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结局

Happy End,快乐终结(港),完美结局(台)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让-路易·特兰蒂尼昂,马修·卡索维茨,芳汀·阿杜安,弗兰茨·罗戈夫斯基,劳拉·薇琳顿,奥拉利亚·佩蒂特,托比·琼斯,希尔·佩尔,哈萨姆·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奥地利,德国语言:法语年份:2017

《快乐结局》剧照

快乐结局 剧照 NO.1快乐结局 剧照 NO.2快乐结局 剧照 NO.3快乐结局 剧照 NO.4快乐结局 剧照 NO.5快乐结局 剧照 NO.6快乐结局 剧照 NO.13快乐结局 剧照 NO.14快乐结局 剧照 NO.15快乐结局 剧照 NO.16快乐结局 剧照 NO.17快乐结局 剧照 NO.18快乐结局 剧照 NO.19快乐结局 剧照 NO.20

《快乐结局》剧情介绍

快乐结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洛朗(Laurent)家是一个富裕的上层中产阶级家庭。80多岁的老人乔治·洛朗(George Laurent)逐渐陷入老年痴呆。他和两个已婚的儿女托马斯(Thomas)和安妮(Anne)一起,正不自在地分享他在加莱(Calais)富丽堂皇的庄园。离异而冷漠的安妮,不得不承受因儿子皮埃尔(Pierre)的失职而导致的灾难性工作场所事故的影响。与此同时,托马斯的前妻因一场神秘的中毒而被紧急送进医院,导致他13岁的郁郁寡欢的女儿艾芙(Ève)与父亲和他的新婚妻子安娜伊思(Anais)生活在一起。毫无疑问,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随着洛朗家的命运与持续而不光彩的欲望交织在一起,一种特殊而又令人不安的联盟就会形成。但最终,有些更大的秘密即将揭晓……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库拉乌幻之记忆少年间谍第一季爱上大明星父子雄兵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第六季赛琳娜第一季疯狂的豆子再见,黑鸟能不能原谅你,我想想看全员单恋无敌拍档之万无一失靓丽人生第一季重神机潘多拉马茹娜的非凡旅程双面骗子虚假警察第二季日据时代的十种生存法则漂亮主妇百千家的妖怪王子陷阱的战争青春辞典之毕业季暴风雨的幻象A货B货别动我女神诛仙1库尔斯克热舞者之热舞之灵黑色树海只想爱你亡魂出没

《快乐结局》长篇影评

 1 ) 快乐结局

洛家是一个富裕的上层中产阶级家庭。

80多岁的老人乔治·洛朗渐陷入老年痴呆。

他和两个已婚的儿女托马和安妮一起,正不自在地分享他在加莱富丽堂皇的庄园。

离异而冷漠的安妮,不得不承受因儿子皮埃尔的失职而导致的灾难性工作场所事故的影响。

与此同时,托马斯的前妻因一场神秘的中毒而被紧急送进医院,导致他13岁的郁郁寡欢的女儿艾芙与父亲和他的新婚妻子安娜伊思生活在一起。

毫无疑问,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随着洛朗家的命运与持续而不光彩的欲望交织在一起,一种特殊而又令人不安的联盟就会形成。

但最终,有些更大的秘密即将揭晓……

 2 ) 要不怎么说死比活可难多了呢

提起法国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他早期的《钢琴教师》以及在2012年获过无数大奖的《爱》。

《钢琴教师》时期的哈内克还是相当凛冽直接的,伊莎贝尔·于佩尔饰演的钢琴女老师看着沉默寡言,自残的时候可真是眼睛都不眨一下。

到了《爱》这个时期,哈内克就变成了内敛的凶狠,先用幸福平淡的剧情麻痹你,再在结尾闷死老伴儿。

闷死的这个行为,可能很多有类似经历的人都想过,只不过现实中少有人能那么做罢了。

《快乐结局》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又获得了金棕榈奖提名,很开心在今年的北影节片单中发现了它。

先不说别的,光看片名你就会想了:哈内克啊,结局真能快乐吗?

首先要提醒大家,不要相信豆瓣条目关于这部影片的剧情简介,简单粗暴且文不对题。

不过影片的主角们确实是来自法国的一个中产大家庭。

于阿姨饰演的女主角是位女强人,从父亲手中接过家族产业后一直兢兢业业,成熟冷酷,做事从不拖泥带水。

在《爱》中饰演闷死老伴儿的爷爷在这部影片中依然饰演爷爷,他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多年前为了照顾瘫痪的妻子将家族产业交给了大女儿(上图的女士),年近90并开始健忘,而且还总想自杀。

马修·卡索维茨饰演女主角的弟弟、老爷子的儿子,是个温文尔雅的外科医生。

因为前妻服药自杀后女儿没人照顾,他不得不将女儿接来和自己、现任妻子同住。

马修·卡索维茨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他还是《天使爱美丽》的导演哦医生和前妻生的女儿聪明漂亮,但性格孤僻又冷漠,多半是因为父母早年离婚、妈妈又服药自杀的缘故。

这个大家庭生活很富足,大house里有管家还有厨师,但每个人都是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

怎么讲,就是欧洲中产家庭常见的状态吧,对外能够展现出足够的礼节和良好的社交能力,但在家里就死气沉沉的,再漂亮的家和再多的仆人也无法掩盖家庭内部的不幸与矛盾。

导演在影片中穿插了很多手机拍摄的镜头,像是在幕后监视的观察者。

这是后期哈内克导演的特点之一:与他的角色保持距离。

确实,不管是《白丝带》还是《爱》,哈内克的电影越拍越内敛。

乍看上去讲得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可细一琢磨,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

女主角看上去是最辛苦的,她奔波于家庭和公司之间,不仅要解决公司的各种糟心事儿、保证公司正常运转,还要应付自己不成熟的儿子和整天想自杀的老爸。

可当她面对儿子不懂事儿的行为且劝说无效时,她竟一下子掰断了儿子的小手指。

小女孩儿被爸爸接到新家后一直很乖巧,直到她也效仿妈妈服药自杀。

被抢救回来以后她爸爸问她为何这么做,小姑娘平淡地语气让人难以置信:“我只是不想去收容所,我觉得你并不爱我,不爱妈妈,不爱你现在的妻子,你不爱任何人。

”影片中人物的行为举止是被导演放大加工过的,但也确实提炼自生活。

人们大多都活在自己设计好的皮囊下面,皮囊之下早都千疮百孔了,却还能衣着光鲜地面对外人。

这也并不只是欧洲中产阶级的特征,而是现代文明进程下的普遍现象:冷漠与虚伪。

欧洲电影人最喜欢聊的问题之一就是冰冷发达城市中的人际关系。

除了这部《快乐结局》,2017年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自由广场》(The Square)也在揭露所谓“上层”阶级的荒诞生活,但我觉得不如《快乐结局》直截了当,哈内克的表达显然更高级些。

比如老爷子和小女孩儿谈心那场戏,没有繁琐的对话,台词非常精炼,三言两语就让观众发现这个家族那股“自我毁灭”的劲儿是祖传的。

也正是这场戏再一次端正了老爷子一家之主的地位,这个家只有他还残存着一点“人性”,只有他是清醒的。

虽然看上去他衰老无力还坐着轮椅。

很显然,哈内克的“快乐结局”不会是快乐的,也不会是光鲜亮丽的。

但如果这里的幸福不同于常规意义的“幸福”?

快乐不是得到或者拥有,而是放弃或者死去呢?

结尾的点睛之笔就是海水即将埋没老爷子和他的轮椅时,女主角和弟弟边喊着“爸爸”边冲向海边去救他。

本来酝酿好的悲伤一下子泄了气,我甚至还笑出了声。

惨不惨吧你就说,我自己的命我不要了还不行,还得硬活。

要不怎么说死比活可难多了呢。

如果你对人生迷茫了,你能通过这部电影找到活着的希望。

如果你正奋斗在人生前线,你也能靠着这部电影审视自己。

就是这么神奇,信不信由你。

祝大家观影愉快。

哦对了,《自由广场》北影节也有场次,但票可能早被抢光了吧...

 3 ) l

影片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AB面,A面是阳面,正常的、适应的,常展示于人前的,B面是暗面,通常被藏起来,只有在需要时、不得不时、绝对安全时,才拿出来示人。

这个家,集结着这么多复杂的人,大多都无视别人的真实,也不敢轻易暴露自己的阴暗, 他们用A面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可B面总会寻找机会浮出水面,让他们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面对真正的考验。

 4 ) 快乐结局

影片中人物的行为举止是被导演放大加工过的,但也确实提炼自生活。

人们大多都活在自己设计好的皮囊下面,皮囊之下早都千疮百孔了,却还能衣着光鲜地面对外人。

这也并不只是欧洲中产阶级的特征,而是现代文明进程下的普遍现象:冷漠与虚伪。

欧洲电影人最喜欢聊的问题之一就是冰冷发达城市中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对人生迷茫了,你能通过这部电影找到活着的希望。

如果你正奋斗在人生前线,你也能靠着这部电影审视自己。

就是这么神奇,信不信由你。

 5 ) 并不快乐的结局

安娜·洛朗,大女儿,还有她的儿子皮埃,他在工地工作,她希望儿子以后能继承她的公司,最近工地出现塌方问题,所有人都停工了,一名工人受伤不治身亡。

托马·洛朗,小儿子和他的再婚妻子阿娜伊丝,他在里尔一家医院任外科主管,前妻因严重的药物中毒进了医院,现在他们的女儿伊芙暂时和他一起住,疑似有婚外情对象克莱尔。

老洛朗将近85岁,他去年曾经想去苏黎世安乐死,现在他半夜开车出去,撞上一棵树,断了几根骨头,只能坐轮椅行动。

每个人看起来都有自己的秘密,他们对现状不满,对家人冷漠,洛朗家族关系冷淡。

 6 ) 对这个世界,冷眼以待

不久前,我看了《卢米埃尔与四十大导》,是一部很有意思的专题片。

摄制组邀请全球四十位电影导演,限定他们用卢米埃尔兄弟的摄像机按照规则完成一部短片。

哈内克在其中。

他被问及为什么拍电影,他说,不要问蜈蚣为什么行走,否则它会失足。

再被问及,电影是否会消亡时,他反问:有什么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哈内克,就是这样一个悲观主义者。

他的说话方式,银色须发,面部表情,几乎就是他的电影风格。

冷静克制,刻薄残忍。

在他的新作《快乐结局》里,哈老师延续了一贯的风格,在电影语言上也不乏革新。

这是一部讲述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并从中剥离出人物背后所隐藏着的罪与恶的电影。

1.哈内克的家庭题材电影中的人物彼此之间冷漠无情,哈内克对自己的人物也几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戏内戏外的双关,构成了哈内克电影独特的观影体验。

不同于东方的家庭题材电影是生活碎片,人世冷暖,哈内克的家庭题材是为了一层一层地剥开道德,冷冰冰地给我们看那些残忍的东西。

不同于美国典型的讲中产阶级家庭的电影(以《美国丽人》为例),哈内克的电影不需要戏剧性,不需要如梦如幻的超现实设计,不需要撕心裂肺的戏码,不需要愤怒和毁灭。

哈内克讲中产阶级,不是失望,抨击,谴责,而是呈现,然后置之不理。

他构建一个家族五个主要人物,却几乎不刻意去刻画他们。

散点叙事的模式,在他们之间来回穿插视点。

涣散的注意力让你忍不住想睡觉,却在结局的时候打你一巴掌,让你恍然醒悟。

诚如开头老爷子对小女孩说了一句,“欢迎来到这个糟糕的大家庭。

”这个看似富有,多元,包容的大家庭,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内心世界。

这些匿藏的秘密,才是生活的本质,是这个阶级,这个当代社会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2.每个人都是恶人半身瘫痪的老人,曾经杀死自己的妻子。

看似乳臭未干的小女孩,曾经毒害自己的同学,并毒害自己的妈妈。

已经二婚的爸爸,却还欲求不满,计划和网恋的对象私奔。

经营着建筑公司的母子俩,因为一起工程事故与工人闹得不可开交。

一些影评人会指出,这种结构,会显得过于直白,有一种堆砌各种典型问题的生硬。

但是哈内克在处理上,并不是那么地直接铺叙开来。

他抽去了很多承接的场景来解释说明。

而是以对话场景为单位,在看似散漫,平常化的对话中,藏着各种各样相连的信息。

由此达到一种碎片化的叙事,这样的处理更符合我们生活的认知,因为哈内克在某种程度上去除了一个全知视角,我们所知的并不比电影里的角色多太多。

但是观众很容易丢失很多信息,以至于认为情节并不十分连贯。

有几个对话场景是残忍而有趣的。

一个是老爷子和理发师的对话。

他想让理发师帮自己完成自杀。

他的对待死亡的冷漠,和理发师的笨拙的反应,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比。

另外一场对话,是老头子和小女孩交换秘密,就是在在这场戏里,我明白,所有人都是恶人,都是对弱者施害的凶手。

当儿子把一群黑人难民,带进了母亲的再婚的订婚婚礼的时候。

婚礼上的各种角色对这一举动惊慌失措,既觉得不体面,而却又不得不为他们安排座位。

这里面有歧视,有心虚,有虚伪。

这场宴会,难免让人联想到整个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无非如此。

3.手机镜头才是真正的冷眼电影里那些缓慢转动的摇镜头,人物在摇镜里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

而镜头却在原地不动,就那样死死地盯着人物,注视着他们来回走动。

笔直的横移,紧紧跟着人物运动,又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手机直播画面的唐突插入,又快速抽离,回到一潭死水的生活,回到哈内克冷酷的影像中。

电影一开头,哈内克就连用了几段手机竖屏录制的直播镜头。

(然后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片场)画面里的女人,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画面上录制直播的女儿,发出来冷冰冰的解说与评论。

这段直播镜头的应用,直接构成了与结局的呼应,以及成为解开这个小女孩的秘密的关键信息。

哈内克还借用了视频监控的画面,以及进行了加速,倒放,跳切,的尝试。

哈内克最早期的作品,正是以速度和倒放上的实验闻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电视新闻镜头,网络视频,社交网络网页界面,这些当代语境下的影像的运用与解构,是非常有力的窥视生活,解剖生活的尝试。

故事接近尾声,老人试图自杀,海水淹没了一半的身体。

老人盯着海水,小女孩盯着老人,突然掏出手机打开了录像,暗合了片头那几段悄无声息的手机视频画面。

寥寥几笔,却无限苍凉与绝望。

众人一哄而上,去救老爷子。

眼看着是救回来了,这也只是多次自杀中的一次。

所以”快乐结局“就不仅仅是一句反话,而是根本就不存在也无法实现的幻想。

 7 ) 破碎生活中的微光

《快乐结局》探讨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家庭矛盾、代际冲突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等问题。

哈内克通过展现这些普通家庭成员的生活片段,揭示出现代人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精神世界的关注。

影片最后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而是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这正是其艺术魅力所在。

它以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要勇敢面对现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结局”。

 8 ) 或者这是人间真实

在最后一幕,当年已经87岁的老演员坐着轮椅在海水中飘摇,始终不能下定决心死还是不死,是不是现在死,头上仅剩的几根毛倔强地迎风展开又缩回,身上的摇摆也不知道是水的能量波还是内心的挣扎。

按照他的指令将其推到水里的小孙女,在大约十米开外看着,并没有很惊恐。

当然,她已经是个惯犯,小时候父亲失踪,母亲用药导致精神不稳定,她已经不是第一次帮“有需要”的人去实现“离开”这一“梦想”。

也是惯性使然,她拿出了她的苹果手机,记录下这一刻,毕竟每次面临这种别人的“生死”,这都是她的惯性做法。

通过镜头看手机,我们看到了手机的实时录制,老人的一对子女突然出现,就是那个出轨当饭吃,还把深情甩的儿子,以及全剧最正常,一直在跟家里的“神经病”们做惯常斗争的女儿,尖叫着冲去“捞”他们老爸。

女儿回头很不解的看了一下正在录影的大外甥,世界级女演员的表情简直不能再到位的表示一个正常的人类对非正常人类的一种“疑惑”,这种疑惑不是不解,其实正常人不会懂得。

正因为女儿是正常人,她一直用正常的观点去理解身边不正常的人,因此有点错位,有时候会让人崩溃,有时候会莫名好笑,就像她和她有点精神问题的儿子的日常交流。

拍这个片子的时候,导演也已经很老了,我觉得老了之后很看开,导演据说一直很擅长“就那样”似的反映人间真是存在的痛苦与矛盾,看着像没有什么有机结合或者高深含义,但其实只要真实,本身就是有机的整体以及高深的境界。

此片确实展示了这点。

正常人有正常人的烦恼,像唯一正常的女儿以及她的男朋友,为了将不正常的身边人捞回正轨,操碎了心,他们也不是圣人,但是当困难来临,他们不乏用尽力量去做对的事情,她能正面面对工地意外的处理;在自己的婚礼被而儿子的“闹剧”突然打乱时,她和她的律师男友还会加桌子让儿子请来的“难民”坐下参加婚宴,人类正常以及适当的典范。

说道这里,我突然想起律师对受害人家属毫无感情地念了一段又解释了一段关于赔偿的处理,终极意义就是”受害人,你承诺我们理赔了但是没有责任哦”,女儿和她的儿子以及受害家庭一脸懵。

正常人绝对不这么说话,但是律师真的就是这样说话,说得他自己可能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法律似的。

不正常的人有不正常的人的烦恼,一老一小,他们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就是世界观可能跟正常人不一样。

小女孩观点:我不喜欢一个整天搞我的小女孩,我就麻醉她;我妈老是乱用药,神经了,跟死有什么不一样,我帮她;我爸老爱婚内出轨,这次弄不动他,自杀以明志,反正你别在抛弃我;乍一看,真是没毛病。

最后,还是老不正常能跟她对上话,虽然上一次他俩最有意义的对话就是老人问她你会一直待在这里么?

似乎很不待见她,这可是亲孙女!?

而且在他儿子说明情况之后,他还再问了一次,其实他不是没有弄明白他儿子的意思,是他儿子没有弄明白他的意思,所以他会在理头发的时候跟理发师说,他想死,不能让儿子帮忙,因为他儿子是一个白痴。

他的儿子对他的唯一的继承就是对女性的痴迷。

有时候觉得太聪明的人也很痛苦,因为他们有他们的想法,别人又管不住他,于是跑偏,跑偏其实也很痛苦。

最后说说女儿的儿子,他其实真的需要用药。

 9 ) 上层社会的沉静,或死寂

无论是对媒体、评论人,还是熟悉欧洲电影的影迷来说,迈克尔·哈内克新作《快乐结局》一定是今年最令人期待的作品之一。

毕竟,哈内克此前曾在四年之内拿到两次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一跃进入“双金棕榈俱乐部”,成为新世纪以来为数不多且“货真价实”的大师级导演。

这一次,哈内克虽然未能在戛纳第三次夺得金棕榈,但作品依旧保持了很高水准,其冷酷、犀利又不乏幽默的影像风格在首映时就博得了观众的阵阵笑声和掌声,故事所反映的欧洲社会的严重问题也让人深思。

《快乐结局》围绕一个支离破碎的上层社会家庭展开,其家庭成员的关系生疏而冷漠,每个人都对生活无比厌倦,一举一动之中流露出让人细思恐极的病态。

一家之主乔治·劳伦(让-路易·特兰蒂尼昂饰)由于下身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无聊的生活让他每天活得毫无期待和兴致,几次想要寻死但又几次被人救回。

他的孙女伊娃·劳伦(芳汀·哈德温饰)同样“生无可恋”——先是在母亲自杀身亡后回到劳伦家族和离异的父亲身边,接着发现了已经再婚却仍然欲壑难填的父亲在社交平台上给情人留下的淫荡话语。

三观崩塌却完全无计可施的伊娃对亲情、家庭和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同样走向了自戕的道路,但与他的祖父一样,命运未能让她轻易解脱。

生无可恋的伊娃·劳伦 与此同时,乔治的女儿安妮·劳伦(伊莎贝尔·于佩尔饰)和他的儿子皮埃尔·劳伦(弗兰茨·罗戈夫斯基饰)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前者一方面需要处理家族企业面临的突发困境,另一方面还要应付不省心的父亲和其他琐事,其经历简直就是法国版“女人四十”;后者则完全游离于家庭之外,对母亲的关心表现冷淡,既不想承担任何家族责任,也对上层生活完全不感兴趣,整日游手好闲并混迹于底层社区,喜欢在大型聚会等公共场合大放厥词,以生事为乐。

在影片后半段,皮埃尔更是将一群黑人难民邀请到自家为乔治·劳伦举办的生日午宴上,一个个详细介绍他们的国籍和经历,让在场所有人尴尬不已。

忍无可忍的安妮·劳伦最终只得采取一个颇为极端的方法:拧断皮埃尔的小指头(瞬间让人想起《钢琴教师》里人狠话不多的女主角艾丽卡),才让他放弃了这场闹剧般的表演。

总的来看,影片并没有一个连贯、完整的故事可言,也没有对任何角色行事的动机做出说明;它只是将家庭成员的生活和交流状态连接、拼贴在一起,中远景以至远景镜头冷静地观察着所有人物的行动;有些情况下,影片甚至隐去了对话内容,仅留下一个对话或冲突的场景,力图以极度客观的视角摄取一张张疏离淡漠、意义模糊的家庭和街头快照(snapshot)。

除此以外,《快乐结局》中还穿插了监控画面(与前作《隐藏摄像机》类似,但《隐》是以电影镜头戏仿监控,《快》中的则是货真价实的监控)、社交网页聊天界面、Youtube视频和手机直播APP界面,这些元素的使用体现出哈内克对新型媒介的高度敏感性和本片的后设性,它们的出现不仅喻示着着媒介的不断发展和演进,也重新探讨了新型媒介在影像表达中持续提高的地位和作用,更将观众和拍摄者紧密连接在一起。

于导演而言,这些影像最初只是具有记录和窥视性,但随后,影像的功能开始进化,窥视逐渐成为了娱乐,直到手机直播和界面中弹幕的出现,观众被间离出剧情,开始对影像及其叙事进行评判和思考,而这也正是哈内克全片的目的所在。

影片结尾,乔治·劳伦在目睹皮埃尔制造的闹剧之后,悄声离开了家族特意为他举办的午宴,并请求伊娃将自己和轮椅推入大海中,企图再次自杀。

伊娃并没有拒绝;她只是将他送入海水之中,眼睁睁看着乔治的身体被浸没,没有寻求父亲和其他大人的帮助。

不止如此,她出人意料地掏出手机,点开录像,以旁观者的姿态猎取这个扣人心弦的死亡瞬间。

所幸的是,这次自杀行动看上去似乎又失败了(出现在画外,结果如何我们无法确知):安妮·劳伦从宴会厅跑出来,狠狠瞪了伊娃一眼,然后急忙向海边冲去。

所有人的惊慌失措都被手机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记录者本人虽然一直藏在手机之后,但其对家庭、对他人、对生命的冷漠和将亲人生命当做娱乐的荒诞却也间接保留在录像之中。

《快乐结局》海报 从以往的作品看,哈内克往往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大背景之间建立起一层隐性的因果联系,希望透过这种方式挖掘出大的事件、局势背后更深层、更微观的原因(比如《白丝带》便是用压抑病态的家庭氛围解释了作为背景的一战得以爆发和纳粹主义出现的原因)。

《快乐结局》也不例外。

它的情节恰是设定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即法国北部的加莱之内,而这个地区正是法国著名的“丛林”难民营所在地。

2002年,法国总统萨科齐下令关闭桑加特难民营,在原地重新修建加莱“丛林”难民营。

大量难民聚集在此地,为的就是等待机会穿越英吉利海峡,非法进入英国。

及至2016年10月26日,法国加莱“丛林”难民营被下令正式拆除,多达6500名来自阿富汗、科索沃、苏丹等非洲和中东地区的难民将被驱逐。

或许,哈内克正是想借这部影片表明,微观的上层社会生活与法国对待难民的姿态并无不同,两种疏离与冷漠不仅如出一辙,更有着确凿的因果关系。

或者,这其中还隐藏着一种讽刺:连自己生命都不在乎的个人和民族,还怎么指望他们做出任何人道主义的行为?

从这个角度上看,《快乐结局》甚至可以算是一部难民题材电影,但它无疑是另辟蹊径的。

正是这种另辟蹊径,让哈内克的作品一直以来更加切中要害,更加鞭辟入里,也更能打动人心。

哈内克是焦虑的,这种焦虑导向冷冽的风格,同时也必然导向关怀和温度。

公允地说,《快乐结局》并未让哈内克超越自己,片中出现的一切元素、所探讨的一切话题在其之前的影片中均有所涉及;松散的叙事、略显冗余的人物设置和实验性的媒介处理也对影片的观感造成了一定影响。

于是乎,《快乐结局》不免给人以“炒冷饭”之感。

但好在,哈内克始终如一。

当我们坐在影院里面对以上种种时,就会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他对人性的理解、对媒介的超前探索依旧让人肃然起敬,而人们对《快乐结局》的重新审视和发现,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10 ) L'ironie d'une fin heureuse

Le fait que la caméra se met toujours à distance sans véritablement pénétrer dans l'intimité et la psycho ou révéler des détails fait des spectateurs les témoins passifs devant cette chronique glaçante d'une famille disloquée. La discontinué de plans-séquences et le cadrage en gros plan cherchent un effet de cloisonnement qui isole chaque personnage dans son monde respectif dépourvu de toute communication possible. Les mots restent superficiels, l'affection apparente.A travers la variété des images exploitées (quelle nouveauté), Hanek parvient à saisir le zeitgeist de notre époque et mieux disséquer les états d'âmes de la haute bourgeoisie, la fois quiète et nerveuse, dans sa propre bulle illusoire.

《快乐结局》短评

当伊娃掏出手机记录老人自杀的时候,当最后儿女们从海水里救出老人的时候,这是一个happy end?冷漠与病态,散部在每个家庭成员里,当看透其本质之后,happy end在哪?何为快乐?剩下了肉体死去的却是心。熟悉的影像 不变的哈内克,依旧是冷到骨子里。

8分钟前
  • Parallax...
  • 推荐

Happy End一点也不Happy。最后女孩冰冷的镜头下,生反而比死绝望。生无可恋的少女也远远比求死的老人更让人心疼,这是对生活有多失望才会有这样的想法。中产阶级表面的浮华虚伪在哈内克镜头下铺陈开来,女孩一个反问,残忍的道出“你根本不爱任何人”,看得透彻明白。

13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2.5,最后的结局拉上来了。其实一直都挺喜欢哈内克克制的拍法但这部确实比较无聊也感觉失水准……看得出来用了很多“年轻人”的手法什么手机拍摄社交媒体之类的,看起来很努力追上时代脚步但……

15分钟前
  • 阿特拉斯抠抠脚
  • 还行

+☆ 好山好水好无聊

17分钟前
  • 木叶
  • 还行

社会痛点和人性痛点庸俗化

18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较差

全片完全没有温度,直到最后滑向海中终于有了一丝温度。

22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5.5# 过于复杂

23分钟前
  • 林晔
  • 较差

虽然有失水准,但哈内克老爷子还是哈内克老爷子。但最近几部于佩尔阿姨的戏真是让我对其好感度急转直下,感觉怎么演什么都是那种感觉了?

28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哈内克就是哈内克,没想到和《爱》还有呼应。

31分钟前
  • 可乐杨
  • 力荐

故事叙述得也太散了 视觉观影体验同样不怎么愉快 还是Elle里的于佩尔比较美

34分钟前
  • 赖克朋
  • 还行

报看

39分钟前
  • 进击的丽丽
  • 很差

爱的续集+各种御用+用过的旧梗+实事解析。除却用iPhone拍摄这种摩登手段,感觉有点老年

44分钟前
  • ztlpoppy
  • 还行

2018084 一星平庸

49分钟前
  • 多不利登
  • 很差

这部看的时候来有事中段,没get到点在哪

51分钟前
  • 荒淫少女朴赞郁
  • 还行

【3.5】由于主题繁杂,叙述一度过于散漫,以至于标志性的力量显得薄弱,但还是那个哈内克。对于各色形式的影像材料的整合与运用非常具有新意,怎能用“重复”一以概之。

56分钟前
  • DeckardYang
  • 还行

受够了中产阶级的叽叽歪歪。

1小时前
  • 猫目小僧
  • 还行

看完一脸懵逼,明明说看到2/3会变喜剧啊,哪里喜了(ノ ○ Д ○)ノ 而且这么直白的dysfunctional中产阶级家庭,完全没有2nd degre啊,就是这么平铺直叙、这么赤裸裸。So what ? 现代人就是有病啊!及格分吧

1小时前
  • beanie
  • 较差

如果《爱》是室内密闭空间剧。那续集的本片即便在室外仍然拍出了室内的压抑感——固定拍摄和无处不在的镜框。施工现场围墙崩垮的实时录像凝聚了全片主题:平静的家庭生活里,是时刻发生的(自杀和谋杀)死亡和(肢体与语言)暴力。大段大段的外孙女手机视频,并未感觉到存在的必要性。

1小时前
  • 荒也
  • 还行

戛纳闷死我算了

1小时前
  • Lin
  • 较差

表面波澜不惊,内里暗潮汹涌。虚伪与假面式的中产人生。哈内克正常发挥,可惜触动不大。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