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各有痛楚的家庭,赚足了我的眼泪今天更新的12、13集由肖涵家转到佳玥和毛头家的故事了。
原来陈秀娥的原生家庭和婆家都重男轻女,都是伤害她的“刀”。
倪虹洁演得太好了,把母亲从小到大对她的偏见和委屈,女儿对她的不理解不支持的心寒和失望,演得太真实太动情了。
我很能共情。
因为我奶奶也重男轻女,从小妈妈为了我有更好的生活,忙着拼命工作挣钱,没时间照顾我,只好求我奶奶照顾我一段时间。
那段时间我也像毛头一样吃百家饭,爷爷奶奶经常出去打牌根本不管我。
等我妈妈有条件就把我接回去,知道我在奶奶家的情况后,眼泪扑簌扑簌地往下掉。
从那以后,我妈妈就再也没去奶奶家过年,也不让我去,倒没拦着我爸去。
我因为被奶奶带了一段时间,对爷爷奶奶竟然也有一点感情,没有那么恨他们,但是我坚定地站妈妈,对妈妈不好的人我也不喜欢。
毛头的妈妈是那个年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90年代的上海去日本的比较多,在上海的日本人也比较多。
我有两个上海的表姐,都交过日本男朋友,其中一个还嫁到了日本。
回国的时候,也穿得像毛头妈妈一样洋气,虽然已经很久不联系了。
毛头这个从小缺母爱的孩子的确让人同情,但从剧情中可知毛头妈妈离家出走也是被逼无奈。
丈夫整天打牌赌钱不求上进,对家庭失望的她才远赴重洋,想离婚前夫又始终不松口。
对孩子的愧疚是有的,从她站在毛头房间的门口,声音发颤地说了声“妈妈走了~”。
也让人对毛头妈妈的认知更清晰起来,只能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吧!
一,2017年的春节,我拖家带口回上海,有一天疏影约我在南京西路喝了个下午茶。
彼时我已经在硅谷大农村呆到了第9年,裹了个羽绒服冲到大都市高档地段的咖啡店里,看着身边穿着羊绒大衣的时尚男女,感到有点格格不入。
然后听到疏影提议要不要搞个青春剧,觉得更格格不入了。
我当时32岁,生活正翻到“全职主妇7年后,30岁上法学院是种什么体验”的励志那页。
公众号上写小说写鸡汤,也不会写到已经离自己心理感受很遥远的青春时代了。
但本着不放过任何再就业机会的想法,当场谦虚地表示,非常感谢给我一个入行影视剧编剧的机会,一定跟着大家好好学习。
之后两个月开了几个电话会,我记忆里听了很多意见,但好像也没什么共识。
我就和疏影商量,影视剧我确实不懂,但我是个写小说的,还是一个人先写小说吧。
就这样,我开始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虎皮妈的夜航船》上开始连载这个当时叫《致15岁》的小说。
每周一更,一次4000-5000字。
我最初以为,大概写个五六万字就能结束的,没想到更新了一年,最后写了30多万字。
2018年的夏天,《致15岁》我已经更到了番外,疏影跟我说黎志导演看了小说,很喜欢,想让我回国跟导演一起聊聊剧本。
我当时3年法学院终于毕业,正准备8月份去考加州bar,衡量了一下当律师的可能性和回国当编剧的可能性,还是婉拒了。
没想到隔了几天疏影说她和导演准备飞过来找我,把我感动到了。
我心里想,哎呀,这个出差成本放在这里,看来人家还挺认真,这事说不定靠谱。
然后我就在圣何塞机场接到了疏影和导演。
我还记得一起吃第一顿饭,导演开口第一句话是:“我和你是一届的,所以看这个小说我想起了很多我小时候的事情”。
二,我写小说的一年里,也想起了很多自以为早就忘掉的事。
像小时候穿旧了的羽绒服,仔细一找,到处都是冒出来一个尖角的绒絮。
我记起来我每次考完试,心里都迷信地觉得,只要不对答案,交上去的答案就都是对的;我记起来青春期的高敏感高内耗,每天都在衡量自己是不是受欢迎,不断调整对世界的期待和对自己的定位;我记起来我高中时喜欢的那些磁带、半夜听的电台、写过的那些既矫情又真诚的文章;我还记起来青春期里那些复杂而又原始的情感,很多让我刺痛与温暖的瞬间……当然故事始终是故事。
我并不是二中的学生,家里也不住在工人新村,既没有一个暗恋十年的邻居哥哥,也没有一个青梅竹马的邻居弟弟。
这样想来,那个叫钱佳玥的普通女孩,好像已经比真实的我波澜壮阔多了。
我也记起来,当年很喜欢的一首歌,叫《似是故人来》,里面有句歌词:“人在少年,梦中不觉,醒后要归去。
”30多岁梦醒之后,我再回顾青春,更多的是看到了当年没放在心上的事。
比如,父辈们的国企大下岗;比如,“上海人在东京”;比如,时代列车不为任何人停留,那些被抛下列车的人,后来都去了哪里?
陈秀娥、关爱萍、张启明……我生活里并没有对应的原型。
但我当时在大洋彼岸想起上海,这些“父老乡亲”的形象就自然而然出现在了脑海里。
至于九厂,也并不是我父母下岗的单位。
但我确实是网上搜到当年九厂砸锭的新闻后,终于感觉找到了根基而开始动笔的。
三,2018年的夏天,我旷了两周的培训课,和导演、疏影一起在小说的基础上丰富了角色、增加了更多的时代事件、确定了影视剧的改编方向、定了分集。
然后我考过了bar,就开始学着写剧本。
之后很多年,剧本翻来覆去改过很多稿。
期间,我终究没有成为励志的华人女检察官;写了别的小说,参与了别的项目,写了别的剧本;2020年全家海归回到了上海。
2022年的时候,疏影说,导演始终还想做咱们这个项目。
我说行吧,都4年了,继续改呗。
于是我们编剧组就继续改。
2023年的春天,导演在微信群里说,好消息,项目在腾讯过会了。
2023年的4月,《致1999年的自己》终于开机了。
演员试定妆照的时候,我心里有种很奇特的感觉。
从2017年开始,我和里面每个人都相处太久了,像平行时空里感受到存在的老朋友,一下子看到真人,有一点点不知所措。
剧本围读的时候,杨皓宇老师在那读台词,我在对面低着头,心里警告自己:千万别被人看到哭了,否则人家肯定想,这剧本到底是不是编剧自己写的。
但就算字是我自己敲的,一个影视作品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一定是所有创作者的共同心血和努力。
拍摄过程中,有个棚里信号不好,导演开热点让我们连网。
问他密码,他说“19991999”。
我嘴上笑他“倒是也不用那么拼”,但心里非常感动。
项目拍摄的三个多月里,我能感受到,不管是平台的制片人、各部门主创们、还是演员们,所有人都是竭尽全力地想做好这个项目,而不仅仅是打一份工。
于是,我有种“孩子虽然是我生的,但从小到大却是别人教养的”的奇特体验,诚惶诚恐之余,想想还挺爽的。
杀青那天,正好是拍摄100天。
我问统筹陶陶,咱们这是安排好的么?
陶陶说不是,真的就是恰好。
2023年底,我到北京出差,疏影给我看了1999的粗剪。
我发消息给导演,导演很失望:你怎么粗剪就看了?
果然之后一整年,导演反反复复又剪了很多遍。
每次碰到演员说上海话就来跟我对字幕,对到后来我觉得他一个重庆人已经能考出上海话六级了。
四,最终,距离2017年春节的8年后,《致1999年的自己》这部影视剧和大家见面了。
2018年开始,大家都对这个片名不大满意,觉得太长太拗口。
改来改去,改了那么多年,始终没找到一个更合适的。
但现在我想,其实挺好的。
不管对于我还是导演、疏影,这都是一部情意结作品,缘起就是对自己青春和对那个时代的个人情感。
超前观影会前,导演问我一个问题:你说会不会因为我们现在回顾的关系,其实更改了很多年轻人真实会做出的选择。
我一开始并不理解他这句话,直到昨天剧开播,我看到导演发的朋友圈,说剧的开播,终于让他和留存在身体里的某一部分青春的自己告别了。
我想我可能懂他在说什么了。
当我们人到中年,对世界有一定认知和力量了,终于都找到了机会在一个项目里,用尽所有的温情和柔软,对曾经的那些年轻人们说了一些他们年轻时候没有听到的话。
对一个迷茫而自认平凡的女生说:你不必非得到什么来证明自己,你现在这样已经很可爱。
对一个早熟懂事却永远紧绷的男生说:你不必一直完美,你可以任性,可以自由。
对一个用叛逆来掩盖愤怒和伤痛的女生说:别紧张,你会被人温柔地对待。
对一个恐惧被抛弃没安全感的男生说:很多人一直会在,家也会在。
对一个扮演开朗的胖女孩说:你笑起来的时候全身发光,但你不笑,你一样很能干很棒。
醒过来的人们花了那么多年,重新打造了一个少年的梦境,是因为我们都知道,梦里所有流过的泪开过的心得到的真诚对待,都是梦醒后最珍贵的养分。
人生啊,并没有那么爽。
有很多求不得,有很多已失去,但一路过关斩将、见招拆招,最后,都会让梦中那个年少的自己骄傲的吧。
所以,致1999年的自己。
看到有人说,肖涵是一个不被1999偏爱的角色。
诚然,看过剧的朋友都知道,他的故事零散而琐碎,往往存在于别人的篇章里。
女主的暗恋、妈妈和后爸的感情纠葛、女二的接近与逃避,肖涵总是被动卷入其中。
目光聚焦于他人,因此他的挣扎、痛苦、纠结与成长在剧中常常被轻描淡写。
所能艰难捕捉到的丝毫是小林赋予了肖涵灵魂,让他在有限的戏份里鲜活了起来。
肖涵不是天才,数学竞赛被超越,主持比赛输给他人,篮球赛受伤惜败,但他从未沉溺于失败而是坦然的面对。
他对陈末说:“恭喜你啊,得偿所愿。
” 没有愤怒和生气,只有释然和接纳。
第八集打完架后,别人问他该怎么办。
他说:“实话实说,让妈妈这个好儿子的滤镜破碎一下吧。
” 然后露出释怀的苦笑。
相比起那些被聚光灯照耀的故事,肖涵的生活要沉重得多。
他学会了在角落里默默成长,偷偷补鞋,认真学习,为妈妈准备生日惊喜;看着父亲的照片想念落泪,却仍祝福妈妈开启新生活;学着照顾家人同学,安慰女主安慰弟弟为妈妈拭去泪水。
十几岁的年纪早早地学着去承担责任。
但是在被女二被断崖式冷暴力而不开心的这一段时间里,没有任何人去安慰过他或者发现他的情绪。
肖涵的成长线或许并不完整,如今也不想再去纠结原作者和编剧是否在有意打压这个原本是男主的角色。
但在我看来,他的魅力不在于耀眼的成功而在于对现实的温柔和努力。
不管现实如何,无论这故事怎样落幕,都希望肖涵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愿你幸福美满。
(这部剧在我这里最多只值三星,但多给肖涵一颗星)
很少女情思的年代剧。
故事一半是几个家庭的成长,一半是少男少女们的纠缠。
如果开头主打的不是少女爱慕,而是家庭之间的氛围,感觉更符合这部剧的感觉,也会更符合这部剧的真实受众。
里面最触动人心的不是情事,反而是中年家长们的遭遇和关联,所以看了前面想要期待甜蜜爱情的观众到后面很可能流失,而喜欢怀旧年代家长里短的观众却可能因为前面而根本坚持不到后面,觉得这样是什么都想要,却反而两边不靠岸了。
总之,能跨过这个情节断层的话,这部剧还是很不错的,演员们都挺可爱的,卡门一看底子就挺好,剧里面各种小动静也演出来了;新闺蜜是热血少女直肠子,但也在不断改变,看得让我都羡慕这样一个小太阳了;女主小小一只长得甜甜的,很符合年龄,就是有些大剧情看着眼睛里毫无情绪,就有点呆呆的,跟小巷里面那谁有点像(但也没到ta那个程度就是了),希望以后演技还能再磨练磨练,主要女主很好的一点是,跟大家都很有cp感,这种眼缘相当珍贵。
妈妈们操着上海腔闲聊,爸爸们也有小圈子,真的十分温馨,让我这个非上海人感受到了一点上海气息,像婆婆说的那样,靡靡之音以外的上海。
总之,如果你是怀旧年代与青春成长的爱好者,还是可以去看一看,说不定就能感受到一份乐趣呢。
总的来说一般般,不否认一些优点,但是观感真的蛮有问题我个人角度。
因为李昀锐打开的这部剧(但抛开李昀锐的戏份问题什么的来看)我很喜欢群像剧,刚开始很喜欢这部剧扑面而来的群像邻里淳朴的气息,但是整部剧几乎一直都有问题剧情or问题人设。
刚开始几集陈末卡门逃会议被举报,陈末去diss钱佳玥,我无法理解卡门为什么会不相信自己这么多年的好朋友,在钱佳玥已经否认高发的情况下,这就是好朋友吗????
太塑料了吧…卡门这个人设是有点问题的开端。
在陈末肖涵这件事上,卡门什么都知道却在钱佳玥发现他们然后闹别扭的时候什么都不说,把陈末一下子推到外面,哦这不关我事我就站钱佳玥的。
还有路垚送礼物给学姐,卡门非要送给人家,人家不要她还说已经收了,卡门凭什么替别人做决定??
路垚本来也已经接受礼物被拒了,她还要整这出,让别人误解。
女主钱佳玥人设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一开始我还挺喜欢她的,单纯天真善良的形象,结果后期…妈妈报考空嫂她跟婆婆一样看不起妈妈,婆婆和妈妈吵架她永远不会为妈妈说话,她说“妈你别说了,婆婆都伤心了”我的妈耶我看到这一幕我真是amazing,难评。
她对所有人都善良都温柔怎么就是对妈妈这么不好。
再就是知道陈末肖涵的事,她当然有难过伤心的权利,但她为什么还能跟肖涵好好说话就是不能跟陈末好好说话呢?。。。
好像整场事故都是陈末的错陈末对不起她欠她是吧😅😅,但是反观陈末知道钱佳玥喜欢肖涵的时候她选择远离肖涵选择了友情,给我的感觉就是钱佳玥根本没把陈末当好朋友,至少她们的友情是不对等的。
知道婆婆生病看不出她一点着急(也可能是演员演的问题),最后婆婆走了她还要抱怨婆婆不记得她,一直只是把她当成妈妈,妈呀看着就好大的怨气啊…(看到弹幕说如果那段她是流着泪说出这句话就是伤心难过,可她不是这样演的啊,看着就满是怨妈妈。。。。
)还有一些小细节我也记不太清,比如她对毛头一直都很忽视,在她的世界里她只关心她的肖涵哥哥,而且她还根本不了解肖涵,更多的是自我感动自己想象。
总结钱佳玥这个人就是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关心家里的那种人设,真的是很辣鸡的人设哈当女主更是无语的没边。
婆婆这个角色,重男轻女一辈子,到死了两个儿子也没来看过一眼,真是太有讽刺味道了,但是凭什么最后生病而死就能轻轻的洗白了她这一生对秀娥的亏欠不公刻薄挑剔,可能我太冷血了吧哈哈😄。
非常非常不喜欢这个角色,看到后期一直加倍速。
不喜欢不接受这种硬洗白硬团圆。
肖涵被赵婷婷告发取消三好学生称号这里也是好笑的很,高中生情窦初开就被取消荣誉称号啦?
他们是上床了还是当众亲嘴了what,写个字条也能被认定恋爱啊,好啊高中生都不是人不能有感情一定会克制不住哒。
取消了就算了,为什么赵婷婷这种背地里告发的小人能评上啊,早恋不能起带头模范作用,耍阴招背后捅人就能模范了是吧???
她还把人家聊天记录全抄下来,笑死谁真的好抽象好傻逼的行为啊。
太理想化戏剧化了,毛头天天不学习,一朝清醒奋发一会儿就能考上二中,太假了吧。
陈末肖涵考前那么长时间的距离把控未免太太过理想了,很难有代入感啊完全无法共情。
剧情整体很表象浮夸,一点都没有让人觉得踏实踩在地面上的感觉。
总的来说,整部剧有好多角色我都看得很不爽也仅代表我个人)我的观感是刚开始好看然后不好看,中间有一段好看,然后又有一大段拉垮,最后结局大美好中规中矩一般般。
好的地方也有很多,妈妈们的女性友谊线很精彩,老演员们演技都特别好,每家夫妻都恩爱互助看得很舒服,私心上特别喜欢肖涵常无忌这两个角色,李昀锐演的特别好哈演技很细腻,肖涵懂事又有责任有担当,长得帅还可爱又优秀,常无忌天才有趣还有点可爱,单纯善良温暖温柔真诚。
整部剧的90年代上海的味道很浓厚观感不错,杨皓宇老师演技太牛了嘎嘎嘎!
还有一些什么想不起来了。
作为虎皮妈的第一批书粉,看到选角的时刻就非常期待这部剧了,尤其是父辈的演员们,那群从武林外传起结缘的他们。
回到剧情,当初特别喜欢致15岁,一个原因是因为主角们生活在和我一样的环境,也会逛西宫也会考二中;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钱佳玥就如同真实生活中的你我他,哪有什么主角光环,有的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对初生情窦的小心呵护、对现实不如意的自我怀疑、对友情的超级重视、对家人的时抱怨常常爱......等等等等平凡到不起眼的小情绪。
剧里每个角色都特别温暖特别美好,属于很优秀的群像剧了:肖涵的提前懂事,钱佳玥的优秀不自知,卡门的开朗保护色,毛头的大大咧咧下细腻体贴,生活在曹杨路1999号的小伙伴们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让我非常之爱!
钱枫(书里叫钱枫)对秀娥的无限宠溺,秀娥对妈妈重男轻女的一生不原谅对提前把宝宝送回上海的一生弥补(插一句,倪虹洁真的是把秀娥演出新境界,那种上海阿姨小便宜必占讨价还价必还的“小市民”气息和真到朋友家人需要帮助时可以倾囊相出的仗义矛盾感,演绎地非常具象化!!
),卡门妈妈为了生活逐渐放下自我但又努力活出自我,芳芳对丈夫的全心付出和丈夫不懂表达爱意回馈。
比起钱佳玥他们,我好像更欣赏父辈们的相濡以沫和妈妈们的姐妹情深。
卡门妈妈因为秀娥对陈建国兄弟不讲道理的讨厌,秀娥就算再斤斤计较也会注意保护肖涵和爱萍的自尊心而每半年买一双“打折”鞋。
婆婆一家因为小三子工作忙因为爱萍忙于生计对毛头对肖涵的点滴生活照顾,也因此为那段佳玥眼里的初恋,毛头心底的情愫打下了牢牢的基础。
当然,可能也许是我年过三旬为人父母后的无奈深化吧。
小说里,乖乖女钱佳玥出国后感情经历一段接着一段,甚至最后选择了离婚;而追求潇洒自由想去外面看看世界的陈末却早早地自愿选择在家庭中自我“紧固”,封印在老公和孩子的“枷锁”里。
剧里,常无忌对于佳玥的喜欢(非常喜欢,不想让她有任何不自在的理智喜欢),毛头对于佳玥的爱恋(非常之爱,也因为恨过肖涵哥哥恨过恨肖涵哥哥的自己)也给了无数和我一样平凡不自信又想做自己世界的女一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结尾。
虽然肖涵哥哥最后成了肖涵,但回忆过往,也会有曾经喜欢过自己的数学天才,和携手到最后的竹马弟弟,这何尝不是媲美过无数女主的美满故事!
感谢虎皮妈,感谢致15岁最终成功影视化,感谢演员们对这个故事具象化的演绎!
致15岁,致我们的青春
我果然天生有嗑CP的圣体。
第一集一开始,哪怕佳玥暗恋肖涵这条线是这么明确,我偏偏觉得佳玥和毛头才是最好嗑的。
越看到后面,越觉得合适~你们想啊,那种“佳玥姐,妳就把我的零花钱给我吧。
”“妳一定要帮我啊。
”帮毛头去开家长会,老师都说了:“又是妳啊。
”“妳一个邻居能负责吗?
”但是佳玥怎么说:“老师你就再给他一个机会吧。
”面对肖涵,她永远仰望着,去关心,但是面对毛头,她介入、她参与,她看到毛头被打,她拎起包包就上去:“你走开!
走开!
”说回肖涵和陈末。
镜头给到陈末的破洞牛仔裤,小姑娘笑嘻嘻的样子,我一个观众,隔着屏幕都觉得眼前一亮,就是太阳光、太明媚了。
于是我的雷达想了,这位一定就是清高肖涵的 CP 了。
陈末真的就像是学生时代里永远开心的小太阳,家里条件好被照顾好,一直没心没肺地长大,所以才可以肆无忌惮地有什么说什么。
于是她好像每一集都反思每一集都在道歉,但重要的是,她真的去思考了,拿出了道歉的行动。
发现误会了才刚认识不久的佳玥,她去一大堆杂物里找出佳玥珍惜的钢笔;她确实心大最快第一个怀疑是不是王斌拿走了钱,但是教导主任让她说,她还是说没有证据,不能说,因为会伤害同学;知道肖涵父亲去世的原因之后,也第二天在路口等着,想道歉。
她确实好像很冲动,但是真奇怪,讨厌她的那些观众在十五岁的高一时代就足够冷静了嘛?
你们能接受一个学生在青春里的为爱懵懂而莽撞,但是却要执着于一个未成年少女不够成熟。
至于喜欢上肖涵,也没错啊。
她一直以为佳玥喜欢的是常无忌,她也想撮合他们,等她发现佳玥也喜欢肖涵之后,她也是觉得维护友谊最为重要。
“那也挺好的,不用总是做别人家的孩子了。
”因为失去父亲和母亲在拮据生活里相依为命逼迫着自己长大逼着自己要一直有优秀的肖涵,可以在陈末面前松一口气,可以不需要在她面前维系一个最完美的人设,喜欢上小太阳陈末,太合理了。
人人觉得岁月静好 很治愈 (我很喜欢这种年代群像剧比如《昔有琉璃瓦》很久以前看的,现在依稀的还记得)可是真的岁月静好吗?
其实挺心疼钱佳玥的男主明明只把她当妹妹为什么不明确告诉她呢?
明显男主没有明确的拒绝让女主以为约定是现在好好学习毕业后再在一起长痛不如短痛 直接拒绝不是更好嘛?
女主误会约定就会伤的更深更何况是自己的朋友呢?
他可以喜欢任何一个人 选择一个三人组里的一个真的会让女孩儿更难过现实生活中,这种直接就互不联系了直接丧失了自以为最好的友谊和自以为的爱情喜欢陈末 也喜欢剧里的每个角色真的哭死,虽然女二和男主也很好磕女二是小太阳可以治愈男主刚开始的时候男主觉得女二是坏孩子但是慢慢的男主看到女二的好,并不是自己想的那种五好家庭活动的时候女二穿裙子 弹古筝眼神都移不开 都拉丝了明显就是爱上了 喜欢上了 然后关注一直女二 很好磕但是我喜欢钱佳玥和肖涵佳玥真的把肖涵当成了榜样 努力学习考上和男主一个学校(二中)喜欢很多很多年是初恋 也是少女时期的悸动 最后肖涵只把佳玥当成了领居家妹妹终究青梅未抵过天降(别喷我,自己真实想法,实在不行轻点喷,求生欲➕10000000000000……)
谁懂啊,感觉剧情像是在我身边开了监控一样,剧里含妈量极高,而且每位都塑造得超真实,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能这么丝滑代入的剧了有爱孩子总是“用力过猛”的陈秀娥,有习惯“放养”的阿佩,还有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关爱萍,每一位都像是真实存在于我身边的“妈妈们”陈秀娥一出场,确实热闹到处跑着宣传自己女儿考上重点高中的事情,她的那种骄傲和兴奋,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连路过的猫狗都要逮过来“轰炸”一下的程度hhh,e人属性爆棚了回到家,她会偷看女儿的日记,会女儿抄的歌词当成诗在大家面前读出来,她以为是在给佳玥长脸,没想到i人女儿直接社死现场,事后她又像个做错事的小孩认真道歉,哭得稀里哗啦的样子让人好笑又温暖
说要给女儿买电脑,结果又是带吃饭又是买衣服,暗戳戳试图反悔,画饼画得很顺畅,实现起来很困难,想给女儿买衣服但又总是习惯性砍价,佳玥在边上的社死状态简直演我....
天知道陈秀娥到底有多真实?
一个想时时刻刻了解孩子、靠近孩子,又因为生活习惯,常常做出一些让孩子觉得“丢脸”的举动,这几乎就是我的整个童年但究其这些事件的背后,陈秀娥也只是一个想跟佳玥拉近距离的妈妈,因为缺席了女儿的童年,所以现在想尽力弥补,但却又总是拿捏不好爱的程度,闹出很多笑话,也给了孩子很多压力,我们作为看客或许会在开头觉得她太过自我,但看下去,她的及时认错、情感表达总是能勾起我很多感慨,多给她一点机会,就能看到她真实的、暖心的一面跟陈秀娥相比,阿佩对孩子简直可以说是放养她就像是那种大家小时候都很羡慕的邻家阿姨,你从她家门口路过都能得到一颗糖和几句有趣的调侃,对自己的女儿主打一个自由式散养,在其他孩子眼中无比羡慕的生活,在卡门眼中却是“不被重视”很真实的一组对照,在佳玥苦于妈妈的亲近时,卡门却在羡慕佳玥妈妈对她那么上心,这就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吧不过阿佩也还是一位会体谅女儿情绪的母亲,知道女儿的真实想法后,她直接敲锣打鼓在自己馄饨店里向所有客人宣布了卡门考上重点高中的成绩,这个处理还挺温馨的,也是让卡门体验了一回“来自母爱的社死”hhh
不同于前面两位母亲,关爱萍的生活是另一种烦恼一位会利用空余时间打一切零工的单亲妈妈,带着一个上高中的儿子,生活拮据又难以周转,但即便是这样,关爱萍依然温温柔柔地对待一切人和事关爱萍和儿子肖涵的相处似乎是几对亲子间最和谐的了,忙碌的妈妈+懂事的儿子,关爱萍会在看到雇主孩子琳琅满目的鞋时,想到自己儿子破掉的运动鞋,而肖涵却会默默把鞋补上,不求美观,只求节省,母子俩的相处总是安静却温暖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虽然表达爱的方式不同,对孩子的约束力也不同,但那种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的心情却是相同的,大家都是第一次当妈,在每个阶段都需要去摸索一段爱孩子的方法论,我真的从这部剧里看到了很多生活的影子,在我看来,每一位母亲都值得尊重
虽然才开始了五级但是每集都有感人的事件,两个好闺蜜生气闹绝交,妈妈们的友谊也会吃醋,还是毛头爸爸打毛头都很精彩,每个人的人物形象都很生动,想要了解女儿却没找对方法的佳玥妈妈,是i人明明想融入到新朋友中却又不知道怎么融入的钱佳玥,是调皮捣蛋闯祸还没有眼力见但是心地善良活泼开朗搞笑担当的毛头张扬,是安静听话别人家儿子的肖涵也有不一样的一面,是刚刚出场给人印象不太好,扰乱别人友情冤枉别人但是会道歉不沉默的陈末,是追星女孩爱好美食的卡门柳晚晴,还有很多父母之间的故事让我们期待接下来的剧情吧
同龄人都有相似的青春
肖涵心里是最理想化的那个大男孩
剧情、表演、镜头、调色都很好,满屏的怀旧风看得人心情很好
为了小林看的 演员感觉选的也没问题 比起来更喜欢看大人们的戏份 但就是李昀锐戏份也太少了 还有不管咋说 反正就是不喜欢陈末和卡门这两个角色的人设🙂
这剧和旁边的五福临门是不是很多演员都重了?插播的广告:奥利奥邀你观看五福临门???其实设定和光阴的故事更像。李昀锐的演技很掉链子啊!凡没他的戏份都挺好!但故事就是常规的邻里和谐剧情,至于牺牲了谁,就不言而喻了!子女服从父母长辈也是一种虐待吧!国产剧善于先让上位者pua下位者,然后通过剧情洗白反转上位者,来说明上位者的不容易和情有可原,就,典啊典!好嘛,隔了两天已经看不进去了……为太多喜欢的演员加一星!
开头太闹腾了,看了2集不是我喜欢看的类型。剧里的歌曲选得很好,很怀旧。
小辈演员的演技实在是太假了,与布景陈设的年份格格不入,太出戏了。
整体不错,群像剧,父母辈演技在线。孩子们凑合吧,实在不喜欢女主,更能get女二,最喜欢卡门,女主毛头部分基本快进不好看。
无聊得吓人,先不谈演员,人设本身就没新意……
大人的故事更让人动心 结局烂俗了一点
只为了看中老一辈,这些演员演技特好特自然,年轻人的戏纯快进。
天龙人唉 早点封杀了吧 待播剧早点换人或者ai吧 否则就别想播了哈
我们也有自己的《请回答1988》
老演员都演挺好的,已经给剧本增光了。编剧这水平只能写点小桥段,好多人物逻辑和发展都完全不通的
硬伤有,但也不影响好几次想哭
来看230万耳环倪虹洁卖的是婷美保暖内衣么
1999,曹杨二中…反正那时候说要考没考上
立意低了,大人间的戏比孩子好看
曹杨中学,曹杨二中,华师大二附中。当年的岁月哦
我可以n刷!本来看评分挺高想试试水,没想到中间直接上头,看到半夜还意犹未尽,就这个有问题两集内解决的剧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