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Mia madre,导尽我阿妈(港),妈妈教我爱的一切(台),马吉莉塔,My Mother
导演:南尼·莫莱蒂
主演:玛格丽塔·布伊,南尼·莫莱蒂,约翰·特托罗,朱利亚·拉扎里尼,雷纳托·斯卡帕,多梅尼科·迪耶莱,塔蒂亚娜·莱波雷,比阿特丽斯·曼奇尼,斯特凡诺·阿伯蒂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法国语言:意大利语,英语年份:2015
简介:玛格丽塔(马吉莉塔·贝 Margherita Buy 饰)是一位人到中年的导演,随着年岁的增长,她越来越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在逐渐脱离她的掌控。玛格丽塔最近正在拍摄一部新片,其中扮演男主角的巴里(约翰·特托罗 John Turturro 饰)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人,他的不受控制给玛格丽塔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令她焦头烂额..详细 >
6/10。莫来蒂对他者的态度用玛格丽特反复跟演员强调:要游离角色之外。这是他对待政治、人际沟通和电影工作的观点,要尊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保持自我又拒绝同化,这个观点隐藏在开头,示威者冲向警察一幕戏中批评演员过于投入暴力,玛格丽特反对站在道德至高点的社会电影,这种道德思考的模糊性使她过分疲倦、噩梦不断,不懂如何用语言的修辞(就像女儿讨厌的拉丁语考试)正确表达情感,美国演员情感外露的自吹自擂正好打破了她的情感表达无能,他浮夸的情感释放成为缓解玛格丽特家庭压力的调节器;莫莱蒂惯常用琐碎细节消减悲情元素,如病院探望母亲的场景,喝了一半的酸奶、检测仪的夹指、输液瓶和护士普通的慰问,营造一份平静坦然的面对;叙事欠缺的是思考和回味,平淡无奇的台词不听也没有损失,家庭主线与工作状况的片段显得格格不入缺乏共通性。
同样这个片子换个导演的名字肯定进不了cannes啊。。。不痛不痒的平庸。戏中戏到底啥意思?好比人生旅程的cut又action的隐喻么。。
刚好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的摘自老舍《我的母亲》的一段话:“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电影里细腻平实的语言,情绪充沛的音乐能令每个人思念自己的母亲,完美!
我觉得这种病程片里面 这个拍的真是有共鸣
2025-102 故事叙事有点趋于平淡。
表达克制,人物无论主次皆鲜活生动,四两拨千斤地处理关于死亡与告别至亲的沉重话题,在现实时空与心理世界间的转换很出色,一看便是成熟导演的技艺。
有炒冷饭的嫌疑
+? 某种由独白、由间接自由引语组成的文体,最初有其迷人之处,但逐渐令人失望;就像被滥用的缓慢推进镜头,也似乎是要营造意识流动性的假象。越来越明显的是,“创作”和死亡的线索并置起来的方式使两者都变得薄弱。罗马还是费里尼的罗马吗?这似乎还是莉娜·维特穆勒的电影。B
剧本层面上依然高级,各种层次的涵义相互映射,有生活的平淡也有生活的起伏。但莫莱蒂的影像风格,这次并没有起到加分作用。
哭了九次
影片唯一的笑点部分相比于《教皇诞生》时的幽默讽刺弱化了很多 导演在片中的角色也显得略微鸡肋 但对于我的母亲这一主题展现是成功的 三代人母女孙的关系链 戏中戏的交错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作为导演的女主,不可避免的对生活中任何事都带有掌控一切的想法,并且这种想法牵连到了家人尤其是患病的母亲,最终自我走向崩溃之时拯救她的却恰恰是被她一直“掌控”着的母亲。剧情平常,情感表现的还可以,矛盾点设置的也够,但是整体看下来确实也很平淡……
【A+】多么聪明的作者,现实主义笔法之下潜藏着超出现实的混淆感,片场与角色扮演的多重映射,漫溺的房间引发的情绪崩溃。稳定的镜头掺杂着伴随情绪的不稳定,总是对准人物的内心如此缓慢的zoom in。奇妙的参与者,莫莱蒂10s的两部作品都参与扮演着非主角的重要人物,「教皇诞生」形成对照,观看着世界;而「我的母亲」形同陪伴,注视着人物,所以我们的目光才能随之如此贴近。灵动绵延的节奏与情感饱满的表达有想到后期的阿莫多瓦。
整部电影非常混乱,叙事视角的混乱,表演体系的混乱,镜头运动的混乱,虽然女主生活也很混乱,但也不是这种拍法吧
很多喜欢自导自演的导演都值得警惕,一些并不高明的手法在自己的不同作品里反复使用,是一种自信还是不自知的平庸呢。功底扎实,精雕细琢,引用高赞的一句评论,每一位手艺人而不是艺术家都需要这样一部作品。南尼莫莱蒂或许可以成为所有国产家庭剧编剧和导演的好楷模,若能做到他的十分之一就可成为国内电视剧领域交口称赞的实力派了。这一部和儿子的房间都用了英文歌作为核心配乐,虽然歌很好听,我也十分喜欢pulp,但一个来自古典的意大利的导演总爱用英伦,是否还是偏流行了,为什么不继承意大利的光荣传统呢
探索时间空间和表现手段没问题,呆梨怎么也是少数几个能阐述电影本质的国度。可是各种含混词不达意自说自话,就怎么也不能称之为佳作了。南尼莫瑞提之前只看过一部《教皇的诞生》,并没有表达障碍,这部真是看睡了,还是在电影制作为故事背景的情况下。
女导演面对“无意义”的轻,母亲病危的重,挣扎求存。几乎是导演的自白,只不过换了一个性別。意大利人的恋母情结,总会以各种方式散发出来。看得人好忧愁……如果不是那个耍宝的美国男演员,会被闷煞。(美国片儿里意大利人负责耍宝,意大利片儿反转之)
本该是细腻的情感被粗糙地略过 悲伤都呈现得太刻意了
#戛纳电影节#主题是母亲,却是孩子拍的稍好一点;主题不止是死亡,却把死亡拍的很失败。
这电影是有一点精彩的,但也挺无聊的(片中原话),喜欢看片场吵架😍s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