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真的太一般,这个是写的作业....顺便发一发《天地英雄》是一部武侠题材的电影,中国传统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武侠电影的题材往往与道教元素联系紧密,主要角色往往围绕着修炼武功、惩恶扬善的道路实现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升华,极少有“宗教”的力量压倒“人”的力量的主题。
而电影《天地英雄》中主角团队的英勇牺牲的忠义精神,最终都敌不过“佛骨”显灵亲自制裁邪恶的神秘力量。
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看似荒诞的结局安排,更加显现了电影主题对“英雄”的塑造,面对具有至高无上的力量的“佛骨”,主角团队的英勇赴死将其身上具有的儒家忠义精神拔高到了“神”的层面,最终以“佛骨”为中心的“天”,和以“皇权”为中心的“地”,最终在运送至长安时达到了“天地合一”,由此开启了一个大唐盛世,呼应了“天地英雄”的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天地英雄》虽然以佛教的宗教超自然力量为核心,以正统儒家忠义精神的李唐皇权的力量为暗线,但不可忽视电影中暗藏的道教精神内涵作为世俗力量的影响。
这种以道教精神为核心的世俗力量沟通了象征“天”的神秘力量和象征“地”的忠义精神。
结局时女主角文珠将佛骨送到长安,旁白“在这智慧的光芒从皇宫中放射出来的那一刻起,中国唐朝这个伟大的帝国开启了太平盛世”,儒、释、道三种精神内涵即在护送佛骨至长安的旅程中走向融会贯通,共同敲响了盛唐之音。
《天地英雄》有三种不同的文化势力参与其中,代表中原正统的李唐王朝,代表臣服者献来经书和释迦摩尼的佛骨的印度国,代表着野蛮势力企图争夺佛骨统治天下的突厥王朝。
被卷入佛骨事件的人物更是三流九教,有日本遣唐使来栖,落难将军之女文珠,因释放俘虏被通缉的校尉李和他的隐姓埋名的弟兄们,被突厥势力收买的响马头子安大人,一路运送佛骨的年轻僧人觉慧等等。
这些人虽然出身和个性不一,但在佛骨这一具有统摄剧中所有人物命运的力量的驱使下,每个人都主动或被动皈依了“佛”。
这是“佛”在人的精神层面实现的统治,是形上层面的至高无上、凌驾一切的权威力量,决定着所有人的命运和归宿。
而从剧中所有人的立场和动机而言,则涉及到民族、信仰和自身利益的问题,这个层面也更加复杂,这也是道教精神的世俗力量影响最大的方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校尉李这个人物。
校尉李身上所展现的儒家忠义精神与其流亡于政体之外的身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道教精神有效调和了两者之间的裂痕,塑造了其忧国忧民、勇担重任的救世者形象。
校尉李原本是戍边的小统领,因为违抗朝廷军令拒绝杀死老弱病残的俘虏,被朝廷通缉成了逃犯。
这一背景事件很好地体现了校尉李这个人物的复杂性,首先,校尉李的怜悯之心致使其反抗君权,成为朝廷通缉的嫌犯,但是实际上他并不是不满李唐政权的反叛者,他违背朝廷军令是出于其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仁”心,其对李唐政权至始至终没有失去“忠”心,同时他对自己的弟兄真诚以待的“义”心,这些都是他身上浓厚的儒家思想的底色。
可是,他毕竟已经被驱逐出了李唐政权,“很显然他是个因为违反了秩序而被主流社会所放逐的流亡者”,这使得他的立场与李唐政权有了鲜明的对立性。
但是究其本质,他虽然违抗君权却并不反对君权,就算成为了流亡者,他对李唐政权始终有一种归宿感和认同感,“修身齐家治天下”仍然是他的抱负,只是作为一个逃亡者,他只能遵循“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生活方式,所以他和他的弟兄们隐姓埋名,直到被卷入“佛骨”事件,校尉李身上报国之志再次复苏,他毫不犹豫地扛起重担,冒着性命危险护送僧人觉慧逃脱安大人的追杀,将佛骨送往象征李唐政权的长安。
校尉李以被排除在政权之外的身份护送佛骨至长安,哪怕自身受到政权的迫害,他仍然认同李唐王室的正统性,在“忠”这一儒家思想的影响外,其实还嵌套着他更加底层的行事逻辑,即救世济民的“道”心。
在中国传统道教影视作品中,许多人物形象都具有这种“道”心,他们虽然位卑位小、性情各异,但是都嫉恶如仇、惩恶扬善,在面对邪恶力量时毫不畏惧,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强权所屈,驱使他们行动的并非儒家的“忠义”,而是对所有生命一视同仁的善意。
他们可能认同整个政权的正统性和合理性,但却敢于和政权中的邪恶势力作对。
如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常常会惩治某个贪官污吏,但是并不会对整个政体体制产生变革。
安大人是一个残忍嗜杀的响马头子,为了自身的利益接受突厥人的收买去争夺佛骨,不惜杀死一切阻碍他野心的人,《天地英雄》的校尉李面对武功高强、来势汹汹的安大人,将生死置之度外,毫不妥协;但是在面对同样要取他性命的遣唐使来栖时,却保证在运送佛骨成功后主动伏法。
他身上的“侠义”精神和儒家思想内核不是相互冲突的,正是他的“道”心使得他的立场和行为的不一致有了合理的解释,与跨越不同文化实现形上层面的统一的“佛”不同,校尉李的“侠义”之心与其“忠义”之心统一在民族层面,所以哪怕他身为逃犯,立场和李唐政权相对立,其行为仍然偏向于李唐王朝。
校尉李身上这种济世救民的“道”心,沟通了象征“天”的形上层面的佛和象征“地”的以儒家思想体系为根基建立的君权,正是他的“道”心使其成为了“天地英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道心”所象征的世俗力量。
“佛骨”作为一种宗教力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能够辨识善恶、惩恶扬善,这种惩恶扬善的能力是由超自然的力量达成的。
沙漠之中的带路老人临死前终于找到了暗河,决战时僧人觉慧起死回生,这些都是神迹,宗教的传播并不是通过那十万册经书,而是通过最高力量在现实世界的显现,连残暴的安大人也高呼神迹,影片中出现的所有经书都比不过那一截佛骨,人们对宗教的任何诠释都比不过最高力量本身的存在。
这是象征着“天”的佛的力量。
而从影片中佛骨的移动路线来看,它首先从印度来到中原,中途受到突厥皇权的觊觎,佛骨本身选择了代表中国的李唐王朝政权,承认其正统性,而惩治争夺它的突厥皇权。
自古以来,宗教都是和皇权紧密捆绑在一起的,所谓“君权神授”、“天命所归”,“佛骨”最终仍然平安到达了“长安”,归属于李唐王朝。
这是象征着“地”的皇权的力量。
而校尉李身上“道”心,则是一种世俗力量的显现。
《天地英雄》中出现的各个人物有自己的立场和身份,他们的行事逻辑往往超脱于规则之外,是属于世俗生活方面的,在这种世俗生活之中,善恶往往难以辨明如校尉李本来是李唐王朝的将领,却为了敌方俘虏违抗军令成为逃犯;遣唐使来栖大人奉命追捕校尉李,却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在运送佛骨成功之前不会杀死校尉李。
校尉李的“道”心正是体现在这种世俗生活之中,他敢于打破规则,并不屈服于权威,释放俘虏、关心弟兄、保护云珠、运送佛骨,这些行为彰显着一种世俗力量,而正是这种世俗力量,沟通了宗教力量和皇权力量,“儒释道”三种精神得以交融贯通,共同敲响了大唐盛世的先声。
01年的片子吧,和《英雄》差不多时候出来,只是由于老谋子的资历和《英雄》的噱头而被压制了,两年后才公映。
第一遍看是在高中时,可惜当时人多,环境嘈杂,没怎么看懂,单就记得赵薇在一大堆络腮胡子的男人中显得很耀眼,似乎比平常要美丽许多。
于是觉得,女儿家的美丽应该重在衬托,而不是天成。
倘若跳到花海里,终究会被牡丹玫瑰的艳丽遮掩。
后来又无意中在家里看了一遍,静静地无干扰,才发现这是部极好的片子,租碟子回来重复看了多遍,愈加被震慑。
铁血戎马,明甲苍穹,骆漠孤烟,刀卫与武士的生存之道,命令与征服的喋血较量,滥杀与被滥杀的自主抉择,就在于一刀的起落与收回。
何平依然将故事定格于西北大漠,是因为那里有男人最广阔的胸襟———一部男人的电影。
精湛的表演,有力无瑕的对白,幕后的摄影,音乐......都那么完美。
我以为,这是21世纪后,大陆所谓的大片中最有份量的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
片子是老师推荐的,反复推荐。
不知好在哪里,趁着放假看了它,没拉快进。
男人、军队、大漠、胡马,镜头语言总是能第一时间告诉你片子的总体基调。
仅从取景来看,就感觉这是一部和《英雄》截然不同的片子。
故事讲了什么?
忠诚与背叛?
人伦与服从?
还是说,它在追问信仰?
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不是屠城李与将军女儿的暗含情愫,也不是来栖的漂泊流离,也不是一路护送舍利子的厮杀大戏。
重点是,小和尚。
为什么一个文弱的小和尚要安排在护送大队,为什么他能够死而复生,代替舍利子平息这场争夺?
当舍利子送回大唐,便开启了大唐盛世。
作为一个以道教为土生土长的古国,何以靠舍利子庇护?
故事回到第一次打开舍利之时,当众人都陷入绝境之时,舍利被层层揭开,光芒随即覆盖每个人,把人内心的懦弱无力全都引了出来。
看上去,舍利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其实不然。
小和尚就是舍利的化身,替众人打开了心里的桎梏。
如果更迷信一点的说,那就是舍利给人一种置身天堂的快感。
你能看见每个人脸上呈现出不同的内心变化(这里且不谈演员的表演力度)。
有一个人,始终是平静的,没有波澜的。
没错,小和尚。
他至始至终如一汪清水,平静、淡漠。
这里开始涉及人的欲望,种种欲望引发利益的冲突、斗争。
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来看,都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之分。
不关乎伦理道德,不关乎正义邪恶,仅仅是个人欲望。
而小和尚,没有欲望。
当我们说英雄,可以有很多定义。
但是,在这种片子里,称之为天地英雄的,只能是小和尚。
他有一种摆脱一切欲望挣扎的无为之心,这颗心可立足天地间,无偏袒,无私欲。
他能够死而复生,不是舍利子的力量,而是生与死是同等的,或者说,已经取消了生与死的界限,达到了一种通的境界。
这样的境界使他穿梭天地间,而不是人世的纷杂错乱。
人间的使命,到此为止。
舍利子被护送到大唐的最终使命不该是他,也不能是他。
为统治者所利用,借口保护天下苍生的使命,不是他该去做的。
因而最终,是那个当初违反了皇命的屠城校尉李将舍利子送到了君主面前。
讽刺的是,片子一开头也是这个人,既屠城又因保护女子违反了命令而被追杀。
人的欲望和良心的开启,总是一瞬间。
但是,若论天地英雄,当属小和尚。
ps:片中大漠风光值得一看,黄沙满天飞,仿佛能闻到飞沙中的血腥味。
响马子的二胡声简直是绝佳配乐,那种悠扬的绝望和凄凉简直是沙场配乐不可或缺的一大法宝。
《天地英雄》上映于2003年,时值张艺谋《英雄》出世,整个环境对国产大片颇有微词和失望。
因此《天地英雄》受累没有获得与其本身品质相等的赞誉和票房。
作为一部03年的电影,特效方面自然没法与今时今日相比,但就其剧情和表现力,应该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国产电影。
电影概要:时值盛唐,大唐与突厥交战,一只驼队从天竺往中土返回,这只驼队运送着十万册经书,在途期间遇上了大风暴,护送队全军覆灭,只剩下一个军官和一个和尚,就在迷惘之际,救下了姜文饰演李校尉。
校尉为了报答军官的救命之恩,决定肩负起护送驼队的重任。
校尉深知一路危险重生,需要另请帮手一同护送。
正当他找到他曾经参军时的手下时,一个神秘人物出现。
此人名叫来栖,是一位东瀛武士,身份是遣唐使,兼任大唐皇帝的钦命,前往西域诸国抓捕朝廷要犯,由日本著名演员中井贵一饰演。
原来校尉曾经应不愿执行杀俘的命令,而反抗朝廷,正是东瀛武士要追捕的对象。
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后,双方约定等将驼队护送到长安再决生死。
驼队继续往东,却被一群马贼盯上,为首的头目叫做安大人。
这群马贼背后的主谋是突厥,目的是劫掠驼队中一件无价之宝,佛门至尊圣物——释迦摩尼舍利。
西域大多是佛教国都,若舍利被突厥抢去,就可以以此来挟制西域各国,一同与大唐为敌。
马贼人多势众,在峡谷处拦截驼队。
李校尉一行势单力薄,此时东瀛武士与一位女子加入他们一同护送驼队。
女子由赵薇饰演,名文珠,是将军之女。
李校尉等虽然人少,但手下全是精英,尤其是东瀛武士的强力加盟,带领驼队成功突出重围。
为了摆脱马贼的追杀,绕过突厥的关卡,李校尉决定带领队伍走一片号称“死亡之海”的沙漠。
进入沙漠后,整个队伍严重缺水,祸不单行,马贼也跟随而来。
在惨烈的血战中,一条神奇的暗河喷涌而出,帮助李校尉解决了燃眉之急,也吓退了马贼。
精疲力竭的驼队终于抵达了大唐的边塞,但边塞中没有唐军驻守,只有几个看守军火库的唐兵。
李校尉顾不上休整,组织手下在边塞上设置各种防守,准备迎击突厥大军的追袭。
翌日,数以万骑的突厥大军抵达,随即开始攻城。
李校尉等利用防御工事,顽强的抵抗骑兵的冲击。
但是毕竟兵力悬殊,李校尉、东瀛武士等皆负伤,退守内城,突厥前锋部队伤亡惨重,也停止了攻击。
第二日,突厥大军再次攻击,城池被攻破了。
安大人等马贼入城,李校尉、东瀛武士与其短兵相接。
东瀛武士阵亡,李校尉也被打倒在地。
安大人一刀杀了守护舍利的和尚,并举刀劈开了盛放舍利的金塔。
神器的一幕出现,释迦摩尼舍利绽放出万丈光芒,照亮整个苍穹.......安大人死了,突厥将军也死了......李校尉、文珠出现在长安皇宫大殿之外,文珠手捧东瀛武士的佩剑和令牌缓缓走上大殿.....整部电影张力充足,叙事饱满,高潮迭起,为我们呈现出黄沙漫天、金戈铁马的大漠之旅。
姜维饰演的李校尉中规中矩,气概不凡,赵薇饰演的将军之女,身兼英姿和颜值。
值得称道的是,中井贵一饰演的东瀛武士,充满了神秘的魅力,让人倾倒,王学圻饰演的安大人,阴险与狠辣演绎的入木三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最后结局三分钟,导演设计的过于玄幻,本是一部上乘的史诗电影,非加上一个魔幻的结局,把电影的整体档次拉下一大截。
我认为结局稍作调整:李校尉在防守边塞的同时,派一人求援,等突厥大军破城后,大唐援军赶到,击退突厥,最后舍利闪耀在长安佛寺。
这样结局才是合情合理,功德圆满。
但米已成饭、木已成舟,也就我随便一想罢了。
不管怎么样,《天地英雄》作为一部优秀华语的电影,还是非常值得一观。
❶ 喜欢冰水混合悟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❷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秒懂王
惊异于片子娴熟的技巧和节奏,矛盾的设置相当有设计感,各人物也相当富有层次感。
从这里就能隐约看出姜文以后片子的风格了,或者说姜文的风格。
一部相当优秀的西部片和史诗片(前),将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人物身上,集中在男人身上,大漠色彩相当强烈。
不喜欢旁白,和一众大老爷们的对手戏比起来显得格外稚嫩,这个女性角色我感觉有些多余,这是一部完全不需要女人的电影,但是也许就像一盘菜一样,盐放多了需要其他调味品作平衡。
就像女人一样,它不需要怪力乱神,不需要舍利的神奇力量,应该在最后高潮处将男性的魅力进一步发挥出来。
我接受戏剧的发展需要有死亡,需要有遗憾,只是他的死亡,本来是最为遗憾和悲壮的,却一笔带过。
想了一会,我自己改写一下结局,寡不敌众,来棲还是死在了大漠西域,他的遗物被李校尉送回家里,在镜头中,一双年迈的手轻轻抚摸着遗物包,门外是雪景。
船只渡东海向东去,李校尉乘马回到西域,在马背上转身望了东方的那片土地。
然后镜头拉高,突出西东的巨大距离。
屠城校尉李和来棲,两个有厚度的角色。
由姜文主演的天地英雄啊看完了因为他是2003年的片子2003年的片子都有一个什么特征故事讲的乱七八糟然后这个故事又神乎其神七剑下天山对不对营造那种好屌好屌那种感觉但是故事很弱故事讲了个什么故事呢我至今都不知道我只知道七剑下天山然后一群邪恶势力过来然后七剑把他铲平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故事然后拍了好像是接近两个小时吧天地英雄特别在结尾的时候那结尾太扯了吧夷族把这个山寨给攻陷了所有人都被他给干掉了然后他就把那个圣物给夺走然后他就变成一个光环然后那家伙就被干死了就被类似于灵魂形态的僧人还是谁然后一刀给干死了然后这里面最大我疑惑的就是姜文为什么要保护这个东西啊一路把这个货物给护送到这里然后又在这里对抗就几个人对抗一整支军队有什么意义还有那个僧人感觉别人都杀不了他的然后别人一刀啊,挂了麻了这部电影反正我看着看着也是睡着了看前面部分还有点意思还可以还可以然后越讲越无聊
大一时非常喜欢蔡依林的歌,看了海市蜃楼的MV后,得知这是电影《天地英雄》的主题曲,因为电影里有赵薇,加上大二时有人推荐我看,所以一直都很想看,可惜一直都没看,在这个内外交困的下午专心致志看完了这部电影……人物篇:李校尉:最近比较喜欢男人味儿足的男星,所以姜文饰演的李校尉就成了我关注的重点,一个不愿意杀手无寸铁的妇女和儿童的将军,最后成了逃犯。
意外地与商队结下了缘分,担负起护卫驼队的任务,与马快约定完成任务后再做个了结。
舍利显灵时他并没有下跪什么的,无欲则刚吧,或者他虽不是虔诚的佛教徒,却有着自己的原则,和文珠暧昧的对视,文珠确实是个点缀的角色,凸显出英雄柔情的一面。
当得知所护之物,立马部署战略,带领手下誓死保卫,最后在神的护卫下活了下来,淡淡地说:我要回去了!
去往何方?
难道是那美丽的那噶海子?
抑或四海为家……来西大人:一个日本遣唐使,不喜欢日本人,但此人身上散发着英雄的气息,真男人真君子,后来灵魂回到了故土!
和尚:这个师傅是女的扮演的,他是那么从容淡定……文珠:喜欢上了李校尉这条汉子,最后努力与敌人拼搏,颇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这时的赵薇还是很美的,仰慕地看着李校尉,这部男人的戏里注定要有个柔情的女子来衬托英雄,正如战士也需要温柔!
还有去拿水袋的战士,“老不死的”用死证明了暗井的存在,还有其他所有战士!
风景篇:话说里面的风景很美,尤其是传说中的那噶海子,加上成群牛羊和妇女儿童的笑声,一片祥和之气,但丈夫们却战死沙场,或许战士注定要战死沙场!
结局有些宗教色彩,但是还是要告诫那些贪婪的人,不属于你的东西不要去强求,更不可不择手段,要合乎规律,贪婪之人注定遭报应!
另外:此篇日志是在《海市蜃楼》的熏陶下写出的
黄沙漫漫的边关,热血铮铮的英雄,义不容辞的道义,波谲云诡的斗法。。。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能不说时下流行的那部《让XX飞》从这部片子剽窃了许多元素,就算不说那是借鉴吧,也至少要算《天地英雄》的续写。
可是命运往往就是如此讽刺,《让XX飞》凭借虚无的英雄理想爆得票房和口碑,这部比他早八年的《天地英雄》当时却是“败也英雄”,因为和同年出产的大片《英雄》部分重名,而导致种种误会,只能叹生不逢时。
然而转念一想,就算换做现在,《天地英雄》这部有大美的作品,也许也无法被广大观众接受。
因为坏,就坏在大美上。
当年这部片子为人诟病的地方不止是名字,还有那暧昧不明的结局:不可一世的安大人砍翻了中井贵一,撂倒了姜文,眼看就要得手,怎么会忽然被死而复生的小和尚给杀了呢?
中国传统看世界的眼光,我觉得有两点,一点是对时间的看法,这个主要在诗歌中表现;另一个就是关于拯救了,基本上大多数宗教都认为人是有罪的,但是关于如何赎罪,每个学说就各有不同了:基督教的作品大陆还基本没有涉及,不做讨论;儒家的观念是心怀天下以实现价值,结果就是导致了《英雄》中虚伪的天下观。
刺客为了天下大道,放弃刺杀秦王,这根本就是违背史实的,我们从《史记》《三国志》上看到的只是刺客们为了个人的“义”而杀身成仁,豫让,许贡门客的做法才更符合真实,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太史公还大笔称赞呢。
可是到了儒家的理想那里就虚伪地好像人人都有理想人格,心怀天下似地,骗了无涯过客。
当代的观众可不买账,市场经济早就普及国人心胸了,谁信呢?
所以当《天地英雄》也以大爱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特色XX主义时期的观众眼前的时候,被误解以致冷落就纯属正常了。
看出假大空的虚伪,这个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境界,然而,以为“上帝已死”就代表着思维进化终结的观念却是浅薄而骄傲的,因为在原有观念崩塌的后面还有另一条路,通向大美的道路,这也就是《天地英雄》中为什么会出现神迹,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和尚结果掉不可一世的安大人的原因。
习惯于科学思维的人们常常不相信知识系统以外的现象,讥之为迷信或是幼稚天真的想象,然而我却愿意相信奇迹的存在。
因为人类真以为自己局限的思维能残破天地中所有的奥妙吗?
我们能把自己知识经验之外的东西全部斥之为不存在的神性吗?
太骄傲了!
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像的,所以有姜文者,眼见《天地英雄》的成败,从里面去掉了“神性”,增加了人性,成就了《让XX飞》,与人斗,其乐无穷?
一般姜文参与的片子,我都会瞄几眼,因为自觉姜大侠逼格比较高,不过是某小四之流可以比的。
故事主题就是在押宝与夺宝中展开华夷之辨,宣扬汉族英雄主义。
天朝编剧和光腚总局也就这点儿想象力,剧中所建构的“中国梦”在结构上与美国梦差距太远,太过“汉化”,而且在手段上乏力,想象上乏味。
之所以让我把眼睛奉献这么多长时间,还码这么多字,就是因为影片一些细节处理的比较好,比如在沙漠中安大人伸个手指头就能测算出风的速度;镜头通过盾牌上的沙粒,表现大敌当前;不得不说的就是姜校尉的帽子,很像是一个现代军人。
这部片子诚如群众所言,最后三分钟其实是个大败笔,不知道是编辑神经大条,还是导演异想天开,反正西部片加一个奇幻的结尾,真是“虎尾续貂”,太掉价了。
知名女演员赵某的演技在这部片子里基本水平为零,还有那个女和尚,目光呆滞,最后还魂克敌,简直是把这部片子给枪毙了。
功夫片顿时出现了聊斋的情节,让人不能不大跌眼镜。
不过我觉得未来武侠的新方向,应该是摆脱"汉化“,在”汉化“/"中国”之间划清界限,至少“华夷之辨”对应了“善恶之别”本来就是根底上的政治不正确。
或许去汉化的“新中国”武侠,才能挽救武侠片于陌路吧。
不知道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票房怎么样,好像很一般。
不过我真的觉得它比十面埋伏、夜宴和无极强多了,至少有个合乎逻辑的剧情,看过后没觉得导演当观众是白痴。
在近几年的国产古装大片中算是很难得的了。
在演员中个人认为演的最好的是王学圻,在这部片子之前他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纯朴农民的形象。
这次演了一个土匪头子还真有股邪气,让人眼前一亮。
姜文基本属于正常发挥,演什么都很姜文。
中井贵一的扮相是这些人中最酷的,就是这日本味儿的中文听起来有点儿别扭。
赵薇的主要作用是点缀,让演职员名单看来更豪华些,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导演并没给她太多的空间,这基本上是部男人电影。
我觉得喜欢看古装片的朋友们还是可以看看的
我看的是超级清晰版的 所以觉得还成
娘的!我不是加过一遍了么?怎么最近老是发现有加过却没有显示看过的片子
场景和场面的确很精彩,有点徐克武侠片的感觉,大漠 战乱 美女 英雄,总觉得剧情还差点什么,观众感情投入不进去!
故事很扎实,结尾佛光太魔幻了
套路的英雄描述,但我喜欢男人的友谊
里面有周韵,扮演一个小尼姑,估计两人就是这里结缘的。现在就记得一个镜头了,赵薇在洗澡,姜文走进来,赵薇说,你是一个好人。我囧
这么好的电影为毛评分这么低?
莫名地觉得这戏里的男人都很妖媚...
画面美的一塌糊涂,几乎从头到尾随便截一桢都是桌面。
【武大】刚又在电影频道看了一遍,可能是第三遍看。真的是除了结尾三分钟太拉风之外,前面无论剧情还是表演都没得说啊。风格上有点《七武士》的味道,构架上有点《指环王》的模式,弱就弱在了最后三分钟。但怎么着也应该是新千年以来大片中的上乘之作了,打分这么低应该是连带受了张艺谋败坏大片的骂。
很不喜欢这部电影,无论是服装、赵薇,还是剧情结局,都很不喜欢。
马勒戈壁的 现在回想这片好爆了
最后大唐的军队怎么还没出现呢
也就赵薇的造型喜欢
我被佛光团灭追兵迎来大唐太平盛世这种桥段惊懵了,人释迦牟尼老爷子有那时间不先照耀一下印度。赵的旁白语气停顿太蹩脚了,她比周韵更需要配音。开头只是为了引出追捕勉强扯了一个狗屁不通的捻子。皇帝为了一个地方士卒杀人而发怒这种尴尬设定,唐王在私下见臣子的场合居然戴珠帘冕旒,道具几无历史常识,片中几乎每隔几处就会出现台词病句、穿越道具、逻辑不恰、硬伤遍体。王学圻无论演什么都有一身嫪毐气质。只剩下实景风光和动作戏可看了。
过程一直严肃认真,怎么到结尾一下子抽风了!!?
佛光普照,天意啊!
前面都还好,但是结局...何平让特效公司骗了吧?
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还是很不错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影片时长快到了,或者是编剧觉得实在写不下去了,索性在最后的紧要关头玩起了科幻
没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