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是《高地战》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看过的战争片不计其数了,感觉唯有这一部是敢于剥离开各种民族情绪或是国家荣誉,以战争参与个体的视角来真实地描述战争的。
只有韩国才会批判式的拍摄这样一部战争片,在这里,没有英雄的战士,只有因为所谓尊严长达两年不能签订休战协议没有选择只能执行命令在处于分界线的高地上反复攻占、反复被攻占而绝望的战士。
战场就是地狱,在争夺高地的战争中能够留到最后一场争夺战的战士,其实早就已经死亡。
三年前曾说的话在影片最后被重新提起,战争的理由,是什么?
我以前确实很清楚,可现在,过去太久了,忘记了。
说完,两人大笑,是痛笑?
还是嘲笑?
战争如此残酷,而人性更加残酷。
真是一部让人震憾的电影!
苏联和美国以38线为界限,共同解放了朝鲜半岛。
表面上看去正义之狮帮助朝鲜重获自由,脱离了日本的魔爪。
但随着苏联美国各自在北朝鲜和南韩扶持了政权,直接导致了朝鲜半岛的分割,北边社会主义,南面资本主义。
光是意识形态就封锁了南北交流。
南北本身属于一家,有家乡在南面去北面参军的,也有家乡在北面去南面参军的,在战场上,杀死的可能是自己的远房表哥,互相传递物品及信件的剧情,不排除真有其事。
但可能性极低,箱子内多半是炸弹。
但导演巧妙地运用了最危险的东西--可能是炸弹的箱子 ,把里面的炸弹换成了妹妹的照片,给家乡母亲的信,家乡的酒,和甜心巧克力。
给战争中增添一份温情,也体现了南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当主角之一从瞄准镜中看到敌军狙击手是自己自诩的未来媳妇时,他下不了手。
宁愿被打死。
一段凄凉的爱情故事。
作为一个兵,他们只是双方利益集团的棋子,当听到已经签署停战协议的时候,大家欢呼雀跃,大家关心的不是输赢,而是再也不用打仗了。
当为了最后12小时占领高地的时候,美军轰炸机不管混战的人群,不管自己的盟友,毅然扔下炸弹,他们接到的任务是 “削了这座山”, 可见战争的残酷。
这部影片,并没有一味的贬低敌方阵营,敌军狙击手美丽动人,枪法神准,军官刚毅威武,军队纪律严明。
也没有一味的跪舔美帝,美军轰炸机不顾盟友扔下炸弹的时候,就是这部影片控诉美国是“一个为利益不顾盟友的小人”反观国内的抗日影片,一味丑化日军,日军不是脑残就是作死,5.6岁的小孩用弹弓能杀几个。
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用平底锅也能干掉几个。
这也许就是国产电影很难走出国门的原因。
亦或许是真实的抗战太血腥,太凄惨,所以只能让大家嘻嘻哈哈的看抗战片?
但是遗忘过去就是背叛,没有鲜血的洗礼,国人的血性如何激发?
天天轮播喜羊羊,国人最终只会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连看都不敢看,拍都不敢拍,国难当头谁扛枪?
影片美中不足的是1月的朝鲜,应该是大雪封山,山岗上晚上能冻死人,但是片内除了几个雪景以外,其他都是阳光明媚,尤其是打仗的时候拍得跟夏天似的,这减少了拍摄的难度。
总体来说,是一部值得看的影片。
韩国人果然是擅长自我陶醉。
中共军队的人数比子弹还多这种台词都说得出口……整个朝鲜战争韩军的表现最差还有脸说什么志愿军人海战术?
有一个史实————美军是共军有史以来遇到的最强对手,成建制歼灭美军团级的战斗单位只有二次战役一个北极熊团,而且长津湖陆战一师这个瓮中之鳖还硬是成建制突围了(伤亡过半),志愿军九兵团战斗减员很大,因缺乏御寒物资造成的减员甚至是前者的两倍。
然而这样强大的对手事后充分肯定了志愿军的战斗力,连李奇微也高度评价中国军队,并认真总结朝鲜战争。
另一边志愿军指挥员自此对美军歼灭战的目标定为营连一级搞零敲牛皮糖,只有韩军还是大量出现营以上整个建制被歼灭的例子,之后志愿军往往喜欢从韩军所在结合部突入打开战局,刷战绩大多靠南棒,打赢韩军都不屑于提,网上一些人玩春秋笔法说抗美援朝中国军队伤亡和美军比九比一,却是自动忽略美军编制中几十万韩国炮灰,还有李承晚所属韩军的不成器,很多一触即溃,把这些算上中朝方面伤亡其实低联合国军很多,更不要说中朝联军人数超过对手已经是后期在三八线的拉锯战,人海战术?
韩国人有资格提吗?!
好久没见韩国片这么猛了上次好像是《太极旗飘扬》双方反复争夺高地,应该在三八线的某个地方,咳大人物的战争,小人物的拼命咳这就是我们这些小人物的悲哀,个体在历史的这个大环境中是那么的渺小,上级莫名战略的死命令,和敌我双方的非深仇大恨和莫名友谊。
总之,一切都有时候非能如人所愿,但我们好不容易活下去,那就不要再死去既然我们来到了这个社会,只有去让自己更舒适,或者说活得更好点……不管你是愤青,为了争取未来的幸福去努力,或者你是顺应时代,让自己现在活的舒坦
阿西吧,确实拍出了兄弟相残的疼痛,很感人,并追问了战争的意义。
今天我们反对战争,但“一切战争都是罪恶,都是政治家为了镀金”的圣母婊的观点我是不同意的。
拿朝鲜战争说,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当时一穷二白的我们硬是打赢了,奠定了今后的国际地位,获得了话语权。
日本二战失败以女人收场,之后被美国扶持经济腾飞,但GDP超过美国的60%美国就开始制裁;韩国同样得“得国不正”,本就是由美国扶持的内奸政权。
这两个国家永远不可能同美国平起平坐,永远只能做弟弟!
而新中国是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堂堂正正建立起来的政权,我们是站起来的!
就像《三体》中人类没有了引力波发射器也就没有了对三体人的威胁,地球人就变成了人俩条腿的羊,任其宰割,这样的情形在中国历史是不似曾相识吗?
所谓的和平发展,都是战争换来的,没有天上掉下来的和平。
和平年代生活久了,人类就忘掉了罗辑,甚至千夫所指。
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是人性。
况且,纵观人类历史,战争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人类之所以有今天正是得益于科学技术。
我们不支持战争,但全盘否定所有战争是不同意的。
总之,和平来之不易,每一个有良知的这中国人都不会说出“反思朝鲜战争”、“反思内战”这种话。
这片子唯一的缺点在于主角们长的都太帅了!
特别是牙齿都太白了,这可能也是韩国电影的通病,再粗粝的画面,再残酷的环境之下,出场的依然是俊男靓女。
可能也是偶像王国的特质吧。
说完缺点那剩下的基本上都有优点。
从战争片的道具和声效等等方面来说,韩国人拔刀相助的《集结号》已经很说明问题。
除了美国的团队,韩国可以说是最好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里想夸的是叙事上的进步。
看韩国的政治片或者战争片,最怕的就是动不动就无病呻吟的矫情。
包括早期的《生死谍变》和《太极旗飘扬》。
不是说不合南北分裂的情理,关键是故事过于离奇,让人不敢相信。
过于的杜撰,反而抹杀了本应有的感动。
本片不是说完全没有离奇之处——如女狙击手,但大部分情节是合理的。
抓住了一座争夺了无数次的毫无意义的山头,来描写同一个民族却莫名其妙被牺牲在这里的人们。
特别是在阵地上互相通过埋下礼物来进行沟通,但最后却在停战之时,互相残杀致死。
这既是莫大的讽刺,同时也是莫大的悲哀。
在拷问战争本质的同时,也在拷问人性。
“我们不是在跟敌人作战,而是在跟战争作战”《高地战》的妙处就在于没有把这些痛楚与呻吟歇斯底里的说出来。
只是直白的表露出来,让你去看,去痛,去悲哀。
韩国人能去政治的反思内战的得失(并没有刻意的丑化北方),在佩服之余,也在想,我们国家自身不也是这样,而且内战的时间远远超过朝鲜。
我们的反思又在哪里?
以下摘一段维基百科内容
讲真,各位观众不要动不动把锅往自家身上甩。
这场战争打下来,肥了日本,赚饱了苏联,中国有P好处。
拍战争片讲战争残酷同胞相残痛苦,没问题,可明明自己打仗拖后腿,破事干一堆,现在一转脸一副苦大仇深,打仗无往不胜的伟光正,给谁看呐?
我做了个假象,假如有人把八国联军入京拍成电影,影片内容是为了将人民从清朝压迫中解救出来一样。
拍摄中还使用了多项高端技术,大量群演,最后电影拿了奖,票房赚了一票,那么当然是好电影。
可这样架空历史,真的好么?
看看下面几个令人作呕的评论。
"要反思内战、反思“韩战”。
",——一副吃了多大亏的样子似的。
你们那点小心思谁不懂啊,不满当前社会,玩什么含沙射影的酸水。
我劝几位仁兄有话直接说,有不满就去骂街,骂街不爽就去上街,上街不行就上微博,别借着历史和电影显示自己的无知。
对那些看了几本垃圾书或者几篇垃圾网文就被”民国范“鼓舞了的老兄们,我的说你们要多读书,别把那些国民党自己都不好意思提的事当宝贝。
国民党一直到了台湾,才靠着以前统治全中国的政治力量、庞大军队、残余财力显示了那么可怜的政治能力,这样的破烂组织,你们指望他能统治好大陆?
现实的不满请对现实说,不要用你们扭曲的不满再去扭曲历史。
不要像当年失败的民主党派一样,反对蒋,却很容易被收买,反对共,却惧怕其武力。
连上街的行动力都欠缺,满腹牢骚直到死亡。
反思、反思你们妹啊,有空读点书,反思下自己的人生观。
附一篇文章讲朝鲜战争的。
简单地说一下朝鲜战争。
关键点就是,那个时代是拳头说话的!
[ 袋熊 ] 于:2009-01-31 02:58:16为什么二战之后,苏联能和美国平起平坐?
因为双方在军事上差不多。
为什么法国成为德国投降后占领国,很多人不服气?
因为法国光复是盟军打的,法国人自己没怎么出力。
为什么二战结束后,中国能参与不少分赃活动?
因为二战时,中国和日本打了不少血仗。
人家眼里,你多少算个人物了。
不然,中国能成为联合国五常?
就算说是人家的算盘是让你来牵制日本,你也得有那牵制日本的本钱啊。
那个年代,什么钱啊,财富都是虚的。
你要护不住院子,强盗就通通抢了去,你攒多少都是给别人攒的。
那种穷兵黩武的架势,是我们这些在和平年代里长大的人无法想象的。
公平地说朝鲜战争,大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国际地位。
甚至有评论认为,中国在朝鲜战争后,成为了美苏之后的第三大势力。
在那个用拳头说话的年代,如果朝鲜战争我们输了,中国无非也就是第二个印度。
没多少人真的把你当回事。
在和平年代,这个什么国际地位无非也就是用来装点下门面。
有钱就有尊严。
有钱大把撒,谁都把你当祖宗供着。
但是在那种硝烟弥漫危机四伏的年代。
有钱无非也就意味着打起仗来,你有钱买武器。
有国际地位,你就还是各种国际交易的参与者。
没有国际地位,你就是各种国际交易的交易品。
实际例子,请参见慕尼黑阴谋。
看看捷克的下场。
毛当年拼了血本去赌朝鲜战争。
代价是惨重的,但国际地位也捞到了。
这种无形资产,带给了我们几十年的好处。
没有朝鲜战争的胜利,苏联不会帮我们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没有朝鲜战争的胜利,在和苏联翻脸后,美国也不会过来拉拢你。
我们八十年代也捞不到那么多好处。
不要假想我们如果当初跟着美国走会如何如何。
然后下一步就是比照韩国,台湾等等畅想未来。
不客气地说,这么想的人都是幻想家。
以中国的块头,没有人肯好不提防地援助我们。
要真比照,还是得参考印度。
在德国翻阅相关国际关系的资料。
相关中国的信息,是从二战之后才多起来。
之前很少有人关注中国发生了什么,二战的章节提到中国的相对较少。
但是在朝鲜战争之后,只要提到亚洲,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
中国的影子无处不在。
那天在图书馆里,读Bernd Stoever的冷战史。
朝鲜战争章节过后,赫然就是China: Eine dritte Weltmacht entsteht.(中国:第三世界霸主的诞生)我心中各种思绪一言难尽。
一个国家的尊严就是富裕而强大。
虽在战争和和平年间,会各有侧重,但两者都不可缺失。
在那个拳头说话的年代,我们的志愿军,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证明了我们的不可侵犯。
实际上,我们指责毛那个年代的穷兵黩武也是苛责,那个年代有人敢讲和平是世界的主旋律是笑话。
一战二战之间之间隔了多长时间?
我们的抗日战争打了多久?
抗战和内战又间隔了多长时间?
美苏双方磨刀霍霍,多少次世界就差一点走到第三次世界大战?
一味地只修炼内功是天真,尤其是在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
当然,一味只修炼外功是穷兵黩武,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朝鲜战争,我们有得有失。
种种影响,一言难尽。
如果不打,我们就是印度。
如果输了,我们连印度都不如。
ps:如果要讨论国际问题,就必须放眼全球,而不是仅仅盯着国内。
本片是几乎不占政治立场的反战电影。
有人说信仰把我们分成不同的人,甚至敌人,但是当我们为了信仰而奋斗,以至于连生命都没有的时候,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毕竟大家都是一模一样的人,有家人,有感情,有生命,有喜欢的人,有欢乐也有痛苦,为什么非要彼此杀戮,而不能好好活着(问题在于更多的大众内心并非有什么意识形态的信仰,士兵的命运不过是被一群舒适的别墅里指挥着战争的人所操控,感觉就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小人物和大人物的不同,但他们的相同点在于,都有生命都有感情。
)为了什么而战斗,你知道吗,除了由于侵略带来的国仇家恨以外,又有几个士兵能明白他们还是为了什么而战斗,因为,除了反侵略,他们根本找不到其他完全正当的去战斗的理由。
不过是一些政客不断强调,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是军人也是人,军人不是战争机器。
战争哪容易说得清楚什么对错,说得清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战,前线的战士如果硬要找一个战斗的理由,恐怕就是因为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为了活下去而战斗,仅此而已。
对于士兵来说,什么是胜利,活下来就是胜利,我们不是在跟敌人战斗,而是在跟战争战斗。
本片的内涵的一个矛盾点是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主义之争,而我们也很难说的清,国家与个人究竟谁更重要,不过是个人的选择罢了,无论一个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无可厚非。
而国家,从其起源来看,就是不和平的与暴力的,国家本来就是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本来就具有天生的排外性与掠夺性(对资源的控制)。
而国家理论上讲是会消失的,希望这种矛盾以后也能消失。
战争无非就分为,侵略战争,反侵略战争与内战。
这三张战争看起来并非不可避免,只是肉食者谋之,平民遭殃。
(讲到这里,我甚至想赞同习近平主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反战不是说绝对的不打仗,甚至不反抗侵略,而是说我们要去尽最大努力的去避免打仗。
里面有个狙击美女
不以地动山摇震撼大场面拍战争,而关注休战谈判屡屡失败给士兵心灵的折磨和毁灭。调查内鬼挚友对峙,保全集体性命亲手打死同伴,牺牲战友全歼敌军,残忍战事让士兵只有强忍泪水冷漠和服从。全片不以大气配乐煽情,面对无休止战事人性的转变让人心酸。
题材一般,段子也都在学别人的,而且略拖沓了些。但组合起来还是蛮不错的一部战争片。至少比《登陆之日》强太多。
导演是上帝,派了个会哭的上帝2号傻乎乎地活到最后以便告诉观众他看见了一些什么。演员不容易啊。
真没想到棒子能拍出这么棒的战争片,在我们这种文化审核制度下,永远也不可能产生
只是比起真实的战争有点无聊了。
毫无感觉…
当我们的电影和电视一味上演一把飞刀干掉日寇一个军团的荒诞戏的时候,韩国电影却始终在反思战争以及表现战争中的人性。《高地战》可能是2011年最好的战争片,讲述一场由一份无耻的停战协议引发的战争悲剧。
如果不出意外《高地战》应该是今年最好的韩国电影,韩国人有种,韩国电影有种,在《南部军》、《生死谍变》、《共同警备区》、《太极旗飘飘》之后,没有看过这么棒的南北题材,张勋导演进步真快,作为第三部导演作品,同是南北题材,比上一部《义兄弟》成熟大气多了,主角申河均之外,任何配角都精彩。
有点浮于表面了,三星半。
没觉得这个片值8分,豆瓣的评分越来越诡异了在我看来还不如集结号,3星吧
战争即地狱——“战争的胜利就是活下去!”“我们不是与敌人战斗,我们是与战争战斗!”“这场战争的理由,开始时很明确,时间太久了,我已经记不得了。”~很假很煽情,但却仿佛一场生存的洗礼,毋庸置疑是我心中最好的战争片之一,主题、故事、演员、配音、画面还能更完美吗?!
片尾的意外高潮是个惊喜,“全世界都叫咱们打呢,可是只有这雾劝我们别打”
过于煽情没有深度的电影,毫无信仰个人功利的军队。没有发起深刻自省就拖上战场的新兵,不知为何而战的战士,穿插所谓温情的段子故事,会输是必然的。
战争恶魔与人性欲望缠绵我会长出手臂吗?
思密达版的无主之地吧,丫思密达还会拉歌,有点四面楚歌又有点八九春夏之交,一块争来夺去的高地,上演各种基情,南北棒都以为半岛和谐了没想到迎接他们的还有最后一战,鲜血染红的土地一个生命个体的全部都为了停战协定上那一行微不足道又互相猜忌的字,当两个单眼皮思密达深情对视几眼之后,全剧终了
女猪脚死的时候,我心都碎了
战场上面对不是敌人是战争,能活下来才是胜利,这种人性主旨的电影非得让那些自以为居高临下大谈政治指点江山,开头闭口棒子鬼子的人来鬼扯。本片化妆灯光等等表现技巧只能算一般,但故事控制不错。
还是比较偶像化
棒子的YY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