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Tamana Ayazi,马赛尔·梅特尔谢芬
主演:Zarifa Ghafari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西方军队撤离后,阿富汗最年轻的女市长冒着生命危险带领下一代阿富汗人争取受教育的权利。详细 >
难得有第一手塔利班视角的纪录片,故事本身十分动人,可是很多地方确只是浅尝辄止,不免有些遗憾。
历史倒退如此容易,只需短短几天,女性就不再允许独自出门、不允许上学。扎丽法身处上层阶级、拥有硕士学历、是第一位女性市长、携全家逃难到德国,所以这又是她背离底层人民的原罪了吗?在阿富汗,不拥有相对的有利条件,女性的声音能发出吗?评论里某些评判言论未免也太理想化了。
逃离阿富汗
哎无力无尽的叹息
和当下的情况很应景,只是他为女性而战,我们为自己的自由而战。改变压迫与不公,非常艰难,我们做的还不够。对于她,我一切都很喜欢,只是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放弃她的保镖兼司机,保镖为她出生入死,把她当家人,但她好像只把她当个保镖或司机~ 甚至没有给他基本的尊重,这件事被她处理的,多少有点政客的冷血
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向上
时代面前都是一粒沙,落到个体头上就是一座山。对个体的选择可以延伸出各种视角。问题是真的有救世主吗?什么样的土壤容易促生宗教狂热?如果只能在自由和教条之间做选择,那有没有相对先进,至少已被验证的世俗教条?
技术上拍得很一般。但看完谁能不说一句男的真晦气呢。
可能最大的特色就是拍到了喀布尔陷落之后的样子。女主最后说:让我们重建这个国家,选出女总统,把男人都锁在家里,周围的人都笑了,我完全笑不出来,女主来自上层阶级,抛头露面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呼吁结果父亲被暗杀,其他普通女性过的是什么日子
素材组织的不理想,对人物的挖掘很浅。内心思想源头以及核心政治诉求都很表面化和公式化。但被影片用作反衬的塔利班一方,仔细观看,却能从中意外地发现其成功执政的部分碎片信息。所以,这些失败的从政者们以这样的执政能力,确实无法赢得更广大民众的真诚支持。这些空中楼阁般的所谓政治理念,与塔利班的强大意识形态攻势相比差的太远。
男人们因为绝望加入塔利班,妇女们因为塔利班绝望
原始与现代,极端与文明的激烈碰撞。
明明是拜登的声音然后写成川普的,美国人真厉害
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自己不做任何反省和改變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摄影调度和把控之精准,让我进开头的时候甚至有种误入剧情片的错觉,对这位女市长的好感自她升职国防部后消失殆尽,玛索姆之珍贵,才是我心中这部纪录片的意义
话题有些沉重……女性,阿富汗,未知的生死 经历过lockdown都知道不确定性意味着什么,尤其是这种不确定直指生死,我不知道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是怎么看待生活,怎么想象未来的
阿富汗的乱纪元又来了
围绕阿富汗前政府“最后一名”女性市长的片子,但影片同时也交代了对于塔利班一方的关注,而这两者都在为所谓的理念而坚持着,ta们都在用“正当性”——“诉诸社会价值观”的方式——来维护着自己所坚持的,只不过一方从普遍认可的社会价值观来诠释,一方倾向鼓吹全新的社会价值观——女性主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带来对峙的状态之时,也带来了对抗“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但一旦撤走对抗力量之后,“和平状态”的到来是否真得应该喝彩“新时代”?是否应该谨醒后续的清洗以及任何初级阶段时期的洗脑教育?
对塔利班当然是持批判立场的,但对于女市长似乎也并不是全盘肯定,至少塔利班和女市长都是具有政治作秀的成分在的,导演实际上是在追问为什么塔利班会夺权。以女市长为代表的塔利班政府高层看上去在追求女性平权等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但阿富汗社会更加严重的问题比如贫困、腐败等问题却被政府避而不谈,这也许是塔利班能够夺权的真实原因吧
阿富汗女市长的执政和逃离。动荡中,贫民是最无助的。主人公起码可以政治避难,留在阿富汗的只有痛苦。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难得有第一手塔利班视角的纪录片,故事本身十分动人,可是很多地方确只是浅尝辄止,不免有些遗憾。
历史倒退如此容易,只需短短几天,女性就不再允许独自出门、不允许上学。扎丽法身处上层阶级、拥有硕士学历、是第一位女性市长、携全家逃难到德国,所以这又是她背离底层人民的原罪了吗?在阿富汗,不拥有相对的有利条件,女性的声音能发出吗?评论里某些评判言论未免也太理想化了。
逃离阿富汗
哎无力无尽的叹息
和当下的情况很应景,只是他为女性而战,我们为自己的自由而战。改变压迫与不公,非常艰难,我们做的还不够。对于她,我一切都很喜欢,只是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放弃她的保镖兼司机,保镖为她出生入死,把她当家人,但她好像只把她当个保镖或司机~ 甚至没有给他基本的尊重,这件事被她处理的,多少有点政客的冷血
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向上
时代面前都是一粒沙,落到个体头上就是一座山。对个体的选择可以延伸出各种视角。问题是真的有救世主吗?什么样的土壤容易促生宗教狂热?如果只能在自由和教条之间做选择,那有没有相对先进,至少已被验证的世俗教条?
技术上拍得很一般。但看完谁能不说一句男的真晦气呢。
可能最大的特色就是拍到了喀布尔陷落之后的样子。女主最后说:让我们重建这个国家,选出女总统,把男人都锁在家里,周围的人都笑了,我完全笑不出来,女主来自上层阶级,抛头露面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呼吁结果父亲被暗杀,其他普通女性过的是什么日子
素材组织的不理想,对人物的挖掘很浅。内心思想源头以及核心政治诉求都很表面化和公式化。但被影片用作反衬的塔利班一方,仔细观看,却能从中意外地发现其成功执政的部分碎片信息。所以,这些失败的从政者们以这样的执政能力,确实无法赢得更广大民众的真诚支持。这些空中楼阁般的所谓政治理念,与塔利班的强大意识形态攻势相比差的太远。
男人们因为绝望加入塔利班,妇女们因为塔利班绝望
原始与现代,极端与文明的激烈碰撞。
明明是拜登的声音然后写成川普的,美国人真厉害
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自己不做任何反省和改變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摄影调度和把控之精准,让我进开头的时候甚至有种误入剧情片的错觉,对这位女市长的好感自她升职国防部后消失殆尽,玛索姆之珍贵,才是我心中这部纪录片的意义
话题有些沉重……女性,阿富汗,未知的生死 经历过lockdown都知道不确定性意味着什么,尤其是这种不确定直指生死,我不知道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是怎么看待生活,怎么想象未来的
阿富汗的乱纪元又来了
围绕阿富汗前政府“最后一名”女性市长的片子,但影片同时也交代了对于塔利班一方的关注,而这两者都在为所谓的理念而坚持着,ta们都在用“正当性”——“诉诸社会价值观”的方式——来维护着自己所坚持的,只不过一方从普遍认可的社会价值观来诠释,一方倾向鼓吹全新的社会价值观——女性主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带来对峙的状态之时,也带来了对抗“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但一旦撤走对抗力量之后,“和平状态”的到来是否真得应该喝彩“新时代”?是否应该谨醒后续的清洗以及任何初级阶段时期的洗脑教育?
对塔利班当然是持批判立场的,但对于女市长似乎也并不是全盘肯定,至少塔利班和女市长都是具有政治作秀的成分在的,导演实际上是在追问为什么塔利班会夺权。以女市长为代表的塔利班政府高层看上去在追求女性平权等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但阿富汗社会更加严重的问题比如贫困、腐败等问题却被政府避而不谈,这也许是塔利班能够夺权的真实原因吧
阿富汗女市长的执政和逃离。动荡中,贫民是最无助的。主人公起码可以政治避难,留在阿富汗的只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