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2019年Luc Besson导演的电影,介绍了一位俄罗斯女特工兼杀手,如何游走在CIA和克格勃的钢丝上。
主演是一位俄罗斯超模Sasha Luss,但是导演却使用了诸如Helen Mirren、Luck Evans和Cillian Murphy这样的大牌演员作为配角,实在是阵容豪华。
影片的特点是非线性叙事,故意在叙事中漏掉一些重要片段,然后在稍晚些时候再补上,然后观众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影片中的开枪,打斗镜头都比较精彩,丝毫不拖泥带水,主角的模特身材也是加分项。
但影片过于强化女特工本身,甚至一人可以玩弄CIA和克格勃,一人在克格勃总部杀将出来,似乎也有些假得过分了。
因为不真实,所以观众也丝毫不担心主角的安全会出什么问题。
你或许见过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间谍帅哥;也许看过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卧底硬汉形象;更可能了解这种隐忍蛰伏,一击必中之前的艰辛……但你见过能美至如此的间谍杀手吗?!
女主作为一名模特,来演电影确实完美地表现了这种独特的气质,搭配上间谍的神秘感,这种好奇心让人想一探究竟!
叫安娜的不一定都是抱着洋娃娃的小姑娘,也可能是个杀人如麻的双面女间谍。
片子以二战之后冷战的时期为背景,描写了苏联军情局克格勃(KGB)和美国两方互相暗地里较劲的过程。
全片实质上完完全全是个爽片,各种眼花缭乱的打斗剧情衬托了女主的个人秀,虽然有点抗日神剧内味。
一个人手撕一个班,上天下地无所不能(看来导演啥时候来中国横店取经过了)。
但是这种片子动作效果大于剧情内容,能看得你肾上腺素飙升。
虽然完全就是个爽片,看着爽就是了没必要思考太多。
但还是不得不提,女主虽然又酷又美,然而本片展现出的间谍的忠贞之魂是令人饱受怀疑的。
实质上沦为欲望的奴隶,生活中陷入性的三姓之属。
在政治信仰上是两面派,在生活中是六面玲珑。
这种价值观在美和酷之余应该发人思考。
或许西方人没有我们这种逻辑思维,但必须承认的是,当面对错误的诱惑而不置可否的时候,就已然坠入无尽的深渊。
表面上是追求和渴望自由的人,而实际上只是披着欲望皮毛的行尸走肉。
我的理解是,桥段的核心是我的xp盲区,以至于我对于一些应该是有性张力的场面非常后知后觉。
安娜最开始的男友被射杀的瞬间,kgb的那谁高高在上,拿着枪给这个已经被苦难折腾麻木了的女人表面上提供出路,实际是威胁。
这时解构起来,安娜是落难的、弱势的,于是是易得的;而kgb的那谁是绝对强势的、提供保护(出路)的、引导的。
在这里,整体呈现出一种“跟他走”的大势所趋。
而“张力”,就是要有相反的力道。
安娜麻木以至于冷漠,以至于自毁,也就是割腕。
经验上,弱势者如果有野心,常常会出现自毁的举动,无论是自杀式袭击还是单纯自杀,自毁的行为代表到达了一个极致。
到极致后,由于故事还得继续,所以安娜被劝阻。
也就是“劝阻”情节只是为了“续上”而已,这是我对这个情节作用的解释。
这之后,cia的那谁也是这个模式,他的形象是更加温柔、深情的保护者甚至自我奉献者。
在此期间我一直困惑于导演让安娜越来越惨的用意,也就是这种惨在哪构成了张力(机械来想,以上要素共同出现,而女主仍然不惜自毁也要独立自由时,就该是有张力的)。
我听人说导演喜欢挑瘦、眼睛深邃、但眼神坚毅的女主角,也就是一个弱但韧的感觉,这种弱势、惨(狼狈)但独立坚强的张力。
但我看电影时并不能非常get到张力在哪,我猜是因为我过于中立,可能需要能对“惨”感到哀怨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情怀、情结。
顺带一提开头那一下les一见钟情的情节,感觉那时les的那谁象征的是,没有力量(易被毁坏或是无力拯救女主)、但是因纯粹而安全的人。
之前看到预告片,就一直心心念的电影。
由于黄暴的原因,R级,只能在普通Digital荧幕看到这部电影,排片也不是非常满。
总的来说,应该是一部小众电影。
虽然是没能离不开女间谍片的那些套路,但个人觉得总体要比《红雀》精彩。
因为女主实在是太仙儿了!
除了漂亮不知道说什么好。
剧情一般般,有一些反转,但并不出人意料。
打斗是亮点,值回票价。
一部讲述美俄谍战的电影,主战场却在法国巴黎,这个设定十分有趣。
充满浪漫时尚的暴力美学,真的很喜欢。
个人觉得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剪辑的逻辑值得夸一下,一样的吕克贝松风格,并不拖泥带水,剪辑节奏像是大冬天一条一条铲雪一样逻辑清楚。
看到电影中段故事逻辑闭环的时候,确实有爽到。
虽然是被用烂的剪辑风格,但是这种思维和导演同频的感觉还是非常的舒爽(可能因为觉得自己智力够用……)
电影中段,看到这里忍不住开始写影评这部电影本质上还是充满了雄性的凝视,吕克贝松作为一个纯直男,在拍摄男人的X幻想之上可以说是躬耕数载,从杀手不太冷里面的一个一心一意爱你的萝莉;到星际特工里面穿着性感、玩弄珍珠的外星公主;再到这部安娜里战斗力爆表的KGB特工,无处不是彰显的男人的YY。
女人看这种红雀电影真的会爽到吗?
是把电影中女主角的视作自己的主体,还是用女主角的逆袭来制造爽点?
如果有人不支持这样的解读,我认为一个情节就可以反驳,即,吕克贝松甚至不愿意给女主角的前半段悲惨人生一个更新颖的故事,就是老掉牙的出身军人之家,父母出车祸死在女主面前,女主堕落染上毒瘾。
三年前失去父母的安娜
三年后成长为KGB优秀特工的安娜作为一名女性,我只是看到了男性的凝视和情色目光。
最开始的男性导演喜欢顺从的、没有智力的、可爱和温顺的客体,但是随着时代的进化,男性的性欲也开始变得多样化。
并且这种多样化得到了注视。
吕克贝松在恋童癖、恋足癖的道路上已然开疆拓土,现在他把触手伸向了特工女性之上。
by the way,他也制造了一个直男很经典的谬误,即,喜欢看两个美女谈对象。
安娜的法国室友,对她一见钟情还有一个点,就是女主的几场亲密戏都是不以她的个人意愿为主导,最开始的人渣俄罗斯男友,抢银行、打人、家暴、吸毒,可以说是五毒俱全。
但是安娜作为一个sharp 思想的拥有者,摆出一种献祭姿态予与予求。
安娜的大特写,男友全程作为一个客体没有出镜,只有声音后面和军火商的亲密桥段,也没有任何安娜个人情感的体现,甚至一个小细节,吕克贝松都不愿意安置。
这些片段我唯一觉得有些意思的是安娜的上司。
她询问安娜的性生活这部电影最有人格魅力的就是这位old lady。
简而言之,越学电影越觉得悲哀,我开始对很多电影难以下咽,看电影要关上自己四个感官才能勉强支持。
希望更多女性导演的出现,希望女性不再只是作为客体存在。
Olga: Trouble never sends a warning.Olga: Adversity is a great teacher.Last time I put my faith in men, look where it got me. Never put your faith in men, Anna. Put faith in yourself.Alex Tchenkov : We all have turning points in our lives. Most of the time we can't see them until they're in our rear-view mirror. But I'm here to tell you this is one of those moments. Every intersection offers *several* possibilities. You just have to pick the right road. And sometimes, those choices have to be made quickly.Alex Tchenkov : Your profile interests us. You have talents and skills that we can help you develop.Anna : Like what?Alex Tchenkov : A sharp mind. Calm under pressure. And a certain amount of anger can be useful. Mostly though, you're a blank key, which means you have the potential to open many doors.Anna : You're offering me a job?Alex Tchenkov : I'm offering you a fresh start. One year's military training. Four years operational in the field.Anna : And when it's done?Alex Tchenkov : Five minutes ago, you had no future. Now you want to know what it holds? In five years, you're free to go.Alex Tchenkov : For now, enjoy the moment. Give yourself time, Anna. It plays in your favour. Let the currents move beneath you. Powers will shift. Enemies can vanish. Do what you can to stay alive. Time will do the rest.Olga: Matryoshka is a doll. Lenny Miller: You open it and there's another one inside. The only question is...Olga: How many?The fun really starts when you’re on set.(STAMMERS) The address for tomorrow. Your first shoot.But I thought I was gonna learn first.Yeah, but practice beats theory.I bump into him from time to time. He flirted with me, but everybody does.It must be tedious, fending off men all the time.You get used to it.It takes more than intelligence “to act intelligently.”Listen, I know that you’re going through a very, very rough time. And I don’t know why, but also don’t want to know. What I want you to know is that I love you the way you are, and I’m always gonna be there for you whenever you need me. All right?Thank you.Are we done? Can I go to bed now? Is there anyone else you need me to kill and mutilate?What’s wrong with you?I’m just so tired of everything.Take break.Take a week in the sun. Wherever you want. Take Maude. Rest. Recuperate. Get over this. Whatever this is.
美人,全世界大多数男人的爱好。
特工, 单靠名称就自带回响的职业。
而把这两个词融合到一起,别的先不说,【嗨】是一定的了
据流哥的不靠谱统计,好莱坞的一线女星,几乎都有一部或几部自己的特工电影,或艳丽,或火热,或魅惑。
好吧,上面三个词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美——,美的让人呼吸停滞,一眼窒息的那种。
安吉丽娜朱莉的《特工绍特》和《史密斯夫妇》;查理斯塞隆的《极寒之城》;Maaggie Q 的《赤裸特工》;甚至连已经在X特警中变相完成这一成就的大表姐,也有一部《红雀》在手。
要知道,漂亮的美女各有所靓,但拿枪突突的那个永远是存在感最强的那个。
美女与特工,好莱坞不会过时的主题。
也该是时候,来部美人杀手的片来爽一爽了。
大导演吕克贝松,携手俄罗斯超模,席卷而来。
众所周知,吕老爷子不光导片能力举世闻名,其挑女演员的眼光毒辣更是当世一绝。
《第五元素》选的女主米拉·乔沃维奇,后者主演《生化危机》系列,全世界直男都是爱丽丝铁粉。
《这个杀手不太冷》女主娜塔莎,海选少女,和影帝让·雷诺搭戏,六个月拍完,结果后面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了,无论电影本身还是娜塔莎都变成了影视圈里面让人无法忽视的符号。
《超体》女主斯嘉丽·约翰逊,这个就不必说了,现在还有人不认识寡姐的么。
这一次,吕大导演又挑了谁?
萨沙·露丝92年出生的超模,曾先后Dior、Prada等大牌走秀。
之后转向影视圈,而她的第一部参演作品,便是吕克贝松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
EMMM,请原谅我在主演列表里面没有找到你的名字这一次,吕克贝松不仅直接将她定位女主角,还在剧本中加入了大量的模特元素,可以说是量身打造了好吧,刚刚那句话是我脑补的,到底是先出了剧本然后挑了女主,还是先定了女主然后写了剧本,这个自然是属于吕导的机密,外人不得而知。
不光是剧本,吕导还拉来了三位超一线的实力派演员,作为萨沙第二部电影的搭档。
奥斯卡影后,海伦·米勒,饰演女主直属上司,也是片中唯一个,勉强可以看做女主同一阵营的人。
卢克·伊万斯,传奇弓箭手巴德这次变成招募和训练女主的KGB特工,女主的情人之一。
基里安·墨菲,《时间规划局》精英特工这次变身CIB精英,女主的情人之二,标志性的冷漠脸配说话眼,气场一开,电影格调直接蹭蹭往上涨。
当然,吕导还是克制的,没有搞出什么三人行之类的篓子。
最多让他们三个人一起坐在公园里面,聊聊天什么的。
EMMM,关于第三,哦不,是第四者,其实还是有的,同为超模的,莱拉·阿波瓦,饰演情人之三
EMMM,这都是什么神仙颜值?
当然,只有大牌加盟还是不够的,吕导还玩了一手时间线重构,把整部电影的时间线剪的七七八八,来来回回的绕。
把一个故事拆成了一段段的小故事,不光让枪火四射的高潮戏份恰到好处,还正好平分了三个情人各自的浪漫时光,仿佛每次都是单独的一次邂逅。
不仅没让人感觉到渣,反而隐隐约约的有些暗爽。
估计不少的大小姑娘们都在心里偷偷的艳羡:这就是老娘梦想的生活啊!
这观影体验,啧啧吕导,你这就是在炫技。
当然,作为一部爽片,总会有些人来挑刺。
翻翻用户评论,一些热心网友在积极的往下踩,一边盯着女主的大长腿舍不得挪动眼球,一边使劲的打着差评。
什么女主演技不行,脸色过冷,动作戏不够流畅等等。
好吧,全片看完,可能的确有些地方不尽完美。
但要知道这本身就是一部爽片,追求的不是艺术或者学术上面的高度。
而是更嗨,更爽。
嗨了爽了,那便是成功。
再说了,就算你说的有道理,但我为嘛要听。
这样香艳,刺激,满屏的大白腿和盛世美颜,随便暂停截图就是让人忍不住鼻血喷涌,一脸痴汉表情的美人特写爽片。
我们就是爱看。
俗么,那是真俗看的嗨么,那也是真嗨。
那就够了。
最近的一段时间,应该是受到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好莱坞的不少电影或者剧集中,总是会出现有意的去展现女性角色,突出女性作用的剧情。
这里不考虑政治正确,但从电影本身来说。
有时候这样刻意突兀的表现,就像直男的尬聊,看似一切OK,实际上却有点让人无言以对。
而这一次,吕克贝松则是直接拍了一部大女主电影,告诉人们,真正光彩照人的女主,到底是怎样的。
你可以吐槽女主对情人一、情人二、情人三玩弄感情,也可以吐槽她当杀手杀人的时候又莫得感情。
你甚至可以吐槽电影本身,里面的男主都是真·大猪蹄子,遇到美女就降智。
但你不得不承认,女主安娜所追求的,从来就没有变过。
这是个去TMD的世界,这是个去TMD的职业,这个是在心中怒吼着谁让挡不住本姑娘追求自由的妹子。
追求自由的抗争,哪怕会让人觉得俗,但总是会让人羡慕又嫉妒。
因为,在某些层面,我们感同身受。
在全片绝大多数的时间里,安娜都是艳光四射的。
然而最让人惊艳的镜头,则是出现在安娜最低谷的时候。
那时候的安娜,生活艰难,已结跌落人生最底层,她披头散发,邋遢,骨瘦嶙峋,还有一个刚刚抢劫失败的男友在准备亡命。
这时候,一个黑衣人闯进了她的家,二话不说两枪打死了男友,然后在枪口下给了她两个选择。
——你给我的选择,都没有我想要的。
——不,你只有这两个选择。
——不,我有的哪怕我现在一塌糊涂,哪怕我就在你的枪口下,但我依旧想选我所想要的。
正如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名言——人生而自由,这种自由是选择的自由。
(公众号后台发送关键字安娜,获取观看链接) 这么辛苦的码字,给个关注呗↓
感觉就是吕克贝松把以前玩过的招都拿出来再玩一遍,但是很没诚意地玩得很差。
第一,这个女杀手杀人场景也太假了,john wick的拙劣版,既没有特色,也没有力度,一个女人如何在各种大块头保镖里硬杀出一条血路?
起码要给我们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手段才有可信度吧?!
比如Expendables2里出现的女队友一看就很能打,肌肉发达,那就算了对吧,她硬打男人我可以接受,可这个模特连糖糖这样维密超模的结实手臂肌肉都没有,是纯瘦那种类型,叫她拼力气?
我看到她从吧台用力拔出一根铜管插人我就半分都不信。。。。
甚至很多龙套男演员已经放弃抵抗了,一整个“来打我吧”的姿态。。。
第二,女主的智商体现在哪了?
除了最后一举威胁保险措施(看过电影的人都想得到),哪里聪明了?
顺便吐槽一下女主自杀的桥段,这年代还有让人横着割脉的,老派果然还是老派。。。
第三,女主为啥要到处搞男人?
这个我来说,因为剧情需要,吕克贝松就是那么低俗的,他知道这个好卖。
还有maud的存在有啥意义?
她既没有和她双宿双栖,也没有告诉她任何事,她就是一个完全莫名其妙的人物,好像就为了补全女主的情人谱一样,尤其是最后,女主还说,我的家人都在这张桌子上了,我相信她并没有说谎,maud虽然爱她,但她好像完全没把她当回事。
第四,时间线。
这是唯一这部戏里有点咪咪小的价值的东西,也就是不断反转(俄罗斯套娃),可能对一些人还有技术方面的吸引力吧,对我是没有,因为故事上的一塌糊涂,技巧也没什么补偿效果。
此外补充一下片子里一个很明显的对称嵌套的技术梗,这也是有价值的。
很多时候每部片子都有自己顾不上处理的层面,足以被人吐槽,佳片就是它突出的优点闪亮,短板自然就被忽略,但是本片对我来说故事核心太简单,爽点又触及不到我,imdb那么低分很大原因不是他拍摄技巧怎么了,而是观者就是没爽到,所以那些短板才那么bug人。
说难听点,我对maud美貌的兴趣已经大过了女主和一切剧情。。。。
第五,可信度。
吕克贝松的电影在可信度上一直是吃屎一样的极低,但因为每次他都有触及到观众最爱看的部分而可以忽略不计。
比如郭达森的计程车系列,人们就是要看他脱衣服打人怎么了,对吧!
可是这部电影扔给人的那种爽感全部押宝在女主这个模特的性魅力上,可好多人都还不认识她。。。
其余的还是照常的异常不可信,当观众没有被爽点吸引时,这不可信就导致整个电影越发地屎了。
自从我看了俄罗斯时尚超模Sasha Luss主演的电影《安娜》之后,瞬间对她路转粉,从今往后,她就是我心中的女神之一!描写女特工的电影并不罕见,比如早些年的《绍特》以及近年来的《红雀》,但是把特工拍得如此多面又美艳的电影,《安娜》绝对是独树一帜。
她本是街边天生丽质楚楚动人的卖套娃女孩,分分钟后她已经是烈焰红唇傲视群芳的时尚界新宠,上一秒她还是温文尔雅的高贵少妇,下一秒她已经秒变招招致命的杀人机器。
有时她是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纯洁得让人心怜的美少女,有时她是经验丰富浑身才艺的老司机,有时她身穿比基尼尽情展示人体美的黄金比例,有时她身穿鲜艳似火的热辣内衣点亮人们心中的阴暗角落。
——摘自《首席影评官》实在写不出来我的具体感受但又很喜欢,偶然发现这个发现就是我想说的话。
安娜从小养尊处优,却父母意外双亡后家道中落,只能退出士官学校流落街头。
为了摆脱无望的生活,她试着向海军投递了简历。
一日,她的男友皮特抢劫失败,准备与她逃离,但克格勃的人已经根据简历找上门来,在杀死皮特后给她提供两个选择:死亡,或者加入五年后还她自由。
安娜尝试过拒绝,但最终选择了加入。
安娜努力训练却不得上司赏识,好不容易争取到机会,却发现中了上司的计,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任务,历经千难万险后终于通过考验。
但随着转正任务的增加,安娜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获得自由,心烦意乱的她渐渐起了反心。
又一次任务,安娜被CIA探员抓住,为了自由她接受策反成为双面间谍,并努力工作获得了接见克格勃首领的机会。
她冒死刺杀首领完成了CIA的任务,却因无法逃出克格勃总部生死不明。
CIA与克格勃都不相信安娜死亡,四处搜寻她的下落。
安娜躲藏不过,只好将双方约在一起,利用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证据为自己争取了短暂的自由。
可就在脱身前,恼怒的上司出现将她杀死。
但这只是她与上司演的一场好戏。
原来,她的上司早就发现她被策反,并借此让她做三面间谍完成自己上位目的。
CIA与克格勃确认安娜死亡后终于放过安娜,而与此同时,安娜从假死中复活,奔向了真正的自由。
讨厌这种物化美丽,猎奇美丽,以满足对女人和性幻想的所谓“特工片”
就是个很普通的片...
糟糕的剪辑和动作设计。
吕克·贝松还要拍几部电影证明自己是一个傻逼?We already know,ok?是当所有人没有看过《红雀》和《原子杀姬》吗?对前妻米拉过于思念以至于想找了一个替代品?最可怕的还是这种明明俗到骨髓里面还要打肿脸装cool的片子了!
年度最佳赞语:Bitch
很好奇吕克·贝松如何从拍“关于人的间谍片”堕落到了拍“关于间谍的间谍片”
白天被照相机咔咔,杀人时用消音器咔咔,超模杀人秀。
另一版《红雀》,看到女主和Luke Evans搞在一起让我春心荡漾。
两个男人都靠不住,这部剧说的是忘年交的girl power💪
太久没有打斗谍战剧了!!! 克制 冷静 沉着的全片节奏。但完美的讲了一个环套环的故事!金蝉脱壳 借花献佛和走为上计的完美展现。人人都有她的诉求,人人却都只会索取,留一手总是没错的。电影里的bug用科技巧妙化解带过我觉得没毛病,虽然这部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谍战片,花拳绣腿和超模换装pl'ay总是值得欣赏的,最爱穿貂皮餐厅那部戏,那叫一个不科学反常规的slay。
三面间谍、双面情人,年度最扯淡特工片。《超体》至少还能让人WTF一下,两小时的《安娜》就真是庸俗不堪了。吕克·贝松已经沦落到拍这种不入流的行活,还把自己整得特别像一个女性主义导演。让模特女杀手思考人生的意义,却把自我挣扎拍得如此塑料、廉价。用起闪回的叙事诡计也是不顾基本法,跟不要钱的大白菜似的。倒是把故事逻辑都接上了,但是不经过精心设计的反转,在观众眼里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偷懒。这么说来,还是你爱狗的基努大爷给力啊。
男帅女靓,吕克贝松还是那个爱做梦单纯善良的boy
其实除了之前打着预告片吸引人眼球的餐厅大战戏,太大的看点是没有的……幸亏我还是挺喜欢他的配乐(其中几段)。频繁用了闪回反转结构,但是并没有什么加成,搞得最后有点吕克·贝松女权版肖申克救赎的意思!?(所以硬塞的女朋友T角色到底搞什么!?又没床戏)吕克·贝松对演员过往履历的prodction value真是一如既往着迷,比如海伦·米伦,肯定是要让人跟她《赤焰战场》的退休特工联系上的。吐个槽,标题难道不该是:From Paris With Love。
都9012年了,剧本还可以土到怀疑吕克贝松被冷冻了二十年刚醒过来提笔写的。
这才是真的 别相信男人 靠自己。观感很爽
一个特工菜鸟的职场求生记。简直是个时尚喜剧片。
养眼
无脑动作片,没有“黑寡妇”主演的《超体》好看。曾经传出米兔新闻的吕克·贝松真的是一生只爱一种女人,波波头,模特身材,少女相貌……这一部女主92年的俄罗斯超模萨沙·露丝,跟年轻时的安娜·帕里约、米拉·乔沃维奇有些像,不知道跟双鱼、直男导演是什么关系。
吕克·贝松在《千星之城》尝试作者科幻片赔光家当之后,果断拍了一部爆米花爽片。美苏角力,暴力美学,金发碧眼,一女驭双男。吕克·贝松对于商业元素的理解,似乎还停留在新千年前,老掉牙的品味,简直比电影本身所重构的粗糙时代感还要复古。同时,本片的落伍也体现在叙事技巧上。导演通过不断的闪回,打乱时间线来强行建立反转。这种在叙事技巧都玩儿出花的今天,已经难以满足观众对逻辑和节奏的要求。作为特工片,以及双面间谍题材,影片都没能展现出任何真实的危机时刻,反倒是结尾将KGB与CIA在巴黎的对峙,浓缩与情敌身份的二者对立,三者间的身份关系,是全片为数不多有趣的点。
套娃暗示了情节的层层反转,构思挺好,但是剧情过于碎片化,很多地方又太假,比如最根本的,Anna只经过几年训练就变得如此专业了……两个男人的感情戏也有点莫名其妙,总结就是想法不错但整体表达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