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牌局

Molly's Game,茉莉的牌局,决胜女王(台),莫莉游戏(港)

主演:杰西卡·查斯坦,伊德瑞斯·艾尔巴,凯文·科斯特纳,迈克尔·塞拉,杰瑞米·斯特朗,克里斯·奥多德,J·C·麦肯泽,布莱恩·达西·詹姆斯,比尔·坎普,格雷厄姆·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中国大陆,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17

《茉莉牌局》剧照

茉莉牌局 剧照 NO.1茉莉牌局 剧照 NO.2茉莉牌局 剧照 NO.3茉莉牌局 剧照 NO.4茉莉牌局 剧照 NO.5茉莉牌局 剧照 NO.6茉莉牌局 剧照 NO.13茉莉牌局 剧照 NO.14茉莉牌局 剧照 NO.15茉莉牌局 剧照 NO.16茉莉牌局 剧照 NO.17茉莉牌局 剧照 NO.18茉莉牌局 剧照 NO.19茉莉牌局 剧照 NO.20

《茉莉牌局》剧情介绍

茉莉牌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著名编剧艾伦·索金(Aaron Sorkin)即将转行做导演,而他导演的第一部电影是《茉莉的牌局》(Molly’s Game),该片根据真人真事创作,讲述了“扑克公主”茉莉·布鲁姆(Molly Bloom)的故事。 茉莉·布鲁姆(Molly Bloom)年轻时专注滑雪,水平在世界上排在前列。然而在奥运会选拔中她不幸名落孙山,之后她决定在读法律学院之前给自己一年的假,于是就跑去洛杉矶当了女招待,结果迷上了开设赌局,凭借自己的聪明头脑,茉莉在八年间通过开设赌局赚了数百万美元。来她赌局的都是一些好莱坞巨星和富豪巨贾,包括本·阿弗莱克、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等。 《茉莉的牌局》将根据茉莉·布鲁姆本人2014年出版的回忆录改编,索尼公司将负责制作和发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撕裂人西游新传为我而生仲夏幻想曲如父如母穆桂英挂帅冷战老大人你留下的烂摊子我的真朋友陆家嘴风暴:不眠之夜铁镖母亲/机器人南海归墟生活的烦恼海之盐命运交叉点战国☆天堂极她来找我里约大冒险兄弟们上真白之恋放下旅程西游魔童红孩儿小孩儿我们的时光印记我的婆婆怎么那么可爱2血爱成河珍妮之谜:失去太多小林家的龙女仆S

《茉莉牌局》长篇影评

 1 ) 心疼劳模姐

《茉莉牌局》当八卦故事没有了八卦!

讲述美国著名的“扑克公主”茉莉·布鲁姆的故事。

影片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段的旁边和海量的台词,加上高质量的剪辑和劳模姐出色的表演,让影片有很强的快节奏带入感。

但故事本身精彩程度不够,后段父女情感的爆发也没有充分的铺垫!

6.5分!

ps:这几年劳模姐的表演也挺给力,怎么就感觉不受待见呢!

 2 ) 茉莉牌局 Molly's Game -- Molly's Choice

赌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鱼”,一种是“吃鱼的”,如果你5分钟内找不到“鱼”,那么你就是那条鱼。

天平的一端是500万美元与自由,从此海阔天空;另一端是巨额罚款与监狱生涯,从此戴上镣铐,你会选择哪一个?

茉莉选择了后者。

她是笨蛋吗?

茉莉·布鲁姆,克罗大多大学政治系,平均绩点高达3.9,哈佛法学院入学考试平均分数169分,她考了173分。

从小接受滑雪训练,12岁时做了急性脊柱侧凸的矫正手术,脊柱上的钢钉没有能阻止茉莉对滑雪的追求,手术一年后重新登上赛场。

20岁进入国家队效力,她在北美女子特级滑雪中排名第三。

此时在奥运会赛场上,离奥运奖牌一步之遥。

这是一个天之骄子的命运路线。

茉莉在奥运滑雪比赛中与奖牌失之交臂,选择去法学院之前休学一年。

按照正常轨迹,茉莉会在休学一年内打工,赚钱,旅行,认识更多的人,一年后重新回到哈佛,回到正轨。

人生的奇妙在于,一瞬间有一百万个可能,每一个选择排列组合成了人生。

茉莉因缘巧合下为眼镜蛇休息室老板打工,这里每周都有一个秘密牌局,茉莉作为助手帮忙通知牌局并记分,平时只能在荧幕和星光大道上见到的名流,都是眼镜蛇休息室的座上宾。

得知可能会被老板降薪之后,茉莉没有就此放弃,反而倾其所有,花光所有积蓄租下四季酒店一晚5200美元的套房,高薪聘请17000美元的洗牌大师,精心准备88年的拉菲和高斯巴雪茄,孤注一掷,赢得了眼镜蛇休息室的客户,从此眼镜蛇牌局变成了茉莉牌局。

茉莉凭借与身俱来的聪慧与天赋周旋在这些在好莱坞举足轻重的人物中,如鱼得水。

牌局不仅给茉莉带来丰厚的小费与经济来源,更重要的是带来了难以企及的社交圈的身份与尊重。

好景不长,在茉莉牌局经营地蒸蒸日上之时,茉莉发现核心玩家利用牌局放贷,把牌局变成了不公平的游戏,两者分道扬镳。

核心玩家完美复制了茉莉带走眼镜蛇休息室客户的那一手,茉莉失去了牌局。

这一次,茉莉面对回到法学院继续学业的常规路径,选择了到东海岸,在纽约东山再起,再组牌局。

茉莉从花花公子的女伴们入手,这些美丽的女孩们有外交官的女儿,通晓9国语言,有编程黑客,有玩牌高手,茉莉牌局新时代就此开启。

一年时间,茉莉年营收达到477万美元,辉煌达到顶峰。

每天出入最豪华的五星酒店,身着华服珠宝,往来皆衣冠楚楚的名流,这里有最烈的酒,最美的女人,也有最堕落的声色犬马。

电影里让我印象深刻的赌徒有两个,一个是布拉德,一个是哈伦。

布拉德——掌握着7亿美元石油基金的老板,玩牌非常老实,牌技很烂,却对赌博有着无上热情,喜欢跟牌,加大注。

哈伦——顶尖扑克牌手,谨慎老道,不露破绽,只会在看到大赢率的时候下重注,在不确定时经常弃牌。

赌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鱼”,一种是“吃鱼的”,布拉德是鱼,哈伦是吃鱼的。

在哈伦与布拉德的对决中,布拉德拿着一手烂牌,却推出了重注,哈伦处于一贯的谨慎,决定弃牌,结果布拉德连一对对子都没有,尽管这一句哈伦只输了4万美元,而前半夜哈伦的五万美元本金已经翻了三倍,这一轮彻底打乱哈伦心绪,哈伦由牌手变成了赌徒,丧失了谨慎与判断力,昏招频出,在最后一局中,对手拿着一手烂牌下重注,哈伦吸取教训,跟注,结果对家拿到了“不可能的牌”,哈伦输的一败涂地。

哈伦身体力行了这句老话,千万不要和白痴战斗,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低到同一水准,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当然影片最后我们会发现,布拉德其实一点也不傻,更谈不上老实。

他掌管的 7亿美元对冲基金其实是庞氏骗局,他来参赌也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希望混着圈层,靠着参加赌局认识名流,圈了很多钱给自己买别墅豪车,银行账户里只有700美元。

茉莉牌局里各色人等汇聚一堂,利益交错之复杂,可见一斑。

牌局越玩越大,玩家借贷越来越多,杠杆越来越高,茉莉作为牌局中心,已抽身不得,游走在黑与白的边界,踩在法律边缘。

身边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恋人。

每天都紧绷着弦在刀尖起舞,茉莉借助于苯丙胺,可卡因,安定药,维柯丁,氨酚径考酮片保持清醒,并染上毒瘾。

局面愈加不可控,一个女人无权无势,却掌握着令人惊羡的巨额财富与名流圈层,许多人包括俄罗斯黑手党盯上了这一只肥羊,被自己的司机背叛设局,被抢劫,被殴打,被勒住咽喉,茉莉终于决定抽身,却被FBI逮捕并冻结全部财富。

前半生多幸运,此时就有多无力,仿佛世界一下子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没有积蓄,没有工作,甚至没有钱聘请一名好的律师。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人生“至暗时刻”。

所有人称茉莉为扑克公主,媒体们就像吸血的蚊子一样绕着茉莉打转,指望从她嘴里得知天王巨星,名流贵胄的新闻八卦,好好炒作一笔。

茉莉的移动硬盘就像潘多拉魔盒,记录了所有与扑克玩家的往来信息,有关于华尔街富豪提出要求赌局作弊的记录,也有大亨包养情妇的花边新闻,硬盘里的绯闻秘密可以让富豪名流身败名裂。

FBI表示,交出硬盘,便可以放其自由。

即使不交出来,接下来要继续上诉,还是会被强制上交,只不过是主动上交与被动上交的区别而已。

天平的一端是500万美元与自由,从此海阔天空;另一端是巨额罚款与监狱生涯,从此戴上镣铐,你会选择哪一个?

茉莉再一次做出了选择,坚定地选择后者。

看上去是很笨的选择,可是茉莉从来与笨毫无关联,就在赌局开启的日日夜夜,茉莉通过Google和自学,了解了翻牌,河牌,转牌,失重,冤家牌,船牌,坚果牌;知道了银河系中心的味道,甚至还差12分就修到了天文学位。

问:我们银河系的中心是什么味道?

答:银河的中心是甲酸乙酯,恰似朗姆酒香味和树莓子的味道。

我看过时间最繁华的风景,穿过华服美衣,享受人间至味,见过金字塔尖最高的一群人,掌握巨额财富,一瞬间这些都化为乌有。

我只剩下名声。

That's my name, and I'll never have another.最终的大结局我就不透露了,给大家留点悬念。

感谢关注Amira的进步青年说(微信公众号:Amira_talk),正值周末,不妨准备一杯最爱的饮料,躺在沙发上,看一场茉莉牌局。

感谢关注Amira的进步青年说你会发现,人生就是由无数选择造成的,富贵名利皆泡沫,所有的包袱都与欲望相关,不如放下欲望,减少包袱,轻装前行,从今天起,多关心粮食与蔬菜,与家人挽手散步,朝朝暮暮。

 3 ) 台词密度很高的电影

1.女主真好看,气场强大,事业线都露的是恰到好处。

2.她老爸最后在长椅上和她说一定要帮她报仇那段让我泪奔,因为想起大学时候我父亲也坐在校园内一张长椅上对我说过无论如何都会相信我的话。

3.最后法官对华尔街的反讽让人觉得很爽。

4.她滑雪⛷️的伤痛让人触目惊心,心理学教授的老爸带出了自己家一家两个奥运会选手也是厉害。

我记得现实中我曾经有个学生是奥运会某水上比赛项目第九名,反应超快,理解能力超强;剧中女主人设也是绝对的高智商,放弃哈佛法学院录取来闯社会。

5.现实中参加她赌局的是本·阿弗莱克,列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和蜘蛛侠。

以上是今天看的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地方。

 4 ) 主题不鲜明

看完此部电影的感觉就是,这电影想表达啥呀?

女主的成长有不顺利,父母的感情的不和,自己运动生涯造成的意外,然而,作为一个成年人,她组织若干赌局,见识各色人等后,自己依然吸毒,沉溺于灰色地带,虽然她的律师帮她争取了最终的不入狱,但她的人生不值得学习更无法羡慕啊!

除了她彪悍的智商,话说,整部剧对扑克牌的术语说的太快太多,整部电影表演无数次打牌情况,但就没有一场能让人记住的。

唯一的亮点是,最后她爸爸给她三个问题答案,算是有点心理学深层的含义,最终女主和内心深处的遗憾和解了,但这部分表达的也不细腻。

这部电影我勉强给六分吧

 5 ) Just some screenshots——过去的经历成就现在的自己

电影不是很看得懂,我承认对于我的认知来说有些深奥。

渴望融入上流社交圈与风云人物推杯换盏,反抗父权➡️反抗男权,只能说过去经历成就现在的自己。

由自由滑雪运动员身份转换成组局的扑克女王,宁可包庇权贵也小心翼翼维护他人生活的安宁,真是好一个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圣母。

ps,不是很懂黑人律师角色出演的意义。

 6 ) Aaron Sorkin导演处女作:熟悉的Sorkin式传记配方

(后附一些小八卦和书中提到的玩家名单)我一直非常佩服Sorkin的编剧能力,《The Newsroom》和《The West Wing》都是豆瓣评分过9分的美剧;电影方面,2011年凭借《The Social Network》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

从《Moneyball》到《The Social Network》到《Steve Jobs》,Sorkin对传记的改编可谓是得心应手。

这次Sorkin导演的处女作,他毫不意外地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传记题材。

《Molly’s Game》是很典型的Sorkin式传记配方。

《Moneyball》是聚焦于Oakland一个赛季,并穿插Billy Beane的人生;《The Social Network》是由两场法律诉讼来展示Mark Zuckerberg的天才;《Steve Jobs》是聚焦于三场产品发布会,来描绘Jobs的传奇;而《Molly’s Game》则是由Molly和其律师的谈话引出她的“扑克公主”之路。

Molly由一个酒吧女服务员成长为一个控制着洛杉矶和纽约最大赌局的人,来的玩家包括好莱坞明星、导演、制片人、歌手、运动员、房地产巨鳄、欧洲贵族、中东土豪、华尔街精英等等。

原本以为,以Sorkin在好莱坞的人脉和电影的内容,一定会有很多大牌来客串,蜘蛛侠、小李子、本·阿弗莱克都该来客串一下自己啊!

结果谁也没看到,还真有点失落。

Sorkin花了很大力气隐去了所有人的真实姓名,他说他不想让这部电影成为一部关于八卦的电影。

但我觉得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毕竟他还要在好莱坞混下去,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大家总归得避避嫌。

其实真名就算不说,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是不是。

讲真,Molly这本自传,简直就是天涯八卦论坛高楼帖整合出版的书。

整本书是她的扑克发家史,并且文笔真是烂得可以,也就是爆点料的时候比较有趣了。

去看电影之前,我以为电影会像书一样有很多打怪晋级式的牌局描写,这可能更符合好莱坞式爽片的格局,看的人可能也会更多,但也就落入了俗套的爆米花电影了。

书里讲牌局的时候,一开始还觉得有点意思,但看到后半部分,我差点不能坚持看完了。

而Sorkin跳脱出了书的框架,把电影聚焦在Molly这个人和自己的矛盾与和解,所以电影里不多的牌局内容让我觉得意犹未尽。

能从这样一本烂书中延伸出人性的升华,你真的不得不佩服Sorkin的编剧功力。

Sorkin为了提升电影的立意和戏剧化程度,非常老道地为Molly添加了悲剧色彩和加强了矛盾冲突。

Molly在书中提到她放弃滑雪的原因,是在滑雪项目拿了全美第三名之后,不想再忍受生理的痛苦,想向前看了;而Sorkin从Molly身上挖掘出了更精彩更戏剧化的故事,在电影开头用那场惊心动魄的摔跤一下子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

电影中Molly研究生被Harvard Law School录取却没去上,但书中仅提到她毕业于University of Colorado,学的Political Science,这所大学去年US News综合排名94(我在书里、维基百科和Google都没有找到Molly与Harvard或者任何一所Law School有关的信息,但我并不能100%确定,有错误欢迎更正)。

一个是毕业于二本要去流浪,一个是放弃了清华北大要去追梦,这两个故事观众会更喜欢看哪个?

电影里的Molly似乎一直是孤身一人,看起来脆弱、孤独。

但其实是Sorkin删去了所有的罗曼史,这样似乎使得这个人物更加悲剧。

事实上Molly的感情生活不要太爽。

接触牌局后第一任男朋友是Drew McCourt。

McCourt家族那时候是Dodgers的所有者。

和Drew分手后,她在纽约还养了一只“小狼狗”,这只小狼狗是一个在家不受宠的富二代弟弟。

Molly的纽约牌局,是她通过之前一次牌局结交到的纽约上流社会精英介绍得来的,而不是如电影里一样给一些小妞塞点钱,然后甩出名片就成功了,但这种方式确实更酷和更具戏剧性。

本片要说问题的话,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Molly Bloom本人了。

劳模姐的表演非常棒,但我是说现实中的Molly。

在我看来,她远远没有伟大到需要花两个半小时来表彰她的人生。

Zuckerberg改变了社交网络,Steve Jobs震动了科技,Billy Beane重新定义了棒球,但Molly Bloom有什么贡献呢?

也就贡献点八卦花边了,但这些八卦花个两分钟就全部看完了。

由她的自传看来,她是一个充满优越感,爱炫耀又虚伪的人。

当然,不爱炫耀的人怎么会写自己的自传来叙述自己有多牛逼呢。

Molly曾在医院做志愿者,她不断地提到这份志愿者经历对她来说多么重要,但是她仍然可以为了虚荣轻而易举地放弃掉。

她觉得她老板逼她放弃志愿者工作很可恶,可是真正虚伪的人不是她自己吗?

通过帮助这些悲惨的人,似乎让她达到了一种救世主般的满足感,使她可以减轻内心的罪恶感,让自己Feel Better。

这不是利用别人的惨吗?

就像有的明星去贫困地区做公益,其实就是为了拍几张照想让全世界觉得自己很善良美好。

当然,做慈善这事,不管内心有多假,只要你去做了,或者只是捐了钱,我还是抱着尊敬的态度。

但就事论事,慈善并不是万能的挡箭牌。

我真的不理解现在有些人,只要有些明星做了慈善做了公益,好像这个人任何错误任何缺点就因为做了慈善可以原谅了。

做公益能证明他做了一件好事,但做了一件好事并不等于他是一个好人。

不可否认Molly是一个智商很高,也很有社交手腕的人,但这种秀优越狂魔真的让人喜欢不起来。

Molly经常提到她的家人有多厉害。

我爸爸是教授,哥哥是医生,弟弟是奥林匹克选手是NFL球员还是Tommy Hilfiger模特。

我是我们家“最没用的人”,但我仍然做什么都很牛逼,我之前滑雪很厉害,我现在做赌博很厉害,我没去学法律也是因为我自己放弃了。

这种感觉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这和“我有一个朋友超牛逼……”或者在社交网络上发照片不经意露出一个大牌Logo是不是很像?

但Molly更厉害,她直接把这些写成书了。

Molly还在她老板手下参与牌局时,觉得自己过得很艰难。

这好像是因为老板的暴政,但其实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她最大的郁闷点在于,赚了很多钱但不能和人炫耀。

Molly放在今天就是那些喜欢什么都在朋友圈秀的人。

秀哥哥,秀弟弟,秀包包,秀所谓的上流社会生活。

但现在她连家人都不能说,这可能真的要让她抑郁了。

她是那种享受被人羡慕的感觉的人。

所以,在一次好莱坞的派对中,她听到有人在讨论这神秘的牌局时,她终于忍不住走上前去说“我就是组织牌局的人”。

Molly一直有一种高人一等的自负感。

她的这种优越感尤其体现在她对女性的态度上。

洛杉矶这个城市,90%的人都想做电影。

超市的收银员在做演员,餐厅服务员在写剧本,Uber司机告诉你他想当导演。

这一点《La La Land》已经描绘得淋漓尽致了。

Molly在酒吧做服务员的时候,大部分女服务员都是不得志的演员或模特。

而她看不起这些人,她用“Silly”来形容她们。

她觉得自己即使在做相同的工作,还是高于那些模特和演员一等,但实际上她明明和她们一样削尖脑袋想爬入上流社会,想要和富二代约会。

Molly的牌局里只有男性玩家,她也从没想过邀请女性玩家。

女性的出现除了在场的“陪赌小姐”,就是他们的女伴和绯闻对象。

电影里匆匆而过很多美女们,可都是她在书中称之为“friend”的人啊,my friend Blair, my friend Tiffany…可她利用Blair给她房子住,有了钱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

她和Tiffany之类的美女模特和演员“交朋友”,实际上是利用她们帮她招募玩家,做“陪赌小姐”,有时自以为聪明地不走心地夸她们几句,以显示所谓“友情”。

她真的完美诠释了何为“塑料姐妹花”。

Sorkin选择了传记片作为导演处女作是聪明的选择,但也是走了一条捷径,一条他早就走得得心应手的路。

他知道他最拿手的是传记电影,我猜测他准备处女作的时候,大概曾疯狂地物色传记,但是大多数传奇早就已经拍成了电影,只能选择Molly's Game这样似乎还有一点点有趣的故事了。

虽然Sorkin很努力把她的傲慢引向自卑,以及与自己和与家庭的冲突,意图升华电影的立意,但可惜Molly实在是一个不算英雄也不算枭雄的尴尬人物。

并且和之前的电影比起来,故事风格和叙述结构都没怎么变,所以就算台词再厉害,也有点缺乏新意。

伟大的电影是要导演心中有一种强烈的叙说欲望的,而我感受不到这是他拼命想要表达的东西。

他的剧本是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但如果再执着于传记片,可能Sorkin的传记电影就跟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一样会越来越模式化了。

另外,他作为导演,对电影的节奏把控并不精准,以至于给我的感觉像是看了三集的Mini Series。

但是无论Sorkin是不是偷懒,我还是不得不承认Sorkin的剧本功底确实厉害,以及这绝对是一部合格的处女作。

不过,我还是更希望之后看到Sorkin可以跳出他的传记片套路,把他内心的故事表达出来,期待他带来更多惊喜。

一些有趣的小八卦:· 一开始玩牌的Cobra Lounge是好莱坞有名的The Viper Room,也被称为Johnny Depp’s Joint,因为这是Depp和Anthony Fox一起创建的。

这里也是River Phoenix去世的地方。

2004年它被卖给了Darin Feinstein,也就是Molly的老板,书里的Reardon,电影里的Dean Keith。

· 电影里的Player X其实是蜘蛛侠Tobey Maguire。

他光靠扑克一年可以赚$1000W。

说实话我觉得Tobey的传记可能比Molly要好看——披着羊皮的狼,蜘蛛侠的双面人生,好莱坞巨星操控的地下赌局……想想就很带感啊!

· Leonardo DiCaprio应该算“佛系玩家“,他玩牌时喜欢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 Ben Affleck第一次参加赌局时,有一个玩家问他Jennifer Lopez的ass怎么样,他说:”It was nice.“附书中提到的玩家名单:*Molly虽然揭露了很多人名,但给一些巨头还是安了假名,比如她之前的老板Darin Feinstein在书中就叫Reardon· Tobey Maguire · Leonardo DiCaprio · Ben Affleck · Todd Philips (《宿醉》导演)· Nick Cassavetes (《恋恋笔记本》导演)· Guy Laliberte (Cirque du Soleil太阳马戏团创始人)· Leslie Alexander(当时是休斯顿火箭队所有者)· Irv Gotti(嘻哈歌手,Murder Inc创始人)· Nelly(Rapper)· Gabe Kaplan(喜剧演员)· Alex Rodriguez/A-rod(著名棒球运动员)· Pete Sampras(网球运动员)· Arthur Grossman(这里Molly好像用了假名,这人应该是Alec Gores,Grores Group,商业大鳄)· Helly Nahmad(艺术经理人,来自最大古典艺术收藏家族)· Houston Curtis(制片人)· Philip Whitford(书中说是欧洲贵族,但据说是假名,因该是唱片制作人Cody Seibel)· Dylan Sellers(导演、制片人,去年5月去了Weinstein,然后整个性侵风波就发生了……)· Steve Bill(说是导演, 但这个导演我真的没听过也找不到)· Chuck Pacheco(演员、制片人)· Bruce Parker(Callaway Golf的founding partner)· Bob Safai(房地产巨头,Madison Partners)· John Asher(没什么代表作的演员、导演,但他继父是被称为情景喜剧教父的William Asher,是《I Love Lucy》和《Bewitched》的导演,前妻是Jenny McCarthy)· Bryan Zuriff(制片人,《Ray Donovan》和《Steve Jobs》的执行制片)· Illya Trincher(他爸Vadim Trincher经营巨大的非法博彩生意,Molly在纽约养的小狼狗Eugene是他弟弟)· Rick Salomon (Paris Hilton性爱录像男主角)· Neils Kantor(不知道是笔误还是刻意的,应该是Niels Kantor,家族收藏现代艺术,Kantor Gallery)· Andrew Sasson(The Light Group创始人,拥有许多著名夜店和餐厅)· Bradley Ruderman(hedge fund manager)· Jamie Gold(制片人,赢过World Series of Poker Main Event)· Mark Wideman (律师)· Pierre Khalili(书中说是伊朗土豪,但不清楚是不是用了假名)· Baxter(说是金融专家)· Kenneth Redding(书中说是运营hedge fund)· Easton Brandt(书中说是hedge fund)· Keith Finkle(书中说是华尔街传奇)· Igor(Vadim Trincher担保的神秘俄罗斯人)· Derek Frost(书中没提是干嘛的)· Bosko(书中没提是干嘛的)· Joe Fucinello(书中没提是干嘛的)

 7 ) 缺失。

茉莉牌局,看完了。

一个带着优雅与粗暴的,满是信息量的开头,会觉得很屌,比社交网络开头更直接的爽感,但也稍显低级了。

画面大于对话大于旁白,所以我不同意某些人用“show me don't tell me.”来攻击拉斯冯的女性瘾者,不过攻击这部,好像就合情合理。

诶我就不明白了,她离开那个什么眼镜蛇棋牌室以后自己开的棋牌室钱从哪来呢?

她的积蓄都基本花光了,房间一天就5000美金而小费就几百美金…而且她为什么要帮那个男的找人呢?

提高风险也不能多赚钱。

哦,合着小费要的更多了…这律师又是在干嘛…完全没有动机啊…律师辩护这段真是给我看傻了,怎么能这么冠冕堂皇…这个片子最主要的只有两点,童年决定论和受过创伤的人犯的错应该被原谅,这就是这个片子的基石也是其输出的,但这些东西立得住吗?

真的是一个导向非常诡异的片子,主角的观点矛盾与动机缺失简直到了无法理喻的程度。

2分。

 8 ) 在艾伦·索金的作品中,《茉莉牌局》的剧作水平处于怎样的位置?

首先来说明 《茉莉牌局》 是一部根据茉莉自己写的传记小说改编的电影, 其中绝大部分还原了原小说的内容。

该片的题材就是传记体,恰好正是导演 艾伦 索金的(Aaron Sorkin)拿手菜。

这从他之前编剧过的《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 和 《史蒂夫乔布斯》 有异曲同工之妙。

唯一不同的是《社交网络》是通过两场法律诉讼来展示Mark Zuckerberg的创造力与天分,《Steve Jobs》是聚焦于三场产品发布会,来描绘Jobs的传奇历史。

可《茉莉牌局》不同, 这部电影是通过主角茉莉和她的良心辩护律师 Chalie Jaffey 的一段段谈话来拉开这位“ 扑克女皇” 的心灵路程的。

而非常直观的结果就是《社交网络》获得了最佳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而《茉莉牌局》虽然成了奥斯卡陪跑,但也是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

但对于这两部电影,光靠排场、故事情节是没有办法真正衡量它的核心价值的。

原因就是《茉莉牌局》发生于真实赌局牵扯到太多好莱坞明星、政治家与金融大鳄。

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有小李子、本·阿弗莱克、还有蜘蛛侠的第一代扮演者Tobey Maguire 。

而电影的中心就是茉莉极力保护她赌客的隐私,宁愿被判刑坐牢都不愿意出卖客户。

所以自然Sorkin花了很大力气隐去了所有人的真实姓名,他说他不想让这部电影成为一部关于八卦的电影。

我读过网上有些人写的评论许多都说茉莉不讨喜,觉得她不够传奇,故事平淡。

如果说对于一个从一无所有开始当记账的小女生能在短短几年内把她的牌局发展的如此顶尖有声望且能聚集顶尖名流,而又在一夜之间失去一切再东山再起,随后被警察逮捕再丢失一切,这都不算传奇的话,那可能人与人定义的传奇是不一样的。

看清本质, 她只是一个非常聪明,有赚钱欲望、有目的性、有胆识,同时也有着个人道德底线的人。

而对于《社交网络》中 Sorkin 在描述Mark Zuckerberg 就显得非常中立,并没有带太多感情色彩。

电影结尾处实习律师说出口的“ you're not an asswhole ,Mark, you just trying so hard to be." 可能不仅是观影人看完电影的感触,或许也是Sorkin 对于Mark zukerberg 的评价。

他在编剧时没想过把这个创建全世界最大社交网络(Facebook)的人当成神或是传奇,在我看来他只是极力去还原事件真相,让人们看到了除了他表面上的风光其实是用多大代价换来的。

可是在《茉莉牌局》就大不相同了,可以明显看出Sorkin的拍摄角度中在通过正义律师对于整件事的一次次了解和一次次辩护中, 他发现在这个被媒体所陈称为“扑克女皇”的皮表下,她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与被人难以理解的自尊。

所以在最后一个镜头中拍摄回到 茉莉在参加奥运时被树枝绊倒所倒在地上,她拒绝被人扶起也拒绝被人关心,坚强的自己站立起来,赢得所有人的掌声。

这段镜头在实质上与电影剧情毫无关系,但是其中夹杂着Sorkin的私人感情,他希望茉莉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人是各有各自感情的动物,有些人为了钱能放弃仁义道德,独自攀登顶峰。

有些人却能在已经丢失一切时保住自己最后的道德和尊严。

——原创作者:PETA

 9 ) 我懂了,男人也爱“浪子”

我希望,这是一部以女儿视角讲述父女间心路历程的励志片。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始终是这个画风就妥了。

开篇是严父当道,中间女儿误入歧途,结尾是慈父呈现,外加一条副线——辩护律师和自己的女儿。

末了,两对父女双双温情继续人间正途。

多美好的故事主题啊!

但都21世纪了,这种片子不能抓人眼球啊,更不能上某红薯的推荐榜啊!

一定要离奇,要热血,要恶人有恶报!

最好还是个美艳大女主!

误入歧途的女主一定要有前后人设的鲜明对比。

曾经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别人家的孩子”,后来是叱咤地下赌场的“大姐头”,至于是否为事业献身过,人家一直否认,咱们也吃不到这块瓜了。

如此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女主,天天过得是啥日子?保镖、律师、下属,随时待命,酒店、豪车、奢侈品,触手可得。

关键人家身材还贼好,穿衣风格还是纯欲风。

工作时离不开黑框眼镜,让我想起了2021年的美剧《虚构安娜》。

剧里的俄罗斯名媛不会是从Molly姐身上获得的穿衣灵感吧!

其实以上情节已经满足了商业片的诸多元素,再加上一些父女情愫,金盆洗手的煽情不就好了么!

要是想拔高一下主题就说说怎么帮FBI特工抓坏蛋不就得了么!

不行,这部电影是奔着叫好又叫座去的。

真人真事改编,还得慢条斯理的把故事讲完,所以有一天隐退两年的女主要请律师为自己辩护,但她没钱。

好巧不巧的,律师的女儿和老婆是女主的粉丝。

嗯,通过小报头条和女主的半吊子自传发展出来的女性粉丝们。

聊着聊着,年入百万的大律师突然着迷于女主的职业操守,决定不收定金为她辩护。

啊?

画风不对了吧。

为啥不出一天就答应给她辩护?

还一口咬死她没为事业献身?

律师不都是看证据么,这么容易陷入情怀啊!

就因为你俩都是为客户守口如瓶的老实人,惺惺相惜?

至于律师到底怎么研究的女主自传和电脑硬盘,电影里也没细说。

辩护词只是强调她隐退的两年内很安分,当“大姐头”的时候也纳税了!

于是在法庭上,大法官把女主与华尔街金融罪犯相比(那群不纳税的),减低了刑罚,一点也没给特工机构面子。

突然好顺利啊!

前面律师叽叽歪歪说减刑很难的时候,都在干嘛?

刻意拖时长搞反转吗?

还有牌桌上的诈骗犯、黑帮兄弟稀里糊涂的就结案了,殴打女主的混混也在扫黑行动中被清理了。

最后一个镜头是两对父女餐桌上觥筹交错,这……你爸把律师费结清了?

总之,电影里想表达的内容好繁杂,父女情、子女教育、打工难、赌场生意、扑克技巧、蒙冤、暗恋、法律公正……其实我想看的还是我开头说的那种煽情一些的励志片。

因为在好莱坞的片子里,父子、母女、爷孙煽情很多,专门讲父女的不多。

我也不想看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

现在是法治社会,犯罪记录不可消灭,助纣为虐就是大恶。

而不是女主孱弱的自白:赌场的工作氛围太颓废了,自己天天熬夜嗑药,身体和精神在双重消耗。

你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一直在试探法律底线么?

不是应该愧对毁掉别人的生活么?

不,咱要说本来可以八面玲珑、绯闻缠身的美艳女子一反常理,破产了都要为客户保守秘密。

咱还要重点强调本来就不容易挣大钱干大事的小镇女孩,在操持灰色产业时也要给政府纳税,还特别多。

再者说,这么多年她都守身如玉,这也太难得了!

真是应了电影中诈骗犯说的那句话了:Molly,你是我梦想中的女人!

女主回答:对,但不是你们梦想中会娶回家的女人!

因为要娶回家的女人是身世干净、品行端正的,而男人们梦想中的女人是为他守身如玉、保守秘密,智商高,会挣钱,爱穿低熊紧身衣,还是离家出走的。

这么一想,男人也爱“浪子”啊。

娶不娶的,先放一边,一定要对准熊拍,还要没完没了的提示“她回头了,她还能当畅销书作家”。

还有一个点,电影的破碎剪辑没有交代太清,女主为啥会走上“浪子”之路?

我推测是,虚荣心。

本来老爸引她的走的是荣誉之路,但过程太辛苦。

后来他老爸问她是为了掌握控制权吗?

她否定了,她要是真想掌权就能让FBI掌握更多信息了,就得秘密审讯了。

女主在回忆时反复说,就想留住牌局,就想跟这些纸醉金迷的大佬social,不甘心做小透明。

律师跟她讨论管教孩子严不严,她说要多给女孩零花钱,不然会被别人包养!

律师问她为啥不接受交换条件,她说眼下只剩自己的名誉了,要保住,要钱何用?

我来透露一下律师的心声:你律师费都没付呢,装啥装?

你那算名誉,替一帮子赌徒守口如瓶?

不就是想在道上少点仇家,在大佬圈留点颜面么!

大佬们会重新启用你?

你又被自己的虚荣心蒙蔽了。

行吧,既然我是你的辩护律师,我就换个词,扣个“职业操守”的帽子。

说不准以后能从你的硬盘里换点客户资源……so,“浪子”是真撩人,也真是娶不回家。

 10 ) 推荐看但达不到四星的一部探索原生家庭到底有多大魔力的影片

看完感觉挺好的,蛮流畅的,属于别人问这片儿怎么样,我会推荐看的,但是豆瓣这评分有点问题,推荐看就上到四星了,对于满分五星,四星还是给不出手的。

给不出的一星很大部分是因为最后二十分钟以及劳模姐的台词。

最后二十分钟前积压了太多,法官宣判的时候一下放下来,说实话在这之前这个女人真的的牵动着我的心啊,想着看完赶紧查查原型后来的生活如何,可惜宣判以后四个字虎头蛇尾,一直到聚餐的部分都能感觉出导演在很生硬地试图结尾。

没有很精彩的人生最后滑雪的部分又搂回来一点儿,可配合上劳模姐那听起来像teenage girl、且没有感情的那种平淡旁白,似乎又搂不回。

整部片子都在讲述一个宇宙真理:原生家庭决定着任何人的人生轨迹,有意无意的,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努力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心理上的影响,可走的每一步还是被狠狠拉了回去。

《茉莉牌局》短评

和斯隆女士的路线有点像,都是要强的大女主,语速都一样快。很喜欢这种快节奏的剧情推进,没有多余的废话,看着很爽。#视线总是移不开劳模姐的胸,害羞。。。#

7分钟前
  • 朵朵鸭🦍💨
  • 推荐

全程旁白念得人脑壳疼,还不如直接看原著小说了,这叫电影吗,这叫有画面的广播

11分钟前
  • Marni
  • 较差

为啥把有趣的点全扔了?

12分钟前
  • 哈卡
  • 较差

劳模继续保持了她slay全场的风范,没有任何一个时刻会想把目光从她身上移开,对于索金的剧作来说,依然保证了吊打二流编剧的高质量烧脑对白水准,在张弛有度的节奏、明快的剪辑、密不透风的旁白对白轰炸下留给观众思考喘息的空间很有限,但依然散发出足够的娱乐效果,也很有女权味道。(72)

13分钟前
  • yihan1010
  • 推荐

对大段旁白的电影天生抵触,总觉得是画面语言缺憾或者导演能力有限,电影里看,Molly过得算是不同于平凡人的人生节奏,但还谈不上传奇

17分钟前
  • 红彤彤の彤
  • 较差

前面一直通过茉莉和律师的对质似乎在营造对自传励志鸡血叙事的消解,可末尾老爸一来daddy issue一解咋就顺着自传画风说到底还真成了屡败屡战励志故事了?

20分钟前
  • paradiso
  • 还行

给合格完全是索金的剧本非常工整,然而视觉想象基本没有,完全不信任演员的表演,内心戏全靠说,那为什么不弄广播剧,不信你直接听他们的对话,故事不会有任何遗漏;elba的角色比劳模姐的角色更加吸引人,可能真的是因为没有把他的内心戏说出来,反而有了悬念张力

25分钟前
  • Dirtydung
  • 还行

牌局举办者的传记,有趣。高端阶级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呀。政府的权力由于一个检察官的错误而被滥用,真的无话可说。

30分钟前
  • 点击即刻爆炸
  • 推荐

话痨到让人头疼。我是在看电影,不是在听说书。

33分钟前
  • m
  • 较差

不过是个,呃,好像强大的女人

38分钟前
  • 流水音
  • 较差

索金写对话真不是吃素的,虽然我觉得真实生活场景里这样讲话几分钟脑子就要炸开,但放在电影里确实非常刺激。但是索金这次作为一个自由派,有点太过于强调个人品格坚韧甚至女权的意思,茉莉虽然是个女强人,玩转各位财主之间片叶不沾身地挣钱,但并不代表不过问这些钱的来历、守口如瓶就是对的吧

4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本来这是一部即使Sorkin自己掌镜+两大男神女神加持都已经让人觉得昏昏欲睡的无聊剧情片,话太满,剧情反转又毫无方向,而且Sorkin的恃才傲物让他不愿意使用任何麦高芬 于是整部剧在中央公园之前看上去极其茫然,结果也不知是为什么最后给片子加上一点daddy issue,似乎是为了自圆其说,反而倒是有点意思了。女庄家为自己洗白也不要太当真,off the book的故事肯定比没拍出来的精彩100倍。

47分钟前
  • 糖仙贝
  • 推荐

冗长,人物也莫名其妙

51分钟前
  • 不說話的Alvin
  • 较差

运动员转型的赌场女王,在好莱坞和华尔街两处虎穴中闯荡创业的真实故事。剧本节奏和对话扎实,全片质量则略拖沓扁平。在法律和道德的灰色地带中,即便手段再潇洒、转身再华丽,洗白恐怕还是不易,至少光凭这部电影做不到。

54分钟前
  • 西木的风
  • 还行

非常话唠的传记,molly真是口才一流了,这钱赚得真不容易。后面有几场感情戏有点牵强,尤其是奶奶/爸爸的教育对molly选择决定性的作用不是过渡得很好。不得不说,小molly在录像里真是太好看了。

55分钟前
  • toishiki
  • 还行

节奏紧凑,全程高能,没有尿点。剧本继续延续艾伦索金的话痨风格,然而没有电视剧感,有几场调度简直成熟的一逼,一点不像新导演。劳模姐驾驭这种bitchy的角色驾轻就熟。

57分钟前
  • 孜然一身
  • 力荐

旁边一直用劳模姐我就想起了纸牌屋。劳模真是太适合这种角色了。最后律师爆发,父女交心也是有点意料之中了。居然是真人真事。playerX真是某人哈哈哈刺激了!

1小时前
  • Dita
  • 推荐

Aaron Sorkin第一次当导演,结果就给自己写了这么个剧本……

1小时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茱莉或許曾從牌桌牟利,牟利卻絕非是她的目的;正好相反,她比任何人都渴望公正,因為人人依照她的遊戲規則運行,才是她行為意義的唯一來源。並非人人都能理解這種事情。幸運的是,那個更偉大的遊戲規則的仲裁者──法官,顯然是其中之一。他給予茉莉的無疑不是出乎同情的減刑,而是出於同行的自赦令。

1小时前
  • 焚紙樓
  • 推荐

讲故事太多了,很无聊。

1小时前
  • 有时间就看电影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