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呵护下的幸福家庭无忧无虑长大的孩子当然不会理解。
当然每个人都能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最好了,但这世上总有些不幸的小孩。
那些在幸福家庭长大的孩子,当你们懂得关心帮助并且能够理解身边那些不幸的人时,你们也就不再是孩子了,因为你们懂得了博爱。
这种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要由所有社会成员来一起解决。
那些在不幸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心里都有个结,大家应该一起来帮助他消融他心中的结,让他感受到爱,让他释怀。
如果那个孩子走出不幸的家庭但面对的任然是一张张冷漠的脸,那么他心中的结很可能会越结越深,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们就可能会自杀或是反过头来伤害别人,好多少年杀人犯和BT杀人狂便是如此形成。
另外,片中的社区让我感觉很温暖。
社区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单元,就像农业时期的村庄,片中的Party就像是收庄稼时农民的交工和逢年过节的集体活动。
美国的社区文化很发达,就像是由村庄自然演变过渡而来的,相比之下当代中国的大多数城市社区就只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家,楼上楼下只有房顶漏水时才有交往。
看过三遍——第一遍是在公选课上放的,第二遍是在专业课上放的,第三遍是为了给学生做影视分析在时间轴上翻来覆去地前进后退——念念不忘的是片头的BGM,有一点点像嘲笑鸟的叫声。
影片并没有完整地交待Lars的家庭背景,但从只言片语中依然可以发掘出Lars的原生家庭给他造成的创伤。
创伤的修复过程则是以充气娃娃Bianca的出现为起点而慢慢展开。
一、原始创伤最大的创伤莫过于母亲的难产死亡——拉斯刚出生,母亲便撒手人寰,时年33岁。
第二个创伤来源于父亲,他在拉斯母亲去世后悲伤过度,封闭自己,不想有任何人在他身边。
第三个创伤来源于哥哥。
哥哥被父亲的状态吓坏,逃离了原生家庭,抛弃了拉斯。
可以推想,拉斯对母亲离世的感觉是复杂的,既有内疚,也有愤怒。
内疚是因为母亲的离世和自己的出生有直接关联,愤怒是因为在拉斯眼里母亲的离世意味着抛弃,这种愤怒又因父亲的崩溃、哥哥的逃离而加剧。
拉斯对父亲和哥哥的感觉则是焦虑与愤怒并存。
一个婴儿,面对一个整天沉浸在悲伤中的父亲以及一个被吓坏的哥哥,那种焦虑感不言而喻。
父亲因悲伤无暇顾及孩子,哥哥因害怕逃离家庭,也会让拉斯感到愤怒,愤怒源于不被关注以及被抛弃。
在这三大创伤影响之下,拉斯的内心积累并压抑着内疚、焦虑、愤怒的混合情绪。
二、拉斯的症状儿童精神分析学家玛勒曾用鸟蛋的意象来描述婴儿封闭的心理系统。
婴儿最初的心理世界是完全封闭的,能否走出来取决于外界所给予的温暖。
就像孵小鸡时,温度足够,小鸡才能破壳而出。
对每个婴儿来说,破壳而出的勇气和力量来源于养育者的支持和关爱。
不幸的是,母亲的离世、父亲的悲伤、哥哥的逃离使得拉斯从小就没能得到足够的关爱,以致他始终龟缩在那个封闭的蛋壳里,无法走出来——正如影片中的那个昏暗的小车库。
从心理上看,最初的拉斯就是一个处于自闭期的婴儿,像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独住在车库、害怕抚触都是这种状态的表现。
影片中,拉斯曾一边劈柴一边告诉充气娃娃比安卡,“我父亲告诉我,木头能给你三次温暖:第一次是砍树的时候,第二次是劈柴的时候……”言语中依稀可见,拉斯是渴望温暖的,而劈柴,就是拉斯自我取暖的一种方式,实在令人唏嘘。
值得一提的是,自闭的拉斯只是与年轻女性有交往障碍,但与年老女性的交流很顺畅。
影片的开始,拉斯在教堂里主动帮一位老太太搬花就是明证。
这种表现又得追溯到他母亲的难产死亡。
伴随着这个经历的是一个等式:接触年轻女性=可能怀孕=可能死亡。
这个等式,就像一个烙印,挥之不去。
每当拉斯碰到年轻女性,这个等式就会自动激活,所以,拉斯在接触女同事以及他嫂子时才会表现得很焦虑。
至于老太太,接触后怀孕(死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拉斯会表现得自然大方。
最后是心理医生诊断出的妄想症。
这个症状的诱发刺激是拉斯嫂子的怀孕,这让拉斯回到创伤的起点,激发出了他内心的深度焦虑和恐惧,这在心理医生的办公室里有所表现。
充气娃娃比安卡的出现,或者说妄想症的出现,实际上体现的是拉斯想要修复原始创伤的内在动力。
三、修复的关键因素最关键的因素是充气娃娃的介入。
正如心理医生所说,“比安卡不可能无缘无故来到这个小镇”。
充气娃娃,就是拉斯发出的一个信号:我想改变现状,我想走出那个封闭的壳。
可以说,没有充气娃娃的出现,就不会有接下来的心理治疗,也不会有后面的创伤修复过程。
不求助、不帮助——求助者寻求改变的内在动力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其次是心理医生的介入。
正是心理医生的正确诊断和建议,才有了哥嫂的支持以及全镇人员的全力配合。
六次谈话中,医生的无条件接纳、根据拉斯对充气娃娃的投射了解拉斯的内心、对嫂子怀孕事件的探讨以及系统脱敏的运用,都推动着拉斯的发展与成熟。
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愤怒的宣泄以及拉斯与三个人物(邻居、嫂子、哥哥)的对话。
当比安卡四处受邀参加活动时,拉斯再次体验到母亲离世带给自己的被抛弃感,他忍无可忍,终于爆发。
压抑多年的愤怒宣泄在不会反击的比安卡身上,拉斯的内心获得了一次畅快的释放。
创伤的影响会因情绪能量的释放而减弱。
与母亲相关的创伤在这里得到强力修复。
拉斯爆发之后,邻居老太告诫拉斯“比安卡有自己的生活,任何有自尊的女人都不喜欢被人呼来唤去”,这也是对母亲逝去创伤的一次修复,仿佛在告诉拉斯——母亲的死亡是她自己的安排,与你的关系不大——禁锢在拉斯内心的内疚终于得到一次合理解释而获释。
随后,嫂子的一番肺腑之言让拉斯深刻地认识到,母亲的意外离世并非有意地抛弃自己,也并不意味着她不爱自己。
由此,拉斯对母亲的愤怒进一步得到缓解。
(对话如下)——她是我女朋友,难道我见她时,还要看她的行程表?
(现实中是对比安卡的愤怒,心理意义上是表达对母亲抛弃的愤怒)——你还好么?
——如果我这样丢下她,她会怎么想?
如果我抛弃了她……(这里的“她”实指母亲,还是在表达对母亲抛弃的愤怒)——她没有抛弃你,她会回来的(心理意义上是对母亲行为的解释)——我怎么知道?
人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他们不在乎(依然是表达对母亲抛弃的愤怒)——不,我们都在乎,拉斯,真的在乎(嫂子强调大家对拉斯的关心)——不,你不在乎——你说的不对,老天啊,镇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尽力为比安卡营造家的感觉,否则她怎会有那么多地方要去,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因为你!
因为所有的人都爱你!
……我们为你才做的!
所以不要胡说我们不在乎!
(爱的爆发)修复好与母亲相关的创伤之后,就是处理与父亲、哥哥相关的创伤。
哥哥的道歉以及对父亲过去行为的解释让拉斯再次释然。
(哥哥的叙述如下)哥哥:“就像老爸一样,他不必独自照顾两个孩子,他大可以把我们送孤儿院,很多人都这样。
但是,他爱我们,试着做出正确的选择,尽管他不知道该如何做,尽管他有颗脆弱的心灵。
我不该把你一个留给他,他太悲伤,把我吓坏了,所以我就……我就逃开了,那很自私,对不起!
”(哥哥想要表达的是——尽管父亲做得不好,但他还是爱我们的;我的逃离是不对的,我要为你曾受到的伤害负责。
)至此,三大创伤修复基本完毕。
拉斯也将开启新的生活——安慰受伤的女同事、与女同事亲密握手、充气娃娃比安卡也在此时病重。
最后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比安卡即将死亡时同镇老太太的默默陪伴,这与之前母亲死亡时父亲的崩溃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当有悲剧发生时,人们都这么做,他们围着坐在一起。
”有着大家的陪伴,此刻,拉斯的内心一定是温暖的。
四、充气娃娃的角色充气娃娃的角色,并不是唯一固定的,而是随着拉斯的心理发展不断变换。
最初是代表拉斯自己。
尚处于自闭期的拉斯尝试通过充气娃娃比安卡来和外面的世界打交道,在拉斯看来,人们对待比安卡的态度也就是对待自己的态度。
只有无条件支持、肯定比安卡的存在,才能给拉斯提供其破壳而出所需的温度和勇气。
拉斯将比安卡安置在他母亲以前的房间正说明了拉斯渴望重新与母亲建立联系,得到母亲般的关爱。
熟谙人心的心理医生率先做到了这一点,随后,拉斯的哥嫂、小镇上的人们也都做到了这一点。
之后是代表拉斯的母亲。
在所有人的配合和支持下,拉斯很快从自闭期的婴儿状态破壳而出,过渡到共生期的婴儿状态,此时的拉斯和比安卡犹如母婴一体——在形体上两人可以分开,但在心理上两人是合一的。
正如拉斯在湖边对比安卡所唱的“爱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宣泄,爱中的你我能够创造世界……”此时的拉斯正徜徉在母婴合一的幸福世界里。
随着治疗的进行和周围环境的进一步支持,拉斯开始进入分离-个体化时期,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拉斯带着比安卡去拜祭父母。
在这个时期,拉斯的三大原始创伤得到了极大的修复,这也意味着拉斯即将在心理上完成与母亲的分离过程,成为一个独立的男人。
最后是代表拉斯的幻想女友。
只有当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时,比安卡才能化身为一个女朋友。
只有与母亲切断心理连接,才能在原生家庭之外建立一段新的亲密关系。
当拉斯询问哥哥“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个男人”时,这种转变就开始悄然发生。
随着拉斯的逐渐成熟,比安卡这个幻想中的女友最终会死亡,取而代之的是现实中的亲密关系。
哀悼之后,便是新生。
影片的本名《拉斯和真实的女孩》非常具体而且浪漫地一句话概括出了这个故事的精髓。
学会去包容,学会去理解,这样,生活才会充满希望与爱。
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不理解和不沟通,才造成了矛盾与隔阂。
就像这个故事中,拉斯的行为已经如此怪诞了,但是正是因为有了爱与包容,拉斯的行为反而显得温暖甜蜜,而那个塑料做成的充气娃娃,真的就像一个真实的女孩那样,为拉斯的生活注入了新的的气息和希望。
——有志女青年说到充气娃娃,作为一个成人,我无法不带有色眼光去看待。
充气娃娃,用于满足成人在性方面的需求,这是大家普遍都知道的作用。
作为一种自慰工具,充气娃娃也就区别于一般的人偶或是玩偶,而完全就是色情的代名词。
当然,影片的直译名称并不是《充气娃娃之恋》,而是《拉斯和真实的女孩》。
这个中文译名虽然直接了当,但的确多少有一些不坏好意,起到了一定的误导作用。
我不知道,有多少不怀好意的人为了这个译名去看了这部电影,却从中没有得到所希望的那种乐趣,而认为这部电影无聊。
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这样因为这个不怀好意的译名,而庆幸没有错过这部电影。
这的确是一个古怪的故事,一个孤独的男人爱上了一个充气娃娃,并且把她当作一个活生生的女人看待。
而这个故事,最古怪的地方,其实并不在于,那个男人为什么会爱上一个充气娃娃。
古怪的地方在于,这个故事给人的第一映像应该是一个闹剧,或是一个典型的充斥着粗口、色情和厕所文化的屎尿美式喜剧。
因为,这个题材完全具备了成为一个闹剧的基础。
大概,没有人会把充气娃娃想作纯洁美丽的芭比娃娃,当作倾诉的对象,而完全忽视她是一个成人性自慰的工具。
于是,这个故事古怪和特别的地方就在于,一个原先代表着色情的充气娃娃,成为了一个男人眼中的天使,成为了幸福的象征和梦想的载体。
于是,可以说,《充气娃娃之恋》是一个古怪却温情的故事。
一个孤独的男人,不善于言辞表达,不喜欢与人有肉体的接触,但是心地善良纯洁,他爱上了一个充气娃娃,为她念书,给她唱歌,关心关爱她,带她看病检查身体,不在乎众人的眼光,与她一起参加聚会和祷告……却从来没有想过用她发泄性的欲望。
这个性感、身材曼妙由一堆塑料做成的充气娃娃,一瞬间成为了纯洁的天使,一个善良的男人所爱的纯洁简单的女人。
在这个故事中,这个充气娃娃因为男人奇怪的关爱,仿佛成了一个真正的女孩。
而这个女孩,正是这个孤独的男人,内心最为信任的人,她是男人对过去童年生活阴影的安慰,是男人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是男人开始走进人群与人们开始交流的鼓励者。
大可不必去分析,男人是不是一个心理疾病患者,或者他为什么要对一个充气娃娃产生那样的感情。
我想,这大概也不是影片想要让我们去看到和思考的问题。
影片虽然讲述了一个古怪的故事,却有太多的感动,它们是如此甜蜜温暖,流淌在影片每一个人物的身上流淌在每一个细节中,感动于男人对充气娃娃纯洁简单的爱,更加感动于男人周围的人们,对他所做出的怪异举动的关心包容与理解。
这虽然是一个古怪的故事,但却处处流淌着真情。
在男人生活的那个小镇,人们像一家人那样相处。
虽然导演让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画面几乎是低调的冷色调,而冬天的雪花却给这个故事带来了童话般梦幻的感觉。
故事中的小镇就像来自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那般美好,人与人之间没有冷漠没有猜忌没有太多的隔阂,大家都用心去沟通去理解去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个小镇的温暖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间的冷漠以及人与人之间因沟通不畅而导致隔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这个美丽和谐的“白色小镇”才像来自童话世界般那样美妙。
最感动的莫过于,人们对拉斯的包容和帮助。
在一起开始,拉斯的哥哥无法接受弟弟居然会爱上一个充气娃娃,这个哥哥焦躁不安不知该怎么办,而贤惠的妻子,却把对丈夫的爱转化为对丈夫弟弟的关心和包容。
于是,他们像拉斯一样,把充气娃娃当作一个真正的女孩看待。
我看到夫妻二人为充气娃娃洗澡,虽然这样的情节真的很诡异,但是却异常感动。
我看到夫妻二人发动镇上的人,一起包容拉斯一起帮助拉斯,我看到那个喜欢拉斯的女孩默默的支持,我看到人们邀请充气娃娃去当社区义工,我看到整个社区的人们抛下世俗和偏见的眼光,完全地去接纳拉斯和拉斯的爱人,虽然这个爱人不过是一个假人,但是,每一个人为了拉斯能够快乐开心,都真心地和他一样爱上了一个充气娃娃。
最后,拉斯的充气娃娃死了,其实是拉斯想要面对新的生活,想要尝试正常的恋爱,于是,自己做出了选择。
当然,你或许会觉得最后一幕,镇上的人们为拉斯的充气娃娃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这个情节太过于荒谬。
那是,因为你还不能够去理解这些人们为拉斯所做出的关心和包容,是怎样的无私伟大和温暖。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现实中的我们不再相信美好的原因,不再相信有童话。
我要感谢这部电影,以一种古怪怪诞的方式,让我再次体会到那渐已迷失的美好和爱的力量。
文/有志女青年
伪善又做作的电影,乍开始或许还被忽悠的小感动下,仔细一想不对劲。
不过是装疯卖傻的男人给自己始乱终弃行径的粉饰罢了.这电影说好听了是个童话,但充其量是个笑话. 在这部电影上,我承认没有同情心........... 伪善又做作的电影,乍开始或许还被忽悠的小感动下,仔细一想不对劲。
不过是装疯卖傻的男人给自己始乱终弃行径的粉饰罢了.这电影说好听了是个童话,但充其量是个笑话. 在这部电影上,我承认没有同情心...........
当你的肉体已经长到27岁,而你的内心却不为人知的保留在童年,你要如何面对这个成人的世界?
Lars的方式是选择一个充气娃娃来陪伴他。
这个娃娃从外貌到身世一手由他设计,他和她说话,亲吻,交谈,带她参加舞会,到教堂祷告,到小时候的游乐场唱歌,Lars和精神上创造出来的女孩谈恋爱,向她求婚,再被她伤害,而为她伤心。
这不是一个成人世界的故事,所以请在观赏电影时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Lars,你会理解他的一切所作所为,你会因为他内心的孤独和恐惧而流泪。
"要怎么样才知道自己是个男人,而非男孩?
"Lars问."……性吗?
""不!
"Lars的哥哥告诉他:“那仅仅是一个方面,而成为一个 男人,是在觉得这是对的时候坚持下去,哪怕受到伤害;是不背叛自己的女人;是承担家庭的责任。
”《Lars and the Real Girl》这样的故事,仅限于发生在有信仰的国度。
影片一开始,圣经就告诉我们,上帝让我们怎样避免孤独?
答案是:彼此相爱。
试想,当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Lars肯定早就被送到疯人院了。
在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又有谁,会像小镇上的人们一样,用善意的谎言,耐心的陪伴一个没有长大的大男孩,慢慢成长?
完全不明白PPS甚至豆瓣标签里对这部片为什么会有喜剧的标注...==...明明是一部阴郁冬天为背景的心灵治愈片。
或许你可以觉得我泪点太低,抑或太傻,总之这确实是一部让我从头流泪到尾的电影。
也看到有人评价这是部大闷片,但比起更多我连看都不想看甚至有些看到一半就睡着的娱乐产业制造下的垃圾商业电影,这片子里流露的太多真情实感着实深深让我动容。
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的男子拉斯,父亲在丧妻后遭受严重打击变得性格孤僻不能与人相处以至于他的哥哥忍受不了老爸如此变化而独自离开,丢下他和爸爸相依为命。
多年后,哥哥带着妻子回来,发现弟弟也变成了与父亲一样自闭的人,开始哥哥还没觉得弟弟有什么不妥,直至有一天弟弟正式带着自己的“女友”--一个仿真娃娃来家里吃饭并介绍给他与妻子认识时,从震惊,不能接受,无助到在自己老婆的帮助下反思自己在童年时离弃弟弟给他造成的阴影,慢慢理解并接纳了弟弟的荒诞行为。
自闭男拉斯无疑是善良的,他在教会做礼拜时悄悄帮身旁小男孩跌倒的玩具扶正,为小镇上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只是因从小没法享受到亲人给予的关心亲近与爱,以至于成年后他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懂如何与人亲密相处表达情感,甚至心理医生在起初碰他一下都会觉得疼。
唉,其实我想说的是,拉斯对充气娃娃比安卡的爱,实质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恋爱,或者说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
而哥哥、嫂子以及整个小镇居民为了帮助他治愈心理疾病,并没有嘲笑他的荒谬行为而是把比安卡当做一个真人来尊重与对待,让拉斯带她去教堂做礼拜,带她一起参加轰趴,镇上的阿姨大妈帮她选漂亮衣服,剪时髦头发,带她去给幼儿园孩子们读童话(即便只是娃娃抱着一本有声读物在那儿放给孩子们听而已),带她去给爱心社帮工......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情不自禁掉下眼泪,拉斯并不孤独,还有这么多人爱他。
这真是一个有信仰与爱的小镇,上帝告诉人们,在一个人孤独与悲伤时,人们需要陪伴在他左右,给予他温暖与力量。
爱他的人中有一个可爱的办公室女同事,拉斯从起初对那女孩的示好无动于衷,到在有了充气娃娃女友后心理医生与人们对他的帮助让他慢慢复苏正常人类情感,才开始了对女孩的注意。
一次那女孩的玩具熊脖子被同事恶作剧缠上电话线造成勒死假象,女孩抱着小熊在办公室茶歇间借着小熊因失恋与孤独哭泣时,他终于有胆量走过来生硬的安慰并答应了与女孩的第一个约会,那无疑是一次欢快的保龄球约会,拉斯不时的偷看女孩,就像个情窦初开的孩子,然而在约会结束时他却义正言辞的对女孩说不可能背叛自己的女友,希望女孩不要误会,但分别时与女孩的握手还是出卖了他的心!
(他原本是连与人共处一室都要穿N件衣服不能让人碰到一寸肌肤的人!
)于是拉斯让比安卡生重病,打911急救送进重症病房,连医院医生都如此高度配合他!
就算护工们对此投过好奇眼神,但都没有拆穿与嘲笑,并默默帮他掩上病房门。
直到有一天拉斯让比安卡完全死掉,人们送来许多花与照片摆放在他家门口,神父也为这个不真实的女友比安卡做了悼念仪式,墓地上最后只剩下拉斯与女同事,拉斯终于摆脱了自闭症的困扰,对喜欢并理解他的姑娘说shall we take a walk?比安卡死了,在众人的关爱下,他也最终走出了自闭的心魔,寻求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爱。
絮絮叨叨词不达意的说了这么一大堆,都不是我真正想表达的!
影片里阐述的爱与孤独 是人类与生俱来最大的难题当男猪脚旁若无人的与娃娃温情脉脉的对话或凝视时,当那个可爱女同事抱着被电话线缠绕脖子的玩具哭着说其实我很孤独时,当嫂子面对拉斯的不理解生气的说不要认为我们不在乎我们大家因为爱你才为比安卡做了那么多所有人都爱你时,等等等等,这些大爱与宽容,孤独与理解,交错相织,这个小镇大概是个理想国吧,人们在这个国度里由上帝指引着爱与互助,不会因他人的相异而排斥,宽待他人,宽容自己,有这样的信仰真的是一种美德,我总相信国外是会有这样一个纯净的地方,但国内呢,无信仰的国度自以为是的人比比皆是,自私与盲目充盈,单一的价值观构成,金字塔底端庞大人群为了生活与整个社会体质制定的成功模式标准奋力想往上爬,金钱与权力成为最高信仰,其他模式都是异数,在这样的国度里,连拍爱情片都一个模子出来,毫无新意到你根本没有想看的欲望。
sorry,我又扯得跑题了,发觉无论怎样都无法表达出来看此片整个过程的心理变化,唉,我真不是一个会写字的人!
:(很久没有一个电影能让我一直流眼泪了,大概是因为能理解那种孤独而流泪,还有就是,纯粹干净的亲情,与爱。
爱能拯救一切吧?
爱能治愈一切吧??
是吧............
亲爱的Lars我是Beyonca ,我在世界的另一个尽头给你写信,这里没有雪,没有寒冷,当然也没有Karin做的可口食物。
我还穿着你给我的粉色蕾斯边的羊毛外套,我很喜欢它,像芭比一样可爱,要知道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已经并不能在随便说自己可爱了。
认识我的时候你27岁,Lars。
你的母亲在生你的时候因为难产死去了,你的父亲从此陷入了长期的沉默的痛苦中,哥哥无法忍受这种长期沉没的痛苦而走掉了,你独自一人应付成长这件事,事实上你没有成长,因为你不知道怎样与人相处,那种长期的沉默与孤独让你习以为常,你一直觉得自己是杀掉母亲与全家幸福的人,所以在你看来你的出生是罪恶的,所以你害怕皮肤的接触,你会觉得疼,你觉得喜欢拥抱的人是受虐狂,天啊,Lars,其实这样不对,拥抱是爱的一种表达,你身边的人是那么善良与爱你,而你不知道,你学不会与人相处,想停留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
但世界会推着你往前走,尽管你还有个孩子的心,但已经长成了男人的样貌,需要工作与祈祷,没有人等你了,Lars,只有我。
我理解你的,Lars。
事实上我们有些同病相连,我从出生那天就穿着难看的网眼装,有乳房和性器,人们并不爱我,只是需要我,这种需要是一种使用,拥抱和接触也是使用的一部分,我讨厌使用,所以我也讨厌拥抱和皮肤的接触,我也会觉得疼,但说不出来,也没人在乎。
谢谢你把我接回你的家,住在你母亲高贵温馨的粉色房间里,我们每天说话,我知道了成长的故事,你我们在一起的时光真美啊,感谢你带我去湖边欣赏风景,感谢你让我参观你童年的秘密嫉妒,感谢你带我去朋友的酒会,你让我认识了这个世界,之前除了在床上,我哪也没去过,也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
你的邻居们,因为爱你而爱我,因为爱的凝聚,我变成了有爱的人,因为善良的凝聚我变成了善良的人,这种凝聚如果发生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想我们也会变成正常的小孩,充满了生活的勇气吧!
可不幸是发生在过去的不可扭转的事实,我们要去独自承担这件事情。
你向我求婚,我拒绝了,是的,因为我也无法面对过去,我也不知道还应该去做些什么,面对未来,我也是有些迷茫和恐惧的,如同你一样。
你问的你的哥哥如何成为一个男人,他告诉你了选择与勇气。
我觉得你还是应该找一个更有温度的女孩子,一个喜欢拥抱的女孩,让你也喜欢上拥抱。
那一天你发现我昏迷不醒,那是因为我身上被你凝聚了嫉妒与偏执,你以为我是只属于你一个人的专署品,我被你赋予生命和性格,但你却容不得更多的人分享,因为你害怕失去,害怕被剥夺,我能明白那种感觉,你被你自己剥夺了母爱,但反过来想想,正因为这样,你的邻居才更关心你,爱护你,在你遇到难关的时候像炉火一样偎在你身边。
其实爱像任何一种能量一样,遵循能量受横定律,它不会消失,只能转移。
你告诉我木头给人三次温暖,伐木的时候,劈柴的时候,燃烧的时候,爱也是这样。
我知道你后来嫉妒了我的,其实我也嫉妒你,你有那么多的爱呢其实!
你给Margo的玩具熊解下了锁套,帮它做人工呼吸,救活了它。
事实上,很少有人心细,纯洁成你这个样子,如同你在我生病的时候唱歌给我听,你的爱应该分享给更多人,而不仅仅是我。
你宣布了我的死亡,Lars。
因为我能力有限,已经无力更加爱你。
我的葬礼是粉色的,我知道镇上的人爱我,因为爱在转移和分享。
你也把你的爱转移到更需要它们的人那里吧。
我是你特殊时期的情人,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使者,我们倾听而不拥抱,相爱而不做爱。
好吧,我愿意为你而死,因为,我就是为你而生的。
你的Beyonca
成人版的《蛋白石之梦》, 但相对于《蛋白石之梦》的让人感动而言,这个片子采用同样的煽情手法,就显得有些弱智了。
世上有很多象拉斯的嫂子、医生这样的好人,但对于一个像拉斯这样的成年人而言,这个世界远没有整齐划一地温情到如此地步。
PS:《蛋白石之梦》的评论:http://www.douban.com/review/1259170/
这个北方城市的夜里还是很凉的,哪怕已经过了复活节,冬天过去可是还有夜晚。
我们逃来逃去,总是逃不过寒冷,哪怕是最热的夏天依旧可以感觉到一丝微凉。
应该如何开始叙述这个故事,Lars,Biance和小镇居民的故事。
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哪怕标题党们把它翻译成《充气娃娃之恋》。
我承认刚开始我是抱着看看恋物癖者如何恋的心情去看的,只是它从一开始就否定了我,Lars一个人站在车库里,捧着妈妈在怀着他时织的毯子,他的动作是那么轻微,而他的眼睛只告诉我“纯粹”,像小朋友的眼神,只是多了淡淡的忧郁。
他看到Karin从离他的车库不远的小房子里跑过来却躲到了窗帘后面,直到karin来敲门他才若无其事的过去开门,外面那么冷,他只是把毯子给karin披上,并没有让她进屋,反复的用各种理由拒绝karin邀请他吃早饭的请求。
我暗暗的想Lars真是个不解风情的人。
可是他还是把心爱的毯子给了karin,还是有爱的。
Lars的生活就像中学课本里装在套子里的那个人,每天都很有规律,就连朋友都可以用手指头数出来,或者他根本就没有朋友,那些友好的微笑只是因为世界告诉我们应该这样。
这个忧郁的年轻人就像一个不会交际的转校生,他还是很小的小朋友啊,甚至上教堂的时候还会偷偷的拿小机器人逗坐在身边的小婴儿。
生活就该是这样的,永远不要长大,只要一个小机器人就可以发笑。
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成长将会给我们带来的麻烦,有悲伤有难过有痛苦有离别,一切未知的事物都着实让人害怕。
某一天Lars收到了一个大大的包裹,有125磅重,他急切的开车回家,回他冰凉的小车库,他对着镜子微笑,主动上门敲哥哥的门,告诉他们有个从网路上认识的朋友来看望他。
这个消息无疑让人振奋,要知道Lars从来都没有访客,何况是远方来客,还是个女孩。
他们为她准备饭菜和房间,可是当Lars带着Biance到哥哥家去时,所有的惊喜都被瞬间打破。
Biance穿得就像个暗娼,对啊,所有的充气娃娃都是这个作用啊,可是现在Biance是他们亲爱的弟弟的客人,而不是一个充气娃娃。
Lars兴奋的向哥哥嫂子介绍Biance,这个丹麦和巴西的混血女孩,她那么美,只是僵硬得让人害怕,而Lars好像完全忽略了家人的感受,他由衷的觉得这就是他的女朋友,深爱的姑娘。
虽然哥哥一惊一乍可是Karin的镇定却让人佩服,Lars看了心理医生,在等待Biance做完治疗休息的间歇,为了让Biance早日康复,Lars要每周都陪她去做特别治疗。
他和心理医生谈他对Biance的担心,Biance的身世,关于Biance的一切。
Biance和他是那么的相像。
在Lars把Biance介绍给周围的人之前家人早已经和小镇居民谈过关于Biance是个充气娃娃的事情,所有人都善待Biance,跟她打招呼,送她花,跟她跳舞,给她弄头发,甚至给她工作,送她上下班,替她洗澡,照顾她起居,Biance完全融入了这个小镇的生活。
Lars总是陪在她身边,跟她谈话与她玩耍,载她去童年的乐园,给她唱歌,让她看自己劈木头——他最擅长的。
Lars从未这么开心过,他笑得越来越多,每一天都是崭新的,鲜活的。
哪怕Biance只能坐在轮椅上却依旧让他满足,上帝说他制造这个硅胶制品的作用就是如此。
小镇居民的友善让Biance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地方,哪怕是寒冬依旧生龙活虎,Lars和Biance吵架了,Lars的占有欲和不平衡让他第一次破坏了他的大好人形象,他不能没有Biance,而现在的Biance却得到了所有人宠爱,看看Biance的日程表吧!
Lars穿着淡薄的衣裳在花园里劈木头,他和Karin发生了争执,这位善良的女士对他说“Because of you! Because - all these people - love you”,Lars像是受到长辈批评的孩子躺在Biance身边与她低语,Biance是能理解他的,他们是一体的,不能拆散。
事情的发展总是不尽人意,Lars对心理医生说Biance拒绝了他的求婚。
他开始思考这些与成长和爱有关的事情,终于有一次Lars主动找哥哥谈话,他想要知道如何变成一个真正的男人。
答案当然不只是性。
Lars仿佛开始懂了,我在这个忧郁的男孩的身上终于找到了一点勇气,他说“在他们的文化中,有一系列的书面程序、成人礼仪和庆典,还有其他类似的东西,你可以主动操办或是被动的等待它发生,但在那之后你知道你成人了”,他的语气并不肯定,他不是教导者,只是一个正在寻找成长方法的孩子,我猜想所有的小镇居民听到Lars说这样的话都是要很开心的,因为在他们心里Lars是一个很好的男孩,邻居,同事,伙伴。
他的单纯、善良、礼貌,都让人喜欢,哪怕很多时候他都显得局促不安。
当然不会有人怪罪Lars,这是一个美好小镇,如果它暂时还没有名字的话,它应该被叫做美好小镇。
没有人去逼迫Lars一夜长大,他们只是源源不断的给他爱,真诚的,宽容的。
当Lars明白作为一个男人,一旦确定某件事情是正确的,就该在所不惜的去做时,Biance病了,病得很重。
邻居过来陪着Lars,告诉他离别的真相,我想Lars是第一次感受到即将离开一个亲爱的人。
与遇到Biance之前不同的是,他勇敢起来了,那个小男孩的影子越走越远。
我敢肯定这个过程是让人难过又欣喜的,就像身体里的某一部分被机械撕开,慢慢分离,只是长大成人的喜悦不能不让人欢欣雀跃。
Biance还是走了,911并没有挽救她的生命,小镇居民们参加了她的葬礼,安装Lars的要求,大家都没有穿黑色的衣服,就像是参加一场聚会,坐在一起聊聊这个美丽生动的姑娘,那个曾经与朋友Lars相爱的Biance。
Lars微笑的站在Biance墓碑前,墓碑下的那个人将永远与他同行,他知道的。
那些青春都很短暂,需要用不同的容器来承载,我们无法确定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去负担成长的迅速以及变故。
我们要机敏,要狡猾,要成熟,要世故,要变成我们一直都很怀疑的人,哪怕所有人都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去做,我们还是要忍不住怀疑一下。
我承认在很多时候我和Lars一样缺乏勇气,畏首畏尾,可是又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你可以主动操办或是被动的等待它发生,但在那之后你知道你成人了。
在这段最美好的时光里爱过,被爱,惺惺相惜,互相伤害,彼此依靠,在很多时候散失信心与勇气,只是仍旧知道身边仍旧有爱,很庞大的爱,让人一抬头就能看到远方看到希望,绝对不会因为伤害而失去,反而会更牢靠。
因为始终能看到希望,所以不害怕成长。
因为,有爱。
谢谢那些陪在我身边伴我成长的人,是你们让我不再犹豫,并且会勇敢的一直走下去,哪怕很老很丑的时候仍旧有足够的勇气穿最美的衣服和你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互相抱怨,嬉笑怒骂。
正如影片一开始圣经就告诉我们的,上帝让我们怎样避免孤独?
答案是:彼此相爱。
整部电影看下来非常的感人,原来身边的人都是爱你的,只是你没有在意。
他们因为在你而去爱Beyonca ,不管你的行为有多么的荒唐,多么的过分,他们都依然在意你,爱你,爱你的Beyonca 。
当你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时,原来爱就在我们身边,我并不孤单。
主角lars他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一种错误,他的出生毁灭了整个家庭的幸福生活。
母亲难产去世,父亲从此陷入了长期的沉默的痛苦中,哥哥无法忍受这种长期沉没的痛苦而走掉了。
一个人默默的成长,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但学不会与人交流,害怕皮肤接触, 嫂子叫他一起吃顿饭都要费上很大的心机才能捕获他,真是一个难缠的家伙。
lars对一切的亲情、爱情、友情淡然处之,可怜的家伙,或许这就叫做“自闭”吧,不知道这个词恰不恰当。
直到Beyonca的出现,仿佛带来了lars寒冬后的初春。
虽然她的出现一时让人堂而皇之,不知所措,但为了lars,所有人都尽力配合,因为爱lars而同样爱Beyonca。
Beyonca的待遇很高,她住进了lars妈妈高雅温馨的粉红屋,幸福的由所有人来真人版的服侍,得到了lars的爱,并享受着所有人的爱。
lars细心呵护Beyonca,带她去湖边散步,分享他童年趣事;带她去参加party,感受小团体的乐趣;生病了去看医生,耐心陪伴...每天的每天,他们形影不离,直到求婚那一刻,Beyonca拒绝了。
因为他们都有自己无法面对的过去,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慌。
这时,lars到了真正选择人生成长道路的时候了,所有人都在注视着他,等待着下一刻将要发生的事。
最后,lars痛苦的宣布Beyonca死了。
对,Beyonca死了,他们给她举行了粉红色的葬礼,非常正式。
银幕的最后一刻,lars对一位带有体温的女孩说,“我们走走吧”。
哦,是的,Beyonca的死把lars回到了现实。
她因lars而生,又为lars而死。
没错,医生达格玛说的对:“没有人知道Beyonca是怎么死的,是lars决定了她的生,又说出了她的死”。
并且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现实。
人人都有怪癖,有人喜欢给宠物穿衣服,有人喜欢拿toy当朋友...所以lars的行为没有什么可以拒绝和不解的。
lars只是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他是Beyonca的代言人。
他展示了Beyonca的出现,Beyonca的心情,Beyonca的日程活动,Beyonca的病情,甚至Beyonca的死。
反过来,Beyonca就是lars的心,就是lars感知外界的触角和眼睛,说的概括点就是lars本人。
他内心的不成熟,需要人伸出援助之手,需要得到关心和呵护。
当人们渐渐明白了,便接受了Beyonca,爱Beyonca,因为他们爱lars。
直到lars感知到了人间真情,准备敞开心扉时,他宣布了Beyonca的死,出现了期盼已久的结局。
这也证实了牧师的那句话,“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她用双手帮助了我们身边每个人”。
她拯救了lars,拯救了大家,打开了lars融入生活的大门。
其实,我们并不孤单,身边的每个人都很爱你,只是自己缺乏一双发现的眼睛。
有些人不爱说话,不愿主动去接触他人,是因为他感受不到爱,同时他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因为他不会,很需要有人来教他,温暖他,将心中的寒冰融化。
当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时,灿烂的笑容还会远吗?
爱他,他就会去爱大家!
爱才会在我们身边蔓延、长存。
所谓人情味
奇怪的电影。是戏剧吗?又不怎么搞笑;属剧情吗?又不太严肃。节奏缓慢且沉闷,但是可以看到冬天里美国的小镇生活却让我感觉回到了生活。一看就知道不是典型的好莱坞电影,而是独立的作品。 -- 2009-4-6
the question is, as always, what would Jesus do.WWJD.
因为不喜欢 所以直接忽略了很多东西
我能理解男主,但还是不喜欢这个做作的故事。
这个冬天很冷,所有人都裹上御寒的棉衣,连充气娃娃也不例外。你能接受小狗穿上毛衣为何接受不了假人穿呢?带着好奇心围观一个妄想症病患的生活,看他欢欣歌唱争吵流泪,却无法走入他的世界。这世上的人形形色色,你可曾体会过边缘人的痛苦?这场盛大的爱恋是一整个小镇与充气娃娃在谈,但拍得闷了点。
还是在三星半的水平。一开始让我觉得这个片子导演内心细腻,拍出的片子很细致,人物塑造也不俗,由其gus那个角色很成功。但后来觉得片子过于单纯、温暖了。
看不懂啊看不懂
见不得喜欢自己的女人被别人追去就莫名其妙地治愈了,把自闭诠释成单方面的寂寞,间接杀死自己的现任,被导演美化成“他的选择”,然后在前期所有隐喻下顺理成章地和那个说自己也寂寞的女人在一起。人的寂寞还抵不过一个充气娃娃。
大家有没有发现瑞恩高斯林在整部电影里都没换过衣服!
成熟是可以自己选择的。或许电影没那么差,只是觉得温情太扯。
挺无聊的,要不是发现是他们三个演的简直想快进
很纯真的一段爱恋,令人感动的不止他对她的感情,还包括小镇上所有朋友的包容和关怀
天啊 我都要哭了 really dont like it
阿美丽卡小镇童话一则 成年人还有机会在这样的全景式沉浸童话世界里生活几个月吗//但是多少有点表达到成年人无法排解的寂寞 情绪的流露也需要练习//中文片名翻译过于意译了
风景很美,男主很垃圾
音乐很日本
谁是我的充气娃娃?
宽容度。
友情演出:angelina ju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