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喵儿杰克逊是我最喜欢的黑老头儿没有之一,顺便我不是基佬法律精神的基础是相信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所以要规定程序正义,以期达成尽可能的共识和尽可能的最大正义。
程序正义的来源是自然正义,也就是两条,第一,任何人不能担任自己的法官;第二,法官必须听取双方的意见。
听着这两句话很想equity的意思对吧,自然正义和equity本身很有相似之处。
同样出于法律精神,程序正义有可能被克减。
这种克减和其界定同样源自于法律精神。
这里的法律精神同样是指,因为人类理性是有限的,所以司法机构的保护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因为司法机构的保护能力有限而任由无辜者受到不法侵害(无辜者本来可能因为拥有自卫权而免于遭受痛苦,同样即使法律进行事后保护,也有可能面临案件难以破解、诉讼失败等等可能的司法后果,而自卫权若成功实施则无需承担这些风险),因此应当赋予被侵害人自卫权。
例如,超市在拥有合理证据怀疑有人行窃(比如录像监控显示其偷东西)时,有权暂时限制当事人离开现场而等到警察来处理。
根据严格的程序正义,这种人身限制在未经正当程序的前提下不得进行。
换句话说,程序正义,是因为人类理性有限而对权力掌控者的限制,而程序正义的克减,是因为人类理性有限而赋予自然人的权力。
接下来谈论的是,人类理性有限而导致的法律能力、范围有限。
我曾经告诉别人,法律是有限的,无法处理法律能力之外的事情。
比如,有人要杀人,你可以说起诉他故意杀人罪。
有人要引爆整个太阳系,你不可能起诉他,故意引爆太阳系罪,而因为这个原因,有不少人在有生之年可以逃脱审判比如我们敬爱的某某将军,某某领导,某某主席。
法律承认这种有限性,我记得光州事件最初的调查结果就是,成功的平定不受惩罚。
这是法律无能为力的耻辱地妥协。
但是法律的力量在于,法律不能保护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都公平正义地进行,但是法律能做到的是,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让一切事情以公平、正义的方式进行。
这是人们愿意追求法律的原因。
同理在影片中,法律不可能做到让younger不放核弹,而只能做到在其放核弹之后进行惩处。
注意,法律不做保护工作,排核弹不是法官也不是律师的工作,甚至不是警察的工作。
当然要承认的是,以任何理由赋予军队在境内工作的权力都是对法律精神的可耻地违背,但是防护国民免于受到大规模袭击是军队的合理的法定义务,套用一个同样可耻的理由:定义问题。
本片中的情况下,法律面临紧急状况,是否应当对正当程序进行克减?
是否应当放松对嫌疑人的人权保护?
假如答案是“是”,这个程度应该如何划界?
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这种划界工作非常的痛苦,需要智慧和阅历,但是同样有限。
(霍尔姆斯法官对自由的划界和克减是创造性的工作,但是其“明显而即时的危险”是非常有害的,错误的划界标准,给表达自由的保护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这里他违背了自己的经验标准,幸而后来的案件基本上都回归到事后审查的老路上。
)本案中傻喵儿H杰克逊的立场是紧急情况下对程序正义的克减未能达到应有程度。
因此其进行了违背自然正义和人类善良风俗的unthinkable的刑讯逼供。
这期间其自己也面临崩溃。
(这是司法课题,监狱本身对看守者同样是种酷刑,变态会在其中产生虐待的快感,善良者可能被扭曲也可能面临自责。
同理,酷刑的施行方、死刑执行者都是。
本案中h并未从审讯过程中获得快感,其残忍的行为是基于合同的目的以及行为的目的性,很可能违背其本人的意志,这从他殴打军方的审讯者并斥之为bad guys,这应该是对明知自己的虐待酷刑无法取得后果而沉溺于虐待之中并以此为乐的行为的反对。
)而华府代表、军方很不幸的又扮演了一次无脑儿,被玩的团团转丧失了自我意识、良知和独立判断能力。
helem brody的作用代表了遵循现行法律的有限性原则。
虽然出于一些刺激而赞同对程序正义的一定程度的克减。
但是最后出于constitutional的考虑,认为,一下这句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人只能在自己的范围内追求正义,而人力范围之外只有上帝(真主、飞面,whatever else)才能作出判断。
如果因为我的能力(法律的能力)有限,穷尽了人力(法律许可的一切手段),仍然无法保护人们,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我只能承受这一后果。
即时用后半生的全部进行忏悔和赎罪也无法令我的良知得到安慰,也不能以正义的名义行非正义的事。
克减与否和克减的程度,需要由良知进行判断。
而这个情况下rest of these fucks已经被h引诱的站在他的立场上了,这个情况下,h自己做出决定或者由他们做出决定的话违背了自然正义第一条,任何人不能做自己的法官。
而法律精神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和遵守法律,因此,h说“'cause you're the only person here with any decency.” “'Cause if you can do it, then anybody can.”即,以一般人的理智认为,事情严重程度到了需要对程序正义进行极端地克减(对无辜人施以酷刑意味着程序正义完全不复存在,减少到0)。
那么接下来的酷刑就是合理的。
而这时候同样出身于哈佛的helen brody做出的决定不辱门庭而令马英囧汗颜。
这个决定认为,假定有1%的可能有第四枚核弹,假定有99%的可能性是没有的话,无法衡量,99%两个孩子遭到无辜的虐待,和1%的几百万人丧生,这两者的轻重缓急。
因此,不能克减程序正义,假如有第四颗核弹,那也随它去吧。
严肃的说,作为个人而言,即时我是可能被炸死的一员,我也会投brody一票,我不是军人,我无法承受“合理的牺牲”或者”必要的恶“。
即时我难以在其中存活也无法以他人的苦难换取我的幸存。
我不是上帝,我不能judge以百万人的生命换取对程序正义的坚守是否正当,我只能选择自身承担风险遵守程序正义。
而除此之外,在立法角度,是否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对程序正义进行必要的克减则是可以讨论的命题。
但是需要谨记的是紧急情况法案往往被滥用甚至持续长达30年,国家主义的幽灵始终在结果主义者头顶徘徊。
克减程序正义必然意味着社会主义毒瘤的泛滥。
这时候你发现,恐怖主义甚至是国家恐怖主义的问题,让军方来处理实在太对了……战争不是司法程序,战争是结果主义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幸好在国际反恐和反独裁问题上,不需要考虑美国国内法的正当程序和美琳达警告问题,战斧直接劈倒米洛舍维奇、萨达姆就好了,卡扎菲上校,祝您死在海牙,还有菲德尔老头和金囧日将军,至于腊肉,风干就好了这部片子不错,除了对观众的心理的虐待以外,他美化了FBI(这货没少做侵犯人权的事),赞扬了私有制(没有私营承包商h,剩下几个炸弹都得炸),坚守了法律精神(上帝视角和衡量生命价值的都滚),几百万人的死亡确带来了对反恐战争的支持。
这些令人痛苦的成果也是成果。
让上帝的归上帝,让凯撒的归凯撒,至于魔鬼的事,让魔鬼去处理。
先说句,这是一部极好的电影。
很多人看到这电影,一定会联想到哈佛法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那段视频,我记得里面教授对台下一学生开玩笑说,哦,让你自己推你就不干了?
现实中,很多人满口仁义道德,一落实到实际便萎了,电影中,女猪脚也不可救药的萎了。
该不该为了很多人的性命而牺牲无辜的人?
为价值观而付出应有代价的底线是什么?
这是该影片提出的问题。
女FBI的仁慈,先导致53人丧生,后导致数万人死亡。
她的理由,仅仅是我们是人,我们不能那么做,让核弹爆去吧。
不能做什么?
不能伤害两个暂时无辜的孩子,起码在她面前。
于是数万人,不知多少个无辜的孩子就死掉了。
然后美国会发动战争,国家机器一旦开动起来,更多无辜的人会丧生,而一切的原点,仅仅开始于两个孩子。
女FBI没搞清楚一件事儿,她没有权利扮演宽容者的角色。
当女FBI拿宪法说事儿的时候,男FBI一针见血:如果核弹爆炸了,就没什么宪法了。
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内容许的人性和罪恶同样是有限度的,没有限度的宽容就会滋生没有限度的罪恶。
不愿去干她眼中的dirty thing、不愿看到的dirty thing在她眼前发生,和因刑讯失败而即将引发的无数件dirty thing和更多无辜人的死亡,女FBI选择了前者。
女FBI宁可选择可预见到的百万人死亡的事实,也不愿自己做恶人,自己不背负罪恶感比拯救他人来的更重要 。
这很符合一神教逻辑:如果杀掉你我就可以上天堂,那,对不起了。
女FBI与中世纪的诸多一神教徒没什么区别,中世纪的教徒打着造物主的口号无罪恶感地杀人,她打着仁义道德的口号无罪恶感地杀人,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在死了53个人的前提下,女FBI还能为了自己不背负罪恶感又去维护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家心里都有数)。
在矛盾的价值观下徒劳地挣扎,这是导演扔给我们的西方式包袱,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东方的手段去打开。
庄子云,大仁不仁。
至大的仁慈,好像不仁一样。
女FBI以小仁引发更大的罪恶,H以自己的不仁结束罪恶。
H做过的事儿,他会没有罪恶感嘛?
一定会的,但是他还会做下去,为了更大的罪恶不发生。
为了无辜人的性命,H宁可干下足以让他一辈子内心活在炼狱死后没准下地狱的事情,这个人的身上有东方式圣人的影子。
H明白自己没有权利决定百万人的生死,他仅仅能决定眼前几个人的生死,他没有能力解释价值观的事儿,这点女FBI就虚伪多了。
有一个故事,我记不大清了,说的是,一个和尚渡河,上了船,他发现有一个专门打劫船只的大盗,和尚可以告诉其他人,其他人会杀掉大盗,这样别人就犯下了杀孽,因为大盗当时还没有行凶,和尚也可以不说,这样大盗就会犯下杀孽,选择前者和后者,都有人会因犯下杀孽堕入地狱,和尚后来怎么做的呢?
他自己上前,把大盗给杀了。
东方式的思维,是不做价值观的评判者,而做的是承受者。
西方人扔出了一个让你评判对错的包袱,让你迷糊让你迷惘让你崩溃,可是我们的东方老祖宗很多年前就通过各种方式告诉我们,世间的对错本来就难以评判,而我们也未必有评判的权力,我们仅有承受后果的能力。
哈佛教授讲座里提到的东西,老祖宗可能在2000多年前就想明白了。
一战时,一个叫亨利坦迪的英国兵,放过了一个德国伤兵,这个德国伤兵后来引发了二次世界大战,难以计数的人死于这个野心勃勃的狂人之手,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叫希特勒。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说这个英国兵该不该杀掉希特勒(因为谁也不能穿越时间,看到未来),而是说,每个人其实没有能力对一件事做彻底的对错评判,女FBI做的正是这种不自量力之事。
二战后期,日本拒不投降,美国决策者决定扔下原子弹,二十万人丧生,如果美国的决策者们有妇人之仁,觉得扔原子弹有违人道,跟日本死拼,可以预见到,日本本土和东亚东南亚以及美国会有更多人死亡。
二十万人,十万倍于电影中的俩小孩,决策者们还是干了。
因为只有战争才能剥下人性和价值观的虚伪外皮,和平时期歇斯底里的反思简直轻如狗屁。
如果顺着西方式的思维来看这电影,的确会让我们陷入一个矛盾的境地,所以,不妨我们脱离开西方人的价值观,用我们老祖宗曾经说过的话去审视它。
首先,在如此大灾难面前,最不值得一提的就是宪法。
正如剧中的一句话说得好:宪法?
炸弹一响什么宪法都没有了。
宪法本身就是人捣鼓出来的,其目的正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如果没有了作为根本的人,法将不法,国将不国。
生命权作为最基本的人权,也会是宪法的根本,从这点上来讲,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权的总和应该高于宪法。
并且作为超级恐怖份子,由于威胁到了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剧中说他已经失去了美国国籍,美国宪法自然是不适用于他的。
So,先驳掉女探员宪法至上的言论。
那么道德呢?
女探员最后顶不住压力说宁可让炸弹炸了,因为是人,所以就不能那么做。
与宪法同样的道理,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下两层不就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嘛,没了底层,何谈高层的道德需求。
接下来便是生命对生命的基本人权了,为了绝大多数人的人权,可否践踏一个人的人权呢?
我认为,可以。
并且从现实来讲,自古就是这样的。
况且这里双方面的人权都是等价的,同样是生命对生命。
看到过豆瓣里有人评论生命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即使牺牲无数人也不能杀一个无辜。
错!
一条生命难道不等价另一条生命?
无数条命自然比一两条命值钱。
三个炸弹几亿个人,就算是几千万人好了,再乘以恐怖分子只有百分之一的说谎可能,那也是几十万比一!
不是数学题还是什么。
那么有人说,我们在讨论逻辑,在讨论哲学理论,如果不是几千万人,而是一两个人呢,甚至一个人呢?
你这么做不就是为一个人的人权可以践踏另一个人的人权了么?
公平何在?
那么,从逻辑和哲学理论上回答如下:首先,我会反对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去践踏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其次,如果你一定要问我少数人的定义是啥多数人的定义是啥,那么我也不得不提到哲学上的量变质变理论。
一个对一个不多,十个对一个不见得多,一百比一,一万比一,千万比一呢?
质变的界限可能对每个人有所不同,但大概没有谁会觉得千万条命比不过一条命的吧?
所以我无条件地支持H。
从真实世界上来说,如果真发生了剧中的情景,我相信绝大多数(几乎是所有)国家机器的手段完全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Younger在用他的方法去审判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审判者,也就是军队、政府、FBI等人。
事实上这部电影里,Younger做了和恐怖分子一样的事情,但是他又不同于恐怖分子。
他视生命如草芥,不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样也不珍惜他人的,但是对于Yonger来说,杀人不是目的,甚至所谓的要求美国政府接受的“条件”也不是目的。
他的目的就是直面(face to face)特勤组,然后让特勤组成员在徒劳的努力后,眼睁睁的看着炸弹爆炸,死伤无数。
他是军人,他受过特训,他能够承受一切,他已经做好了最充足的准备,足够的战略欺骗的准备。
我相信他甚至准备好了自己的妻儿被抓来受虐待的情况…准备好了何时要装作自己精神崩溃,不得不说出地点,让对手以为他们赢了而为自己赢得时间。
我甚至要问,如果最后H真的开始虐杀他的孩子,他会说出第四颗炸弹的下落吗?
他真的会屈服吗?
……事实上,Younger的战略目的必将达成,炸弹必将爆炸——从军方介入后抽打在Yonger身上的第一棍子开始。
如果说有什么机会的话,那就是在从抓到Younger一开始,政府就公开透明,文明礼貌的对待这个“犯罪嫌疑人”,然后在他说出要求后,真的让总统发布一份声明(可以让总统撒谎,让导演和演员来搞定,反正Younger必然会失去自由入狱,完全可以给他一个假声明。
)当Yonger的一切目的达到时,或者说他想亲自证实美国政府部门的虚伪而不成功时,引爆炸弹反而变得毫无意义……Younger用他的一段咆哮也点出了这个电影的内心含义; 你说我残暴 You call me a barbarian. 那你们自己呢? Then what are you? 你指望我为50个平民哀悼? What, you expect me to weep over 50 civilians? 你们每天都在屠杀这么多人! You people kill that number every day! 感觉如何 布罗迪? 这与我无关 这是你的问题! How does it feel, Brody? This is not about me. This is about you!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容易给人这种感觉:“H先生才是对的,必须在这种特别问题上坚决的走H的道路不动摇,放弃那些虚伪的人性和道德,一切以目的为最高指引。
对待恐怖分子就应该恐怖至上……”但是当你再看一遍,或者再思考一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导演和编剧真正的台词是:“当你开始以暴力制止暴力的时候,你就已经输了。
炸弹必将爆炸——除非,你从一开始就不用暴力。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一部隐藏颇深的质疑美国现行反恐政策的现实主义电影。
---其实我国内的哈密瓜大公国的故事也一样,网络上一片叫嚣呼唤王胡子,其实那种办法绝对解决不了问题,炸弹还是会爆炸的……
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利益谈判。
和老板谈工资,和房东谈租金,和女朋友谈去哪吃饭……这个世界每天也在进行着利益谈判。
巴基斯坦与以色列在谈政治,美国和中国在谈经济,警察和匪徒在谈条件……《战略特勤组》以一场利益谈判开始。
一个恐怖分子以三枚微型核弹威胁美国政府满足其要求,而美国政府则派出了谈判专家进行斡旋。
我们每天都在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进行选择。
是否给乞丐零钱,是否要说一个人的坏话,又是否会为一笔财富而伤害朋友……《战略特勤组》以一个道德选择结束。
你是会站在恐怖分子一方希望炸弹爆炸,还是希望炸弹不会爆炸?
关于《战略特勤组》的角色在《战略特勤组》的这场谈判中,可以分为两个阵营和四个角色。
恐怖分子优素福(简称优素福)与美国政府作为两个对立的阵营,而美国政府中又分为女FBI布罗迪(简称布罗迪);谈判专家H(简称H)与美国政府的神秘代言人(简称政府)。
接下来我将尝试分析下这四个角色在影片中的谈判和道德问题。
关于谈判在一场利益谈判中有如下要素:你的利益——最终目的——你最终希望天平的状态你的砝码——谈判资本——对方在乎你的,和你在乎对方的你的底线——维持这个谈判的关键点——天平一边力臂的最脆弱点,一端断裂谈判崩溃你的利益在图中,你可以把利益理解为你想要的最后状态。
有些人希望天平完全倾斜到自己,有些利益可能只是维持某一种特殊的平衡。
很多人在生活中会经常吃亏或者说谈判经常失败很大程度是不知道自己或对方想要什么。
你本来是应该争取在公司大展宏图,却在加薪的数额上与老板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被开除;或者你总给孩子花钱买这买那,但其实你的孩子可能更希望是得到你的关注……只有看到自己或者别人的真正利益的谈判,才是最有效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影片中两个阵营四个角色的利益分析优素福的利益是什么?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他希望总统发布一个声明,包括不再给予伊斯兰傀儡独裁者任何军事和经济的支持,并从伊斯兰国家撤军。
而这个利益背后的深层含义也好理解,那就是作为一名伊斯兰教的信徒,他希望以个人的努力让饱受战乱的同胞获得和平。
而且,影片还在开始告诉我们优素福的利益只是为了声明,并不是为了杀人。
这点很重要,因为几乎同一时间,其他角色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优素福不是一个疯子,他不是变态的杀人狂。
因为所有条件表明,优素福有能力制造核弹并秘密引爆,但是他没有,他选择了自投罗网。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政府甚至布罗迪都曾相信压根没有核弹,一切只是优素福用来威胁政府的幌子。
主动被捕,希望政府能够满足他的要求,然而这就是他的真正利益么?
另一方的利益是什么?
布罗迪、H以及其他美国政府官员们,他们的利益大同小异。
他们的共同利益是成功的解决这次炸弹威胁。
而不同的是政府对待恐怖分子的谈判目的基本一致,那就是不满足任何条件,不受任何损失……听起来很像一句废话,什么好处都想获得却不想付出。
没错,即使是绑匪索要1美元,政府也不会妥协,因为政府考虑的是国家的长远利益。
如果只看眼前利益,为了一个人质而付出1美元,那么明天就会有成千上万的绑匪向政府索要10、100、1000……所以这解释了为什么政府方绝对不会为此而改变1个世纪以来对中东的政治态度。
与政府的长远利益考虑不同,布罗迪和H则更考虑的是眼前这次危机。
布罗迪的角色是一名称职的公务员,她忠于这个国家,她热爱生命。
所以她的利益除了解除炸弹威胁外,就是——保住优素福的生命。
她认为天赋人权,她坚守日内瓦公约,她坚信如果不珍惜一个人的生命,又何谈保护更多人……所以,在谈判初期,她的利益是希望所有人都平平安安。
H是影片中最吸引人的角色。
他是国家的鹰犬,政府的夜壶。
他掌握着刑讯逼供的技巧手段,他被这个国家保护或者囚禁起来,他即被国家抛弃,又在关键时刻被国家利用。
从谈判开始H就不相信他的谈判对象,他想要从优素福口中得到的不只是三枚核弹的地点,还有第四枚核弹……现在所说的利益,还只是这个谈判天平刚建立起来我们所能看到的。
然而,双方如果不加上全部砝码的话,他们是不会暴露自己真正的利益的。
你的砝码下面来说说砝码吧。
砝码是让天平移动的动力,是双方希望互换的,或者是各自在乎的。
如果你没有适当的砝码,你根本就上不了台面;而你若不能不断变化你和对方的砝码,则早晚会被另一端击败。
所谓适当的砝码,根据谈判天平的不同而变化。
当我们生活的社会,钱似乎是一种万能的砝码,钱越多代表着砝码越沉。
然而如果是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水要胜过黄金万两,而这样东西在平时甚至一文不值。
所以,你拿出的砝码,必须是在某一座谈判天平中有效的。
优素福的砝码是什么三枚微型核弹,一旦引爆,将夺取几千万人的生命。
这是优素福上来就放到台面上的。
但在这个天平的另一端看来,虽然对方的砝码体积庞大,但仅凭一个视频无法证明去重量。
所以,随着他们的深入调查和优素福的后续视频,一个精通核武器的专家身份和窃取了俄罗斯近20磅核原料的事实让他的砝码瞬间天平压向优素福。
在所有与恐怖分子的谈判天平上,开始总是恐怖分子压倒性的局面。
而后则要看政府方面的反应了。
政府的砝码?
政府在开始阶段的砝码低的可怜。
他们抓捕了优素福,对他采用常规的刑法审问丝毫没有作用。
于是政府派出了两支采用截然不同方法的谈判专家做最后押宝。
女FBI布罗迪和黑人谈判专家H一个的砝码是——你将会得到你所失去的一个的砝码是——你将会失去更多你仅有的布罗迪的砝码布罗迪采用的是传统人道的与恐怖分子谈判方式。
她收集她的情报、家庭状况、生活经历等等等等。
她善待优素福,询问他的妻儿。
她很早就表明了自己的砝码,她以重新过会正常人的平静生活换三枚核弹的位置。
H的砝码H采用的是更为古老的与恐怖分子打交道的方式——酷刑。
他砍下了优素福的手指、剥落了他的指甲。
他不会采用像中国满清十大酷刑那种能致人大规模伤残或死亡的手段,但是他却能在有限的部位给他造成巨大的身体伤痛和精神刺激,而更为重要的是,他要告诉优素福,如果他坚持这次谈判,他将让优素福失去更多。
于是,一场这样的谈判天平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方是优素福,掌握着几千万人的生命;另一方是美国政府,无能为力,于是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筹码轮流与之较量。
你的底线这里所说的底线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你在这次谈判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也就是你的天平力臂最脆弱的地方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
当双方的砝码越加越大,底线所承受的压力越增加,直到他无法承重而断裂,整个谈判便土崩瓦解。
而第二个含义是你为了不越过底线而采用的手段,也可以说是最佳替代方案。
和老板谈加薪,如果在数额上僵持不下,在老板发火把你炒掉之前你采取的替代方案。
这里并非是指妥协,而是事先就计划好的。
布罗迪的底线孩子。
很容易想到,自己的两个孩子是他天平上最脆弱的地方。
布罗迪很早发现了这个薄弱点,于是不断的使用给予来刺激他的底线。
给予他与孩子重逢,给予他享受孩子们对他的爱;而H也发现了,但是他并没有早早使用,而是作为自己的杀手锏。
而布罗迪的最佳替代方案:威胁到孩子生命,透露三枚炸弹的地点。
美国政府的底线这个问题牵扯太多,姑且就片论片吧。
美国政府的底线是什么呢?
是人民的生命么?
不能简单的说是。
当超市爆炸引发几十人死亡后美国政府对优素福的要求仍然是不予考虑。
我个人觉得是国家的整体利益。
包括外交政策、包括各阶级的利益,或者简单的说是保持这个国家政治、经济等继续完整的利益。
(这个地方真是不好多说,所以暂时搁置,请多指正)相对来说政府的最佳替代方案就是:可以接受炸弹爆炸,但一定要保证民众无法得知本次谈判,并把整个事件归为单纯的毫无防备的恐怖袭击,并转移民众的视线,将仇恨转移到恐怖分子而不是政府的不妥协。
(证据就是政府神秘代言人说所有政府官员都已经进入核弹掩体,包括他自己的家人。
)布罗迪的底线布罗迪的底线是生命,但随着事态的发展则不断降低。
起初是所有人的生命,包括优素福的;而当商场炸弹爆炸后她的底线开始降低,她不再顾及优素福的生命,用手术刀刺向他的身体。
再之后她又把优素福妻子的生命置之度外,在知道可能会有危险的前提下还是允许H的行为。
最后,在最后,她放弃了几千万人的生命。
此刻,她的底线设定在——孩子的生命。
所以布罗迪的最佳替代方案是:在不违背人性的前提下做任何决定,她都可以接受。
说说H的底线吧。
H的底线可以说开始就设置的很低,那就是他所坚信的“成王败寇”的原则。
只要胜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所以,他很早就知道,无论他使用任何手段,只要能够得到炸弹的地点,他将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他的最佳替代方案也很容易理解:没有替代方案……他所做的就是不断不断加大他的砝码,直到失败为止。
所以,我们看到,在H对优素福身体的酷刑完全失效后,他出现了短暂的崩溃。
但是他转而向布罗迪求助。
因为从影片开始,当H选择布罗迪加入他的谈判天平时,他就把布罗迪当成了自己的保护伞。
当布罗迪没有制止自己的行为,他就继续他的方法;而当最终布罗迪拒绝了他最后的要求时,他意识他可以在与优素福的谈判天平上获胜(我也相信如果对孩子下手,优素福会妥协),但是却永远无法在与布罗迪的谈判天平上取得胜利,于是,他承认自己失败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影片中四种角色在这场利益谈判天平上的分析。
接下来的文字是关于道德。
关于道德先讲一个老故事吧:在一个人字形铁轨上,火车从远处飞驰而来,而两条支线铁轨上有一些工人正在施工没有发现火车的到来。
一条有一个人,一条有三个人,而你,则正好站在遥远的铁轨控制台。
你无法让那四个人远离铁轨,你唯一能做的是通过扳手来决定火车驶向哪条支线,你该如何选择呢?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伦理困境”。
在伦理困境中,每个人无论做出任何选择,都会面临几个道德命令之间的明显冲突,如果遵守其中一项,就将违犯另一项的情形。
还是回到这四个角色上来。
我想问的是,你会站在谁的一边?
影片开始优素福:一个拥有伊斯兰名字的人,在录制一段视频。
布罗迪:一个喜欢逗小孩,领导有方,受人尊敬的女强人。
H:一个享受家庭之乐的黑人男子,家里装有监控器。
美国:一个我们都熟悉的国家……此刻我们是否就开始作出我们的选择了呢?
影片结束 优素福:一个美国人,在美军服役,信仰伊斯兰教。
他的国家正在对他的信仰造成伤害,美国的对外政策让伊斯兰国家陷入连年战争。
他要用自己的方法迫使美国政府改变,他制造了核弹,他以千万生命威胁美国政府。
他没有选择公开视频,因为他担心他的举动会引发连锁反应而让美国人民受到未来更多的不必要伤害,所以他主动被捕,承受酷刑,提出谈判;但他却引爆了超市炸弹,以此来提高砝码。
他爱他的妻子,他爱他的孩子,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夺取了妻子的性命,又差一点伤害自己的孩子。
他引爆了第四枚炸弹,他的目的达到了,他从开始就计划好了要引爆核弹,因为他知道美国政府不会妥协。
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以极其可怕的事实让美国政府反思。
布罗迪:一个常规意义上的好人。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以自己的道德标准与H对优素福的虐待进行抗争,一直在努力保护优素福和她所热爱的国家。
但是,很有趣的是,布罗迪却是整部影片主角中唯一没有家庭,没有子女的。
她把一切都献给了事业,她说着家庭孩子的重要,但自己却不曾体验。
她被优素福称为伪善,而事实上当她得知几十人死于炸弹后也让她拿起了手术刀成为了另一个H。
曾经如此反对H的她放弃了一次阻止H继续施暴的机会,而在时间紧急的时候她又变成了美国政府代言人,让H“需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而当布罗迪面对最后的考验时她最终坚守了自己的道德选择,宁愿牺牲千万人也不愿亲手伤害一对无辜的孩子。
H:一个谈判专家,掌握酷刑。
为了得知炸弹的下落不惜采用一切极端手段。
他并非从中寻找虐待的快感,而是真正的要保护自己的人民。
他爱自己的妻儿,但也可以草菅人命,杀掉优素福的妻子,更加可以用优素福的孩子来威胁他。
当所有人都在反对他这种手段,他依旧我行我素,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而当所有人都要让他继续他的手段时,他选择了布罗迪为他选择。
让他认为最正直的人帮助他做出决定。
而最后,他改变了自己最初的原则,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
当影片结束的时候,你的道德选择又会是在谁身上呢?
就像我开始问的那样,你是希望炸弹爆炸,还是不爆炸呢?
最后的一些零言碎语1、伊斯兰教是世界世界第二大宗教。
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占全世界的23%。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人会认为,世界上有23%的人是恐怖分子……2、“9•11”事件之前,中东只是美国关注的战略重点之一,其地位排在欧洲、东亚之后。
“9•11”事件后,美国调整了全球战略,反恐、防扩、改造伊斯兰世界成为新的战略目标。
3、关于影片中提到的三个炸弹地点,其中最后一枚“达拉斯 史密斯路1533号 地下室下面”有可能是下图(数据来源谷歌地图)4、影片H的助手很抢眼,从他的转变可以看出他也是有原则的。
5、女主角布罗迪经历了似乎是从“相对主义者”到“绝对主义者”的转变。
绝对主义是一种哲学上的价值理论,与相对主义对立。
认为所谓的真理和价值能客观、绝对的永恒存在。
且这种真理仅能由一种方法去描述。
相对主义认为价值随社会文化、个人的背景而不同,没有一个价值能普遍的适用于所有时空下。
一个价值的正确与否仅仅是因为它是否与当时的公共认知相符。
更精确一点说来,应该说是凡是建立在其价值体系下,于其价值体系中的价值都是相对上对的。
(什么时候想起来再添)精彩台词:======================================================================H:没有什么H和杨格,只有胜利和失败。
胜利者占据道义的制高点,因为历史是胜利者来书写的。
失败者只是失败了。
H:不管一个人多么坚强,他都有一个谎言支撑。
我会找到它,然后摧毁你。
======================================================================优素福:我爱我的国家,你们却在践踏国家。
我爱我的信仰,你们却侮辱宗教。
记住一点,我来这里因为我想来这里。
我自投罗网是因为我不是懦夫。
我选择直面我的压迫者,你可以说我是野蛮人,那你们是什么人呢?
50几个平民就想让我哭?
你们每天杀的人都有这个数。
你感觉如何,布罗迪,问题不在我这里,问题在你们这里。
你感觉如何?
你在这里无权发号施令。
只有一个人有权,这个人不是你,你就是邪恶,你就是毒瘤……======================================================================H:你相信我会动手么?
布罗迪:他相信了,他相信了。
H:光相信还不够,他必须知道。
布罗迪:他知道了!
H:知道还不够,他必须亲眼见到。
========================我在时光还配了一些图,有兴趣可以来这里看看http://www.mtime.com/my/690294/blog/4436792/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圣贤毕竟少数 大多数芸芸众生只要不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上面的八个字就是HUMAN BEING 的原则。
问题是当你的生存权利被剥夺 或者说你被“非人” 时 你还需要守着人的原则吗 杀童案的罪犯在现实生活里都是生活在底层的被极大的损害了利益 他们和父是康的现代包身工一样被剥削到死 只不过选择了结的方式不同 前者和电影里的杨格一样 想在死前扩大影响 引起注意山西的胡文海灭门杀人案 記者問他為什麼連孩子一起殺時,他蠻有道理的講:「不把他們也殺了,他們長大要欺負我家娃娃……」本片虽然血腥 但现实更加残酷 西部彪悍精神铸就的美国人在反恐问题上绝不会像电影里那么优柔寡断 最近HBO的太平洋比前作兄弟连更写实 想想老美为自由付出那么沉重的代价 怎么会容忍邪恶势力的做大 再将大多数的人拖进地狱?
越是上年纪,就越不喜欢关于人性,道德之类的电影因为导演永远不会给出正确答案你,他让你自己找……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对与错之别,善与恶之异,只有真与假,或者亦真亦假。
当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答案的时候,我们该怎么面对生活……我心里很清楚,我不是不喜欢这类的题材,更多的是,我不愿这样血淋淋的去面对这个事实……但我也知道,逃避现实和忽略真相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为了获得暂时的安全感而后者是为了长久的身心健康,也只有敢于正面,尊重事实,我们的心智才能得到成长……所以我还是支持更多的导演带给我们这样的好电影即便我们的人性、道德、价值观被剖析的血淋淋只要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了,那么这一切我觉得就都有了意义……我相信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无一例外都会做“道德”上的思考是杀小孩,还是让炸弹引爆但是更进一步讲,道德是从哪来的?是小时候我们被父母教导要诚信,是孔圣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其实道德就是当人组成社会以后最初产生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行为准备重点在于——为大多数人服务……如果这个世界只是一个社会,那么“大多数人”还比较好判断但是几千年下来我们有多极的多样的社会所以讨论道德问题就要先判断这个“道德”的适用环境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们的道德是维护美国的道德,所以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对于极端宗教分子而言,其道德又变成了可以牺牲无数美国人所以两者的做法和道德观本质是没有区别的……呵呵道德很诡异,所以咱不谈道德。
……哈佛法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最近也是火热的传播第一节就提出一个问题“刹车失灵的火车在轨道上眼看就要撞死5个工人,另外一个轨道上有一个人作为火车司机的你,会不会把火车扳到只有一个人的铁轨上?
杀一个,救五个?
杀五个,救一个?
必须做一选择,你会怎么选?
你的价值观中到底会不会变化,为什么……铁路的故事,算是有比较公认的答案了吧那就是让该死的人去死,让无辜的人幸免——无论人数多少……但是本片的问题,则完全不同为了较大的正义,或是多数人的利益,可以牺牲较小的正义、伤害无辜吗?
为了几百万人的生命,就可以无视法律,无视人性吗?
为了国家的存在,就可以违背国家的根基——宪法与法律吗?
……好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真正吊诡的地方在于,如果你的答案是可以,你觉得FBI、军方做的都是对的那么,你等于认同了younger,以及无数恐怖分子的观点为了国家、民族、宗教、信仰、更多的生命和幸福,任何事都是可以做的!
无论多么残忍!
无论多么血腥!
无论对象是否无辜!
……对于影片中的H,屠杀孩子可以拯救几百万人,屠杀便是他的良心;对于恐怖分子,自杀以封口,让炸弹爆炸来拯救阿拉伯人,自杀是他的良心;对于FBI,维持宪法,让法律不被滥用,保证无辜者,结果最佳不等于道德正确,那是她的良心。
三个不同立场的良心,都源于各自的道德,也都是各自的公义判断。
……正义与道德,来自于良心。
加减乘除也许可以算出最佳利益,却不能让所有的人,平衡良心。
小时候看电视,就不明白为什么坏人一开始总是赢而好人最后总是赢。
后来知道因为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小人无所不为,于是在手段上君子方就逊了一筹,一开始措手不及难免。
最终为什么好人总是赢呢?
因为这是愿望。
这是我刚看完电影的想法。
仔细想了想,发现女探长对刑讯的容忍度,不是她从“好人”到“坏蛋”的转换,而是她从“文明”状态到“战争”状态的一个渐变。
影片中没有什么好坏,只有立场的区别。
照恐怖分子的说法,他是被逼的,是看不下去,忍受不了才如此这般,他看不到希望,只能指望洗牌翻盘,只能掀桌子踢凳子了。
同样的理由,刑讯师同样也是不得不如此,他戎马半生,身心早就融入了战争,故而不会抱有幻想。
目的成了唯一,手段百无禁忌,残忍血腥则不可避免。
所谓的Unthinkable,就是摆脱文明的表象,用残忍的方式让对方相信我能够更残忍,来达到适可而止的效果。
只是没想到有的人更tough了。
还有就是为什么有人可以忍受轰炸机在对方城市的上空报复性的盘旋却无法忍受为了拯救对个体的肉体经行伤害呢?
前者是工业化的产物而后者是野蛮人的残留,前者是对罪行的反应而后者是对良知的赌博,前者是战争中的正义后者是和平时的罪恶。
后者可以避免前者,但没人知道且无法确定。
前者会引发无数的后者,义正言辞,冤冤相报。
孰是孰非?
无是无非,至少不是安逸的我们可以轻下判断的。
电影唯一不足的地方时,恐怖分子对自己所受虐待的反应非常的文字化,感觉像在看印刷品。
我没有变态的指望电影对残忍的细致描摹,但既然你已经拍到这个份上了,就应该演出那种痛苦,不然暴力的展示就毫无意义了。
电影还让我联想到许多骂仗,正反双方都是只讲立场不论对错,究其原因恐怕就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是那种有敌我之分的教育吧。
讨论杨格就像讨论杀小孩的犯人,就像讨论拉登....谁都知道东方快车谋杀案真正的剧情....对恶魔大家采取什么态度....如果给你一次审判拉登的机会,你会怎么做....??????????????
简单说,影片就是一道题:如果有核弹即将爆炸,你会不会不择手段地对付抓住的恐怖分子,让他交代炸弹的地点?
为了突出这个测试题,导演选择把影片高度集中化:一开始恐怖分子就已落网,美国军方、FBI、CIA、为政府干脏活儿的打手等都各就各位。
一般惊悚反恐片的重心在如何与恐怖分子斗智斗勇最后擒获他们找到炸弹,本片的戏剧冲突则不在于炸弹本身而在于如何对付一个可能放了炸弹的人。
其他如穆斯林问题、虐囚等不过是给这个古老的道德难题加上当代背景而已。
影片极其直截了当,对刑讯逼供毫不避讳。
血淋淋的残酷画面带给观众强大的冲击力,尤其到结尾,当恐怖分子杨格尔的两个小孩被打手拉进刑讯室的时候,那种张力不由你不揪心、紧张:你必须立刻做出选择,思想本性会在一瞬间真实呈现。
遗憾的是,在硬朗、紧张、厚重的表面之下,影片缺乏内在坚实的基础,你看不到杨格尔、打手、FBI女探员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每个人都不过是这道测试题的符号而已。
就好像考试卷上的选择题,四个选项永远概括不了生活的全部抉择。
道德困境对于面对者是否可解?
还以为是枪战片
我们对于正义的讨论是否是徒劳的?真正需要抉择的时刻 生存的本能永远会占据上风
是一部折磨人犯题材的虐待电影,也只有中间的情节吸引人,开头和结尾几乎是拼凑的。
现在手起刀落总觉得会剁到手指 阴影啊阴影 我果然还是不适合惊悚片
创意不错,可惜太行活
有些选择实在太难!
可以当成美剧看,编导都有不同背景的美剧从事经历。Samuel L. Jackson不去应聘公安真是浪费人材啊!
足够的血腥。。。。其他,还有想说的,但不说。
转了一圈评论,为什么豆瓣那么多装逼人士都喜欢代表人家美国民众,什么美国人在“杀5人还是杀1人‘的问题上会选择杀五人?请你去你梦想的美国看看,关于伊拉克战争,真的像某些电视里放的,受到全民的一致反对?
太难了……
这电影就TMD胡JB扯。一点不切合现实!
我还看最后的爆炸。。。为什么中国没有恐怖分子??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剧情太单薄,想要赋予的概念很多,承载的容器却很少。个人对迈克尔辛360度展现肉体表示相当痛苦……都是肉呀哥哥
这傻了吧唧的片子怎么会有人觉得好看?
就是一个审讯,弄得大家都很矛盾的故事。
人性的讨论
很是让人不舒服,看伊甸湖的感觉一点一点地回来。然而作为一部电影,它实在是部傻片,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里不会发生这样的事。首先,关系几百万人命的事不会交给这么些不靠谱的人;其次,即便不靠谱的人偶尔集结了,起码会目标一致;再次,那些手段太小儿科了;再次次,小孩再可爱也会被牺牲掉
神马玩意儿
类似Watchman反映的问题。当公共安全受到威胁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正义,到底是正义还是国家恐怖主义?恪守人性准则带来的危害,到底是仁慈还是恐怖主义帮凶?这是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