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观影链接(支持超清,很良心):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wNjIzMTEyOA==.html跟妹子在电影院看完一部越产俗片(《100 ngay bên em》)之后,她为了挽回国家形象,给我推荐了这部片子。
很巧的是,在回国的飞机上拿了一份报纸,上面刚好有本片的介绍。
于是回家刷了一把。
剧情平平淡淡,整个观影感觉就像导演不急不慢地和你讲述童年故事,很多场景细节都能触发我们的共同回忆。
哥哥误将弟弟腰打伤,弟弟却说不要和爸爸说你打的我,这段让我想起了我和我弟弟童年类似的经历:在河边打水飘,结果把弟弟脸打破,回家弟弟却说是走路跌倒摔的。
农村很美,弟弟肥肥的很可爱。
我还是要好好学习越南话。
2015年越南金莲花奖 最佳导演以及最佳剧情片获奖影片。
故事发生在 1980 年越南中部的一个贫穷农村,讲述了两兄弟之间在成长过程中的系列故事。
一同玩耍、看家、相扶相助,弟弟崇拜哥哥,但哥哥却嫉妒弟弟因聪明多受父母夸奖。
直到大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子,兄弟情面临崩溃……他们要如何来修补破碎的感情?
跟随两兄弟的回忆,亦可领略越南小城镇简单纯淳朴的慢节奏生活。
被小伙伴安利了这部电影之后,刚刚看完,觉得电影拍的是真的好。
看多了越南的广告,发现他们的叙事风格自成一派,但是整体的氛围烘托的很好,总是温情的,安静的,舒缓的。
可能不会有很多很深刻的道理,但是总能让你想起一些事情,将你完美的代入。
影片会用到很多安静的远景镜头来展示风景,不论是缓缓落下的太阳,还是大片的麦田,都代表了小镇的安宁,静谧,和谐,仿佛有一点中国南方小镇的感觉。
而整个故事的铺陈与节奏也非常缓慢,导演只想讲简单的故事,只想克制,冷静的探讨成长种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父子、懵懂的爱情、兄弟情......之前看过一本心理学的书,叫《自卑与超越》,里边写到,只要家中有长子和次子,他们便一生中都免不了被比较,那看完电影更是深深的认同。
包括我自己在看的时候,都会想,我的性格是更偏向敏感的哥哥呢,还是憨厚的弟弟?
看的时候,甚至能完全get到影片中,阿韶的点,怯懦的不敢说喜欢,看到喜欢的女生不敢去表白,看到弟弟和小敏玩的开心的时候,也是默默走开,自己闷着,不知道怎么去表达。
但是他同时是善良的,大雨中的特写,和别人打架只为带回红薯给弟弟......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
这种方式,非常像我身边的一个小伙伴,珂珂同学。
这个人也是,永远属于活在自己小世界的人,内向、脆弱、敏感又嫉妒,明明很在乎的事情,却总能别扭的说没事;总是不能很直观和明白的说出自己的需求,有时候看到他,觉得好玩又好笑,和小孩子一样。
凶巴巴的做着对你好的事情,嘴上说着你怎么不去死,但是车子来了还会扯下你衣服,生怕你被碰一下。
emmm,手动给珂珂同学比心,同时希望你早点遇到可以让你敞开心扉的人,不要一直这个死样子,更重要的是,遇到懂你的人。
影片中的很多小事也勾起了很多童年会议,原来全世界的童年都是差不多的。
男生弹弹珠,女生跳皮筋,小伙伴挤在一起看动画片。
还有怕黑的一幕也是很形象了。
记得小时候,都是边看月亮,边跑着回家的,有时候还会唱歌给自己壮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对黑夜有着难以名状的恐惧。
电影中印象很深的还有一幕是,阿韶妈妈说小祥捡来的是铜不是金子的时候,阿韶生气的跑开,一方面是对刚幻想新生活无法实现的愤怒,我想,另一方面也有对自己没能力的难过吧。
而这个地方的细节也很到位,阿韶妈妈刚工作回来,手指都是黑色的。
所以,尽管后半部分有些仓促的感觉,而且逻辑也有些牵强(比如小伊怎么忽然就去了死树后边的房子等)但是还是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画质很渣,但是不可否认小演员们的演技真的在线,小祥掉着眼泪说:你要和爸爸说,是我自己从树上摔下来的,别说是你打我的。
还有费力的躺在床上流泪的时候,真的有打动到我。
还有阿韶打完弟弟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小敏在离别时眼泪簌簌的落下的时候,这些时刻,无一不让我回想起小时候,与最好的朋友分别。
而我也在一次次离别中,学到了要珍惜眼前的人,珍惜现在的时光,因为,现在的时光,可能是以后回忆中最为美好的日子。
还想起来一些小细节,阿韶总是紧缩的眉头,小敏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小祥崇拜哥哥的样子。
这些事情都让我想起了两个弟弟,我的弟弟好像也是这样的配置,一个刚正不阿,一个圆滑世故,我以前会很喜欢正直的一个,但是现在也开始发现另一个身上的闪光点,说到底,也是人追求的东西不一致,而性格和生活这种事物,本来也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影片同时可以作为一部越南的旅游宣传片,配合婉转悠扬的音乐,使得乡村的宁静风光通通展现出来。
我们仿佛看到很多这样的村庄缓缓向前,也仿佛看到土地上的人们,拔节茁壮成长,而不管走到哪里,有小黄花的指引,我们终究会回到故乡吧。
那些经历的事情,不论是恐惧还是贫穷留下的印记,都会长成我们的血肉,故乡会在我们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而最终,这些苦难都会变成阿韶嘴边的一抹微笑吧。
毕竟,现在对年少的回忆,自动屏蔽掉了苦难,甚至说,苦难也变成了最美好的记忆。
用影片中的情诗来结尾: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
我仿佛看到黄花在青草地中摇曳生姿。
所以,你是哥哥还是弟弟呢?
真心很赞的电影。。。
没有特别大的情节,没有特别突兀的矛盾,但安安静静地节奏下是一派平静的生活景气,有一点儿冲突出来,但更多地是平凡人生活中朴实无华的一面。
心底里最期望的生活最多也就是这样的罢。
而且,取景真是良心拍摄。
一摇一摆,无风无雨。
不悲不喜。
物是人非,岁月不剪。
淡淡忧伤。
慢节奏的生活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吧
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
女孩拿着《最美情诗》远远站着,看着男孩一个人坐在河边。
男孩以为女孩不喜欢跟他玩,女孩很喜欢跟他玩却不知如何开口,勇敢的把这本书送给他,却被男孩拒绝。
大概喜欢就是如此,总伴随着小脾气,我们都在闹别扭中慢慢懂的,慢慢成长。
童年的不都是乐趣无穷,无忧无虑,大概还有嫉妒羡慕,相思病。
真实的生活最动人。
其实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译名:我看见黄花在青草中摇曳。
黄花、青草,还有三个小小少年,奠定了本片的基调:轻快、明媚。
之所以想推荐这部电影,有三点很打动我。
先讲手足。
弟弟小样是哥哥阿韶的迷弟,哪怕哥哥玩游戏使诈让弟弟受了伤,小样也愿意自己被爸爸骂而让哥哥先跑。
晚上哥哥在灯下写作业,弟弟就坐在地上,借着台灯看书。
学校里校霸小胖欺负哥哥,小样愿意用哥哥教会自己的谋略帮哥哥出气。
哥哥对小样,有出于私心的辜负,也有作为大哥的鼓励和陪伴,这个稍后讲。
除了亲情,也讲少年心思的萌动和欢喜。
哥哥阿韶看到了自己的檀叔对爱慕女孩儿的追求,在不经意间知道了檀叔写的情诗: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
谁也不会知道,在哪个清晰的时间节点,少年的心里动了一下。
阿韶心里的欢喜,是同班同学小敏。
少年的心思总是明亮又能一眼看透的。
喜欢你,意味着想把作业给你抄。
喜欢你,就是愿意和你一起玩。
小敏说她不懂诗篇里的情诗,但她却清晰地说出了少年阿韶想听的话。
人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老,唯有想起这些青春悸动的时刻,才提醒你那些瞬间曾真实又深刻地存在过。
因为在意,所以才变得小心又多疑,阿韶吃醋了。
小敏家着火了,所以她来到了哥俩的家中暂住一段时间。
小样性格外向开朗,小敏也愿意和小样一起钓鱼、捉虫,阿韶这时候就会躲在一旁生闷气。
这样毫无来由吃醋的小眼神,是不是无比熟悉。
可能是嫉妒或者莫名说不清的情绪,当邻居爷爷来家中把小样养的蛤蟆拿走入药的时候,阿韶并没有阻止。
当看到弟弟焦急的寻找,哥哥还是很愧疚。
但当他再找回一只蛤蟆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小样已经知道自己养的蛤蟆谷苟再也不会回来了。
因为心里有愧疚,所以默默记下,以后加倍对你好。
后来弟弟受伤,哥哥一直陪伴他,把床让给他,自己睡已经烂了洞的吊床上。
在弟弟后期恢复训练时,哥哥也会不怕累的陪着一步步练习走路。
l弟弟是坚强的乐天派,高兴的是,也看到了哥哥的成长。
在这部影片中,私自偏爱弟弟小样,心里敞亮阳光,为人乐观坚强,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不染纤尘的心。
小样一直相信书中讲的公主和驸马的故事,他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公主在等着他守护他。
村里有个传说,传说村里的死树里住着一个公主的灵魂。
但人们不能轻易接近死树,否则会被守护死树的老虎吃掉。
可是死树背后,真的存在一个公主。
故事编排上不算特别精彩,不过也算合乎情理,也给人以感动。
小样和公主之间是怎样的故事就不剧透了,看过就知道了。
除了手足情和少年的懵懂心事打动人以外,这部电影慢悠悠的节奏也让人看到了纸糊风筝、编的草绳、手工做的小竹船……你是不是也想起了那年夏天的蝉鸣和属于小小少年你的小小心事。
越裔导演镜头下的越南总是有一种对乡村,对传统的追溯,无论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漫长而连绵的雨季还是中秋节的大红灯笼,身着奥黛的姑娘。
他们有一种欧式的,学院派的对画面美感近乎完美的追求,饱满的色彩,明亮与昏黄的光影交替,别具一格的拍摄视角……全片有着温柔而恬静的主题音乐。
可能是漂泊在外的游子离家太久了吧,记忆中的家乡或是祖辈口中的家乡永远都是自然而古朴的世外桃源。
顺便提一下陈英雄导演的《青木瓜之味》。
影片带着谜一样的异域风情,细腻的镜头下是一个安宁静谧的越南,仿佛时光在那里被冻结了。
这大概就是乡愁( nostalgia )吧。
家乡的模样像琥珀中的苍蝇(the fly in the amber)一样,不受外界纷纷扰扰世事变迁所影响,时间将其洗刷,记忆为其添上滤镜,在电影中呈现出一片与世无争的美好乐土。
那可是爱与思念的笔触啊!
去过泰国、柬埔寨、印尼,提起东南亚,满脑子都是:濡湿、温热、浓密、粘稠、混乱、拥挤。
说实话,这几个词在我眼里都蛮色情的,至少是暧昧。
看过的东南亚电影基本也符合这个模糊的印象,就像《晚娘》,风扇在热带午后无力地晃着将死的头颅,疲惫地置换另一处同样闷热的暖风,吱吱嘎嘎,如同人声的咿咿呀呀。
即便是冰块,也会被融化得充满情欲。
模糊得多了,就成了恶毒的刻板印象。
幸好,武国越的新片《绿地黄花》及时扭转了这个越来越歹毒的念头。
《绿地黄花》里到处都是大面积明亮却不刺眼的温柔色块,各种深浅不一的绿,各种若有若无的黄,提示着这片闷热地带晴雨后,情欲之外的清新。
看完我忍不住打了五星。
故事关于一对小哥俩。
哥哥阿韶安静用功,弟弟小祥顽皮聪明。
很多时候,聪明不是你用功就追得上的,所以你能看到各种轮番上演的小嫌弃、小报复,玩游戏耍赖,眼睁睁看弟弟的宠物被邻居做成盘中餐,甚至爆发到令人发指地一棍子把小祥打得卧病在床。
阿韶好像是恨小祥的,要不然怎么能下得去这个狠手呢?
但其实我蛮理解他的。
我小时候就装过哭,害我弟被舅舅、舅妈一顿卷。
“卷”这个字在我们那方言里,比“打”恐怖一万倍,你就想象成把活人填到车轱辘下面压吧,大概就那个恐怖程度。
嗯,从小我比他成绩好,但是打不过他,那次我就装被他打过分了,其实根本不疼。
起因是为什么扭打成一块早想不起了,小哥俩反正就那点事,不打不正常。
但我还记得为什么装——人就是贪呗,不光是贪财贪色,还贪爱。
准确的说是失落,失落于有人会跟你平分什么。
最可怕的,是跟你平分这一切的人,恰好是你爱的人。
心智不成熟时,会误以为这种失落就叫恨。
但你渐渐就是能明白,这“恨”有多可笑。
武国越把阿韶和小祥间感情线索的起伏,置入到看不过来的绿色中。
茂盛青脆的甘蔗林、青郁浓密的棕榈树,绿色蔓延到天际,跟远方的山抱成一团。
我不觉得他只是在单纯地展示越南静谧的乡村景色,在我看来,绿色象征着鲜活生命力。
阿韶不敢走夜路要小祥陪伴,但小祥要给同村的哥哥送情书,不得不分开走,阿韶说:你要是不陪我的话,我就不和你玩了。
小祥:你不跟我玩,过几天自然会跟我和好。
有点不可思议,转念一想又畅通无比。
阿韶那一下,把小祥打得卧病在床,急得扭头就跑去叫医生,还没等跨出房门,却被小祥叫住:哥,你别跟爸妈说是你打的,就说我爬树摔的。
没有比这更直白的少年兄弟情了。
绿色蕴涵着的生命力,不就是所谓的“成长”么。
噢对,成长的经历,大约同期于明白的过程。
在鲜活的绿色之外,其实你还能看到一股说不清楚的蓝色。
通常我看到蓝色,就会感到孤独。
后来单独听影片中贯穿始末的BGM,越来越确信我感觉的没错,这首越南民谣不要太好听,这几天我在楼梯间抽烟一直都在吹这曲子的口哨。
听下你就明白我说的了。
从第一声开始,它就一直疏离着一层孤独——网易云:http://music.163.com/#/program?id=906932342 当一个人由恨转爱时,难免会带着孤独的愧疚。
哥儿俩的感情修复之路当然没那么轻松,而是经过了一次负罪感爆棚的波折。
小祥并不知道,他失踪的宠物青蛙是被邻居大叔捉去熬粥了。
可阿韶知道啊,就是他放邻居捉的,当时失落于被小祥夺走一切的他,心里不要太爽。
可小祥是他亲弟弟啊,他又后悔了。
阿韶在影片中,自始至终显得特别“孤独”,就是因为他砌墙于嫉妒和愧疚的两边。
嗯,跟现实中一样,多数的孤独都是自找的。
他偷偷捉了一只青蛙,想趁小祥不注意放回去,假装青蛙自己跑走又自己跑回来。
然后,阿韶撞见小祥哭成了小鼻涕泡(影片中小祥第一次哭),他知道青蛙已经被邻居吃掉了。
阿韶一个人孤独地跑向竹林,放生了青蛙,在大雨中蹲坐,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绿色当然还在,但被雨水浇得无比冷彻。
热带的雨,有什么好冷的诶?
电影里有两句越南小诗:晴雨,是天空生的病相思,是我爱你的病我猜,他在想小祥。
这才是对“成长”最好的注脚。
区别于堕胎、撕逼、打架的烂俗青春片,《绿地黄花》里的青春,格外清新。
即便是少年的多角恋,也被处理地非常清新,毫不做作,就是因为这层隐约存在的淡蓝。
烂俗是尽全力拳打脚踢,清新是安静地与自己独处。
成长,是石破天惊风云际会?
不不不,成长安静又乖巧。
知乎用户@Seasee Youl 有段关于“成长”的解读我深以为然:某一刹那,我们能怀念自己的单纯,释然自己的可笑,放下自己的执着,慢慢的成为更好的人,那应该就是我们灵光一现的成长吧。
就像,就像阿韶独自蹲坐在雨过竹林的石头上时。
悄然发生。
一个关于猫与电影的公众号名字起源于一只叫牛三斤的猫
绿地黄花,纯净的时光静静流淌过碧绿的田野,那里有欢乐的青春,兄弟的情谊,善良的邻里,还有懵懂的爱情。
贫穷的越南乡村在导演的镜头下一切都唯美到令人窒息,情窦初开的少年爱慕,磕磕碰碰的兄弟情谊,没有任何虚假和做作,外加一点童话和寓言元素,让单纯美好而伤感的情绪弥漫全片。
片中有很多山川、河流、稻田的越南乡间风景很美,淳朴原始。
小男孩怕黑的那段也让我回想起小时候怕黑的夜路。
但片中夜晚的风景也拍得好看。
看完后有一股淡淡的忧伤,BGM大赞,哥哥好正太,弟弟真乃小大人。
一部乡村清新片,值得推荐。
最初被剧照清新朴素的质地吸引进影院,意外地发现故事本身也很有趣。
有一点小“悬疑”,有一点小“奇幻”,每次以为自己把握了剧情走向,事实发展又总与预想有些偏移。
兄与弟,父与女,少年与少女,人与自然间的感情,如同这片绿地上的黄花,经历风吹雨打,悄然酝酿,幽静绽放。
影片中有很多俯视角拍摄的山川、河流、稻田,在开头、在转场,简直可以说是半部越南风光宣传片。
绿色的基调贯穿始终,清爽养眼。
在森林错综的绿中,仿佛可以感受到潮湿的暑气,在稻田稠密的绿中,却又似乎看得见风的痕迹。
这么多绿,也算是呼应片名了吧。
几个慢放镜头十分惊艳,良久难忘。
雨中奔跑的哥哥,坠入黑暗的黄花,在配乐的烘托下,凝聚着油画般的美感与诗般的意境。
主人公家的墙壁上挂着一把破旧的吉他,看到这一幕时很诧异,继而是感动。
也许是道具有意为之,不过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若依旧能保有一颗不负于生活的心,实在难得。
顺便get到许多越南小朋友的游戏方式,有些和中国很相似(拔“皮狗”,弹玻璃球...)。
另一片土地上的人们怀着另一种心境面多生活,世界真的很奇妙啊。
狗蛋啊,做作的要死,文艺个毛
看的第一部越南电影!
3.5偏3。太肤浅了,导演水平很幼稚。某些情节就像越南风景版的国产烂片。处理得最好的地方就是结尾很利落,类似于青木瓜的读诗结束,所有的情节也没有交代,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小孩子的台词和表演很无聊、很空乏。一看就是大人写的。传说故事配合情境式的拍法,很有阿彼察邦的感觉,可以借鉴。表演时的表演痕迹太重,很生硬。切记要指导演员灵动表演,甚至用抓拍、偷拍。摩托飞车:特别有地域特色。再次证明故事要经过长长的铺垫才足以动人,短短的讲述,观众不会产生情绪波动。笔记:当大陆电影不再直视苦难生活、揭露现实问题时,越南却给出了这样一部悲惨却不乏真善美的佳作。
似乎该片的打分偏高啊,平心而论,该片的整体水平略显青涩稚嫩,小演员的表演有欠自然,镜头画面其实还不够体现出其乡间水木之美,而这种青涩稚嫩的风格,或许也是打动很多观众的原因之一吧。
相当惊喜的一部,摄影和构图还有配乐太美了。东南亚的童年之殇吧,再努力努力可以和国内许多同题材的影片相PK了,Btw,越南人的脑洞确实和国内不一样,相比之下,他们更有灵气。
越南的自然风光是可以的,有绿草的镜头都可以截图做桌面。除此之外都差强人意。拍摄手法不太喜欢,有些慢镜头给的莫名其妙,几处拍动物的镜头让人以为在看动物世界。叙事方式诡异,文艺中夹杂着惊悚,八伯出场吓出人一身冷汗。哥哥的性格也不讨喜,随手就把弟弟打瘫痪真是气到想拍桌子。但考虑到是越南出品,三星。
在自然风光的映衬下,这个越南的小山村显得那样心醉神迷,令人向往。最质朴的情窦初开与兄弟情深,即使没有太通达的交通与便捷的通信,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真挚让人体会到了。在弟弟受伤还为哥哥掩护的那一刻,在小敏坐在三轮车后面回望的那一刻,在八伯的“公主”神智清楚的那一刻,最自然真情的流露,却塑造了最感人的画面。真的很美好却又很伤感。BGM太好听了,听着让人不自觉放松下来,心向往之。“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情窦初开的爱情也要好好珍惜啊。
每次哥哥让弟弟受伤,乖巧的弟弟都原谅哥哥,真让人心痛。山林稻田的乡村自然风光里,是两兄弟的纯真轶事。三星半
看过
——我也不知道,这段时间只喜欢跟你玩——我……我很早就喜欢跟你玩了小村庄也真是美极了
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安静而细腻。
晴雨是老天爷的病,相思是我爱你的病,引用诗句,
我看的时候,名字叫做《我看见黄花在青草中摇曳》,景很美,很文艺
画面唯美,情节诡异
1.民间传说/童话故事与现实世界进行巧妙的接洽,真假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相信,又或是我们自身本就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童话/神话故事。2.导演将一个本应无奈与痛苦的现实故事裹挟进了一个充满着遐想、美妙又静谧的儿童世界中。于是,借孩子的眼睛我们得以从残酷中脱离看见别样的美好,在苦难中发现真善美。3.我对越南的想象充斥在这些越裔导演的作品中,于是越南对我而言成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它的慢、柔、静、美、隐...让我无限向往想去追寻。其实,我对越南的幻想又何尝不是这些在异国长大的越裔导演对故国的想象与精神寄托呢。
偏文艺小清新的乡土电影,当大陆电影不再直视苦难生活,揭露现实问题,沉迷各种IP改编时,越南却给出了这样一部悲惨却不乏真善美的佳作,没有刻意煽情,音乐相当动人,片尾还很惊艳,窃以为好过《岁月神偷》。ps原来导演是拍过《天命英雄》,其实这片也还好,观众挑剔了些。
看得一头雾水,明明是儿童题材,这台词这情节设计,甚至镜头和音乐,怎么全是一股浓浓的古早琼瑶剧的味道?哥哥嫉妒弟弟,弟弟无论哥哥怎么伤害都无怨无悔原谅哥哥,我的天,尴尬得头皮发麻。快结尾时讲述小伊母亲那一段拍得节奏还行,最后的动画有点意思,除此之外整体非常平庸。
纯乡间风光片
那一棍,也太狠了
哥哥没有说出是自己打残弟弟的真相,这个我是绝对要指出来的。导演为了缓和这个巨大的戏剧冲突,让弟弟做了自我牺牲,瞒住了真相。亲情是一回事,但是自己做人做事有原则又是另一回事。不怕说的人才是真,不要用孩子还小他还不懂他怕来当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