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讲求一道的气,要不中国怎么会有称人死为断气的说法。
既然断气为死,那能够维持住或者找回那道气,就可以死而复生。
传说中,数千年前世上流传有一门密传绝学,只要在死者气绝半天内,以针灸、按摩、药贴保持尸体的新鲜度,然后切开皮肤,取出内脏脑髓清洗,再配以培炼精气便可复生。
据说这一秘方战国时代的名医扁鹊就曾使用,而前几年还有传闻内地的医院有人使用此法。
虽然电影没有明确描述这一情节,但是从最后男主角开车路过“欢迎进入新市镇”的横幅时,和先前的横幅的外观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横幅从开始时的光鲜明亮的表世界版变成了女主角所在的残破不堪的里世界版,而万里无云的天空也因为滤镜显示出诡异的阴沉感联想到后面两部短片的主要内容,不论是《轮回》是逝者给木偶下诅咒显灵,还是《回家》是没来及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红衣小女孩设计让她他成功的破坏了母亲复活的过程,完成了她和爸爸妈妈团聚的心愿,后两部短片的主题都是鬼魂计划得逞并且也杀死了主角,那《失忆》的结局也应该不会在这个主框架之外
中午看了《三更》,这会儿开大会,无聊偷懒写写想法,只想聊聊回家这一节故事。
—————————————————————不成想电影这一套套悬疑背后掩藏的居然是一种至死不渝与忘生的承诺。
我倾向于黎明是可以这样救活妻子的,而悲哀莫过于在等待的终点线上,生命从死到生,龃龉而行,马上就要醒来时,这对执着的天人没有走成最后一步,也许只是需要丈夫在身边几句唠叨,妻子就可以最终复活,但是房车里外,阴阳相隔。
但是悲剧仅仅是因为旁人无知的打扰造成了黎明夫妻生死差别吗?
我想不仅仅如此,电影里的故事应该是更加悲凉艰难的。
即使妻子活了,怕是生活还是不会放过他们,死了,亦是此生之憾。
为什么这么说?
请耐心看完电影里说是依靠中医治疗癌症的,这点上我首先还是表示接受,当然不是说接受这么玄幻的治疗方法,跟天龙八部的扫地僧似得,先把萧远山跟慕容博打死,龟息之眠后再唤醒救活,这在生活里太不能理解。
中医的治疗原则在于寻找一种人体调和的途径,所有的内脏气血的协调下,人会健健康康。
哪里有病疾,说明是某个地方有了不和谐,这种所谓的内环境的和谐类似于科学上的免疫力,或者人体自身的抵抗力与杀菌能力,再有中医讲究用自然生长的东西调节自己内环境,讲究长期坚持对内脏功能的保护与培养,不要过度使用,更不能毒害内脏,比如吸烟就是毒害肺。
所以,中医治疗癌症的方法就是重新调度身体免疫力,抵抗致癌因子作用的过程。
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癌症应该与感冒发烧一样的看待,都认为是一种机体的不协调,当然癌症更加不协调一些。
中医不是在对抗病毒或者癌细胞,而是改善内环境,让机体自身健康细胞,免疫细胞生长,从而强过癌细胞,遏制住癌细胞,如果癌细胞不再生长,或者扩散,其实即使有一个瘤子也是不致命的,当然通常是此消彼长的,遏制以后慢慢是会完全清理癌细胞的,这种病例我是亲眼见过。
而且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癌细胞就是每个人自己的细胞里携带的致癌因子激活,而且繁殖能力又大过普通细胞。
癌症致命就是自己蚕食自己过程。
而激活致癌因子的内环境可能就是因为自身生活作息饮食不良导致内环境不协调造成的。
不排除有特例啊,辐射,焦虑,甚至心理暗示都有可能致癌。
所以,中医可以治疗癌症我认为是可以接受。
而电影里面也是依靠中医,通过让人处于一种极低能耗的状态来慢慢调节人的机体功能,辅以外用的药物。
这种低耗状态几乎与死,但是应该没有死,类似于植物人?
时间应该也会比较久,这里说三年。
慢慢把人调节过来了,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就把癌细胞清理完了。
男主是患癌十年,龟息三年醒了。
女主照顾了他三年,结果醒了以后,女主得癌症了。
两个人决定故技重施,让女主脱癌。
似乎这次完成了,两个人就都幸福圆满了。
是吗?
不是的!!!
内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变好就会变坏,癌症能抑制,就能重新发作。
可以看出电影里这种让人脱癌的方法的环境还是很极端的,这种生存环境对于一个没有癌症的人来说很痛苦的,加上调理用的药品必然是偏阴或者偏阳,否则怎么调节失衡的内环境。
因此,长期接触这种极端烈性的药材,加上封闭恶劣的环境,还有就是三年活死人般痛苦挣扎的内心煎熬,正常人坚持下来必得内环境失调,癌症重发应该是有很大可能的,而且女主正是因为这样的三年生活导致了癌症,侧面说明了,这种治疗方法就是一个“死结”: 一个人脱癌的同时,另一个人正在致癌,而且未来甚至会癌症更加严重,需要五年,十年的龟息,才能醒来。
一种死亡的交接会像诅咒一样布满这对夫妻的人生时间,他们会永远进行着一个人沉睡,一个人活着忍受煎熬的地狱循环!
而最终,死亡不过是必然结局!
电影里,让人心痛的是两个人在幸福出现前,被无知的人们扼杀。
而主人公的世界里,怕是面对的现实更加残酷,即使没有被观众或影中人打扰,他们也将在世间的角落里经历一种此生不灭的恐怖循环,一种死生相隔的诅咒!
生不如死!
不是我心狠,诅咒这对夫妻,而是我感叹死神的不公与真爱的顽强,最后,我欣慰的是男女主在最美的青春里相识又守护,在爱的迭代里一同离去。
因为爱情,他们在与死亡斗争,即使肉体将死,他们依然彼此共存,最后,迎接死亡,如果连死亡都不怕,那么死神毫无办法。
知道了这些,我想大家就不必太过难受电影的结局了,主人公死了也是一种好的归宿。
一种解脱。
某年,我躺在某间大屋子里看香港金像奖。
那年的大赢家是无间道,关闭电视,我却总是听见他们的广东话在说,三更之回家。
当时我只记下这个名字,却迟迟没有观看影片。
我看过三更之饺子的两年后,才开始看三更之回家。
三更中间,有三个国家所拍摄的恐怖片。
韩国恐怖片一如既往喜欢在惨露的挖血的皮肤上下功夫。
泰国恐怖片一如既往喜欢迷信和虚无缥缈。
香港恐怖片,我更不抱希望。
然而,我紧盯着屏幕将回家的每一个镜头尽收眼底,直至它结束,黎明开始唱,就像在我耳旁。
我发觉自己很投入,投入得几乎面露感伤。
毫无疑问,陈可辛是最懂得黎明与曾志伟的人。
在他的电影里,这两人能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绝佳状态。
黎明的木讷已经融合进片中男中医的角色,他愈木讷,从他背后所揭露的悲剧则能愈震憾。
曾志伟的喜感也并未被抽丝剥茧,他愈喜感,他于影片结束前一刻呆坐在电视前望着真相的脸,则愈哀伤。
影片中有一个被特定的时间段,三年。
三年时间,将一个死亡状态的人成天泡在药水中,则能够活过来。
黎明和他的妻子,都精通中医药理。
三年前,黎明刚刚死亡三年,由他的妻子唤醒,接着,又轮到他的妻子死亡三年,他却不能再活着看到她的苏醒。
当他被世人指责为疯子,他慌不择路追赶着将被火化的妻子,于路中央被疾驶而过的车子撞倒。
躺在车厢后方,她的眼角忽然流下一滴泪水,从她自始至终如同活人般漂亮的皮肤滑落。
我知道,所有人都不相信这个被命运化的三年。
三年时间里,活着的人能够将死去的人忘记,也能够重新找到自己的生活。
若活着的人仍旧过于悲痛,则有可能在三年前,即已随着心爱的人自杀身亡。
没有人能够在独自一人的屋子里陪伴着一具尸体,日夜说着重复的回忆式的话语,日夜伴着满屋药气,日夜怀着虚无的希冀。
因此,影片所传达的特殊命运,远远脱离现实,故而受人尊敬。
陈可辛将黎明临死前追赶车辆的一幕再一次重放,让观众将他的痴情与伤感领略到骨子里,直到,为他流下一滴泪水。
兴许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超过他们各自陪伴着对方无法言语的躯体的时间。
他们也许在对方身旁都曾温柔地说过一件事,等他,或她苏醒后,两个人要一同回家,买一些东西,看望父母。
回家是他们永久的惦念,却永远完成不了的奢望。
虽然是恐怖片,片中却没有鬼魂。
那个本应流产而死的女婴,亦是切实存在的。
她跟在自己父母的身边,看着他们的相爱而微笑,悍卫他们的平安而将隔壁搬来的邻居引走。
最终,简单地消失。
生死不离的爱恋,本身便似奇迹。
如果有一天,你有幸获得,你会不会坚持下去,即使它漫长而孤单。
感觉这篇影评很不错 不知道是不是豆瓣的,貌似找不到所以在这转载下 希望我以后还能看到:《三更之回家》里于辉的妻子海儿认为懦弱的她有深爱着的丈夫可以依赖,就是福气;而于辉认为死去三年的妻子在自己的照料下能够成功苏醒,二人从此可以一起共同生活,就是福气。
多么痴情的一对苦命鸳鸯!
可是就在海儿潜意识里积极准备履行三年前自己的复活承诺的时候,就在于辉一心一意等待妻子复苏,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时候,他们似乎忘了一个人——三年前被他们打掉的胎儿。
影片的前半部分,我一直以为于辉是有个女儿的。
那个洋娃娃似的身穿红衣的小女孩是那么的乖巧懂事,她不吵,不闹,总是静静地跟在父亲的身后,看父亲陪母亲玩耍,推母亲去散步,给母亲洗澡、剪头发……看得多了,我渐渐对于辉有些不满:他的痴情固然令人感动,但他怎么能成天只顾着照顾妻子而冷落了孩子?
但当片中演到小男孩祥仔失踪后,他的父亲阿伟到于家寻人的时候,于辉冷冷地一句:“我没有女儿,我们没有孩子”时,我开始惊觉有些不对劲。
随着故事的发展,当于辉趴在海儿的腿上谈到三年前为了给她治病而忍痛打掉她腹中胎儿的时候,我终于恍然大悟!
难怪之前于辉总是对小女孩视而不见,难怪她小小年纪眼中却满是与年龄不符的落寞!
……原来那个她根本不是人,是一个小小的鬼魂!
想那三年前,女孩的肉身虽然胎死腹中,但那小小的鬼魂却迟迟不肯去阴间重新投胎,或许是依恋,或许是不甘,总之她在父母身边默默地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三年。
她虽是个鬼,但毕竟只有三岁,一个三岁孩子应该拥有的东西她统统都没有,唯一拥有的只是寂寞。
她渴望父母亲的疼爱,但母亲的魂魄还留在身体里,而父亲的眼中始终只有母亲一个人,他的千般关心,万般爱护,都是属于母亲的,而她在父母的心中,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虽曾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但因胎死腹中,所以连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自然也就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
父亲一心一意地等待着母亲的复活,好重新有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还有点自得其乐,而她——他们的女儿,却成了局外人,连一个拥抱都要不到!
她最终会什么都没有,有的只会被渐渐遗忘,没有人想念她,没有人在乎她,她就如空旷走廊旁班驳墙壁上那个涂鸦图中的小女孩一样孤单……所以,她感到寂寞。
r>于是她向新搬来的小男孩祥仔发出了邀请:“你陪我一起玩啊!
”这是一个天真的蛊惑,很难说她是有心还是无意,虽然是个鬼魂,但她毕竟只有三岁而已。
——一个三岁的孩子能有多少心计和城府?
或许她的初衷不过只是因为寂寞,但她的这一步却粉碎了父母苦盼了六年眼看就要到手的幸福,但却意外成全了她“家”的渴望。
黄泉路上,她从此不再孤单;阴曹地府里,她终于一家大小团圆。
什么是福气?
对于小女孩而言,有父母的疼爱,有“家”就是福气。
影片的结尾,在照相馆里,于辉、海儿和他们的三岁女儿,一家三口照了张全家福,镜头里,照片上, 他们笑靥如花。
他们终于“回家”了。
那小女孩不知道是不是他俩的孩子 但应该是组织派过来阻止他俩开挂续命的 这种续命手法谁也容不下吧。
明显是小女孩拐走小男孩 让警察爸找孩子闯进他俩家里间接破坏了续命计划 设计好了的 不然正好赶上要复活那几天出事 哪有那么多巧合 。
那小女孩不知道是不是他俩的孩子 但应该是组织派过来阻止他俩开挂续命的 这种续命手法谁也容不下吧。
明显是小女孩拐走小男孩 让警察爸找孩子闯进他俩家里间接破坏了续命计划 设计好了的 不然正好赶上要复活那几天出事 哪有那么多巧合 。
那小女孩不知道是不是他俩的孩子 但应该是组织派过来阻止他俩开挂续命的 这种续命手法谁也容不下吧。
明显是小女孩拐走小男孩 让警察爸找孩子闯进他俩家里间接破坏了续命计划 设计好了的 不然正好赶上要复活那几天出事 哪有那么多巧合 。
那小女孩不知道是不是他俩的孩子 但应该是组织派过来阻止他俩开挂续命的 这种续命手法谁也容不下吧。
明显是小女孩拐走小男孩 让警察爸找孩子闯进他俩家里间接破坏了续命计划 设计好了的 不然正好赶上要复活那几天出事 哪有那么多巧合 。
那小女孩不知道是不是他俩的孩子 但应该是组织派过来阻止他俩开挂续命的 这种续命手法谁也容不下吧。
明显是小女孩拐走小男孩 让警察爸找孩子闯进他俩家里间接破坏了续命计划 设计好了的 不然正好赶上要复活那几天出事 哪有那么多巧合 。
是不是中医是组织上派来阻止俩人开挂耍赖的,这种续命手法哪个容得下啊。
小女孩拐走小男孩 促使警察爸找孩子找到黎明家里 间接破坏了黎明给老婆的续命大计 明显是设计好了的 不然正好赶上复要了才出事 哪有那么多巧合 。
就是做法这俩大夫太过了 最后顶多让他俩 这种毕竟不是坏人 所以
《回家》看过,我没有流泪、没有冲击感、没有感叹,但是整整两个星期笑不出来,心仿佛被什么抓住,默默地,感到孤独,感到冷,感到不开心。
每一个镜头在我安静下来的时候,闪现在面前。
无言以对、百口莫辩、恍然、追悔、期待、圆满、怅然若失、无可挽回、终成如意,戏中种种,历历可数。
故事是好故事,表演是好表演。
每一个眼神,每一个镜头都那么完美。
每一个情节都那么引人入胜。
这是一部看了不会让人后悔的电影,因为它是部经典。
这是一部后悔去看的电影,因为它是无可挽回的悲剧。
痛彻心骨,无能为力。
■【失忆】乙一的《动物园》 1.男人总是失忆,梦见自己的妻子。
却被告知妻子已经失踪了。
2.妻子发现别人看不见自己,原来自己是鬼。
3.男子打开车厢,回忆起自己杀了妻子。
因为接受不了,所以失忆了。
4.妻子回忆起丈夫杀死了自己。
■【轮回】泰国(因果报应) 1.杜老爷是个木偶师,死前告诉别人,木偶必须给自己陪葬,否则遭受天谴。
随后烈火焚身。
2.唐老爷觊觎木偶,偷偷拿走了木偶。
然后在河里洗木偶的时候,差点被水鬼抓下去。
幸好有徒弟救了他。
结果木偶再次从水面上浮现出来,他认为这是天意,就把木偶拿走了。
3.结果妻子打扮成木偶的模样,上吊自杀了。
徒弟再次劝说他,他不听。
而后唐老爷请来法师做法驱邪。
4.孙女把木偶的腿弄断了,唐老爷获得同等伤害。
然后他疯了一般砍鬼,结果把火弄倒,自己藏身火海。
5.徒弟和唐老爷儿媳妇搞在了一起。
儿子砍死了奸夫淫妇。
6.孙女抱着木偶跳进河里,儿子也跳进河里去救她。
结果上了岸之后,发现女儿的影子是木偶。
■【回家】(爱情) 1.这栋大厦里有两个住户。
还有一个光明照相馆。
男主发现自己的儿子丢了,怎么找也不找到。
而儿子跟一个红衣小女孩走了。
男主去问另一个住户黎明,结果黎明说,他没有女儿。
2.后来男主不信,偷偷进入他的家,发现他家里有一个浴缸,泡着一个裸体女人。
然后他被黎明发现,打晕捆了起来。
3.后来看见黎明一直照顾生病的妻子。
说她只要泡上三年就会彻底好,而妻子就是用这个办法照顾他三年。
(感人点) 4.结果警察闯进来,把他们带走。
黎明去追车,被车撞死。
而法医却说,这个女人有生理反应,像是或者一样。
他们差一天就能团圆了。
5.男主回去黎明家,观看录像带,发现妻子真的曾经照顾黎明三年。
6.原来那个光明照相馆,是冥河的地方。
红衣小女孩是他俩流产的女儿,他们在那里相遇。
又重看了两遍《回家》(短片就是这点好,可以两遍两遍地重看),现在将导演评论音轨择要附录于此,帮助那些和俺一样不太明白的人答疑解惑。
参于解说者——编剧JOJO、摄影师杜可风、导演陈可辛、影评人X……还有不小可(系我嘅模拟提问嗻)。
不小可: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场景来拍摄影片?
A1:这是一个空虚得近乎废墟的场景,十室九空,象征着时代的变迁,每个人都从原来的地方搬走,身处这样的场景会有一种迷茫感,也能带出恐怖的气氛。
希望营造一个古典怀旧的氛围,使时空的界限变得模糊,不希望让观众一眼看出故事发生的时代,因此选择了5、60年代的一些家具,比如碌架床、古老的梳妆台……一开始这就是一个有问题的世界,暗绿色,阴沉……这不是一般人会进去的空间,有一种奇怪的恐惧感,但是又并不真正刻意出现什么恐怖的东西来吓你,因此如果你有恐惧,那将会是一种玩赏恐怖、心理恐怖。
(杜可风先生对这个选景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他说,因为这个地方离开他的家只有五分钟的路,很方便……)他同时也说,做电影的人,总有一种亲切感和梦在里面,而这个场景与之刚好相反,正体现了对比的重要性。
同时,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同一的,始终是在这个场景里,而且拍摄周期很短,才两三天——时空的集中使他在“光”的发挥上可以更大胆。
他说,莎士比亚以及其他一些作家,他们经典作品中的时间也是同一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扩大故事的空间,加大张力。
这次他为了营造那种绿色的、阴沉的、不清楚的空间视觉,放弃了一般胶片的silver处理(水银?
),选择不经过漂白,让画面色彩平淡、反差不大,目的是为了模糊阴阳的分界,使得“活的人看起来像尸体,尸体看起来又像活人。
”(本片的女主角说,她这部戏最大的难度就在于——“要演一个不像死人的死人。
”)不小可:影片中所有的人都衣着暗色,惟独一个小女孩穿着鲜橙红的衣服,显得尤其荒诞不真实,请问她是于辉和海儿的女儿吗?
或者她是鬼?
A2:她当然是鬼啦,因为海儿的孩子是已经打掉了。
不小可:我一直觉得她像个穿梭早阴界和阳界之间的小鬼,时而出现在大楼顶端,幽幽地朝底下的人挥着手……兔叉你再说她是小鱼我跟你急……时而又跟在于辉屁股后面,时而又眼瞪瞪望住阿祥,问他可不可以陪她玩——也许可以理解为是于辉夫妇在阴间的孩子,也许不必那么狭隘地去规定她的身份,在这个故事中她只是一个旁观者,像所有人间的孩子一样渴望玩伴,而无意去见证什么。
不小可:为什么于辉那一记荒诞的戏剧化的撞车镜头要回环两次?
(难道是为了加深兔叉小朋友的印象不成?
)A3:是这样的,第一次是观众什么也没有看到,就只见到于辉的妻子被带走,然后他挣扎着追出去,被车撞死。
而第二次其实是曾志伟的feed back(回馈啊系嘛),当他在医院听到医师说海儿的头发和指甲还在生长的时候,感觉到于辉的坚持可能是真的有根据,因此开始回过头去想象,在于辉妻子被带走、于辉追出去、于辉被车撞死这一段时间内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他脑中的画面(或者说他得出的结论)就是——于辉一路跑、她的妻子一路醒,他跑、她眨眼,他跑、她的手开始动……最后就差了那么一点点……不小可:那么他的妻子事实上是有没有醒呢?
A4:你可以说她真的醒过,也可以说其实是曾的想象,而她事实上真的可能没有醒过。
(他自己比较倾向于后一种,因为可以自圆其说,不用归结为超自然的力量)——但是他又说,如果是后一种的话,之前海儿还坐在轮椅上时的那一记眨眼,就显得很不合适了,是与后一种解释矛盾的。
他说,香港人是好有逻辑的,他们会追问下去。
但是他自己又不舍得放弃那个眨眼镜头,因为觉得它好powerful(我都系咁样觉得),所以还是保留了。
不小可:但是我觉得过分要求逻辑的好象是导演自己哦,明明已经以灵异片作了市场包装,又要在影片当中极力回避,企图以一个科学的思想来统领全篇,这又何苦呢!
其实只要是不刻意地故造恐怖神怪,是幻觉还是真实又有什么要紧呢!
《异度空间》的罗志良sir也不必对最后小鱼的现身过于耿耿于怀。
不小可:为什么片头、片中和片尾都出现了照相馆的场景?
A5:在我们小的时候,照相馆另外还有一项业务是为年老的、或者卒世的人拍摄遗像——现在是没有了,即使有的话也不会让你知道——所以那个时候照相馆的橱窗里就会有一些相片上面写着“生于……卒于……”,对小孩子来说,看到这些是会产生一些恐惧感的。
在那些空房子里遗留下来的不多的家具之中,很多都是旧相片,这些相片记录着逝去的时光,也会令人觉得不安。
另外,相片这样东西本来是为了让人将美好的一刻留住,因此影象是一个中转站,介于人于鬼之间,就好象孟婆汤,喝完了就要离开了,所以照相馆里红衣小女孩迟迟不肯让照相师照相,因为她不舍得爸爸妈妈。
而海儿的那卷录象带也是她在生死之间的一段暂留。
不小可:这个主意几新鲜哦!
本来我还以为照相馆是喻指时间,进入其中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拍照,但是出来之后再一回头,却发现大门一直是锁着的。
(兔子啊,那天我在MSN上跟你谈起照相馆时,是这样说的——我听导演自己解释说好象是代表过去了的时间,一个阴界与阳界之分。
而且他们说最恐怖的就是,你在一个地方的时候觉得一切正常,但是一出来就发现那里根本不存在。
就好象聊斋里的书生,走出一个宫殿之后回头再一看,变成乱葬冈了。
而三更里的小祥连个乱葬冈都没见到,到处是空无一片。
——结果我这次再去听他们的解说,聊斋的书生固然是我自己打的比方,但是导演他们连前面这几句话都没说过喔!
请问我是怎么听出来的?
真TMD诡异)不小可:本来还想问您关于阿祥失踪的事,现在我想我是明白了。
那天傍晚他是和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一起去了照相馆,等于是在过去的某个时间逗留了几天,等那个小女孩和于辉夫妇拍完照离开(按照孟婆汤的理论就是去投胎了),他却不肯拍照(因为知道拍完就要和他爸爸告别),然后又从照相馆里出来,回到现实当中,回到他爸爸身边,替他盖上一条被子……至于说为什么大人都看不见那个红衣女孩,只有阿祥被邀请和她一起玩,大概是因为小孩子眼睛干净,可以见到一些大人见不到的东西的缘故吧!
不小可:导演啊,还是有问题要继续问你。
我看到三十分钟的时候就开始替你担心,故事都差不多说完了,剩下的60分钟要怎么延续下去呢?
后来因为影片的节奏缓慢,你终于撑到了50分钟……到了51分钟的时候,看到于辉坐在轮椅上被推出来,我突然对你肃然起敬,心想你真是8得了,要用另一种叙事手段延续这个故事了……想不到两分钟后就开始出字幕了……这是我看过的最短的电影……请问你对此有什么意见没有?
给你一分钟时间作自我辩护。
A6:是这样的,这部影片还有另一个一个多钟头的长版本,讲到曾和他老婆的故事,和他儿子的故事。
本来这个故事当中还有一些神怪的仪式,是于辉用来使他老婆复活的,而整个进程也是一个警匪片的架构,是由曾志伟饰演的这个警察追查这件事引出整个故事。
后来删到一个钟头零三分钟,再删到54分钟,在这个删节过程中,曾的故事淡出,曾与他儿子的故事也淡出,只剩下对于辉的执迷的表达。
而同时,我们也觉得不需要再加入神怪的仪式,因为我们想表达的是某些人对爱、或者对世界上某种精神的执着,仪式什么都不是问题,只要信,就可以做到,因此把神怪都扔了。
但是现在的这个短片仍然是一个长篇的架构,有叙事上的起承转合,也有精神上的起承转合,包括你看到的,曾所饰演的警察在最后看到录影带时的那种无奈与内疚。
不小可:导演你这番话真是应该拿去给罗志良sir睇下,你知道他的《枪王》就是毁在警匪架构上,而《异度》也是毁在神怪上。
其实我倒是觉得,假如他不能用90分钟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如和你一样改用60分钟好了。
本来我觉得一部电影太短最大的麻烦就是你永远会担心市面上会有比这个版本更长的版本(兔叉同学的版本比我的只少三分钟,已经够让她抓狂的了),但是听了导演你这一番说话,我真的觉得好庆幸,还好不是90分钟啊!
本来我还怀疑你不能讲好一个长故事,现在我觉得割爱(或者割不爱)才是明智之举啊!
敷衍成章的哪里会有好东西呢!
不过假如于辉被从轮椅上推出来只是一个回忆,并没有下文的话,我觉得还不如不要推出来算了。
兔叉同学插话:“结尾得不太简洁,可能是导演爱不释手的关系。
”导演:是有观众嫌这段过于白了一点,但是又有观众觉得晦涩,会追问“于辉”究竟怎么样了,我想这也是一个controvertial(争议的空间啊系嘛?
明知道俺英文差)。
不小可:曾和他的儿子、于辉和她的妻子——一共两组人物,导演这么安排人物是为了表达什么?
A7:是想用曾对他儿子的反应和于辉对他妻子的反应造成一个对比——是一个爱的主题,有些人对于爱可以有长时间的追求,但是另外一些人,爱就在他身边,他却注意不到。
——这也是一个人鬼对比。
于辉是一个从现实中抽离的人物,疯狂执迷。
他的形象经历过几次转变,开始是一个很神秘的人,然后是疯狂,甚至你觉得他变态,但是到最后你又觉得他其实是个痴情的人。
(老师我差点听成“黐线”,汗)不小可:原来真的是对比啊?
兔叉同学曾经对俺说——“于辉的对妻子近乎偏执的信念跟曾志伟所饰演的角色是一个强烈对比。
落拓失意的差佬独自带着刚刚读小学的儿子小祥搬进一栋(和他一样)破败大厦,自己成日垂头丧气,完全顾不到那样一个空荡恐怖的环境对于小孩子的影响是多么负面,儿子说害怕他也不理,要等到儿子失踪了才想起来四处寻找……所以你说,对于观众来说于辉的行为行为‘荒诞’结局惨烈的故事,在曾这里,是不是一场‘爱的教育’?
”俺当时还不服气,回了这样的话——“俺倒是觉得,两人正好表示了两种对于太太的态度,一个是无论如何都不放她离开,另一个是放她离开了(不知什么原因,也不用知道)。
可能两个人对于生死的观念不一样,一个相信入土为安,另一个相信爱能回天。
很难讲两个人对自己妻子的感情哪个更多一点。
当我看到父子俩一边吃面一边谈论着那块表的一幕,感动程度也不下于看到黎明给他老婆剪头发。
都说曾志伟说话像鸟叫,但是那一刻,这只鸟的语气还真是动听。
”“看到阿祥被尿憋着的时候,当然也责怪过曾,大概每个人小时候都会碰到一点事情,自己以为很重要很害怕,但是家长却不以为意。
但是后来想想,假如曾真的意识到有危险的话,也不会舍得放自己的儿子去承担,所以也不是不关心,只是感情上迟钝了一点,不如做母亲的细心吧。
”“从电影中看得出,曾和他的警局同事的关系不错(他们知道他不赌钱,行动上也很有默契),他自己也是个好人,尽量帮助黎明,虽然他不能完全相信黎明的做法。
——这样一个为人和工作上都不错的警察,何以落魄到带着个孩子搬进空空的大厦呢?
想来也是丧妻之痛使他情愿远离人群,在一个充满回忆的封闭的空间里,不舍得扔掉一块永远也走不了的表。
”俺真是说多错多,点解每次都估唔准导演嘅意思嘅?
兔子你的版本只有51分钟是吧?
估计就是少了我说的这段父子俩吃面的镜头,我吃点亏帮你抄录下来——(不是老师我愿意显白,实在是只有用粤语才能表达那种语气,至于阿祥那种缓慢的语速所造成的非常可爱的效果,您只好自各儿发挥点想象力了。
)曾志伟饰演的差佬和儿子阿祥一起在小食铺吃面。
曾——“老窦同你讲咗几多次啊!
男仔来嘅嘛!
男仔咁冇胆嘅吗?
作乜怕啊?!
”祥——“老窦啊!
如果有人咁眼瞪瞪望住我呢?
”曾——“梗你就眼瞪瞪望番佢喽!
……宾个望你啊?
”祥——“隔壁屋嗰个妹妹喽!
”曾——“妹妹望你都惊啊?!
……快点食!
”祥——“老窦啊!
”曾——“唔?
”祥——“我过阵时大嘅嘞买只表畀你啊!
”曾——“作乜要送表畀我嗻?
”祥——“妈咪送畀你嘅嗰只表整唔番嘅嘞!
”曾——“会行番嘅……好好,你送老窦就要啦,快点食,我开小差出来嘅啊!
……喂,同你讲几多次啊,拿住根羹,喝点汤,干哏哏死你啊!
”曾伸手理理儿子额前的头发——“好味喎?
”后来听到黎明同学对曾说——“你要是真的疼他就不该留他一个人在家了……不好意思,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如果不是你都不会搬来这里住。
”梗我都唔算错到宾多去喎……不小可:导演不如再谈谈今次合作的演员吧!
A8:这次毫不犹豫选了黎明,因为他是香港唯一一个最有古典扮相的人,正是这部戏需要的。
他以前从来没演过这样边缘的角色,这次的表现很出色,表现出了于辉这个人物精神上的几个转折过程。
不小可:摔烂啤酒杯那段我真是击节赞赏!
他充分表现了于辉在信与不信之间挣扎的煎熬,还有被人揭穿又无力反驳的那种神经质。
后来曾说对他说“他们知道我不赌钱”的时候,黎明的眼神和语气中,那种似明非明的惶惑与无辜也表现得非常好。
黎明真是可造之材,千万别让帅给耽误了。
不小可:再问一个,女主角似乎不是香港人?
A9:她是美国的一个舞蹈家(后来发现也是郑佩佩的女儿之一),我觉得一个导演要拍出部好戏是要靠一点运气,这次我们的拍摄周期很短,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女演员很不容易,我们不想找大家熟悉的女演员,因为假如是的话,大家一定觉得她最后肯定会醒过来,就没意思了。
这个女演员真的很适合,因为她是那种一看到就让人产生同情心的人,我们面试的时候叫所有女演员念一分钟的台词,结果她是最打动我们的一个。
整部戏里她都是演一个尸体,没有多少台词,只有最后两分钟才可以以活人形象出场。
——观众在这之前都没有见过于辉和她生前的爱情究竟有多伟大,所以只靠这两分钟要让观众投入并且感动是很难的。
不小可:但是她确实做到了。
“懦弱的女人比坚强独立的女人有福气……你不在的那三年,我一个人孤独地面对整个世界,慢慢地我开始变得坚强、独立,却再也没有了福气……”“如果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宁可死的那个是你,活的那个是我。
因为死的那个,不过是睡了一场觉,活的那个,却要天天受苦。
”这两段话听得我……不小可:讲番轻松一点的话题——这部电影当中有什么好笑的地方吗?
A10:最好笑的地方就是曾像只螃蟹一样,一会儿被绑到电视机上,一会儿被绑到水管上,一会儿又被绑到窗户上……整个屋子都被轮着绑了一遍……不小可:我的朋友(就是兔叉同学)是冲着你去的,结果《回家》不肯独卖,只好“三个一起更”,但是另两更都好难看,为此她郁闷了好一阵子,请你也评价一下另两更好吗?
A11:另两部就真的是灵异片了,讲的是鬼的世界。
但是我这部重点是在于人的,因为我以前也没有拍过灵异片,我只有从我最熟悉的人情着手。
(杜可风也说,重点是在于人的精神。
)——插播电影预告——《三更之轮回》——泰国导演作品,讲两个宗教团体之间的纷争,牵涉好些灵异。
(俺一听就没兴趣)《三更之回忆》——韩国导演作品,讲一对男女,都失忆了,女的不记得回家的路,兜兜转转碰不到丈夫的面,到头来终于碰上了,却揭开了一个骇人的秘密。
(俺有点兴趣,央兔叉告诉我那个骇人的秘密,省7块钱)原来从头到尾只是男的一个人失忆,事实是他杀了他老婆,分尸放在旅行箱里,然后幻想她也失忆了,不知去了哪里。
(两人失忆——挺好的一个点子,到底还是让分尸给毁了。
还好俺没花这七块钱。
)不小可:那你觉得你的这部电影恐怖吗?
导演还没回答,杜可风插嘴——“电影不一定恐怖,合作很恐怖。
”不小可结案陈辞——我喜欢《回家》这个故事,拖了又拖终于还是把感想写了出来(真TMD累)。
我不怕把这个故事的细枝末节原原本本写出来会破坏欣赏愉悦,因为好的恐怖片(据说是恐怖片)就是要在悬念揭开之后才更有感动力。
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来看看,只看《回家》就好,另外两更不要看了。
因为兔叉说,那是干涩的恐怖,她不喜欢。
——评价得切中要害。
不过兔子啊,干涩的恐怖,你不喜欢;那么你是喜欢咸湿的恐怖么?
我受不了了…我让“恐怖片”三个字给骗了,昨天晚上就应该一气呵成看完,那个接受到的反馈才比较真实。
四处搜罗了一下蓝光片源,没找着就在阿b看了一点cut。
前十分钟诡异的配乐以及感受到小朋友在害怕,坏就坏在只看了十分钟。
这种朦朦胧胧隐约认为后面会特别惊悚的感觉,吓得我12点多没敢自己睡,反复做梦。
等到了白天,我已经给了自己太多的暗示和心理准备,肾上腺素飙升,高度的紧绷让我完全不能沉浸在故事里,对演员的表演也无法评价,说不上来是好还是不好。
看完之后,竟然有种,“就这?
”…不是,预期不对等的落差,身体激素的错乱,让我现在心里特别特别不得劲。
到底谁允许《三更之回家》放在恐怖片里,就跟把《戏梦巴黎》放情色片里一样滑稽…明明人家都有在好好讲故事。
苏照彬,你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小女孩一直跟在爸爸后面,小小的好乖哦。
刘伟强和麦兆辉是不是看了这个片子才找黎明演杨锦荣…我敢说,这个片子最大的惊悚感就来自于,黎明讲普通话的腔调特别温柔。
到底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天才。
女演员的牺牲还是蛮大的,需要她表现出空洞感的地方,我都感觉她特别像我小时候集市卖的那种芭比娃娃,最后一段独白听得出来有努力讲了。
黎明是不是得罪造型师了,这个眼镜,不好意思…好几幕我都以为是林国斌演的。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正常情况下讲,我应该很能get黎明这个角色,一款精神脆弱的鳏夫,但是好像我对“恐怖片”这个标签的偏激心理预期,彻底盖过了演员的表演,现在对角色印象就是癫癫的。
(再次狗美拿塞)自己吓自己之下,回味一下现在觉得黎明(角色)有一点恐怖。
想知道们学中医的朋友,看完这个片子怎么说…其实很好看啊,四星!
等忘的差不多了,再平常心拿出来看一次好了,唉。
-完了,我今晚肯定会做噩梦。
一般人连贯看完可能,啊原来也不恐怖,还蛮痴情的男主。
我这样一通操作,心理压力反而扭曲了男主imagine,直接反向操作。
- -来自4月6号偶然在杨锦荣广场看到于辉,我还是会下意识害怕,没办法了。
后来我想想,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我看过《僵尸》,我对梅姨的情感色彩是贬义的,于辉没有害别人(还很可怜),但我太能联想了。
另一个是于辉把女主角放在地上清洗,虽然是因为此刻他濒临崩溃,但这个行为好像对待牲畜,我有点不能接受。
陈可辛可能没想到,他自己都怕鬼,就拍前边十分钟拿来唬人的,根本不是恐怖片的电影,还能真的吓到人…🤦♀️
不喜欢韩国和泰国的 回家又比较一般
只看了《三更》,非常好,其他两个看了评论不太好,不能单独打分么?《三更》可以 5 星
1.死的那个人,就像常常的睡了一觉,而活着的那个人,却天天生活在噩梦里。
【金知云】的《失忆》和【陈可辛】的《回家》 … 皆有独到之处;前者注重于整体剪辑和配乐,后者注重在构思和想象!至于【郎斯·尼美毕达】的《轮回》 … 我看实在无聊 ~—— 3 —— 🔴 2002 🔵 中国·香港【2018年 1月【🟢】【➊】】【2018 ▲ 15】【《三更》·系列 第1部 作品】【≈ 140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三部小烂片变一部大烂片的故事
没觉得多恐怖,更没觉得多深远
02年的电影18年看还是太老。故事一1分,故事二0分,故事三2分。
看不出来黎明演得哪儿好了,凭什么凭这部当影帝啊。佯装恐怖片的爱情片,结局还是挺可惜的,缘悭一面。
单就回家来看,紧凑工整,两户人的戏却不断制造悬疑,环环相扣。都说黎明演的好……可是分明独白回忆的地方像小学朗诵,语音语调非常幼稚……但是克制木讷的地方又冷静的变态。相比之下曾就较为自然了。小男孩演的也还不错。结尾的录像给人无限遐想,点睛之笔。这个场景应该和黑白道的大厦是同一座。
有点不知所云。
第一段差点睡着,第二段直接睡着,第三段又睡了个回笼觉。
两星:《回家》★★★☆《失忆》★☆《轮回》★☆。平均★★
只有第一集能看。
仿佛商量好了一样,大家都用公式做题:死水般的深绿滤镜、窄房里自说自话/和鬼魂对话的男人和散而慢的叙事节奏;结果横向一对比,居然是金知云还相对能看点。
这么高的星是给陈可辛最后一个故事,开始看着没有感觉,最后一家人的合影时突然就感动了,看完以后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
尤其喜歡陳可辛的部份。愛,真的能感動上天麽。
终于开始补港鬼。三个故事都是慢节奏的,整个电影都是残片的色调。其实作为鬼片,有些太过悠长文艺,没什么吓点也没什么槽点,看得淡淡地……对《回家》这个故事有些期待值过高了,没有被触动到。
喜欢黎明那个,像爱情更多
回家一己之力填平了其他两个杂作
作为恐怖片,连我都没有吓到。主要是故弄玄虚居多,最后一篇《回家》对人性上其实有可以深究的地方,拍的还蛮有意思的,但是设置了小孩又没头没尾,使结构散掉了,比较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