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的来讲片子还是及格了。
6-7分应该是可以首先1颗心给演员们,跳楼拖车,摔凳子上,看上去都痛,都挺敬业。
第2颗星给邹兆龙,一如既往的演技炸裂,第3颗星给道具组枪和炸弹场面,压枪的姿势,子弹的数量控制,也没有讲无限子弹,还算安排得合理。
第4颗星给导演和主创鼓励,希望国产电影越来越好,剧情更加紧凑更加合理逻辑性更强。
看了前面几个低分评论,"一个讲假,头盔没有用"。
头盔是挡比较远的子弹才有用,还有挡一些弹片,在这么近的距离头盔是肯定被打穿,没有用的,认为打不穿的自己去度娘一下涨下知识。
"还有一个说抄袭除暴的"。
我个人觉得只能说可能有所借鉴,都是劫匪,都是发生在那个年代,类型差不多,不过感觉比除暴好看一点点,可能邹兆龙hold住全场。
让我觉得不足的地方就是,男主感觉很累,有点蛮牛的感觉,可能导演有点像想学成龙年轻时候那样的拼。
剧情有些简单了一点,有些赶,少点屈折,可能是经费紧张?
罪犯的智商不够在线,不够冷静。
一直想看一部结局是抓不住罪犯,罪犯智商在线逍遥法外的,然后过了一二十年刑侦技术提高了,罪犯某种疏忽一不小心才被抓获。
感觉生活高于艺术,很多罪犯都逍遥法外很多年,最近几年才被抓获。
整个片都靠反派那边支撑起来的。
港星的演技和自然真的好太多。
警察那边哪个都恶心得要命,什么小鲜肉和队长都做作得要死。
很多地方逻辑都跟小孩子过家家那样。
这种悍匪开始就形容得那么凶狠和小心,自己人没死都要杀掉,受伤的毁尸灭迹烧车,后面是怎么搞到打死一个傻B包工头而被发现指纹和轨迹的,难道就是为了让那几个恶心刑警围剿装B强行安排?
全靠反派撑起的一部烂片,一到警察部分就起鸡皮疙瘩,真的浪费资源流量。
3.5颗星,不能再多了!
https://%252Fdata%252Flandingpage%253Fs_type%253Dnews%2526dsp%253Dwise%2526context%253D%25257B%252522nid%252522%25253A%252522news_9657641845066830767%252522%25257D%2526pageType%253D1%2526n_type%253D1%2526p_from%253D-1%2526innerIframe%253D1%2522%252C%2522title%2522%253Anull%257D%257D(@来自豆瓣影评)
看着挺像某部电影,尤其是第一个桥段,谁抄谁不一定。
本片节奏挺快,内容比较多,但是没有太多的惊喜。
看着挺像某部电影,尤其是第一个桥段,谁抄谁不一定。
本片节奏挺快,内容比较多,但是没有太多的惊喜。
看着挺像某部电影,尤其是第一个桥段,谁抄谁不一定。
本片节奏挺快,内容比较多,但是没有太多的惊喜。
看着挺像某部电影,尤其是第一个桥段,谁抄谁不一定。
本片节奏挺快,内容比较多,但是没有太多的惊喜。
看着挺像某部电影,尤其是第一个桥段,谁抄谁不一定。
本片节奏挺快,内容比较多,但是没有太多的惊喜。
电影本身的质感较好,几乎没有网大的气质,更像是《除暴》的院线姊妹篇。
尤其是光和色的运用以及运镜方面,都有着较好地表现。
在时代感方面,电影所展现的环境、人物对话以及背景都没有脱离时代本身,因而从头至尾都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时代特色。
尤其是几个主角没有磨皮脸、发胶头这一点来说,真的是谢天谢地了。
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很简单,整体逻辑和《除暴》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从一个抢劫案,到全市、跨市抢劫,到最终被逮捕,看似是找着《除暴》的作业本抄的,但也依然讲出了自己的故事,虽然没有那么好,但作为网大,能够有着这种院线片的表现,着实难得。
电影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台词的问题,尤其是那句“只有阎王爷能够把我们分开”,如果用潮汕话来讲的话,应该是很有味道的,但不知道是考虑受众还是其他的原因,都是用普通话来讲的,这就很尴尬了。
与之对应的还有庄志强和庄志浩两兄弟讲话的时候,尤其是在给父母烧钱的时候,如果讲潮汕话理应效果是好于普通话的。
至于为什么非要讲潮汕话呢?
主要是刻板印象吧,沿海地区、关二爷、枪战、不标准的普通话,很容易就会想起《追龙》、《树大招风》啊。
电影的第二大缺点是枪战打斗场面极为难受,一是强行给主角开光环,防爆盾挡炸弹眩晕几秒钟后迅速情绪,一脑袋撞开了挡风玻璃屁事没有,在天台跑酷跑赢了汽车... 这要是换一个人,一个连都死不够啊。
其次是枪战场面不合理,这应该和导演自身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网大的通病了,为了体现大场面总想在镜头里面多塞一些人,而牺牲了合理性。
但是在枪战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子弹的数量和人员的走位。
然后你就会在这部电影里面惊喜的看到射了二十几发都不用换弹的54手枪,
但即使是这样子,这部电影依然是水平线上的电影,虽然导演展现得很刻意,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它依然表达出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不讨人嫌,总归是好的。
电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情节,是庄志浩出狱时的镜头,他在刚刚出狱时,向警察鞠了个躬,警察也回了一个礼,这里表现出他在监狱中已经改造了,打算重新做人,再结合这边牌子上的文字,很容易让人感受到他此时的想法。
之后镜头回到他的哥哥庄志强这边,这里也有一个牌子“浪子回头金不换,弃旧图新责在行”,庄志浩在这里是既看到了他的哥哥,也看到了这个牌子,他的表情有一些不自然。
此时,他在光明中,他哥哥在黑暗中,随着他哥哥靠近他的时候,他不由自主的往后退,但还是被他哥哥抱住了。
在这一个过程中,庄志浩从最开始的茫然,到退缩,不自然,然后欣喜,再到最后面接过车钥匙的严肃,阳光也从一开始的正面变为了背面,讲述着庄志浩在出狱后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从最开始的想要重新开始,到最后拿着车钥匙坚硬的神态,无不诉说着他的决定。
这又让我想起了最近石家庄监狱的事情,一个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20年释放两年后,回到了两年前释放的监狱门口,持刀伤人,杀害了一名警察和一名外协人员。
然而更让人惊讶的是,在网上所看到的一些评论,他们不与受害者共情,反而与罪犯共情,认为是受害者做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而导致这样的后果。
这不过是“受害者有罪论”的另一种展现形式罢了,而这背后的缘由是什么呢?
或许是疫情三年来积淀下来的怨气,或许是经济发展迟滞导致当压下来的社会矛盾的暴发,又或许是为了寻求心中一点点的安全感认为冤有头债有主...但是,罪犯就是罪犯。
罪犯是什么?
罪犯是和普通人完全不一样的人,他看起来和我们差不多,讲话似乎也差不多,但是在某个时刻到来的时候,他便成了罪犯。
这种时刻,有时候是情绪无法控制的故意伤害,有时是无本万利的诈骗,有时是无知无畏的走私毒品,但是当他犯罪的时候,他便不再是普通人,而是一名罪犯。
普通人和罪犯的最大的区别,是心中的枷锁。
或许是道德,或许是法律,但只要心中有这么一把锁,人的行为便有了尺度;而当这把锁被打破的时候,一切都回不去了,或者说,见了血、吃了肉的狼,看谁都像羊。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大意是为什么ktv、酒吧里面的女孩子赚了快钱之后,上了岸之后,为什么还会回到老路上?
里面有一个回答是这样的,正是因为经历了一个晚上把一个月、几个月、半年、一年、几年的钱都赚到了的经历,以至于回到了日常的工作中后,再难以忍受着煎熬的、慢吞吞的、一个月发一个月的工资的生活。
同样,对于罪犯而言也是如此,抢劫可以一次性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用太过努力,诈骗成功一次可以吃好几年,盗窃无本万利判得还不久,帮别人走私一点自己装作不知道其实知道是毒品的东西一趟就可以赚好多,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只有去偷、去骗、去抢才是钱途。
而这,也注定了,罪犯就是罪犯。
那么罪犯什么时候变成人呢?
在他出了监狱之时,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了。
倘若他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兢兢业业也好,混吃等死也罢,只要不去伤害他人、损害社会,他自然是一个普通人。
但如果他重操旧业、重新犯罪,那么他就不再是人,而是罪犯,他——要吃肉了。
石家庄监狱的事件也是如此,释放的两年里,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工作、生活,那时他是人。
在8月5日上午,他是一个罪犯。
作为一个人,我不知道他在做人的时候有怎样的困难,也不知道他在释放之后就业有多么困难,在这疫情形势下、在这经济衰退中,每个人都不容易。
同样,作为一个人,我不知道他去犯罪的时候作何想法,但也不必知道,万一他是个疯的,不止要杀警察,还要杀路人,那这同情心大抵还是太廉价了罢。
夜深了,喝茶去
就这?
就这?
明确的该明确,为什么会写这样的标题。
因为他们里面都很明确的目标,警察要抓人,抢钱要抢钱。
开头的画面处理还是很不错的,黑白加原色,黑白代表无聊,原色代表了现实。
是的,现实就是该吃饭的时候给了你一枪。
开头就是很生猛,开枪的时候不手软,枪枪中要害直接爆头,时间刻画的很紧张。
整个电影的节奏前半部真的不错。
尤其是邹兆龙,简直就是支撑起了整部电影。
其他通通都是配角尤其是恶人的气势,一个眼神就够,对白都不需要。
很明确志强,有一个很爱很爱很爱她的女人,是爱到无可救药可以挡子弹那种。
有很好很好的兄弟,可以为了他去抢校车。
他是一个被爱的坏人。
后面的剧情就算了,千篇一律
2022年8月5日,由耐飞兔子洞出品并独家宣发的《恶到必除》获得网络电影猫眼全网热度冠军,这也是该电影连续六天获得猫眼热度日冠。
8月1日电影上线5天之后累计分账票房就已破1000万,最终分账票房超2800万。
作为一部警匪片,伴随着影片中破案、抓捕匪徒等短视频片段的出圈,电影的热度也不断上升,吸引了更多观众的注意。
虽然电影的口碑不太理想,但《恶到必除》在遵循商业电影的大逻辑下做出了适度创新,在挖掘出有层次的画面表现的同时又能给观众留下解读空间,其背后的警匪片生存法则值得关注。
商业电影逻辑下的适度革新上线第5天实现累计票房破千万、最高单日票房突破300万的《恶到必除》在网络电影领域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商业电影逻辑下的适度创新,是《恶到必除》提升扩圈力度的基础。
而在情节表现、人物塑造、细节创作等方面,该影片也呈现出不少亮点。
内容表现上,故事开头的叙事方式与电影《除暴》类似,整部影片的滤镜也颇具年代感。
从滨海银行的抢劫案开始,整部影片就时刻记录着案发时间,由邹兆龙饰演的劫匪头子庄志强带领一行人掐着时间作案也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
如果不是匪徒之一使用的枪炸膛,那这次银行抢劫算得上是一次完美犯罪。
在整部影片长达85分钟的时间之内,连续呈现出了银行抢劫、金店抢劫、身份暴露之后菜市场对战、公交劫持、剧院追捕等重头戏,影片中刑警与匪徒之间的殊死搏斗以及当中的暴力尺度都不断推升着观众的情绪发展。
看似在干警与匪徒的博弈中,匪徒占据上风,但实则在一系列案件中,公安机关在一步步掌握匪徒的信息,为最终捕获匪首奠定了基础。
虽然影片长达几百天的办案周期让不少观众吐槽,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在技术缺乏的年代,公安干警办案的难度之大,更具一定的真实性。
从情节构造上来看,影片内容的呈现和拍摄手法不乏新意。
比如在剧院追捕的重头戏当中,刑警队长追捕匪首来到了剧院,彼时匪首小弟已经死去。
在匪首为小弟转动的音乐盒的乐声当中,他与刑警队长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在摔打中,剧院的光影设备被无意碰开,台下的匪首小弟被赋予了观看者的角色,屏幕前的我们只能看到他们幕后缠斗的身影,打斗场面更加耐人寻味。
《恶到必除》的剧本前后修改超过十稿,目的就在于通过实景现场的呈现带来更具说服力的画面,而这样大难度的拍摄和复杂的情节表现不管是对演员还是片方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不少网友评价《恶到必除》是“用网大的钱拍出了院线效果”。
不一样的警匪片撇开情节和逻辑的一些硬伤,《恶到必除》算得上是一部不一样的警匪片。
整部影片的风格可以用一个“硬”字来形容,一些打斗和干警追捕匪徒的重头戏表现力较强。
《恶到必除》中的刑警有失误、有智慧、有勇气,真实地表达出了刑警的特质与情怀。
由赵达饰演的刑警队长,在侦察的过程中,先从枪和车这样的直接线索入手,再深入前排寻找线索,从枪到人再到抓捕犯罪目标的制定,体现出刑侦的灵活性。
经过四百多天的抓捕,屡次被歹徒逃跑,随后又被匪首调虎离山,对于与匪首擦肩而过的懊悔也表现得比较恰当。
影片中反派角色的刻画也深入人心。
前期两起案件中的劫匪全程智商在线,由邹兆龙饰演的匪首的暴戾被拿捏得恰到好处,凶暴中亦有人性,不刻板。
即使能够一次次侥幸从刑警手中逃脱,在亲情面前又难免做出不理智的抉择,最终落入法网。
在警匪片市场当中,香港电影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人,也塑造出一众经典角色。
但是一部警匪片要想出圈甚至是出彩,除了要有精彩的正邪对立的博弈过程、打斗场面之外,还在于人物的刻画能否做到立体、真实、全面,有的时候反派人物刻画的成功会给影片带来很多加成。
从警匪题材的网络电影《恶到必除》中,我们也能照见当下警匪片的生存法则。
选择邹兆龙这样具有演技和口碑的演员能为电影积累到一定的受众。
网络电影的成本有限,能够呈现出这样的效果,《恶到必除》也算得上是上乘之作。
同类型电影的创作倘若能在借鉴的同时注重对于节奏的把握,观众还是愿意买单的。
但是对于一部警匪片来说,不应该仅仅是局限于头部反派/正派人物的刻画,展现好人物群像,才是提升电影质感、斩获高口碑的不二法则。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果说武侠片展现的是古代意义上的江湖世界,那么警匪片则是现代生活中的江湖。
法与情的碰撞、黑与白的对抗都是警匪片的亮点所在。
我们在当下再看那些经典的、表现优秀的警匪片,不仅是想看激烈的斗争场面,更是想要在黑白生存法则中看到正义与担当,看到善恶对立下人性的抉择,以及在疲惫生活中普通人依旧保有的英雄梦。
从这一点出发,《恶到必除》要想真正成为口碑与热度兼具的影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烂的一塌糊涂,刑警队长为啥能这么愤怒敢于拼命,就为了kpi吗?
最后怎么也打不死,他是超人?
刑警新人还是从省厅要下来的,要他何用?
没看到有几把刷子,比较虎算一个。
公交车上,劫匪把他叫上来干嘛,搞不懂?
搞不清劫匪的真实目的,钱完全够花了,为了抢而抢,还是精神失常了?
全程并没做任何交代。
看完之后就是个问号脸
什么抄袭什么模仿我都不说了,影片整体氛围把控也可以,但是到了枪战戏……我真就服了,我公安干警在明知地方有自动武器的情况下,依旧保持欧洲中世纪方形队列推进……就是怕悍匪打不到吗?
您别说,悍匪还真就是打不到!
半自动武器、全自动武器扫射都打不到!
如果这是一个舞台剧,我什么也不讲。
但这是一部剿匪电影,枪战可是重头戏,导戏就这水平?!
负分!
#老王观影指南#新片《恶到必除》推荐观影指数: ⭐⭐️⭐️。
(满分五星)1. 作为一部没在院线上线的网大电影,已经算非常不错了,节奏紧凑,扣人心弦,戚家十三口含泪点赞。
2.跟吴彦祖的除暴应该是讲同一个真实事件。
既然是真实事件改编就不要去谈架构谈人物底色。
3.红润泡面出了多少广告费,我康师傅出双倍。
一整部都在吃面那个年代没饭吃啊。
4.最后打斗多少有点导火线啊,都请邹兆龙了不打白不打的意思,反派肯定更有魅力,会让人更希望他们赢。
送你三颗星,极限了
这个真的没什么值得说,很明显是依葫芦画瓢。但是,邹兆龙比吴彦祖匪气更重,作为网络电影算是精品制作。常威,你还说你不会武功!
虽然剧情比较简单,但是打斗非常精彩。现在网络大电影已经不再是圈钱代名词了,很多作品的水平都超过了院线电影,难怪电影院越来越开不下去了。
一部明显要比除暴好的电影不能因为是网大而被打低分,当然胜也是胜在邹兆龙,加上比除暴更加紧凑的剧情。。。甚至觉得怀旧的港片是不是更应该学学这个,你说追龙二要有这个质感,是不是评分会直追追龙一呢。。。我甚至觉得这剧本要是给弯弯去拍,说不定能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蛮精致的,比很多院线大片强多了。为什么还有很人多评价差呢?
6.0/10,复刻了《除暴》的模子,但细节上漏洞和不足较多。不过能在有限成本下,在审查范围内把匪徒的恶和暴力做尽,也算合格。邹兆龙是全片核心灵魂。
没眼看
能不能,不要这么港片化呢?港影模式早就过时了
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许久未见有作品的“常威”反派还是很惊艳,可惜没什么资源。85分钟的片场感觉是不是略有删节,片尾的最后,里面那句杀青大吉,票房大卖,我想当时是准备冲院线的吧 。
剧情抄袭《除暴》,毫无新意,当然《除》本身也拍的一般,大概是九十年代怀旧警匪题材实在是没啥好拍的吧;动作戏还不如前一阵的任贤齐的《烈探》,要知道虽然常威口口声声地宣称自己不会武功,实际上可是有着能和巅峰期的马军五五开的实力啊,本来动作戏就没多少,结果在渣武指的拖累下,使得打戏观感大打折扣,结尾的警匪决战有点儿2018年印尼《黑夜降临》结尾伊科和塔斯利姆大战的感觉,都是明明已经把人打倒了可以一招就终结之非要把对方从地上拉起来继续打最后被反杀的情形,但好歹《黑》还胜在打斗异常血腥残暴,这部则直接沦为只会一味切镜头的渣渣
山寨版的《除暴》,还算及格,和《除暴》一样,用了一张穿帮的《英雄本色》海报。期待《除暴2》上映
类型片比较突出的网大
网大里算不错了,比狗屁不通院线喜剧片强,不该只有这么点分
男主耐受能力39颗星 (满分5颗星)
其实还不错
恶到必除之常威与鸡坤。
看到这么敬业的演员知足了
画面有质感、演员都很棒 评分低估了
山寨含量90%.演员都刻意选的个和张涵予很像的
戏仿《除暴》,风格模拟80年代香港都市警匪,纯男性暴力戏。只有搏命还能看,文戏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