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没有哪种战争场面能比狙击手之间的生死博弈更能激发观众的肾上腺激素了。
本片是根据克里斯凯尔的真人真事改编。
以这个美国史上最出色的狙击手“传奇”为第一人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狙击手的成长历程,和战争时徘徊于家庭与信仰之间的踌躇。
虽然男主帅的一塌糊涂,但某些心里戏的表现上我始终觉得稍显僵硬。
男主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又是家中的长子。
自小就有一种担当,这也为他日后的爱国情怀打下了基础,甚至因为爱国情怀过于强烈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回家后男主呆滞的看着黑屏的电视机,脑中响起的却是一阵又一阵战争枪声。
这段对于战后创伤的描写尤为精彩。
幸好家庭的关怀把他从战后深渊拉了回来。
狙击博弈中那种窒息感在影片中并没有被体现的很好,反而主角的心里抗争刻画的还是可以的。
最后的那场与叙利亚奥运冠军的对狙我以为是一个新的高潮,但很遗憾,我觉得导演为我们展现的很一般。
这世界上有三种人:羊,狼和牧羊犬。
羊过于天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狼欺凌弱者;牧羊犬为了对抗狼而生,有担当并且有能力去保护弱者。
幸运的是男主成为了稀有的后者,他选择了有担当的一生同时也是这么做的。
他最后被称作“传奇”。
坐在荧屏前的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ps:最后科普了一下“传奇”的真人真事,凯尔最后死于一名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美国老兵枪下,实在令人惋惜。
而他的那部《美国第一狙击手》的自传,已经mark了。
网上对他的战后人品包括出版收入的去向褒贬不一。
我想重要的不是我们应如何去瓦解一个“传奇”,而是如何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传奇。
With many elements that echoes Clint Eastwood's hard-nosed old school style of film making. American Sniper is tense throughout but lacks things beyond that. While he does leave family behind, I think this relationship still could have been built a little better, as does his relationship with his family. In the end, the film feels like a very standard tribute and war movie that doesn't have one thing that really stands out. Bradley Cooper gives a respectable and forced performance that I wouldn't call it his best. However, what was worth savouring was his bantering with his comrades and his relationship and loyalty to his people and country.
拿着一把大狙,看见一个干掉一个,曾是我在CS经常使用的模式之一。
拿着AK47甚至匕首冲锋陷阵虽然非常令人热血沸腾,但是会挂得非常快。
一个顶尖的狙击手,一个能够在战争中幸存的顶尖杀手,却没能在射击场躲过一场意外,生活的真实感就是这么讽刺。
当面对一对妇孺,如何扣动扳机,这是最大的挑战,这种事情一般人干不了。
他一次次地走上战场,看起来跟【拆弹部队 The Hurt Locker】很类似,我清楚地记得【拆弹部队 The Hurt Locker】中,杰瑞米•雷纳Jeremy Renner面对花样繁多的麦片时的无助,或许,战场对这样的男人才是归宿,他们已经习惯爆裂时刻前的冷静。
2公里开外,干掉鬼魅般出没的奥运射击选手,打的不是精准、视线和对兵器的控制,纯粹是射击的本能。
不知道布莱德利•库珀Bradley Cooper是哪个地方出生的,他的气质其实跟德州的野性有少许差异,他需要这样的电影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逼格。
这是85岁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最新的作品,不知道2015年,老爷子是否还有新作面世,他的热情在50多年的从业生涯里从来没有消退,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传奇。
在影片的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羊、狼以及牧羊犬。
处于弱势地位被狼宰割的羊,处于强势地位残狠凶悍的狼,以及保护羊的狼。
三者之间,我们想要成为哪一者,以及真实生活总,我们究竟是哪一者。
这使我想到村上春树那篇著名的演讲《高墙与鸡蛋》。
影片中,布莱德利·库伯饰演的狙击手选择成为牧羊犬,守护他的国家。
在他的眼中,国家是羊,恐怖分子是狼。
于是一切进行起来理所当然,创造了美国狙击手中的传奇。
但我更想谈论的不是这位美国狙击手,而是这个一直在影片中呈现出三角关系的哲学命题:羊、狼以及牧羊犬。
从道德的角度来说,我们都想成为牧羊犬。
但从实际的角度来说,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能力成为牧羊犬。
而在现在这个社会,有能力的人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成为了狼。
所以,这大概是为什么《美国狙击手》的主旋律和爱国主题遭到很多人指责的原因。
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真实的差距,并且在人们自己身上体现,他们会逐渐放弃相信成为牧羊犬的可能性。
当自己逐渐在当羊的过程中过多地感受到狼的恶意与撕咬而对牧羊犬的存在失去信心之后,他们会在一只羊的外表下产生一颗狼的心。
我并不是在标榜这部电影的主旋律,也并不是在替这部电影唱赞歌,只是感到好奇,为什么当这个哲学命题出现时,会有一批人叨叨不休地拿里面非常正的正义观和爱国观说事。
这是我得出的结论,不知是否正确。
爱国这个词在中国目前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可笑的词语。
如果听说某个人很爱国,我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真搞笑。
好像大家都不相信有爱国这回事的存在了。
我不想讨论现实中这个问题的与否。
我只想得出影片中狙击手是否真正存在爱国心理。
他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要去守护它。
”大家听到这句话都在笑。
但我很不能理解。
即使这句话在现在听来的确具有可笑性。
但放在一个狙击手身上,一个国家狙击手身上,这有什么可笑的?
安逸的生活使我们的心志早已经渐渐沉醉在都市的便捷生活之中。
而狙击手却在出生入死间,用手中的枪,去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在面临这种心灵的审判与决断时,他依靠什么来保持自己的精神不崩溃?
当我们是羊时,不要因为狼的攻击,而变成另一只狼。
当我们不相信牧羊犬的存在时,也许你可以自己尝试成为第一只牧羊犬。
《美国狙击手》被同伴咬死的牧羊犬!
讲述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一位传奇,以30岁高龄入伍的克里斯·凯尔,他简单、率真,他可以为了祖国为了兄弟不顾妻子和孩子前后四次前往伊拉克前线,没有太过深刻的思考,他只是希望自己的战友更安全就像从小保护自己的弟弟不被欺负一样。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摄该片的时候已经84岁了,已经看透人生的老爷子,就像一位冷静的观察者,用镜头将真实发生的一切呈现给大家,没有氛围渲染、没有刻意煽情。
可能也是因为这种过分的冷静,让影片的节奏显得有些拖沓、冗长,战场的残酷、与爱人的感情再加上战后的PTSD,都要表现出来,但最终三方面挖掘的都不够深。
7分!
ps:真心没觉得布莱德利·库珀在这部片子里的表演有多么突出!
字幕太差,cooper一口德州音我听不太懂,战场上的对话我也听不懂,但是从可以听懂的部分来说,字幕基本在胡扯,所以我不知道我对这电影的理解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还是被字幕给毁了。
请网络上某些人不要再毁电影了,翻不来听不懂就收手,简直就是造孽。
所以以下评论我觉得我就是半猜的,不对了请包涵。
一个充满大男人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美军海军陆战队狙击手,从小被家里的父权教育要当一个合格的牧羊人,保护家里的牛羊,这里的牛羊就是指女人小孩等等,我不批判这个大男人主义的劣根性,仅当人家出发点还是好的,另外帅哥犯傻我不太忍心骂人。
这样一个“美国好男人”为了报效祖国,为了保护家里的“牛羊”要去海外战场杀敌,他其实从一开始就被战争伤掉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是给自己的安慰剂,自己到底意识到多少大概知道他自己知道。
我觉得伊斯特伍德还是反战的吧,这满满的爱国主义,大美国辞藻多少有点反讽的意思,只是这种表达方式略娘,就是一样反战,还得把美军,把荣耀啊,传奇啊,战友情啊,为国捐躯什么的给美一下,战争不好,但是军队棒棒哒。
很震撼,代入感极强。
战争之残酷实在令人难以想象,更接难以接受。
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国家,一切社会问题在战争面前都显得不值一提。
和平真好,所以怎么都要维稳,这是务必正确的。
大传奇狙击手在战场上英勇无敌,退伍后仍热心老兵身心康复治疗,看着他终于适应并融入正常生活,老婆孩子热炕头,孰料悲剧突然降临,虽然隐隐预感一切都不会那么顺利,但结局的大反转还是让心里咯噔了一下。
也许是因为血债实在太多,原罪谁都说不清楚,不管枪下是不是敌人,那都是生命……唏嘘
也就是在五一假期档期,传说中的《复联2》来了,这是漫威运作了将近10年的大计划的第二阶段的收官之作,但就算是这样一部超级影片的来临,依然是无法阻止更多的人去关注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号称拳坛世纪之战的一场前无古人的超级对决,常年雄踞全世界运动员收入排行榜首的美国拳王——梅威瑟,与菲律宾传奇人物,据说是退役之后即将竞选总统的拳王——帕奎奥之间的终极对决。
这样的一场拳赛,梅威瑟的出场费居然直接秒杀当天《复联2》在北美的整体票房总和,由此可见美国人对于运动,尤其是拳击的无比热爱,这就是USA,一个尚武的国度。
一个如此尚武的国度,又稳坐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多年,边境又无比安定,于是乎在冷战之后一直充当世界警察,到处为小弟们平事儿,或者但凡有谁跟自己叫嚣,就报以老拳直接开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打着人道主义或者反恐的旗号,领着一帮小弟们发起的战争貌似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两次伊拉克战争、南斯拉夫、阿富汗、利比亚等等几乎每位总统上台必然都要打上一场,甚至有之前的战争还没能收拾完毕,下一场就接着开打的状况。
作为世界第一大军事强国,他们军队的规模是按照同时发起两场战争,而且对手还是第二和第三的情况下招募的,所以呢这有底气就是不一样。
在这样一个尚武的国度,一个平凡发起对外战事的国家,军事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一直以来都是热门,强硬、铁血的战士,在异域为国家扫除障碍,阵前杀敌的勇士,哪怕早已是杀人狂魔,在军中那就是偶像级的存在,而回国之后更是英雄般的待遇,本片的男主就是这么一位在伊拉克战场上的鬼见愁。
克里斯•凯尔一名普通的德州牛仔,在目睹911事件之后,毅然的决定加入海豹突击队,在残酷的训练中,周围全都是20出头的小伙,而他已是年满30的大叔,不过有着一颗坚定的心和从小养成的坚韧的性格,让他在训练中熬了过来,少年时父亲的培养,让他很快的在诸多狙击手中脱颖而出。
也在这段时间,他结识了塔雅,在首次出征前往伊拉克驻扎期间,塔雅为他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一次次危险的任务中,凯尔每每都能完美的完成任务,在敌人对袍泽造成威胁之前,将其点杀,久而久之他成为了军中传奇。
在外人的眼中,他是一位一再回国又再度奔赴前线,屡屡刷新击杀数量的传奇人物。
然而在家人眼中,他却是一位极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他的那颗始终不能安定下来的心,让他选择一再的辜负自己的至亲,选择在硝烟中与战友们共度生死。
直到某一天,长久以来萦绕在心头的威胁终于被亲手扫除,他的心终于可以平复下来了,卸甲归田的他加入了老兵互助组织,一方面抚平自己心理上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分享,来帮助其他有心理创伤的老兵。
英雄也许注定是要孤独的,传奇人物也许就该有一个悲壮的结局才能更为传奇。
哎…………刚刚获得家庭温暖,享受到家庭所带来的温馨的他,却在一次与老兵的互助中…………一个真实的传奇人物就此陨落,而关于他的故事则被搬上了荧幕,布莱德利•库珀这位《宿醉》中的恶搞男,《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中和“大表姐”搭档扮演自闭症的舞者,《美国骗局》中跟贝尔搭戏扮演二号大忽悠,然后就到本片中诠释性格独特的伊拉克战场上的杀神。
这位而立之年的帅哥,已然连续三年因为在不同影片中的出色表现,获得奥斯卡评委们的认可,连续获得个人奖项的提名,虽说未能最终问鼎,但目测这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本片由好莱坞传奇老爷子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负责指导,这位80多岁的老先生,尤其擅长指导这类个人传记题材的影片,而且更为擅长拿下小金人。
其手中的《百万美元宝贝》、《不可饶恕》即为其代表作品,这次刻画一位军旅传奇人物,虽说影片在战场特效上没有再次展现独到之处,但在对男主个人的内心刻画以及整个故事脉络的梳理上,依然展示了其浸淫此道多年的非凡功力,也顺便成就了2015年北美春季档的最大黑马。
对这位老爷子真的只剩下敬佩了,如此高龄依然能够继续执掌教鞭,出产如此影片实属不易,看他的电影真的是该用看一部少一部来形容了。
由于对男主和狙击手的偏爱,我北美放映第一天就杀到影院去看。
影院爆满的盛况让我很是诧异,心想没人愿意Christmas eve看战争片,就好像中国人贺岁档图个乐呵一样。
电影多少免不了一些典型的英雄情节的套路,如果你没有听说过他的故事也许觉得这又是一部美国征兵的宣传片。
电影放映中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硬汉的幽默和柔情也是美国战争片不可缺少的元素。
除了让我对男主有点感觉外,没什么特别的感情。
电影看到最后我才恍然大悟这是一个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Chris是一位德州土生土长的牛仔,生前就住在达拉斯。
这个电影是根据他的同名畅销书改编而成的。
看过电影后特意去网上拔了一些Chris Kyle生前的采访,Chris本人的魅力其实给这个角色加分不少,他话语中透露的随性和谦虚很吸引人。
采访中他说:我生活中随和,工作中好斗。
完全是两个人,需要不停切换。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出书时,他说:如果我不写别人就要替我写了,我还是自己写吧,纪念我的兄弟们。
书中他感谢了很多帮助过他的人,电影为了突出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基本都忽略了,我相信这不是Chris出书的本意。
说到他在伊拉克射中两公里外的另一个狙击手的壮举,他是这样说的:这不是一个公平的较量,我用了比他精密的多的仪器和枪支。
采访中记者总是提起他在战争中射杀了将近200个敌人的事情,很显然这不是对现代军人应有的尊重。
Chris说我不后悔我杀的每一个人, 因为他们威胁了我战友的生命,我的任务就是让战友们在战争中付出的代价越少越好。
他妻子在他去世后的一次演讲中说:人们总是提到他在战争中杀了多少人,而Chris真正想知道的是他救了多少人。
与智取威虎山同期上映,我想说中国真的没有现代的战争英雄了吗?
与其说这是一部好的电影,不如说是一个”powerful story about a powerful man for a powerful purpose“
他,Chris Kyle,号称美国“最致命的神射手”,曾经四次前往伊拉克参加战争,射杀敌人约160人。
他就是电影《American Sniper》的原型。
影片由Bradly Cooper主演。
故事从Chris在911事件后决定参军展开,将他的军旅生涯和家庭生活交错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Chris经历了四次派遣,每一次几乎都是死里逃生。
他不断地击毙敌人,获得同伴们的尊敬,大家叫他“传奇”。
他最优秀的成绩是在最后一次派遣的时候在2100码外以狙击步枪用一发子弹击毙敌人。
但随着他的每一次派遣,他和他的妻子之间也存在了一些隔阂。
他从战场回来后却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正常人的生活,一度让妻子以为他患有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但是后来我们清楚地看到,Chris克服了从战场上回来后的一切不适,和妻子孩子幸福的生活着。
看到这里,我几乎要以为电影就这样用一个美好的结局收尾了。
甚至在Chris说要和一个海豹突击队队员一起去射击场的时候我都没有意识到故事还有更残酷的结局。
然后屏幕上一句话就这样袭击了我:当天Chris Kyle被一名他试图帮助的老兵所杀害。
我一下子愣在了那里,明明都已经放下了自己心中对于战争的阴影,甚至都开始帮助别人摆脱这些阴影了,一切看起来都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对待一个战士,一个伟大的人。
“你闲暇度过的午后,是我殒身挣扎的鏖战;而我的每一次征程却是你魂牵梦绕的惊心动魄。
我在漫天黄沙中疾驰,从硝烟弥漫、同袍四散的远方归来,却不经意在耀眼的阳光下离开。
对不起,没能陪你们到最后。
”他从战场九死一生地回来,他放下了那些心理阴影,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却不能躲过一颗来自老兵的子弹。
影片最后放了一些真实的Chris葬礼的影像资料,人们自发的为他送行,看着那些星条旗,我心中充满遗憾,却哭不出声音。
最后画面呈现了Chris的棺材。
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打鹰,那是一种同生共死的情感吧,Chris已经长眠但是他的队员们与他同在。
这一刻我真的很讨厌人生的无常。
现实永远会在你已经放下心来的时候给你重重一击。
所以会有人说现实永远最狗血。
我们谁都赢不过现实。
而真正讽刺的地方大概就在于Chris本人致力于关爱退伍老兵的战后生存问题,包括PTSD的治疗等,自己却被PTSD患者所杀害。
我们无从追寻杀人凶手的动机,我们只能对这样的命运报以遗憾。
从某些方面来看电影的确存在叙事过于平直,只是四次派遣和中间家庭生活的简单铺陈,对于Chris本人的PTSD和如何治愈的过程展现得不够具体丰满等等问题,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平铺直叙中却别有一番味道,就好像事实都已放在你的眼前,怎样思考和看待都是你自己的事。
我想大多数人仔细思考之下都能够看出其中的痛苦之处吧。
“他没有被猛烈的黄沙吞没,一转身却消失在德州的日光里。
”注:部分语句引自豆瓣该电影相关短评。
和老牛仔的很多故事都相似,执迷的战争之梦,不新奇但动人。
好看啊!!不煽情,却又很饱满,既爱国,又不反战!这种处理方式刚刚好好么!
【飞机上看的】总之就是看跟熊一样的bradly cooper为republican拍了一部爱国拥军宣传片…结尾简直是life threw you a curve ball啊…爱国宣传片还是逃离德黑兰不那么republican shit倒人胃口。
不是太惊心动魄,但是很真实,2000米外,真牛
给美国人看的,不适合中国人看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淹死敌人的背后其实是极端的残酷。其实羊并不需要牧羊犬,犬需要狼才能继续做犬,可惜最后牧羊犬死在羊手里……
一部不太喜欢的东木头作品。虽然一些人天生的悲天悯人表现在职业或人生中这个主题十分好,但美国人强加的普适价值观却让这样的行为让人反感及感到虚伪。
注意力完全被那个fake baby吸引了。
dropped off after half an hour
我们总有一些执念
战场上杀了160多名敌人都没死,回来被自己人枪杀了
创伤
非常东木头 老派、冷峻、牛仔 故事太直接 思想太《拆弹》
东木式无高潮感情升华。
侵略者在别人的国家射杀160多名抵抗者,真TM厉害。善恶到头终有报,不得好死!
★★☆ 真该让毕格罗来拍。不是说价值观的问题,文戏乏味就算了,好歹把战争场面拍好点啊,枪焰不知加了后期还是怎么假得一比,几场战斗丝毫不见战术配合,标配的炫酷手语也没有。杀戮一代中一句“我在家玩电子游戏都比在这紧张”就能成为经典,本片文戏武戏的衔接却生硬而撕裂。结尾反而感人。
现实生活真是黑色幽默啊。
拍得踏实过头了,四平八稳到毫无波澜。身陷危机的紧张感跟很多好莱坞动作片的最后一秒营救相比真不算什么——不仅因观众清楚凯尔最终命殒何处,主要还是全片始终散发出保守、古板的中庸气息。战场戏即使追求朴素也能拍得更扣人心弦啊!另外西耶娜·米勒演得不错。这片真得美国本土观众看才更有代入感。
战后创伤什么的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证明出兵伊拉克是有意义的,在伊斯兰国冒出来以后这片就格外应景。然后美国民众就忘了伊拉克根本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要是萨达姆还在的话,伊斯兰国恐怕连兴起的机会都没有
He lives forever in people's hearts. RIP fro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