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在微博上看到这个电影的宣传时,吸引我的不是令人诧异的忘年恋,也不是推动法律以及之后的社会意义,作为一个俗人,最先注视到的是佩姬身着中性,倚靠车门的身影。
本以为一脸颓废的佩姬与摩尔阿姨是在打官司,在看完影片之后觉得自己简直是肤浅至极。
一下子想到了青峰的他举起右手点名,犹太、吉普赛、同性恋、这些被世人所诟病的角色是否真的如此不堪吗?
还是一直以来的思想作祟,誓要铲除看似与伦理教条暂时不符合的事物呢。
不得而知。
唯一知道的是就如当时的太阳论和地球论,在现在看来简直就是一场笑话。
人们更乐意站在制高点的位置上谴责过去,质疑现在,却意识不到在几十年乃至几百年之后,多少人怀着鄙视的眼光嘲笑这群古人迂腐与懦弱。
影片中佩姬饰演的修理工刚开始并不能理解摩尔阿姨的意愿,甚至不懂得摩尔阿姨那么拼命的为她争取补助是为了什么,这让我想起来真正的爱实际上是母子之情。
摩尔阿姨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而佩姬还年轻,正如任何一位母亲在任何时候都会努力为自己的孩子铺平道路,哪怕是在自己几乎没有能力的时候。
这是让我觉得很感动的地方,她们两个之间的爱似乎已经超越了亲情,水乳交融,哪怕是天地相隔,也有对方至死不渝的陪伴,多可贵。
至于佩姬的那番演讲,正如出柜时的演讲一样,颤抖、紧张、不安却句句锥心,所有的看客及评审官们,如果此时此刻站在台上拼命争取的是你们的家人,你们还会这么刻薄吗?
如果只是单纯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就罢了,可是事实确实太多的人作为主宰者去指责、讥讽、践踏以及焚烧。
赤裸裸的暴露出了人性,把同性恋当做病态,视为瘟疫。
正因为有了这些教父、牧师甚至是激进分子等的不懈努力,社会才会朝着温暖的方向不断发展。
中国的法律什么时候允许我们都还不得而知,但我们必须朝着阳光,如果自己看到的只有裂缝和狭隘的话,那么任谁怎么努力都救不了你。
经历了那么多战争,看到过那么多残暴杀戮之后,我们的国家或许对人神共愤的过去心有余悸吧。
希望这些暂时还不能见光的爱情终有一日被阳光笼罩,希望人与人之间,哪怕是曾经红眼相杀的敌人,其内心的隔阂也会如柏林墙轰然倒塌。
那时候,所有人都有一个宽容的心,包容所有的不堪过去,哪怕是纳粹,哪怕是暴徒,哪怕是法西斯,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会变成一个温暖的家园。
于我而言,如果说Carol满足了我的希冀与幻想,那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Freeheld则是指出了现实的诉求与需要。
且不管两位演员的搭配有没有CP感,本身这部电影的重点也不在于她们如何相爱、是否相爱。
这部电影指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女性在职场上奋斗的艰辛(Laurel一直遮掩自己的les身份就是因为本身作为女性就很难向上如果被发觉性向那只能打杂了),同性恋在社会中受到的不公平对待(警局gay police迟迟不敢出柜),议员们的保守与妥协,养老金问题(有人有,有人没有,有人有两份)等等。
它们统统指向一个话题——Equlity。
看12分钟ver预告的时候,听到Laurel说I’m only asking for equlity。
电影里,Laurel和Steven的分歧在于Steven追求的是marriage而Laurel追求的是equlity。
诚如Steven所说,推动了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后无论是养老金还是别的什么问题就都不存在了,但我想Laurel如此坚持是因为她要直指问题的核心。
养老金也好,同性伴侣享受和异性夫妻同样的福利待遇也好,包括同性婚姻合法,所有的问题就是在呼吁平等——不能因一个人选择的爱人是同性就判他低人一等。
Moore的诠释很棒,想要隐瞒的无奈、面对爱人的真挚笑容以及病入膏肓的憔悴和沙哑。
最后议会上Stacie在Laurel说完后放话筒回去时Ellen演绎出了她的颤动、紧张以及难以自持的悲伤。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设定的原因,我更希望Stacie能站直一点不要显得太局促)里面的每个角色都很有个性,Dane知道Laurel的取向之后生气的是她瞒着他,警局同事从不站队到转让病假再到前去议会,小径上同事们迎上前来的一幕真是温暖。
Steven娘娘的(笑)喊出You have the power却极其坚定。
议会为了安定求稳的拒绝,到之后或资源或不情愿说起Yes全场沸腾让人有了如释重负的感动。
那么多人,都在为平等作出自己的努力。
最后,看完电影,想说说自己的感想——每个人都有选择爱谁的权利,这样的选择只要出于本心而不侵害危及他人,那就值得尊重。
如同Laurel的品质不会因她爱的人的性别而改变,多数与传统并不能成为评判对错的标准。
少数人获得的歧视很大一部分源自于多数这的优越感与排外心理,他们认为多数即正常、正常即真理。
但事实并非如此。
且不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句烂熟的话,我们所知道的传统、习俗、“应该”、标准,都来源于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身边都是如此,那就该这样,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一类。
但是,谁能证明和保证这个大多数就一定是对的?
——曾经有过很大一部分人坚持地心说的时代,那地心说是正确的吗?
每个人都有平等爱人的权利,对爱人选择的不同,不应该成为人生被拒的理由。
前阵子因为电影节有在澳洲上了一场,圈内的朋友买了两张票邀我去看,一进场惊呆了,全是一对对儿,两条单身狗瞬间受到了极大的伤害,anyways,还是说回电影吧。
先不吐槽中文的翻译名“被拒人生”,片子有几个看点:身为Ellen page出柜后拍的第一部同性电影,有很多细节,包括在医生面前理论,在政府面前的演说等等,我相信她是真情流露。
看点二,Julianne Moore的演出, 先前我只看过她演的Carrie还有饥饿游戏,印象就是她把神经病们都演得非常好(这难道不是真的吗?
)这部电影里,她演得比较到位的是后半段(从她发现自己生病开始)前半段两人谈恋爱感觉还是有点儿违和,虽然真实故事里头的那对情侣相差的岁数比电影里的还要多,但画面上看来依然稍带冲击力。
国外有的网友在影评网上直接标榜“母女恋” (……不管如何,相爱就行了)第三个看点就是争取法案修改的过程,同性恋群体的抗议, 警察们从一开始的反对到后来的支持,反复强调我们每个人都有力量去别人改变。
电影的进程是意料之中的,相爱,发生阻碍,斗争,离开。
我看到中段已经哭了,几乎整个电影院里的人都在啜泣, 我一直不太敢看同性电影也是这个原因, 容易代入,多少会联想到现实生活的阻碍,电影结尾附上了真实事件中这对情侣的照片,后来我去搜了一下她们俩之前拍过一个纪录片,只找到了一小段,很多电影里的桥段都是从这个纪录片来的,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下最后,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力量和权利守护自己所爱。
其他地方的平权之路的前辈们都是艰苦和奋进的而在我们这里我们一直很难 唯独台湾它实现了 我们以前一直嘲笑台湾是井底之蛙 那我们就是臭水沟里的老鼠或是什么的 我们一直喊着要统一台湾了好久希望好像就走眼前 然而台湾仍在那里(还实现了同性伴侣平权)就像我们一直喊的听到耳茧的什么love is love 什么都没有改变 受到影响还倒退了所以我们的平权希望做出的是改变 而不是拖延症平权在任何地方都不是恩赐和天下掉下来或者那里的人们很开放 都不是的 都是踏着先驱的泪水与奋斗和不妥协来的 我们的平权就像国足 还任人踢来踢去这个理由那个原因的泄了气的足球 没有人做出努力为平权抗争我们永远没有等来的未来 没有一个好的时机或者坏的时机 每个人只有一生的时间 每个人也应该拥有不是特殊而仅仅是平等的权利 我们笑台湾人岚得我们连茶叶蛋都买不起 她们笑我们同性恋连平等的权利一直都没 所以 平权靠的是我们每一位同性恋者 而不是任何其他人 我们没有只能因为我们没有做到 加油 末来的同性平权者们-
被我大佩姬攻一脸 155丝毫不影响两米八的气场 可是 最后 却被咩姨圈了粉 阿姨演讲那段泪目“I'm only asking for the equality. " (想起了平常心里的孔雀绿巨巨谢耳朵(呀 忘了打卡。
我们争取同性恋合法婚姻和平等权益不是为了一纸之书 仅仅是为了得到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基本的权益啊 可以在医院理直气壮的喊出“She's my partner or wife whatever it is...I know something wrong." 摩尔阿姨演技满分 (转身去微博刷我姨和佩姬。
局长把中尉的徽章授予Hester的时候,她的一生圆满了。
这是我的第一个泪点。
全过程我感到身在中国的无可奈何,太平洋另一边的东方国家几乎不具备任何一个这样维权的条件,它几乎没有一个为民众开放的入口,它的文化也没有一个拥抱变化的姿态。
单从影片上看,Page表现一个痞气十足的少女的表演太过刻意。
Moore很美,气质美。
Hester的work partner、修车店黑人老板等对她们的支持显得义无反顾,毫无情绪冲突。
总的来说,影片的重心太偏向这场维权的律政斗争,而不是个中人的情感,于是几乎每个人都被脸谱化,不是支持Hester的黑脸就是直男癌的白脸。
剧情上,前面比较拖沓,我猜如果不知道这拍的是真实故事,不少人会抱着看拉拉如何做爱的好奇心去等待他们的G点,然而拖沓的前半段让大家失望了。
前半段虽然拖沓,却是后半段的基础,因为前半段主要讲述了两个事,第一Hester是正义的女英雄,第二两人是真心相爱的不是仓促的炮友。
一个值得一提的讽刺是,最终做决定的不是民众的呼声,而居然还是州长的一个电话。
这也许是西方对于“民主”的重新思考。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讲述汽车维修工Stacie(艾伦·佩吉饰)与其警探女友Laurel(朱丽安·摩尔饰)在后者被诊断身患绝症后,进行养老金维权的故事。
毫不意外的,咩姨又是受。
虽然她在戏中办案时很帅气,但是所有感情戏的段落依然软萌。
前面把谨慎的柜中人演得很好,后面的病态也很到位。
艾伦的戏份比较少,可表现的空间也不太多。
后面的犹太律师,感觉有点儿用力过猛,有点儿太过脸谱化的sao零。
这部片子叙述方法特别“纪录片”,因为平铺直叙,没有卖弄任何技巧,但剧情走向又很典型的美式商业片,“平淡的开始,幸福的发展,遭遇困境,不被理解,少数人站了出来,带动了更多人,最后得到了所有人的理解和帮助”这种典型的套路。
因为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要更贴近真实事件,所以局限也比较大吧。
片中用一定笔墨描写了女性在职场中受到的歧视,在一些行业中,只因身为女性就受到嘲笑和排挤。
两人在警局和汽修厂,要比男性更努力、更优秀,付出了成倍的努力后也仅仅在职场上得到了和他们平等的待遇。
====以下是概括全剧透,慎看====
故事的开始在2002年。
Laurel是名非常优秀的警探。
因为女性在警局里受到歧视,她一直倍加努力的工作,功绩卓越。
因为工作关系,Laurel不敢出柜。
在一次离家很远的圈内排球活动中,Stacie遇到了Laurel,对她一见钟情,两人虽然年龄差距挺大,但还是走到了一起。
Laurel在GAY吧遇到了男同事,同事偷偷和她沟通,说好互相保密。
Laurel的工作危险、繁忙,对同事隐瞒Stacie的存在,Stacie觉得很委屈,但也支持着她。
1年后Laurel贷款买了新房子,Stacie和她搬到一起住。
她们去已经合法的州申领了民事结合。
Stacie亲自动手装修两人的房子,一起养了只大狗,开始幸福的新生活。
Stacie在新家这边的汽修厂找工作,被嘲笑是女孩子力气小。
Stacie和汽修厂的冠军工人比赛换轮胎,Stacie用了7分12秒,比最快记录快了50秒。
她很高兴自己能为Laurel分担房贷了。
Laurel的多年搭档Dane来送乔迁礼物,Laurel才向他介绍了自己女友,Dane生气她为什么不告诉自己,Laurel说你作为白人直男,不会理解我工作的压力,你觉得轻松得到的东西,我需要用尽全力去争取,如果我出柜,可能就只能被派去打打杂了。
Dane并不理解,还是为不被信任而生气。
Laurel觉得不舒服,在Stacie的催促下,她去医院检查,发现得了肺癌晚期。
Stacie很伤心,要辞去工作照顾她。
Laurel向县级立法委员会提交了申请,自己死后把抚恤金给Stacie。
一桌直男领导们开会讨论这个申请,一番嘲讽后迅速拒绝了,立法委员会的Brian提出了她们是申领过民事结合的,按规定应该享受伴侣的待遇,有人立刻反驳,这样是个人都能拿到公务员的抚恤金了,Brian指出,取得民事结合的手续比结婚复杂的多。
但是另4个人依然坚持,拒绝了Laurel的申请。
搭档Dane来到Laurel家,告诉她申请被拒绝了,他为Laurel鸣不平,他建议Laurel在地方的公开会议上亲自争取。
Laurel在会议上介绍了自己23年来的工作,并提出了诉求,再次被拒绝。
有记者报道了这件事,登上了当地报纸的头条。
一位同性恋犹太律师找上门要帮她们造势,引起全国关注,他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推动平等的同性婚姻而不是被歧视的民事结合。
而Laurel、Stacie、Dane的本意都是只想解决抚恤金问题,并不想把事情闹大。
看着无助的Stacie和病情急速恶化的Laurel,Dane终于能够理解她们,他和Laurel作为多年的同事和朋友也冰释前嫌。
律师号召了游行抗议,Dane也号召警局的同事们能去声援Laurel,而直男警察们都因为局长的指示、更因为事不关己而拒绝。
Dane只好自己去加入了抗议。
他说如果自己现在就和Laurel结婚就可以轻松拿到抚恤金,然后转交给Stacie,但他不会这么做,因为Laurel善良、正直。
她是对的,希望她能带着尊严死去。
县政府把锅推给了州法律。
在Brian的提示下,Dane查到了县政府的档案,有些官员能够拿多份退休金。
县政府再次召开公开会议讨论这件事,Laurel的GAY同事鼓足勇气去参加了抗议,局长也睁一眼闭一眼,更多的警察去参加了会议。
在众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她们终于争取到了应有的权力。
Laurel还被警局升职。
Laurel去世了。
因为得到了抚恤金,Stacie得以继续住在充满二人回忆的房子。
这还是我第一次写影评,就连我的年度挚爱carol都没让我产生写影评的欲望。
但是freeheld真的让我觉得非得写点什么。
从知道这个片子要开拍我就一直很期待,毕竟这个话题真的还不错,咩姨和page的cp也挺吸引人的(大雾)……… 然而看完之后我真是呵呵哒。
我都不知道为毛这样的卡司碰上这样的题材,拍出来的居然是这种连纪录片原作都不如的破片子纪录片原片是40分钟,电影是103分钟,多出来那一个小时在干嘛呢:除了卡瑞尔大叔和忠犬警官以及will同学卖了加起来不到十分钟萌之外,剩下50分钟都是咩姨和page的感情戏………… 说真的,肤浅如我其实是很热爱感情戏的,但是freeheld里面的感情戏真的真的看得我尴尬症一个劲儿的犯😂 俩完全没有cp感,各种不般配的女子(蜜汁不般配,年龄身高气场简直没有一样有cp感的),用50分钟从相识到约炮到吵架到同居到买房到爱得难舍难分要死要活,这样的剧情还能更糟心么😂 尤其是尼玛她们俩居然还有船戏…… 我特别认同魔王说的觉得船戏必须要是有推动情节或者塑造人物的作用才有必要拍。
freeheld里显然是不需要船戏的,但是既然都拍了这个完全无意义的船戏,明显就是打算做噱头,那至少得脱个衣服吧…… 不用漏点不用正面,但好歹得真实点或者美点吧……… 然而肤浅如我都只能感到阵阵尴尬😅 咩姨和page一点儿chemistry都没有我就不说了,毕竟这部戏的重心也不全在爱情。
但是关于同志平权的部分,说实话,也没拍好。
我也看过纪录片,知道过程是怎么回事,但是这毕竟是个电影啊,不求多波澜壮阔至少也得有点艺术加工再创作吧!
bbc拍个无人生还还要创新一下改改凶手的作案动机;云中漫步一样也是以纪录片为蓝本就把情节改紧凑了好多,人设也改得很厉害。
可是显然freeheld电影后半截和纪录片内容真的没什么区别,甚至于还没有纪录片动人。
虽然加入了gay律师忠犬小伙伴和好人议员,可是说实话,他们的加入确实有点儿喧宾夺主。
同志平权在影片中根本就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也就是咩姨的角色强调了几次equality,然后就这样了。
甚至直到最后我都感觉page那个角色根本不care同志平权,gay律师还是只在关注同性婚姻,至于其他角色更是只是把关注点放在对个人的同情上了。
这样拍确实很平实,但是如果想看平实,为什么不直接看40分钟的原版纪录片呢?
既然拍成了电影,那么总应该深化下主旨吧。
所以总的而言,freeheld的剧本真的问题很大,重点的平衡很有问题。
说实话,我觉得一部成功同志电影的focus真的只能有一个,要么主要讲情爱,比如断背山、春光乍泄、卡罗尔,要么主要讲平权,比如米尔克、费城故事。
毕竟正常情况下,一部电影差不多就两小时,怎么可能把情爱和政治都讲充分。
freeheld要么就应该好好拍拍咩姨和page如何情深意重(说真的这对cp我是真的接受不来),要么就干脆弱化page的角色删掉那些得病前的感情线好好说同志平权嘛。
本是奔着百合专业户摩尔阿姨来的,结果自己对同性恋的理解被更新了。
作为直男并不排斥拉拉,觉得拉拉很性感。
对男同本人就真心无法理解,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不能接受。
不过这部片子,却突然让我在心理上,在人的角度上,开始接受男同的存在了。
明明是百合片,怎么扯到男同上去了?
大概大多数人其实对异性的同性恋并不会觉得不可理喻。
但是,对自身性别的同性爱恋就很排斥,至少我就是这样的人。
身处国外,同事里就有拉拉,双性恋和男同。
这样的大环境驱使我去“接受”男同性恋,至少公共场合里嘴上从不说反对男同的话,其实是口是心非。
我并不真的有那样的心胸去接受他们,却为了政治正确站在了所谓主流的一面。
Equality, 当摩尔阿姨一而再的提到这个词的时候,我被触动了。
本以为自己是个相信人生而平等的理想主义傻瓜,其实自己对平等的认知是那么狭隘。
在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权利的同时,却对男同性恋持排斥甚至厌恶的态度。
这么看来,我是只想得到我想要的权利,只想接受我能接受的平等。
我默认了自己喜欢女孩,YY拉拉的取向,却诅咒男男同性恋之间相爱的自由。
我不知道什么是大爱,这部片子,让我体验到了大爱的感觉。
男同,拉拉,无论你爱与不爱,都请给予他们/她们一视同仁的尊重。
从这一刻起,对我来说,男同性恋者,也是 average people。
Our freedom of love should be held by ourselves. 这就是我对 Freeheld 这片名个人的理解。
《被拒人生》演完了《依然爱丽丝》,获得了奥斯卡影后,茱莉安-摩尔再接再励,又出演了一名身患癌症的女警探,又再一次显示了她的演技。
影片又有另一演技派演员艾伦-佩姫的加盟,《水果硬糖》和《朱诺》使她成了新生派的演技派,可惜,这一老一少的搭档,让导演拍得没有一丝火花。
本片由2007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改编而来,属真人真事。
本来是个好故事,却拍得波澜不惊,平淡如水,也许导演太贪心,老话“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导演拍不出层次主次。
故事一开头,会以为是个女同性恋的爱情故事,邂逅,接触,产生激情,后来女主角又查出晚期肺癌,生命垂危,然后又演变成养老金过户给女伴侣的事件,县委员会不批准,引起了一场同性恋维权的斗争申诉会,导演哪一个点都没有处理好,该高潮的地方呻吟一下都没有,观众看起来没有直观感受,就像看一帮演员在演流水帐,怪不得介绍书和说明书的时效性太短,没有推敲注入灵魂情感,都将成为一纸焚书,无任何纪念意义,这就是这部影片带给观众的感觉。
不管好演员茱莉安-摩尔多么尽心尽力,成为亮点,依然掩盖不了影片的苍白无力,空洞无聊。
老少配chemistry欠奉,当然影片立场完全正确。
相比较人物原型她真的不够man
好想和帅T谈恋爱!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622578/
女性议题,+1星鼓励
这个节奏还不如电视剧紧凑,男配角的刻画比两位女主更令人影响深刻也是醉了,科科,好演员烂编剧
paggie太娇小太嫩,摩尔太老。。。真的是好多出戏。。但是当投yes的时候还是能感受到民主的进程,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压力来推动的。。
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两位女主的刻画居然比不上两位男性配角,足以可见这剧本是多么地敷衍,已经不是演员化学效应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物定位就是完全错误的,就算再好的表演也无法拯救这一点。全片拍的比美剧还不如,主次不分情感为零,作为爱情和励志元素主导的片子这一点欠缺实在太致命了。
电影很有质感,同性婚姻也很令人触动
意外的感受到了page妹子的演技,总觉得摩尔阿姨的角色太单薄了,虽然演的很好但是片面不够立体。香浓大叔的角色太讨喜了!好故事,但是觉得编剧有点问题,故事前半段的安排特别没有说服力,一直到发病才渐渐好看,编剧和费城是同一位但是这落差有些太大了吧?
三星半,看完很感动,但剧本真的稍欠火候
难看 还没真事纪录片好看
剧本相对单薄,缺乏这类题材所需要的跌宕起伏,即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有人物命运的兜转,但依旧乏力空洞,演员表演不俗,继《克洛伊》里的暧昧、《孩子们都很好》里的波澜,朱丽安·摩尔再次扮演了一位女同,片中第一次公开发言时,摩尔用极简的表演表达出了一言难尽的复杂情感和期盼……
剧本和剪辑是真的烂,情节故意回避冲突,对白之下也没有潜台词,演员哪怕是想演戏都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演。刚刚翻了翻演职员表才破案,八成是男导演和男编剧根本没法共情女性在职场上所遭遇的性别歧视,也就根本设计不出符合故事的场景,只好去拍两个女主角相识相约的流水账。
补标,过于一般
感觉如果拍成纪实的纪录片会更好,两人的感情线太仓促了,还莫名有种违和感。另外,抗争并不有力,只显得煽情,失去了这部影片本来应该有的力度。
★★☆ 劇本很差 感受步道他們之間有任何火花 就進入同居了 然後馬上進入爭取平等 一切都很倉促 史提夫馬丁一出現莫名覺得是一場鬧劇 ...而後面爭取過程 也拍得很平乏無力 整部片很平庸
从狐狸猎手到大空头到被拒人生,steve这两年的选片功力突飞猛进。
公式化的美國獨立片,不好不大壞
优秀
摩尔和page接吻我真的反胃…毫无CP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