内的这些局内人,这些受限于主观视点局限而蒙在鼓里的主体,何尝不是为历史之魅所困惑?

科恩兄弟是在2007年年末开始筹备、拍摄《阅后即焚》,这正是美国政治两党轮替的大选之年,奥巴马团队当时提出了“改变”(change)的口号,希望重建美国。

科恩兄弟用极致的荒诞、荒谬回应历史幽灵,当然也是在回应整个时代的变革。

科恩兄弟的喜剧意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建立在对类型片窠臼的嘲弄、戏谑、颠覆的基础之上。

二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阅后即焚》是我们自己版本的没有爆炸场景的《谍影重重》”。

作为一部间谍电影,或者说与间谍行为有关的电影,影片在角色设置方面别出心裁的一点,便是对女性角色的处理。

过往的间谍片,尤其是007系列,女性在其中必然是被当花瓶,被物化、工具化使用。

《阅后即焚》恰恰相反,影片中的七个角色,四位男性全部以悲剧收尾,三位女性都是胜利者。

蒂尔达•斯文顿的意志非常强势,一直想找借口与马尔科维奇离异,而光盘事件的起因便是她盗取丈夫材料所致。

双重镜像强化了斯文顿在肉体与精神层面对于马尔科维奇的胜势

背后的两座佛教主题的人物像,强调了斯文顿对于命运的掌控感,毕竟是她引发了光盘事件 克鲁尼一直犹豫要不要跟妻子离异,未曾想到妻子早已有了外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两性婚姻中,克鲁尼才是被操控者。

在《冰血暴》中已经演过一回女英雄的麦克多蒙德,这次更是以一己之力敲诈了CIA,赢得了美容手术的资金。

实际上,克鲁尼和皮特在影院中扮演的根本就是白痴角色(克鲁尼称这是自己与科恩兄弟合作的“白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从这个角度说,如果这部电影完上映十年,在如今这政治正确挂帅的时代,影片获得的口碑待遇也许会决然不同。

科恩兄弟对大众类型片的嘲讽有些细节还非常赤裸裸,麦克多蒙德前后两次与人约会看电影,看的都是浪漫爱情片《Coming Up Daisy》,虽然这实际上是一部并不存在的电影,但一闪而过的情节一看就是甜腻型,科恩兄弟还故意让麦克多蒙德和克鲁尼发出白痴般的笑声,借此嘲讽乐此不疲观看这类电影的流俗观众。

《阅后即焚》的故事全都发生在弗吉尼亚州的兰里市,但实际上影片全程在纽约拍摄,换言之,这部电影的地域感是不强烈的。

这是科恩电影比较罕见的例外。

但也是因为影片与冷战、与间谍有关的主题,绝非美国某块地域的特产,而是跨越性的时空。

《阅后即焚》即便是一部喜剧电影,但却是凝结了荒谬历史的高级反讽喜剧,饱含了创作者对于时代的严肃思考,这是一部水准与《冰血暴》、《老无所依》等科恩兄弟最脍炙人口电影相当的作品,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科恩电影。

 3 ) 太棒了~

只能说太棒了~貌似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就是由这样的弱智和偏执狂们组成的,貌似全世界的官僚们和统治者们都是这样的250加白痴们组成的,貌似我们以及我们的生活,也是处处充满了loser和变态以及色情狂~呵呵,事实呢?

当两位米国公民手持一张cd大摇大摆走进俄罗斯驻美大使馆要求贩卖情报的时候……真是太牛X的想象力了……接待官员还问,这个光盘是pc还是mac的?

……感谢科恩兄弟把这样一个好的本子拍成了电影,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

另,小布同志演起白痴型或者精神病型还真是透着喜庆和找人喜欢,95年的十二猴子,99年的搏击俱乐部…… 即便是我从没看上的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这里也是拳拳到位。

 4 ) 存在即不合理

一朋友说,Burn After Reading没有Snatch、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那样多米诺骨牌般精确复杂的情节。

此话不错,科恩兄弟不是要让观众惊叹于导演的鬼斧神工,而是想介绍白痴联盟(A League of Morons)中的成员。

白痴联盟里有三种人,白痴女人,白痴男人,相信女人的男人。

第三种白痴是否存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怀疑者的理由是:如果一个男人不是白痴,为什么会相信女人?

但是简单的二元分类又无法解释某些男人,诸如健身店老板Ted的行为。

于是有人提出了男人间歇性白痴理论:智商的急剧下降通常发生于由女人引发的大脑供血不足之时,现代生理学也支持这种说法(俗话说小头充血,大头着粪)。

这种和稀泥的理论一经提出,又遭到了二元论者新的挑战:白痴男是不是一种长时间的间歇性白痴的特例?

女人是不是男人白痴的根本原因?

事实如果真的如此,那么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名言“白痴男人都相似,白痴女人各有各的白痴之处”将会被证明具有空前的超前性。

搁置分类学上的争执,本片白痴有三宗罪:第一宗,自己想的一定要得到、欲望一定要满足;第二宗,偏执狂,认死理,死较真;第三宗,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其他人是白痴。

第一宗罪代表:Frances McDormand饰演的健身房职员Linda。

Linda阿姨代表了被垃圾食品摧残的广大美国中年妇女,屁股过大,胳膊大腿上赘肉堆积。

她有一个美好的幻想——做一套整容手术让性生活打个翻身仗;她还有个大问题——没钱。

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就知难而退了,不过地处推崇positive thinking,can-do attitude的美国,人家认准死理: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骚扰保险公司,透支薪水,敲诈,出卖“国家情报”;能搞到钱的就是正当的,万事我最大,哪管他人死活,于是一次整容手术引发出一场血案。

不过Linda阿姨最后竟然由CIA全程赞助完成了手术,也算是导演黑色之中仁慈了一把。

第二宗最代表:Brad Pitt 演的健身教练Chad Feldheimer,George Clooney演的财政部探员。

跟据另一片豆瓣评论,Pitt帅哥角色据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有点搞不清是对他的恭维还是侮辱” (http://www.douban.com/review/1528984/)。

以前看他在Meet Joe Black里他那么深沉,Se7en里那么迷茫,Fight Club里那么自虐,都觉得有点儿不和谐。

像他这幅皮囊,就应该天天无忧无虑,在健身房里自恋,然后去泡安妮斯顿或者朱莉那样的尤物。

果真这次科恩兄弟眼光毒辣,戳破了皇帝的新衣,给帅哥安排了本色角色——无脑傻瓜。

跟第一宗罪不同,此类白痴基本不祸害他人,只是招人烦。

Chad帅哥基本上还有属于天真烂漫类型的,还有点儿古道热肠。

平时有点儿小毛病,比如喝水一定要很氨基酸饮料,啥时候都穿运动装,心里骂两句也就忍了,谁叫他就是干这行的呢。

不过到了关键时候还不靠谱,死到临头了还傻笑,就不能怪导演第一个把他被爆头了。

第三宗罪代表:John Malkovich演的CIA分析师Osbourne Cox。

马尔科维奇大爷一如既往的表演颓废没落的角色,此次扮演的Osbourne Cox是CIA这个大机构里的小人物,因为酗酒被开除了。

指控他的是个严格禁酒摩门教徒,所以他觉得自己被白痴们冤枉了。

之后又有白痴接二连三的找他麻烦,的确够烦的。

马大爷最后终于爆发了,不过看清了其他人是白痴之后,为啥没能看清自己呢?

《Burn After Reading》的NB之处在于,此三类白痴绝对不占人群的少数,仔细想想谁都可以是白痴。

身边的Linda刚上班儿就想渡假,还埋怨中国人抢了他们的饭碗;没钱买大房子过度贷款还不上;一个国家什么都不制造什么,指望着空手套白狼,结果泡沫碎了期待救市;以为福利都是理所应当的,而不是需要努力工作得来的。

我认识的Chad不仅只喝氨基酸饮料,而且只吃全麦面包和Brown Rice,买啥都是Organic的,而且还得带着原产地,可是老祖宗饥一顿饱一顿几万年都过来了。

夜郎自大式的白痴就更多了,在地图里都找不出一个国家,却要侵略,并且输出价值观。

半个国家的白痴让另一个白痴当了八年总统,原因是他跟大家一样笨。

现在发现自己掉进一个如此大坑的粪坑里,以至于只有选一个聪明的总统才能救命。

这是一个白痴的国家,一个白痴的世界。

当一切文化堆积得够久的时候,便开始腐朽发臭;一切事物来得过于频繁的时候,便不会被珍惜。

埃皮克提图的《手册》里面开篇便是:有些事情我们能控制,有些事情我们不能。

……如果你试图控制你不能控制的,你会感到挫折,你会埋怨神与人;如果你分得清你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便没有什么可以困扰你了。

所谓白痴,就是试图控制自己无法控制的,把恩惠当成理所应当,把莫名的成规当成金科玉律。

CIA大佬最后替导演问了句:What can we learn form it? 如果看完电影之后你觉得我说的都是过度阐释、生搬硬套、含沙射影,我希望你同意我如下的观点:有人问What the fuck的时候,正确的回答是:I don't give a fuck.

 5 ) 特工也是一般人

这个电影故事的内核也是一个婚外情与中年危机的故事。

但这只是故事的核。

Osbourne是CIA的资深分析员,一开始就被中情局给莫名其妙地开除了,沮丧的Osbourne回到家打算写一部自传小说透露CIA的高极机密,他妻子Katie态度冷淡,根本不把他当回事儿,还暗地里咨询婚姻专家,打算甩掉Osbourne,然后跟情人Harry在一起,Harry是财政部的公务员,原来做过特工。

Katie听从婚姻专家的意见,打算拷贝丈夫的财务报告,结果不巧用了存有Osbourne小说的磁盘,后又不慎落在了健身房,被健身房的两个活宝给捡着了,一个是傻了吧叽的Chad,一个是执意要改变自己容貌一心想做全身整容的老女人linda,这俩活宝以为得到了高级机密,就开始勒索Osbourne,不成,后就直接奔俄罗斯大使馆去了……然后冷酷的Katie、偏执的Osbourne、好色的Harry、还有Chad、Linda(请注意:所有角色都是牛演员出演的噢!

)……所有牵涉其中的人的命运都由此改变了,不是死了,就是逃到委内瑞拉了,要么就是植物人了,或者莫名其妙得到手术费了,这除了因为局中人慌慌张张把事情一件一件越搞越砸外,还因为背后CIA的一帮蠢人的“帮忙”。

在这个电影中,婚外情已经成了见惯不怪的事情,婚外情的外围是一群行动受幻觉指挥的乌合之众,即便是特工,也不例外。

这个电影的底子是1977年至1981年间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斯坦菲尔德·特纳的小说《高度机密:总统、中情局局长和特工》,科恩兄弟这次要干到,自然就是要幽中情局的默。

中情局是美国由总统直辖的最大的情报组织,911后人员得到了极大的扩充,现任局长曾坦言说:“目前的研究分析队伍,是中情局历史上最年轻的……换句让人失望的话说,这是中情局历史上最缺少经验的一支分析队伍。

”为了招聘新人,还请广告公司设计一些能够吸引眼球的招聘广告。

一个作品是一只飞舞的蜻蜓,飞到中情局的科技指导委员会,看007詹姆斯·邦德式的设备是如何研发出来的。

这个广告的广告词是:“技术领先,高度机密。

”这版广告播出后,中情局人事部门收到了3500份求职简历。

随后,中情局又为其另一个部门“国家机密部队”做了一个广告……据说现在中情局的广告已经从技术类媒体到时尚类杂志,甚至在《阿拉伯泰晤士报》上也刊登了一份广告。

中情局宣称,他们寻找的是那些会开锁、懂伪装、能说流利阿拉伯语的人……总之,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才,中情局可能都会有一个位置适合你。

想必,这部电影就是针对这一现状的吧,电影里的角色虽然性格各异,但有非常突出的共同点,那就是——易受暗示、愚蠢、贪婪、推理能力差、行事冲动无意识、情绪急躁,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无论特工、情报员、总统还是普通店员,大家都是一般人儿,彼此除了面儿上那点看上去的区别,里子底下都有一股难以自控而又源源不断的二百五劲儿。

无论如何,科恩兄弟讲故事的本事真是没的说。

 6 ) 一个残忍的笑话——《阅后即焚》

大家都知道,眼下正有一场金融海啸席卷世界,事情远没有消停,谁也不知道后果会严重到什么程度。

这场祸是美国人惹的。

为什么他们会闹出这种事?

因为他们好日子过得太久了,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了,也越来越贪心了。

他们起码已经过了两三辈子的好日子,光是描写中产阶级空虚无聊荒谬的电影电视,就已经数不清。

科恩兄弟这部《阅后即焚》,只是该目录下的最新产品。

科恩兄弟的电影我看的不多,一度还把他们跟大卫林奇的风格搞混。

看过《The Ladykillers》和《Intolerable Cruelty》,觉得前者有点闷,后者比较一般。

当然,科恩兄弟其他几部口碑更好的经典之作都没看,不能以偏概全。

问题是,看了那两部,有点提不起精神专门去找他们的作品。

乔治克鲁尼我也不太喜欢,虽然他帅得滑不留手。

总算这部《阅后即焚》比较满意。

强烈的黑色讽刺喜剧,人人都是大傻瓜,都自以为是,都不值得同情;几乎每句台词都爆笑,重大转折又把人吓得跳起来,一个片子能拍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看得最开心的,则是一堆大牌争当白痴,一个比一个傻。

白痴第一名:Brad Pitt演的健身教练。

对BP从来没感觉,但这部片让我对他好感大增。

总觉得他象一道漂亮无味的主菜,不能不端上来,但没什么胃口去吃。

可是这部戏里,他忽然成了一碟臭豆腐,口味喜人,吃得上瘾,不知不觉已经吃完,绝对意犹未尽。

据说BP看完剧本,又听说角色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有点搞不清是对他的恭维还是侮辱。

他对导演说不知道怎么演,因为这个角色是个大傻冒,导演说:你没问题的。

眼光果然好毒。

白痴第二名:乔治克鲁尼演的花花公子。

该公子是典型的空心大萝卜,没有野心,最多搞搞网恋泡泡老妞,时间有富余做点邪门手工;天分不高,样貌倒不错,因此喜欢运动,保持身体的活力和弹性。

泡妞泡得沾沾自喜,却没想到老婆不但早已出墙,还打算把墙给拆了。

克鲁尼据说已经为科恩兄弟当了三次白痴,《O Brother, Where Art Thou?》、《Intolerable Cruelty》和本片因此被戏称为克鲁尼的“白痴三部曲”。

不过,还是不觉得他特别可爱呢。

白痴第三名兼狂徒第一名:约翰·马尔科维奇演的倒霉鬼。

除了BP,最喜欢就是这个角色。

疯子。

以为其他人都是疯子,只有他自己不是。

白痴第四名兼花痴第一名: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演的中年妇女。

有妄想症,以为只要自己整了容,就能开始新的性生活。

为了筹到整容的钱,什么办法都有了“正当性”,典型的偏执狂。

这个角色特别突显中产阶级的狭隘眼界和可笑的贪婪,也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金融海啸产生的根源之一:追求对自己无益而且负担不起的东西;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

最后事情失控。

红杏并列第一名:马尔科维奇的老婆(Tilda Swinton)和克鲁尼的老婆,都是强人。

一边出墙,一边不动声色地准备把老公一脚踢开。

老话说得好,最毒妇人心。

Tilda充分发挥冷到冷酷的特色,在一部以傻气为主导的片子里冒着冷气,给调子降温。

冤大头第一名:Richard Jenkins演的健身房老板。

这个人的冤,唉。。。

谁叫他落在科恩兄弟手里呢。

这两人有名的能制造冤魂。

说起来,整部片似乎只有他不坏不傻,但是,人一走背运,还有啥好说。

白痴特等奖、开心果并列第一名:CIA的两位长官。

其中一位是《蜘蛛侠》里的报社老板。

这两人一开口,别的白痴就只有让位的份儿,观众就只有笑的份儿。

政府部门由这种人掌管,金融海啸不来就怪了。

全片最喜欢的台词:(白痴第一名和第四名把一片CD拿给俄国使馆官员,说里面有重要情报。

)官员拿了CD,沉着地问:PC or Mac?笑滚了我。

这部电影,充斥了如此这般沉着的废话;就连配乐,也是听起来很煞有介事,其实什么意思也没有。

整个片子,就是个笑话,一个利落残忍、趣味恶毒的笑话。

ps:《高斯福庄园》貌似侦探片,实则秀大牌。

《阅后即焚》貌似间谍片,实则秀大牌。

 7 ) 2B俱乐部之傻逼老女人的欲望与狗屎脑袋...

马尔科维奇被CIA开除,老婆偷偷与乔治克鲁尼打炮并想离婚,马忿忿开始写所谓揭露CIA的自传;傻逼老女人一直想做多处整形,但没钱,健身房同事2B布拉德皮特看了别人捡到的马老婆丢的傻逼自传,两人以为可以敲一笔钱,后被马骂臭傻逼而拒绝;傻逼女人又自作聪明扔给了俄罗斯并不忘约炮,钓上克鲁尼;皮特去马宅欲盗更多“情报”,被新入宅跑步归来的克鲁尼吓一跳给蹦了;老女人怂恿爱慕她的经理去马宅盗“情报”并再次与克鲁尼约炮透露皮特相关情节,被吓尿跑路;马没钱被停卡愤怒而归撞见经理,不管三七二十一当街砍死;最终CIA嫌麻烦扔给傻逼老女人整容费。

嗯,傻逼!

 8 ) 荒唐的科恩兄弟

九十年代初,西安开了一家艺术影院,名叫阿房宫。

打头炮的是《荒唐的贝克兄弟》,西安的艺术青年一下子被那种影调和蜜雪儿菲佛迷住了。

我也是其中之一,以至于后来听说科恩兄弟的时候,还执拗地认为,不就是贝克兄弟嘛,真够荒唐的。

后来看了Fargo(又被翻译成《冰风暴》),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加上李安有一部Ice Storm,也被翻译成《冰风暴》,科恩兄弟的名头又被混淆了一次。

第三次当然是《老无所依》。

因为之前被周围人捧得太高,看来看去也没看出来到底有多高。

这才是:看官我三弃科恩兄弟。

等到这部《阅后即焚》,终于知道这兄弟俩的厉害了。

原来他俩是要挖美国资本主义的墙脚啊!

牛仔精神苍白孱弱,中产阶级冷酷疯狂。

如此绝望到底的寓意,就这么在百无聊赖地辛辣嘲讽中王顾左右而言他了。

这个方式似乎是现实世界中唯一能被接受的,你不能好大喜功,也不能雕虫小技,大片不要做太大,小品不要做太小,制作要精良,要有娱乐精神,还要有深刻寓意。

印象最深的当然是那些闲笔。

《老无所依》里枪击铁桥的嗡嗡余响,《阅后即焚》里的那句PC or Mac?

如此聪明顽皮的兄弟,最终还是让我混淆了。

 9 ) 阅后即焚 Burn After Reading

《阅后即焚》是2008年美国喜剧,由伊桑·科恩]导演,布拉德·皮特主演。

电影讲述的是一名特工卷进敲诈事件的故事。

影片根据曾任职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斯坦菲尔德·特纳的小说《高度机密:总统、中情局局长和特工》改编而成。

《阅后即焚》是由世界著名导演组合科恩兄弟执导的一部黑色喜剧电影,讲述的是中情局特工奥斯本(约翰·马尔科维奇饰)因为酗酒被开除,为了报复他开始撰写丑事回忆录。

早就想跟他离婚的老婆卡蒂(蒂尔达·斯文顿饰)因为律师事务所的财务调查,女秘书不小心将财务调查光盘落在了健身房里。

傻头傻脑的健身教练查德(布拉德·皮特饰)与健身房雇员琳达(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捡到了光盘,并想借此敲诈奥斯本。

与此同时,和奥斯本老婆卡蒂有婚外情的联邦探员哈里(乔治·克鲁尼饰),一向喜欢拈花惹草,因为他在一个交友网站上认识了健身房雇员琳达,于是也卷进了这场敲诈事件。

几个人围绕着这张光盘展开了一番复杂的纠缠。

电影不长,步步紧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备忘录般点到即止,留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看似单薄,在印象里却很丰满。

几个也许称不上小人物的小人物,一出称不上喜剧的闹剧,或可以称作严肃的喜剧、戏谑的悲剧。

生命终结的如此戏剧化,仿若Game Over,让观众不自觉地幻想可以重来一次。

当Pitt扮演的白痴被一枪击毙,我就以为是导演的一个玩笑,兴许可以退回重来,但它毕竟不是《疾走罗拉》,这一点上,更接近于《低俗小说》,出人意料的死亡,死的莫名其妙,死的一文不值,令人捧腹,又令人感慨。

剧情因此衍生出更多的荒唐,而伴随荒唐,反衬出的是人世悲凉——自以为光鲜的,却是被算计的最惨的一个。

我最爱的Brad Pitt,在本片中的表现令人惊喜,带给我许多大笑的桥段。

甚至在他被爆头、George Clooney检查他身份的时候,我还能暂时忘记帅哥阵亡的痛,没心没肺地大笑不已。

 10 ) 上帝根本不打算拯救二百五

推荐理由:如此肤浅而深刻,如此猥琐而深刻,如此混蛋而深刻,如此漫不经心而深刻。

片 名:《阅后即焚》导 演:科恩兄弟原 著:斯坦菲尔德•特纳主 演:乔治•克鲁尼、布拉德•彼特、约翰•马尔科维奇、弗兰西丝•麦克杜蒙德、蒂尔达•斯温顿出品时间:2008年读 家:石头花园的歌女哎哟这电影笑得我。

故事简单,一言以蔽之:一张光盘引发的血案。

电影里,有布拉德•彼特惨遭爆头脑浆四射,有约翰•马尔科维奇当街砍人血溅五步,但还是令人笑得花枝乱颤不能自已,这部《阅后即焚》就是有这么吊诡。

它是间谍片?

不错,故事是围绕一名前CIA成员遗失的回忆录光盘展开。

然而,光盘的内容却根本全无情报价值可言。

它是喜剧?

不错,眼看一众男女因为玩弄各自的那一点小聪明而令生活一步一步走向失控跟崩毁,的确有不少乐趣。

然而,其中也至少有两起离婚,三起人员伤亡,男人统统孬得一塌糊涂,稍有可取的又都死得恶形恶状,女人则既不忠诚也不美也不温柔,你说多让人灰心。

所以它是一部悲剧?

不错,它从骨头缝里往外散发着绝望。

然而,难道收梢时不是终于有人得偿所愿吗?

健身中心女职员琳达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整容费,——正是为了这笔钱她翻江倒海搅得天下大乱,勒索光盘的本主未遂之后,她一脚油门把车开到了俄罗斯大使馆,以叛国者的姿态上交了光盘。

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二百五。

至于演员,首先我想祝贺彼特同学向着“伟大”二字又逼近了一步。

片中,他饰演琳达的同事兼同伙,另一个二百五角色,为此,彼特不遗余力地贡献了种种低智行为跟表情。

尤其有一幕他用孩子气的声线和鼻音,兴奋地对琳达说,“我搞到了他的电话号码,我搞到了他的电话号码”,一面机器人般左晃右晃走过来,我简直笑到飙泪。

真真怎么演得来?

这可是《秋日传奇》里颠倒众生的浪子呵,怎么一入这个戏就好像转世一样?

所以说,男演员一路帅到四十五岁没什么了不起,但要不为这个帅所禁锢,才真正称得上是伟大。

不是刻薄我只不过顺势想到,华仔也一样孜孜不倦帅到了今天,然而,要不是有早年那部《天若有情》撑场面,他就还真只是个有资历的俊朗男艺人而已,古董花瓶也一样是花瓶,对不对?

还有型男克鲁尼,跟情人大吵之后不忘冲去楼上拿走他带来的体位垫,真太妙了。

而马尔科维奇身披猩红睡袍,手提板斧,喷着腿毛,杀气昂扬地背光走来,在我看,被列入十大反英雄形象也绝对不过分。

这些演员,拜托哪一个拿出来不是炙手可热号令群雄的料?

振臂一呼,起码有八百个导演争相要把他们塑造成宇宙超级无敌救世主,但把他们齐齐聚集在一部电影里只为了请他们诠释猥琐?

科恩兄弟就是这么出人意表。

记得吗?

《冰血暴》里最惊悚的细节不是路人甲被近距离爆头,而是一具尸体被大头冲下塞进碎木机时脚上穿的那双条纹袜。

而上一个冬天,《老无所依》我看到剧终,眼睁睁望着演员表升起来,整个人茫然到极点,以为自己喝醉了,还跑去DVD封套里翻找下一张碟片。

是的,因为他们是科恩兄弟,所以我们不必期许悲悯。

同理,也不必期许同情、救赎、价值观和超越性,他们提供的只有冰静的注视,刮骨的打量,以及全然事不关己的刻毒。

可能是我想太多,但是在片中那一群二百五煞有介事的折腾里,我看到的是人类共同的荒诞——意义的欠缺,死亡的直白,性爱的虚妄,人,在科恩兄弟的镜头里,乃是全然的没有尊严。

然而,没有尊严是对的,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绝非一时一地如此,绝非一生一代如此,这是人类永恒的境遇。

如果不是足够真诚、足够强大、足够冷静,没有电影人愿意、敢于并且能够触碰这一点吧我想。

血与死不会比一个高明的笑话被人们记得更久。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明知虚妄而全力以赴,这是人类的缺心眼儿之处,这是人类全部的伟大与悲情。

上帝根本不打算拯救地球表面六十五亿名二百五,一切,全靠我们自己。

2009-1-6

我的微信公号:逍遥兽

《阅后即焚》短评

越往后看越觉得不无聊

5分钟前
  • 7Lee
  • 推荐

很科恩兄弟。三男演技真是好。其他人演技也可圈可点。科恩兄弟指导表演有一套。

8分钟前
  • Top♛Ace
  • 推荐

严肃地、一本正经地对待傻缺

11分钟前
  • 400blows
  • 推荐

月后祭坟

14分钟前
  • Fallcon
  • 较差

幽默得太黑色了...而且我可憐的Brat Pitt...他演了個什么白癡角色啊...

15分钟前
  • Chrissy*嘿淡定
  • 较差

谁能看出乐子来告我一声

19分钟前
  • 安静不安静?
  • 较差

蠢货们死了,更蠢的人活了下来

22分钟前
  • Apocrypha
  • 还行

改编剧本也能把结构搞得和之前的某些片子极其相似只是人物换成一堆强迫症不知是天才还是不知进取(蹩脚的路人甲私家侦探段落简直和谋杀绿脚趾一模一样……)

27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大帅哥们集体耍怪。。。非常有意思。。不过有些观众可能会受不了。。科恩兄弟水准之作。。无功无过 黑色幽默依然很绝

30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推荐

我喜欢皮特那个角色,傻乎乎的。

32分钟前
  • Ruby超人小姐
  • 推荐

看完的人都有分這兩種感覺,我是那種感覺不明所以的人

36分钟前
  • MIDORI
  • 较差

看着一群绝顶聪明的人演着一群无可救药的蠢货,真是好玩极了!

39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玩转美国~

41分钟前
  • 空中飞人
  • 推荐

我没看懂20100610

45分钟前
  • thinkcear
  • 较差

有些失望啊。Brad Pitt最搞笑了!!

49分钟前
  • 冰糖木耳
  • 还行

哈哈哈哈,皮特临死前被爆头时候微微一笑,太搞了。7.6

51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认识少,除了认脸,没觉得电影好看

56分钟前
  • 🎞🎞🎞
  • 较差

这群人笑死我了 皮特啊 我看到了真实的你自己!

58分钟前
  • 番茄杀人狂
  • 力荐

无语!

1小时前
  • 羔羊的沉默
  • 还行

神经

1小时前
  • 元秀Lydi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