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怪故事合集。
一共三个鬼故事,不过总体感觉李碧华笔下的鬼大多感情丰富,重情重义,通人性,讲道理,所以也好被劝服。
一众老戏骨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港味十足,还是老戏骨的表演看着舒服。
总体都是鬼心愿未了,前来了却前缘的故事,不甚恐怖,却很动情。
第一个故事,是讲一个社会底层的人士,一开始当工人,老是迟到,被工头开除了。
后来又去当切叉烧的红案工,但是因为切的叉烧太厚,不会做生意,被老板开除了。
找不到工作他很是困惑,看到报纸上有人去偷人骨灰问人要钱。
他也学着去偷骨灰放在家里,等着人来领取。
但是到了夜里就闹了鬼。
先是接到一个电话,说要领骨灰。
到了一交易,这个人就消失了。
原来是鬼回来自己拿骨灰,给的钱全是冥币。
男主回家就不对了,老是有人来敲门,搞得他睡不着,还弄火烧了房子,烧死了自己。
第二个故事,是说男主为了不然妻子嫌弃,准备关掉自己的算命铺子。
最后一天开门,他接待了一对夫妇,女子还怀着孕。
为了急着去和老婆儿子聚餐,他就把这对夫妇介绍给了旁边铺子的老板。
但是他一回来,就看到有一个穿着校服的女学生坐在他的铺子里。
阴森森的,男主一看就知道是他早上和老婆见面时见到的女鬼。
他假说要看手相,但是女鬼就是不愿意张开左手。
说了半天,女鬼说不好玩就走了。
等女鬼走了,男主发现妻子给他的一张儿子弹琴的CD不见了。
他认为是那对来看相的夫妇拿走了。
于是他赶到隔壁老板那里,夫妇已经走了,于是他让老板帮忙问一下。
老板问时,男的说自己在训练,但是和老婆联系,联系不上,正准备回去看看。
于是男主和老板也赶了过去。
到了那里才知道,女鬼已经控制了男子的妻子,并已经进屋了。
男主说自己是来拿CD的,鬼开了门。
男主劝了女鬼,发现原来这个男子是这个女鬼的游泳教练,两个人有了不正当关系后,女鬼怀孕了,但是男主却开始装作不认识了,所以女鬼回来寻仇。
张开左手后,发现是男子在它手下写的“love”。
两个劝她不要为了这样的渣男念念不忘,鬼听了劝走了。
第三个故事是说一个专门打小人的女主在一个天桥下专门帮人打小人。
但是就在自己要收摊时,来了一个脸色苍白的女子,她要自己打小人,小人是三男一女。
女主一看到她和她脚上穿的鞋子,就明白了。
所以她趁女子打小人的时候,跑去警告儿子不要出门。
原来女主的儿子和两个伙伴三个人一起奸杀了女子,在他们离开时,女主已经看到了儿子在犯事,而且女子也向女主求救了,但是女主没有阻拦,所以女鬼回来寻仇了,三个强奸她的男子先后被杀,女主也被飞驰而来的汽车压在了车底,但是女鬼被女主想要救助儿子的护犊之心感动,放过了女主。
鬼怪一现身,基本就不恐怖了。
不过第一部里鬼怪脸上的白粉涂得也太夸张了,简直是丑化了鬼。
那两个小女孩是他养的小鬼嘛?
每次突然一个镜头还蛮吓人的。
不过达叔的表演有点神经质,竟然有一段睡不着,还跳起了江南style骑马舞,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不过达叔的狠劲还在,赖气也在,就是老了不少。
林雪的那个角色没什么必要。
元秋的角色好像和两个小女孩关系也非同一般,但是和剧情一点关系都没有。
骆应钧和邵美琪还是很不错,很稳,中规中矩。
第二个故事里梁家辉的表演无懈可击,把恐怖片拍出喜剧的效果,也真心不容易。
其实这个故事真心不复杂,不过那个捏紧的拳头的设计真心很感人,一个好女孩喜欢上一个渣男,万劫不复,带着小孩一起自杀,真是罪过啊。
第三个故事一开始有点香港街头文化介绍,还有很多港味十足的设施、夜景的拍摄,真心很有市井气,很想再去领略领略。
而且这个故事有悬念,看后有反思,有感动,也铺陈得很好。
一开始看到鞋子邵音音一怔,我就没明白,但是到了后面就明白了,包括为什么会拿出一只带血的鞋子,全部明白了。
邵音音也是有罪过的,但是她最后对自己儿子的不顾一切救助,感动了女鬼,女鬼理解了她为什么不救她的苦衷,应该是释然了。
陈静幽怨的眼神,还有划过冰冷眼眸的眼泪,一度感染了我,仿佛看到了《倩女幽魂》里小倩的泪光,陈静很美很不错。
港味纯正,有鬼不忽悠。
较之《阴阳路》等旧作硬件上的粗糙,本作借助时代的优势精致了不少。
任达华的篇章比较拧巴,但也是最具惊悚气息的一章,华哥“羔羊医生”的那股子让人恨却又让人怜的病态气息再次上身,成功挽救了故事的超载。
李志毅的篇章偏向喜剧风格,梁家辉的角色如果再设定成盲人的话直接就是一部压缩版的《盲探》了。
陈果的终章没有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全靠邵音音朴实的表演与动人的原著作为支撑,尾收的略显无力。
因久违的感官而继续期待《奇幻夜》。
1,整體上好於《奇幻夜》太多,無論是整體的結構性以及氛圍的塑造,劇情完整度等等,就是對麵粉的過度使用讓人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一種臉上要是不塗三斤麵粉怎麼好意思出來當鬼的節奏。
2,初執導筒的任達華表現對我來說還是很驚艷的,我有看到其他評論說任達華導演的《贓物》支線太多以及過多的物品特寫讓人莫名其妙。
但是在我看來這些鏡頭和影片本身還是有一致性的。
而且《贓物》這部短片的野心或者是想表述的內涵還是在其他五個故事當中至少是中等偏上的。
2,《放手》的開篇真的讓人覺得會是一個不錯的恐怖故事,然而他走的竟然是溫情路線。
看完下來就記住兩點:梁家輝的演技真是太棒了以及那個小女鬼長得實在是太好看了。
3,《驚蟄》可能是六個故事中最好看最精彩的一部了,推薦。
开篇《赃物》,就像演唱会的第一首歌一样,要么锣鼓喧天图个喜庆,要么一惊一眨卖个关子。
初看《赃物》我吓一大跳,不是为了恐怖情节,竟是为了懵懵懂懂没太看懂。
还以为整个电影都是这种似是而非、莫名其妙的意识流风格,但这毕竟不是王家卫拍的鬼片,否则也未免太沉重了。
幸而看完《放手》后,我确定这种神神道道的节奏只是任导演个人嗜好或是水平限制,而整部电影本是通俗易懂的。
回到《赃物》。
原著不过三千字,改编成一个四十分钟左右的单元,本就先天不足。
任达华初执导筒,自然要一鸣惊人。
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很精致、熟悉的鬼片Logo:寿衣店的鬼婆,茶餐厅的林雪,长发飘飘的鬼娃。
其中林雪的扮相和意境尤为出彩,可惜这些全部于《赃物》的主题无关,反而干扰观众的视线。
《赃物》原著讲了一个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只有两个关键字“骨灰盅”,“电话”,非常简单明了。
结果被任达华放进了一个讽刺社会现实的巨大包裹里。
导致各位观众亲们经历了物流的繁冗和拆快递的期待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What?
这TM是什么?
这跟你海报上的东西有一毛钱关系么?
差评啊,亲。
另外任达华在本片中的演技并没有多大突破,《夜与雾》演得太好,再想越过这个坎也难了。
《放手》就没啥好说的了。
情节与戏剧张力就是一部港产鬼片的标配,连赠品的一点点惊喜都没有。
唯一让人看下去的动力就是梁家辉的出色演技。
优秀的演员能帮助导演、编剧填补剧本以外的空白,能帮助观众找到共鸣和代入感。
与他相比,Auntie Kelly基本就是一个NPC。
《惊蛰》对原著做了增补,在情节里加入了一个新的因果关系,戏剧张力更足,人物的宿命感也更强。
卸了妆的邵音音依旧奉献了惊艳的演出,她们这种在胶片上打滚的人,不用开口就是一出戏。
拍过《饺子》的陈果,在改编李碧华的小说时,更加得心应手。
所以《惊蛰》的氛围是最贴近原著的,也是《迷离夜》中最有香港情怀的。
可惜仍然没有一记拍案、戛然而止的精彩结尾。
前面卖力演出,后面却草草谢幕。
很值得鼓励,也颇有诚意的一部电影。
香港依然有优秀的编剧,优秀的演员,有想法的导演。
并没有在电影市场狼烟四起的局势里迷失,被同化。
虽然没有进步,但就算站定原地坚守,也不失为一种成功。
刚刚开完,首先吐槽一下第一个小故事,虽然是任达华的导演处女作。
故事很无厘头的靠老套的镜头切换和声光效果来吓唬人,剧情真是无趣,最后男主也是莫名就神经了,自己烧死自己,看完这段本来在暗暗后悔票买亏了,多亏李志毅的第二段还算不错,镜头语言较朴实,人物也表现的比较有趣,但是为什么梁家辉那么看重那一张CD一定要找回来没看懂,难道那一堆不都是一样的版本?
另外颜卓灵长的很像汤唯有木有。
陈果那段也感觉一般般,可惜陈静的好身材了,窝在那里敲啊敲了大半部戏,居然还能分身去搞掉伤害自己的其他人。
总之只能算作部很普通的鬼片,没事打发一下时间还可以。
和一班朋友去公寓过夜时一起看的。
当时看到编剧是李碧华,还在想是不是作家李碧华,因为没看过她的作品。
三个小短剧。
任达华的那个虽然很假不恐怖,但是想表达的对社会的控诉还是表达的很明显很有意思的。
第二个短剧,师生恋的那个,就显得比较tvb式狗血了。
最后一个堪称三者最佳,小惊险+小思考+小推理。
剪辑按这个顺序排列三部剧,也算合理啦。
如果你是一名资深恐怖片爱好者,实际上,我会更推荐这套恐怖鬼片的第二集:《奇幻夜》,刘国昌那一段算是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吓不死你死不休。
相对而言,《迷离夜》显得口味较轻,更像通俗的奇闻逸事【注1】。
有一点差异是最明显的,《迷离夜》的鬼魂凄凄惨惨,报仇也不敢明目张胆。
反之,《奇幻夜》就百般手法,不惧请出厉鬼索命,血浆横飞。
《迷离夜》第一部分由任达华执导,作为新人导演,他把新手该犯的错误都犯上了一遍。
譬如,制造了大量与主线故事无关的恐怖信息,路边贪吃鬼、敲门不得入之类。
在堆砌这些信息的同时,影片又没有给出合理解释,最后草草了之。
所以,任达华部分算是最有追求的一段,美术置景、烧火特效,颇有铺张浪费之嫌。
但看似讲了很多东西,结果到了结束那一刻,你反应过来,真不知道他到底要讲什么,难不成是一个凄厉版的iphone植入广告?
主人公怨天怨地怨社会,认为社会对他不公,结果死了以后,依然是个漂泊的落魄者,当真是贫贱不分生死。
影片故事虽然是一个环形结构,但是一点都不叫人意外,该紧张的不紧张,不该紧张的又瞎搞恐怖音效,落得要靠感人打动你来收场,可惜并不算成功。
因此,任达华这一部分只能说是个人有追求,但完成得实在一般偏差。
第二部分是李志毅执导,李志毅曾拍摄过不少饶有情趣的爱情电影,也算一个不太寻常的导演。
果然,这个部分大概是两套六集里面最轻松的了,有些地方几乎是喜剧的影子,并且,故事结局最为正面向善,简直是可以放到阴间充当公益片。
戴美瞳会看到鬼之类的调侃,估计会让不少妹子胡思乱想。
好在,调侃只是调侃,影片故事只是要叫鬼(人)放下执念,感情有始有终,不必迁怒,更不必报复。
梁家辉继续彰显了一名影帝应有的实力,无奈,每每他努力营造的恐怖情绪达到一个峰值,陈慧琳便出来将它们一一消解。
但很难说清,这是不是李志毅想要的效果,毕竟参考最终结局,导演也没有恫吓观众的意思。
就说颜卓灵掌心紧握不放手的悬念,如我这种重口味观者,一边心想不会是眼珠子之类的坏招数吧,然而,电影却给出了女性观众最在意的诺言誓约。
在我看来,陈果奉献了这一集里最精彩的一段。
他不仅解释了鬼从何来,也说出了招鬼打鬼之风盛行的原因。
鬼魂之事,不过是人间纠纷的延续。
香港为何能催生那么多的鬼片,一方面大概是没有经历破四旧,传统的民俗信仰都得到了保留。
一方面是这个城市的街市都太老了,大晚上往庙街那边一站,看到那些占卜算命的老人们,再环看周围楼房,要么是压迫于你的建筑,要么是陈旧不堪的街角小巷,总之,没有鬼怪之说才稀罕了。
邵音音扮演了神叨叨的神婆,比之在彭浩翔等人的电影里被剥削,这样的角色确实更适合于她。
最简单的,她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似乎写满了传奇故事,不乏惊心动魄,匪夷所思的内容阅历。
只见片中的她念念有词,像哼打油诗又像神婆下咒,“打爆你个死人头”,确实叫人不得不服。
在一部鬼片里,寻常人想要撞鬼,那要么是倒霉的龙套,要么就是无辜的受害者。
所以,鬼片的主人公往往会是一些打通两界的人物,只有这样,他们才具备了招鬼又能与鬼魂周旋的能力。
这则故事的人物线索最简单,它只有一件事、一个人。
顾美华充当了画外讲解,而主线便是邵音音替顾主们打小人。
在讨价还价的市井气息中,你会失去防御意识,以为它不过是在开玩笑,当剧情急转直下,你又等来了期想之中的惊骇,叹一个原来如此。
陈果做足了铺垫的戏份,不停地兜圈子,最后才道出真相,并且有一个高潮爆发。
对比任达华部分的不知所云云里雾里,李志毅部分的闯入寻常百姓家,他确实搞得一惊一乍,最为吓人。
诚实来说,碍于篇幅跟组合方式,《迷离夜》的质量与正规长片无从比较。
况且,这种合集向来就是一时玩心大过真刀真枪(这在第二集似乎更为明显)。
不同于当年《三更》系列的《回家》和《饺子》,它们被拍成了长片,得到了充分肯定,但《迷离夜》恐怕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这更像电影公司的一次推力,给了老导演们一次试手机会,同时让恐怖片爱好者饱饱眼福,仅此而已罢了。
恐怖片在内地院线的摧残下,几乎成了烂片的代名词。
但无论怎么个烂中有烂,相对投资,它们的票房一直不错。
这无非是在说明,恐怖片有固定的受众群,对很多人来说,去电影院接受惊吓,感受下另一个空间世界的刺激,这也是电影造梦的功能之一。
什么时候,内地出现了《双瞳》、《诡丝》之类的恐怖大作,那个时候,我们才能说,作为一种类型片,内地恐怖片才走上了正道。
【北京青年报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3-09/17/content_11004.htm?div=-1】注1:来自8月底广州香港电影周的报道。
因为所谓"鬼片"在内地是禁映题材,该片被广东省广电局形容为不过是"都市聊斋",在广东省广电局审查已获通过,但为慎重起见,《迷离夜》还是要送往北京的电影局作二审,方可定夺。
可惜的是,《迷离夜》在北京审查后最终未获通过,令该片与广州观众缘悭一面。
提起李碧华的名字,也许你们要想一想她是谁,但是提起她的作品,你们肯定都知道,《霸王别姬》、《青蛇》、《古今大战秦俑情》、《胭脂扣》等等。
她是一个响当当的才女,她喜欢写作,非常善于写畸恋,写情,她的笔下充满了浪漫,凄艳,尤其是人物的内心,不经意却又十分刻骨铭心。
这次我们要讲的故事,是李碧华的六个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分别由六个人导演的两部电影《迷离夜》和《奇幻夜》,今天讲《迷离夜》之第一个故事《贼物》,这次也是任达华首次自导自演。
在正片开始之前,有这样一段内容,很多人都表示任达华导演的有点浮夸,甚至还有点不知所云,小女子不才,在这里分析一下这段内容。
影片开始,人在世界上活着,靠着衣食住行来充实自己,同样,死了之后吃穿住也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有两个白衣小女孩四处请求别人收留,显然这两个女孩子不是人,她们居无定所,可以说是孤魂野鬼,她们想找个安稳的地方落脚,但是找不到。
她们一路遭遇很多鬼,比如这对母女鬼,身上穿着衣服,手上拿着相同的布料,但是剪了也不会给别人,这种鬼的后代不知是否大富大贵,但按时供奉也算是孝顺。
林雪扮演的是饱食鬼,有人说他生前是饿死鬼,我不是很同意,看他身后还有两个跟班,一边吃一边说好饱,吃到吐出来,这种鬼显然比母女鬼条件要好,他们还有随从,吃的东西也不愁,死后除了有人祭拜,祭品还十分丰盛,可是就算如此,林雪也不肯施舍女孩子们一点食物。
(我看出来了,林雪的戏路肯定是和吃沾边了)
最后她们走投无路只能迷失在十字路口,既然说了吃,说了穿,当然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住上面,影片正式开始。
任达华饰演的这个角色叫关富强,他穷的很,穷到只能蜗居在一间隔间里,穷到每天只能喝几口水,一个四块半的面包糊口。
但是他坚持不拿综援,拿就好像证明自己已经废了,要靠政府接济。
关富强的舌头有点问题,所以经常不受人待见,由于在路上多看了一眼车祸迟到了五分钟,工头说早到是应该的,但是迟到就要受罚,你这种散工,没资格迟到,关富强就只能带着自己的工具回家,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是多么不公平。
关富强第二份工作是在烧腊店切叉烧,但是老板娘嫌弃他切的太大块,上班的时间偷懒,一言不合就又打发他回家,就连最便宜的面包都涨了两块钱,世界太不公平了。
这次丢了工作,关富强开始向身边的娃娃抱怨,其实他并不知道,这对娃娃已经被电影开始的双胞胎姐妹占据,她们每天都听着关富强发牢骚,自己也是借人篱下,当然也没什么能力帮助关富强。
关富强无奈的翻阅捡来的报纸,找到了富商亡妻骨灰被勒索的新闻(这个新闻原型是李嘉诚),心生一念,富人有钱住豪宅,死后还能霸占着大墓园,何不也用这个方法勒索一番,先赚一笔小钱再说。
关富强去了豪华墓园,他也不是毫无目的,他选择了年纪轻轻就死亡的朱永杰,老婆一定不舍得;90多岁的高龄老伯,你有一堆孝顺子女,拿了骨灰坛,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这一晚上,关富强一共捣鼓了三坛骨灰,依次放在了床头架上,这是捞偏门,他肯定会忌讳,所以照着书用红笔在他的锤子上画了一道符,求个心安。
果然没多久第一个电话来了,没想到表面上其乐融融四世同堂的一家人,竟然在电话那头说:你想怎么处理骨灰随便你,也省得我们每年来祭祀了,说完电话挂断!
关富强也只是骂了句:人渣!
既然家人都不要了,那我要来干什么,说罢就倒进马桶冲了。
自从这个骨灰坛空出来之后,关富强就会听到莫名其妙的脚步声,门也会无端端的响起,不断的有人念叨,既然这里空了,那让给我吧,我在外面很久了!
大家似乎争先恐后的想要挤进来,关富强的锤子也抵挡不住,最后还砸了房门,摔了自己。
(友情提示,这段有高能)
第二单生意就是这位朱永杰,他的堂兄愿意来赎回骨灰,不想给阿嫂添麻烦。
当天晚上堂兄如约而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堂兄问道关富强:你做偏门的,怕鬼吗?
说着,偷偷的给关富强拍了张照片。
关富强头也不抬数着钱说:我怕穷,穷比鬼可怕!
等关富强数完钱一回头,堂兄已经悄无声息的抱着骨灰坛来到楼下了,关富强感觉堂兄十分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不就是那个墓碑上的照片嘛,心一寒,先回家再说。
到了家里,关富强赶紧把钱拿出来一看,都是冥币,他急急忙忙的把冥币都烧了,但是火势蔓延到整个隔间,他也在火里倒下了。
回到朱永杰这边,朱永杰和妻子(邵美琪)十分恩爱,但是朱永杰不幸遇到了车祸,邵美琪为其选择了一个好的墓穴,同时悄悄在骨灰坛里放了一部手机,希望能再次听到老公的声音。
晚上邵美琪果然在梦中接听了老公的电话,老公让她第二天到墓穴去看看。
她惊讶到,手机已经在骨灰坛外了,而且手机里还有一张关富强的照片。
为充电这个细节点赞,比那些放置了7年打开还能看的DVD强多了。
夜深人静,烧腊店老板娘抽着嘴唇,用关富强的声音和双胞胎聊天,在关富强的眼里,死后的世界似乎比之前公平了很多,不在为生计发愁,也不用看人脸色,甚至还可以操纵讨厌的人,但是他不知道,其实鬼界也分三六九等,等待他的也许是一种死不如生的日子。
电影中隐约透出有鬼的细节,比如说在烧腊店,关富强进店的时候,身后有个衣角似乎有人拽着;准备好的两瓶水,无缘无故少了半瓶水;老伯的骨灰要处理的时候,骨灰坛突然到上层去了。
整个故事还是非常连贯的,为任达华首次导演鼓掌,任达华演的也很好,底层穷人的感觉很具象。
大家不是很明白的地方我尝试解释一下,第一个问题:最后烧腊店老板娘为什么会打林雪,她死了?
我倾向于她已经被关富强操纵了,这个是她的生灵,估计她也命不久矣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朱永杰要给关富强照相,这个点是有点尬的,关富强的失火而死的确是个意外,我觉得当时朱永杰是想留下他做贼的证据,因为有一必有二,他也不想已故的人和活着的人一直被打扰,他有一部手机,所以就带出来用了。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留言问我。
这部电影在惊悚和恐怖的环节里面,其实还是蛮到位的,但是在描述姐妹花住在他家的时候,稍微有点过了,感觉有点点画蛇添足。
有些表达的不太清楚,比如说烧腊店前关富强的脚为什么能扭曲成这样,我觉得可能是因为鬼的关系,因为古有被鬼缠绕的人,脚会踮起来或者脚会呈现出特殊的情况,不过这也是我的猜测而已;还有最后那句话:人和鬼都在找一个归宿,我觉得不加这句话开放式结局更好。
在中国恐怖电影最低迷的谷底;这影片的出现其实对希望做出了诠释;中国恐怖电影发展历程上需要这样的电影;当你看中国恐怖电影时,其实很难找到像这部电影这样尊重“恐怖”的电影了;中国恐怖电影分数上不去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不尊重恐怖”大量的伪恐怖片;几乎把恐怖片带入了一个偏激的异端;就好像恐怖片不去揉一些低俗的幽默进去就没法拍;就好像四川厨子不放辣椒就不会做饭;大量的评论者会赞许那些伪恐怖片里面的传统元素;简直是助纣为虐!
因为中国恐怖片本身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精粹那部分;用恐怖题材塑形去隐喻人性和说理的文学作品成功案例数不胜数;比如聊斋;一部以传统民间文化为媒介基础,用生活中的角色塑造,并以恐怖元素引导剧情,同时表现,叙述都能够通顺的影视作品的制作难度本身就很高;然而这部影片都做到了啊;影片的带入、阐述、结论、说理、叙事、都很到位;逻辑清晰;对鬼的质问折射人性;三段式叙事内容饱满;然后说,制作团队:任华达在此之前,我怎么不记得他导电影?
这很可能是他第一步导演作品吧?
陈慧琳我是不记得在此之前还在中国哪部恐怖片出现过?
第一次拍恐怖片吧?
姑且说他们都是第一次;那我更要给5星了;这片子真的很好;没有造作,没有浮夸;没有虚伪;是我看到少数没有传销元素的中国恐怖片;这就是一部恐怖片;而且看后引人回味;恐怖片并不一定要恐怖;但一定要尊重恐怖;爱情片不一定有爱情;但一定要尊重爱情;好的团队不一定之前干过;但一定要尊重自己在做的事情;5星给摄制组对中国恐怖片的尊重;以及这部电影给中国恐怖片带来的希望;最终评价:纯度很高的大片级恐怖片;
这可以说是一部鬼片,而不恐怖片,分为三个小故事,让你看起来不会觉得太长,感觉恐怖片都有点拖时间。。。
分开来说,第一个是《赃物》,先贴上片尾旁白,“人和鬼都在找一个归宿。。。
”,讲述莫名其妙的男主处处碰壁,然后又莫名其妙的去偷骨灰讹钱,最后莫名其妙的自己杀死了自己。
要吐槽的地方当然有,恐怖的地方也有,这种市井小人物、社会底层的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恐惧感,生前男主一直都抱怨这不公平,死后上了包租婆的身,却说一人一个娃娃,非常的公平。
我不知道这准确的表达了什么,也许暗示一件事情的结束,另一件事情开始都是公平的,最后被上身的包租婆打的那个胖子我认为就是包租婆本身了,剧中也没有透露太多的信息。
所以…《放手》“手心的一个字,【爱】变质了腐败了,别执着,放手吧”。
讲述渣男乱搞女学生,然后女学生报复的故事,与其说这篇是鬼片,到不如说是爱情教育篇,算命先生给你好好上一课,具体的看剧吧。
《惊蛰》“血债一定要 血偿,但报仇后,只剩下一片虚空”。
讲述一位阿姨为了包庇自己的儿子,在惊蛰打小人的那一天碰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最后都被血偿了…,片尾的旁白也都讲完这部片子的意思,反正最后漂亮小姐姐在公路上漫无目的的走着,非常贴切。
最后这个系列还是挺不错的,有一条弹幕说得很有意思,看《阴阳路》太长,剧情有时候太拖,这部剧刚刚好。
- -
赃物、简直就成了任达华的独角戏,故事阅读性不高,林雪吃货的存在也没必要。放手、能被抱住的鬼,倒是别出创意,手心中的爱更是独特。惊蛰、打小人,这是喜剧,没错的
故事平淡,港味浓郁,表演精湛
恐怖片里的女鬼为什么都这么漂亮,都有双雪白赤裸的脚,就是不知道她们有没有脚气。
很久没有看到这种滋味的香港恐怖片了,不算很恐怖,但是也算难得了。第三个故事最佳!
这些不愿意离开的 都是因为放不下的爱
还是看回书好看点
.........
风格太正统李碧华了,一点走味都没有,神到位,就是那种不让人讨厌的卖弄玄虚。最喜欢第二个故事,做作的成分最低。
港产风格独特,不错。
港产鬼片其实走的还是醒世恒言的路数,第一个贪念与欲望,第二个有一些黑色幽默跟色念,第三个结合民俗旧习都有独到的地方。只不过表现起来的基调可以稍微下下功夫。
后俩笑翻。香港的鬼大多是在讲人和人的心性,重故事所以不怎么吓人。整体美术做得都不错。演员都是可圈可点。任达华做导演很有数,避重就轻效果很好。李志毅那个故事好囧,不过表演和表现方式都可爱颜值也够。陈果的剪辑和叙事真的做得很好,同样失在故事本身的深度不够,台词反映的背景文化太逗人。
第一个故事纯故弄玄虚,没意思,后两个故事还行,不过总体来说很平淡。看了影评里有人发的打小人的原著,淡淡的意味挺好,电影里改成有一个强奸犯是老太太的儿子,有点生拉硬拽,不如原著里深藏功与名的老太太。
李碧华都这么自砸招牌了,香港电影是再无出头之日了吗?
陈果最足味,其实很喜欢中间一篇可爱的梁家辉和陈慧琳
任达华导演的《赃物》有点故弄玄虚啦。总之世界不公平呀,穷人死了也是穷鬼…生住棺材房,死后买不起墓…第二个故事《放手》蛮搞笑的,陈慧琳好可爱像波西米亚神婆。被少女颜卓灵惊艳到,真的太好看了。陈果的《惊蛰》最有氛围,邵音音老去的面容意外适合恐怖片鬼泣泣的感觉。
任达华...
除了陈果篇 剩下都只拍出了阴气 无精髓 但是众星云集 很是给面 邵音音好赞 和秦沛搭非常像迟暮了的“久哥与苏花” 任达华演技很靓 可惜还是毁了《赃物》 不够苍凉
好辅导级的部片。。。
《赃物》。任达华初掌镜,玩得其实挺自嗨的,也有点玄乎的感觉;《放手》比较小清新;《惊蛰》,简版《死神来了》,特效太差,打小人词很有意思。
201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