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影评专栏的人,比如我,对电影的理解应该要独特一点吧。
为了给我的读者——虽然我从不确定她们是否认真地读我写的东西——认真负责的电影文字,我对电影的评价应该要严肃一点吧,应该深刻一点,理性一点,抽离一点,理论一点吧,应该不要被电影糊弄吧,就是说我应该板起脸来一点吧。
那么先让我板起脸来跟你说这部电影,《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故事来自日本2003年畅销人气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舞台剧,在以上各个领域都大获成功。
影片讲述了临近新婚的朔发现未婚妻律子“失踪”,他寻找至自己老家,然而却追随入自己的回忆之中,影片回顾了他曾经和美丽的少女亚纪的动人初恋,亚纪因为白血病而死去,遗愿就是能够去澳大利亚土著部落的一块巨岩旅游,传说那里是世界的中心。
影片的结尾,朔和律子带着亚纪的骨灰去到那里,在“世界的中心”,将亚纪的骨灰撒向空中。
如何解读这部影片?
作为一个决意要板起脸的写影评的傻老爷们儿,我可以冷笑着告诉你,这部剧情长片故事俗套,风格朴实,手法无甚高明之处;说实话,在影片进行之中你不会获得任何新鲜感,也鲜有酷辣之处,剧情似曾相识,看了上段就能知道下段;同时,如果要深入分析的话,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这部电影再一次传达了不折不扣的男权中心意识:男主人公朔是两个女性爱慕的对象,第一个知趣地死了,成就了他凄美的爱情幻象;第二个女人更绝,新婚妻子对他心里深藏着另一个女人这一行为没有任何不满,反而充满敬意和愧疚;而那个凸起的巨石,分明是男性崇拜的象征,而在那里,这“世界的中心”,完成了女性向男性皈依的仪式。
好,至此,这部电影已经被我连头带尾扒到一丝不挂还带剥皮抽筋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无聊情节剧——这就是一个板起脸来写电影的人为你送上的电影评论。
扯淡,都是扯淡,去他的理性,去他的深刻,去他的这个主义那个理论,……所有的条分缕析都是扯淡,因为即使我对自己以上所写的东西一概深信不疑,却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会在热得心烦意乱的夜里独自为了这部电影无法入睡,为什么我明知道这是骗人的故事还两泪涟涟,明知道这只是光影的效果却不能自拔。
日本(包括韩国)的电影已经无数次向我们证明他们对于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表达有着多么娴熟的技巧和多么虔诚的执着。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从名字看就知道是描写男女爱情的故事,虽然我们已经看过很多类似的影片,但还是被故事中男女主人公青涩却清醇的爱情所感动。
他们把心里的话都录在录音机里,让对方可以在夜里坐在窗台边独自聆听;亚纪身患白血病,却始终乐观地告诉朔“我没问题”;但是终点越来越近,总有一天要人鬼殊途,为了留住记忆,他们居然去拍了婚纱照,穿上婚纱的亚纪,美得不可方物;为了在临别前留下最永久的纪念,朔竟然去开了结婚登记的申请,而此时的亚纪已经快要走向尽头,两个人的初吻,也只能隔着玻璃……无数细小的细节,让你佩服日本人怎么能想出这么多让痴男怨女们感动得死去活来的方法。
而最让我心头一颤的对白,是亚纪躺在朔的怀里,对他说:“我的生日是10月28号,朔的生日是11月3号,这意味着,从朔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天起,没有一天是没有我陪伴着的,可是我要离去了,你还要好好地过下去”……任我再努力地想把脸绷住,听到这句话时,也无法阻挡。
我知道很多人对日韩的类似“催泪弹”影视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是滥情的俗套。
但是,谎言被重复一千遍,可能听上去就象真理;但这不代表真理被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谎言——所谓真情与滥情之间的区别,大致如此。
或许是我的修为不够,道行不深,还是很容易就被这样的电影所感动。
可是,任何理性的分析,都是建立在感性的体验与认知基础之上。
我尝试着板起脸来描述一部电影,却不意味着必须放弃所有的个人情感。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饱满深沉地描述了一对少男少女的真挚感情,在这个编织精美的悲情故事面前,我所有的抵抗都土崩瓦解,而如果连这样的故事都无法感动的人,又该是多么的冷漠和无趣。
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带给我们是对自己年轻时曾经有过纯真的怀念,而在这种纯真的渲染下更显示出了现实的残酷,面对命运的无力。
生命如此脆弱,珍惜每一天的宝贵!
总是不理解甚至有时嘲笑那些和我说看日剧哭到废寝忘食的女生。
说我是eq太低过于理性只会看好莱坞大片的社会现代化牺牲品好了。
看这部被推荐日剧也是为了二外等级考试的听力练习了,另外那个叫山田孝之的家伙在电影天咒中的演技我很钦佩 所以决定看他几集一开始我就判定该剧为俗套剧种——相爱的人被死神分离。
随着情节推进突然感觉该剧多次在细节处攻击我的死穴,我开始警戒自己不要‘失态’(尤其有时是在女生面前)可怕的是渐渐发现我自己完蛋了 多个场景有让我溃堤的趋势 记忆中好像上了初中就没哭过了 而因为个破爱情电视剧落泪也太不man了 简直不是我的风格啊到第六七集时败下阵来 泪水已经不能停在眼眶了 我开始惊讶自己怎么还有这样感性的一面 尤其看到年迈老师安慰朔那段(我哭穴可能和一般人不同)泪静静的就出来了。
我GF的朋友问我她推荐的剧时我真想说你把我害惨了呵呵,后来得知不少男生也被‘害过’算是对我的安慰和理解吧。
我从心里感谢这部剧(当然不是因为提高听力了)不夸张的说此剧可以完善一个人的性格。
他使我学会更加珍惜拥有的,加倍去爱所爱的。
在理性得无情的混凝土森林中探求已经被遗忘在心里某个角落的小小的温暖。
在上天面前人们无法选择何时降临人世何时相遇相爱当然也包括何时离开,先走的人其实是相对幸福的,因为逃避了忍受思念的悲恸。
被遗弃的也不应该放弃重拾幸福的勇气,就把这段爱看做一只萤火虫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如此的美好和灿烂,这也不枉她来到世上一次。
现在终于了解了没看过日剧的人,人生是不完整的。
没被日剧感动过的人,人生都是可悲的。
还好我刚刚趁着暑假逃离了这个不完整的、可悲的群体。
那段钢琴旋律一想起就揪动着我的心,旋转了所有的故事和难过不舍。
他和她是幸福的吧,因为爱简单,但相爱好难。
有多大的机率可以“遇到一个我很爱的人,他也很爱我”上天是最容易嫉妒的吧,所以带走了她,就像广濑说的“怎么办,我好幸福,幸福得不知道怎么办,好像马上要发生不好的事。。。
”他伫立在最美的最痛的回忆里无法抽身,所以肆意地沉陷,去追逐,去寻找,那份美越令人窒息就越另他觉得无望,因为回忆太美太简单,现实就越孤单和空白。
他体会了最甜的幸福,也无法终结最痛。
三天前,用了三天时间细细的看完了日剧《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三天后,发现自己仍然还沉迷于这部日剧之中,无法自拔。
似乎真的好久没有这么感动过了!
第一集,仅仅只是一个开场,凄美动听的音乐,深情感人的自白,已然悄悄的打动了我的心。
然后故事进入了回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日本的八十年代,同是描写高中生的校园生活,那个年代是没有染着各色头发耍酷扮靓个性古怪独特的帅哥美女的。
所以对于那个长相不怎么帅的男主角,我想我是可以原谅他的。
然而女主角的美丽可爱与清纯动人却是如此的深深的感染着我,如此的漂亮而又如此的有气质,我还是第一次有幸亲眼目睹!
不过这或许也是本剧最大的矛盾之一吧。
片尾曲很好听,画面做的如旧电影般充满复古怀旧的感觉。
仅从第一集来看,动听的音乐,娴熟的镜头运用,每一桢画面的色彩掌握,以及演员们出色的表演,无不让这部日剧充满精致的感觉,如精雕玉琢一般。
直到在片尾曲的CAST中发现了两个名字,我才恍然大悟,这两个名字是“润色”行定勋和“监督”堤幸彦。
行定勋不用说了,日本超著名的导演,原本只是冲着他的名气去下了电影版《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后来又看了别人的推荐才下了TV版的,看来果然没有下错。
堤幸彦执导过多部高收视日剧,但我只看过他导演的电影《恋爱写真》和《圈套》系列剧,这部日剧捧红了现在的新日剧女王仲间由纪惠和阿部宽,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
一部日剧中能同时聚集两位名导,出来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另外在演员表中还发现了三浦友和的名字,似乎是饰演广濑亚纪父亲的那位。
想当年在中国引起轰动由他和山口百惠主演的日剧《血凝》中,三浦友和是如何的年轻帅气啊,如今却是老成了这个样子,不禁令人叹息!
看完第二、三集,我发现我已经渐渐的喜欢上了绫濑遥饰演的广濑亚纪。
同时回望第一集的开场,终于明白了为何男主角会在广播里听见“罗密欧与朱莉叶”时会如此的激动了,也知道了这部剧集的最终结尾会是女主角的离去,但至少现在的一切还是美好的。
在第五集里,塑与亚纪在梦岛度过的那个夜晚令人难忘。
只是看到了如此众多的荧火虫飞舞着的景象,亚纪便被幸福感动的哭了,面对着幸福感到不安,担心如此巨大幸福的过后可能会面对意想不到的不幸。
知足的亚纪,感恩的亚纪,单纯的令人感动,谁都不会愿意不幸会降落到这个拥有美好心灵的孩子身上。
看完这一集时,我稍稍的犹豫了一下,犹豫着自己要不要继续看下去。
因为明知不幸会马上降临到这个孩子的身上,所以感到不忍。
但稍微的犹豫了一会儿之后,我还是怀着不安的心情看了下去,毕竟故事仍在继续,最后的离别还没有到来。
几乎从第一集开始,每一集都有令我感动的地方。
然后看到六、七、八集,亚纪在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后仍然微笑着面对治疗让我感动,塑为亚纪做的一切让我感动。
一惯坚强不服输的亚纪其实也有过自己软弱的一面,曾想去自杀,在塑的一番真情劝说之下,终于走了回来积极面对治疗。
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塑向亚纪求婚的那一幕,塑说亚纪的一切“全部喜欢”,懂事的亚纪说自己已经没有可以给塑的东西了,塑说请和我结婚,“请让我幸福”。
看到这里时我真的不忍再继续往下看了,因为巨大的幸福之后灾难就会降临,马上就要面对的就是亚纪的死之离别了。
但所有的故事都必须有一个结尾,不管它是好或是坏,我都必须要去面对它。
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我关上了房门,开始一个人静静的面对结局的到来。
仅仅只剩三集,我却花了四个多小时才看完,因为在观看的过程中,我的双眼不停的被泪水模糊,每隔几分钟我都必须暂停下来,走到屋角的水池旁洗净哭涕,擦干眼泪,然后回到座位继续观看。
看完结局后我仍然还在哭,座位下面的地面上涕泪早已打湿了一片,女主角的离去让我伤心不已,我想我已经爱上了这个叫广濑亚纪的女孩子,她生活在日本八十年代一个风景优美小县城里,她青纯美丽可爱,她乐观坚强不服输,她善良懂事体贴人,她就像清晨的霞光一般美丽美好!
可是为什么这么美好的人却离我们而去呢?
如果真的如塑所言,亚纪再坚持治疗几年等到一九九一年日本骨髓库建立,亚纪会活到现在吗?
身着洁白婚纱亚纪是如此的纯洁美丽,宛如天使一般,她用手指着天空说好久没有看见天空了。
想去澳大利亚看那片蓝色的天空,在机场里她一步步艰难的迈向飞机入口,时间仿佛停止,她的每一步都迈的如此艰难,她不服输在向命运挑战。
但是最终命运没有改变,命运是如此的残忍与无赖,它主宰着我们每一个人。
“请救救她请救救她…”塑紧紧的抱着亚纪一遍一遍流着泪的哭喊着,命运没有回答他,亚纪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
失去了亚纪的塑在没有了亚纪的世界里度过了十七年,他却浑然不知时间过的如此之快,他每天都在努力着努力着,已经忘记了时间。
十七年后,许多人都发生了变化,和尚仍然做着和尚,智世没有龙之介走到一起,龙之介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孩子,还是智世比较好给孩子取名为亚纪,每天喊着她的名字。
十七年前,亚纪的父母在失去了心爱的女儿,十七年后,亚纪的父母白发又增添了许多,这是最令我感到痛心与惋惜的存在。
十七年前,塑不忍撒去亚纪的骨灰,一直亚纪的骨灰伴随着身旁,十七年后,塑终于将亚纪的骨灰撒向了天空,开始了人生新的开始。
塑并没有离开亚纪,只是将这份怀恋藏在了心底。
在看完《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的当天夜里,思绪被忧伤填满,每每想起亚纪纯真的笑容,都忍不住落下泪来,心底隐隐作痛。
我的确是入戏太深了。
对于电脑里同名的由行定勋导演的电影版《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我只看了几分钟便关掉了没有再看下去。
不是电影版的不好看,电影版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也堪称经典,画面音乐都非常美,女演员也是之前我喜欢的长泽正美,只是我实在不想破坏掉绫濑遥在我已经在我心目中塑造完美的亚纪的形象,我无法想象同是叫着广濑亚纪名字的人却是长着另外的一张脸。
再者,与十一集的TV版相比,两个小时的电影版剧情发展太过仓促,就像是TV版的浓缩一样讲的不够精细。
也许我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先看电影版然后再观看TV版的,不过剧情的浓缩也好,等将来不久之后我若是想回味一下这部剧集,电影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
在以后的两三天里,我仍然无法自拔,无法走进现实。
电脑里的许多电影都让我感到索然无味,每每打开观看,脑海中总是会不断的想起《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中点点滴滴的感动画面与亚纪的笑脸,耳中总是会响起那凄美动听的音乐,于是泪眼模糊,一部电影总是看不了几分钟就关闭,不知道该干什么只有发呆。
我想我不仅是入戏,而且是中毒太深,爱上了亚纪的扮演者绫濑遥,百度贴吧里大家称之为中了“遥毒”。
就像命运一样现实还是要去面对的,于是我不断的强迫自己观看其它的电影以转换调节心情。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这部日剧非常写实,态度严谨,没有现在大多数日剧中所经常出现的变态与KUSO,描写的是普通生活中男女之间点点滴滴的真挚感情。
从故事上看虽然略显老套,但剧情的编排堪称完美,再加上行定勋和堤幸彦组合的精良制作,最重要的是演员极为出色的表演,使得这部日剧有着绝不同与其它一般日剧所具有的高素质,是一部极为优秀的日剧。
河野伸为这部日剧所做的音乐可谓是锦上添花并且必不可少,优美动听深情之极,跟剧情水乳交融配合的天衣无缝,有时间一定去将原声OST下载下来细细品味。
放眼现在的新日剧,大多数都属于快餐类型的,看了,笑了,然后忘了。
很少有像《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这样在制作上精工细制,严谨写实的了,可谓是大浪淘沙中仅存的闪闪发亮的金子了!
在观看《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之前,《跳跃大搜查线》一直是我心目中日剧第一的位置,但在观看了《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之后,它成为了我心中的日剧第一;在观看《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以前,喜欢过许多日本女演员,长泽正美,崛北真希,仲间由纪惠,但在观看了《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之后,现在最喜爱的演员是绫濑遥了,是喜欢加爱的那种。
我相信这种喜爱一定会持续很久很久的,即使有一天谁给我服下了“遥毒”的解药,我也依然会将她珍藏在心底的。
因为她曾经是那样的深深的感动过我,我曾经是那样的深深的为“她”的离去而伤心流泪,只有深深感动过的人才会为之深深铭记!
看完《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之后,我第一次有了想去捐献自己骨髓的想法,并且这种想法非常的真实非常的强烈。
我想这世上还有许多像亚纪一样的身患白血病的患者,他们一定也想亚纪一样绝望过痛苦过,生命易逝!
如果我的骨髓碰巧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的话,他们一定会感到幸福的,我想我也将是非常幸福!
(20080727)
Ps:对不起,楼主没有才华,无法取一个华丽丽的对称标题,望见谅。
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刚刚看完世爱,心里很纠结,借该剧评聊以抒怀。
十一集加个sp,不长的片子,我却看了快一个星期,每天都拖拖拉拉的看个一集两集,舍不得一次看完,好像不看完,就永远不用从那种黄色的,旧照片一样的温暖揪心的氛围里面走出来,就好像不看完,朔和亚纪就永远都在,还是十七岁那年美好的样子,像新鲜的树叶那样有旺盛的生命力。
还是骑着自行车奔跑微笑,还是用磁带录着交换日记,元气满满,相互扶持,平凡而幸福的走下去。
我自己也明白只不过是幻想,剧集的一开头,倒在雨中的朔已经奠定了该剧悲情的基调,斯人已逝,留在手中的,只不过是一捧轻薄的骨灰,风一吹便要消逝。
朔说,这就是亚纪。
不服输又倔强的要面子的亚纪。
开头五集,我真的以为世爱讲的只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杯具,编剧大人拼命的渲染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气氛,朔和亚纪太幸福,所以终究会有事发生。
第一集里面朔寄出的明信片,仿佛是一个冰冷的诅咒,所以最后朱丽叶终于得了要命的疾病,罗密欧无能为力,可是还是孩子气的再次寄明信片说那是一个误会,朔哭泣着说着自己的梦境,然而眼泪流出的时候字迹划开,终于还是触到冰冷的现实。
所以亚纪终于不在了,从绒球花开的初夏到初秋,不过短短几个月,亚纪就成了不可触到的幻影,只会在朔的梦中浮现,朔说,不愿意醒来,然而醒来发现自己哭了,什么是希望什么是绝望,要擦干眼泪才能够超越。
因为知道他过着这样的十七年,于是看到他在跑道上洒亚纪的骨灰时才会无比的释然,为的是朔终于可以伸手去够到幸福的后半生,也明白亚纪其实早已经融进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以为,该剧的主题不单单是爱情,而是遗忘和超越,刻骨铭心的过往和平凡幸福的当下该如何选择?
如亚纪爸爸三浦友和大人所说,我们不是不想忘记,也不是忘不了,而是遗忘是人类的天性,只有忘记了,才能活下去。
我看到这里时想到挪威的森林,开头里渡边,慢慢的遗忘着直子的脸。
就算明白这过程十分艰苦,就算再不甘心,也需要用越来越长的时间来回想,并且,总有一天会忘记的,总有一天会够不到的。
我也猜测着哪一天朔如爷爷一样的老去时,当死亡来临时,他想葬在一起的人,会不会还是当年的亚纪?
唯死者永远十七岁,亚纪突然的从世上消失,我在电脑前面很没出息的为此大张旗鼓的扯卫生纸揩鼻涕抹眼泪来着,因为看到幸福的人生突然折断,噩运突然降临,两个人逐渐失去相爱相守的权利。
幸好最后有亚纪的图画书,给仍然活着的你,她说,为什么树叶会死呢?
因为生病的土地需要滋润。
为什么会有冬天呢?
是为了长出新的树叶。
为什么树叶那般新绿呢?
是因为旺盛的生命力。
为什么夏天会结束呢?
是因为树叶要死去。
你身边的那个孩子为什么消失了呢?
她已经不在了,她就在你心里,你的脚就是她的脚。
亚纪说,加油。
封底上那个小小的女孩吹着哨子,那个身影和曾经的微笑的亚纪瞬间重合,一如当初的美好,我哭了,可是又忍不住的喜悦,觉得有些温暖的东西一下子涌进心里,猝不及防。
亚纪说,我在没有朔的世界里,一直等待着朔的降生,原来没有天国,因为天国就在这里。
亚纪最后终于平和的微笑着死去,呼唤着她没有够到的乌鲁鲁的天空和已经近在眼前的朔。
所以我说,短短的几个月,广濑亚纪,其实也慢慢的成长着,她用她的不服输和任性执着的追求着自己想要的东西,用感激的心体会生活,她说,失去的同时也是一种获得,以前的我,恐怕不能懂得这样的日子有多幸福吧。
如果没有遇见朔,亚纪也就不是亚纪,然而没有经历与亚纪的死别,朔之后也不会是朔。
朔在年轻的十七岁饱尝了爱情的幸福和悲伤,短短几个月,却用之后的十七年来缅怀和遗忘。
因为体会了无法拯救自己爱人的无能为力,所以成为一名可以操控别人生死的医生,因为一直固执的不肯从亚纪的世界里走出,所以随身带着亚纪的骨灰,所以固执的不愿意接受另一个愿意拥抱他给他温暖的女人,所以如同行尸走肉想要蹈海而死。
十七岁的朔太郎摔倒在月光下一遍遍听着亚纪的声音,不明白什么是希望绝望,什么是生死,三十四岁的朔太郎蹈海失败,才明白原来自己并不想死,就算过了之前行尸走肉的没有亚纪的十七年,其实也还有着生的执念,如亚纪一般,绝望的生的执念。
亚纪说,这是在自杀吗?
假如注定要死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也不可以吗?
彼时她已经虚弱无力掉光了头发,却努力消耗着生命,实现微不足道的梦想。
亚纪是现实的人,同她母亲一样的温柔又坚强,她敏锐的察觉的自己必死的命运,坦然的接受了它,并且在最后的日子里,追求着生之意义。
而此时的朔背负着痛苦沉浸在自己的迷梦里不愿惊醒,终于没能逃避,等他醒来妈妈告诉他亚纪已经死了,他疯了一样的跑过去,所有的东西都存在,只是亚纪,已经从他的世界离开了。
没有得到的东西,果然是珍贵的,我想假如不是突然的车祸让他看清当下也有可能随时消逝,他会不会任凭一场大雨洗去亚纪的骨灰,会不会在跑道上用自己的方式送走亚纪?
亚纪死了,所以她在照片里永远定格,笑颜如花,然而朔太朗却不忍再触碰那些记忆,因为已经时过境迁,恍如隔世,怕太美好的当初,照进太残酷的现实。
短短几个月,镜头在三十四岁的朔太郎的叙述里拉回1987年,两人初恋,在大雨里少年为亚纪撑伞,在绒球花开的山上亲吻,彼此青涩温柔的爱着,不懂得掩盖自己的情绪。
我很喜欢第三集,朔不能接受爷爷死去的事实,强颜欢笑良久终于情绪崩盘,无助的哭泣时,亚纪张开双手想要抱她。
亚纪安慰朔说,不要紧,我会努力变胖的,变得像爷爷一样胖坐在你的后座的。
镜头旋转着拉远,少女张开纤细的手臂,笑容温暖隽永,有如天使降临。
熊猫哭得淅沥哗啦的靠在小遥怀里,让我一瞬间觉得心里无比温柔,仿佛长出绿色的长草,鼻酸之余,顺便诅咒导演,就是因为知道女猪要挂才把人家塑造的这么美好,完全是为了催泪嘛。
啊啦拉,气氛渲染到第六集,女猪终于不出所料的病倒了,然后之后我就很不淡定的跟着杯具了,看着他们趴在隔离罩上亲吻,朔撅着屁股笨拙的样子,还是觉得温暖又揪心。
朔永远就是这么一副笨拙的德行,可是心眼实诚全心全意,温柔的令我动容,所以一不小心就浪漫得让人纠结,用情至深,所以一不小心就能说出虐心的情话啊。
爱情果然能让傻子变成诗人来着。
朔的经典台词如下。
今天,我要说说我讨厌的东西。
第五名,对男生没有防备被轻易吻到的广濑亚纪第四名,在我面前逞强,不把我当做特殊的人的广濑亚纪第三名,那天在海边,想要寻死的广濑亚纪第二名,瞧不起人,用一卷录音带就想分手的广濑亚纪第一名,明明说好了要坐在我后座,却不遵守约定的广濑亚纪只有以上这些,剩下的都是喜欢,全部喜欢。
我死了怎么办呢?
我背你回来。
我虽然很想流泪,但是没有哭,因为如果我也哭了,亚纪就肯定不能好好的哭了。
你为什么哭了呢?
因为亚纪没有哭。
山田孝之扮演的朔太郎,在说以上这些话时眼神坚定真挚,或微笑或呆滞或流泪,表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有如牛叉入牛bi一样理所应当,我心仰慕。
然后就也如智世一样羡慕的想,为什么没有男生为我做到这个地步呢?
不帅的熊猫松本朔太郎,居然让我这样的恶人也花痴了一把,看着他自责的去写明信片努力的排话剧寻求亚纪父母的认同,看他想方设法的要和亚纪结婚,看他拼命的要实现亚纪去乌鲁鲁的理想,看他去拍一张张天空的照片。
悠哉的朔太郎遇到了亚纪,然后就一心一意的支持她,亚纪原来在他生命里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关于未来,他什么都不想,世界里仿佛只有亚纪,两个人永远牵手走下去。
在梦岛的时候,这个八嘎傻兮兮的说,我要和亚纪结婚。
亚纪惊讶时他很哀怨的讲,啊,亚纪不想和我结婚么?
原来我只不过是通过点么?
哈哈哈,那一刻熊猫脸上的表情真让我发笑,这么认真笨拙的松本朔太郎,说不让人感动,我还实在是不相信。
这个青涩的男生,在疾病来时努力做着自己能做的一切,承担起了自己的一部分责任,虽说最终无力回天,可是对于亚纪来说,在生命的最后能够得到这么一份爱情,让她最终可以微笑着死去,也足够让人感激。
此后的十七年,全部用来缅怀亚纪短短十七年的人生,也已经足够了。
有人发帖子说最后男主角居然变了心另觅新欢真是禽兽,让我觉得很无语,因为这不算变心,亚纪消失了,可是最后一集的一组镜头,确实让我们知道她在世界上留下的痕迹,智世的孩子的名字,大木挂在船上的照片,父亲和母亲蘸的蟹酱…..人们就算在记忆里自然而然的遗忘,可是总会用另一种方式来缅怀,洒下亚纪的骨灰然后去过剩下的人生,其实也是亚纪的希望,就算没有见到,可是那样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吧,你的脚就是我的脚,所以要加油,加油去过幸福的生活。
电视剧的最后三十四岁的朔抱紧了小林和一树,然而镜头一转,还是在海堤上,十七岁的朔又看到当初的亚纪,牵着她的手走进夕阳里去。
这是最好的结局,也是最好的祝愿。
就当我自私吧,我不喜欢朔和女二和小孩在一起,我不喜欢小孩强行认爸爸。
前面几集真的是让我代入感很强,我喜欢亚纪,我遇到这样得女生我会爱一辈子,用一辈子怀念。
还好中年的朔不是熊猫演,不然我真的要被他气死了。
你用17年怀念亚纪,剩下的那辈子让我来怀念吧。
我可以更好。
后面其实有点看不下去了,不喜欢懦弱的男主,不喜欢逞强的女主。
我放不下,我就是放不下。
片尾曲很好听。
我希望,这辈子遇到那个人。
暑假的时候聚集了很多纯爱的日剧日影,一两天看一部,多是高中生。
觉得,暑假,失恋,呵呵,真正意义上的失恋,友人的离散变化,老妈的不能治的病,似乎,所有不顺也都融化在那些纯纯的爱里;那些爱,其实小学的时候就有了。
好似,那些近十年来累积的喜欢也都沉淀在那些剧里面了。
她们笑,我笑,他们哭,我亦笑。
暑假结束的时候,似乎不再有感情可言,虽然跟着已有女友的他出去过过两夜,甚至时隔很多年“为了他”又逃了一次课。
除了绝望,格格不入,还被明显地排斥。
一个被很多人视为乐观的人撕心裂肺地笑,一个人绝望,深夜被眼泪噎醒,脑海里全是死的场景。
寒假前几日,他说“我觉得我们的友谊绝不少于爱情”。
似乎是恍然大悟,似乎是承认了事实,似乎是暗暗地故意曲解成另一层意思。
总之,突然变得很满足,似乎第一次重新真的有想笑的冲动,却因为喉头实在没什么水分。。。
O(∩_∩)O回到家,那个一进大学就有的落差,那个实在很难面对的现实,还有承认了的那个永远回不来的现实,还有他那些动人动心的话语,每晚都会流一些些眼泪,然后类似无奈类似满足地睡着,我想说眼泪其实真的很温暖。
似乎,多久的坚强,换来这样一个人的温暖的释放。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因害怕广电总局那政策可能引起的资源危机,从室友那里考来的剧;暑假也一直想看的电影版,但是无端的一直没下到。
说实话不是很喜欢绫濑遥,不是不漂亮,《萤之光》也因为总觉得哪里不对没看下去。
亚纪,只是因为她快死了,只是因为他唤着朔的名是那么动人,只是因为,那时候,他也那么喜欢我的吧?
我也是会因为口疮拒绝接吻的吧?
她过分苍白的脸,让我想到我虚弱的老妈,如若她不曾那么坚强,只要我像她一样就够了吧?
为何我未曾像她一样给当时的他一个温柔的“早上好”呢?
最后会分别得吧,故意的也好,意外也罢,没有人能坚持一个人孤独下去的吧?
亦不会有爱人之人希望爱的人孤独一生的吧。
所以,随缘吧。
不要刻意忘记,也不要死死记住。
我亦不会刻意离开你,回避事到如今还爱你这个事实。
“当我跑完我的人生旅程时 大概就可以笑着见到你吧”不知多少次反复地问自己:16岁就背负失去恋人的痛苦,在17年后还是无法将她忘怀,这不会太残酷了么?
直到朔手捧亚纪的骨灰奔跑时,看到他微微扬起的脸,那些迷惘都不复存在了。
他不过是不想亚纪被遗忘,想要记忆有关她的一切,否则那些曾经存在的都失仿佛去了意义。
这是一种自说自话的坚持。
也是一种刺骨凛冽的温柔。
对于遗忘一个往生者来说,17年真的太过长了。
长到即使听上去都觉得漫长难熬。
17年里,从梦中苏醒,都是一种煎熬。
从梦境到现实,从她真实的笑容,熟悉的温度到冰冷的灰烬,都是刺痛,俱是伤。
为了跨越这些,只能用无声的泪水释放。
那一刻,现实残酷的切割皮肤,时间毫不犹豫的的跨过那些它所不屑的悲伤。
只是,朔已经不再是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了,那年他33岁。
而在记忆中,亚纪依旧活在17岁,依旧鲜活的存在于87年的那个炎热夏天。
那年山坡上的的粉色的紫阳花,连同亚纪有温度的笑颜一同消失了,就像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漫山遍野的蓝色花朵,依旧灿烂绽放,在血色夕阳的晕染下,没心没肺,如火如荼,不损冷艳。
景,也已经叛离;朔,你又何苦一直痴痴的驻足停留呢?
曾经困惑,爱到癫疯痴狂,还不能被周遭谅解的,那真的就是爱么?那是真正的为对方好么?
想要被需要,被重视,那算是自私任性么?
连回忆都变成一种痛,那样的回忆又有什么意义呢?
想要真正的放下,忘却一个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沉重了?
可是,人却不是开关,想要打开就打开,想要关掉就能轻易的的关掉了。
世界中心也好,天堂也罢,不都是你温存的肩膀,坚定的双臂么?
即使被宣判了死期,也不想就此忘记你。
即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想放开手,离你而去。
“有时候,失去,也代表某种意义的获得。
”到那时,便可以笑着流泪了。
最近倒是看了不少日剧,脑子里面都是日语,O(∩_∩)O哈哈说重点,这部电视剧盛名在外,也赚了我好多眼泪,虽然第十集的时候觉得很狗血,有种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感觉,但是却也不否认这是一部好片子。
演员演技到位,不论是女主的开朗率真,还是男主的憨厚可爱;不得不提的是,超喜欢这部日剧的拍摄,真的好美爱情是用来期待的,显示说电影和电视都是虚假的,但不妨碍它给我们一个做梦的空间,至少可以让我想哭的时候哭出来,似乎某种悲伤的情绪能够宣泄出来总归是好的,人也舒畅不少。
神作,没有之一
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作为同类题材,还是比不上一升的眼泪。不过,如果亚也和遥斗能像亚纪和朔那么轰轰烈烈就好了= =|||
在乌鲁鲁 被稱為神圣之地的地方 是她眼中世界的中心 而他們就是這樣貼近彼此^^..。最後的最後 他還是要堅定地一人活下去。
= =剧情很好猜,但还是值得看
宿舍某人甚是喜爱..
有点俗套,但还是被感动到了。
为什么一开始就决定它是一个悲剧呢?。。郑银啊,你给我推荐的啥子电视剧哦!!!
残痛青春实在是太洗眼太洗污,飙泪好多次,看得人感觉自己这个暑假猎奇过的所有辣眼辣鸡都能被清光。1987的夏天、白衣、录音带、绣球花、骨灰瓶。叫人摆正恋爱观的清秽之作,那无处安放,熊熊燃烧的纯爱魂...好多经典桥段啊,熊猫:“能把你的女儿嫁给我吗?”岳父:“快去上学!”。
我果然不适合纯爱片 我实在无法给3星以上 T T
最后一集哭掉一卷纸
为什么爱情总是和病魔纠缠在一起
虽然没有被很感动到,但是单纯可怜的爱恋依旧会让人怜惜。坚强的人儿在最美好的时候败落怎能舍得?可是我们依旧要”がんばで”
重温结束…快要哭瞎了!PS真的没看出来那个是夏帆。。。
都係為咗睇綾瀨遙…唔鐘意山田孝之…
眼泪什么现在对我来说无力
没有共鸣,男女主cp感也不强,叙述手法不喜欢
又湿了好多纸巾。。。
更喜欢电影版...虽然电影的男主没有山田顺眼
狗血
比起闪光的初恋记忆,父母爱之深沉更触动我。无论如何,生活在继续,那么积极向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