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间谍
Triple agent
导演:埃里克·侯麦
主演:Serge Renko,卡特琳娜迪达斯卡鲁,谢丽埃勒·克莱尔,阿曼达·朗格勒,埃马努埃尔·萨兰热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俄罗斯语言:法语,俄语,德语,希腊语年份:2004
简介:以上世纪西班牙內战为背景的政治惊悚片,前沙皇将军菲欧多带着妻子移居巴黎后,过着神秘的生活,在公产主义者受到压制的法国,菲欧多却公开声称自己的真实身份是间谍,而且是个三重间谍,同时服务于俄国的白军和红军,甚至德国的纳粹军。 1936年的欧洲,正值西班牙内战时期。身为前任沙皇军队将军的费欧多携着他年轻的希腊妻子阿茜诺..详细 >
特殊节奏,回味无穷
3.5。将惊险诡谲的间谍行动隐藏在暗处,明面上只是丈夫与妻子的侃侃而谈,与政治相关,而不是贴近展示穿行在苏联、纳粹、白军三个势力之间的各种事件与行为。这使得谍战片变成了生活化的话痨片,重点不在情节,而是复杂多变的政治理念,多少给不熟悉相关历史的观影者带来了理解上的困扰。
侯麦最诡异的作品之一,在这里,侯麦式对话建立于消失的历史。纪录片是对真实历史影像和历史人物的“不可思议的记录”,然后他们消失了,断裂,变成2004年的一栋公寓,变成公寓房间里声音与影像之间的蒙太奇,以及楼梯上下、人与人、毕加索与阿茜诺的蒙太奇。然后是白军联盟那眩晕的楼梯。在纪录片和影片相互悬置与下沉之间,人们似乎想回到过去,场地越来越真空,从巴黎的公寓到外省的别墅,然后是酒店,再回到联盟的楼梯……“影子追逐着影子”,电影要评论政治与艺术,首先要评论自己内部的时空,要用侯麦自己的那篇《迷魂记》影评来阐释这部电影,然后再是利纳斯的《花》。电影也是一种拼贴术,就像阿茜诺的“视觉记忆”,把同一个形象拼贴于不同的画作,但诡妙的不是解答,而是人物们的一个个消失,和挪腾——转场间失踪了一段路途。
8.5分 2025.03.22 服饰和色彩还是很讲究的
风格比早期更加成熟,色彩更加浓重
惊悚之处在于间谍妻子的死。
不是所有间谍片都叫谍影重重
最喜欢的的导演,极有风格的叙事方式,同时也是对类型片另类的表达。完全的作家式创作,对白流畅自然,又不动声色地推进,实在太精妙。还有候麦对女人的眼光绝太合我意了。
继上一部《英国贵妇与法国公爵》之后的另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比上一部的内容要少得多也好懂很多,但是对话实在太没用也太密集了看起来太煎熬了。一直被批评不够革命性结果迟到了20年才接触政治题材,但是效果真是很不好,从没看过这么让人发困的谍战片。政治家就是骗子骗骗子,本来的爱情主题里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沟通这次变成了政治上的,但是这一套并不大能行得通,因为大家都想看一个精彩的谜并希望结尾能给一个惊人的谜底,而这个片子只是把一个个谜提供了出来。女一一直被玩弄,跟着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她不懂政治,政治也本与她无关却最后付出了生命,全都是因为信任,可是爱一人的确需要信任,爱人和爱国都是爱,对国家都可以骗来骗去两面三刀怎么没看清这个男人会丢下自己逃跑呢
为练习法语听力而来,看完感到很惊喜。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足够烧脑的政治悬疑题材,穿插着纪录片片段,主要通过对话推进故事。不知怎的觉得有些伤感,爱情被迫屈服于时代,政治毁坏了梦想,我多想只在宁静的郊外小屋画着油画啊。
国际关系学院的优等生才能看懂的片子。我等暗戳戳地盼着zz猛料,最后啥也没看懂。当然,女主还是很诱人的。重申:间谍就是要么为了主义而反人性、要么为了人性而当叛徒的奇妙职业。
我觉得以后可以把侯麦的片子拿来做听力材料反复看。。。
侯麦即使拍谍战片,也不脱自己话唠细碎的特色。
三星半
期望转型的晚年侯麦把自己擅长的东西都丢掉了,没有多角恋爱关系,没有好看的风景和服装,实在乏善可陈
叙事和对白多,日常生活,服装讲究……
Non,elle est morte
他们的命运被三言两语说出来的时候,真令人心痛
政治太多没啥意思,他老婆挺漂亮,沙滩上的宝莲已经变成少妇了。。。
我们需要一个精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