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片子我就能猜到这片子评分不高,来豆瓣一看果然是这样,之所以我会猜到这片子评分不高是因为导演把“枯燥”“莫名其妙”“不知所谓”直接给你演出来了,一句句的“报纸上说了……”、“那没错的”让人觉得这个电影哪哪都透着一股故作高深的乏味,但其实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已经在各处细节都说清楚了,涉及的东西这么敏感,真让导演全说白了那也就没这部片子了,我觉得这部片子,能让我咀嚼的地方很多,最后,你觉得你是裂口瓜还是野生瓜,其实,大家都是裂口瓜,包括那些自以为是“野生”的
这部电影真的很经典,希望大家可以通过现象看本质,能看见真正讲的是什么,你是装睡的人还是一直没醒过呢?
希望这种电影多一点,叫醒那些沉睡的人,很值得让人深思,就像那个人说的:从来如此,便对吗?
我为着这个时代好像真的并不需要我们吗而沉思,希望有人可以为我解开其谜。
+一个惆怅小子的评论
电影里显著形成对比的两种人(刘红国和陈草)我的理解:人工瓜是在流水线般的社会中受到各种统一约束、催化的产物,压抑了人的个性表达野生瓜则是天然,不受拘束,随心所欲的产物显然人工瓜经济价值高于野生瓜,但是仅从经济上评价又太过现实,就像我们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是看他能挣多少钱,而不去问他真正想要什么我自己就是个裂口瓜吧,社会当前就是这样,如果不满意,那就去改造它吧
我一直耐着心看到最后,没想到最后,人物的转变并没有让人惊喜。
在“毒舌电影”的推荐下看了《杀瓜》,这个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一个常年在公路边卖瓜的瓜农,有一天遇到一个骑摩托车的人,买了他的瓜还在他的瓜棚里眯了一会,醒了给他付钱的时候丢了一百块在瓜棚里,他追出去还钱,没有追上。
回头看到自己的瓜棚被小桥车撞坏了,车主赔了一千块了事。
瓜农就觉得是这个丢了一百块的人救了他一命。
不就警察要走访问那个摩托车男的行踪,他诚实地说了,他的线索帮警察很快破案。
政府奖励他举办有功,奖励他一万块,他处于愧疚捐给了地震灾区。
后面的什么情节也不是很记得了。
这部电影叙事节奏很慢,喜欢的人看着也挺舒服的。
瓜田但是电影台词说教意味太浓,人物没有什么灵魂。
比如说村长王大强,和陈草的媳妇,似乎没有存在的意义,也没有推情节有什么影响。
就酱。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少有这种慢悠悠笃定自信的影调和节奏。
片名没有引起注意力,但是看见炎热村道旁边的瓜摊,不知为什么突然就想起以前看过的很多日本电影,反而生出一些好奇,沉住气想看看这中国农村的夏天究竟如何演绎。
剪接的有些突兀,刘对三纲五常的解释引起寂寞陈草(陈年的草根)的思索。
自己家的事情只能靠自己家想明白透彻以后,自己家去做。
最朴素的理总是在最平实的细节里。
3星。
故事简单,一村民打伤了村长,逃跑时遇到了你卖瓜的,后来落100块钱,瓜农想去还,瓜摊被领导毁了,领导赔钱。
警察抓住了村民,奖励了瓜农但是瓜农还是要把钱还给你村民。
故事呢?
是这么个故事。
比较单薄,场景单一没有配乐,纯人物对白,角色有村长,警察,记者,领导,瓜农,逃跑村民,还有瓜农老婆。
讽刺意味比较深,现实题材,人物个性比较突出,台词简练。
做为电影的话,让人看得有点郁闷,太单调了,太沉闷了,所以才给了3星。
我原本以为是一部讽刺喜剧的电影,没想到拍的这么刻板,然后没有耐心的看下去,有点像小品,但是故事更长。
至于那个瓜,自己看自己体会。
不谈拍摄手法,也不说故事的驾驭怎么样,就内容而言,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类型的东西的。
整个构架是我喜欢的。
谈不是影评,就两处细节,谈谈看法。
在一个瓜棚里,两个疲惫的人相遇。
是的,种瓜人是疲惫的,他种了20多年的瓜依然搞不清楚瓜为什么裂口。
他想搞清楚吗?
不一定。
办法有很多的,他受益着特定的思维禁锢,也没有发现自己其实,是享受的。
这种禁锢的舒适感看起来远大于要“搞清楚某件事”的不确定感。
不确定,就是不平衡的,危险的。
种瓜人的疲惫状态之下,实际是藏着一颗渴望安全和稳固之心。
杀人犯更是疲惫的,亡命天涯让他行眠立盹。
是他们共有的疲惫感促使了这次对话,对话让他们靠的更近。
对话存在的价值永远如此,哪怕是无意义的攀谈,也会让气氛发生变化。
种瓜人本身就是爱自我对话的。
他和它——那个在电影开篇,他用西瓜皮创造出来的叫“瓜子”的假人大段大段的对白,就像是在时时刻刻询问自己。
从天气到瓜地,他并不傻,潜意识里他想知道所有事情的答案,即使有些答案他选择忽略,也是一种本能的寻求,是自我保护和自我认同在作祟。
“瓜子”的存在,我更愿意看做作是他让自己的疲惫保持清醒的某种假设。
两人都聊了些什么呢。
从种瓜到养猪,从人工瓜到野生瓜。
种瓜人对杀人犯谈论的这些显然是带着狐疑的不相信。
但顷刻间,全部都在他一个无意救了种瓜人一命的举动之后变得生动而确定起来。
他口中那只会学各种叫声的猪,野生的只有橘子大小的西瓜……这些种瓜人从未见过的事实的光圈被救命恩人的假设无限放大,成为一块明晃晃的和现实重叠的布,遮盖掉所有的疑问,变成他塑造出来的伸手可见的现实。
他相信了。
这就是改变。
他并不是相信改变,他是被迫相信的。
被救命——「生命被存在」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远大于他从小书里读到的:臣为君纲,妻为夫纲,子为父纲…… 生比天大,并无凡人能逃脱生死之外啊。
这很容易让我想到了这段时日常去医院,看到那种与你多说一句话就感觉费劲了生命的气力的紧迫感的,行色匆匆貌似冷漠的张张人皮之下,哪一个不是绷着神经渴望生命的持续跳动。
赵本山在《卖拐》中有一句台词:人生一睁眼一闭眼,没了。
杀瓜也是如此。
一起手,一刀落。
改变发生。
一瓣是你,另一瓣也是你。
刀是分界线。
两瓣人生就此异向行驶。
我们是野生瓜还是裂口瓜?
这是一个看似很不着边际的问题,但看完《杀瓜》之后,我不禁发问,我是哪种瓜呢?
西宁每年会举办一个电影展,这是一个年轻的影展,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影展,它所看重的年轻的新锐导演和具有锐意的影片,推出了很多青年影人和新锐导演,其中包括郝杰和忻钰坤等等,还有很多就有特殊脾性的电影,比如《暴雪将至》、《北方一片苍茫》、《中邪》、《心迷宫》、《光棍儿》、《美姐》等等,的确是中国青年电影人的集中营。
《杀瓜》就是2017年first影展“一种态度”单元的获奖者。
看过之后,《杀瓜》的确对得起“一种态度”这一赞誉。
(看了这个预告片,发现和我看的有很大出入,我看的应该是“和谐”版本的,少了很大的冲击力)《杀瓜》讲述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
瓜农陈草独自一人守着瓜棚和瓜地,他发现自己今年种的瓜有很多裂口瓜,他搞不懂,每天起早贪黑,该施肥该浇水,从来没有亏待过地里的瓜,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裂口瓜。
怀揣着这个问题,陈草的瓜棚来了几拨人,老婆、村长、过路人、领导、警察、记者,每个人的出现,都在与陈草的接触中,给他带来那个问题的答案,但这几拨人中,最具启发点的是村长和过路人,他们两个人更像是陈草某种思考生发、生长和成熟、收获的肥料。
村长醉醺醺的来到瓜棚,给陈草讲了他从乡里带来的一本小书,书上写着“三纲五常”,陈草不懂,村长给他逐一解释,还抛出一个他的处事之道:一定要听领导的,领导说得对,对于村长而言,这就是他所说的君为臣纲。
陈草则觉得,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适合他,觉得不听话的儿子该听自己的。
第二天,一个陌生人路过瓜棚,他本是“赶路”,偶然在瓜棚吃了个瓜,睡了一会,因为陈草抱怨裂口瓜,过路人和陈草攀谈起来。
陈草像过路人聊裂口瓜,过路人说西瓜也是有野生的,野生瓜是不裂口的,因为它自由生长,因为它没有被人类定的统一规则和规矩框死。
陈草又向过路人请教“三纲五常”的事,他们产生了分歧,过路人给陈草讲了一个“特立独行的猪”的故事,这个猪本是肉猪,却学着模仿声音,甚至学会了模仿汽车的声音,所以村里人就要处理它。
讲到这,过路人卖了个关子,不讲了,骑车走了。
而这头猪其实就是电影真正的主角。
我在后面再聊它。
过路人临走时落下一百块钱,陈草追上去还钱却没赶上,赶巧这个时候一辆车撞进了瓜棚,是刚开始学车的领导开的,为了避免事态扩大,领导的秘书(猜测是秘书)赔给陈草一千块钱匆匆就跑了。
陈草却细琢磨,是这个过路人“救”了他一命。
后来警察前来,向陈草打听过路人的去向,陈草指了方向,警察后来抓住了过路人,也就是刘红国。
后来陈草看报纸才知道刘红国打倒了自己村“无恶不作”的村长,可在陈草心里,刘红国始终是他的恩人,他要做的只有两件事:说声谢谢、还钱。
故事说得有点多,其实脉络很简单。
可故事里所言传达的东西却并不简单。
《杀瓜》没有太多的场景,基本上是以瓜棚为核心的,人物也不复杂,更没有过多的冲突和动作场面,几乎是用语言和对话进行串联和表达。
所以,导演要做得就是通过大量的对白,把自己想要传达的东西灌进去,可是,有些话又不能说得太直白,所以,对白背后的话就更有意思了。
此时,我就来说说那头“特立独行”的猪。
猪只是一个表象,在过路人的故事里,猪是不守规矩的,是恣意生长的,是要按照自己的本心来生活,而与过路人偷袭村长的故事链接起来就会发现,猪也许是不存在的,因为这头猪太“魔幻”了,过路人就是那头猪。
他不按中国社会基本形态和要求来行事,大家都迫于压力和利益去选村长,他却举报村长,最后各种被侮辱和损害,变长了被“宰杀”的猪。
所以,陈草会说,刘红国是野生瓜。
野生瓜是一种隐喻,野生的瓜遵循自然生长规矩,而不是什么“三纲五常”,村长摆出的“伦理”规矩,在刘红国那里是不成立的。
社会和国家就是瓜农,想让所有人,所有事都一样,都标准,却往往压抑了人性,压迫了自由生长和真实人性。
在中国基层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是裂口瓜,在标准化的规程里完成自己的一生,对于某些看似已成定式的规矩和现状只能保持沉默,而不敢做出反抗,唯唯诺诺,最终活成了套子里、框子里的人。
《杀瓜》里还有一种裂口瓜,也是在别人看来是个“傻瓜”的人,在道德上执拗不肯放弃的陈草,他不论刘红国是不是罪犯,在他心里,刘红国就是救命恩人,就是要还那一百块钱,就是不能要奖励的一万元。
陈草傻吗?
其实,他在坚持的是内心那一点点纯真和“野”性。
陈草觉得他和瓜子是裂口瓜。
其实,陈草和刘红国的相遇让他明白了做野生瓜的意义。
陈草,这个原来如随风飘摇的野草,也开始变成了一个野生瓜。
长镜头、固定镜头拍摄瓜农的工作内容大远景拍摄来人,全面展现来的交通工具,以路人的视角大多都是固定镜头,陈草内心平静,生活安定“规矩多了毛病也就多了”在车后座拍摄王大强和陈草的谈话,更有代入感俯拍陈草抚平刘红国掉下的100元,很感谢他,把钱仔细保存好留着准备还给刘红国很多句“报纸上说”,很多事情都只是别人想让你知道的事黑屏表示时间的流逝
很好的一部农村写实电影,小制作,但是剧情很有点讽刺,但是又不敢大胆说,细节应该再圆润一点,比如形容天热,可以放些知了的鸣叫,晚上放些青蛙的鸣叫,来映衬对话,陈草应该是家养的瓜, 刘红国 应该是野生瓜,村长是大臣,县领导是皇上。
那个领导开车撞坏瓜摊,最后应该来个呼应,比如报纸新闻说这个领导又出事了,还是肇事逃逸,后被抓住了。
石头姐是男版小李子。剧本很有趣,虽然是翻拍。我居然在这种血腥暴力场面中获得一丝爽感。极限讽刺加翻转。悔恨没有字幕加持导致我的理解能力下降,但是一部爽片无疑。
拿手的荒诞、奇观、反转加上节奏紧凑,观影体验很好。但后劲仍然乏力,回想起来总觉得差点什么,或许是留白。
3.5
石头姐一如既往的顶级演技
片名翻译的什么东西。。。我在三四星之间犹豫,真的很讨厌给女的剃光头。有机会看的话还是可以看的,不会看完觉得浪费时间。
还是很好奇为什么女主喜欢听Good Luck Babe难道她虽然失望透顶但也希望人类撑下去吗
精彩炸裂
我觉得比poorthings好看;emma姐你真走火入魔了
近期看过最好的电影,演员好,镜头好,配乐好,故事更好,结尾上大分,值得二刷的电影。
@ coquitlam VIP 石头姐能不能少跟兰斯莫斯玩会儿…阴谋论+外星人的设定真是…😂最后戳破臭氧层,地球上只有自然的声音之后其实还挺好的…就是按理来说鸟或者蜜蜂应该也挂了才对吧…Meth Damon感觉瘦了很多😂(被lb的人机验证图笑死🤣
这片子有点意思,但观影过程也有点犯困。男的真是造孽啊,甭管虐的是不是外星人,他们这变态和残暴的基因确实是改变不了。反倒是最后人类灭绝了,一片祥和的感觉😂另外俩人的对话就如同网络对线,认知不同,完全不同频率,讲多了也挺无聊的。
从开始相信男主逐渐变成质疑男主再到结尾的反转,这种走向挺有意思的。男主的表演真的很好,反而艾玛发挥的空间不是很大。
不get意义何在,像poor things感觉只是演员好,感觉在看编剧导演编drama有点烦
喜剧标签是错误的,这片跟喜剧压根不沾边。领的英皇海报挺好看。
主题先行的大话唠片,不过这个结尾有拯救到这个片子,不至于太难看。
Emma和Jesse演得都挺好,但片子本身太乏善可陈。最后一段没台词的sequence反而更有力量。在The Grove QA倒是轻松愉快。
可能是没有看过原作的原因,其实对我来说是新颖的,不是说结尾的反转,是Teddy的现实主义句句名言,结尾反倒让我有泄气的感觉。但是最后的镜头很喜欢,说的是拯救地球,没说过拯救人类哈,我真的谢。
最疯癫的剧本,最悲伤的内核。当“拯救地球”成为一个疯子的呓语,其所照见的现实反而无比真切。一场笑到流泪的悲剧,震撼人心。
11.01.2025 尖沙咀iSQUARE 送的海报很好看 搞笑+悬疑+血腥+科幻+灾难
#Venezia82 石头姐是不是有在电影里受虐的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