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在澳洲总是非常地纯粹,映照着白沙枯树,一片世界尽头的感觉。
有的时候,天是深蓝的,像一杯水般透明而能够望见杯底以外的浩瀚宇宙。
但更多的时候,只是纯蓝的,浅浅地,像动画片里涂抹的一样。
深绿的树叶招摇地直指太空,那天外的路标。
落日的停留,带来的是夹杂着血丝的天鹅绒那样的幕布。
“在很久以前,宇宙里有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大爆炸……”妈妈搂着年幼的女儿,坐在秋千上,声音飘缈。
“我可以感觉到它们。
”眼瞎的女孩伸出双手,笨拙而迟钝地触摸着。
“它们需要成千上万年才能到达这里。
所以,你看到的是几万年前的它们……”无望的母亲失声痛哭,拉紧了披在两人身上的毯子,下定决心奔赴最后的带着希望象征的绝望。
单纯的孩子不明所以,仍旧幻想着自己的世界。
未来的结局已经近在眼前,可是她毫无预防。
冲天的大火滚滚而起,在因为热度而扭曲变形的空隙里,母亲的脸若隐若现:“我爱他。
我们都是罪人。
”从此她无法做她喜欢的事。
她的一生就被困在回忆的束缚里了。
一直觉得东方男人有一种隐忍的温柔。
非常喜欢的一幕是当女子半夜爬起来暴饮暴食般嚼着零食,甚至不愿细嚼慢咽不顾呼吸。
那种饥饿是来自某种恐惧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的绝望。
她知道她别无他法。
因此唯有神经质地抓住身边的东西,将它们化为自己的。
日本男孩弯下腰,拿走了被撕得零落的食品袋,在她身后轻轻为她抹去了脸上的残渣,柔声道:“去睡吧。
” 女孩要求他陪她,他沉默一会儿答应了。
她脱去衣服,让他也这样做。
她带着好奇的玩笑语气说:“它硬了。
”他抱歉:“我没法控制。
”她笑:“我本以为你不想做爱。
”他慢慢地说道:“我确实不想。
”她道:“那我等你睡着了再和它做。
我一直没有做过爱,现在很想试一下。
” 镜头慢慢地移到女孩的脸上。
在那一直微闭着的双眼里缓缓流出了晶莹的液体。
她一点点睁开眼,用迷离的眸子望着黑暗中不知所处的远方,像要穿透某件起因某起结束。
他攀上她的肩,小心地将她拉近自己。
她问他:“东京是什么样子的?
”他想了想:“像火星。
”“没有人来往?
”“不。
是像火星牌巧克力。
” “那东京看起来像什么?
”“像面条。
”“闻起来像什么?
”“面条。
” 那个和他一起吃面的人早已不在。
鲜红的脑浆在地上开出一朵不败的记忆之花。
是朋友,是竞争对手?
或许只是一个很重要的人。
他说他要结婚了,所以送给他一个最后的礼物,然后消失在他眼前。
从此以后,整个城市都只是他记忆中的那个一起吃面条的地方的片断。
再没有什么可以入他的思想。
在远在千里之外的澳洲,他背着一大堆东西回到女神(车)那里。
“你回来晚了。
”“是啊,太阳下山了,所以我该回家了。
”他装作没事地说,“我只是不希望我关心的人走了,或是死了。
” 十年前或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似乎已经久远了。
但是它们所烙下的刻印还存有一道阴影。
她的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吼叫着,吵得她无法安宁。
即使有他的爱情以及承诺。
但有些事是需要一辈子来偿还的。
她用枪指着那个年迈的毁了她和她母亲一生的亲人,止不住地颤抖。
桌上已经积了一层灰。
死去而僵硬的老鼠,倾倒而破碎的酒瓶。
黑暗中她的手就定格在刹那。
后面的结局我一直没有看到。
于是猜想,或许两个寂寞的人会从那黑暗的井底逃脱,然后从此就驾着女神去亡命天涯?
又或者两人都死去了,在他们跳着那曲三十年前的舞曲时,当他轻捏着她的手,指导她怎样跳舞时,其实他们的一生就淋漓在那场发泄似的舞曲里了?
从没有如此放纵,于是一瞬间的盛开就注定了即将到来的凋谢?
失明的女孩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挥霍掉她一生的美丽。
同样的他,不过是个沉默的男子。
那场突来的死亡,让他用他交予他的密码做了一生的赌博。
仿佛就是完成他们俩之间未完的比赛,他偷取了巨款,然后远走他乡,只为找寻一辆女神。
从1959到1978年,女神赢得了所有越野障碍赛。
总觉得一切都是有缘由的,一切都有根可循。
好比两人的起因,好比两人的终点。
那个像是罪魁祸首的男人拥着年幼的女儿,一起躺在草坪上仰望星穹。
“太阳燃烧完了以后,就会变成黑洞。
”他似笑非笑,“多年以后,天空中只剩下无数黑洞。
” 那些黑洞,就是我们所有人的终点。
一开始的蓝天白云旖旎灿烂,最终都是无垠星空中那黯淡不可见的黑洞。
凡事皆有因有果。
当最绚丽的乐章已燃烧殆尽,迎来的是遇见以后的黄昏那样意犹未尽的落幕。
在《寻找1967的女神》这部电影中,罗卓瑶的残酷表现的更为直接,身世凄苦的盲女,迷茫叛逆的日本青年,他们在黑暗和光明之间相遇。
整部电影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迷茫,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迷离。
盲女的身份总是隐隐约约,她不幸的过去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呈现出来,过去和现在的不断交织,将观赏者带进一场迷幻的梦境中,在梦境中了解尴尬的情感和世间的丑陋。
上海电影节,看了两部电影。
其中,电影节的最后一天,看了《追寻1967年的女神》(Goddess of 1967,the),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本来是因为无处可去而选择影院的,却发现了一部好片子。
日本男子柳屋在东京过着枯燥生活,梦想拥有一辆1967年的雪铁龙(型号DS,即女神)汽车。
某天他在网上找到卖家,便决定飞到澳洲完成交易,认识了一位带着小孩的盲女迪雅扎。
被告知车主已死,真正的车主另有其人,迪雅扎帶他穿越澳洲找寻车主,完成交易。
这辆代表着60年代技术和艺术的设计水准的轿车让他着迷。
两颗不相识的心就驾驶着这辆雪铁龙深入澳洲荒芜内陆寻找车主。
旅程穿插着他俩的回忆。
盲女迪雅扎的童年阴影不时闪回,最后,自然是幸福的。
虽然女孩的世界已经变了。
两个同样寂寞而孤独的人。
两颗同样需要安慰的灵魂。
三十年前,女孩的祖母神秘离去,只留下她的祖父和她的母亲,而她就是她祖父和她母亲的结果。
她母亲对她祖父歇斯底里的喊叫,你又对她做了吗在?
祖父回答,我喜欢在这里跟女儿做爱,跟孙女做爱,我爱你们。
发疯的母亲祈求于万能的上帝,而此时此刻,仁慈的上帝却并没有眷顾这对母女。
于是母亲在火海里自焚,迪雅扎逃去。
慢慢,她长大了,浓密的红色头发,很美,只可惜,她是个盲女。
她要回去,她要找到她祖父,她要报仇,以女神的名义。
她对柳屋说,她不是这辆车的主人,他们要去很远的地方寻找车的主人。
柳屋答应了。
男人喜欢各种爬虫,以及女神。
他总是对人说,我有一个故事,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然后戛然而止,若有所思的样子。
月光下,他们的身体结合在了一起,彼此依唯着。
他们不再害怕,死亡,不再如此恐惧。
他们在澳洲内陆最古老的酒吧跳舞,柳屋教会了盲女,于是她象一条深海的鱼一样,在黑暗中跳了起来。
这一幕,美的眩目。
他们到了目的地,迪雅扎幼小时候噩梦的地方。
她祖父现在生活在一个矿井下。
迪雅扎面对着三十年来折磨她的噩梦般的回忆。
她用枪对准了祖父的头,祖父没有反抗。
死亡,也许只是一种救赎罢了,也许他已经等待很多年了。
他对她说我要和你结婚。
一束阳光。
很灿烂的。
红色的女神,红色的头发。
盲女自己就是自己的女神,谁也没有抛弃她,包括上帝。
(还在加班,痛苦着回忆这部让我难受并且快乐了很久的电影。
没有买到碟,不过我想够了,也许再看,我就没有感觉了。
)
1967女神是一辆1967年产的雪铁龙,因为她,远在日本的柳屋良安来到澳大利亚,遇到了一名神秘而美丽的盲女迪雅扎。
住在东京的柳屋,有一些特别的朋友。
他在家里养了很多蛇和蜥蜴,他买来新鲜的小白鼠喂它们,和它们聊天,或者有时候就静静的看着它们。
虽然有个女的经常来看他,但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几乎不说话。
柳屋在网上订购了一辆1967女神,他把动物托付给人照顾,一个人飞到了澳洲。
他到了澳洲,却没见到卖主。
他遇到了卖车人的表妹迪雅扎。
她告诉他,她表哥和老婆因为卖车的价钱问题吵了起来,表哥一枪打暴了他老婆的头,然后又一枪打暴了自己的头。
这里,其实我相当怀疑是她杀了她表哥和表嫂。
导演并没有交代的十分清楚,甚至有些前后矛盾,一切都是由迪雅扎口述代为交代的,而她身上还带着把手枪。
她说的是否真实,无从知晓,这样的似是而非,看来是导演故意为之的。
“非动非静,非能感到非不能察觉,非有物非无物,神秘、矛盾、模糊的状态,是我于这部电影想捕捉的神韵”,导演的这段话说明了这部电影的风格和主旨,但看似又什么都没说,状态和神韵都需要你在电影中去细细体会和幻想。
再回到电影里来。
迪雅扎还告诉柳屋,这辆车的主人其实另有他人。
于是柳屋和迪雅扎一起踏上了一段寻找之旅。
在澳洲广袤的大草原上,一条路从远方伸向远方。
女神行驶在路上,头顶是蓝天白云,颜色是那么鲜亮晃眼,显出一股荒谬的不真实感。
两人一起上路,而这段旅程对他们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柳屋为了女神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虽然他依然怀念东京的面条,但他已经不可能再回去了(用同事破译的密码盗取钱财而受到警察通缉)。
虽然能够得到女神,可以开着女神到处游走,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可以忘记怪味而模糊的东京,但未来究竟怎样似乎并不在他的计划之内。
而对迪雅扎来说,她要回去的是一个曾经她努力逃离的地方,那里是她的家,却并没有值得留恋的童年的美好回忆。
这次不仅要重新去面对,更重要的是她需要和过去有一个彻底的了结。
她来自一个怪异的家庭,她的外公是个控制欲和占有欲极其强烈的人,他控制着整个家。
在外婆死后,外公和他的女儿也就是迪雅扎的母亲玛利一起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且与她发生了关系。
迪雅扎就是外公和母亲乱伦的产物,她的天生失明便是这庄罪恶的报应。
更让人不齿的是,外公还强迫迪雅扎和他发生关系。
这次回去,她要亲手杀了他。
去到目的地需要五天的车程,一路上陪伴他们的除了蓝天大地,还有无尽的回忆、慢慢萌发的爱情和在这趟怪异的旅程中渐渐发生的蜕变。
第一天,他们上路。
晚上在旅馆,他们相互介绍和了解。
(三年前,迪雅扎遇到一个在戏班表演的拳手,她求他开女神带她离开这里去她表哥家。
虽然路上险遭拳手强奸,但最后还是和女神一起到达了城里的表哥家。
)第二天,迪雅扎在车上听广播,当地的电台正播发朴告。
迪雅扎说三年来她都没有听到她一直想听到的那个名字。
柳屋在路上发现了一条蜥蜴,他想捉住它,却被它咬住了手指。
晚上,他们住在内陆最古老的一座旅馆里。
柳屋教迪雅扎跳舞,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她随心而舞,美的象个精灵,象个天使。
(十年前,外公开始对迪雅扎下手。
母亲没有阻止外公,却只是将其归罪于自身的诱惑和罪孽。
她要迪雅扎和她一起一所破教堂里按时祈祷,请求上帝宽恕他们的罪孽。
为了悲剧和罪孽不再发生,母亲带着迪雅扎一起自焚。
迪雅扎逃了出来,母亲葬身火海。
)第三天,迪雅扎要开车的柳屋闭上眼睛,倾听昆虫撞在车子挡风玻璃上发出的死亡的声音,柳屋不敢。
晚上他们做了爱。
(东京,柳屋和同事一起吃拉面。
同事说他破译出了密码,他给了柳屋,说他就要结婚了,不需要这个了。
他刚走出路口,就给车撞死了。
)第四天,柳屋劝说迪雅扎放弃去寻找车主和报仇的念头,但迪雅扎执意前行。
柳屋下车离开,准备放弃这辆女神。
不过,傍晚的时候,柳屋还是回来了,他告诉她,他只是不想看到自己关心的人死去或者离开。
(三十年前,外婆失踪。
外公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渐渐他们“相爱”了。
)第五天,他们终于到了。
柳屋再次劝迪雅扎放弃,但迪雅扎坚决要了结这个捆扰她多年的噩梦。
外公现在已经不太正常了,他终日待在地下的矿井中,还幻想着属于他的三个小女孩能够再次回来。
迪雅扎把枪对准了他的头,但最终还是没有扣下扳机。
她和柳屋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为了方便描述,和电影相比,现实和回忆相互穿插的顺序稍微有些出入。
在讲述他们这段旅程的同时,导演用倒叙的方式加入了一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在他们到达目的地即将揭晓结果的时候,我们才大概的了解到整个事情的背景和原由。
这些过去的事,看似是从导演的角度加进去的,也可能是主人公在回忆,还有可能是他们在向对方诉说。
我比较相信是后一种,虽然在影片中导演没有明显的提示出他们在诉说,但最后他们彼此了解显然证明了这一点。
正如导演所说,这是一种神秘、矛盾、模糊的状态,一切显得似是而非,除了这些和上面提到的表哥的死,影片中还有迪雅扎的身世,和她身上的那条贞节裤的由来,都没有明确的说明。
看起来好象有想当然的结论,但一旦你把它想象成了另一种情形,结果和意义就截然不同了。
伴随着寻找这一主线的还有男女主人公的爱情。
这是两个与常人不同的人。
柳屋生活在东京,影片中柳屋在东京时出现的场景是地铁里、家中和夜晚的大街上,都是被黑暗笼罩着,都没有出现过太阳。
他很少说话,他的朋友是一群冷血的爬行动物。
而到了澳洲之后,那里是一片阳光灿烂,柳屋也开始变的积极和主动。
而迪雅扎不仅眼盲,她更有着离奇的身世,她是母亲和外公(也是父亲)乱伦的产物。
他们的爱情并不轰轰烈烈,只是两个孤独的人在旅程中渐渐产生了浪漫和默契。
影片中还以记录片的形式穿插了对1967女神这款雪铁龙车的介绍,她虽然属于外公,但她见证了从外婆到母亲、再到迪雅扎这三代不同女性的不幸的命运。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那座古老的酒店,它也经历了这三代人,但在这里她们可以尽情的舞蹈,那是一段最快乐的时光。
影片的最后,柳屋闭上眼睛,驾着1967女神和迪雅扎一起又出发了,前面有什么会怎样,他们都不会再害怕了。
男女主的相遇很惊悚,男女主的发展很莫名,到最后彼此相互舔噬伤痕,也不知究竟有多少安慰。
也许女主丢下了枪,也算是得到了某种意义的救赎。
还不错的片子,镜头很美,内心刻画得也颇到位。
只是从头到尾觉得很不舒服,三代乱伦、迷失、怨恨、对上帝的嘲讽与质疑、对宇宙的困惑与憧憬,现实交替回忆,混乱得那么凄凉。
很喜欢几个情节,男女主在点唱机前跳舞;做完爱后的对话:thank u”,“u‘r welcome;男主被蜥蜴咬住后,两人坐在草地上等待蜥蜴的原谅;杀手阿兰冷峻的脸;黑白晃动的东京;客串的界雅人......压抑,却还是忍不住笑出声。
我们看到的原来只是几百万年前的光啊。
女神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罗兰巴特这样形容雪铁龙DS。
暖橘色的外壳,超Q的四颗车灯像极了两双眼睛。
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他点燃打火机,照亮DS的车身和女神心底的黑洞,女神的面容变得温和。
女孩即是女神,女神即是雪铁龙DS。
世纪末,他载着女神,开着女神车,闭着眼一路开到将彼此的心事都放下。
影片用冰蓝色调的都市风景展现高度工业科技化的冷漠,人如同高速运转的现代化机器中的零部件、低值易耗品,曾经他也是其中一员。
他用脱水小白鼠精心饲养宠物蛇,自己却靠防腐剂泡面过活。
他会戴着泳镜,穿着蛙鞋在房间里跳舞,一个人自在惬意又孤单。
如果不是对1967年产的女神车心生向往,他不会带着诈骗的钱去国外提车吧?
他不会逃离枯燥麻木的生活吧?
他漂洋过海去提车,遇见了女神,对她兴致乏乏,对女神车却狂热痴迷,买不到也要看看摸摸,还要试驾。
为了买车,送女神回家,一边开车一边回忆,触及彼此的心事。
他习惯冰冷麻木地生活,而她心怀复仇火焰,不屈不饶。
澳大利亚的草原风光美好得如同伊甸园,他们开车聊天晒太阳,但也发生争执,最终他向女神妥协,放不下一心想要复仇的她,不想再有朋友因意外辞世而留有遗憾,陪她继续上路。
因为他心底仍存一丝温柔,当回忆起东京,他说那是面条的气味。
在小摊吃面条,笑谈间面碗已叠成小山,那是好友出车祸前最后的时光,是工业社会机械式生活下的烟火气息。
而女神一直被困在对出生肮脏的羞耻感和被强奸被侮辱的仇恨中,她因祖父与母亲乱伦而诞生,身患残疾从小眼盲,又再被即是祖父又是父亲身份的人强奸。
祖父声称这是爱,他爱祖母,因祖母意外失踪而丧心病狂;他爱女儿,抱她跳舞、给她食物、陪她度夜;他爱孙女,伤害她、撕碎她、啃食她。
对此母亲只会软弱地祷告忏悔,认为自己和女儿是罪恶肮脏的,求上帝宽恕,用水冲刷,甚至带她一起自焚,以自毁的方式清除罪恶。
但女神不从,她裹着毛毯仓惶逃出火场,对父权进行反抗,但永远失去了母亲温暖的怀抱。
后女神又被路途偶遇的陌生人强奸未遂,那胖子的油腻肥肚真是大煞风景,女神逃出肥掌后,在一棵树和三只小兽旁安然入睡,得到大自然的庇护。
在遇到男孩后,她带着枪,要男孩载她返乡复仇,男孩劝阻也没用,她缺爱但并不懦弱,女神肯定是反爹反父权的呀!
有一幕他们在床上拥抱缠绵,不同以往的是,她不再是被动被迫被侮辱,而是主动,主动索取爱抚和陪伴,结束后的一句“谢谢”和“不用客气”,是对彼此的尊重。
另有经典的一幕是两人一起跳舞,在当年祖母常去的酒吧,祖母失踪后,祖父借酒消愁,曾横抱起母亲一起跳舞的地方。
但她是盲人,未曾见过任何舞姿,也不懂如何摆动身体。
他握着她的手,游走身上每个关节,让她通过触觉去感受,去肆意发泄。
影片中还有两幕是女孩在暴食,她双腿盘坐在床上,不停地吃,床上一堆的巧克力纸壳和食物残渣,他帮她擦干净脸,劝她停止进食。
要知道那并不是爱,那只是食物,不能填满空虚、孤单、缺爱的黑洞。
就像好友记中菲比的心理咨询师男朋友心疼地劝导莫妮卡,不要用食物填补内心的空缺。
1967年诞生的雪铁龙DS21,红发盲女,日系型男,公路草原风景美不胜收,闭眼就能听到昆虫撞死在车玻璃上的声音,死亡就这么简单。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她最终放下那段往事,放下举在父亲头顶的枪,其实大家都一样,罪恶又可悲,何不拥抱取暖感受爱,闭上眼睛一路开下去。
我希望自己能够写出一些好东西出来 我喜欢车,但对于古老的车认识并不多,《The Goddess of 1967》其实是一辆车,一辆雪铁龙公司在1967年出产的车,车的名字就叫做Goddess。
或许和现在的许多车名一样,什么飞度,依兰特,都是车子的名字。
一个日本人,叫做Kurokawa,从网络上面见到澳大利亚有个人家,有一辆1967年出产的Goddess,和对方谈好了价钱以后,Kuokawa就出发来到澳洲。
在一个类似于农场的房屋里面,Kurokawa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几乎要离去的时候,影片的主人Byrne出现了,这是一个红色头发的盲人女孩。
推门进去,Kuokawa见到房间里面躺在血泊里面的夫妇两人,两人为了那笔卖车的钱争吵起来,最后相互杀了对方。
Byrne告诉日本人,要得到车就必须带她到一个地方去。
两个人开始了一段旅程。
这一段路程其实是Byrne回家的路程,在童年的记忆力面,Byrne清楚的记忆着回家的道路,一路上的两人路过的地方,都有Byrne母亲告诉Byrne的回忆,追寻着这一切,Byrne的故事也渐渐的打开。
Byrne是一个小时候遭受父亲性侵害的女孩,母亲的懦弱,只是让孩时的Byrne做祷告,期望宽恕自己的罪过。
最后,母亲无法忍受父亲的折磨,带着Byrne离开了父亲,在一座屋子里面,母亲点燃了火。
Byrne没有和母亲一起,她逃了出去。
故事就带着一段段的回忆,将整个Byrne的过去和内心世界揭示开来。
在酒吧,Byrne和日本人跳舞,回忆着自己祖父母年轻时候跳舞的场景。
在最后的目的地,见到已经发狂的颓唐的父亲,最终Byrne没有开枪,没有去为了自己的童年报仇。
影片曾获多项国际电影奖项,或许那些看惯了好莱坞大片,那些看惯了骟情片子的导演,能见到这样一部简单的片子,会有一种新的味道。
导演并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放在故事的叙述里面,而更多的时候,仅仅是对于场景,和色彩的描绘,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女孩红色的头发,金色的田野。
而就在这样美丽的场景下面,是女孩受尽摧残的内心,由于长时间的摧残,女孩的性格显得有些歇斯底里。
而两个人的旅程,也在寻找着一种无法触及的东西。
女孩的内心充斥了暴力,强奸,吸毒,自杀,酗酒,堕落,这所有的一切,都以女孩是一个盲人来从另一个方面揭示开来。
女孩从来没有见过阳光,和外面世界的精彩。
而对于身旁的那个日本人,也仅仅是帮助女孩叙述故事的一个引导人而已。
最后女孩宽恕了父亲,是这段旅程,还是后来的生活,教会女孩该如何去去过自己的生活。
影片记述的是一种美丽,一种来自于大自然的美丽,就仿佛是一部记录片,旅程中的各个场景,色彩都如此美好。
即使是所有的黑暗和伤害,也是安静的表达出来。
当年电影观摩室里陪我度过了大四郁闷期的郁闷电影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饮水机桶里的水已经被我们几个喝完窄仄的放映室和四五个中文系的男生女生没有人说话只有静默的公路片那样如血的天空和无尽的公路如同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就像女主角一样我们执著于迷茫的追寻同时也像男主角一样我们于短暂的旅程中倾情以待没有言语只有1967的女神车带着年华轰隆隆的消失在地平线
场景唯美。
情节阴森。
舞蹈狂放不羁,浑然天成,堪比Isadora Duncan的划时代。
日本帅哥澳洲盲女异国恋,缘结一辆1967年的女神。
爱终于战胜仇恨。
非常完美。
影调很特别,摄影很漂亮,结构也不错,不过,这是个什么故事啊?
在辽阔的澳洲大地上,一个被乱伦癖害得伤痕累累的盲姑娘,在人生的荒野里无助地流浪。
她很幸运,因为祖传的红色“1967年女神”车,带她遇见了来自日本的男孩。
“教我跳舞吧”,红发精灵一般,跳一支与众不同的舞。
“好好表现吧”,蜥蜴气消了,就会松开咬着你的口。
世事无常,在没有面条味道的世界里,男孩不再忍心丢下这姑娘。
应着心底疯狂叫喊的声音,姑娘回到罪孽深重的仇敌身边。
阴冷的酒窖里,老头早已不知今夕何夕,却起身要为她捧来佳酿。
在一片败落里,她伸手触及的都是耗子的干尸……爱给了她温暖和力量,怜悯松开了她持枪的手。
那一刻我流泪了。
仇恨都没有用,埋怨就更不足道。
想看的第四千多天後終於看了
比较闷 最后一点跟80年代国产电影似的 终于找到贼人藏身的洞穴 要杀了土匪头子复仇
3.5。
Rose Byrne
4+,Hit me hard and soft。恍然间沉浸于千禧之交电影那世纪末狂欢般的气质,是件太过轻而易举的事情。深蓝色东京轨道上循着无可动摇的线路冰冷呼啸的列车,与暗红色澳洲旷野中向那无边绵延的天际自由迈进的“女神“,黑川与萝丝二位主角似乎也成为各自地域性的集中象征,在个体双向疗愈的旅途中补全了背后宏大的集体意涵指涉。无论泛起梦核式光泽的后现代都市,抑或骤雨与艳阳变幻的世外伊甸园,影像仿佛正轻柔灵动的起舞。而那些记忆中披着神秘薄雾不断闪现的残酷过往,在眼前感到存活、仿佛忘我的知觉冲击中,仿佛都已经不再重要:因此看似成为此行驱动核心的,到头来人物却能够有力量选择去放手。重要的不是咬牙记住昨日发生了什么,而是如何在激荡的痛苦与仇恨中渐渐平静下来:去寻找未来的道路和生活。
色彩和光线真美。澳洲的红土地,女主的红发。
[2.5/5.0] https://bit.ly/3Ifybgq
作为超长广告,可能是合格的,车质量实在是好
女主很美,由内而外、由外入内。其他人物不够饱满 故事节奏很美 配上画面外女主铃铛一样好听的嗓音很梦幻。
真没想到原来暴走神探的导演编剧曾经是大器。2000威尼斯影后。四星半
Blind Pretty Highway
确实有澳洲大陆粗矿的质感,但故事本身比较平庸,我已经对破碎女孩被闯入者男性拯救的故事脱敏了。
从片名到内容风格都透着一股村上的调调-_,-
表现方式不俗
2004年因为在书里读到一句“东京是爱的气味,是面条的气味”,就开始寻找这部电影,未果。一直到2014年,终于得偿所愿。它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部电影了,而是一封信,投递到了时光机,时间是邮差,拆不开的里面藏着一个完美的世界。
黑暗中的穿梭行走
【女性场刊】怪诞诡异的节奏显示出现代文明产生的异化,冰冷的室内空间、工业产品被人所使用时也可以温和起来。因一个莫名其妙的片名、一个前卫的造型、一抹靓丽的颜色被吸引,迎来的是艰难的救赎,和无垠的蓝天白云。东方气质浓厚。3.9
对故事无感,而且棚拍很明显,略出戏。
3.5。结尾很二次元,想起《海猫》,非常典型的议题。“my love mean nothing”还是可以看的
从今天开始/对遇见的每一个女孩/和男孩 说/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