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一没有了众星云集、前呼后拥,我上映了就不准人家开画的强档牛片。
有的只是几个香港导演编了一遍又一遍、从片名到预告明显就是来骗钱的炒冷饭都炒得没法吃的破烂片。
而夹在这些烂片中间的,就是这部不太起眼的小众电影《李献计历险记》。
这部剧情技术流电影明显在挑战观影群众的欣赏水平,跳跃的剧情故事夹杂着层出不穷的故事线索,穿插出现的动画片段丰富展现了导演编剧的漫无边际的想象力。
大量的丰富的动画运用更在枯燥乏味的十一档电影当中显出了本片的卓尔不群。
然而令人感叹的是,在国内电影圈靠明星、炒作、宣传的现状下,我深深的为这部拥有很高观影要求的内涵片感到担忧。
大家看的片实在太少了。
盗梦空间、源代码、穆赫兰道、记忆碎片、斗阵俱乐部、精神病患者,人们会对这些技术流电影感到震惊与陌生;天使爱美丽、美丽人生、尽善尽美、火柴男人、杯酒人生、亚当,公众更会对这些文艺剧情小清新感到困惑和乏味。
而,当一部糅合了以上两种风格,明显超越了目前大众观影水平的《李献计历险记》在影院登场时,我深深的担心这部电影,很有可能会被淹没在一片垃圾电影当中。
更何况,这部电影的宣传与曝光实在太少了。
如果不是之前看过原作动画,如果不是恰巧路过电影院,我完全不知道这部电影已经登上了大银幕。
在首映日晚的电影院里,李献计被寂寞的安排在华星影院没有电梯的三层小厅里。
稀稀拉拉等待入场的影迷中,我看到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御宅族身影,两两相伴,沉默的玩着手中的NDS、PSP。
这也许就预示着李献计的寂寞前景。
或者,在多年后的某一天,李献计被影迷重新发现,火爆的再次走到公众面前,风光的再次在影院中上映,被影迷奉为经典。
就好像多年前的一部香港片一样。
那部电影的名字叫做《大话西游》。
又或者,更现实的,这部电影就像之前的《人在囧途》,反复出现在更大视频网站的头条当中,成为网民心中不容错过的经典好片。
无论怎样,这片都未必能够很挣钱……
其实没那么差啦 应该7左右 关键是动画版的太牛逼了 对比起来就差蛮多了。
比较屎的地方:1办公室变超人 2被抓起来了 3王子文的气质和王倩不太符 虽然养眼 4配音没劲 5 房祖名感觉憨憨的 不够痞 但台词情节设计得很凶悍 6浩二跟一傻逼似的 7动画版很有力度 一股参悟的气息扑面 电影版感觉很平淡 撑不起原版中精髓的台词 8 傻逼警察 用手挡子弹想怎样 其实还是有亮点的 比如:1李献计中枪后从胸口飞出的大白兔 2穿越时空专用光盘。。
3动画部分还是不错
在动画原作中,王倩和李献计分手了。
李献计拼了命想打穿游戏回去找王倩,“其实就是为了自己,能从分手后的世界顺利逃走。
”分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我都很清楚。
就拿我的那一次分手来说吧,我和他坐在咖啡厅里,点了两杯咖啡和一份沙拉。
他提了分手,我说好,然后看着他离开。
之后我像个没事人一样过了两天。
两天后,我在长安街上走,走着走着眼泪就下来了。
所以我特别能理解李献计的那种无能为力——好好的一切都没了,那些两个人的场景已经成为历史,再也不属于当下。
对方的一切美好,都变成回忆。
那段时间,经常会纠结于这些美好的回忆,它们是那么的美好,尤其在无法得到这些美好成为回忆之后,自己会潜意识地把它们进一步地美化,去芜存菁,把回忆再造成梦想。
动画里的李献计,想让故事重来,想让回忆重来,想让梦想重来。
既然分手无力挽回,就想尽办法让时间倒流,回去重过一遍。
逃走,从分手后的世界逃走,逃哪去?
逃到分手之前的完美世界。
这不是历险,这是一名失恋男子的幻想记。
至于故事到了分手的节点会如何发展,李献计没有想过,他最终能不能完全地从分手后的世界逃走,也没有人知道。
这是真的逃,逃避失败,即使卖了肾换了手走私过枪战过,动画版里的李献计到头来还是一枚怂逼。
因为绝望而发愤,就是怂逼。
电影里的李献计,则明显是想让故事继续。
王倩推开车门,他们的故事被那飞驰而过的卡车终结。
这和动画版里的不一样:分手是两个人的决定,而车祸是谁也不曾预见的意外。
只要回到推开车门之前的时间,把她拉回来,那么李献计和王倩就能继续下去。
在电影里,李献计拼了命想打穿游戏回去扭转一切,“其实就是为了自己,能从分手后的世界顺利逃走。
”这里李献计所指的分手,其实不是指与王倩的分手,而是指与可能达到的未来的分手。
分手后的世界,已不是曾经的未来了。
所以李献计要逃,逃到过去,逃到意外之前。
这种逃,其实是一种责任,是带着希望的拼命。
无论自己怎么样,都得让她好。
这不仅救了王倩的命,还救了李献计自己的心。
贱不贱呢,贱。
但爱这玩意儿,本来就是贱的。
所以相较而言,电影更能贱出爱情的火花。
影片的最后,李献计顶住车门,在车声幻响之中说了一句话。
没有人知道那句话是什么,这也并不重要,因为在这个时空里,王倩和李献计的故事还会一道门接一道门地延续下去。
那句话已经成为历史,而路还在往前延伸。
对于那贱兮兮的爱情,逃到这里,已经足够。
毕竟你赢了时间。
一次。
应该是四星。
多一颗是指望可以平衡那些愤青式观影者给这部值得鼓励的作品打了的超低分。
作为一部国产穿越式科幻爱情片,拍到这个水平我觉得非常不容易了。
你不可以指望让这个片子拍到像盗梦空间,蝴蝶效应那种效果和节奏感。
毕竟不是什么超大制作。
导演郭帆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原作和原作粉丝的感受,只在一些小处做了一些值得理解的修改。
二叔这个角色加入的很出彩,充实了原作的剧情架构。
虽然在国内外此类片中也不是什么很新的创意了,但是我觉得看《李献计》本来就不是为了纯粹看剧情的。
这部片子是来追缅70,80后那永远不再归来的温馨的旧回忆的(唐僧,韩梅梅(虽然我是上海教材没韩梅梅),大白兔奶糖等等等等种种的致敬、缅怀和惊喜)--真的很喜欢。
房祖名也没有那么的令我失望。
而且万分庆幸用了京片子的配音(如果能够更痞一点就好啦)。
那些可以谅解的缺憾和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影片整体节奏感的把握和真人与动画之间的衔接上。
说实话,原作动画之所以能够这么打动人心,就是因为原作者李阳,把整个动画的节奏把握到近乎完美的水平。
无论从黑色幽默,陈述,文艺感,电影预告片的High感和最后结局的平静感和荏苒感。
都恰到好处滴戳到大家的感触点上;而电影则不免显得略欠火候了。
不过,我相信这部片子会越陈越香。
是一部致敬片,缅怀片,本来就不指望被所有大众所接受。
能给看得懂的人看懂,就是导演和制作方最大的欣慰了。
(而且广告接了不少,经费方面应该是不亏的吧哈哈)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评论的话,那就是:近10年来大陆最值得回味的一部商业片,没有之一。
首先想说一句,只凭豆瓣评分来判定一部电影的好坏,然后决定自己是否要看一部电影的人们,我真心希望你们这辈子还能做点其他有人味儿的事情。
我自然是因为《李献计历险记》的动画短片才去看的电影。
然后我想说我不是一个会在电影上映之前去找各种新闻介绍或者预告片来看的人,因为任何观影前的剧透行为都会令我对整部电影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分歧,而且新鲜感也会大打折扣,总之对电影知道的越少越好。
以前是这样,现在我也还是这样。
所以我可以做到不受外界主观意识的影响去看一部电影,我觉得这样更纯粹一些,毕竟一部电影的好坏你得自己去看才知道。
举个比较俗的例子,再懒得上厕所,别人也不能替你把尿撒了。
所以电影看下来,给我的整体感觉还是很OK的,果然还是留了不少动画镜头,甚至还补了不少更精彩的画面,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做动画效果比做真人特技效果要省的多嘛。
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分明有种特效不够动画补,生动不够人来补的感觉。
不得不说房祖名在演技、表情和神态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非常出乎我的意料,虽然配音配的有点半死不活的吧,但也蛮符合他本身那种憨傻空茫的状态。
可是整个看下来还是有种他们不应该存在的感觉,但要是完全拍动画又出不来这么个电影,总之就是呢,演员们都很鸡肋。
不过就是这样鸡肋的演员,还是让我看到了不少神来之笔,比如两个小演员都很有灵气,表情到位;范明大爷居然玩起了跑酷实在厉害,最特别的是羽泉的出现,让我完全没忍住,就大声地“噗”在了电影院;还有最后游本昌老师的精湛演技简直是点睛了,直接逼出了我的眼泪。
相比之下王子文就有点弱了,就感觉每次出场就咧开大嘴笑,还不怎么露齿的那种,有时候还配大红唇,笑的都有点瘆人了。
不过貌似身材还不错,小眼神也挺灵的,总算不算完全的花瓶。
下面说说剧情。
之前看短片的时候,差时症首先让我想到的是寂地在《my way3》里的那篇《时差》,故事讲森林里有很多坏掉的钟,代表着恋人们的时间,即使它们的主人很相爱,也会有时差,那是心与心之间的时差,即使住在同一座城市里,每天见面也无法避免。
有一对钟就是男生在满是爱的时间里,女生却还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之中,当女生走到他曾停留的时区,才明白努力爱一个人的心痛,她终于看到他在这里守候过她的影子,但男生的时间却已流逝到她无法触摸的地方,于是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在正确的时间里相遇。
寂地在后面写:“曾经听过悲伤的人们谈论爱情,他们说时间没有那么厉害。
一些人已经被遗忘,一些人等待着被遗忘。
可该痛的还是痛,然后整个世界的雨就稀里哗啦地下。
我想,时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容器。
我们带着伤痕,躲在时间里,心里祈祷着,悲伤痛苦赶快过去。
于是,时间在我们痛着的每个时刻,用叫做空虚的麻醉品,慢慢地一点点地治疗好我们。
让满是伤痕的心在时间里渐渐沉睡。
在不知不觉中,那些生命里曾经重要的东西就只剩下空白。
只是,因为爱而强烈疼痛着的人都不懂。
等一切过去的时候,我们将从容地微笑或者沉默。
心里能装着一些时间带不走的淡淡悲伤,也是一种幸福。
”唔,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差时症的,可能是各自对彼此相爱的时间不对,也可能是沟通方面的误差。
原本我们走到一起的时候频率是相当的,你说什么我想什么都能理解并且有默契,后来慢慢的开始有矛盾,开始计较,开始觉得对方不够好不够体贴。
都觉得自己没有变过,但其实有些东西确实是变了的,谁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待枕边人呢?
有谁没有抱怨过爱人的不理解,甚至怀疑当初的默契是否只是幻觉?
是不是还有过类似于“为什么你可以叨叨这么久?
”“为什么你以前什么都听,现在我说几句你就不耐烦”的对话?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是对身边的人太苛刻了,并且不肯给予体谅,因为你想当然地觉得都是这么熟这么亲的人了,为什么还这么不理解我呢?
可是你又做过什么促进理解的事情呢?
血亲之间都没有百分百的了解,你又凭什么要求一个因为爱而试着理解你的人呢?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幸福的路”。
谈过几次恋爱的人应该都知道找到一个跟自己合拍有默契的人该有多么难,好好爱到结婚又有多么不容易。
现在爱情附加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又常常死要面子活受罪,失去的痛苦很多人都明白的。
片子一开始就说,我们都想过穿越,去改正一些不可弥补的错误,但是最后,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我们回不去的,失去的东西再也追不回来。
已经非常注意了,已经非常小心翼翼地处理各种关系了,还是避免不了出各种差错,大概人活着就不能避免犯错吧,而且人生又不能像游戏那样可以保存重来,我们每天都是在现场直播。
王倩的离开就像是生活中所有的光都没了,我们都失去过一个王倩,我们想追回来,但是真的追不回来了,流多少眼泪都没有用,死掉也没有用,就是回不来了。
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下,过好现在这一秒,珍惜眼前人,不要让他再变成下一个王倩。
我们不都是这么活过来的吗?
动画和电影的最后都说爱情并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没有爱情我们的人生就仿佛贫瘠的沙漠。
我们也还没有活到50岁以后,我们现在还是血气方刚,妄图征服命运。
所以就这样吧,好好活着好好过,好好寻找幸福的路,如果我们都可以为了爱情换铁手、卖肾、玩穿越、打拉登,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
选房祖名就是最大的败笔,据说原作者李阳评价此片的时候说,等我知道的时候电影已经开拍了,言下之意大家都懂。
我不知道房祖名真的有多大的号召力起码无论从文化背景还是人格形象上,我想刘晔要比房祖名跟原著符合得多,李献计是一标准操着京油子的傻逼北京哥们,从来不知道害臊和腼腆是什么,而房祖名的京片子也就学得比我强点。
我不知道是为了吸引票房还是为了什么,主流的恋爱情结,事实上,王倩是谁,王倩长什么样,甚至李献计和王倩一起经历过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在一起草长莺飞的春日阳光和肆无忌惮的大笑不止,重要的主角爱的是过去的王倩而王倩不再爱他了,但是要能精确的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需要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都达到文艺装逼的最高境界,显然此片在这四个方面都达不到,所以退而求其次,拍个圆圆满满的大结局也许是无奈之举。
其实就像李阳自己说的,原片主旨就一个,就是像李献计这样一人五人六爷们赳赳的,其实也不过是一个虚逼,用夸张的一种形式来逃避想要躲在往日的时光里不出来,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越长大越不想从过去的温情脉脉里走出来。
优点还真有,李阳的画风真的很带感啊。
刚又看了一遍原作,特么喜欢这种风格。
科幻风,在中国的电影中加入科幻元素我感动得都快哭了,这部片子我都向归类到科幻片里面了,如果不是恶心的可口可乐,科幻感觉还能更凶猛一些。
不过票房惨败估计就是因为这个吧。
梁文道先生说,浪费是青春的本质,李献计一直在身体力行着这句话:从动画片到真人电影,没见李献计干什么正事,自从患上“差时症”,他就沉迷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买药、穿越,追寻他虚无缥缈的王倩。
这就是《李献计历险记》的全部内容,挺浪费的,连主人公的名字都没好好起(“历险记”的谐音而已),但就是这部短短的动画片,横空出世几乎开辟了中国动漫的新纪元——当然类似的作品在中国动画史上并不鲜见,但凭借网络的病毒式传播,动画短片《李献计历险记》最终成为一个“现象”,青少年网民们口耳相传着这部充满了象征、隐喻、迷幻剂和混乱叙事结构的作品。
把这么一部实验色彩浓厚的动画短片改编成电影,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不过电影版的《李献计历险记》做得还真不错。
采用了真人表演和动画片相结合的形式,保留了动画原作的主体内容,并在叙事上努力朝青春爱情片靠拢,总的来说,在保留了动画短片酷炫风格的同时,基本完成了讲故事的任务。
“差时症”成为不少观众讨论的话题,这也是动画和电影都保留了的“戏眼”,不过原作者“年轻优秀的飞行员”这一署名已经将“差时症”的实质昭然若揭,对这一LSD趣味十足的设定,电影依然选择了保留。
但是,所谓“差时症”其实与电影“雕刻时光”的本质形成了同题反构,电影无非就是把绵长的时间压短、把瞬间的时间拉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差时症”患者的病历,遗憾的是,不论是动画短片还是大银幕电影,《李献计历险记》都没有把“差时症”的内涵讲透,反而割裂了故事的叙述进程,照此来看,这个设定还不如索性放弃。
为了达到动画原片的视觉效果,电影版《李献计历险记》大量使用了CG特效,本土的特效团队为此殚精竭虑,甚至付出了健康代价,从最终的效果来看,应该说他们交出了一份基本令观众满意的答卷。
对中国电影而言,《李献计历险记》的意义则绝非动画改编和CG特效那么简单,事实上,这是一部划分观众代沟的标志性作品——喜欢这部影片(包括动画片)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是80、90后,而对他们的父辈来说,此片不啻于一场年轻人不知所云的梦呓。
这年头,打着“80后”旗号的电影不在少数,但真正能获得年轻观众认可的却并不多。
毫无疑问,《李献计历险记》是属于年轻人的,社会现状的剧烈变化已经让独生子女一代的年轻人开始用与其师长们完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和看待这个世界,年轻人们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父辈们无法明白,而《李献计历险记》就成了一次青年大狂欢,他们为这部影片激动不已,在李献计的穿越和“差时”中分享着属于自己这一代人的成长秘密。
从创作上讲,面向西方(主要是好莱坞)的借鉴(或者说抄袭)是时下不少国产电影的创作策略,应当说,这一策略并无不妥,能够将成熟的外国电影模式(类型片)移植到本土环境里,讲一个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但在模仿借鉴的同时,国产电影原创力的匮乏亦日益凸现。
与那些循着好莱坞套路制造出来的国产片不同,《李献计历险记》从一开始就是植根在原创土壤(网络文化)之上的——我们很难找到《李献计历险记》所模仿的某部外国电影,对于原创力严重不足的中国电影来说,这一点弥足珍贵。
事实上,网络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原创宝库,某种意义上讲,《李献计历险记》跟《步步惊心》、《倾世皇妃》这些电视剧倒是具有了同样的意义——你可以指摘他们的艺术质量,但你不能否认他们的原创性。
这就是青春的意义:我可以差,但我绝不抄,错了就错了,大不了浪费呗。
(刊载于《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10月24日第36期)
I DON`T KNOW WHY I WAS SO CONFUSED.JUST THINK THAT I REALLY LOVE TONIGHT THAT I SPENT TIME WITH ALL OF U.MAYBE IT IS THE UNIQUE TIME IN MY LIFE.BUT EVERYTHING JUST LIKE THISONLY ONE TIME MAYBE THE BEST TIME SO I WON`T FORGET ITUSE THIS LANGUAGE JUST DON`T WANT U TO REALLY UNDERSTAND WHAT I AM THINK ABOUT.ONE DAY U WILL KNOWBUT THIS FEEL ONLY COULD BE ESISTED FOR THIS ESPECIALLY TIME......
和平年代,战争远去,热血男儿为之热血的恐怕就剩爱情了。
八零后是真正在和平年代度过童年的一代,红色大潮的褪去,使国外的文化开始登陆中国,游戏机,动画片,各种小录像厅如潮水淹没大街小巷,那些打弹珠,跳方格的土游戏立刻失去了吸引力,游戏机更是大多数八零后不可回避的神器。
于是,看到打通游戏也可穿越时空,我们便会不自觉地跳档到那个时常满街窜的年岁。
因此这是部表面新潮,装范儿,骨子里极度怀旧的片子。
对于爱情,这不是一部足以撼动所有人的片子,毕竟铺垫过少,但把爱情作为穿越的动力,这却是一部十足的温情片。
无数次的打通游戏,只是为跳跃到合适的时间点,去拯救逝去的爱人,哪怕是可能会有亿万年的跳跃误差,可能会误入翼手龙之口。
中间为五十万前往索马里的段子,有着强烈的中国式英雄主义,要说幻想,这段是最不靠谱的幻想,但它把好莱坞那套恶搞一番,也很是酣畅淋漓。
为爱,李献计勇往直前,战天斗地,跳出了常人的圈子。
这,便是爱情的力量。
对于时间,影片没有抱着严肃的态度去讨论,而是持一种把玩的态度,时差症是在派出所不被认可的症状,穿越时空凭的是李献计二叔给他的游戏碟片和极不靠谱的通过电话购得的游戏头盔,李献计穿越时空给了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这些都降低了我们去探寻谜底的动力,弱化了设定的硬性内伤。
编剧传达给我们一个信号:我这样编只是为好玩,别在设定上死磕。
撇开穿越的方式,对于时空的环形表达,是本片的一大亮点,未来的我穿越时空到过去,当了过去的我的二叔,并且最终改变了恋人的命运。
两个我的交汇,是所有穿越的大忌,本片却毫不避讳,而且一个我便是另一个我记忆的一部分,这种相互交错的时空观,有着很先锋的理念。
当然,有些人会认为这是胡扯,好吧,认为胡扯的上小学时肯定都是三好学生。
对于人生,这部片子没有什么突破,比起那些主流的刻画,这种片段式的人生显得荒诞,不可讨论。
这种突破时间的人生,也只有科幻作品中有比较多的涉足。
也就是说作为科幻片,这是段平常人生,作为爱情片,这是段离奇人生。
相对于空间的腾挪,时间的拉伸,对于人生来说似乎更有说服力,这部片子在时间上有优势,但又有些蜻蜓点水。
看这部片子,我常会想到《上海堡垒》,因为它们的落脚点都极为简单,“好好睡,晚安”以及“我爱王倩”这种简单的句式在二十万字的压力下或者亿万次的穿越后变得不再简单,别人看来只是几个字,我们却会在提及时想到一整本书和一整部片子。
《李献计历险记》由动画片到电影,丝毫未减弱的便是其中的爱。
以爱之名,即将跨越青春的一代应该都会勇往直前,并且因爱坚强。
《李献计历险记》。
刚刚在键盘上敲下这几个字的全拼的时候,自动出来的是“历险记历险记”。
这才发现,“历险记”三个字是结束,也是开始。
人生就是一个圆,是结束也是开始。
今天才把这部电影看完。
也许,上天是要我在今天得到新的启示。
之前在时间,空间中的经历,经过内心深处的思考,此时,禅机已到。
也许,这就是差时症的症状。
刹那间,一眼万年。
人,就是具备这种顿悟的天性。
有些东西埋在心底,困扰我们很长时间,竟然可以在一瞬间彻底明白,完全通透。
人,因为有了思想、感情等等复杂的意识,才会有种种烦恼,然而,也正是因为经历着种种烦恼,才会在某一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的交错处参透禅机,得以顿悟。
差时症、爱情、游戏、死磕。
李献计因为差时症备受痛苦,也因为差时症才与同病相怜的王倩相爱。
因为自己的执拗导致王倩意外死亡。
又试图用打穿游戏穿越时空回到过去。
为了能打穿游戏,他卖肾,把手换成金属制品。
在现实的子弹即将穿越他头颅的一刹那打穿游戏,得以穿越时空。
于是他不停的穿越不停的穿越,知道找到那个他想要的时间点。
而最终,他还是没能完全符合自己的心意,穿越到那个刚刚好的时间点。
然而,正是他无数次的执拗将他磨得圆滑,学会随遇而安。
终于等到了那个合适的时间点,拯救了自己的爱人。
那时的他已近暮年,人生是结束,也是开始。
我们每个人都是李献计,我们的人生都是历险记,我们,都是差时症患者。
我不知道医学上是不是真的有差时症这样一种临床病症,但我知道,我们每个人的身上确实都体现者差时症的某些症状。
经历磨难,经历痛苦的时候,时间总是那么漫长。
小时候的我们在镜子中看着自己矮小稚嫩的身躯,总是会在内心对自己说,我要快点长大。
那时的时间,为什么总是过得那么漫长。
我们每天都注意自己身高的变化,却总是发现自己的肉眼看不出自己有丝毫的变化。
时间是不是静止的?
一转眼,我们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变化。
那个在床上高兴的乱跳,会被毛毛虫吓哭的自己仿佛昨天才刚刚离去。
明明是一转眼的工夫,怎么好像过了十几二十年?
难道真的有圣诞老人听到了我们的心声,让我们刹那间得到成长吗?
我们始终是差时症患者。
经历过的那些恶心的事儿,受到的指责与谩骂,收到的自认为不公正的待遇,总觉得自己仍身处其中。
总觉得谩骂还是存在的,总觉得某些人就是看不顺眼,总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惨的人。
游戏光盘在你自己手里,要么想办法打穿回到过去,重写人生;要么做一个勇敢的人干脆不用那个逃避的办法,勇敢面对,走出那段不愉快的时光。
做幸福的自己。
道理我们都懂,就是放不下。
这就是差时症,灵魂留在过去,而肉体还在前行。
我不知道有没有“差时灵”能治好你的差时症。
我只知道,任何的方法都有副作用,唯独靠自己咬牙挺过。
痛苦会有、难熬会有,但你收获最多的,会是成长。
兄弟,别再为过去的事闷闷不乐,别再为了不值得的人做无谓的挣扎,别再因为别人犯错去惩罚自己。
我们有自己的人生要过,我们还有很多的精彩没有共同经历。
找回迷失在过去中的自己,继续往前走。
独自一人,尽管孤独,却会轻松。
姑娘,去找回自己,找回曾经的无忧无虑,找回曾经的那份快乐。
没人能阻挡你享受自己的青春,活出自己的精彩。
去享受舞台上的灯光,去享受音乐的节奏,去享受被人注视的自信。
在比你快的世界里,我会等你。
Ps:佳佳~我对电影的解释,你满意不?
看完这部电影的这一个半小时 你会体会到什么叫做差时症
原动画填补了大量重要情节,可以说是动画的电影版
为那段所马里动画
老刑真是太劲爆了。龙太子和朔干女儿都很乏味。如果那些把贫变成了寒的台词都是张小北写的话,我就再也不吹捧他了。。。
枉费了这么好的底子。
对得起动画原作了,一听到那痞气十足的配音,就已经觉得这会是个很屌的片子了,原作的精髓都囊括其中,算是个合格的扩充版了,国产真的很少见这种从头屌到尾的片子,这种气质和气势都太少见了。
电影肯定干不过动画短片的 还是不要报太大的希望 希望越大失望越猖獗~还行,最起码让我把动画里面没看懂的东西看懂了~
因为原作者所以加一星……电影不过是想照着视频搬吧,为毛还加上二叔这个莫名其妙的人物?动画部分完爆文戏,真人部分鲜有亮点。
动画版的扩写,扩写的内容其实可有可无。只有游本昌老师最后的短暂表演令人感动。豆瓣上关于动画版的解密应该属于比较完整的了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910110/
拉长了后丢失了一些感觉
挺好吃的一盘醋溜白菜,就是有点酸,电影版后怎么变成泡菜啦。。。无聊
可口可乐历险记……
语言装逼+逻辑傻逼,不过却能看出制作方的用心,布景很优秀,打光和镜头角度控制得都不错。缺点就是之前说的那两点,原本以为动画原版的台词就已经够装逼了,没想到一逼更有一逼装啊,更忍无可忍的是本动画原本是讲述一个人的心路历程的,非要加入很多不相干的人,加那么多民警同志和亲戚是想干毛啊?
你的离开,结束了你无尽的开始,开始了我无尽的结束。
看不懂
本子还是那样~画面跟后期还成~融入很多动画,这是国产电影的一个先锋~
国内的科幻片拍成这样也算是用了心有诚意的了。如果里面动画部分能NB的请到工业光魔或者维塔来做就大片的范了。也许国内的科幻片真的可以从这种小制作小场面开始考虑,重要的是故事和讲故事的方式。那种缓慢而又颓废的风格和场面,甚至有点菲利普.迪克的风格。以上。
这个故事本来就挺傻的,还有人把它当回事~~
人生若只如初见
还成啦,没传说的那么差。就是动画片和真人片的衔接比较生硬,而且关联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