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星】
1、形式比较新颖的电影,也是一部讲述如何拍摄电影的电影,不过更多聚焦于剧本的写作,以及幕后的导演、制作、每一个小节2、画面一直是亮棕色的,非常阳光、明亮,给人乐观、心情好的感觉。
看标签有“喜剧”,有看出来一点,但不是很明显03、这里面有很多种类人,有喜欢打赌来引起别人注意的人(他从楼顶跳下来,就因为他和下面的一堆人打赌);有喜欢拍照📸的战地记者,他喜欢那个美女演员;有喜欢虐桥段的女演员;有军队长官,否认一切事实,封锁消息;有一堆天才,用仪器发明了各种东西,还可以把美国的星条旗投影到月亮上,他们还玩永远不会结束的名字接龙4、画面很好看,画面精美,这可能是这电影的特色和长处,短处是剧情没啥意思,非常松散,像散文一样,这电影用作沙漠旅游的宣传PPT还比较好,用来看有点无聊
分镜分画面
美国军队
黑白电影
墙上画框动图
层层嵌套,一大一小
镜子反射刷牙,聚焦
外星人👽来后,政府组织勘察
小行星城,亮黄色格调
“卖弄玄虚”“流于表面”“越来越韦斯安德森,越来越不韦斯安德森”哈哈哈哈,其实这部倒没有不加克制的精致,反而像他第一部《瓶装火箭》沙漠与阴凉很配怅然若失、孤独的感觉。
孤独的两人在窗与窗之间相遇,他失去了妻子,用煎饼档烫手,她念着悲伤的台词,躺在浴室里自杀,they both r in grief。
学校里没人陪他们玩高难度背人名游戏的天才怪胎们相遇在沙漠小镇,他们只能爱上彼此。
没人关心的三流作家写出名垂千古的广播剧,然后车祸死去。
“她是个不错的喜剧演员”,其实她演的念的台词都是最悲伤的东西。
寡姐被女儿看到偷情并承认后,准备自杀,花掉的眼妆,散落的药丸将军宣布封禁继续,人们暴乱狂欢那个镜头,在混乱中也保持着对称“如果你不能入睡那你也永远不会醒来”,入睡-梦/诗歌/电影,醒来-现实,如果不能把电影看进去,那对现实也不会真的理解或愿意去试着理解“我不是把它演成一个外星人,我是把它演成一个隐喻,我不会固定它的意思”像是在说这个片子内容的散乱,但那不是男主或导演同意的,他们要为这出戏找出一个理解,“i still dont understand this play”,混子演员的回答是"just keep on telling the story",我没法为角色的伤心,破碎设定一个唯一答案,这个答案曾经被你填成是站在楼对面,窗对面的那个你深爱的人,可他离开了。
关于人的事(不同于cosmos wilderness)最难的就在于此:你需要在唯一答案破碎之后继续活下去(just keep on telling the story)再找不能唯一的答案。
也许过程本身就是意义所在,继续演这出戏,继续过生活。
男主离开片场之后跟外星人扮演者、混子演员、前妻演员的三段戏可以理解为对这个故事的剖析,在片场之外=在电影之外男主走出片场,在楼梯碰见自己妻子的演员(楼梯对面与传窗户对面呼应),这段像是一个电影元叙事版的奥德修斯下到冥府见到母亲。
这段元叙事挺好的,像是作者用造物的力量打破人物的命运为笔下的角色再提供一段告别外星人,核弹这种元素对于很现代性的库布里克来说恰到好处,但对韦斯安德森来说融合放进电影里就很有意思了不是说是广播剧吗,那怎么还有拍出来的画面“这不是我被人打了,这是眼妆”应该是演员在戏里的出戏。
"i still dont understand the play"act n.幕
模仿韦斯安德森生成影像、“韦氏美学”四个字反复被提起、可复制的滤镜、配乐,高度的重复逐渐变成了一种审美疲劳……最近感觉韦斯安德森已经进入下一个level了
从上一部法兰西特派就能感觉到,韦斯安德森一方面在延续自己的美学,推向极致每一个镜头都很“刻意”,这种“刻意”放在电影里来看并不突兀,反而可以不断回放解析;另一方面,在故事的呈现上,也在不断尝试新的形式剥离出美学的层面,电影的叙事呈现了一场“戏中戏”,观众和演员一起在戏剧中不断跳进跳出韦斯安德森也在逐渐在文本上寻找自己的风格,偏离“讲故事”的任务,更像不注重叙事的文学作品从《小行星城》上就体现在语速很快、专业术语连篇You can’t wake up,if you don’t fall asleep.外界荒诞,内心混乱剧里剧外,这都是我们的生存现状“为什么不问问外星人关于宇宙的奥秘之类的呢?
”“难道在宇宙的荒野太不应该存在某种答案吗”男主角离开拍摄现场,撕下道具胡子,带着自身或是角色自身的自我怀疑,想要知道the meaning of life“我还是不知道怎么演”“不重要,继续演就行了”继续演,继续带着一头雾水演下去继续在迷雾中走下去继续在梦中睡去早晚有一天会醒来的
20年以后,会有人记得这部不正经的电影。
之所以,因为它是电影史上一次不正经的尝试。
哪怕他并不成功,也正是因为他并不成功,才更加彰显了这次试探的价值和勇气。
非常安德森。
也只有安德森能拍出这样。
像话剧一般唯美的。
电影也只有安德森有这样的号召力。
这都是一群什么样的老戏骨?
阿甘汤姆汉克斯。
黑寡妇斯嘉丽约翰逊。
绿巨人爱德华诺顿。
西部世界的杰弗里怀特。
绝命毒师布莱恩。
还有那个阿德里安布罗迪。
这一群人竟然不是为了一个好莱坞的商业大片?
紧紧聚集在小行星城里。
说是一座城,其实是一个破落的村庄。
没有炫酷的特效。
也没有刺激的剧情。
甚至没有激扬的音乐。
是的,这是一部没有背景音乐的电影。
用角色的肉身的演绎和平实的语言撑起了。
故事的起承转合。
这一套人马好像刚刚从。
布达佩斯大饭店里赶来。
我说怎么这么眼熟?
也是这群人追随着安德森。
表面上是凌乱的黑白两条叙事线。
骨子里却是被年龄催眠的生命在淡雅而诗意的流淌。
结束了为期近一月的小行星城之旅。
当他们戴上纸箱望57年一见来自1600亿公里外的三颗星时,电影外的我也戴上了顺丰的两倍大于它们的寄件纸箱,期待因此可以看到3200亿公里外的六颗星,且是两倍的亮度。
而恍惚地低头某刻,不远半尺多的眼前竟真闪烁了快速一下的极亮光点。
Watson analisse←→nostaw/nostalgia essilana 电影中的戏剧中的冰淇淋桥段一定是诺顿(戏剧编剧)与舒瓦兹曼(戏剧演员)共用一勺吃勺勺冰凉的醋栗冰激凌的结晶(btw先吃冰激凌又接吻的俩家伙真是冰火两重天呢)↑勺子一勾勾 小狗(tip:诺顿在犬之岛的之一角色)就上钩↓——“Cool and delicious. ”于是舒瓦兹曼也用同根勺子尝了一口 紧接就被诺顿抢走勺子挖了一大口冰激凌自己吃一半又递给舒瓦兹曼 结果被五指紧并地拒绝(其实松了根小指所以互吃口水这事还有余地……明明是你先勾引爱德华的好吧詹森??) 被拒绝后于是不矜持地把整根都塞入嘴巴……↓——You're perfect. (开始脱裤子)——Okay?——Okay. ……🚬 好的,加油站前不止可以点火抽烟,还可以在打火机没油的时候引了油枪开盖注油点火抽烟。
舒瓦兹曼的车上印了“法兰西出版社” “这是条被压扁了的死蛇”与“看到一只土狼被一辆有14个轮子的大车压成了肉饼”殊途同归而 又“希望土狼不会把她(⅓骨灰盒)挖出来” “Who needs to pee? ”的餐馆不雅语被慢热仔幻听“speed”于是正经开始大讲车辆事故的原因起来 15分钟是6200个小时!搞笑又贴境——对于没赶上巴士就被滞留要直到也许周日早晨又巧合了一定周日早晨走不了的alien(covid)事件的西部乐队来说 迟到(晚出小区)15分钟又何尝不是面临封禁隔离258⅓天呢↓←(这同样三关一种对妈妈的想念 她离开我们15分钟就像离开6200个小时那么漫长)(tip:1955年9月23日他们错过的那班车是周五)——Exactly, that's not your fault. 于是有了被隔离中食物短缺的发问“如果你们现在能吃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你们会吃什么?
”↑不过这也使蒙塔纳牛仔邂逅了小old Dwight与Miss. 琼(也不知道一下巴士又缩回车门到底在偷看哪个) ——“现在我就像一朵被剪掉的牵牛花一样枯萎了。
”——“枯萎是一种现象,它出现在petal, leaf or stem...”←真的不是韦斯的老婆在狂正经地安慰他吗 慢热仔观探原子弹爆炸试验的镜头紧接一个目视观众的回头传达一种韦斯的态度 慢热仔收到小斯嘉丽微颤双眉的“招呼”羞得低头大吸几口奶昔 又时而扭头“睥睨”偷瞥 瞥完再嗦两口…… 被舒瓦兹曼偷拍完又听取他一番犟嘴的斯嘉丽发语“先给我印一份,我允许了再发。
” 表情快速绽了半秒笑 明显被他的风趣吸引到 “got whipped with a maple switch twice a week”亿万翻作“每周被枫木开关电两次”一头雾水 也许应该是“每周被(母亲用)枫木条抽两次”“我父亲为结束战争而参战,结果事与愿违,他又留下什么?
——那归来时,插着旗帜的松木盒。
” 而目睹二战惨状的男人为逃避战争又穿着草裙扮女人在棕榈树下起舞——“That was life. ”←非常茨威格式的忧伤 以及国内骨灰盒也首要为松木制作 东西南北来回都射不中罪犯的警察在射外星人体魄的靶子以及 与民众起冲突上倒颇有一套 like3个小女孩也为博得她们注意而"bbi/beeps"的奇形怪鸟 ←真的不觉得是她们作为圣公会教徒来说已在“天堂”而之于无神论者是骨灰分盛3只塑料碗(保鲜盒)的妈妈的化身吗 谁知道演发现被抓拍于是摆了pose的外星人是杰夫高布伦?? 不过也许 那五千年前栽落地球的小行星只是外星人举办“宇宙杯”没有射门成功的一颗足球将疫情席卷美国形同外星人莅临 这二者确实都发生了相同的导致不可思议的隔离↓“也许我们应该直接走出去,我不信他们不杀人就能阻止我们。
”,汉克斯对于美方的囚禁提出了隐约而直接的关于疫情的回答 施瑞博尔演韦斯的电影恰到极其的好处 那段捍卫“死亡射线”前看看士兵看看激光枪又看看士兵稍垂眼思考就喝掉Martini的一系列表演真是太酷了“我们已经不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了”“stand down! stand!——down,,”←这个拖音太表现这句精妙的台词了 那 是“退下!” 还是“捍卫!——下,,”?
喔喔喔!仅仅停顿一下就展露了相反的两个意思——“总是要讲'你猜我敢不敢',为的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你总是要挑出点事来?
”——“我不知道。
也许是因为我害怕,如果不这样,就没有人会,注意到我位于,宇宙中的存在。
”与儿子和解后的施瑞博尔或者说 理解了儿子缺乏真正的关注后他已 已然变得超级伟岸——“(谁敢没收我儿子的发明,)try IT. ”汉克斯说他虽然欢迎女婿一家在他家住 但真的不喜欢女婿在他家住 在我强行曲解之下可以理会为他日常在搞如饼干骑士母亲一般的已婚女人……因为也,他前面去敲了斯嘉丽的门且进行一番老男人的搭讪撩术陈词 Mercedes Ford的名字真是救命的组接 以及两次及更多次的“凯迪拉克”也太“广”了 Did you do the green? 于是画面整体呈现了绿光 开头诺顿介绍舞台左侧就看向舞台左侧 于是被介绍的场景就成了摄影机 反而呈现后景即将作为舞台右侧被介绍的场景的错位手法 慢热仔:episcopalian?
os:没听过,(新单词,)慢热的我逃开爸爸和外公的视线纪录一下。
01:12:24附近的Skip在IMDb上显示为人名,不过亿万同人把从Skip妈妈Mrs. Weatherford口中讲出的“Skip!”翻成“下个问题”,结合前句Shelly Borden“你俩之间有什么恋情吗”的发问,这个回答竟产生了Ricky Cho与她有一腿的隐约笑果。
←你俩之间有什么恋情吗在暗示过沙滩上的谁……不过“Ricky's cousin Chip”那后部出现的Skip(♂)会是Ricky's sister吗(笑) 舒瓦兹曼所拍斯嘉丽的浴室照与同样产自他手的外星人被抓拍照对称得如出一辙 而拍斯嘉丽的出浴照也是因为舒瓦兹曼初遇亡妻就是目睹她“穿着泳衣在生锈的逃生梯上沐浴(比我相机的位置低一截半的台阶←结合舒瓦兹曼挂脖子上相机的位置这不正经也写得真是含蓄,,)” 被三番打断备课内容的教学新手Miss. 琼在她的心动对象蒙塔纳牛仔走过来讲先前被逮到抽烟的吃错药的柯南式的old Dwight正在写一首小曲 就轻易“纵容”了他们好bro小队的演奏要 笑疯了(第二次上演)↑十足理由怀疑蒙塔纳牛仔对老Dwight有超越bro的情感以及Dr. 蒂尔达与慢热仔的呼之欲出老幼相送秋波不得不暗想致敬本杰明巴顿奇事)韦斯安德森也埋了太多暧昧感情戏了吧 每个被授勋前展示自己科技成果的body旁边都凑近着好奇的小old Dwight “howdy”也应该是“hello”更招引注意力的称法 小施瑞博尔从平房顶跳下踢倒的垃圾桶盖上疑似印有月球表面色的世界地图背影 苏格兰棋盘餐桌上的“位已预订”自然被我强行解读为小斯嘉丽给心仪的慢热仔占了离自己超近的座 为什么不是对面或者旁边?
旁边可需要转90°头才能看到而对面则距离更远!
斜角既是他们此刻飘忽的关系又是垂直⊥形状←且慢热仔坐下后把牛奶横在了他与小斯嘉丽中间以做分隔 加油枪般的硕大电话式无线电(根本就是油枪吧伙计!)在后景被摇摇晃晃出将军的“stand down”不要太笑斯嘉丽说饼干骑士老妈喜欢她演那个角色很少有人喜欢 那一刻她得到了少有的肯定与慰藉 此刻解说电影的演员还想打破演员(甚至并非观众,而是不自知戏中戏或曰自知、但戏弄观众不自知的-)的第四堵墙结果插足失败。
“你只记得我在后视镜里模糊的影子”的戏剧独白与“有了后视镜 前方视野即清晰”的广告词一脉相承——那都是让我们不要回头 但其实表达了可能相反的也许两种意思 一个是不回头就不会那么陷入感情危机但通过后视镜只能看到模糊的美好物;另种意思为通过后视镜不再需要回头查探路况导致顾后无法瞻前使自己陷入安全危机而只需要轻轻一瞥后视镜就可以专注前方。
←区别就在于路况是确认一下就好,而你的影子必须回头才可以更珍重地珍视。
“眼部的淤青是为了让我更代入角色的油彩”与“我更喜欢演受虐的、悲惨的酗酒者”也暗——以及,“我经历过一些暴力的男人,从我的父亲、哥哥和叔叔开始”(在公共淋浴旁与饼干骑士老妈见面时又从先前的左眼油彩变作了右眼油彩) 对⅓骨灰盒做法召唤妈妈的桥段往里面撒的魔药就是说佐料?? 而且一定要有一场戏促成两个内向的人互相靠近←例如唱着外星人歌就跳起了缩短Miss. 琼与蒙塔纳牛仔肉体距离的舞 且红灯变作绿灯(转播摄像机)的通畅也喻指大家内心情感的释放(tip:修不了汽车也修不了闭路电视的汽修工)↑又例如观星的慢热仔与小斯嘉丽在各自礼让观星的先后时突然起了一阵的仪器故障于是——在“观测型”的遮挡下他们有了面颊的真实碰撞——“Stop helping us. We're in grief. ”——“Me, too. ”↑↓——“Use your grief. ”——“For a rehearsal? I'm not even in this picture. ”←舒瓦兹曼表明生活已经够让我悲痛欲绝了 你还要我为一部我并没有出演的电影“更悲伤一点”帮你去彩排台词?
可他还是照做了 噢多么心动的一刻 选择 忘却过往的悲伤 去开启一段新的生活↓——“Like we're doomed. ”——“Maybe we are. ”斯嘉丽在讲这句台词时候并没有按照green导演的妻子要求的关窗 她已然也决定鼓起勇气全然面对过往的创伤了 这当然 这当然也是green导演对待妻子的态度 韦斯·安德森在他的电影中从未停止过描绘逃离——出走的水手、在酒店度过余生的富翁、住片场十年的导演。
一旦有一丁点罅隙,就要毫不争吵地我爆炸式遁入私密的舒适空间,好像曾经一切都不存在……不过当然不,脆弱敏感的他们只是预示了最终将会分道的结局且不愿面对,他们内心清楚得很自己这是恶化感情的行为。
——“But not like before?”生活中没有勇气面对的green导演 在自己导演的戏剧安排了角色直面创伤与矛盾等一切问题危机的浓墨重彩一笔 当然 这也是真正本片《小行星城》的导演韦斯 所轻描淡写的一笔 “小行星城”变更“美国外星人登陆点”让小old Dwight掂起自己的一把美金真是笑死了 也许他在不止要买n个大半足球场的空地 也要去自动贩卖机添两包烟拿来抽吧🤳 慢热仔用最先进最先进也许可以在月球上打星际广告的发明 在月球上最终投影了“W.S+D.C”的浪漫表白 紧接于夜空下与小斯嘉丽热吻(lobby boyOS:这希肯卢珀基金当作目睹少儿不宜的精神补偿给我独吞算了) unknown的导致汽车瘫痪的未知配件也在暴乱中调皮地躁动起来(也许它也是外星来物 也许汉克斯女儿是带来它的外星人 Whoknows?) 滑稽保镖这会在斯嘉丽旁边作秀维稳场面 一会又躲到瞭望台后面握枪露丑态 接着趁慌乱便择路而逃了哒哒哒 三个小女孩在先前的名字寓意与讲话内容和吼叫方式就显示了“女巫”风格 而当她们以自己的方式最终埋葬妈妈且为她祈祷祝福后 一切都回归了礼貌的正常另(尾声):你知道什么是“如此令人作呕的浪费”吗?
那就是猝然结束自己的生命——“想想那些人,想想那些地方,想想你能看到的世界,Dolores(西部世界同名角色的饰演者从小就遭受多年的性虐待).”——“I’ve already seen it. ” 我不会选择在浴缸中如此结束生命了 但不是因为你悲伤的台词演绎 是你 我遇到了你另另:Dr.希肯卢珀在小天才科学家们的秘密基地隐晦表达了她对慢热仔的感情 也许早在“有时我在想,我是否真的希望有孩子”的台词就见了雏形 不过她在秘密基地真心讲出来许多不敢说的“秘密”不过 慢热仔也早心有所属尽管 尽管“我觉得在你的眼睛里面,我看到了宇宙的光点。
”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7922.html“故事从一条墨带开始”,讲述者命名了故事开始的标志;“我再也不相信上帝了。
”14岁的伍德罗说完,一家人坐上汽车驶离了“小行星城”,这是一个故事乃至电影最后的终结。
从故事从墨带开始,到不相信上帝结束,韦斯·安德森明白地构建了关于“小行星城”的进入和离开,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但是这并非是电影的结束,作为最高层次的“电影”统摄着“戏中戏”的结构,故事的结束往往意味着电影留下了更大的空间:韦斯·安德森用嵌套的结构,是要打通故事和电影之间的隔阂,让它们自由出入?
还是阻止故事向电影文本的溢出,从而让电影成为更具开放性的故事?
在形式上,“戏中戏”的嵌套是明显的:帷幕拉开,面对摄像机和各种设备,讲述者站在舞台上讲述着这出戏:“将我们带入到后台,在美国舞台上从头到尾展示创作过程。
”接着他说:“故事从一条墨带开始。
”但是这个所说的故事还不是“小行星城”最核心的部分,讲述者的介绍引出的是这出戏有关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剧作家康拉德·厄普,故事进入第二幕之前才出现的导演舒伯特·格林,当然对于这出戏来说,还有很多的演员,奥古·斯汀贝克便是其中的演员,他进入到剧场和厄普相遇,穿着军装的奥古便告知厄普自己不是军人而是乐手,之后他戴上了假的胡子,胸前挂上了相机才成为这出戏中的奥古,一个在小行星城里带着孩子们的摄影师。
当然,在厄普最初出现在打字机旁的时候,他说到了自己作为创作者要创作的“小行星城”这出戏,一方面是戏所需要的场景,包括有十二个凳子的便餐厅、单聚加油站、十间小屋的汽车旅馆、最高峰一万一千英尺的战斧山脉、高速公路立交桥,这些组成了“小行星城”的场景;另一方面则是演员,他们是奥古和他14岁的儿子伍德罗,40岁的电影演员米奇·坎贝尔和她15岁的女儿戴娜,教师琼·道格拉斯和农场工人蒙大拿,五星上将格里夫·吉布森等。
“故事发生在1955年9月……”在介绍完三幕戏发生的时间之后,“小行星城”这出戏便拉开了帷幕,和之前对这出戏的介绍呈现为黑白不同,“小行星城”的色彩是彩色的,这是戏里戏外的区别,故事由此正式进入到“小行星城”这出戏中,由此“戏中戏”的结构也得以在最直观的意义上被建立起来。
这个嵌套结构的层次是这样的:“小行星城”这个戏处在最里面,它的外面是厄普、舒伯特和演员所在的塔金顿剧院,但是这并非是只有两个层级的结构,韦斯·安德森将这两个层次的结构再次延伸,从戏外来说,讲述者站在舞台上,或者在画面右下角介绍厄普和它的戏剧创作,可以视为另一个嵌套;从戏的内部来说,坎贝尔是一个演员,她既是演出“小行星城”里的演员,也是在“小行星城”里拿着剧本背着台词的演员,这就具有了双重性,奥古背着相机,拍着照片,也拿起了坎贝尔的剧本念出了台词,可以说,他们一起进入到某部剧中,那么他们所形成的是另一个嵌套;而当讲述者在WXYZ电影频道介绍这出戏,他也成为了韦斯·安德森电影中的演员。
所以,这是一个从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到WXYZ电影频道的介绍,从厄普编剧、舒伯特导演、各演员在塔金顿剧院讨论和演出到“小行星城”故事的正式上演,再到坎贝尔和奥吉熟悉剧本和台词,这个戏中戏的嵌套结构至少有五层。
韦斯·安德森构建如此繁复的“戏中戏”结构,其用意何在?
讲述者的介绍揭开了这个谜底,“小行星城并不存在,而是专门为这次广播创作的虚构戏剧。
人物是虚构的,文本是假设的,事件是杜撰的,但它们共同演绎了现代戏剧作品内部运作的真实情况。
”也就是说,不同维度和层次的戏中戏都是戏剧,它们指向的是戏剧本体论:一出戏剧是如何运作的。
如果从最浅显的层面来说,一出戏剧的内部运作无非是创作、排练和演出,其中涉及到的是创作者、导演和演员,以及场景的布置、情节的推进等等,这样一个浅显的东西为什么韦斯·安德森要将其展现出来?
实际上当讲述者认为不管是戏中戏还是戏外戏都指向了戏剧本体论这一核心问题,无数张网络反而形成了戏剧真正繁复的结构:它们绝不是层次清晰地被一一呈现,而是在虚构和真实、此处和他处中形成了含混的故事,而这种含混性才是戏剧真正的魅力。
所谓打乱,所谓穿插,所谓交汇,所谓戏中戏就是戏外戏,才是“现代戏剧作品内部运作的真实情况”。
其实从一开始这种含混性就发生了,奥古在厄普创作的剧本中就是“小行星城”中的男主角,那么在戏中他的名字是奥古,“小行星城”里他也是这样介绍自己的,而奥古在厄普面前,在舒伯特那里的时候也说自己叫奥古,那么奥古既是戏里的名字,也是创作层面中演员的名字,这便成为了一种双重的命名,那么,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奥古?
哪一个又是虚构的奥古?
当奥古遇见厄普说自己其实是一个乐手的时候,他是奥古吗?
当他戴上假胡子背起相机进入戏剧中,他是奥古吗?
当他的戏份演完,从彩色回到黑白的塔金顿剧场,面对舒伯特说:“该你呢”,在穿越回来的过程中,他是哪一个层面的奥古?
他还面对观众问:“我演得怎样吗?
”他是回归到真实世界的奥古?
再次穿越一扇门,在阳台里面对对面的女人,他认出了那是他三周前去世的妻子,而妻子穿着戏服,两个人共同讨论戏剧中的一些问题,那么这个奥古是在戏里还是在戏外?
妻子是他戏里的妻子,当在戏外遇见,仿佛是生者遇见了死者,那么这个妻子一直在戏里还是和奥古一样变成了戏外的演员?
对于奥古是否在戏中的一个标志就是那只被烫伤的手,在没有进入小行星城这出戏的时候,他问厄普,奥古是怎么会用煎锅把手烫伤的?
这是一个演员对剧本创作提出的疑问,而在出演的戏剧中,奥古和坎贝尔隔着窗户对话,对话呈现出的是暧昧,坎贝尔甚至如马拉之死一般在浴缸里,奥古在这时候将手放在了煎锅之上,他的手就这样被烫伤了。
烫伤应该只在戏里,但是他却把烫伤的手带到了戏外,或者说将戏里虚构的烫伤变成了真实的烫伤,假戏真做就是拆解了戏里和戏外的区别,戏里也许也是戏外,戏外本就是另一部戏。
戏里戏外制造的含混性其实才是戏剧作品内部运作的真实情况,这种含混性在塔金顿剧院厄普让大家对剧情进行讨论时就有了阐述,在“第二幕完”之后,按照戏剧的结构,应该有一个幕间休息的时间,但是在这里幕间休息变成了讨论,讨论的话题是:“小行星城是否存在?
”一开始讲述者明明说小行星城并不存在,但是在这里却成为了一个问题,这不是对虚构的质疑,而是戏剧产生的间离性和含混性往往会让虚构变成真实,厄普说:“一出戏中的人都被卷入了深度睡眠之中,因为他们共同经历了天体之谜……”天体之谜是“小行星城”这出戏的核心剧情,一个外星人到来拿走了小行星,但是之后又还了回来,但这只是一个外壳,天体之谜也是戏剧之谜,也是人生之谜,所以当厄普说大家被卷入了深度睡眠之后,舒伯特告诉大家这是一个“睡着的戏”,然后让所有人入睡做梦,戏也进入到了第三幕中,而到了故事的最后,大家都异口同声说起了舒伯特的这一理念:“如果不睡觉,就不会醒来。
”入戏就是入睡,而入睡的结果是醒来,是回到现实世界,是回到真实状态,但是那场梦已经发生了,即使醒来,也带着“睡着的戏”醒来,带着烫伤的手醒来,甚至看上去醒来,看上去烫伤是道具,其实根本没有醒来,手也真的烫伤了。
“怎么会用煎锅把手烫伤?
”戏里戏外的问题变成了含混性的实践,韦斯·安德森更是拆除了所有的隔离,让戏剧在含混性中呈现出它的复杂和多元,让人的命运变得更为迷离。
奥古在“小行星城”里是一个丧妻的鳏夫,他告诉孩子们你们的母亲三周前去世了,妻子的骨灰被装在保鲜罐头里,孩子中的伍德罗爱好天文,他可以被视作是“戏中”的人物,和“小行星城”直接相关,但是另外三个小女孩却是戏外的存在,在用餐的时候,餐馆里的妇人问她们要吃什么,三个女孩说她们是吸血鬼,来这里是吸血鬼复活。
而实际上,三个小女孩报出名字时,她们是命运三女神,Andromeda仙女座,Pandora潘多拉,Cassiopeia仙后座,命运三女神指向的就是命运本身,所以他们要将母亲的骨灰埋在沙漠里而不是自家的庭院里,似乎也是对于命运的一种解说。
而奥古在戏外和戏内的交错也呈现出命运的不同遭遇,他的妻子去世了,按照奥古自己的说法,当自己的父亲去世的时候,母亲就告诉他,“你的父亲在天上,他就是一颗星星。
”这里就完成了对于星辰的命名,它是“小行星城”相关的希肯卢铂博士、科学研究试验部、百灵鸟基金会、希肯卢铂奖学金,是行星、陨石、外星人、小行星日、天文食,是小行星被外星人拿走之后的“混战计划X”和军方的调查、问询和隔离,都只是“小行星城”表象的存在,它的隐喻则和政治有关——1955年9月发生的政治性事件,足可以解释;它是一种虚构,所谓天文食就是“天体间相互调情”,戴娜说母亲坎贝尔就命名了一颗假象的行星“坎贝尔-9”,而女天文学家也说自己命名了假象的行星,所以最后伍德罗会说自己再也不相信上帝了,逝去的母亲在天上变成了星辰,也只不过是奥古虚构的一颗假象的行星。
但它们也和命运有关。
奥古和坎贝尔之间的对话慢慢从剧本走向了现实,也慢慢变得暧昧,那句“我有裸露镜头”是一种演出中的实指,还是对奥古的引诱?
这种暧昧体现的就是含混性,奥古为此烫伤了手,从戏中出来看见了身为演员的妻子,又告诉舒伯特“该你了”;坎贝尔在小行星城里收到了伍德罗作为信使给他的信,“舒伯特说你必须回来。
”这是暗示了坎贝尔和舒伯特之间的暧昧关系,而在塔金顿剧院里,导演舒伯特正面临和妻子的分手,妻子宝利要离开他,但是却还爱着他,舒伯特问起了儿子克拉拉的情况,两人以依依不舍的方式离婚,而舒伯特是不是想着坎贝尔?
暧昧的关系穿插在戏里和戏外,含混性连接着戏里和戏外,所以在面对奥古时,坎贝尔说:“我们两个都是受到创伤的人,都不肯表达痛苦……”手烫伤或许是真切感受痛苦的表达,所以在这个实为命运含混性的故事里,小行星城最终也为情感的表达提供了空间,它也成为一种创作:奥古和坎贝尔面对痛苦各自寻找感情的支点,伍德罗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所谓的计划,而真正的计划就是将和戴娜之间的各自喜欢变成爱情,还有琼和蒙大拿,在给孩子们讲述外星人到来只是一种“探索”中也开始了自己爱情的探索……戏里和戏外,男人和女人,故事和现实,就像天体间一样,都处在“相互调情”中,而这便也成为一种对于命运的“创作”,由此揭开了戏剧般人生“内部运作的真实情况”,如此也成为韦斯·安德森构造的梦境,醒来就是离开小行星城,而醒来之前早就完成了“入睡”而入戏的故事。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我只看过《布达佩斯大饭店》,印象极其深刻。
这次《小行星城》又再次体验到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
三幕式舞台剧+戏中戏的结构,充满对称性和戏剧感的镜头移动,如糖果色一般的高饱和滤镜,从舞台切换到幕后时会变到方形画幅的黑白画面,华丽目眩的台词,整体无序、荒诞、琐碎的剧情。
极具艺术感,但又云里雾里。
整个故事就仿佛第二幕的幕间,爱德华诺顿饰演的编剧对演员们说的那样,他希望演员们无意识地进入梦境一般地即兴表演,故事不需要考虑逻辑,行事动机不需要纠结,为什么会这样发展并不知道,就这样演下去就好,颇有一种虚无主义的人生寓意感。
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肯定觉得自己看这电影纯粹浪费时间。
尽管本片的卡司阵容可谓是大牌云集,在商业和话题度上有着天然的基础,但全片抛弃叙事性后的古怪和荒诞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使其注定小众。
其对于“生活中的变故不可预知,所以无需尝试去理解,只要继续下去就好”的主题也确实过于缥缈。
对于那个演到一半实在忍不住跑到后场去问导演这个角色为什么要这么演的演员来说,得到一个颇具禅意的哲理答案或许确实充满启发。
但对于看这场舞台剧的观众来说,唯有感到自己完全被排除在外,无法从这场表演得到任何反馈。
电影本身就如同电影里这场戏剧一样,本就是编剧和导演的一场实验性质的行为艺术,观众并没有被纳入考虑的范畴。
相对于前作很一般。
在飞机上屏蔽了网络终于实现了手机网络对于视频播放和手机备忘录使用的功能最大化,终于可以心无旁骛的看电影和写感想了。
韦森安德森为什么总是可以把小说形式的东西直接通过戏剧的方式呈现在电影里,文学戏剧电影都被他玩明白了。
所有的一切都很工整,小说式的台词、暗戳戳的幽默细节、置景色彩、演员调度、每一部都有它的轨道,它们都齐刷刷从剧本中走出来,像计算机任务一样开始执行。
连打电话的声音都是左右声道的设置。
这可能就是一个极其强迫症作者的极致吧,是电影工业的典型作品。
就像你进入一个艺术家的房间,他的任何稿纸、油笔、墨水、台灯都摆放得整整齐齐,乃至书本里折了页的角都回归到了原处,烧的剩烟把儿的香烟插在烟灰缸里的角度都是精心设计摆放的,这个地方的每个东西都有它被安排的位置和出现的时机。
「欢迎在我的B站频道,观看《小行星城》的视频版影评,这里为文字版脚本」
别担心,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没有剧透。
主要分享一下看前功课,内容大多来自戛纳首映后的主创采访。
后半部分内容和已经看了的朋友,分享一下我个人的观看感受。
Part 1 看前功课首先,我是「放低期待」走进电影院的。
因为戛纳首映后的媒体口碑实在不怎么样。
我鼓起勇气点开的海外评价都说非常一般。
所以我就抱着再怎么样,也要到大银幕去看一下的心理,买了首周四晚上的首场电影票。
多伦多市区就两家电影院在放,第一天晚上还是满场的,韦斯·安德森铁粉不少。
坐在我旁边的外国小哥,一个人来看电影,差点把自己笑抽了,越笑越夸张那种。
可能是我把期待放的太低,结果出乎意料的好看!
尤其是和很多人一起看,现场的感觉还是挺欢乐的。
所以,我想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就是,看前「放低期待」可能有惊喜!
其次,就是戛纳映后的记者会里,有提到这部电影的故事将会是一个「三幕剧」+「戏中戏」的结构。
相信看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同学,肯定不会陌生。
不同的画面比例,黑白和彩色画面的切换,用来分割不同的层次的叙事,已经是韦斯·安德森的惯用手法了。
所以我们看前只要做好心理准备,故事的叙事结构是三幕剧+戏中戏,电影的「嵌套叙事」会不停的在:故事的讲述者、戏剧舞台的台前幕后,以及正在上演的戏剧故事本身之间,来回切换。
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实际观感比《法兰斯特派》要轻松一些,信息量没有那么大,很多剧情我们都似曾相识,相信大家看过就知道为什么了!
最后,就是「尽情享受」眼前的画面。
之所以,前面建议大家「放下期待」,并且提前了解故事的架构和叙事模式,就是想让大家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可以放下心理包袱,不用被看似复杂的戏中戏所困扰,不用纠结剧情的逻辑和故事隐喻。
这部电影汇集了众多明星卡司。
像斯嘉丽·约翰逊(这次终于不是给狗配音了)玛格特·罗比,汤姆·汉克斯和布莱恩·科兰斯顿,伊桑·霍克和乌玛·瑟曼的女儿玛雅·霍克都算是韦斯·安德森电影里的新面孔。
更有我们熟悉的韦斯·安德森御用班底。
爱德华·诺顿 Edward Norton蒂尔达·斯文顿 Tilda Swinton詹森·舒瓦兹曼 Jason Schwartzman威廉·达福 Willem Dafoe艾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等等,以及更多的亚裔和有色裔阵容。
光是看这群大明星和老戏骨,像念诗一样朗诵韦斯·安德森极其押韵又华丽的台词,就非常享受了。
由于节奏紧凑,人物众多,每个演员的能分到镜头和戏份不多,实在是看不够。
以及电影只有少量背景和奇怪的鸟有部分有电脑特效。
我们目之所及的电影场景和道具,都是像舞台剧一样,人工搭建的。
每一个背景板,每一个道具,都是精心设计和制作的,韦斯·安德森就喜欢干这个!
所以要说整部电影是眼睛极大的愉悦,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层次分明的黑白,高饱和度的糖果色,稳定的对称构图。
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西部小镇,可可爱爱的路边咖啡馆,复古加油站和汽车旅馆,从火车,到自动贩卖机,每一个场景里的小道具,仔细看,可能都是彩蛋。
也许是怕大家看腻了糖果色的高饱和度,中间穿插的黑白场景,减轻了视觉疲劳的问题。
大家只需要跟着人物,去经历那些意想不到的剧情,体验像过山车一样的情绪起伏就好了,不用太过纠结故事本身。
在我看来,这部《小行星城》就没有一个逻辑主线,也没有一个吊人胃口的悬疑点或者麦格芬(MacGuffin)。
而是由一连串随机事件组成的。
观看体验比想象中轻松,还是挺有亲近感的。
观看过程中并不会觉得无聊,电影院的观众们非常享受地看完了 104 分钟的日常琐碎。
好了,看前功课部分就分享这么多了,希望大家将来有机会,能尽情地去享受这部韦斯·安德森新片。
————————剧透线—————————Part 2 看后感悟相信看完的朋友们,也许会想,这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演员,熟悉的故事架构,《小行星城》是不是没有突破呀!
这也是戛纳首映后,很多外媒影评人的第一感受。
本来特别期待看到一个全新的故事和世界,结果只是借外星人回应了疫情隔离的故事。
似乎还讲了点「人生大道理」,什么人生可能本来就没有意义,每个人都想刷存在感,就算不明白,也要继续把故事演下去,没有睡去就不会醒来,等等等等。
整体看下来,我确实也觉得,韦斯·安德森就是把自己喜欢东西,一股脑儿地都堆砌在一起了。
首先,就是典型的「天才少年+家庭悲剧」。
这次故事里不仅男主角一家人的儿子,是个内向害羞的科学怪才,还聚集了五个这样的奇葩。
他们一起玩背名字游戏的时候,有种五个 Sheldon 在一起的即视感。
学生们一起搞电台,搞反抗组织,也是韦斯·安德森电影里的常态了。
在《犬之岛》和《法兰斯特派》里有出现过。
其次,就是家庭悲剧的内核。
母亲三周前刚刚去世,父亲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孩子们。
一下子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自带悲情底色。
纵观韦斯·安德森自己的成长背景,喜欢文学和戏剧的怪咖,父母的离婚,他一直在用电影去重复消解生活困境。
例如以父母分居为背景的《天才一族》,父亲葬礼后的三兄弟如何《穿越大吉岭》等等。
时间仿佛在韦斯·安德森那里是停滞的,在他的心理永远住着一个天才少年和一个悲伤的男人,还有一个无奈的老者——通常是比尔·默瑞,不过这次是汤姆·汉克斯。
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永远有一辆小火车,满载着他的人物和古怪想法,穿梭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中。
他的记忆永远停留在十几岁的暑假,美国军队就是童子军的放大版,间谍在各个场景里负责搞笑。
《小行星城》西部的核爆实验,仿佛在为 7 月即将上映的《奥本海默》做预告。
在爱上电影之前,韦斯·安德森先爱上了戏剧。
就像《青春年少》里那样,他把青春都花在学校戏剧社的排演上了。
在舞台上被演员们包围是他最喜欢的事情。
他的电影镜头和人物表演,也一直都很有「戏剧感」,这也是他独特的作者风格。
这部《小行星城》因为整个故事都是在戏剧舞台上发生的,所以镜头的推拉摇移就更加夸张,也不是导演估计炫技,而是受到戏剧舞台本身的限制,拍摄的电影人只能这样去运镜。
人物的趣味性,也来自「扮演」的感觉。
比如西部牛仔就真的像是从西部片里走出来的,斯嘉丽·约翰逊的角色是一位戏剧演员饰演的演员。
在戏里戏外经历着失败的婚姻和家暴,也是一个有着悲剧底色的人物。
不过整部电影,导演都没有给我们悲伤的机会,韦斯·安德森可能会让我们难过一秒,下一秒就会用诙谐幽默的台词消解掉这个气氛,回归到日常的琐碎中去。
总而言之,这确实是一部,韦斯·安德森得,不能再韦斯·安德森的「治愈系」电影。
最后,就是「回应疫情」。
这部电影确实韦斯·安德森是在疫情期间撰写并拍摄完成的。
作为导演,对当下最好的回应,可能就是拍成电影记录下来。
所以,韦斯·安德森让电影里的角色,也经历了一场啼笑皆非的隔离。
经历了认知的颠覆,反抗的斗争,以及重新回归日常的循环。
这期间,戏里戏外充满悲欢离合,有人去世,有人陷入热恋。
好事坏事一起发生,最终一场疯狂之后,一切都回归日常。
尘归尘,土归土,男主角一家人也终于埋葬了母亲的骨灰。
把悲剧化为喜剧,再转化为日常。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其实从来不讲什么人生大道理。
例如寻找自由的《犬之岛》和回归本性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次的《小行星城》众人合唱「如果不曾睡去,你就不会醒来的时候」我还是挺震惊的,因为通常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不会这样处理台词。
他一般是这样讲道理的——男演员从台前走到幕后,对导演抱怨还是不明白这部戏,导演给了他一个嘴巴说,没关系不明白接着演下去就好。
所以,总结下来,这部《小行星城》玩了外星人梗,回应了每个人经历的「隔离期」,以及我们逐渐回归琐碎的日常。
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和历史隐喻,只是让我们做好随时被颠覆认知的准备,毕竟外星人、AI技术变革和下一个奇异点。
哪一个先来我还真不知道。
每个人都背负着悲伤和无奈,虽然不明白眼前发生的事情,但重要的是演好自己的角色,继续走完余下的人生。
尽情欣赏路边的风景,抱紧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就够了。
这就是我看完《小行星城》24小时后感受,也许韦斯·安德森就是单纯地想治愈我们吧!
欢迎分享你的观看感受!
好电影和书一样,值得被反复观看。
我是小玄儿,我们下期再见!
2023年6月25日小玄儿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ilibili 和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更新,北美新片测评&电影蓝光/DVD套装收藏《四月三周两天》导演蒙吉新片R.M.N《悲情三角》双金棕榈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的「男人困境三部曲」《极度空间》|看清「消费社会」的底层逻辑,双12你剁手了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本年度必看的电影,但老实说过于花哨了,低光比、低饱和、复古滤镜+马卡龙色彩,与黑白切换,请来汉克斯、斯嘉丽、诺顿、布罗迪、达福合演,第几幕第几场这么演,又是小天才,又是UFO外星人,又是核试爆蘑菇云,又是斯嘉丽裸戏,又是戏中戏……元素如此堆叠,如同杂货铺……两位小天才道出了这个故事的意义:“我觉得大气层以外才是我的归属。
”“哇,我也是。
”如何揭示生命的意义?
我又要说了,一切试图在日常小天地小循环中寻找自洽性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人类只有借助强大却也十分局限的科技力量,将自身摆在一个更广阔的宇宙空间中,找到同类并建立生命种群之间的关系,才能跃至更高维度——生命的上方俯瞰自身的意义。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最好的是睡觉那段
安德森的作品越来越:形式大于内容,甚至只有形式...
……满怀期待,但是这一部不单没故事,连调色都飞了,很多镜头人的眼白都绿了……
我看完第一反应是:Bill Murray是不是快不行了。不然Tom Hanks的那个角色,怎么样也应该是他的。这几年Wes叙事回归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时期,也算是回馈真爱粉了。
我现在买得起小时候想玩的所有的玩具,然后买一个豪华实木柜子把玩具都展示出来,差不多就是韦斯安德森现在在干的事情?
看不下去…
刚解除的封城因为外星人再临而取消,刚燃起的爱火因为小女儿偷看而熄灭。发明了可以飞到半空的航空学感应,可以毁掉盘子的粒子分解,利用宇宙辐射加速植物生长,合成外星物质增加元素周期,学会了用天文成像来示爱。不知外星人为何偷走又归还陨石,不知表演为何要把手烫伤,正像人类对宇宙充满了疑问。
很明显创作已经脱离群众,原来那股灵性已经变成任性。
Q:Chatgpt,请为我生成一部韦斯安德森风格的电影。A:好的,下面是我为你生成的一部韦斯安德森风格的电影…
可以作为戏剧入门教材:一人多角的娴熟演技,由精湛的剪辑,再加高超控制画面感的服道化舞美,行云流水地调动观众切换空间,编织细枝蔓般的几条故事线,构造出的片子精巧好看又好玩。
#76戛纳主竞赛# 德彪西厅大量退场,和《法兰西特派》观感几乎一致,从头看到尾很认真在看还是搞不懂讲了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辨认众星
戏中戏中戏。文本上至少很大胆,很有想法,甚至很冒险,因为它不断的破坏观影的连续性,制造极强的间离感。梦幻和现实交织,荒诞和讽刺相合,仍然有趣,继续古怪,偶尔疯癫。形式即内容贯彻到底,置景即电影。科幻的外衣,其实还是在拍生命的意义,人物的情感。就是说,你慢慢看下去,多多少少仍然会感到一种悲伤。
不喜欢。明星太多了,不要钱的大明星哪个导演不想要要呢?
23.07.15 BC可以深刻感受到韦斯安德森在quarantine期间被憋疯了。可能结合奥本海默看风味更加
真诚的讲,好难看……故事讲的稀碎,除了韦斯安德森一如既往的画幅转换、对称构图、明亮色彩外,毫无任何惊喜。
耳边一直传来——还愣着干吗?还不快夸我是天才?!还不快夸我特立独行?!还不快夸这部作品充满作者属性?!《法兰西特派》还让我特别喜欢的,但到了这部,真的有点过于跳脱了。当一个导演呈现一部形式奇怪的作品时,会不会想到其实自己并不是第一个想到如此【形式】的人,而是因为如此【形式】的作品并不好看,别的导演【不愿意】/【懒得】使用罢了。
竟有一天会被韦斯安德森无聊到。
我已经不再喜欢韦斯·安德森《犬之岛》之后的电影了,好像AI生成的电影,真的很难坚持看下去了。与他前面的作品相比,现在是明显的呆滞和机械,并不是说过去有多好,而是现在失了魂(不再重视角色和情感)。他现在只会提出一个主题,开销更大、明星更多,甚至都没什么故事线,有的只是据场景选取的构图和运动轨迹。角色们单调的声音和铁石心肠的对话,就像一个个木偶。空有个漂亮包装,却没深度。《小行星城》有意向1960年代的美剧《阴阳魔界》致敬,创造了一种多层次叙述,让观众有在幕后看的感觉,但只会更让人迷惑不解。
韦斯安德森跟新海诚陷入了同样一种困境,过度追求画面质感,忽略了剧本创作。
画面和场景设计真的精致好看,小演员都演得很好,很多大明星感觉有点被浪费。有的甚至还不如那些孩子台词多。外星人设计得很有趣。讲故事真的讲得很零碎,感觉就是想到哪里拍哪里,但没有很明确的目标。虽然还是很养眼,但是真的抓不到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