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往事

热带往事,犯罪概率,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主演:彭于晏,张艾嘉,王砚辉,章宇,姜珮瑶,芦鑫,陈永忠,邓飞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热带往事》剧照

热带往事 剧照 NO.1热带往事 剧照 NO.2热带往事 剧照 NO.3热带往事 剧照 NO.4热带往事 剧照 NO.5热带往事 剧照 NO.6热带往事 剧照 NO.13热带往事 剧照 NO.14热带往事 剧照 NO.15热带往事 剧照 NO.16热带往事 剧照 NO.17热带往事 剧照 NO.18热带往事 剧照 NO.19热带往事 剧照 NO.20

《热带往事》剧情介绍

热带往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浓密之夜,空调维修师傅王学明(彭于晏 饰)驾车回程途中,不慎撞到一个突然冲出的男子。为了避免追责,他将男人抛在路边,扬长而去。次日,风韵犹存的梁妈(张艾嘉 饰)来到喧嚣吵闹的派出所,向陈警官(王砚辉 饰)报告自家男人失踪的事。偶然听说此事的王学明心怀愧疚,他偷偷弄坏了梁妈家的空调,随后假借修空调之名登门,却面对这个似乎并不太过悲伤的女人三缄其口。只是看似平凡的交通肇事逃逸,其背后还隐藏着离奇的杀人事件。南方小镇,溽热黏湿,却又寒气逼人…… 本片为导演宁浩担任监制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中的一部,此前上映的有《绣春刀2》《我不是药神》和《受益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马尔姆克罗格庄园莫斯科大事件极速生活9界线安珀警报星之梦惑星公主蜥蜴骑士谍战校园混沌爱诗幕后黑手我爱男保姆骤雨小娘惹之翡翠山移植如果我是男生人蛇欲血战蛇头人道贝多芬圣诞大冒险最长的旅程与君重逢初见时童话·世界烈日灼人2(上):逃难100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歌剧院最后的杀人放学后战争活动第二季百劫红颜赛马娘四格第二季铁腕行动薄樱鬼

《热带往事》长篇影评

 1 ) 一个简单的故事都能拍那么装逼

一个简单的故事拍那么装逼干什么,这电影真是看哪哪装逼,而且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都能拍到让人看的云里雾里真心不容易。

导演基本上没什么想法,我看他是想拍一部情色片,但是审核又没办法通过,于是想着法的往这方向靠,最后就弄得不伦不类,最滑稽的还属结尾,到最后钱还是充公了,这电影本身就不咋地,再加上审查制度上的各种造孽,最后就成了这么个烂尾的东西。

 2 ) 《热带往事》:一部“渣女电影”?

“渣女电影”可以归结为“三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一边诱惑你投入全情体验,一边又无情地将你拒之门外。

它之所以能激发你的激情,是因为它用绚丽的影像包装了自己。

从表面上看,你深陷其中,不得不拿出全部精力投入纯视听情境里。

与此同时,它又借助乱序、回溯、多线等方式编制起一座叙事迷宫。

让你本就简单的大脑不得不持续运作,围着它解谜。

但实质上呢,空空如也、徒有其表。

这便是我们说的文本与影像的冲突:同时放大两者将产生了相互钳制的效应。

我们应该思考,还是应该感知?

既然无法同时做到两者,我们感到了疲累。

“渣女”不主动、不拒绝的目的是不用为发生的任何事情负责。

“渣女电影”发出类似的潜台词:反正是你要来接近我,你只能为你的买票负责。

我们能怎么办?

凉拌吧。

 3 ) 暧昧,不和谐与视听创新。。。

《热带往事》是今天庆端午合生汇电影马拉松里我最喜欢的一部。。。

这是一部观念和思维都相当现代性的电影作品,这是一部导演处女作,却已经有了完整的视听美学和个人风格,且并不晦涩。。。

对于普通观众亲和力角度,在《暴雪将至》和《路边野餐》之间,故事没什么看不懂的,但电影创作元素的丰富性就不好说了,如果是专业电影从业者,可以从这部并不依赖大制作的电影中,看到各种主创的思考、探索与努力创新,可能对于观众,就是这个语焉不详的犯罪片吧,其实是蛮大的误会。。。

首先是暧昧,有叙事取舍的暧昧,视角的暧昧,人物关系的暧昧,内在表达得暧昧。。。

暧昧并不是不清楚,而是对不确定性的接受,对于观众,暧昧往往关乎于认知与感受力边界。。。

其次是不和谐,很多场戏都在营造丰富的不和谐的视听组合,建构氛围,营造情绪。。。

声音和音乐搭配得非常好,很多场戏,有特别明显致敬大师与经典作品的痕迹,无论是希区柯克、科波拉还是阿彼察邦,总之给了我很多联想,但我并不觉得做作和刻意,完全是作品本身给我的自由联想,这不正是欣赏电影的一部分吗。。。

还有关于创新,我看了前15分钟,就猜想这个导演不会满足传统的视听语言,估计会有所新探索——果不然,他通过章宇客串的盲人歌手视角,尝试用一种盲人心理蒙太奇手段来进行叙事,且进行视角的混合与错位,非常新颖,也很大胆,这是今天一口气看五部片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几分钟。。。

我不知道这个导演来自哪里,但显然是有备而来,且野心宏大,因为至少从这个故事来看,《热带往事》完全不关心“中国”,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是世界性的,片中所有的中国元素都不重要,导演的表达和观察是世界性的,并不本土化,可能也特意回避本土化、年代感。。。

这个特点到底会发展出什么,要看导演第二部才会有相对靠谱的答案吧。。。

总之,这是一部少有的思考成熟,且非常专业的电影制作团队的新锐作品,值得各种称赞。。。

连续电影马拉松看片就会有串台效应,王砚辉扮演的警察持枪狂奔抓嫌疑犯,没跑几步就呼哧带喘,我说,不对呀,你不是全程马拉松都拿下了,咋还跑两步这么累🤣🤣🤣刚才手欠,去看了一下豆瓣,各种不友好的评论实在无语,的确太多网友自己看不懂且无知,又高高在上的感觉,其实对于一些特别通俗的娱乐电影,当然观众可以自由踩踹,观众部分的意义就在于此。。。

但如果遇到不确定好不好,在自己感受和认知边界之外的作品欣赏时,我觉得还是可以先了解一下专业人士的观点,再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然真的徒增噪音罢了。。。

 4 ) 叙事就不说了,连人物也立不住

1.男主灵魂抽离,明明一个市井小民的身份,硬是可以演出对模特女友熟视无睹、对肇事逃逸转头就忘,你以为他撞人了每天都诚惶诚恐,并没有,他非常巧合地偶遇了女主,又非常冷静地把她空调泄气然后递卡片去她家修空调、吃饭、约会、祭奠、散步、开车兜风…….并且做这一切都同时,他真的是面瘫,这让我想起吴签…..2.女主不得不说是全片唯一的亮点,我没看过新闻,但看得出导演想表达的是女主平时喜欢搞破鞋?

老公死了才每一个月就跟男主好上了。

并且表演极其隐患又暗含萌动,特别是街坊大妈来家里的时候,她完全不悲伤,并且谈话间不经意间的看一眼镜头的方向。

但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导演确实没讲清楚。

为什么老公死了自己一点也不伤心,为什么看上了男主,因为他帅还是因为他性格像流川枫?

为什么最后那五万块她上交了却没有再见男主一次?

3.街坊大妈,也是本片为数不多的,可信度极高的角色。

无他,中国的街坊大妈就这德行,浓妆艳抹的打着安慰人的旗号去寡妇家开趴体。

非常可信,就是讲话的背景台词有点不真实4.可有可无的警察。

王砚辉仍是一副痞性,老油条的样子。

但是片中从有人自首、到抓嫌疑人、到审问嫌疑人,没一点专业度,审人这么和蔼可亲你能审出个屁来!

抓人又抓得莫名其妙,人家犯了什么法你倒是说一下啊,搞得好像他才是主谋一样。

最后主角落网好像跟他也半毛钱关系没有。

人家撞人又没摄像头拍到、车子一洗衣服一换,明明就是完美犯罪了,最后抓到他是因为有人来抢五万?

问题是凶手被板砖拍死了,你咋知道五万的事情?

男主要是咬死一句不说呢?

5.智商不在线的凶手。

从全片他赶在巷子、公寓开枪杀人可以看出是个悍匪。

但是为什么一开始追凶的时候看到男主撞人之后又折返拿钥匙,自己不敢一枪毙了他?

明明周围连个人都没有,这么好的机会,杀了之后开车逃离现场,钱拿到了还多一辆车。

总比你后来杀的士司机、房东老太好得多吧?

其次你既然开头就没跟上男主的车,那你是怎么知道去拿东西的人他拿的就是五万呢?

是根据他开门的号码?

还是根据他 的包?

还有你到底是是在哪个地方蹲了多少天才等到男主的?

是怎么保证没有错过来取包的任何一个人的?

既然你都知道了包在那里,能不能大胆点,骗一下老太就说钥匙丢了,包放了十几天。

或者买根撬棍,知道在哪在撬哪,不知道在哪选个深夜一个个撬开。

总比你杀人越货好得多吧?

最后拿着手枪被一个电工空手拍死…..

 5 ) 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片冰凉

去看了电影《热带往事》的首映,看完以后就想到那句,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片冰凉。

电影整体的风格可以说是影如其名,非常热带,拍摄的是上世纪的南方小城,潮湿、躁动、鲜艳、缤纷,有非常人间烟火的热闹,然而在一片生动和缤纷的色彩中,偏偏有更加深切、且挥之不去的凄迷的冷感与孤独,是滚滚红尘中无根也无岸的天涯漂泊客的故事。

彭于晏饰演的男主角,一个背负着秘密的空调修理工,瘦削、沉默、笨拙、硬颈,他的孤独是动态的、年轻的、男性的。

而和他相对照的,则是女主角张艾嘉,一个人到中年却意外失夫失子的家庭妇女,风韵犹存,是看似普通,内心却十分神秘幽微的“有故事的女人”。

与彭于晏相比,她的孤独是更沉静的,更有年龄感的,也更女性。

我非常喜欢两人的对手戏,有一种非常奇妙的化学反应,有一点像母子,又有一些男女的张力,更有彼此身份带来的紧张感——彭于晏认为自己是导致张艾嘉丈夫意外去世的凶手,所以他心怀巨大的愧疚,想来赎罪,从而获得谅解与救赎,这多重的层次让两人的关系有些难以被定义,是游离于那些既定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之外的存在,有一些暧昧,又有一些温情,更多的,是两个伶仃者小心翼翼地彼此靠近,但又终究活在各自的孤岛上。

我很爱看这种,难以被简单定义、简单描述的人与人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反而才呈现出一种真实的生活质地。

除此之外,张艾嘉饰演的女主角本人,其实也是一个跳出了类型与套路的女性形象。

影视作品中常见的中年妇女,要么是唠叨却温情的母亲,要么是寂寞强势的女强人,而张艾嘉这个角色,看上去是个普普通通人到中年的家庭妇女,但是在妻职和母职之外,她有一个隐而不显的自我,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清晰地浮现出来。

电影里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在女主角失夫又失子之后,来了一群街坊邻居慰问她,一堆人闹哄哄来到家里,每个人都劝她,你心里难受不要憋着,哭出来吧,哭出来就好了。

而张艾嘉的表情从为难、勉强、到渐渐坚决地讲出了那句,“我哭不出来。

” 场面一时有些尴尬和好笑,但我喜欢尴尬中的这位女主角,令人一怔,继而终于开始认真看她,意识到这个女人并不简单。

张艾嘉现在已经十分娴熟于这样复杂的中年女性角色。

我以前对张艾嘉其实没有太多偏爱,但近一两年反而越来越看到她的风韵,也越发觉得她的娴熟、狡黠、甚至她的世故都很迷人,因为她本人就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所以演这类角色可谓是驾轻就熟。

以及那天才意识到张姐已经68了!!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由此可见女性到了六十多岁,依然可以是性感的、迷人的、风姿摇曳的!

令人更加不怕岁月了一点。

而《热带往事》本身,也确实是过于喧嚣的孤独。

(以及,片中有个小彩蛋是章宇唱歌,翻唱猫王那首Are you lonesome tonight,章宇唱歌真的是意料之外的好听,看完电影以后我单曲循环了好久。

五条人给电影写的那首《伤心的人》也很好听,歌词仿佛和《阿珍爱上了阿强》遥相呼应:虽然说人生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爱情,确实让生活更加美丽。

虽然说爱情能让生活更美丽,但它的确也像夏日的天气说变就变。

伤心的人你不要太伤心。

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6 ) 特别关注 | “王学明是一个无法行动的人”——《热带往事》编剧赵秉昊专访

采访人:张也奇(影评人,电影研究青年学者)被访人:赵秉昊(《热带往事》编剧)原文链接:【西部影谈】特别关注 | “王学明是一个无法行动的人”——《热带往事》编剧赵秉昊专访

欢迎关注西部影谈公众号电影《热带往事》有非常吸引人的明星班底,海报上彭于晏和张艾嘉的这对充满张力的组合很难不令人产生遐想。

在端午档期前,《热带往事》曾位居院线排片量排行的首位,很多媒体也在票房预测中也认为这部带着“悬疑”、“犯罪”、“惊悚”标签的影片带有档期票房冠军相。

然而,《热带往事》的面纱只有走进电影院完成观影后才能真正揭开——这其实是一部在叙事和镜头上都非常有野心的艺术片!

虽然可以估计到国内票房成绩可能会比预测结果打个折扣,但这部影片可以激发起一个迷影者最快乐的体验,去揣摩,去回味,或者纯粹的享受画面的质感,场景的氛围。

从影院出来,耀眼的阳光让我眯起眼睛,脑海中不断蹦出一系列的问题。

叙事结构应该如何理解?

似乎是一种套层式的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的相互参照:大的框架总体而言是一个倒叙结构,但构建回忆讲述的部分就是各种好玩的非线性叙事手法,我看到了大量的闪回、定格、同一场景不同视角不断对故事进行补充乃至推翻的重叙、不同时空的拼贴。

镜像美学的意义指向如何?

《热带往事》中潮湿、闷热、不安、失格的南方一下让我想到《地球的最后夜晚》、《南方车站的聚会》,还有去年的《除暴》。

90年代的南方城市成为了近几年年轻导演们集体关注的空间。

对那样一个严打时代的广州,影片的呈现是多么迷人!

日常生活的层面可以看到广府文化的传统脉络一直没有断,另一方面它又有非常新鲜躁动的一面,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香港和东南亚的各种渗透,这两者都指向了一种与传统中国文化和新中国意识形态都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一种类似淘金时代的社会氛围,对金钱的追逐,秩序的崩塌与重建,丛林法则等等……王学明是谁?

在遭遇偶然事件之前,身体里有没有住着一个沉睡的亡命徒?

他最后的自我救赎,是一种走投无路的妥协,还是内心力量的牵引,或者说,是一种负罪感的升华,一种俄狄浦斯式的甘愿为自己无心的过失而付出代价有的古典英雄色彩?

王学明、他的女朋友、盲人歌手、警察、老梁、梁太、杀手、东北人,所有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甚至除了警察,也没有什么明确而体面的社会身份,这些人物构成的群像是一群茫然而孤独的边缘者,这是编剧的刻意处理吗?

从一开始的故事创意,到构思和执行的具体过程,编剧想写的这群人,这个故事,这个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了《热带往事》的编剧赵秉昊。

赵秉昊:双语作家、编剧、创意制作人。

电影作品入围戛纳电影节官方特别展映单元,柏林电影节创投单元,戏剧作品曾在纽约、东京、伦敦、阿德莱德、台北等全球多地上演。

曾获国家艺术基金,全球泛华青年剧作家等奖项荣誉;Q: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你写作这个故事的缘起?

导演曾在访问中提及故事最初来自一个真实案件,你们是怎样由这个素材出发,一点点演绎出了整个故事?

A:写作的缘起是导演拿着一个新闻故事找到我:一个车祸肇事者接近受害者家属。

当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想写一个故事探寻这种凶手的心理以及和受害者家属直接产生的关系。

在发展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又加入了关于“真相”究竟可以是什么的探讨。

Q:你觉得这个剧本中最核心的主题是什么,它和原来的现实素材之间的关联性在哪里?

A:关于主题,我在很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一直尝试去探讨“孤独”这个母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不可靠近、无法交流、事实无从寻觅,电影的前半部分最终是在讨论这个问题。

Q:能不能谈谈你在叙事上的构思,剧本中整个的结构是如何设计的?

影片有复杂的结构但是还是可以清晰的还原事件,有趣的叙事线和纹丝不乱的情节链条,是怎样同时保证的?

A:关于剧本层面的叙事,和最终剪辑的版本不太一样,剧本是从三个视角还原故事的(学明、梁妈、警察),警察的部分因为时长等等问题在最终剪辑时被削减了一部分。

Q:警察的视角能不能展开说说?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怎样的世界,这个警察对老梁之死这个案子的态度如何的?

A:这个很复杂了,很多事情也是一部电影完成过程中不可避免都会经历的,这里就不谈了。

最初的设计还有警察的感情和生活部分(案件对他产生的影响), 但最后的版本都删掉了。

Q:讲讲你的王学明。

A:关于王学明这个人物,在写作的过程中,非常明确的一点是他是一个无法行动的人。

这就是我想表现的人物特质。

因为他是个无法行动的人,所以电影其实是关于如何表现他的内心的。

故事里有许多内心焦虑的外化的场景,除了和梁妈的交往那一个部分,他的整条人物线索也几乎全都是内心焦虑的外化而非其它。

Q:身边的很多男性观众在耿耿于怀,为什么影片中没有让王学明和梁妈在那个修电梯的下午或者英雄救美的晚餐后发生关系,彭于晏和张艾嘉的床戏可以让票房更值得期待不是吗?

但影片非常克制,两个人的关系一直保持着不确定性,复杂、暧昧、多变而且隐含了很多阐释空间,比如甚至有的观众已经解读出了案件的真相是梁太买凶杀人虽然中间失去了对王学明的控制但最终依然全身而退……作为编剧,你是如何理解和构建王学明和梁太的关系的?

除了性张力,这一对人物关系最吸引你的东西是什么?

A:在剧本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探讨了学明和梁妈关系的多种可能。

在初版的几稿剧本中,梁妈和学明既像母子、又像情人,又什么都不是,最终只是两个孤独的人。

在拍摄时,导演也拍摄了多种关系,但也是在最终做了取舍。

这个故事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梁妈和学明的关系,这是我喜欢处理的问题。

Q:盲人歌手,和东北舞王,他们的形象是如何设计的,除了主题性的隐喻功能,有没有对90年代广东社会现实的指涉?

A:是有的。

盲人歌手的设计来自导演,东北舞王来自我。

这些人物其实就是想体现九十年代那种社会和文化层面混乱的感觉。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是猫王的老歌,之前杨德昌导演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也用过这首歌

Q:你对中国南方,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广州如何理解?

影片里的南方氛围是非常准确和精妙的,但其实你并不是一个南方人,场景和事件中的南方在地感,你是如何实现的?

A:《热带往事》的导演温仕培是广东河源人。

影片呈现的空间是他的老家。

Q:你们都是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导演及编剧专业的MFA对吧?

A:是的。

我其实不是南方人,所以最初开始创作的时候,我就专门飞到了导演的家乡广东,感受着南方的潮湿和闷热。

我就在那个特定的空间里开始了最初的写作。

Q:这个片子里面似乎可以看到很多类型的元素,国内的宣发也是五花八门,悬疑、惊悚、犯罪、情感等等等等,但我的观感是《热带往事》挑战类型的意味还是很明显的,应该被视作一个反类型的尝试。

所以,你在写剧本的时候,有类型的追求吗?

是想尝试类型的杂糅还是干脆就是在挑战类型的规则和边界?

A:对,在创作阶段,我们经常会讲叙事中的ambiguity、unreliable narrator,强调这些原则。

在剧本创作的最初几稿,我们也尝试加入这些叙事技法增加故事发展的不同可能,虽然后来这些东西在最终呈现的过程中被简化了。

关于剧本的类型,我们在最开始创作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类型元素,本来我们只想做一个小的东西,后来这个项目变大了一些,也不得不加入一些悬疑的类型元素。

Q:这里面就有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因为电影就是典型的有多少钱决定怎么拍的,这个题材和你们期待表达的主题有没有因为要加入类型元素或者市场化的程度更高而发生了偏离,项目过程中资本性质的变化有没有使最初的故事和成片间出现裂隙?

A:这个回答只代表我个人,嗯,其实片方加入之后确实会影响成片的方向,用多少预算和什么样的演员从大方向上会对最后成片的呈现方式产生影响,毫无疑问。

但我也觉得现在的成片方式是好的,如果说裂隙就言重了。

Q:对,这个问题其实是我就是想了解一部作品——特别是对你和导演来说都是处女作——从小到大的过程里面,你们是怎么把握自己的核心概念的。

面对投资方的要求,面对市场的现实语境,你有没有舍弃或者权衡?

A:其实片方并没有具体的要求这个片子需要变成什么。

大多时候是创作者内部需要对影片和片方同时负责,在商业和艺术追求寻找平衡或者说是某种和解和妥协。

我最初想象这部电影的模样可能是更慢的、更关于人的。

原本的故事和人物关系比现在复杂的多,如果说舍弃的话,就是最终成片做了一些减法。

但我觉得最后的结果是好的,这种简化也是正确的。

项目刚启动时主创团队的合影(左起:制片人王婧、编剧赵秉昊导演温仕培、 编剧王一诺)Q:最后一个问题想回到你身上来。

《热带往事》应该是你的银幕处女作,未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这部影片的成功会改变你目前的生活状态吗,在996和下一部作品之间,你的期待是什么?

A:我觉得没有其实。

我写到现在,越发觉得写作本身是自身的修炼。

我之前也写过许多别的项目,后来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项目没有最后进入到制作阶段。

我现在更多时候是互联网打工人,在做一个游戏IP的 Lead Writer。

我其实也从编剧这条路上又往旁边的赛道走了一步,做游戏IP,是一种跨媒介的讲故事。

但我的感觉是,现在的工作并没有远离创作,相反更接近了,之后会有更多的作品通过不同的媒介与大家见面。

赵秉昊

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西部影谈

 7 ) 一次迷途知返的人性救赎

🎬《热带往事》1997年广州的一个炎热夏夜,一起因停电包藏黑暗的命案。

一个男人离奇失踪,三个人被卷入其中,他们的命运自此发生改变,开启了长达二十载的纠葛。

这群不知命运已被悄然更改的人们,都在试图窥探关于那个夜晚的真相。

但那个夏夜的记忆如错乱的拼图,愈加扑朔迷离,充满了不确定性。

黑暗中,每个人都想寻找真相,有人想要为自己赎罪,有人却想要找到凶手。

作为一个底层小人物,当意识到自己撞人后,王学明惶惶不可终日。

噩梦、失眠、焦躁、惶恐,这一切让他的精神濒临崩溃。

他每一天都在遭受良心谴责,想自首但到派出所又懦弱地离开。

王学明的内心一直在徘徊挣扎中,人性在他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犯下了自己无法原谅自己的错,被良知裹挟着跌进了无尽的黑暗,在经历了扭曲和彷徨,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

生命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影片最后,王学明走出监狱,再次回到了当初的干净模样,他纵情奔跑,跑向阳光尽头。

人性不是非黑即白,它暧昧又模糊,悭吝与慷慨缠斗,卑劣与伟大共舞。

有时,看起来像坏人的人,并不一定真的是一个坏人。

人类,既是酷刑的执行者,也是酷刑的观赏者,更是酷刑的忍受者。

莫言曾说过:几乎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藏着一个刽子手。

只需一个偶然的机会,也许就会让它加速放大,呈现出来,令人反思警醒。

热带往事 (2021)6.1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悬疑 犯罪 / 温仕培 / 彭于晏 张艾嘉

 8 ) 电影是需要逻辑性的,虽然人生多数不是如此

我的确是不喜欢过于真实的电影。

原因很简单,真实本身极具荒谬感,而且是偏离逻辑的荒谬感。

这或许是因为旁观者和当事人的不同信息掌握和立场。

王学明接近梁太可以说是有动机无目的。

他要和自己撞死的人的家人产生联接,这是心理补偿因素作祟,但他要怎么补偿,要不要补偿都没有预设目的,就是走着看。

我去做了是对于自己内心产生愧疚的心理补偿,这种补偿在你去做的时候就已经完成。

至于结果,并不重要。

因为大多数时候我想要补偿已经足够抚平愧疚感,至于你是不是得到补偿了。

反正我已经做了。

他去大排档调查死者,去火车站取包,是在已经被梁太告知丈夫是死于枪杀之后。

其实不用管真实的致命伤究竟是什么,当出现了这不是你的事的可能性,大多数人会马上认可。

所以王学明之后的行为,就更难以用常理解释。

如果一定找个理由,我想就是保护欲的产生让他对自己存在有了更强烈的认同感。

他一下子从杀人犯,变成了能帮你找出真相的人。

这种认同感对一直处于社会底层的王学明来说,具有某种意义。

我一直在想他第一次去梁太家修空调,正遇上一大批邻居去安慰梁太。

刚刚丧偶的中年妇女,家里有一个年轻的男子。

但所有人都没对他的存在产生任何反应,而他也兀自搬梯子修空调,就像在这同一个屋子了有一个物理屏障,将他和所有人隔开一般。

所以我想这或许象征着他在这个社会根本不被看见。

影片另一个过于真实的地方就是留白太多。

钱哪来的,杀手哪来的,王学明和梁太关系究竟为何。

不知道,你可以随便想。

就像酒桌上听到朋友谈论的八卦,我有个邻居怎么怎么样。

你再细问他细节,他会说,这谁知道,但一定是……。

一定是什么,就留给你想了。

 9 ) 视听语言大于逻辑叙事的电影

很偶尔看电视偶遇这部电影在地方电视台播放,还是比较认真地看完了全片。

情节还是挺抓人的,色彩叙事很有风格所以一下子抓住了要换台的我。

看完整部电影梳理剧情的时候觉得…还是有点莫名其妙,是视听大于故事的电影。

不知道是电视播放删减还是收视卡顿觉得剧情不是很连贯,那个黑衣黑帽的人怎么从彭于晏一出火车南站就能跟上他?

他怎么知道就是彭于晏带走了钱😐。

再说一下视听语言,电影剪辑叙事很喜欢先放后五分钟的故事再后放前五分钟的故事,这种很近临的时间线打乱感觉有点……大可不必😂,可能是想多视角地叙事,但在观众反应过来这就是这件事的前后五分钟还要故意反着讲后,就觉得有些剪辑太过。

导演在这部影片很浓烈地运用了红色灯光(觉得这个和事实场景不是有特别大的联系,发生地在广州,且主人公也不是住在什么红灯区,为什么全片一涉及紧张情景大都是红色的光),影子,镜面,聚光灯,以及出现了多次血喷溅在彭于晏脸上的画面。

这种风格手法一开始觉得比较抓人吧,但是后面觉得能看穿导演美术这种“技巧”,这种拆穿感给影片欣赏打了一些折扣。

彭于晏在这部影片突破了一些他在我心中的以往形象,瘦了很多,肌肉消去为了配合人物露出消瘦的骨骼,可能这部电影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转型吧。

对他印象还是挺好的,是个踏实于作品的演员,也期待他之后作品。

 10 ) 真正热爱电影、理解电影、希望中国电影发展的人不会推荐这破片

有一个导演在星级饭店的厨房里做了一坨屎他撒上调料,摆上鲜花,加上滤镜装进王家卫、杨德昌、大卫芬奇、刁亦男、毕赣等人亲笔签名的盒子里喊大家来吃虽然这还是一坨屎但真的有人觉得这屎好吃!

有人称之为炫技之作,我认为连炫技都算不上,因为它毫无技法可言,不知所谓的运镜掩盖匮乏的镜头语言,忽快忽慢的剪切暴露杂乱的叙事节奏,氤氲暧昧的滤镜充斥拙劣的艺术审美,据说导演还在摄像机上套了丝袜,如果这样就是作为导演的“技法”,那袜子店老板早把马丁斯科塞斯顶下去了。

《热带往事》短评

演员是好演员,叙事是一团糊,前半段救赎线和后半段的犯罪线像是两个故事叠加,无论是结构还是逻辑上都不够紧凑。多视角叙事功力不足,悬疑感塑造无力,唯有一点黑色幽默算是亮点,整体上如同泄了气的皮球,软绵无力

8分钟前
  • 听海
  • 较差

啊 不做爱的吗

13分钟前
  • #草人#
  • 很差

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只有片名,《热带往事》,一听这名字就能感觉到一种潮湿与闷热。张艾嘉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彭于晏帅气十足,半遮半掩。都已经这样了,导演为什么不让他们滚床单,既然不让他们滚床单还搞的那么暧昧,差评。

16分钟前
  • 吉卜赛人
  • 较差

在里面看到的全是技巧和渴望

19分钟前
  • 刺猬壳子
  • 还行

太注重于所谓风格和气质, 置于一个好像不存在的空间,精心的设计看多了会疲,更感觉不到什么“人”味。但这可能是彭于晏这几年真正在演戏的时刻,即使那跳动的眼白快要溢出银幕,下秒就仿佛深呼口气默念“脱衣服”。

20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我可以说,碾压这几年戛纳华语片吗?尤其是某部主竞赛。视听“叙事”摆在这里,很多人真的只配标记图书(=看故事)。

22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精彩啊。。只是相信张艾嘉的选本眼光而已,没想到得到这么大一个惊喜。

24分钟前
  • athena
  • 推荐

本来很期待,看完有些失望,拿这和《南方车站的聚会》《地球最后的夜晚》比?差远了啊,剧作都不成熟,又想加入导演的个人风格,结果两头都不靠,视听不错,但很多时候视听并没有表达出影片的情绪,感觉是费章,有些浪费掉了。而且打乱时间线和多视角叙事做的并不好。我没觉得演员表演有多大问题,作者属性不明显,又很想有,要不就风格化到底,结果能力不ok,真的还不如踏踏实实地讲个悬疑故事。。处女作四星鼓励吧,哎,失望。

27分钟前
  • 向阳南木
  • 推荐

强烈的形式感是这部电影的特色,那种南方特有的湿热黏稠,被写得很透彻。这是部容易引发争论的电影,优点与缺点都无比明确,导演很生猛地操持一切,那种年轻人带着破坏感的生猛,至少是当下院线里少见的。

29分钟前
  • Evenc伊文西
  • 推荐

幸亏没在影院看啊,要不得把我闷死。所有的台词都只有功能性,完全没有生活没有细节,直打直地为了交代信息,真是完全没有给演员发挥的余地。故事弱爆,经不起轻易的推敲,漏洞百出,一意孤行,故弄玄虚,看得出是完全没有生活、对语言文字、人性内心没有敏锐度的人写出来的。彭于晏的形象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光是一个“很帅的空调师傅”是无法让人共情哒,为什么他的苦闷愤怒都表现得干巴巴的,完全没有试图侵入他的内心。张艾嘉也是个纸片人,她的生活高光时刻就是给渣老公做饭给弱鸡儿子找衣服,没了就得去死。少一点片中的小聪明,一会儿章宇一会儿小姑爹的,我倒是喜欢,但是你好歹把那些硬桥硬马的东西多做好那么一点啊。摄影很有风格,调色也有质感,但内容得配得上这些“高级”的形式啊,否则就完全空洞。节奏也有问题,看完都感觉像个预告片。

31分钟前
  • U 兔
  • 较差

垃圾电影,矫揉造作,浪费时间!像在学王家卫,又学不好,浪费我的钱,🤮

32分钟前
  • kiccoooooo_367
  • 很差

氛围到位。但我想看相差二十岁的风韵美寡妇和健硕修理工汗津津的暧昧故事(。

33分钟前
  • 皮皮一号
  • 推荐

男主以为自己撞死了人误打误撞接触死者家属后发现真相我觉得这个拍摄手法有些地方真的没必要而且凶手为啥杀死者 那包钱的来历又是什么电影前面有个电影院的画面我也不懂是在表达啥

34分钟前
  • 漫漫云端
  • 较差

如芒在刺,如鲠在喉,如坐针毡。我真的好久没有看到这么难看的电影了,剪辑得稀烂,故事讲得稀烂。我要去看《白日焰火》缓一缓。

36分钟前
  • Larkin.
  • 较差

大闷片,除了气质一无所有

38分钟前
  • 张兮兮
  • 还行

剧情孱弱,风格化影像满山满谷的堆砌,从而导致形式大于内容,音乐、灯光、摄影、布景各自发挥,明显没有达成一致。在追逐《南方车站的聚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起码先讲好一个故事吧。

43分钟前
  • 黑骨精
  • 较差

看前段我还以为会发生忘年不伦恋之类的 结果。。这太红了。。

44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还行

太抽象了,越拍越抽象。开始风格我还是能接受的,但是你要是问,王学明是怎么进来的,看完电影都沉默了,都说不出来。导演是真的缺乏叙事能力,再好的剪辑都救不回来。

49分钟前
  • 玉木大河
  • 较差

故弄玄虚,噱头十足,内核比较空虚

53分钟前
  • 思郁
  • 还行

一个除了装逼什么都没学会的导演,不知道那些演员是怎么被忽悠到这个烂电影里的,最后半小时简直是狗屎。

57分钟前
  • 麻绳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