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从头打到尾,武戏比第一部多,文戏比较少。
美国鬼子不讲武德,不仅丢炸弹,还丢燃烧弹。
双方武器存在代际差,美国装备好,志愿军只能拼精神。
为了完全吃掉陆战一师,阻止其撤退,第七穿插连和九连奉命破坏水门桥。
修一次,炸一次,如此往复三次。
虽然最后美国人用飞机直接远程运送钢筋修补桥梁,是一个创举,陆战一师得以撤退,但我军藉此战役打出了军威,依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最后军队点卯,当伍万里(易烊千玺)报出七连只剩自己时,那种孤单令人动容。
关于我千里迢迢跑到北海然后去吃肯德基看电影这件事千纸鹤本人当然要支持一下千玺,第一部还是很惊喜,看第二部的时候,感觉差点意思,可能不是电影本身的原因,而在我自身。
作为普通的小观众,两部电影,色彩,氛围,故事情节,其实在心里已经有一个基础,因此对于第二部在这些方面已经比较熟悉了。
关于故事本身,电影本身的时长限制了我们在有限的视野与视角中去呈现重要篇章,导演,编剧都会有自己的考量,现在看正义战争类电影,总是很关注如何取得最终胜利,很关心最后的那一下,因此,水门桥对我来说会有一点不够完整,我的视角已经跑到了如何赢取这场战役,而故事本身是在讲述穿插连的任务如何完成,以及在此表现出的英勇精神。
仅评价电影。
音乐渲染过多,战争的残酷不只是用死者的数量和姓名来体现。
节奏上把握较差,略显冗长,缺乏紧张感,因为这两年同类片子很多,血肉模糊或是死亡的桥段已经不会给观众那么大的冲击力。
处理得比较好的是眼睛逐渐模糊的指挥官,主观镜头可引起人的共情。
人们对死亡的静默和缄口不言胜过眼泪和言语,这一点的处理胜过上部。
融化的雪烧起了火焰,顺着山坡滑落下来,他亲眼看着千里又化成雪水。
喜欢结尾的少年视角,过去的战争,是我们可以望见却永远无法真正抵达的沉痛与创伤,他在万众欢呼中没有做声,回到战场抓起一扑黄土,又扛起枪回到了故土。
“特别特别好的石头……”这一段万里要是再多说两句,还向跟哥哥说话一样,“特别特别好的石头就是要XX”,贫嘴两句,那一刻他还是有哥哥保护的少年,没有选择隐喻或说教,然后再情绪递进“哥,我特别特别想你。
”最后转身,坚毅地走回家,更立体,又做回了那个已经成熟的人,意犹未尽。
相信大家都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了,这部电影总的来说,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的,但如果你是一个足够了解朝鲜战争或者对长津湖这段历时有着过多的了解,你就会发现,美军在《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里面是被严重低估的,因为事实上的美军作战能力和实力都要远胜于电影里面看到的那样。
不仅是这个问题哦,这部电影同时还有很多军事细节是经不起考究的,如果放在现实中,像电影里面的那些桥段,恐怕负责进攻的志愿军战士早就全部被歼灭了,有些桥段,更是把美军的战斗力进行了严重的削弱,以至于我们看到的桥段,很多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特别是电影前期的那一场围攻机场的戏码。
首先,就是机场戏的那一段了,电影里面,美军的军事部署就是有问题的,美军他们利用沙袋和大炮作为掩护,再利用铁丝网进行阻拦,这样的军事部署看起来很正常,可实际上,我们仔细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之后,就会发现这里的问题了,事实上,美军压根就没有这么部署,这里的美军防御部署是被严重削弱了。
根据我们找到的资料来看,美军当时为了应对志愿军的作战,这个机场可谓是精心防御的,他们将地面200多辆坦克部署在了机场的周围,在机场上利用坦克群形成了第一道防御线,紧接着,美军的空中力量更是全线进入到作战状态,后方火炮更是对志愿军的进攻路线展开了无差别的轰炸,第一次让志愿军领教了什么是工业强国的力量。
而电影里面,为了展现志愿军的战斗力,强行上演了一段志愿军攻克美军机场的戏码,但事实上,我们仔细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当时的志愿军伤亡非常惨重,再加上补给也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志愿军已经没有什么过多的军事力量发起对机场的攻击了,所以,直到后面,增援部队赶来之后,志愿军才勉强消灭了美军少量的部队。
而且最关键的是电影里面,为了凸显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强行提高了志愿军的作战装备水平,志愿军还获得了火炮支援,只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事实,因为当时的志愿军在进攻机场时,根本没有任何的炮兵支援,第九兵团的九门火炮都因为美军战斗机的轰炸导致无法参加战斗,进攻机场的部队,只有为数不多的迫击炮掩护。
而且就这点迫击炮还不能及时给志愿军提供火力支援,因为当时的美军为了对付志愿军的围攻,他们的战斗机可不含糊,是不间断地向我军发起了进攻,打得那叫一个猛烈,志愿军大量的伤亡都是发生在了美军战斗机的袭击上,很多战士根本没有和美军碰面,就死在了美军空军的轰炸下。
也正因为敌我装备的差距太大,我军在下碣隅里的战斗打到非常艰难?
当时,汽车在路上行走就是美军的靶子,就算像电影里面缴获的美军火炮也只能毁掉,因为美军大多数都是使用15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更别提火炮掩护,就只有迫击炮,而且还因为严寒天气,很多迫击炮都无法正常使用,可见当时的志愿军打得到底有多艰难了。
我讲个故事,我姥爷是抗美援朝志愿军侦察兵。
他住在黑龙江巴彦县西集镇徐大厨屯1950年参军,到了朝鲜因为会朝鲜语所以当了侦察兵。
有一回他们连队在窑洞里待命,水已经没了,连长派我姥爷去弄点水回来,我姥爷走了几十里的路,找到一户朝鲜老乡家打了水回来,距离窑洞还有几里地时候美国飞机来了,他赶紧趴下了。
飞机炸完走了,他回来窑洞也不复存在了,一个人只活了他一个人。
后来找到组织。
他加入了别的连队,再后来他负伤了认识了我爷爷,爷爷是军医。
1.开头与上部连接有点问题,下隅里机场上下部都有呈现,上部结束时,陆战一师已向水门桥进发,而下部是从攻击下隅里开始。
2.结尾万里做法有点问题,他的任务是尽量活着把情况告诉后续部队,而不是留在他哥身边(在桥下那么近的地方,太容易暴露了)燃烧他哥唤醒他有点浮了。
3.张小山遗物的伏笔没有交代 不过大年初一看,很是解气。
不愧是陆战之神,试问天下谁能敌!!!
向先辈们致敬,没有他们的牺牲奉献,就没有今天。
粗剪据说有六个小时,而且看元宵节剧组宣传的时候是有水门桥的戏份的,所以可以肯定《长津湖》之后有续集。
希望《水门桥》能吸取《长津湖》的批评和教训,距离春节档还有四个月,精雕细琢一下。
三炸水门桥的故事足够震撼人心,不知道为什么在《长津湖》里面却没有一点信息。
这种宣发策略不好,要是能再片尾有个彩蛋啥的,相信更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也对《水门桥》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
李昌言,1928年生,山东荣成人,1950年11月入朝作战。
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连连长。
1950年12月荣立二等功。
电影《长津湖》中“伍千里”原型。
---原来“伍千里”没死,而且老英雄今年都93岁了👍。
某些资本能不能别拿爱国当卖点圈钱👎,观众不是傻子,剧情时好时坏,最可气的是电影结尾,七连最后只活下来一个不听军令只知道逞能的累赘。
这是🤮恶心谁呢?
就因为是流量明星?
三星不能再多。
吴京扮演的连长伍千里骄勇善战,朱亚文扮演的梅生有勇有谋,这样的军人形象才应该是爱国电影最后活下来的英雄。
整部电影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刻意煽情的台词,而是美军那句“我们有绝对的制空权”引人深思。
长津湖之水门桥 (2022)7.22022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剧情 历史 战争 / 徐克 / 吴京 易烊千玺
水门桥这场战役实在太惨烈了,这是一场武器实力严重不对等的战争,面对美军各种重武器、飞机、坦克的轰炸,我们志愿军战士的战斗精神让人感动不已。
看过了长津湖、再看水门桥,让我对那段残酷的战场历史充满敬意,我查阅了与电影相关的网上能查的资料,通过卫星影像找到了长津湖所在位置,进而又找到了水门桥的位置,惊讶地发现 水门桥那四根长长的大管子还在,从影像上看原来的桥和路面已经改道了,但水泵房的遗址依旧清晰可见。
电影剧组很用心,还原了历史场景。
通过地图位置也看到战场所在位置是在朝鲜腹地,我们志愿军出战一路把战线又艰难的推回韩国那边是多么的不易!
如果说《长津湖》只是雷叔牺牲的时候让我泪崩,《长津湖之水门桥》则是每一位战士牺牲的时候都忍不住泪崩,昨晚看的,搞得我现在眼睛都是肿的。
战争的残忍并不是近身肉搏打得有多惨就有多残忍,而是敌我力量的悬殊,就你的武器装备物资完全没办法跟人家比,甚至连体格都比不上人家。
人家拥有绝对的制空权,我们那时别说空军,连飞机都没有。
人家用战斗力扫射轰炸你时你完全没有还手的能力。
像我奶奶以前说的,抗日的时候人家用飞机大炮轰炸你,你只能用小米加步枪“嘟嘟嘟,嘟嘟嘟”。
如今中国的崛起跟“和平”来之不易,真是无数先烈用自己的肉体去堵枪口堵大炮换来的,所以才显得贪官尤为可耻。
你贪可以,毕竟人性就是自私的,没办法要求每个人都伟大。
但你要知道为何而贪,像《战长沙》的薛君山那样,他贪的本质就是为了让自己跟家人过得更好,他贪的时候又不失做人的善良跟忠烈,他是会认认真真去做事的,所以没人会指责他的贪,反而能理解。
我看过一个贪官的真实阐述,说他贪到最后已经不知为何而贪了,因为他贪了十几亿还是几十亿根本没办法花,他本身就衣食无忧,所以他不知道自己贪那么多钱要干嘛,导致自己惶恐而空虚,就十分讽刺了。
他贪的每一分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老百姓为了每月最低几千的生存而挣扎,贪官却望着自己贪来的几十亿不知如何处理而陷入迷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自利的人会理解成:人如果不为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其实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
这里的“为”是修习、修炼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