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对于青年时期的迷茫和遗憾,爱和友谊。
在叙述这位13岁青年的成长故事时,故事结构是非常完整的。
首先,它贯穿了青年产生遗憾和回到故地面对遗憾的整个过程,并呈现了主人公完整的心理变化。
再写,在各人物塑造方面,无论是需要被照顾的妈妈,还是真正给予青年成长建议的监狱lady,低智商朋友,青春期爱上的女孩和成年爱上的女人,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成立的,打动人心的,同时,他们也堆积了青年成长所需的元素。
另外,故事的走向有一种浪漫感,像安徒生童话中才可能发生的情节。
Ps~青年站在街边迷茫地仰头发问,lady即使只是简单粗暴地解答,但都会点出人生真理。
这样的画面让我联想到,青年像在向上帝发问,而无论决定为何,怎样走下去?
最终的答案都应取决于自己的心。
2017.07.07凌晨,可能真正的心碎是两位主演都已不在人间吧。
captain!
oh,my captain!。
鲍勃迪伦曾唱到“要走多少路才能称为男人”,其实是父亲离世的那一刻。
13岁的汤米不得不照顾那个精神世界随父亲而去的母亲。
心理年龄只有13岁的41岁帕普帕斯,他们阴影不离,直到汤米喜欢上了别的女孩,而他的生活也随之彻底改变。
看这部电影之前,本来冲着罗宾威廉姆斯来的,结果没想到整部电影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之前我13岁的滴答声没有了,现在我想让我的儿子听见属于他的滴答声” 父亲因为癌症去世 母亲服用过量镇定剂变成植物人,家里莫名其妙的来了些陌生人,莫丽莎的不相见,似乎足以杀死Tommy,但好在“女士”的“赶他走”让Tommy能够继续的好好活下去,到后来Tommy在巴黎安家,生活变得美好。
这里我想用《我们这一天》的台词来说“Take the sourest lemon that life has to offer and turn it into something resembling lemonad ”最后妻子和女士的话都十分有点题的作用,都在告诉Tommy 你得回去,但回去之前你得离开,不要被现在的环境所束缚,不要被沉重的爱所囚禁,你得自己去看看和感受 ps:还是很佩服罗宾的演技,真的很不错!
但令人遗憾的是,海报上的一老一少都不在了。
非常惋惜
比平庸要好一些。
但即使一部平庸的电影偶尔也会有一些神性时刻。
在学校,圣经课,神父为学生们阐释罗德携妻子逃离所多玛那一段:What does salt do? It preserves things. It keeps things from changing, salt holds on. She looked back ‘longingly’. Well, surely it means that we should not be attached to possessions and things of this world, no? Lot’s wife looked back because she missed her stuff. And for that immature longing, she was made into a thing of bitterness——a pillar of salt. 这时候学生们撕下圣经的书页,揉成纸团,扔到窗外。
这些纸团像雪一样全部落到Pappass身上。
从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始,“青春片”便成了国内电影市场的宠儿,但很快,这种怀旧情伤便在资本的蜂拥下变了味道,以至于到现在只要提到青春片,人们都会在第一时间不自觉的想到“堕胎、车祸、难到老”这三大法宝。
而纵观这些青春片,基本上从故事角色的高中时期开始讲起,但我认为,高中时期,并不能代表青春。
在我看来,真正能代表“青春”这个名词的,是初中时期,也就是一个人的13岁到16岁。
这个时期是一个人从少年变为成年的阶段,从懵懂无知到初通人事,情感和心智也在这个阶段慢慢走向成熟,这个阶段的成长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以后一生的命运,但遗憾的是,很少有影视作品能够将目光投到这个人生阶段中。
虽然稀少,但并不代表没有。
200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心碎往事》便是这个少数派中的精品,它将镜头锁定在一个小男孩的13岁那年,青春最开始的时光。
1973年,少年汤米迎来了自己的13岁,虽然父亲的病逝与母亲的抑郁让他从小就变的很懂事,但也并不妨碍他享受自己无忧无虑的美丽青春。
在课业之余的打工生活中,活泼开朗的汤米与比自己大很多的弱智帕普帕斯成为了挚友,两个人每天形影不离,一同捣乱,一同攒钱,为了买下商店里那向往已久的绿色自行车。
13岁也是一个人性启蒙的时期,对爱情懵懂的汤米遇到了第一个让自己心动的姑娘,但他苦于不敢表达自我,幸运的是,他也遇到了自己的人生导师,一个被关在拘留所中的黑人小姐。
隔着一扇窗,汤米接受了来自成年人的爱情指导,从而使他在自己青春开始的时候第一次尝到了爱情的甜美。
如同所有正常故事的套路一般,剧情进行到这里就该出现转折了,但这转折对一个13岁的少年来说,残酷的有些过火。
学业终止、爱情消失、亲人离去,伤心欲绝的汤米来到拘留所墙外向黑人小姐哭诉,迎来的却是对方的呵斥。
在黑人小姐的提点下,汤米终于下定决心逃离,逃离纽约、逃离生活、逃离自己的青春。
若干年后,生活在巴黎汤米的儿子也迎来了自己的13岁生日,汤米在这一天向妻儿讲述了发生在自己13岁那年的故事,在妻子的鼓励下,汤米重新回到那座逃离了许久的纽约市,去重拾自己在青春最开始的时候,所遇见和拥有的一切。
鲍勃迪伦在《随风而逝》中唱过:“一个人究竟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一个男人”,一个人的成长有可能是十年,也有可能是十天,而在这部电影中,汤米的成长用了二十分钟。
前半部分的青春美好更加反衬出成长阵痛的残酷。
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心智尚未成熟之时遭遇如此变故,成为社会的弃儿,十有八九会成长为一头野兽,但幸运的是,汤米还有自己的人生导师,还有自己最好的朋友,他们是他生命中的天使,将他拉出泥潭,让他走上一个男人应该走的路。
如果是一般青春片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可能只是前一半表现青春美好,后一半表现成长残酷,但本片并没有止步于此,它的精彩之处可以用《一代宗师》里的一句台词来表达:“老猿挂印回首望,关隘在回头”。
在逃离了自己的青春很多年之后,汤米还是回到了纽约,回到了这个给他甜蜜又让他心碎的城市,去重拾自己的青春记忆。
在这部影片中,《圣经》中“盐柱”的故事被多次提及,“盐柱”这个故事本身讲的是罗得带领家人逃离被上帝降灾的索多玛城时,他的妻子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被从天而降的盐包围,变成了一根盐柱。
这个故事初次在电影中出现的时候,是在汤米的宗教课上,汤米将圣经一页页撕下扔出窗外。
而当几十年后他再回来时,已经白发苍苍的帕普帕斯将当年他扔掉的那些书页展现在它面前,汤米随手拿起的正是“盐柱”的这一张,在书页上,还画着他当年的涂鸦,一个上帝一样拿着闪电的人说道:I told you not to look back。
别回头,这是汤米当年的涂鸦,也像是对自己的谶语,年少无知时的他觉得回头是犯傻,而当人到中年后,生活的经历告诉他,回头才是最需要勇气的一件事。
等你用足够的勇气回头的时候,你才会知道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是多么的珍贵。
亲情、友情和爱情是伴随一个人一生,催动一个人一生的东西。
时间可以让一切改变,让汤米从一个无知小子变成杂志主编、让弱智帕普帕斯变成一个温和而睿智的老人、让一栋建筑变成一片绿地,但无法改变的,是一个人对青春的美好回忆,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感恩之心与怀念之情。
一个男孩必须离开才能作为一个男人回来,这是那个黑人小姐在几十年后再度见到汤米时所说的话。
这话就像是我们见惯了的大道理,但放在影片中仍让人忍不住流泪。
这世间充满艰险,但幸好有妈妈、有黑人小姐、有帕普帕斯,在关键时候推了汤米一把,让他找到了真正的自由,也因为有他们,让汤米魂牵梦绕,再次回到故乡。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男人?
既然答案在风中,那么就让我去风中寻找,但我不会再风中迷失,因为有那些我爱的和爱我的人,永远在地面发出信号,为我指明家的方向。
在本片中,扮演少年汤米的安东·叶利钦和扮演汤米挚友帕普帕斯的罗宾威廉姆斯这一老一少如今都已经离开了人世。
这也使得本片在现在看起来让人格外有一种唏嘘感。
世恶道险,世事无常,能在人生中遇到与你情投意合,给你指明方向的人,便是最大的幸运。
生活不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幸,男主爸爸癌症去世,妈妈抑郁症,为了把儿子抚养长大,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因为儿子被退学没有奖学金,最后的稻草被压垮,过量服用安定镇药自杀,变成植物人,她妈妈选择永远睡去,不愿面对那痛苦的生活,拔掉呼吸机那一刻,这辈子也算是解脱了,不用在每天煎熬了。
他最好的朋友帕帕斯有智力障碍,他的出生也是他家不幸的开始,妈妈逃避生活酗酒车祸自杀去世,爸爸一蹶不振整日酗酒,傻人有傻福,即使帕帕斯生活如此不幸,又被同学嘲笑欺负,他也是笑的最纯真的那个。
去送货的奶奶被儿子抛弃,被人遗忘没有人爱,我们也会有老去的一天,会社会边缘化的一天,仿佛是男主妈妈的另外一个翻版,假如男主顺利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繁忙的工作生活,总是忙,妈妈变成孤独的一个人,就像那位孤独的奶奶一样,长时间没人说话没人爱,就变成了阿尔斯海默症。
监狱里的女士,因生活所迫卖淫被关在女子监狱,假如像她骗男主的那样是因为丈夫出轨杀夫被关,不管这位女士是哪种结局,卖淫女还是良家妇女,对于这个时代的贫民窟的女人来说都很难。
男主到巴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弥补了童年的不幸,13岁的儿子就像当年的自己,年轻的妻子就像当年的母亲,这次没有缺失很完整,一家人整整齐齐很幸福,可是生活还有很长,即使现在的生活能慢悠悠的走了,黑人女士告诉他,你还是需要努力跑起来!
生老病死七情六欲,以后还需要面对很多!
有些事只有经历过才会感同身受,没经历过就会觉得电影里故事都是编的,看起来很离谱,有时候生活可能比电影更离谱,导演都不敢这么编!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我的爸爸也分你一半哈哈哈
他为了我去偷自行车,意思不是我教唆他,而是因为他爱我
lady真的是太有魅力了
怎么能这么可爱地感慨沧海桑田可爱的人们在一起真是活得生动,在憨批的十三岁,善良的小男孩遇到了有爱的朋友们。
看完后觉得多了份自信,似乎是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地方,哪怕是你可能比别人更理解一部电影,那也说明在这部电影上,你有更能共情的能力。
电影名字怎么说呢,虽然好像是概括了全影,但这和《记一件难忘的小事》有什么区别。
还有就是马桶真是贯穿始终啊,中饭晚饭看完的,看了六次马桶,三次在嘘嘘。
片子不长,故事不多,但总能打动到自己。
可能经历过或多或少相似经历的触动。
Lady,这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女性,对于汤米无疑是灵魂导师级别的存在。
在他故地重游时第一个见的也是她,还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这位在自己成长临界点的见证者和怂恿者。
送上了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镜子。
那是lady在他面前摔掉的一小片他两之间维系之物,给予了小男孩决绝的力量,最后汤米在他自己孩子长到自己成长时刻的年龄,带回来了那片破碎的镜子,带回了曾经的lady。
回来之前必须要离开,多有意思的一句话,不要害怕离开,因为我们终将回来,那只是回来之前。
- 《心碎往事》的前半部分青春美好,后半部分成长残酷,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反衬出成长阵痛的残酷。
汤米在心智尚未成熟之时遭遇如此变故,成为社会的弃儿,但幸运的是,他还有自己的人生导师和朋友,他们是他生命中的天使,将他拉出泥潭,让他走上一个男人应该走的路。
- 《心碎往事》是一部关于青春和成长的电影,它以一种细腻而真实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和困惑。
影片中的汤米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角色,他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情感变化。
同时,影片中的音乐也非常出色,为影片增添了很多情感色彩。
- 《心碎往事》是一部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的电影,它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坚持和努力。
影片中的汤米虽然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时,影片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家庭和友情的重要性,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故事一般,重在情感和细节。
成长的过程总是痛苦的。
衔接的有点仓促,我断断续续看的,感触不深,中途有几个片段让我有点感动。
结尾大团圆。
你说它治愈吧也还好,你说它不治愈吧其实又有点温情可言。
个人感觉为主吧。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但它又打个喜剧的标签,我感觉没多喜剧,甚至有点悲伤。
而且我去搜了下,听说海报上的主角一老一小已经去世了,还是给我整破防了一点点,里面的派派竟然是《机器管家》里面的主角,难怪这么眼熟。
男孩内在动因和心路历程体现得完全不够,不足以支撑起他的成长和出逃,全是因为外在因素的倒逼。一些隐喻也奇怪地出现又奇怪地被搁置。难道这就是别人眼里的13岁男孩的世界?一头雾水莫名其妙。
Growing up is so painful, and life is so tough
一般
飞机上。自导自演好平庸。偶尔的小机灵台词和罗宾威廉姆斯一如既往的信手拈来才勉强让片子不那么俗套。中间那一场平行时空剪辑好糟糕完全没有必要。后面的黑人大妈也太鸡汤了整体都太鸡汤了。为了励志才励志为了惨而惨。
离开是为了回来
A warm, soulful and funny film
故事很工整,逃离-回溯的故事结构略套路,但很多小伏笔设计得非常用心,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许多有趣小细节的连缀也让片子格外动人。
关于成长、善良、担当、以及如何应对人生苦痛的好故事。罗宾·威廉姆斯演弱智,演的太好了。
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汤米 | 帕帕斯 | 肉店送货 | 神经衰弱的老妈 | 平胸的女孩 | 偷自行车 | 女子监狱的朋友 | 去巴黎 | 回到纽约和重新出发很喜欢,这个周末因为这部电影收获了一个圆满的ending。这不是一部讲述男孩成长的故事,因为里面的男孩从一开始已经非常成熟了,他要给死了丈夫的老妈提供各种各样的情绪价值,他和帕帕斯交朋友,一起当“送货男孩”,为了帕帕斯不丢掉工作自己承担了偷自行车的责任。“人们喜欢送货男孩,狗狗喜欢送货车。”
Run,所有成长片共同的永恒的motif。透气感与窒息感并存,青春的蓬勃鲜活、少年心事与天马行空,十分自然地融进一地鸡毛、磕磕绊绊的现实。充满夏日气息的童话被碎镜片划出一道浅浅的口子,高楼之上的女士让少年拼命奔跑,不要回头,杀死过去后重新开始。结尾稍显潦草,整体也拍得有点太收着了,不如伴我同行那般肆意野性来得更打动人。但镜头语言很妙,构图的叙事性有被发挥到极致。Robin Williams和Anton Yelchin演得太好了,致敬。
误打误撞看的电影,很好的题材,导演没拍好
不理解其中。
一般吧。男主可惜了…
可能是没有比它更好的关于男孩成长的电影了。
海报上的一老一少都不在了!!
Life is a round trip....
未成年人加残障或者其他弱势群体的故事有很多,但依然拍的很感人,只是大卫.杜楚尼这条成年之后的线处理得不好,有点繁琐和刻意说教。
一场心碎心酸却又温暖的回忆,母亲,挚友,初恋,伯乐。在马桶捡起母亲的烟头和白发斑斑的罗宾威廉姆斯搂住男主的情节很感动。
标准的家庭成长温情片,浓浓的美式滤镜。从一个社会陌生人之间的善意程度大致可以判断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