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吴镇宇、樊少皇和林雪这样的主演阵容,《猎仇者》很容易让熟悉港片的影迷想到很多港产黑帮片的的构架。
不说演过《力王》的樊少皇,单是吴镇宇和林雪,就已经在银河映像杜琪峰的电影里称兄道弟很多次。
但是《猎仇者》又是一部把故事放在内地的合拍片,这又容易让敏感的影迷去想,究竟好不好看?
事实是,《猎仇者》带给观众一些惊喜。
这部电影在厦门拍摄,虽然影片里没提及地名,但对于车牌、街招、广告等等上面的“闽D”“厦门”二字都毫不避讳。
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部血统很纯正的黑色犯罪电影,发生在内地、题材又是犯罪、影像没有对准那风景秀丽的鼓浪屿,相反,基调很黑色。
厦门有黑帮,收高利贷,强奸杀人无恶不作,街头能随便开枪,对着人捅刀子都是家常便饭。
这个暗无天日的厦门,比四年前的《疯狂的赛车》更加肮脏黑暗,绝非《第一次》里的文艺小清新;最重要的是,黑到这个地步,都还没出现神兵天将的警察来坏事,《猎仇者》能做到这一点,在中国的电审制度下,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当然,光是有突破是不够的,影片本身好不好看,才最为重要。
《猎仇者》的故事以一场在咖啡馆里的暗杀开始,在洗手间里的樊少皇被无名杀手连开数枪,躲过一劫之后,他回溯自己过去所招惹的仇家,开始筹划如何猎杀这些向自己复仇的人……显而易见,《猎仇者》是一部讲“复仇”的黑色电影,这故事里,樊少皇饰演的刚出狱的杀手是第一个复仇者,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他去寻找三个最有可能杀自己的人的过程里,观众也会发现,其实这三个想杀他的人,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复仇理由。
有意思的是,编剧在这里玩了一个叙事诡计,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出租车司机的吴镇宇,他的任务只是替樊少皇在寻人的过程里开车,“一千块一天”。
但渐渐地,我们会发现这个出租车司机也有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
这电影的前半截,是通常复仇电影的套路,杀人与被杀,追踪、搏斗、多方的角力,你死我活。
但随着吴镇宇这个出租车司机的加入,故事的主角摇身一变,从樊少皇变到了吴镇宇身上。
为什么一个出租车司机会这么有兴趣去了解一个雇主的私生活?
为什么他总是在不应该出现的场合出现?
这一切的答案,原来从樊少皇上车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复仇者》的悬念和包袱的设计,都算是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而选对了演员,也是本片最成功的地方。
吴镇宇和樊少皇的角色,从一开始一个隐性的平凡出租车司机和显性的张狂杀手,进而一步步的再扭转彼此的身份。
我相信吴镇宇是有意识的借鉴了马丁·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里罗伯特·德尼罗的演绎方法,将一个平凡人物坠入疯狂的过程刻画出来。
至于影片的主题,在后半段也升华得不错。
复仇电影如果只是简单的讲述如何杀人,快意恩仇,那并不出奇。
《猎仇者》从复仇,进而延伸到宽恕。
一个人身负冤屈,而法律不公,只能用私法的方式去制裁那些坏人;但其实,某种程度上的宽恕,比复仇更加有用,因为这样才不会让仇恨永远延续传递下去。
当影片结尾处,主题从复仇到宽恕时,凶手的忏悔很令人动容。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国内提及犯罪,必然会有正义的警察出来将歹徒绳之以法的大环境下,《猎仇者》能躲过电审的剪刀。
戏里的警察基本是傀儡角色,没有干涉到影片剧情的正常发展,保持了两位主角“复仇”的纯洁性。
这也导致了本片一直因为“技术问题”而一拖再拖,最后终于得以上映,想来,还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同时,我也希望《猎仇者》能给将来同样的黑色犯罪题材一个参照物,至少往后的剧本送审时,苦逼的电影方也可以对有关部门说一句,看,人家《猎仇者》没警察出来抓坏人,也照样可以上映嘛!
都市犯罪片《猎仇者》用紧张的情绪和激烈的手段,将一个饱含亲情、却充满仇恨,又不乏黑白正邪猛烈交锋的惊悚悬疑故事呈现出来。
三年时间,不短也不长,或许成就不了一个所谓的“**时代”,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一个是混迹黑道,无恶不作的坏蛋打手张金;一个是普普通通享受平静生活的作家杨言。
一场令人发指的性侵犯罪,让这两个男人,在三年时间里,皆有着翻天覆地的转变。
三年牢狱生涯,让恶人张金的心灵渐渐纯净,向善之心驱使着他向昔日的“同僚”——黑帮大佬们发起“讨一笔恶债”的攻势……三年的痛苦经历,让本该是文坛才俊的杨言,几乎在瞬间丧失了幸福的家庭,一个人在失去至亲的痛苦记忆中,也渐渐丧失了对法律的信任,甚至迸发了以一己之力行法外逞凶的坚定信念。
“弃文从武”换做出租车司机职业的他只待适当的时机,将残害家人的罪人,一枪以毙之……影片的叙事方式和整体的故事结构,对于一般的观众而言,皆有着一定的挑战性——镜头的快速剪辑以及倒叙、插叙加不断的闪回桥段,让观看者不由得心神集中。
刺激、火爆甚至有些出格的画面更令影片的质感十足,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都市犯罪片的风貌。
尤其是编导在对主人公的描摹上,并非传统的直白故事的写照,而是通过与身边人的不断升级的冲突,加画面或温馨或残酷的闪回,将这两个在仇恨的汪洋和火焰中挣扎与煎熬的男人之身世和特点,层层地剥开,缓缓地展现在观众们面前。
而在这层层地刻画两个主人公性格特点与不幸遭遇的同时,也顺带着将影片欲表现的中心思想——“猎杀与复仇”这团怒火,一点一点地引燃壮大。
经验老道的黄岳泰监制并担任该片的摄影执导,难怪影片在感官上,力道感十足。
“神经刀”吴镇宇版的“出租车司机”仿佛又让看到了当年港产警匪片昌盛时期的吴氏表演风格。
虽然与马丁•西克塞斯镜头中的那个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那个堪称经典的《出租车司机》想比,并未有厚重的时代之感和代表意义。
却在人物性格的冲突描写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感。
对于犯罪与罪犯的立场,之于幸福生活的渴望,皆不谋而合。
一把手枪,一辆出租车,和一颗勇者无畏的心。
尤其是,当他在失去爱妻和爱女之后,痛烧掉自己身为作家时的一切过去荣誉,发誓要让恶人血债血偿的那股狠劲儿,其视听与情感的冲击力,足以比拟罗伯特•德尼罗在《出租车司机》中单手拔枪对着镜子反复爆出的那一句“你在跟我说话?
”时的经典一幕。
猎仇者片子的题材很新,一个作家复仇的故事涉及黑帮和性侵未成年的敏感题材充满着黑色气息。
首先这部片子虽然一直延期但是给我感觉特效制作仍然仓促,剪片有些衔接不合理这可能跟后来广电的神剪有关敏感题材在内地受限制。
开篇的三枪地区给人留下了悬疑引人入胜吴镇宇攀少皇的出场也让人惊艳,这里的配乐缺欠些火候,故事的发展很流畅,可能剪辑的问题稍显衔接不通,留有空白。
摄影掌镜上,不愧是黄岳泰泰哥,作为观众看不懂拍摄手法却能感受的到画面带给人的震撼感和流畅感,泰哥拍摄吴镇宇的出演和林雪黄金配角让片子有了一些港式黑帮片的味道,说到这里不得不再老生常谈的提下吴镇宇的演技,杨言的痛苦,愤怒,失去妻女的痛彻心扉,复仇的复杂心里等等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跟着他走进杨言融入了这个角色感受着他的感受他的怒,压抑,痛苦无不牵着观众的内心,个人认为吴镇宇的内心戏一直是最有看头的,太平间被抽干了力气的痛苦和呐喊,烧掉一切荣誉复仇的坚定,开车追仇人那抹掉的泪,依然决然跳进大海捡枪一些细微的变化无不让人跟着他的感情而变化,拍手称快。
有杨言的重头戏时电影院里都是格外安静大家紧紧盯着屏幕感受着,这样的演绎看的人很畅快很过瘾,着实显示出老牌影帝的功力。
俩个人因为复仇最后走到同一条路上,一个想走出过去,一个为了复仇,不得不说吴镇宇和攀少皇俩个人对角色的处理都很好,宣传时一直以为吴镇宇是男一最后竟然看出了双男主的味道,一众配角演的也很不错林雪出场时间不长却把一个黑帮老大的内心戏发挥的很好。
故事情节上吴镇宇攀少皇这条线很明朗,吴镇宇和花店女老板却很突兀,虽然吴镇宇演技好但是情节单薄,俩个人怎么就产生了爱情,怎么就那么熟悉了,怎么就拿了dv,至少在一个并不熟悉剧情的人看理解是有些困难的,女主的发挥也并不好。
多线叙事,回忆倒叙的创作手法很好,但是几条线穿插并不连贯明朗。
救赎,复仇与宽容电影的主题,加入特效的想法都很好,只是特效的确做得不好没能给影片点睛却让人看得一头雾水人物关系复杂混乱。
总体来说一个新导演的作品已经算是合格。
如果按投资规模来说,《猎仇者》只能算一部B级片,低成本限制了影片无法采用昂贵特技营造视觉奇观,当然,也没这样的必要。
它没有刻意以暴力血腥怪诞的情节与画面去讨好和刺激观众门的感官,而是冷静的将一个复仇与猎杀,救赎与宽恕的故事讲述出来,某些镜头看起来相对粗糙,却一种有意而为之的使用,增强了影片的质感与真实性。
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与实力演员们的卖力出演使得《猎仇者》的质量优于一般的B级片太多太多。
按内容来说,《猎仇者》是典型的cult片,导演的风格化很强烈,颇有实验和创新精神,虽然影片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整体上却值得肯定。
某种程度上《猎仇者》的叙事手法有点像前段时间颇受好评的《全民目击》,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用一个意料不到的谜底推翻之前观众们的主观判断。
而影片的气质与影像风格又有点像《边境风云》,王牌摄影师黄岳泰的拍摄风格精致独特,镜头冷峻而色调浓郁,从始至终都给人一种压抑与紧张的感觉。
老戏骨吴镇宇与樊少皇分别扮演了片中的复仇者与赎罪者,两人的故事线各自独立却又缠绕在一起,虽然没有太多的动作戏与打斗场面,但确实一部货真价实的硬派电影。
吴镇宇饰演的复仇者冷漠孤僻,而樊少皇饰演的赎罪者则性情刚烈,性格迥异的两人男人从最初的对峙变成了最后的朋友,这其中的转变过程复杂又耐人寻味,当从这就能看出影片的创作者们花费的功夫。
吴镇宇在片中将一个性格分裂而复杂,骨子里善良却又不得不通过暴力手段去为妻女报仇的作家塑造的极其精彩,他的表情糅杂着痛苦与矛盾,让人看了既害怕又心疼。
而樊少皇更是不再将舍弃了他最擅长的功夫硬汉式的表演方式,虽然还是个拿着砍刀劈人的古惑仔,但作为一个大彻大悟的赎罪者,他将人物的那种纠结乃至扭曲的复杂心理演绎的十分到位。
吴镇宇与樊少皇在一起飚戏也是影片的看点之一,当然,还有林雪这样的老戏骨的精彩出演,都为影片增色不少。
中国电影市场看起来是越来越火爆,各种题材与类型的电影层出不穷,随着进口片份儿的提高,国内电影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观众对电影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在残酷的市场中分一杯羹,不花点心思已经无法打动观众。
看看每年那么多的国产片,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还是少数,做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电影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国产片还是太过粗糙,最终只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沦为炮灰。
《猎仇者》还存在很多不足,但影片的细致用心以及颇有实验精神的创新确实值得肯定的。
表面上影片是讲一个波谲云诡的重口味猎杀复仇故事,实际上还是向大众展现人性的复杂多变,以虚构的案件去警示世人,深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故事的母题,“复仇”在古今中外里都不断的出现,也成就了一些经典作品,如元杂剧《赵氏孤儿》、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都一再的将复仇这个元素放大;在电影艺术里“复仇”也是屡见不鲜,马丁·斯科塞斯的《纽约黑帮》便是将纽约城的发展变化与复仇的叙事母题紧密结合,韩国的朴赞郁也推出“复仇三部曲”(《我要复仇》、《老男孩》及《亲切的金子》)赢得不俗的口碑,而内地新导演伏羲的故事长片处女作《猎仇者》则是在复仇的架构下审视人性、复仇与宽恕等。
从片名来看,“猎仇者”,也即寻找仇人的人,在影片开场时便是一连串快节奏式剪辑将一些新闻报道串联一起,带出一宗数年前发生的案件,然后,开出租车的吴镇宇搭载了刚从监狱里出来的樊少皇这个乘客,而樊少皇想要包下他的车,寻找当时一起作案的同伙复仇,但殊不知的是,想要为当年的案件复仇的,其实并不仅仅是樊少皇一个人……很明显影片里吴镇宇扮演的出租车司机这个角色借鉴了马丁·斯科塞斯的经典之作《出租车司机》,以一个出租车司机的视角来看这个带有灰暗色调的城市里的犯罪,即使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城市里也充满着各种置法律于不顾的罪案,如吴镇宇开车路过花店时便看到了流氓们来收保护费,随后吴镇宇开车带着樊少皇去寻找他的仇人,也很多时刻是发生在大白天里,甚至是那流氓头子孩哥也是在大白天前来旅馆寻找樊少皇……不过随着影片的后半部分时故事逐渐转向于吴镇宇,影片也加强了夜戏,并借鉴了一些当年黑色犯罪片的风格元素。
受到法国电影的影响,四十年代的好莱坞一度掀起了黑色电影的潮流,影评人马绍姆在总结1946年的好莱坞电影时就指出,“幽暗的黑影,空中抓掳的双手、轰鸣的左轮手枪、虐待成性的坏蛋、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女主角,以一众最不正当地对精神官能症、不纯洁的性和谋杀的令人心悸的展示的方式,闪过银幕”,而在《猎仇者》的后半部分里,也杂糅了不少类似的场景、故事,如高潮戏时吴镇宇、樊少皇、林雪等的对峙,狭小的空间里灯光较为昏暗(这点不得不赞扬一下本片的摄影,而黄岳泰的加盟担任影片的监制也为影片的摄影加分了不少,以黑色电影的类型片模式强化了影像的悬疑风格),人物关系也较为复杂,何况还有孩哥的暴戾、吴镇宇的神经质等。
当然,可能也是受到了审查制度的制约,影片《猎仇者》并不像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般聚焦于复仇的快感及背后的复杂人性,而侧重于复仇与宽恕之间的暧昧、复杂关系,这不仅是折射在樊少皇的父亲在课堂上的讲话,也在于最后一刻时作为复仇者的吴镇宇面对仇人时的艰难抉择。
不得不说的是,在香港电影里常常演绎这类有点怪异、神经质角色的吴镇宇,再次演活了影片里的这个复仇者的形象。
关于仇恨和复仇,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听过,但更多的是在电影中看到的。
但如果减轻程度,其实每个人都曾经历电影中的“罪恶与宽恕”,只不过,之于普通人而言,这种说法叫“错误与原谅”。
试想,当你真正认为一个人做错的时候,是否能风轻云淡的轻易原谅他?
这是个并不容易做出的决定,更不要说“罪恶与宽恕”,如此复杂的命题而电影人提供了不少的创作空间,诸如由吴镇宇、樊少皇和林雪主演的复仇大片《猎仇者》,正是通过复仇与宽恕的深入剖析,来探究人性博弈。
《猎仇者》讲述了一个充满血腥味道的复仇故事。
吴镇宇饰演的作家杨言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突变的事情,打破了他拥有的所有美好:女儿遭遇“性侵”不堪受辱自杀身亡,妻子悲愤交加脑溢血丧命,他的复仇之路慢慢长远。
樊少皇饰演一个刚刚出狱的黑帮混混,三年的牢狱生活让他顿悟,想要过普通人的生活,然而昔日的江湖没有忘记他,他在复仇与被复仇之间寻找真相。
吴镇宇和樊少皇,结伴走上了复仇与宽恕之路,等待他们的是一场腥风血雨的搏杀,更是关乎人性的较量。
说到复仇电影,韩国电影绝对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案例,韩国的复仇电影善于以极端的手法实现复仇目的,往大方面讲其实在折射一个民族的特性。
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都有点倾向弱势群体复仇的意思:残疾人、女性或者老者…弱者的复仇心理却极其残酷;薛景求主演的《不可饶恕》,同样是父女之情,一个残忍到绝望的结局几乎令人窒息。
回归到《猎仇者》中,导演要传达的并不单纯是弱者复仇或者父女亲情,而是着墨于复仇与宽恕的博弈。
吴镇宇饰演的作家,是一个由弱变强的复仇者,而在人性的层面,则有一个从激烈趋于平缓的过程。
樊少皇饰演的张金,从嗜血成性到祈求被伤害者的原谅,到最终无数次阻拦杨言的复仇…这都是导演对于人性的探究。
关于救赎,前段时间上映的影片《全民目击》也是个典型的例子,只不过该影片更追求法庭辩论的紧张氛围和法与情的较量,而《猎仇者》则完全是一个因法不公血亲复仇的故事。
两者的共同点是对悬疑的把控,剧情发展所导向的结尾处的大反转都让人感觉足够的出乎意料。
杨言究竟应不应该手刃孩哥为女儿报仇?
从法律层面上来讲自然是不应该,以张金的思维方式来看,一命换三命,同样不是明智的选择……可是作为父亲的杨言看着当时的录像带,那种悲痛欲绝的感受又让人觉得凶手绝对应该千刀万剐。
演员在演绎纠葛内心的同时也让观众的道德天平左右摇摆,这是影片比较成功所在。
自然,《猎仇者》存在的问题是开篇的叙事有点散,两条人物线索并未很好的结合,导致观众入戏有些慢,不过随着张金跟杨言关系的渐渐明朗,整部影片也渐入佳境。
而关于复仇和宽恕的较量,导演同样在片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如果没有吴镇宇,笔者是不会写这篇文字的。
“我演过烂片,但我没演过烂角色。
”许多年前,金马影帝吴镇宇就说过这样的话。
一个人为了做演员可以连续考了近四次无线演员训练班,一个人为了磨练演技可以等待很多年的青春。
1996年已经三十五岁的吴镇宇,才拿到人生的第一个影帝。
而这部让他得到人生中第一个影帝的电影,是一部烂得要命的香港黑帮土豪电影《旺角揸FIT人》。
但是他塑造的靓坤,却成为足以永留香港电影史册的标杆黑帮角色。
为什么?
因为导演烂不等于演员烂,剧本烂不等于演出可以偷工减料。
如果没有吴镇宇,谁会去翻看当年这部电影呢?
刚刚上映的《猎仇者》又再次体现了这一点。
影像风格锐利,剪辑节奏感佳,这点需要也确实可以肯定。
但是笔者在无数篇影评中提过,华语电影近十年中,无论是大陆,港台,或合拍片都有一个惯性的硬伤,那便是剧本苍白无力,逻辑漏洞悲剧。
哪怕有影帝加盟,也难逃喷饭与口诛笔伐,若干年前的《无极》便是如此。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吧,黑帮马仔出狱后即被追杀,偶遇作家司机。
司机原来另有目的,为了为女儿复仇。
其实故事没有什么大的硬伤,主要不是看你要用怎样的影像传达给观众,而是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给观众。
导演伏羲是一个彻头彻底的新人,他能机缘巧合的和香港殿堂级摄影师黄岳泰合作这部电影,实属荣幸。
一个完完全全没有剧情片甚至短片拍摄经验的人,要驾驭起吴镇宇、林雪、樊少皇这样的香港黄金时代电影中流砥柱人物,着实困难。
要命的是在黄岳泰的影像下,还要表现惊悚、黑色、恐惧和竭斯底里的人物命运。
这部电影只能点到即止,只做表面,完全不能和剧情产生化学效应。
最后讲着讲着,把故事讲成了用光影堆积的烂片。
但是这部电影试图突破以往华语电影特别是合拍片的主角“高大全”模式,显然走近并试图接近《全民目击》的反派唱主角的戏码,无奈戏剧张力不强,推进情节极弱,只能靠吴镇宇一个人撑起这部烂片。
整部电影最大的失误在于叙事苍白,剪辑错乱,直接导致故事的残缺,比较可惜。
亡命天涯的作家杨言和小混混张金都是两个小角色,他们需要对生活抗争,对不公的社会抵制。
一个为了报复,一个为了救赎。
樊少皇饰演的小混混张金刚刚出狱,对于迫害他的黑帮老大自然要进行报复。
但他的表演完全无层次,一味耍狠。
最终也沦为杨言的棋子。
这一切又发生在厦门这个很美丽,却成为电影里黑暗地狱的城市。
警察永远等到黑帮和复仇者火拼快结束生命时的即时出现,完全体现了中国电影形式感空乏的悲哀。
需要指出的是吴镇宇身上附带的两条感情线毫无铺垫,与女儿互动着墨之少完败于《全民目击》。
而影片中黑帮老大的表演则完败于吴镇宇塑造过的任何一个黑帮反派,着实悲哀。
在一大片黑色的时间段里,吴镇宇扮演的作家兼的士司机杨言阴郁,懦弱,小心谨慎。
他的复仇计划更缜密,行动更小心,性格是一个小人物。
但吴镇宇选择了以内敛的巨大能量隐藏在自身的表演风格,这是在她自己以往所有的角色较少出现的。
这是梁朝式的表演,是类似《无间道》的陈永仁深沉又谨慎。
但这一表演风格又不同于他自己《无间道Ⅱ》里的倪永孝。
倪永孝一样内敛,却优雅的统筹战局,斯文的黑帮复仇,是大角色的小举动。
而杨言是弱者的抗争,是小角色的大爆发。
那憋屈的愤怒,那弱者的壮胆,那眉目之间复杂而准确,却又一闪而过的亲情,使得角色简单得可爱,丰富得立体。
这一次的风格,只能从吴镇宇众多角色里找出来的或许只有《逆我者死》。
但是由于剧本上的缺陷,人物性格不能服务于剧情需要,综合来看,这部电影仍不如《逆我者死》。
仇恨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能把懦弱的人变得坚强,能把善良的人变得冷血,很多战争打到最后,胜利的往往不是实力强大的一方,而是仇恨更深的一方,比起爱的复杂,仇恨是那么的直接而且深刻,甚至可以融入血脉中世代传递。
《猎仇者》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仇恨的犯罪故事,一个作家的女儿受到了残忍的凌辱,家破人亡,主犯逍遥法外,一名施暴者只被判了三年牢狱,当法律的制裁不足以填平这深壑的仇恨,作家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猎杀罪犯,这种有正义性质的罪犯带来的情感纠结,和前段时间的《全民目击》有几分共通之处。
樊少皇饰演的黑帮马仔张金出狱后遭到暗杀,在追查线索的过程中,张金的情人、吴镇宇饰演的出租车司机杨言,几位黑道大佬,一位法学教授,卷涉其中,密密重重的线索经过层层剥茧,揭开这场猎杀幕后的真相。
影片的叙事手法非常有技巧,两个主要人物,张金作为线索人物,主导了整部影片前半部分的节奏,他的帮派经历、坐牢经历,和三位大佬的微妙关系,埋下了许多伏笔,制造出很强的悬念,而随着三年前的案前逐渐浮出水面,杨言的复仇则成为一把钥匙,逐一解开这些悬念。
《猎仇者》还是一部风格化很强的犯罪类型片,如果从中间看某些片段,或许会把它错看成一部惊悚片,封闭阴暗的空间,暴力,虐待,情欲,老陈、孩哥等人的残忍,让人不忍直视的犯罪现场,尺度之开阔,运用之娴熟,在国内的犯罪类型片中非常出位。
回到仇恨这个话题,对于小仇小恨,每个人都有体会,小到被同学欺负,夜店里争风吃醋,办公室里名利之争,都会让人心怀隐恨,而那些涉及人命的不共戴天之仇,一般人是经历不到的,越来越完善的法律,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将罪犯绳之于法了,可是,面对那些真正的大奸大恶之徒,刑罚只能制恶,却无法给真的抹平仇恨,有些时候甚至不能真正的对恶人形成有效的震慑,就像《猎仇者》里演的这个故事。
法律不行,就只能自己干了。
关于用自己的方式复仇,文学经典里的哈姆雷特和基督山伯爵,电影如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昆汀的《杀死比尔》,大多数超级英雄都是在彻骨的仇恨中崛起,很多武侠片也抽不开复仇这根筋,看到这些离现实比较遥远的复仇故事,观众多半只会拍手称快,快意恩仇的江湖是多么让人神往而又传奇,然而在现实中,暴力复仇多半是一种饮鸩止渴、两败俱伤的行为,《猎仇者》虽然拍得阴森诡异,悲愤万分,但好在还有一个非常光明的结局,吴镇宇、樊少皇两位失足青年最终没有滑入深渊,一方面是因为两人既拥有作家缜密的逻辑,也拥有出众的身手,另一方面也是环环相扣的机遇和尚存一线的理智,仇恨是一道法律永远解决不了难题,复仇,真的也只能电影里说说而已。
这是一部类似于香港某类影片的商业电影,制作还算精心,尤其是几位演员,竟然有很多精彩的表演,可圈可点,其中吴镇宇在回忆老婆和女儿时,竟然使人落泪;而樊少皇不光武戏好,文戏也还不错;反面也有相当不错的表现。
但是片子整体上缺乏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可能是没有帅哥、美女和豪车,场景也总是太寒酸。
三年前和三年后两个主人公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影片没有给与全面合理的诠释,他们的心理变化的铺垫也不够,所以人物塑造太单薄,不能说服观众。
《猎仇者》导演叫伏羲,特别大气高端古老的名字,其实他是一名新锐导演,编剧出身,他多年前创作的剧本《阴谋》,曾被美国20世纪福斯影业看中并买下,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导演,所以,《猎仇者》的故事,也讲出了太多的与众不同。
《猎仇者》是一个有关寻仇报仇的故事,一个顶包入狱的黑社会樊少皇,和一个痛失爱女的父亲吴镇宇,因为一桩强奸案,被联系在了一起,不仅如此,因处心积虑要手刃罪犯的吴镇宇,在樊少皇出狱的第一刻,就以出租包车的形式,跟在了樊少皇的身边,当然,这是影片故事的一大悬念,战台烽和盘托出,势必会影响大家观影过程中的悬念度,但本片的着力点并不在此,作为一名大陆的导演,伏羲用“银河映像”的阵容来填充到自己的这部作品中,无论是吴镇宇,还是林雪,都是杜琪峰当年的御用演员,樊少皇同样是众多港片的中坚力量,如此齐整的阵容,再加上摄像黄岳泰,若要拍出一部传统的香港黑社会影片,简直易如反掌。
但是,明显,导演不走寻常路,要做一部“反江湖”、“反黑道”的复仇电影。
“反江湖”在香港也有,梁家辉主演的《江湖告急》,就是一部,片中大嫂出轨,兄弟基情,凡此种种,与我们常见的江湖片,又很大的差别,特别是梁家辉扮演的江湖大佬任因九一袭红衣的一段独舞,让人印象深刻,这种一种嬉戏夸张式的“反”,而《猎仇者》的故事,则把剧情走向,引到了无比的黑暗之中,以“暗无天日”的手法,来包装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错综复杂的复仇故事。
而在故事延展的同时,对我们曾经内心深深向往之的黑社会江湖义气,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与揭露。
看多了发哥的英雄系列,以及古惑仔系列,都能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有情有义的江湖社会,兄弟挺大哥,大哥爱兄弟,有酒一起喝,有仇都去报,大哥女人不能碰,碰了就会双双被杀掉……太多太多,结果《猎仇者》一反常态,就从由樊少皇扮演的张金一路的追寻,可见不少端倪。
电影开篇,就交代了张金作为大哥的得力小弟,勾引大嫂,共度良宵的丑事,一个江湖汉子,竟然浓妆艳抹的和大嫂玩SM,也算旷古难寻,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奸情败露,女人仍在,兄弟仍活,这在既往是不可思议的,黑社会藏污纳垢,情至于此,并非不符合逻辑,张金也非善类,就算被追杀,同样是不负佛祖不负天的下场。
但影片既然叫做《猎仇者》,就势必要谈到另外一位主角,由吴镇宇所扮演的出租司机杨言,这是一个忍辱负重到精神近乎变态的角色,遍寻华语演艺圈,估计再找不到第二个比吴镇宇更适合的演员,那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决绝之感,寒到让人心冷。
说到吴镇宇,有必要来解释下本片的大致剧情:吴镇宇有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儿,结果有一天,被黑社会掳了去,被黑道大哥强奸,这个黑道大哥就是樊少皇的大哥——孩哥,樊少皇在现场作为从犯,虽然没有即成强奸之时,但因迫于大哥淫威,入狱三年顶罪。
女孩遭遇不幸之后,郁郁寡欢,某日自杀,母亲也因此离开了父亲吴镇宇,导致这个人亡妻走的男人,走上了仇恨满兄的报复之路。
可能有看官会问,这剧情,也没有什么好奇特的,为什么要说这是一部“反”江湖片呢?
是因为樊少皇、吴镇宇两个仇家,总有真面目相对的时候,当吴镇宇握住了即将发射的枪的时候,瞬间出现的圣洁之光,还是冲淡了要手刃敌人的冲动。
或许相对于众多港片中的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的冤冤相报,这样的结局,更具有人性的力量,更具有反思的价值。
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老生常谈了吧,主要是冲着型男吴镇宇来的,剧情没什么感觉,这电影感觉稍微有些粗糙,是不是投资不够啊,都是观众比较熟悉的角色,故事也比较易懂,还不错,现在港台的演员们都到内地发展了!
吴妈拜托你不要再接大烂片啦!
想说每个复仇者都有一部辛酸血泪史的
看碟的.劇情可以, 演員也可以, 問題沒找好的美術, 錢都花在找演員上, 但美術不做好會拉低演員的演出, 不明白, 簡單舉例, 梁朝偉在無間道穿皮衣演古惑仔, 在一代宗師穿黑長衫,留意,無間道顏色偏綠,宗師顏色是黑中帶黃, 都是專門調較來配合劇情配合人物的,你看PTU由頭黑到尾,犯罪劇情片顏色很重要
老吴的演技值。
我不知道大部分网友出于些什么样的心态吧,但这片子起码能看下去。张力也好、爆发力也罢,这位导演(听说是菜鸟)都控制得很一般,但好歹都把事给说完、说完整了,也表达出所要表达的了。演员方面,个个都很不错,可能某些观众看得有点“捞”,指的是造型方面。黑色、压抑,花钱去看或许不值,但仍精彩
我只是觉得吴镇宇的演技值三星。
完全是为了看吴镇宇!
勉强可以一看 片子内容一般 白瞎了演员的演技
不错啊,这个帖子是精华,可以妥妥的收藏起来了
当初在优酷看的,居然觉得还不错,网剧水平,但不至于太烂
还好有个吴镇宇,其他人的演技真是捉急啊!林雪酱油打得都不专业了!
女主还好
。女郎再度合作昂?有看头
惊悚电影里我一定会选这个
吴镇宇是个好演员 可惜了
呵呵
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
这是一部喊着要退票的电影
因工作原因不得不看。每一毫秒都是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