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

Conspiracy,纳粹大猎杀,万湖会议,纳粹屠杀阴谋

主演:肯尼思·布拉纳,斯坦利·图齐,科林·费尔斯,伊恩·麦克尼奇,凯文·麦克纳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德语年份:2001

《阴谋》剧照

阴谋 剧照 NO.1阴谋 剧照 NO.2阴谋 剧照 NO.3阴谋 剧照 NO.4阴谋 剧照 NO.5阴谋 剧照 NO.6阴谋 剧照 NO.13阴谋 剧照 NO.14阴谋 剧照 NO.15阴谋 剧照 NO.16阴谋 剧照 NO.17阴谋 剧照 NO.18阴谋 剧照 NO.19阴谋 剧照 NO.20

《阴谋》剧情介绍

《阴谋》长篇影评

 1 ) 大屠杀是因为疯狂吗

刚好在读一本书,里面有一些西方思想家对德国纳粹大屠杀进行的分析。

鲍曼说纳粹大屠杀并不能解释为一个特殊的、偶然的事件,所以“变态论”或是“仇恨论”也都站不住脚。

即使纳粹军官,很多人都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也有非常人性的一面,他们对爱人、对子女、对宠物狗都表现出爱心和同情心。

他们甚至有高雅的艺术品味和文化素养。

发生这种暴行是因为现代性,机器般理性的现代官僚制。

大屠杀发生的场景就像一个工业流水线。

人人都只是照章办事、分工合作。

影片里组织万湖会议的纳粹高级军官艾希曼,后来他受审的时候还引用康德来为自己辩护,他说自己是履行职责、服从(德意志)法律。

阿伦特认为,艾希曼们“匪夷所思地丧失了思考能力”,也就是独立判断的能力,叫作“平庸之恶”。

恰好又看到这部电影,呈现了那场“犹太人问题解决办法”的秘密会议的整个过程,影片中参会的人有博士、教授、法学家、外交官、军人,几乎代表了当时德国社会主流阶层的观念,他们温文尔雅,侃侃而谈,也有面红耳赤的争论,但谈论的是一个即将要发生的大屠杀的最终方案,即两个小时的,赶紧利索、不留痕迹的一个会议,悄悄拉动了理性的、无思的、机械的,大屠杀的发条…… 这部电影加上那本书里的那些观点,让我对纳粹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学习了。

 2 ) 万湖会议参与者的下场

1942.1.20 “万湖会议”与会人员名单 1 Reinhard Heydrich SS上将 中央保安局局长 1942年5月29日在布拉格遇刺,6月4日伤重死去。

2 Otto Hofmann SS中将 中央种族和移民局局长 1945年被捕,1951年被释放,死于1982年。

3 Heinrich Muller SS少将 中央保安局四处处长,盖世太保 战争结束后,不知所踪。

4 Karl Schongarth SS准将 中央保安局四处副处长,盖世太保 1945年被捕,1946年2月被枪决。

5 Adolf Eichmann SS中校 犹太人事务办公室,盖世太保 1960年在阿根廷被捕,1962年5月在耶路撒冷被处以绞刑。

6 Rudolf Lange SS少校 驻拉托维亚特遣队,盖世太保 1945年2月在波兰行动中阵亡。

7 Gerhard Klopfer 文职 纳粹党党代表 1945年被捕,后因证据不足被释放,死于1987年。

8 Wilhelm Kritzinger 文职 政府总理办公室 1945年被捕,死于1947年。

9 Georg Leibbrandt 文职 外交部政治办公室 1945年被捕,后因证据不足被释放,死于1982年。

10 Alfred Meyer 文职 政府国会秘书长 1945年春自杀。

11 Wilhelm Stuckart 文职 内政部行政办公室 1945年被捕,1949年被释放,死于1955年。

12 Martin Luther 文职 外交部行政秘书长 1944年被送入集中营,1945年死去。

13 Erich Neumann 文职 “四年计划”办公室 1945年被捕,后因证据不足被释放,死于1948年。

14 Joseph Buhrer 文职 德属波兰政府秘书长 1945年被捕,1948年8月被枪决。

15 Roland Freisler 文职 政府法律办公室 1945年在空袭中死亡

 3 ) 命运与妥协

一场会议,一场本就不需要召开的会议,一场早已决定了所有细节的会议,那为什么要召开呢?

极权主义的教条中本就目标一致,但是所有的利益的纠葛都通过恐吓来完成。

简单的几句教条就决定了一个弱势群体的未来,集中?

独裁?

还是极权?

讨论毁灭一个民族,如同灭掉一窝蝼蚁,人性、兽性还是原罪?

过程中,主人公们都充满了原罪,暴食、贪婪、暴怒、傲慢、色欲。

一群如此之人,居然在畸形社会中决定另一群人的命运。

多么的讽刺。

一场所有人从道德上都知道的是错误的会议,却开的如此理所当然,又是多么的讽刺。

整个情节中所有的底线都在强权面前一次次被击穿,多么的讽刺。

加之结束时的那个小故事,玩味!

 4 )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电影三星演技再加一星。

看到片尾各人结局,其实大部分人还是得到了“善终”的,所谓窃珠者贼,窃国者侯,越是高位越容易逃脱制裁,更不用说从未被审判过的战犯裕仁了。

本片也可以和阿伦特的《艾希曼》一书配合食用。

人们以为决定大屠杀政策的都是恶魔,是以屠杀为乐的变态刽子手,但这样的人其实都是少数,更多集中在执行终端,比如那个臭名昭著的纳粹医生。

在整个纳粹集团里,我相信更多的是所谓的“精英”人士,优雅懂法守节,张口女士闭口绅士。

如果把这些人想象得穷凶极恶,反而陷入了他们巧言令色的陷阱里。

我也相信在集团中会有反对的人,但在官僚主义和犬儒主义下保持了沉默,因为人往往会觉得只要我默不作声或是我推波助澜,这波风险就不会降临到我头上。

万湖会议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告知,只要元首想做,总有人低头,低头的人多了也就不愁执行不下去了。

有时候要知道,救一人和救世人的两难选择是伪命题。

因为人在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候,是很难下得去毒手的,我想如果让艾希曼之流亲手杀人,他估计也无法承受这种恶心。

但如果面对的只是一个没有具象实体的群体,很容易变成一个概念、词条,变成由形容词组成的虚幻存在,这时候坐在优雅宴会里推动大屠杀决策也就变得不那么难了。

在他们决策下,消失的只是一个词条群体,一组数字,是达到伟大帝国的必经之路,而不是成千上万条生命的痛苦和挣扎。

这也就是阿伦特所说的恶之平庸,不是恶魔偶有几年游荡在人间,而是恶是人性的一部分,恶根植在每个人体内。

每个由人类组成的社会里,永远有恶滋生的土壤。

事到如今,纳粹集团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教训,那么人类社会中会不再出现纳粹集团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如同阿伦特提出的,我们之所以审判艾希曼不能仅仅是审判艾希曼或是痛哭犹太人的悲剧,而是我们通过审判艾希曼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是建立秩序避免人类社会再发生这样种族灭绝的惨剧。

但二战后的国际社会没有做到,即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学到的,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5 ) 恶者的选择

1942年希特勒麾下的15名军官就一千一百万犹太人的命运,召开万湖会议,开始了一场两小时的黑色博弈。

他们分别来自德国党卫军,盖世太保,司法部等不同政治体。

有人射杀过三万犹太人,有人潜心研究最便捷的屠杀途径,有人制定了针对犹太人的限制法律……他们争论人种的定义,争论犹太人到底是鬼魅还是智慧的群体,争论应该顾全法律的体面还是快速地推进灭绝……殊途同归的,他们都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非我族类,必得杀之”。

这场会议,最终在权力对抗权力的压制下诞生了臭名昭著的犹太人清除计划。

看似是15个人决定了一千一百万的命,实际是仇视决定了一千一百万人的命。

片尾,真正拥有会议决定权的将军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男人拥有一个恶劣的父亲和一个慈善的母亲,母亲逝去时他并没有流泪,父亲死掉时却悲恸欲绝。

因为他一生的动力都来自于憎恨父亲。

个体的故事折射到民族之间,群体之间。

此时的德意志民族又何曾不是因为憎恨犹太人而紧紧地团结为德意志战车,布下统治世界的宏图伟志。

但憎恨会让一个民族走多远呢,会不会走的太远而让人成为怪物。

历史已经给了答案——憎恨让二战中无数握着刀柄和枪炮的家伙变成残杀同类毫无知觉的生物。

这种生物又怎能是人。

而憎恨之下的,往往是最脆弱、最愚顽的心,在面对死亡时他们比自己屠戮的人更加恐惧。

今天,何处又不是这样的人呢。

就连正在播放的电影弹幕里都滚动着强烈的民族仇恨,性别对立的仇恨,人与人之间命运不同的仇恨。

仇恨永远不会从人类中消失。

必要的时候需要武力争斗,需要心机谋略,需要政治斡旋,才能成为不被他人支配的一方。

残酷的是——到时候,反而是谁惧怕争斗,谁被争斗谋害。

善良是无法保住命的,但残忍却可以。

在我的记忆被清除的这一天,我开始思考,是不是该停止悲伤,停止哭泣了。

是不是该与命运争斗,看看眼前的路了。

 6 ) “ 我只是听从元首的命令,他所说的一言一语,高于任何律法 ”

以下阐述完全基于电影所展示的内容:一、不是这么做行不行,而是必须这么做。

大目标已经确定了,才召集会议的。

二、会议不是讨论做不做,也不是讨论怎么做,而是把已经定下的方案布置下去。

三、与会人员15人中有10位是法学出身。

四、技术官僚的反抗仅仅是为了维护“专业”尊严。

五、争论的焦点不是这么做对不对,而是: 1.这么做了会对“我”的既得利益产生什么影响?

2.是通过暴力解决,还是通过专业和程序来解决?

六、军政集团(即SS)与职业政客之间的对立,路径选择的背后是权力的争夺。

(讽刺的是SS逐渐强大的同时也愈来愈像他们鄙夷的职业政客)七、高明的是海德里希和艾希曼巧妙地策划了会议的议程和节奏,促使与会各方最终都接受了任务,并保证全力配合SS达成目标。

八、克里琴格告诉海德里希的那个故事,很有深意。

海德里希说这是一个警告。

我觉得不止,还有其它的涵义。

 7 ) 柏林瓦西湖2小时会议

1942年1月20号在柏林瓦西湖一幢美丽的别墅,15名德国人,他们有军官,有博士,有政府官员。

展开了一场2小时的如何快速清理犹太人的会议。

他们享受着精美的食物,享受着服务,冷酷的决定着2千万人的生死。

他们的冷酷,无情,残忍让人毛骨悚然。

惊叹演员们的表演,一场沉闷的会议,将众生相淋漓尽致的渲染开来。

流利的台词,细微的表情,他们或拍案,或不屑,或争吵,或沉默,将观众的心牢牢抓住,仿佛置身之中,目睹赤裸裸的残酷。

一小时毒气毒杀2500犹太人,如此累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将犹太人灭绝。

于是令人发指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出现了。

影片结尾杀人者得意洋洋的离去。

仆人们忙碌的收拾房间,舒伯特优美的音乐响起,如此反差极大的讽刺!

 8 ) 战争能发掘男人的高尚情操

你注意到所有的纳粹党卫军,对合法一词毫无意识,而且对此毫无敬畏之心。

显然对这些人并不如此,对他们而言,法律就像冰淇淋,很容易被融化。

虽然他们已经拥有一切,但却总想要更多。

见过两头动物吗?

都活不久。

如果外交关系是有用的,就该保持,否则,就算了吧,我想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吧。

我们不会让所有犹太人绝育,等他们死去,也不让所有犹太人绝育,然后灭绝该种族,太好笑了,男人死了不会做爱,女人死了不会怀孕,这样说吧,死是最彻底的绝育方式。

我丝毫不同情那些连犹太人都上的德国人。

幸亏你没有我那么多的文凭,恕我直言,从你的制服,我就能看出来你对犹太人只抱有肤浅、自大、天真的想法,你的政见,什么夸夸其谈,说他们是下等人,低级动物,我重申,这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他们非常聪明,也非常有智慧,我对这民族的控诉非常强烈且有力,因为我说的是真的,而不是你那没文化的观念,他们高傲、自恋、精明并讨厌上帝,我不允许他们污染德国血统,以现实的手法处理犹太人,全世界会为我们叫好,但当他们是假象中的鬼魅和邪恶的非人类,全世界会鄙视我们,随便把他们杀了,漠视法律对他们大屠杀,那他们就赢了,绝育证明他们是人类,但能让他们无法再制造下一代,他们很快就会消失,我们必须捍卫我们的民族,并且必须遵从法律地捍卫,这先生为了保护德国血统曾提及法律,法律是我撰写的,等你们有我的资质,再跟我讨论谁喜欢谁讨厌犹太人。

猪头哪知道什么是憎恨。

我也知道,论及混血人种,杀死他们等于放弃了他们中那一半德国血统。

我会记住你的。

那就对了,因为我很有名。

致力于建立一个没有犹太人的欧洲。

尼采说,享受生命的奥秘在于冒险的生活。

他太享受了,所以疯了。

看看这世界,告诉我头脑清醒又有何乐趣可言。

政治是个龌龊的游戏,我认为当士兵需要纪律,才能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而政治却需要让别人为你做不可思议事情的手段,但我们需要政治,所以我们容忍这些,起码现在是这样。

是的。

希望明天更美好,有一个和平的世界,让德国文化响遍全球,这就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感谢你激励的话,升官。

我们都是鞠躬尽瘁的士兵,对吧。

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

战争能发掘男人的高尚情操。

我不是想重新撰写你的律法,但我只是听从元首的命令,他所说的一言一语,高于任何律法。

布拉达的屠夫。

 9 ) 阴谋还是阳谋

这部片子说的是1942年1月20日德国15位高级军官及政府高官在万湖召开的一个会议,世上仅存一份关于此次会议的会议记录,这就是大家熟知的“万湖会议”。

会议开始之前,我看到海德里希是最后一个到来,心里想为啥希特勒不来,这么重要的会议不是他应该在嘛。

后面通过剧情的发展,才知道会议就是他授权海德里希召开的,会议内容和决议也是他批准的,但是有一个高官说希特勒是否认对犹太人的杀害的,结果就是“他会一直否认的”。

多么具有讽刺的一句话!

他不来参加会议,但是整个屠杀计划和安排都是他在幕后指使的!

真的很卑鄙了!

会议开始虽然给了大家畅所欲言的权利,但是所有不符合会议走向的人都得到了单独的告诫和劝解,直到最后按照艾希曼提出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毒气室,焚烧炉,火车运输这一精准计划的时候,每个人都是用锤桌子表示同意的!

这一细节也让人感觉毛骨悚然:那不是一个人的命运,那是几百万上千万人的命运,就因为他们的犹太血统,就不应该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电影的最后,关于与会人员的后来的命运,也让我感觉非常的意难平,除了艾希曼被特工活捉而被判除了绞刑,还有一个人被执行死刑外,其它的官员在战争结束后被以各种罪行逮捕后,居然以“证据不足”这样的理由就被放了?!

对不起,是不是我对证据不足有什么误解,万湖会议中的15个人,在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中都起到了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哪一个不是罪大恶极,哪一个不是手上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居然证据不足?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人的罪恶也慢慢的被淡化,被遗忘,但是我希望地球上的人类,再也不要出现另外一个“万湖会议”了!

 10 ) How Legal Demons Made A Pact

This is a 2001 HBO movie about the notorious 1942 Wannsee Conference of World War II, where the Nazi senior officers gathered together and reached an agreement on the evacuation plan of the European Jews, “the Holocaust”. The narrative, plotline and script of this movie remind me of 12 Angry Men, though they are profoundly different. I think every law student, legal professional and law practitioner should watch this movie. Why is that? I think there are several highlights: (1) How bureaucracy penetrates(2) How an evil decision is made(3) How a stakeholder is overpowered(4) How legal training and methodology provide no immunity to viciousness The movie spends most of its narrative depicts how people with less ill minds are overpowered by more forceful or charismatic personalities, higher hierarchy and superior social standing. “You would be a hard man to bring down, but not impossible.” The overwhelming and icy SS general Reinhard Heydrich warns a damfounded and relunctant Wilhelm Kritzinger, a high officer from Chancellery. Every person with a not-so-pleasantly-cooperative attitude is taken away, talked to, smoothed to obedience. As a person standing alone, Kritzinger cannot achieve a mission impossible to defy. As meeting organizer, Kenneth Branagh’s performance of Reinhard Heydrich shows a ruthless will of order implementation in a stone-hearted soldier under skin of politeness and suavity. He is pure evil in his own right. He is championed by group of similar soldiers consider incomparable glory to “get the thing done”. When they finally get to the point of looking into the plan figures, all of them happily and satisfactorily accept. Dr. Wilhelm Stuckart, a renowned legal scholar, a German intellectual elite, co-author of the Nuremberg Laws, appears exasperated and excited from the beginning when the idea of annihilation is thrown in front of the attendants. However, his emotional argument is not based on injustice and inhumanity of the proposal, but because “solving the problem of mixed marriages and persons of mixed blood will create endless administrative work.” He talks about burden to civil courts, supremacy of existing law, avoidance of subjective standard and judgment and lack of accuracy – this is a typical legal thinking and reasoning, however anyhow incredibly evil. The movie designs a special moment of his show of a contempt to the “layman”: “You pigs don’t know how to hate.” Justice is then broken down into some technical objec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All in all, this meeting is not a discussion or an idea exchange, but an opinion and standing point buy-in. I highly recommend it to everyone mature enough to understand, especially people major in law.

《阴谋》短评

这片子第一看挺可怕的,看完之后越想越觉得更可怕。肯爹凶起来好厉害。Colin叔的角色第一眼看起来善良,整个过程看着都很善良,可仔细想想都打寒颤。SS的想法固然极端,像Colin叔演的这样有着这么严谨的法律思维的人仔细写了法律来清除犹太人。纳粹还好没成功。

8分钟前
  • 香槟塔
  • 推荐

感觉看不懂

13分钟前
  • 戴花花的兔兔
  • 较差

在想这样的会议难道可能少吗。确定封城的会议会是怎么样的,决定掩埋某一部分历史的会议又会是怎么样的,或许也就是这样。匆匆地准备与匆匆地收场,假使高效甚至能够得到赞扬。愚蠢或残忍其实也不过是人划定出来的形容词结果,在同样划定规则的过程里当然没人会想起,所以在满世界的划定里个体人活着有意义吗,有一点,就是要等着被悬顶之剑一点点地刺穿扎死。

15分钟前
  • 河口
  • 推荐

相比于《万湖会议》,人物刻画不够深刻,作为军人主导的会议,我相信应该是严肃严谨的。还有美国电影的通病,不管讲述那个国家的故事,都得说英语,比如《兵临城下》。

18分钟前
  • LeonTofu
  • 还行

看多了就觉得又是一部犹太喊冤片。还是由一帮英美人演的德片。可惜了阿拉伯人,二战后死的也快追上犹太人了,也没见几部喊冤的电影。

23分钟前
  • 埃及猫
  • 较差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那么的毫无人性呢

26分钟前
  • 雪雪snow
  • 较差

人类是不是地球上最喜欢自相残杀的物种之一?针对印第安人,美丽国当年是否也曾开过会?新冠病毒会不会也是一场会议下的产物?

28分钟前
  • 吃🍉群众9527
  • 还行

HBO+BBC联合出品,品质的双保险上到近乎不可能失败的程度——而且他们也的确打了一场漂亮仗。演员的表演个个出色,言语之间每个杀人恶魔仿佛又从历史的坟墓中站了起来,Branagh和Tucci的表现照常毫无瑕疵地优异,前者从英伦三岛到美国大陆几乎横扫本年度一切电视电视电影表演奖的提名并获得艾美奖的垂青,后者也有一尊金球到手;Colin Firth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是也足以把一个满腹经纶的帮凶演绎得淋漓尽致——影帝先生当年还不是影帝先生,一个艾美提名估计对他也帮助挺大的。

32分钟前
  • 蝶志凯序
  • 较差

类似舞台剧,如此荒诞的事情竟是真实发生过的

34分钟前
  • Manatsu
  • 还行

3.0 和2022版的萬湖會議相比,這版有著更多的戲劇衝突性與鏡頭調度,加入了更多編劇自身的想像與判斷。在人物選擇和處理上也更突出幾個領銜演員。而德版認真刻畫了每一位與會者,並以更為平視的態度處理每一角色間的作用力,在角色把握上德版勝出的不止一點半點。美版結尾部份還挺喜歡,加入了每個與會人的終局。更喜歡2022版的還原,從謹慎克制,且沒有廢話的台詞中展現出的徹底冷酷。

39分钟前
  • 大佑
  • 还行

主要是看表演和语言了,诠释全中国两千分之一了,上次这样的片子还是[酒会] [杀戮] [十二怒汉]。就是看肯尼思在图齐的助攻下跟全场大多数人尤其是柯林吵架以及抖森接个电话。其中,图齐完全看不出来是个美籍,肯尼思很好诠释了权力之后话语权者吵架时的风度,柯林像是国王的演讲里发脾气神态没有太多惊喜,可能惊喜是还真没看出来是抖森。

42分钟前
  • 陈dler
  • 推荐

有明确背景交代,最后各个人物结局交代,爆发点是最后半小时。不好就在前面一些处理上太闷。还有感觉更像说明文,最后部分讲故事是新版没有的部分。

43分钟前
  • 玄〔已注销〕
  • 还行

一群人在讨论另一群人命运时,语调轻松,好像是在讨论一群动物,一群植物,一堆木头,一堆他们拥有无限裁量权的可以任意处置宰杀阉割抛弃驱逐的鸡鱼牛羊,有一种沁人骨髓的寒冷,无限的权力将导致无限的暴力与无限的凌虐,难怪二战后的很多主流意见都是想达成一个目的:将权力关在笼子里。

46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一群人决定一群人

47分钟前
  • Doreen
  • 还行

影片拍摄的技术水平很高,看完我才知道这就是「万湖会议」始末。

48分钟前
  • k-pax
  • 推荐

From the moment he retured to his seat, he lost. I am not shocked by the actions that they had taken on Jewish anymore, but by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y must had done too many such things so that they would not even feel any guilty.

52分钟前
  • Echo
  • 还行

英国人的英语可真的太好听了

56分钟前
  • 还行

从故事性上来说,挺没意思的...是要当成纪录片看吗?但是演员演的都超好,而且,原来纳粹内部也是这样拉帮结派矛盾重重。最后那段关于恨的解释,很有趣

59分钟前
  • 小山老鸹
  • 还行

因为《万湖会议》珠玉在后却观影在前,因此表现同一题材事件场景的本片在一定程度上落了下乘,首先所有人讲的都是英语就让人出戏(反正这也是好莱坞的通病,就算全宇宙的人到哪都可以讲英语);其次对比于《万湖会议》非常符合人们刻板印象的那种德国式的冷峻和肃杀,拍得很克制,本片却在戏剧矛盾的构建和推进以及人物角色的刻画和塑造上显得更“放”,这未必归咎于好莱坞更典型的叙事手法,而在于编导的取舍,当然还是非常精彩地,不过总感觉不那么“高级”。如果能够接受明星演员讲着英文演绎调性并不符合刻板印象的德国历史,那么作为舞台剧味道浓厚的室内戏,这部片子的表演还是很好看的,轻描淡写得近乎轻佻地决定上千万人的命运,唇枪舌剑之后才发现其实早已预先决定,但布拉纳本人的特质还是压过了海德里希的历史形象,所以图齐的艾希曼要更出彩

60分钟前
  • 洛梦蝶
  • 推荐

大雪纷飞的日子、在寒气逼人的湖边,纳粹官员们开会商谈如何清洗犹太人,有人反对但力量微弱不得不屈服,有人犹疑是因为执行有难度,有人赞同毫无底线地屠杀,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绝望的气息,这种气息在会议室的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之中,也在漫天的大雪和刺骨的寒冷中,更在摔碎盘子的服务员的恐惧和司机们打雪仗被严厉制止的沉默中。但这群令人发指的刽子手,战后居然有人逃脱了制裁,不可思议。美英合拍的电影,故事的主角和背景是德国,讲的话却是英语,有点违和。犹太人曾经受过的苦,经由媒体的宣传报道,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也都同情他们遭的罪,但没想到今天,犹太人也会以类似的思路对待巴勒斯坦人民。

1小时前
  • 普通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