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个人的阅读和观影的记录,难免有一些个人理解的成分,欢迎讨论和指正;也希望给只看过书/电影的人一些参考。
小说和电影是完全不同的,有各自需要的表现方式和处理方式,所以难免有改动,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改动之后我们对人物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了。
(图片不算字数,居然说我字数不够呢;凑字数啦。
)
在我青葱的少女时期,经历了刻骨的初恋和失恋,面临高考,几乎把全部经历都拿来谈恋爱,在对方提出分手那一刻,仿佛整个人生都崩坏了。
我那个时候想,如果让我失忆就好了,失去和他的所有记忆,让我不再想关于他的所有,我就能直面书本,直面高考。
在我大学毕业时期,经历了狗血的被闺蜜出卖戏码。
大学的时候,我们总是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聊天,甚至连上厕所都要一起。
我们曾经那么要好过,我还以为我们会是永远的朋友。
我还以为我在大学期间最珍贵的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交过那样好的一个朋友。
可她却仿佛用她所有的行为告诉我,不,根本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我那个时候想,如果能抹去这四年,让我记不得我们是如何历经欢乐点滴,或许我就能不那么难过。
后来我彻底远离学生时代,步入社会,那些狗血剧情,和那些我曾经永远都不会想象的伤害全面向我发起进攻,我想忘却的痛苦越多,我想失忆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有时我甚至期望,只忘记我一小部分的痛苦也好,让我午夜梦回时,不再感觉悔恨。
可是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在想,是不是即使痛苦的事情,在每个人的内心,也都有记住的必要。
那些Christine忘却的,都是痛苦。
出轨、离婚、被暴力虐待,失去爱人亲人,每种记忆都是极大的痛苦,甚至是折磨。
可是当她失去了这部分记忆,当她忘记痛苦,她每天仍然生活在惊恐和不安之中,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可以获得简单和快乐。
是不是,就算是那些生命中最难熬的时刻,最不堪的记忆,也都是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拥有了全部记忆,我们的人生才算圆满和完整呢?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还想起了其他两部电影,一部是刚看不久的《消失的爱人》,还有一部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的《恐怖游轮》。
我也不知道怎么想起的,反正看到中间的时候就想到了。
根据S.J. Watson的畅销心理惊悚小说《别相信任何人》改编,讲述了关于一个女人20年前遭遇了神秘的事故,结果患上健忘症,每天早上起来都对之前的自己毫无记忆。
她试着用记日记的形式来写下一些残缺的回忆,结果慢慢发现她的丈夫本非常可疑的故事。
女主克里斯汀,14年前遭遇了神秘的事故,从此患上了失忆症。
每天醒来,她都身处一个陌生的房间,身旁躺着一个不认识的男人。
每当她面对镜子,发现自己居然老了十几岁,满头疑惑时,那个男人就会告诉她,你今年40岁,14年前遭遇严重车祸,从此记忆受损。
我是你的丈夫本,我很爱你。
克里斯汀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醒来,就再也不记得昨天发生过事。
关于她世界里的一切,全部只能由本告知。
本走后,克里斯汀发现自己脸上的伤疤,似乎是相信自己曾经受过重伤…正在疑惑时电话响起… 在纳什医生的指引下,克里斯汀找到了藏在衣柜下鞋盒里的相机,并开始回顾。
从影像中克里斯汀看到了自己对本的恐惧和不信任。
纳什医生的出场引出另外一个疑问“他治疗克里斯汀,为何她的丈夫Ben不知情?
”在与纳什医生的接触中得知自己曾经遭受过袭击。
纳什医生告诉她,十年前,在一个离这里不远的工业基地,被人发现,根据医疗报告显示,克里斯汀的头部受到多次重击。
克里斯汀不敢相信纳什医生说的,因为她丈夫告诉过她,那是一场意外事故,并可以肯定的说。
此时,接连不断的谜团让克里斯汀无法接受。
纳什医生将一堆资料递给克里斯汀看,其中有一张克里斯汀血肉模糊的图片。
根据医生的医学证明,克里斯汀开始怀疑自己的丈夫,医生再次嘱咐她相机的事还是不要告诉丈夫本。
因为这是你的日记,对你内心最深处的思维和情绪,可能比较有益。
纳什医生告诉她,他早上打电话提醒她。
一切如往常一样,傍晚,克里斯汀偷偷地将录制好的相机藏在衣柜的鞋盒里。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克里斯汀睁开眼,看到自己的名字。
接下来又是一通讲述两人的关系等等…继续重复着昨天说过的话…根据相机里的录像,克里斯汀每天都在怀疑自己的丈夫本,同样,每天也都会忘记。
纳什医生带着克里斯汀来到事发地寻找记忆,并找到当年救她的人南斯卡罗先生。
南斯卡罗先生告诉她,当时她是赤裸着,只有一个塑料袋遮着,浑身是血,更记不得从哪里来的。
在医生的帮助下,克里斯汀隐隐约约想起了一些画面,被强奸时、宾馆房间3050等等…事实的真相逐步在疑惑中解开。
在录影日记中克里斯汀记录着“别相信本”当克里斯汀再次打开相机时,发现贴在墙上的照片,被本撕掉。
克里斯汀开始决定寻找贴在墙上的记忆,当找到钥匙,打开保险柜,拿出照片时,记忆闪现,B故事开始讲述,克里斯汀与Claire的故事,Claire的出现,进一步推进真相将要水落石出,克里斯汀怀孕,并有个孩子。
突然,克里斯汀梦到一个人名“Mike”,并怀疑对她施暴的人叫Mike。
一天,克里斯丁联系到了闺蜜,约见后,闺蜜又告诉他很多事,并告诉她是多么的贤良,带孩子,工作等等,不过也因为压力大,经常和本吵架,并且有了外遇,事发后本才知道女主有了外遇等等。
终于,女主将相机日记和接受治疗的事,告诉了本。
当本知道一切真相时,当女主向本忏悔时,本打了女主一巴掌,并且十分生气。
故事又一次发生了转变,疑云重重。
挨打后的女主打电话给闺蜜说本打了她,闺蜜决定向本质问,但是获得的信息是,本独居四年了,根本没和女主生活在一起。
“本说四年都没见你了…”,每天和女主睡在一起的这个男人是谁?
当女主在闺蜜的追问下,仔细观察墙上的照片时,发现这些照片居然是PS的。
和她生活在一起的这个男人不是以前的那个丈夫本。
当女主找到钥匙,开门逃跑时,突然被本袭击。
男主找到了纳什医生,警告他离我老婆远点,不然给你好看。
纪念日这天,男主带着女主,来到了机场酒店,男主告诉克里斯汀今天不是结婚纪念日,是另一种纪念日,画面回到3050房间。
一切真相大白,原来和她生活在一起的男人是Mike。
女主在咖啡馆遇见了迈克,于是出轨了,最后迈克想让女主和本离婚和他生活在一起,并来到她家门口,但女主发现了迈克并在丈夫和儿子注意到他之前劝走了他,女主觉得自己深爱的人还是本,并决定和迈克分手。
迈克无法接受,他冒充本邀请女主去海边度假重修旧好,女主到达酒店后发现不是本,就要离开。
但是迈克已经丧心病狂,对女主残忍施暴殴打,导致女主身心受到严重损害,记忆也受损。
女主被发现时,差点丢了性命,抢救过来时,失去记忆。
一直陪在身边照顾的本,发现熟悉的反而会让她面对记忆更为痛苦,于是选择了离婚,去了其他城市,痴狂的迈克接了克丽丝回家。
最后,女主发现了事实的真相,和迈克殊死搏斗,还引起了火灾,纳什医生联系上了本,他们及时赶到,救出了女主,迈克死了。
女主最终回到了自己丈夫和儿子的身边。
影片初衷应该是走悬疑路线,但实际上于我个人而言,悬疑不足。
未看到原著,不知是否就是这样设计的。
影片一开始就以克里斯廷怀疑本为开场,最后凶手也还是本。
我们只是在一路跟着克里斯廷还原历史和找证据而已。
场景、音乐各个方面也都没能给我提心吊胆的感觉。
妮可基德曼与科林菲尔斯也都是老戏骨了,但是不得不说,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并不佳。
相反,作为男二的医生,小柒觉得,倒是演的有几分感觉。
马克斯特朗把作为克里斯廷的主治医生的那种微妙关系把握的恰到好处。
每天早晨,纳什医生都会打来一通电话,给记忆空白的克里斯廷解释自己是她的主治医生,引导她从衣柜抽屉里找出自己的录像日记,然后开车去接她到自己的诊室。
对于这样的患者,纳什坦言是感兴趣的。
但是,后来纳什对克里斯廷坦言要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克里斯廷做主治医师,虽然在极力以一个医生的口吻说出,但是似欲言又止。
影评最后,纳什医生在克里斯廷床前,说“Im here”,并且默默地将克里斯廷的真丈夫本领了进来。
这种欲言又止的微妙情愫,在马克斯特朗作为一个医生的庄重外表下,以一个个细微的小动作和一个个无奈的眼神流露了出来。
小柒认为,这是这部影片唯一的一个看点。
额,这样说会不会有点苛刻?
克里斯廷的真丈夫本,一个被声称真心爱克里斯廷,但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不得不离开她的男人。
只是不明白,就算爱到不是那么刻骨的话,真心四年未曾丝毫想到过这个病态的每日一失忆的前妻么?
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若真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能完全抹杀母亲的存在么?!
而且,最后本的出场,本的那张脸,镜头停了那么久,我以为,剧情又有什么翻转呢,因为他这张脸,感觉比真麦克的脸更麦克一些,结果,高估了编剧。
最后说克里斯廷的假丈夫本,也就是麦克,一种病态的爱。
但是能忍受这样一个人四年之久,每日早晨让她重新认识自己,日复一日,重复,重复,重复。。。
这也需要无比坚韧的毅力啊。
若是不寻找真相,女主一直这样在麦克的呵护下走下去,会不会更好。。。。
一句话,可惜了三个好演员。。。。
想起初恋50次,也是车祸失忆,不过一个是浪漫喜剧,一个是恐怖悬疑。
两个身边深信的男人,丈夫和医生,哪个有加害之意?
关于医生纳什:A医生是真爱——模糊印象里的情夫麦克就是此人,为了从被恶人丈夫控制的手中救出爱人,伪装医生接近,碍于病人病情不能直接告知,迂回得让她自己找回记忆。
B主动接触的医生是黑手——他是麦克也是凶手,莫名其妙的免费医治,从没上过诊所的正规治疗,一直明示暗示丈夫有问题。
爆出爆炸线索都是他一手安排也只有他能轻易操控,最让人怀疑的是,跟病人搞暧昧,海边一幕最是佐证,尽管之后修辞掩饰,但无论面相身份属他最像坏人。
关于丈夫本:A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最好的朋友被消失,明明有个爱子却无人告知,一切都被自己找出来,丈夫的好都变成假。
失忆的原因和丈夫的谎言再链接起来就是一个潜在的阴谋,再爆出情夫,果然丈夫情杀未遂,换种方式折磨前妻。
言语里的小威胁都暗藏着曾经的杀机和未来的危机。
B披着悬疑片的真爱片——挚友的抛弃,儿子的夭折,一个个恶梦般的真相被一次次苏醒,每天被一把把真相化作的利剑凌迟一次-导演就是要告诉你,真相不一定是真爱,谎言也许是保护。
隐瞒伤痛的部分,剪辑美好的告知,十年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故事,独自承受真相的痛苦、编造保护爱人的谎言,还有更伟大的丈夫吗,所谓的悬疑只是为了帮助妻子重新找到对丈夫的爱。
观众最后会更女主在相机里一样哭得梨花带雨。
但是,这片长不合情理啊!
所以,2/3处彻底鉴定为好丈夫,剩下的1/3应该是用来反转的,比如披着羊皮的狼、外人面前卖乖私下家暴,或者睡了一觉虏获闺蜜一同欺骗。
果然,一番困惑怀疑寻觅后的妻子表白致歉换来一顿耳光,变态丈夫终于撕破了伪装。
只是用来记忆真相的相机成了丈夫哄骗自己最好的工具,连身上的淤血也不能动摇。
不过反转的不是这么一下而是一下打了两个滚,丈夫是好丈夫,只是眼前的不是本,听到闺蜜的描述,以为她的精神病又犯了,4年来是跟一个空壳臆想在一起,人格分裂,丧子丧友丧夫无人关心的心灵扭曲。
大剧透,慎看:像烧饼一样又被翻了个个,险些被抛尸的飞机场,原来是女主与情夫偷欢的旅馆,同样场景再现,终于记起眼前的mike,爱到变成精神病,同样的旅馆同样的房间同样满身血污逃命,这次她逃脱了,拉响自救的警报。
Mike撒了4年的谎但有句是戳人心的真话:真本好的话,怎么4年音讯全无,他们都抛弃你了,否则我们早不可能像现在这样。
假本终于说了句大实话。
所以片尾的温馨团聚实属不必要。
伤痛日日跟至、日日折磨,土拨鼠之日,也是周而复始的一天,跨越到明天,只等你打破今天的既定,找出活着的意义就能打破死循环。
这一点,两片有异曲同工之妙。
Ps惊险剪辑:突然拉住女主躲过疾驰的货车(以为要行凶),飞机在两车间呼啸而过(险些丧命的案发现场)、悬疑跟着一闪而过的镜头和呼啸而过的音响,把悬疑的胃口吊了出来。
影片中出现了太多的I love you,我都不知道哪句是出于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还是出于生活的习惯。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西方人是把I love you挂在嘴边,而中国人表达情感很含蓄,说出一句I love you就跟上刀山下火海一样难。
影片最后真正的本出现了,仍然在说I love you,这句话让我听得很难受,你真的爱她吗?
如果真的爱她,这么低级的错误都会出现,自己的老婆、孩子他妈就这样的被别人领走而自己却不知道。
只能说女主被离婚都真正的ben很少去看望她,甚至就没有去过。
这个地方我是不理解的总体来说,影片还是可以看的,整个影片也是对西方人与人之间关系过分独立的一种讽刺。
结尾真的让看的人想砸墙,太潦草了。
前面的剧情设置还不错,一直到最后几分钟我还在期待着,导演&编剧会带来什么惊天大反转。
结果就只是这么一个结局……来一个大团圆结局还不如让女主一直失忆,再度轮回。
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人发现Ben的异常,医生没有Ben的基本资料吗?
女主都告诉闺蜜"help me"了,在已知和女主住在一起的人不是Ben的情况下打不通电话,为什么不报警?
而且合影的剪过的痕迹太明显了吧,如果真的这么清楚,女主会最后才发现?
还有最后一件事,如果医生最后不是大boss,就别给那么多镜头了,分分钟感觉他在坑人,就不能安慰完女主,静静离开吗?
妮可的演技完全是没问题的,从前面的迷惘,到后面在旅馆的害怕,都演的十分到位。
柯林真的不适合演坏人啊。
不过这个设定的确很迷惑观众。
影片一开始就对医生的动机很怀疑,还不要钱免费治疗?
哼,肯定不是什么好人。
作为妻子,丈夫照顾你这么多年,居然还怀疑自己丈夫,哼,肯定是脑子坏掉了(也的确是坏掉了)。
还好影片还是跌宕起伏,线索层层剥开,又反转,再反转。
总共加上女主角的朋友也才4个人物。
想要拍的不无聊还是很难的。
但在电影院我基本没太走神,中间可能有一两分钟的放松,很快能再回到电影情节当中。
最高潮部分也营造的很紧张(闭眼只听背景音乐)。
感觉,女主角好朋友的戏处理的很一般,尤其是回忆过去的时候那满脸的褶子,完全没有时光穿越感,导演对女配角太不上心了。
相比导演在拍妮可年轻的时候,还是有好好化妆找角度的。
拍的很美很模糊。
结尾就麻麻de。
(不过我的确是光明结局爱好者)
照比原书改动好大,删改了很多情节,电影删掉了很多细腻情绪的描述,包括书里女主对自己状况的感知女主的心路历程女主的犹疑不安,电影主角的情感变化很生硬,女主很直接干脆很坚定,剧情节奏很赶很跳。
还增加了一些没必要的情节,比如因为主角与心理医生之间的暧昧忽明忽暗的情素所以纳什打算换别的心理治疗师来,很老套,剧情失去了原本的魅力。
By the way ,书里女主婚前是自由激进的女权者,反击Mike因为他要烧毁日志,电影里的反击、冲突矛盾爆发点是因为自己儿子,这也太“好女人”了,完全没有书里的意思了。
出轨的前因后果也没交代清楚,Mike具体撒了哪些谎, Mike这个人物角色直接被删成一个暴徒,但实际上纯粹的暴徒是不会日复一日照顾另一个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的。
帮助女主的朋友克莱尔戏份快被删光了。
女主断了几根肋骨还能抱住儿子靠在自己身上也是厉害。
如果改动是为了制造悬疑破解悬疑营造看点,那仅作为悬疑片也并不出彩,情节很跳不太顺理成章,倒叙手法时间表达得不清晰,对没看过书的人来说可能会很难懂。
总体来说没必要看。
“你很脆弱,脆弱的病人常会对心理医生产生情愫,这很常见,但现下不寻常的是,你的感情时常出现往复,这称为反移情,是不专业的。
”(感情往复不是很正常吗?
)
作为原著党我觉得还不错哇,把剧情基本都复刻出来了,看得过程中感觉对没看过小说的观众来说应该也不算吃力。
还记得当年高中时读小说看得心禁胆战,电影的节奏也算是悬念迭起。
尤其值得称赞的一点是,电影将小说中克瑞斯汀手写的日记改成了视频日记,这样的改动,让情节的发展进度更快,也让前续的回忆更容易可视化,还能让克瑞斯汀在这几周时间内情绪的起伏变化呈现在妮可基德曼的演技中(虽然脸可能有点垮,但影后毕竟是影后,演技还是在线的)。
不过,个人认为美中不足在于电影开头缺少了对女主刚醒时的心里刻画。
因为她刚开始一直觉得自己还在20多岁,尤记自己昨夜在蹦迪,照镜子发现自己老了很多一下子不能接受,这点还蛮重要的,感觉电影里提的很少。
可能因为也是上述遗憾,导致有些评论说为什么女主谁都信,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为啥一下子跳过了十几年,所以想要对自己的身份一探究竟是很自然的,当医生给她打电话,给予她线索,她顺从的去找了,不也是很自然的嘛。
还看到有一些评价说对医生和她之间的互生情愫略显尴尬,可能由于电影篇幅,没办法把医患之间的心理活动展现的那么清晰,但是医生后来的坦诚也并非无迹可寻,在克瑞斯汀看完照片,略显憔悴时,纳什医生握住了她的手臂,此时还算正常的关切距离,后来,逐步演变成了握手,拥抱,甚至轻抚脸颊,这一系列动作确实有失风范,不也正说明了医生自己在陷入反依赖。
所以,其实电影在这个方面我觉得问题不算很大。
总结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蛮值得一看的悬疑片。
当然,如果有时间,同样推荐看一看原著小说。
记得看小说时还蛮同情女主的,哪怕有一个亲朋费心往医院打个电话都能知道她早被掳走了,但就是没有一个人真的关心。电影最后,长得比科林叔更像mike的ben道貌岸然地说爱,导演你真的选对角儿了吗- -?妮可·基德曼的脸肿么了,看得我老担心会突然爆裂或者垮掉……
我理解,悬疑的目的就是掩盖真相,你要的,却往往不会是真的。因为某人的推荐,我mark了这部电影,说周末看看,所以晚上看了改编自(别相信陌生人)的别名电影(在我入睡前),在网上搜索片子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同一部电影,有两种不同的篇时,一种是70分钟,一种是90分钟,对于标准电影时长
女主好惨……碰上这样的出轨对象真是倒霉!作为悬疑片来说后半段太平淡了,看着这些优秀的卡司尽力演绎却感觉十分无聊🥱不喜欢结尾的惺惺作态
总觉得最开始怀疑的那个人应该不是坏人才够悬疑吧,结果这片子还真就是你想着谁是boss谁就是boss,虽说逻辑通顺貌似靠谱,但总是有点遗憾
为妮可基德曼给四星!表演一流。其实只有一天记忆也挺好的。睡一觉没了所有愁苦。
妮可也只有演烂片的命了。
平庸。
看到推荐,还以为这片子多悬疑多神奇。寻思还不得反转个五六七八次么,结果反了一次就不管我了。不及Momento,也难为了前半段的柯林叔演得我都有些心酸……
其实还行,就是由于大团圆结局所以湮灭在消失的爱人的阴影下了。一流的卡司,就是有点穿越到特工学院的味道。向记忆碎片的致敬还不错但稍嫌缺乏新意
“女神”别再演恐怖片了
本来以为是《恐怖游轮》那种神片,看到后面才发现并没太大悬疑。
真正的本恩和孩子长得也是太丑 还不如跟了科林了呢…
故事奇特,惊悚程度不达标。
要是没有Gone Girl就会更好看的【不对
马强和科林叔真帅啊,真帅啊,真帅啊,真帅啊……
最近看《MOON WALK IN EINSTEIN‘S HEAD》刚好写到一个真实病患,有趣的讨论是,当你只有一天的记忆后,究竟会不会做梦呢
W13-06-13/C15-04-24 跟CF的演技一比前夫的违和感让人很不安…抖包袱的宾馆房间对戏挺赞的。
原来国外也有这种囚禁play...
改编的还行吧,至少小说也跟电影一样刚开始悬念迭起后面就平淡无比。
三星半。溫良謙恭順養成指南。如果電影結束在mike最後那個電話處,像gone girl一樣適當留白,其實懸念鋪設算是不錯。CF最近的角色各有特色,還是這次這個更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