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电影!
影片主要就是黑白色调,给人非常强烈的讽刺意味。
一般的黑色幽默电影,要么看不懂要么无聊。
这部电影整体看下来都非常有趣,看完又引发人对人性、婚姻、亲情等一系列的思考。
称得上一部好黑色幽默电影!
演员的表演都极度的生活。
尤其是珊妮!!!
我太喜欢这个女演员了!
本身这个角色不是很讨喜,但这个女演员把珊妮的委屈、隐忍表达的淋漓尽致。
最后的反转也是意料之外的好!
还是建议大家到电影院欣赏,再多说就剧透了🤭暴推!!!
这部电影关于情感,关于结婚。
回老家结婚的一对新人,当现代旅行结婚观念与父辈传统婚宴习俗观念冲突,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对于我们父母在老家的城市漂泊者来说,这是现实的一道关———妥协还是抵抗到底?
这是一个问题。
一部有深度的电影总是能引起观者的共情思考🤔,这部电影,看到了导演的用心,也看出导演对人生的一些思考,有一些小瑕疵,但不会阻碍我们与导演思想的共鸣。
亲身经历过婚闹的导演拍出的这样一部电影,来源于自身,来源于生活,除了男女主,片子里所有的演员都是导演的邻居街坊,包括片中的发小,现实生活中正是对导演实施婚闹的朋友,所以我们会发现片中的剧情都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
电影名称为最佳导演,男主导演得了电影,却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不敢说不,委曲求全,一步步向父母向周围的人妥协,才上演出这样一部荒诞讽刺的婚礼闹剧。
电影里把大家能想象到的现实生活中会出现的狗血剧情都集中了片中人物的身上,包括父母对旅行结婚的极力反对,算八字看日子,南北风俗差异,彩礼的分配,甚至初恋女友,一夜情,未婚先孕等等,婚闹情节是所有的压抑的爆发点,但爆发之后男主仍然是委屈求全地将婚礼进行了下去,以最后的酒精中毒身亡作为这场悲剧婚礼的收尾,最终还是没能对旧观念反抗到底,感觉有点意犹未尽。
导演将前半部分设计为黑白电影,加深了电影的压抑感,黑白和彩色代表新旧观念的对比,也确实是一个巧思。
整个片子的叙事还是比较清晰的,反映出了当下的现状,能带给人思考,关于和父母长辈的相处,关于婚姻,关于城市与家乡,关于自我。
对于新人导演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在资金和资源都不太充裕的情况下完成了这样的创作,很值得鼓励。
平遥电影节看完。
选材和矛盾的想法挺好的。
表达方式和有些镜头有些刻意,场景表现过于符号化,比如乌龟爬过喜字,这个乌龟就没有必要引入,用一场纷乱撕碎更合乎情理。
演员的性格设计不够丰满,二位女演员的暗战其实该挺有设计的,过于符号化的表演让角色不够丰满,让我们似乎没有觉得两位女演员是两个不同的人,似乎只是同样性格与审美的两个人在斗法。
演员里表演最好的我认为是导演的发小这个角色。
情节的设计整体不错,个别地方,比如主角的死和彩色我觉得没有必要。
还有就是主角情绪的转折有点突兀,我觉得如果能把情绪呼之欲出却都没有出反而更好一点。
电影音乐选的毛燥了一点,我旁边的朋友是因为这个选乐缺乏考究让他有一种看网络小电影的感觉。
看完的感觉就是如果这个导演30岁以下,我觉得挺好的,毕竟阅历有限,能有思考就不错。
如果超过35再出这样的作品,就差一些。
本来想打三分,觉得算是一个完整的作品,看了导演介绍89年的,也就刚30,再加一星。
希望导演未来不断进化能给我带来惊喜得作品。
夸完了最后不得不说一句泼冷水的话,现在的年轻导演拍个东西,不用点蒙太奇,色调变换,超长镜头什么的,好像就不能显示自己的专业似的。
技巧应该是为表达而服务的,而不是炫技。
#不散观影团# 很喜欢《最佳导演》!
本场跟观影团观影氛围也拉满!
主创映后表达的内容我也很认同、主演我又很喜欢所以加一星凑满给你们!
导演说处女作做艺术性(偏沉闷)的剧情长片技术上不是难的,难的是把生活琐事拍得好看、有节奏;然后从交流中也感觉到他有为了故事节奏和剧情让步了一些自我表达。
导演说自己的构想是平行世界这事儿我还觉得挺少女心的,但是前面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构图时刻其实处处体现他的出发点。
说下电影,“导演”的身份设定就自带元电影元素,利用“被导演”拍摄的纪录片段落在荒诞和引人发笑之间构建了很好的平衡。
我不会特别从女性的视角去看这部电影,但是设置女主怀孕而避免了更令人不适的场景发生挺机灵的(大可不必站在什么角度去指责,我觉得整体故事表达还是首位)。
能在父母这边设置离婚线也很灵,有学到。
构图上的平行世界和所有东西的“牢笼感”,服务于故事之外、导演的设计并不是简单应付。
发小这种人太真实了所以即使让我有不适也是源于真实生活的原因。
还好演员本人在现场有澄清哈哈哈哈哈。
女主小姐姐真的好港相,好美丽好喜欢!
大家演技都很在线!!!!!
男主丧萌感很像王大锤,期待之后有更多好作品能够进入电影院。
第一次接触这种小成本电影,整体效果更是超出了我的期待。
电影节奏好,刚开始就被黑白色调的拍摄方法吸引了,故事叙述的不违和,演员们的演技也很有代入感。
虽然有很多内容特别讽刺,但用幽默的方法处理的却非常自然,观众们的笑声一直没断。
电影中的故事都来自于生活,很多细节处理的也很巧妙。
我个人是不太愿意办婚礼的,所以在男主表达自己心理活动的时候觉得无比同意,但是在看他只能委曲求全的时候,还会跟着他一起无奈,最后女主打翻杯子的动作更是让人觉得痛快。
所以这部电影,不管是从父母的角度,还是年轻人的角度都很有同感。
很荣幸参加了不散观影团组织的主创交流会,起初关注这个电影是因为婚闹这个题材,想看看关于这个社会话题张先导演能用什么新鲜的角度去表现。
起初电影用的黑白色调,一开篇节奏就很紧凑,好像在催着人们赶紧进入电影,而且展现剧情的手法也很生硬,说实话前五分钟是皱着眉头看完的。
但当你看完这五分钟,就会发现这才是这个电影的特色,与以往的剧情片不同,不是通过苦大仇深的剧情带给人压抑感来神话主题,而是用一种很巧妙的荒诞,之所以觉得巧妙,是因为剧情荒诞但并不脱离实际,而且角色总会在场面尴尬到极点的时候说出本该在心里默默诽腹的话,打破这所谓的成年人点到即止,加上节奏感极强的配乐,更是让影片的荒诞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婚闹这个社会问题不再多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这个电影确实给我提供了一新的思路,在生活中面对一些社会性死亡的尴尬场面,我们不如就出其不意的去打破这个潜在的平衡,让现实的生活也可以过的荒诞一点,而且既然荒诞,那就不如荒诞到极致。
最后也希望大家可以去电影院支持这个电影,值得一看。
删你很不错演的喊好。
我觉得今天来看很值得!
给出嘻嘻嘻嘻嘻嘻嘻我的微博故事的东西调她们的名字。
我觉得,很好看的样子了我也是很喜欢这个节目的呢。
黑白片很有感觉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很喜欢的人和人一样的感觉./&/&&/&.司机你的人大数字要结婚了,拿好见不得别人不知道如想去哪里找不回你了。
这部还真是让我比较意外了,小小的惊喜。
从开场就是黑白色调,再加上父母言语的冲突,看着就很压抑。
电影中的每句话几乎都是现代年轻人生活中曾经出现过的,如此真实。
可它好像并不仅仅是一部写实类电影。
剧情看上去很荒诞很滑稽很好笑,但大多数人其实都有经历过,更可怕的是大多数人都和章章(金靖承)一样无奈,到最后的妥协。
这恐怕就是这部黑色幽默电影的成功之处。
所以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社交,结婚,生子,到底还有多少是为了自己?!
虽然我现在没有结婚,但看到周围人的婚礼,也同样的没有羡慕和向往,反而更多的是同情一对新人。
这让我想到当初我升学的时候家里请客,也不是真真正正因为我考上了还算不错的学校而高兴的。
真的是很想长叹一声“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了。
黑色喜剧,现实讽刺,讽刺!
讽刺!!!
电影用的几乎都是新人演员,导演说甚至用的是现实中的邻居,叔叔阿姨们。
但演技方面算是不错了。
可能是阿姨们从内而外能够真的体会当时应该有的状态,所以眼神都演的很到位,尤其是两位亲家母。
希望一部好的电影不会被所谓的“卡斯”所限制。
影片故事来源于导演自身结婚经历,导演通过荒诞戏谑的手法表达出了新旧价值观的碰撞。
尤其是当下年轻人对婚礼这一习俗的看法。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有不办婚礼这个想法,而父母辈则认为,不办婚礼就好像没有承认夫妻关系一样,言不正名不顺 。
而婚礼双方由于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等,关于彩礼结婚日期等习俗各有不同,本片就探讨讽刺了相关问题。
另外,男主作为新晋导演,小有名气后回乡周围亲戚朋友的各种反应,也讽刺了中国人情社会的一些恶习,普通老百姓对名利和所谓成功人士的追捧,以及老一辈中国式家庭的面子工程。
想法很好,但镜头普普通通,表现手法略显粗糙,情节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挖掘习俗背后的深层意义。
几个冲突来的有点随意,为了戏剧冲突而冲突,个人觉得有点没什么意义。
作为一部低成本影片,父老乡亲献了很大力。
作为黑色喜剧来讲很优秀,荒诞又好笑,但剧情有些破碎,主题浮于表面。主创想要回归剧情,实则流于形式,不过个人比较喜欢富于形式感的电影,很惊喜。影片中表演痕迹较重,但角色设置很有意思。章导的反抗流于口头,只能醉酒逃避;珊妮明明是个有主见的女孩,但在整个影片都处于失语状态,只在最后家长赞成时才立刻显露喜悦。
生活本身就是一地狗血
因为是参加活动中的票 本来就是白嫖 映后还有导演演员主创人员交流环节 想说好听的吧 但是是真的不好看 主创一直说最主要的是想把故事讲好 但是故事真的没有讲好 so 为bgm周杰伦的“轨迹”打一分 为剧中电视台采访记者的小眼神打一分
两星半。只能说这个题材,这个角度都是有趣的,但拍得差很多意思,导演离导演还有点距离。映后听导演讲述,想法还挺多,但。。。摄影机架起来就迷失在怎么用镜头语言讲一个黑色喜剧了。喜剧当然不好拍,讨论又只停留在婚礼本事,连文艺/处女作标签下擅长做的深度都失去了。
网络高清版资源 从头窒息到尾 中式婚礼真是一个给所有人看唯独让自己遭罪的刑场 最后的死亡反而是逃避和解脱 最后还要来一段彩色的扭转何必呢 谁都是生活的导演 唯独片中的国际章是被亲情友情裹挟的演员
装神弄鬼的小制作。
正像男主台词一样,二流的导演,二流的电影,约等于毕业汇报片的水平。技法模仿《八月》,情节参考《寻狗启示》。但是成片效果勉强及格,基本进不了院线。现代婚恋城乡和代际冲突中,女主有着清朝小白菜式的逆来顺受,男主父母莫名其妙的就离婚单过。硬着头皮看到最后,忽然来了个思想品德课式的反思结尾。有的时候,并不是导演江郎才尽,而是原本就是叶公好龙
真实到爆,惊喜至极!黑白到彩色的讽刺韵味很足,感谢桃花岛。
婚礼现场,台下三个女人落泪的蒙太奇段落太值得玩味,前任的泪、母亲的泪、丈母娘的泪,台上红盖头里的新娘大概也落了泪
双方家长见面后的几场戏挺好。我还真认识一对,老公山西人老婆广东人。推荐给他们看看
#首映礼#一场荒唐戏谑的闹剧,还是一场欢聚一堂的婚礼?导演成功处理好了影片中现实的真实性和荒诞的戏剧性的平衡,展现部分落后的习俗风土人情,讽刺了某些人们因循守旧的“传统”,真实竟显得如此荒唐。作为一个山西人完全被影片中的山西元素和风格完全代入,喜或怒或悲或怒的情感也完全被感染了。好的电影需要被看见。
不能因为故事熟悉接地气、好笑荒诞就给高分啊!这完全是生活的简单复制粘贴,并不是不可以,但是电影是一门艺术,作为观众不仅期望看到一个好故事,还希望看到导演想要传达的观点、想要看到一些思考,这些在这部电影里都没有。并且,恶俗、复制粘贴是他最大的缺陷,希望导演眼光放远一点、也少一点性别偏见和地域偏见,作品会让更多人接受。
感觉是导演的一个临界点作品。如果要说他不好,能说出一些;说他的好,也能说出一些。反正挺有意思的,挺喜欢的。
妙趣横生,内容上通过民间婚礼习俗带出了两代人的价值观冲突,同时南北方的生活差异,也让片子笑料十足。形式上,黑白的选择让观众把关注点集中于戏剧性与表演,音乐的使用,对称构图的运用,很好地把片子拍的有趣,不沉闷。值得学习~
感谢江湖观影团。视角比较新颖,揭开了婚礼背后的种种伤疤和不堪。可以看出导演和女主一样对构图和镜头的高要求。记忆中有不少佳句,有些人只有婚礼和葬礼才会来,盗版网上到处都是。对种种冲突的鸡毛蒜皮的琐事的呈现都非常真实。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已经很不错了。
文青都是要回乡结婚的
黑白滤镜下的一场婚礼,非常戏剧化的一个故事。社会上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不同地域之间的碰撞,让人开始反思被集体文化所裹挟的个人,到底能在自己的事情上有多少话语权。开头的火车进入黑暗的隧道,画面在黑白中展开,代表着前方的未知。在第一次结局后,火车开出隧道,画面转为彩色,豁然开朗,不被他人左右的决定就是最好的吗?或许是吧
看的真的有点不舒服。虽然说很多内容都很现实,但拍摄手法和角度就很流水账。整个故事讲起来也是食之乏味。
故事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拍摄手法和表演的粗糙稚嫩实在承托不起这个颇具讽刺意义的主体,很可惜
特别好的电影!小而美!映后氛围也特别棒!虽然拍的就是寻常百姓家的琐事,却比某些商业片还有艺术性!很像《钢的琴》,许多对称构图,源于生活的荒唐与黑色幽默!一个小导演回乡之后被各种角色裹挟向前,坑人的发小,势利的父母,不省事的前女友。最终生活也变成一场闹剧,你方作罢我登场!映后大家发表婚礼的观点,原来婚礼变成闹剧是一件很普遍的事😂单身的我瑟瑟发抖,恐婚+1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