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营救2》:亲情更浓重,老爸更能打!
(探寻《飓风营救》系列的成功原因)文/列文 ——影评删节版刊登于北京青年报想当初,《飓风营救》作为一部法国片2008年在中国上映时,甚至比美国上映都早了半年,最终的结果是中国票房平淡无奇,在美国却长线大卖过亿!
要知道,在科幻、魔幻、动画和超级英雄主宰美国票房的时代,传统的动作片基本上已经沦为二流制作,一部动作片能卖过亿有多难得!
因而本片顿时名声鹊起,第二集开拍顺理成章。
如今第二集在中美两国同步公映,依然中国票房不温不火,美国票房持续爆棚,首周大卖4900万,世界票房也比第一集好过许多,第三集上马也是毫不意外。
为何这部没有传统动作明星坐镇、主演阵容星光也并不强盛、也没有视听轰炸大场面的动作片,竟能一浪高过一浪地创造票房奇迹?
究竟哪些个性化因素促成了影片的大卖?
其中确实有许多门道值得分析和探讨的。
首先,《飓风营救》系列的成功有一定程度的偶然因素在内,本片监制吕克·贝松拍过《第五元素》这样的商业大片,也推出过《玩命快递》、《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两大商业系列电影,但恐怕他自己也没想到,《飓风营救》系列会成为个人生涯的票房之最。
只看看主演阵容,B级动作片定位已经非常明显。
男主角连姆·尼森基本上是《辛德勒的名单》等片里面的忧郁文艺男形象,虽然也在《星战前传之魅影危机》、《蝙蝠侠:开战时刻》等片里演过动作戏,但总体上给人的印象并非一位动作明星。
扮演他的女儿玛姬·格蕾斯,如果观众没看过美剧《迷失》的话,甚至都根本不认识这位女演员。
扮演他妻子的法米克·詹森,唯一让人对她有印象的电影就是之前《X战警》系列里“凤凰女”的角色,演《飓风营救》之时容颜也迅速残至大妈级了。
可以说,这个阵容是看不出影片对票房有多大野心的。
再看动作场面,《飓风营救》发生在巴黎的打斗、枪战、追车也都是动作片常见元素,甚至没有一个能称得上特别火爆的大场面镜头,第一集当初能实现大卖,运气确实是少不了的。
除了偶然的运气因素,《飓风营救》隐藏在传统元素下的独特个性,则是影片创造票房奇迹的必然性所在。
只要看过的观众都会注意到,剧情明显分为亲情戏和动作戏前后两部分,开场四分之一的剧情着重铺排老爸和女儿的情感关系,节奏属于生活化的舒缓节奏,洋溢着悠闲和温情。
而在后四分之三的剧情中,老爸飞赴巴黎单枪匹马解救被绑架女儿,节奏感顿时有如《谍影重重》系列般凌厉紧凑、一气呵成,这样的结构在好莱坞动作片中可谓十分罕见。
传统套路的好莱坞动作片一般都会有一个“精彩三分钟”的开场,用一场精彩动作戏让观众先兴奋起来,然后再转入主线剧情,随后再以急缓有致、动作戏和情感戏互相调剂的节奏将影片推向高潮。
而《飓风营救》这种将情感戏和动作戏明确分开,开场戏平缓得一塌糊涂,后面动作戏又紧张得没有一丝停歇余地的节奏设计,可以说是颠覆了好莱坞传统的动作片路数,难怪不少中国观众会颇感不适应,抱怨开场戏节奏拖沓。
但是,这种“拖沓”的情感戏其实是有着重要作用的,观众正是通过开场的生活化场景,以及父女间的情感对手戏,逐渐投注对角色的感情,老爸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以及父女俩的情感代沟和磨合,无疑会令不少观众产生共鸣。
尤其是老爸对女儿甚至有一种过度的保护欲,这种极为传统的父亲形象的定位,让影片的情感氛围显得颇为浓烈和传统。
此外,特工老爸在巴黎大开杀戒,一不是为了拯救世界,二不是锄强扶弱,三不是为了个人安危,而仅仅是为了救女儿回家,这也完全有别于传统动作片的行为模式,而饱含浓烈的情感因素,动作戏虽然并不十分火爆,但每一场追逐、枪战和搏斗都牵动人心,关系到老爸能否找到女儿的命运。
甚至可以说,本片开创了一种“情感动作片”的新类型,极大地拓展了动作片的观影年龄层,让观众的情感随着动作戏起伏,享受到一种新鲜的观影快感。
单论动作戏而言,本片也属于《谍影重重》系列开创的那种不靠大场面和火爆戏吸引人,而靠节奏感、剧情张力和凌厉动作吸引人的流行套路,而且水准仅次于《谍影重重》系列。
无论是男主角巴黎救女儿、还是伊斯塔布尔救前妻,只要动作戏一展开就毫不停歇,每场戏的联系都异常紧密、张力十足,追寻线索、枪战打斗、飞车追逐一气呵成。
这需要影片编导一方面必须将剧情打造得十分精良,另一方面让动作戏始终保持在水准之上,再将两者严丝合缝地高度契合,形成绝佳的娱乐效果,这也是一般动作片难以达到的境界。
本系列取得成功还跟男主角连姆·尼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虽然他并不是施瓦辛格、史泰龙那样传统动作明星而是演技派,但如今恰恰是传统动作明星已经不吃香了,观众更需要在动作片中看到精彩的表演,因而更多的文艺男转型为动作男逐渐成为潮流。
尼古拉斯·凯奇、马特·戴蒙都是此前的成功案例,连姆·尼森则是这个潮流目前的头号代表人物,也堪称演技最打动人心的一个,轻而易举地就将老爸对女儿、对前妻的那种深沉浓烈的亲情展现得真实而亲切,身上所代表的传统家庭价值观无疑是最讨好观众的,也使得观众对他的角色投射了远超其他动作片男主角的认同感和关注度。
此外,虽然连姆·尼森年届六旬,依然展现出不逊于小字辈们的凌厉身手和强大气场,让角色“退休精英特工”的身份格外令人信服,也让他单枪匹马就扫荡整个黑帮的能力看起来毫不夸张。
具体到目前上映的《飓风营救2》,影片完全复制第一集的成功模式的“不思进取”之举是情有可原的。
既然第一集已经被证明是广受观影的模式,那么第二集按照商业片续集的常规操作手段就应该趁热打铁,强化而不是改变模式,这样才能创造更大的票房辉煌。
要等到观众对此模式生厌,只要也是第三集之后的事了,这也是商业片系列普遍是三部曲的原因。
因而本片在情感和动作元素上都进行了强化升级,除了父女亲情依旧浓烈之外,老爸和前妻的感情也开始往“破镜重圆”上靠,大反派也是出于“为子报仇”的情感动机,使得影片“亲情动作片”的特色更为鲜明。
此外,动作戏的场面也比第一集更大一些,激烈程度也更强一些,某些动作桥段的设计显得更“高智商”一些。
连姆·尼森的身手也更显凌厉,不仅群战依然所向无敌,结尾跟敌方高手的过招也堪称近年来好莱坞最精彩的徒手肉搏戏。
《旅游要小心》如果您没有一位前中情局特工,且身手不凡,技艺精湛的父亲(演员连姆·尼森,男,1米93,老当益壮),那前往欧洲大陆,诸如巴黎这样的城市旅游,还是请小心!
因为有阿尔巴尼亚匪徒,有吞噬少女的掮客,有万贯横缠的阿拉伯土豪!
更有那为了区区私利,就充当保护伞的巴黎警方人员。
故事就这么展开,父亲以摧枯拉朽之势,毁灭一切企图阻挡其营救女儿的生物体。
结果当然是,好人得胜,父女平安归来!
“我不知道你是谁,不知道你要什么,如果你要的是赎金,我可以告诉你,我没有钱。
但我有一套经过漫长的职业生涯所练就的特殊本领,会成为像你这样的人的梦魇。
如果你现在放了我女儿,一切就到此为止。
我不会去找你,也不会追你。
但如果你不听,我会去找你,我会找到你,而且我会杀了你。
”布莱恩对绑匪的警告,以及他后来实现警告的精彩过程,抓住全球观众的想象力,让飓风营救成为近年来最成功且最受认同的动作惊悚片。
不过,热爱和平的观众千万不要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万恶的匪徒们只要不被彻底消灭,就一直会在屏幕上充当反叛!
在《飓风营救2》中我们需要再度和主人公一起历险:为了弥合与家人的鸿沟,前中情局特工布莱恩·米尔斯(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邀请情感方面正遭受挫折的前妻丽诺尔(法米克·詹森 Famke Janssen 饰)以及正处在青春期的女儿小金(玛姬·格蕾斯 Maggie Grace 饰)前往伊斯坦布尔度假。
然而, 他们的快乐假期还没开始,一伙匪徒便盯上了这一家人。
一番激烈的较量过后,布莱恩和丽诺尔沦落敌手,小金则成为最后被追捕的对象。
而这一切始于布莱恩当初捣毁阿尔巴尼亚黑帮,当初埋下的仇恨种子生根发芽,围着一家人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
至于《飓风营救2》的打斗、枪战就不再赘述了,实用技击术展示,成为影片主线,也使得叙述流畅、紧张,完全可以饭后做消化剂!
和第一部一样好看。
吕爷的剧作太娴熟了,整部戏跟方便面一样一冲就能吃,再拍第三集再换个导演也能很好看。
搭档的编剧卡门是个短平快强迫症,之前合作《亡命快递》系列就很成功。
但连姆一把年纪了,要不要考虑下别逼他走郭达斯坦森的老路,优雅地救了一千多个犹太人的辛德勒,现在为了个熊孩子天天跟人火并。
槽点://面对一人剿灭一个卖淫集团的神级特工,囚室里居然无人看守,搞个耳背的坐门外,长着一张来爆我头吧的脸,里面打这么久电话都没听到。
//大叔醒来的时候头套去哪了?
被团伙里一名叫“方便你求救”的伙计摘掉了。
//最后大反派拿枪挟持人质也比窝在旮旯里等死好吧,满怀丧子之痛和仇恨的人这么胆小,远不如小姑娘,那是一辈子只忙着绑架从没被别人绑过的缘故吗。
//姑娘爬露台,偷衣服,打车不给钱,三个手雷满城扔,屋檐运动员级别跳远,漂移,撞车,飚铁轨,捣碎美国大使馆岗亭,你什么都懂,就是不懂把手机调成有声模式。
//出租车,结实。
//主角枪法有时候神准,有时候神不准,植物神经紊乱。
//我总觉得他妻子被割到颈动脉了,照那个伤口,喷喷啊喷死了,结果倒挂着放血都要放足三十分钟?
//淘宝了一下主角藏袜筒里的那个mini手机,没得卖。
//没有伯恩的体力,就不该设计成伯恩式格斗,谍影重重的剪辑和镜头快而不乱晃而不晕,打打打打停,和填一首词一样卡着节奏,每个动作和战术逻辑基本都能看清,剩下的也能脑补连贯,营救2太碎。
没给观众留下哪怕一串完整的攻防动作。
//所有密集的情节点,只要有一处,用神级特工以外的常人反应来处理,他们全家就得哪儿的黄土不埋人。
//拉琴的老爷爷真寂寞。
//土耳其浴室人气零落。
//巴黎转了文职的前特工同事超无辜,为之扼腕。
//有第三部的话,称《阿尔巴尼亚黑帮沦落史》三部曲好了。
//介于黑帮太弱,第三部反派要多加一方强大一点的,也就是全家去伊斯坦布尔度假,结果车子被从天而降的手雷炸飞,老婆孩子被炸死的悲惨印度大叔。
于是变成被夺走一切的大叔向害怕被夺走一切的大叔发起以夺走你一切为主题的复仇。
//片头那辆卡车的颜色搭得超级漂亮。
硬伤很多,但不用管,还是很好看。
有人说情节老套,请举例。
Taken这种片子拍续集,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命。
哪怕你有比上一部至少多一半的投资,有异国风光,有枪战追车杀人不眨眼,有虽然镜头摇晃得稀里哗啦闪瞎人眼但依然算得上硬桥硬马真功夫的打斗场面,有追魂夺命不把坏人杀光光不罢休的硬汉子真英雄,可依然拯救不了其一路杀向平庸的必然沦落。
所谓sleeper hit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偶然,想把它变成一个必然卖座的franchise不能不说是片方鼠目寸光、投机取巧、严重缺乏创造力的选择,但毕竟上一部的影响力依然会促使大批观众心甘情愿地走进电影院,甚至包括一些像我这种愤世嫉俗自认早已看透好莱坞把戏的老油条——瞧,对于片方来说,这样续集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本来人家追求的就不再是一部好电影,而只是飘红的票房数字了。
其实对于这部电影的情节来说,“偶然不能变必然”这个论点也是完全适用的——原作中主角的女儿被绑架完全是一个偶发事件,而深深打动观众的也正是一个训练有素身经百战、在此时却只是一个孤立无援的父亲在救女儿时的果敢、坚持乃至不择手段。
俗话说危难之中现真情,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实际上是深埋在动作场面、追车镜头和大爆炸等等之后的深沉父爱,他绝望无助的时候观众也跟着难过,他受伤的时候观众的心里也在流血,这种互动才是让观众心甘情愿百分百投入一直跟主角到最后的关键;而这次恶人复仇的戏码极大地削弱了剧情走向的不可预见性,根本改变了上一部“双盲”的叙事套路,让故事变得几乎淡然无味;更糟糕的是为了给影片加料塞进来的前妻角色占去了大块剧情发展所需的时间却未呈现出该有的力度,而这个人物也并未发展出任何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的性格来,导致影片的情感冲击被严重稀释,叙事变得散漫,结果就是主角一路开挂、坏人全片弱逼,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犹如出轨的火车一样咣咣铛铛撞向结尾,看完了让人只有一个感觉,OUCH,怎么拍成这样了?
瞧你们干的好事。
不过哪怕这部电影并不成功,我依然没办法不对Taken 2嘴下留情,原因只有一个——Liam Neeson,或者说他塑造的这个人物Bryan Mills。
他总是看起来太过严肃,让人望而生畏,他总是一个人对抗着整个世界,他在乎的事情越来越少、遇到的麻烦却越来越多,他太累了,只想让这一切永远结束,却不得不一次次挺身面对找上门来的危险与死亡。
这个男人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他不再年轻潇洒不再无所不能,不再风光无限不再拯救世界。
加利福尼亚的灿烂阳光和如潮水般涌来的掌声与赞誉从来不属于他,他总是沉默而迅速地在古老城市的暗街矮巷中穿行,手里紧紧地握着一把一击致命的枪。
高大冷峻的Neeson不再带着年轻冲动的痞气,经过了那么多的人生变故,他现在安静和善、近乎有求必应,带着一丝英国式干巴巴硬邦邦的幽默感;他的下一个人物是Matthew Scudder,作为已经六十岁的高龄演员,他接下这个角色让全世界的Lawrence Block迷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有些人会像上好的葡萄酒一样渐渐老去,也许后味略苦却满口留香的好酒,让人忍不住品了再品,我想Neeson一定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作为一个能让人永远都期待他下一个角色的演员,Taken 2只不过是他演艺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这部电影也许失败了,但他绝对没有。
其实这对观众来说,有这样的演员压阵,总也算是值回电影票钱了吧。
我们永远都希望我们的英雄能幸福,但是卖座电影的主角似乎总是幸福不了太久就会被拉出来拍个续集让观众难受一下。
——忍不住想说一句,别再折腾啦,要是观众烦了Bryan Mills,我们该再上哪里找下一个黑色电影式的孤胆英雄去?
这片吐槽点颇多:首先,男主角虽然颇老,又看不出功夫出自哪个流派,但却一个能打二十个...身手敏捷和主角毫无关系,所以房上跳跃啦,巷内追逐啦,除了用替身就干脆省略了...男主角腿功全无,最擅长的打斗方式是一下子拧断别人的脑袋,打死boss头目也只用了一掌男主角所用设备一般,唯一的高科技就是用一ipod nano来打电话。
男主角功夫,设备不行,但数学和物理学却掌握的挺好,用电话和手榴弹就能定位最后说一句,尼森 真的有点太老了,还是别走这种肌肉男路线了
表示场景切换:到巴黎时,直接拍了个埃菲尔铁塔。
表示记忆闪回:一定要用模糊的影像加上滋滋作响的音效。
表示理解家人:老爹一开始不跟女儿男朋友握手,最后握手了。
表示善恶有别:老爹杀死的是绑架了几十个女孩的采花贼,而采花贼的老爹则表示完全不介意!
表示死有余辜:老爹在可以干掉大反派时当然要收手,并且留下手枪让大反派自己选择。
大反派当然会扣动扳机,然后当然会惊异地发现没有子弹。
表示主角光环:坏人在搜索到女儿的前一秒因为听见其它声音而离开。
老爹打电话由始至终都没被任何人发现。
表示女儿成长:终于通过了驾照考试,还是满分!
满分!
槽点太多,不一一赘述。
昨天陪朋友看午夜场,一看到吕克贝松的欧罗巴出品就知道绝对是部大烂片。
从头到尾烂透了假透了矫揉造作透了,还默数XX秒来计算地理位置咧,你以为你是如来佛谁都逃不出你的五指山啊!
所有动作片老套情节过了个遍,老爹永远透露着唯我独尊、全世界我最牛逼的神情,看他电话指挥他女儿真是恨不得在心里翻两千个白眼,而整个营救计划成功主要得谢谢电影里的反派有多蠢。
个人觉得,现实中只要稍微有点独立人格,遇到电影中这个人当老爸/老公都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事情,而母女俩遭遇了彻头彻尾的无妄之灾过后居然立刻全家相视而笑,毫无创伤后遗症什么的。
如果老妈在事件之后,选择忍痛带女儿离开,即使伤感也要首先保证女儿的安全(别忘了大反派还有两个儿子呢),那么还能赢得一丝尊敬,不过在此时此刻的生意人吕克贝松手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是否可以为了家人逾越道德边线,从而对他人进行大屠杀,这大概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
但屠杀之后从此就能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反正我觉得很恶搞。
其实当得知有第二部的时候就一直萦绕这一种不祥的预感,女儿刚救回来,又把妻子&女儿一起折腾没了,这听上去本来就很扯(难道经历了上次的恐怖大冒险,女儿还不长个记性还一股脑的往外跑?
还把妈也带上了?
),但是好在电影没让我们失望真心尼玛给拍成一坨屎了啊啊啊啊!!!
原来没长记性的不是女儿,直接变成连姆大叔了,明知世间险恶的前神勇特工这次竟然主动把妻女带出去上刀山下火海了。
你不知道自己身上有多少条人命,惹上了多少仇家么,还敢把俩活宝带出去耍。
编剧你没思路也不能这样搞吧,开篇连姆的形象就崩坏了,从内到外的(外在你不觉得连姆大叔肥了么?
),往脑残路线上毁,真心让一代连姆大叔的真粉们感到心寒。
然后呢,有没有觉得,这个影片的结构都有问题,最重中之重的营救行动都有什么了?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扔个手雷,打架,听声坐船,再打一架(还被打躺了),救完,胜利结束。
尼玛是不是太短了点,前面有多少时间都用来没完没了的磨磨唧唧了,那个节奏短平快的飓风营救跑哪去了,在拍就拍成8点档苦情片了好么。
而且,这次救人救的是不是也太扯了,连姆已经退化到了自救还需要靠女儿扔手雷了么,而且那几个手雷扔的真心准啊,车和水箱,女儿同学你不参加点什么比赛得个什么奖真的是太可惜了。
而且,家族绑匪同志们,你们敢不敢专业点,绑连姆的用的是扎带么,我次,那么容易就在边上划断了???
你们到底知不知道这家伙曾经杀了你们多少人啊,闹着玩过家家的么,拿个结实点的东西多困几圈会死么!
还有,我次,连姆怎么发现地人老窝的,凭看啊,我开始以为因为连姆大叔识人太多能够通过双眼分辨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尼玛,仔细再看,门口站被连姆打的那位“歹徒”手里拿着冲锋枪呢,我次,你是怕别人不知道你是坏人刚干完坏事故意拿把冲锋枪站门口的是么,是不是太侮辱连姆的智商了,傻子都能看出来你不是好人了好么,或者第二部原本是一部喜剧么难道。
真心无力吐槽了快,最后营救妻子的地方,好吧,请问你是谁啊,运动服大叔,最起码交代一下吧,连交代一下也没有直接就变成最终boss和连姆pk了,而且竟然把连姆打趟了,我没看错吧,竟然打躺了,一代里面坏人那么凶猛也没说把连姆打趟吧,这个隐藏在家族犯罪集团中的身着运动服的何方神圣竟然如此威猛,不禁为连姆大叔千万次的捉急啊,真心快洗洗睡吧,丢死人了好么。
而且,是剪片子没剪明白么,为什么最后那段妻子要连着抽醒两次,打之前一次打之后又一次,是因为连姆和运动装打得太精彩中途又被吓晕了是么,还是新导演对于抽醒有什么各人的特殊癖好,真心的,你们赢了。
所以,这片子就是借第一部的口碑出来骗钱的好么,别再父女之情好感动,连姆大叔好威猛了好么,和一相比,这就是一坨屎啊,屎!!!
要是你指望看到精彩的打斗,和boss的对决那必定是要失望了。
这片子最大的硬伤就是敌方太太太太太弱…..这样一个家庭作坊式的黑帮会有前途么!
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身为黑帮,专业技术不到家,智商还基本为负。
手头就是有AK47也是对墙一阵乱射,射完完玩儿。
在屋顶追大叔女儿那一个个跑的呼哧呼哧,体力真令人捉急!
唯一还算有点身手的二当家,导演一定是想证明人家还是有在锻炼的才给安排了一身让人吐槽无力的运动服造型。
最终还是输在了身高的劣势上被大叔提起来做掉。
技术不行算了,工作态度也不好咋整!
这帮手下不是在喝酒打瞌睡就是在看球吹牛逼。
更恐怖的是这群人还有一个猪一般的领导。
片子到了高潮观众以为终于等到要和boss对峙的时候,大爷居然躲在角落等着被打,大叔放过他还玩阴的。
您真的应该上个管理人培训班什么的,买本影响力也是好的呀!!
你们说说,这样的低智商无组织无纪律,大叔不弄死你们弄死谁!
那干嘛我要打四星?
除了尼森大叔依旧英明神武,作为父亲的那面更是萌啊!
无论是执着地要教女儿开车,直接冲去女儿男友家领人,还是约好两点到了两点零一分就要敲门,这样一个纯爷们儿流露出浓浓的父爱真叫人招架不住。
大叔的台词向来都是简短有力。
最喜欢的三段:Jeremy: What can I get for you, Mr. Mills?大叔:My daughter .闺女:Dad I can’t do this!!!大叔:Do you know how to shoot?闺女:NO…大叔:Then drive.还有到了片尾一家其乐融融的吃冰淇淋,尼森大叔那声玩味的Jeremy,听着还是像小子看我不捏死你。
大概每个爸爸应该或多或少都会看女儿的男友不爽吧哈哈哈。
只是有一个同类影片中多次运用老梗很困扰我。
主角被蒙上眼睛运往某处,靠计时和听周围的声音就能摸清路线这是怎样神一样的技能!
蒙住眼睛的时候是在车上,独自探路的时候是步行就不说了,巷口那位拉二胡的大爷真是辛苦了!
您为了给主角信号是拉了几个小时啊!!!
最后,三什么的还是不要拍了吧,大叔都说了,I am tired of this.
飓风营救1 拼的是智力 飓风营救2 拼的是听力和体力 整个一看头就知道尾的无脑动作片影片打斗部分完全是用摄像机乱抖,看的头昏脑花。
特别是影片后面 两个老头站在小擂台 学叶问打咏春拳时完全可以当搞笑片看了。
文/芥末杆子 《飓风营救2》从《飓风营救1》在欧洲的巴黎营救他的女儿,转嫁到伊斯坦布尔营救他的妻子(应该是前妻),这样一个小幅度的跳跃,并没有让飓风营救系列跳出家庭、亲情的包围圈,在这样的一个母题下开始运作更大的叙事,需要编剧下狠心跳出家庭伦理的怪圈,当然,只是这个母题是一个筐,呈现出的最终结局仍然是大团圆。
飓风营救系列的视觉效果毋庸置疑,在主打亲情牌的美国城市上空总是晴空万里,一家和谐。
随着剧情发展,影片呈现灰色调子,繁华的巴黎,嘈杂的伊斯坦布尔,密集型巷子、地下通道、连成一片的屋顶,大远景拉近,总会把观众内心的紧张提到嗓子眼。
不论是巴黎还是伊斯坦布尔,都是风情万种的城市(总之尽量避开美国,编剧有没有别有用心不知道,应该只是在打国际牌而已,不会涉及政治因素),能为主角提供无限发展任何线索的空间,比如遭遇卖淫团伙绑架,其实更深层次的是供上流社会的男主们去尽情拍卖把玩享用;比如有两个儿子的老父亲复仇要以牙还牙置人于死地;比如一个训练有素的高级特工对时间、空间的敏感性;比如硬汉形象背后塑造的父亲、丈夫形象……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欧洲的城市上演。
好莱坞电影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了一股新的电影风潮,那就是一直不被受重视的讲述亲情、家庭、普通人生活的所谓伦理片,一度火了起来,像《雨人》、《廊桥遗梦》等8在0年代频频被奥斯卡相中。
《飓风营救》系列当然不能简单归为伦理片,但是会发现,剧情每发展一步,亲情的力量就会发挥一下,而且是不断地将男主人公布莱恩的男人张力和魅力体现出来,这其实就是女观众打心眼里羡慕嫉妒恨的枕边男。
而此影片散发着的犯罪片的痕迹,让作者瞬间回到了50年代好莱坞电影中,激烈的动作场面、真实的场景,还有丰富饱满的人物性格,让银幕暴力在亲情的包围下,显得不那么血腥;让银幕子弹乱飞的场面在心理战术中集中走样。
《飓风营救2》给观众带来的强烈试听快感,更火爆于《飓风营救1》的地方,在于基姆在伊斯坦布尔市井街道之间玩的特玄的不够熟练的车技,包括时不时玩一下漂移,尤其是加速油门冲过火车轨道的镜头,让人有一种濒临崩溃却被救起的感觉,一口气提到嗓子眼,又舒舒服服地呼了出来,特效真实逼真地带动了观众的视觉跟踪。
当然,好莱坞大片都是在视觉盛宴背后追逐名利之外,传承了人家自家的观念、价值和意识形态(这个词发明之后我特别不喜欢,到底怎么理解意识形态,人家美国人就喜欢其乐融融大团圆就喜欢果敢正义的英雄,再说咱们何尝不喜欢呢?
)。
电影其实很奇怪,它比其他艺术更能让受众拿捏不住现实和梦想的分界点,布莱恩每射杀一个坏人,其实也是解救了坐在电影院吃爆米花的我们的现实中紧绷着的弦。
说点深奥的,电影开篇,阿尔巴尼亚,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贫穷的国度,父亲因为儿子死了,要复仇,出动的人力物力那可要用个团伙来形容,绝对不只是七大姑八大姨之类,可以说这个民族世仇的打击报复是群愤。
而布莱恩只是为了维护他的家庭,单枪匹马,最后告诉老人的是,我不想再复仇。
看看,人家的境界!
关于这部影片,最佩服的莫过于布莱恩在回去救她妻子的时候,屋子里的几个男人还围坐在电视机前。
在兴高采烈的、手舞足蹈地看足球、为进球欢呼的镜头,还是会莞尔一笑,原来全球的男人都爱足球,都爱欢呼。
男人的张力显而易见,即使面临即将来临的死亡,都不忘好好做一回球迷。
奔驰得赞助多少啊,和1差太远了,就当是为1补掏的票钱吧,许久没这么被配音版恶心到了~
boss太弱了..不过冲liam一家去续集值得啦
屠夫VS一群二货
故事编排简单,被抓,自救,救人,温情结局,完了。只要有七岁儿童智商都看得懂。但凡二,果然都吃力不讨好,远不如第一部火爆精良。好在有些特工的手段好生令人喝彩。大叔也帅如昔日,深爱女儿依旧。
大叔依旧给力!
动作无力啊。
尼玛别和尼姆哥玩了 会把你家玩绝种的
比印象中的一好看一些的感觉。CT,心情不好的独自电影。话说周二下午人还真多呢,
欲打之架 何患无词
好电影被坑。是被“给续集打低分党”洗劫了吗?7.2分绝对有的,一群装逼货。国产片拍成这样早上8分了。
周三下午電影節的一眾人員來到MOMA,以為自己是來看香港電影的,結果發現只能看這個東西……於是伴著彪悍的槍聲和漂移聲,我酣暢地一睡千里……應該沒有打呼……
第一部拍成那样还敢拍续集??!
#影评#依然还是那样的干净利落、迅猛凌厉,但远不如第一集,虽然剧情和人物都和第一部如出一辙,但第一集看的热血沸腾,相当解气,本片则没有那种畅快感,救自己媳妇完全没有揭露地下黑势力的种种恶行加以以暴制暴那样给力,这就是差距
也就是边看边睡着的片子。。。除了大叔好man
有史以来唯一一部每一步的行动都能猜到的电影
还全家跑去电影院一起看的……真心没啥太大感觉……
女儿好勇敢嘛!·
土耳其之行的预热,伊斯坦布尔在镜头下真是不怎么样啊,希望是选景的关系吧?
比第一部差太多了
辣手老爸毅然遇佛灭佛见鬼杀鬼,绝不留活口,继第1部救女后父女关系重生,这次再救正闹婚变的前妻,复婚在望,最后貌似收山的留枪老梗完全是为了继续拍续集做铺垫,不过下次打算救谁呢?莫非是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