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这部剧大概是说,即使是做工的人,在婚恋市场被看不起的那群人,他们依然也有自己的梦想与热血吧虽然这部剧并没有励志教育,通过不懈努力,真的创业成功,据说原著还要惨,但是这部剧如果叫做工的人的幸福生活,我也是认同的,就像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样。
看这部剧的时候真的是看着他们想发财,想创业,可是一件事也做不好,不是被骗就是被骗,赔了夫人又折兵,到最后真差点赔了夫人,也真折了自己的兵,他自己天天想发财,可是一直没有好运气,但他的儿子竟然买饮料都可以赚200万,有了这么多钱后,工地上的人开始纷纷来找他借钱,借钱的理由五花八门的,给二奶花钱的最多,最后这些钱给了一个工地上工伤死亡的人的妻子,她还有一个唐氏综合征的儿子,劳动能力很弱,他把钱全部给了那个女人,回家后说自己把奖票弄丢了,和自己的妻子大吵一架,紧接着他就中了风,还要用自己弟弟的钱来救命,突然就让我想到了之前看保富法里的一个故事,那个男人宁可让自己的妻儿过超级超级苦的日子,也要把自己的钱财给另外一个也命苦的人。
自己大方了,可是自己的家庭也没有了抗风险的能力,这种行为真的对?
反正好像哪里都会赞赏这种举动,特别是佛家人吧,可能还是目前还是贪念太重?
我是觉得这样做很不好诶,至少也先保小家再顾大家啊,看看以后的观点会不会有所改变?
总体说真的很羡慕他们三傻,有这么好的朋友,即使跟着他投资被坑,还是会乐此不疲的继续陪着他玩,圆他的梦想这种一起疯一起赔钱的幸福真的没几个人这辈子能享受到吧
《做工的人》第一集阿钦有点意思。
阿钦和女人在床上交谈的时候,阿钦把醉酒的兄弟一个一个送回家的时候,阿钦说,我这样的人没有未来的时候。
听到片尾曲里面有一句,生活,生了,不快活。
应该是主旨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工的人 第二集片尾那句词是,生活,只生,不快活。
还是看到阿钦就觉得好心动。
我想了一下为什么我会这样,大概是因为沉郁且世俗,有这样的特质的人,我都会莫名地就心生好感,就像第一次在圆桌派看到张亚东看到他说话的姿态和腔调,就有好感。
阿钦为三人收拾烂摊子的时候,感觉就是照顾孩子一样。
他知道这个佛像很大可能不靠谱,但还是出了大头给他们去造。
三人醉酒时就结账,一个一个送回家。
知道他们养鳄鱼这么不靠谱的事情,还是惦记着鳄鱼吃什么,张罗着去买。
阿钦打开那个包,看到鳄鱼被吓到,然后又被电视里面贞子吓到,那一段太可乐了!
极其可爱的反差萌。
昌哥在家穿着“老婆说什么都是对的”的t恤的那一段也很温馨,昌嫂一边笑一边埋怨,家庭氛围好到不行,可爱。
再就是三个人在车里面唱歌那一段,好生活好真实的图景。
对于工人来说,什么音乐的档次界限都不再重要,只要让他们在工作完成之后调度起对生活的热情,就是有生命力的好音乐。
那首歌有一种工地朋克的感觉,潮土潮土的。
阿钦这个角色应该要开故事线了,也是我最期待的部分,他和那个女人是什么关系,他和出租屋里那个女人会怎么发展……说回来,阿钦追车追到红灯,镜头里面看到阿钦在望着车内两个人言笑晏晏,而后一转,阿钦的视角却因为车窗是单向的,所以他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
这个转换也是绝了。
有一种他知道自己不能得到,但好像不能放弃追逐的感觉。
三人团的鳄鱼计划又有新乌龙了。
我感觉他们三个的故事线和人物塑造现在来看还没什么意思。
一个爱做梦,两个跟着做梦。
暂时没有更多深刻的刻画。
还想提一嘴的就是这个里面的女性角色,一个昌嫂一个祁嫂,都是依靠丈夫完成刻画,是掌家,不断骂男人乱花钱不出息的角色,都很工具人。
当然,现在才两集,可能言之过早,后面再看吧。
最后一次,阿钦好帅啊啊啊啊啊啊做工的人 第三集惯例先聊阿钦,从阿祁的口中说出来了他的经历,二十三岁恋爱,女朋友家里因为工人身份不让在一起,阿钦家当时开工厂有钱,拿出两百万,结果女孩家拿着这笔钱出国留学了。
(这里只能理解成,女孩家就是看不起工人身份,即使是工厂老板的儿子也是工人,这样吗?
)然后阿钦开始自卑,堕落,开始混帮派,让爸爸去局子里捞他。
二十九岁,出了次大事故,之后估计家里爸爸也出了事,就开始做工人的生活。
现在应该差不多三十五六的样子?
阿钦在海产店点餐的时候,那个菜单念的我觉得里面藏了好多东西,(也许是我太善于脑补吗),好像在说,你怎么走了,你怎么怀孕了,他对你好吗,你还记得我吗,你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载着秀玲被警察拦下来的时候,说,下辈子投胎做警察做餐厅老板做立法委员就是不做工人,知道他很委屈,可是这么委屈,也不是向她直接爆发情绪,这种感受应该很多人都有吧,有些话就是对着她说不出口。
然后四个人挤着坐着车回程,昏暖的路灯灯光打在他的脸上,表情淡漠,眼睛里面太多东西。
三人剧情线,鳄鱼死掉了,上砸宝节目鉴定挖出来的一个瓮,先是六十万,然后是赝品,大起大落。
阿全陷入危机,开始收废品,阿祈和昌哥加入。
这一集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那个女人要阿钦把汤带给便利店的女儿,他拿进去自称舅舅,然后阿杰进来叫舅舅,然后阿祈让他叫表妹,他傻傻的叫表妹。
我在寝室笑了大概三分钟吧,真的太可爱了。
顺嘴一提阿杰,真的长得好好看啊,形容一下就是生活里面正常的小帅的有点点皮但是总体很懂事的那种男孩子。
女儿笑一下的时候,阿杰被秒到,害羞的反应太可爱了!
然后就是三个人上完鉴宝节目,那个瓮被砸掉之后,昌哥回到家里,以为要被骂,然后女儿说,下次有要穿西装的场合穿她买的新的西装,比较合身,然后妈妈说,虽然很傻但是昌哥是三傻里面最帅的那个。
温馨到我眼泪瞬间就流出来了。
昌哥一家的生活基调已经呈现出来了,昌哥跟着阿祈和阿全三人组不着调,但又是会顾家,很爱妻子女儿,“挣钱”的时候傻傻地开心,但是反过神来会知道自己做错了。
昌嫂了解昌哥,默默嫌弃着的时候又很包容,会给鳄鱼带生肉,会帮阿祈回怼挖苦他的工友。
一家人很有爱,不是虚空描述的那种爱,而是流动在真实生活里面的,有嫌弃有争吵,更多的是包容和理解的那种爱。
还想说的就是三个人去做足疗(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又放了那一段音乐,场景是一些是工人的休闲娱乐活动,原唱比阿全唱的要好hhhhhh,氛围好真实。
就是都没有找到这首歌的完整版,不知道叫什么…我老是提到真实,觉得这个剧相比其他文艺作品,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更真实的生活。
我也该警醒自己不要陷入这种“只有这样才是真实”的谬论中。
--to be continued
闲来无剧,打开豆瓣我的想看,翻到一部台湾剧《做工的人》。
几个小时内看完了,有一点感触。
不去体检。
因为怕自己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
知道医生说的那些,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
这句话听起来好熟悉,想起来爷爷也这么说过。
每次让他少点吸烟,他总是戒不掉。
劝他少点喝酒,也总是改不了。
身强体壮的,基本上不会生小病。
但还是担心他的身体,毕竟抽烟喝酒几十年,也不喜欢体检。
中风。
为了不拖累家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之前听家里人聊一些家长里短,就会聊到,谁谁家的大儿子,喝酒中风,前两天还活蹦乱跳的,几天就不行了,瘫痪在床上需要人照顾了。
口歪眼斜流口水。
总是感叹不已。
小时候我以为那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后来发现这东西离我很近,离我的家人很近。
我也很害怕死掉,害怕生病。
年纪大了,越来越害怕死掉。
后来明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妈妈的微信签名是平安快乐、健健康康。
我越来越体会到这样的要求才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确实有很多东西是身外之物。
妓女。
是迫于生活无奈谋生所需。
小时候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谈到妓女的时候看见大人们脸上暧昧的神色和隐晦的表情,我模糊地感知到好像不是什么特别光彩的事情。
那时候去给对面的KTV(带小姐的那种)送饭,看见里面浓妆艳抹的女人,刺鼻的香水脂粉味,遍地的酒瓶盖子和烟灰。
后来长大一些,才开始明白,世事都有因果,做这行的,生活所迫的多。
最后哥哥中风快要死掉。
弟弟和哥哥躺在床上回忆起小时候。
看着被涂鸦满了的墙壁。
仿佛小时候还是昨天的事情。
时光是把杀猪刀,早就磨刀霍霍了。
最近我家里的老房子拆迁了。
比我年龄还大的房子,三分钟内,被夷为平地。
贴在柜子上的贴画,每次吃一个两毛钱的泡泡糖,都要把里面的贴画贴在白色的衣柜上,整整齐齐地,贴满了柜子门。
养过的白色大狗狗,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再也没见过,妈说是丢了。
那些老旧的记忆都随着拆迁消失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些东西,年龄大了,就会逐渐懂得了吧。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虽然会难过,但是日子还是那样一天天地过。
最后的结局很令人唏嘘。
弟弟选择和哥哥一起,这是意料之外的结局——在传统观念下,他总应该要继续忍辱负重,为整个家庭经营。
做着发财梦的阿祈有点可笑,总是白日幻想,作为旁观者,或许觉得他很可笑,但是如果身为他的家人,多少有些可怜——甚至要向儿子要零花钱。
做工的人,活得真的很艰难。
这也表示了一个普遍的情况,不知道有多少工人以及底层群众,因为生活所迫,没钱去看病,不敢去看病。
幸运者能熬的久一点,或者直接一命呜呼,也就没有烦恼,而阿祈的命运算是较为不幸的——要不是还有弟弟给他兜着,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境地。
当然,可以向诺贝尔经济学家所讲的,将贫穷人的困境多少归结于贫穷的陷阱,但这样多少是站在理性人的视角脱离现实。
在他们辛苦的生活中,只有喝点小酒,吃点槟榔这么卑微的快乐之后,将其武断地剥夺,虽然很理性,但也很残忍。
做工的人盖了这么多房子,最后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
贫者无立锥之地,到处如此。
美国有无依之地,到处漂泊之人;台湾则有睡在卡车上的人。
因为贫穷,难以拥有自己的爱情,消费自己的健康,贫贱而百事哀。
做工的人,生如蝼蚁,命如薄纸,苦中作乐;看戏的人,笑中带泪,苦命人理解苦命人。
这三个傻不愣登的家伙,他们贫穷、卑微、愚蠢,但始终乐天,努力想要翻身,为此做了很多可笑悲哀的无用功,让人鄙视的也引人感慨,我是不是也这样可怜又可笑。
前几集的阿祈真让人讨厌,好高骛远,为了发财梦经常把朋友和亲人带沟里去,坑字第一号非他莫属,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才知道他的善良和担当,才理解这么一个坑货怎么还会有真诚的朋友和幸福的家庭。
阿钦毫无怨言咬紧牙苦苦支撑家庭让人不解,原来是对年少轻狂的忏悔,歉疚使他以决绝的自我牺牲拼命补偿家人。
阿祈不想成为亲人的负担,没想到就此割断了阿钦与这个世界最后的牵挂,让阿钦随他而去。
很痛心,但何偿不是种解脱呢。
阿钦对着警察吼的话,是他愤懑到极致的呐喊,是痛入苦髓的负担,希望下辈子他可以如愿不做工。
剧中没有大反派,全是一群生活在最底层苦命人,他们卑微地努力活着,没有怨天尤人,反而保留了一份质朴和善良,同为万千蝼蚁中的你我没有资格嘲笑指责他们。
选题角度非常不错,剧情发展比较合理,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演员表演自然到位,黑色幽默式的表现方式冲淡了现实的压抑,节奏更显轻快,虽有部分浪漫的幻想,但总体而言不会感觉虚假和悬浮,生活总还是需要一点点希望的。
插科打诨,嬉笑怒骂间,谱写了一首属于做工人的哀歌。
难怪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啊。
体力活有多苦,阿祈太懂了。
虽然他总是好像做着发财梦,但他的生活也是泡在苦水里的。
他说,医生都让我们要好好吃饭,好好休息,怎么可能吗。
饭拿到手里就是冷的,三两口吃完,身体能好才怪。
这些拿命在搏生活的人,却又是最不受人尊重的那群人。
不断地做白日梦,不断地梦破碎。
都让人忍不住想,他们是不是没脑子啊?
是的,他们的确是没脑子。
可若换做你我处于这样的境地,都是一样的。
你以为自己接受了文化教育,过上了仿佛中产的生活,像白领一般坐在办公室吹空调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吗?
不是的,有时候只是巧合或命运罢了。
阿祈阿钦兄弟俩在最后的日子里,看着远处的高楼,真的感慨,也有些不可思议。
为什么自己造出了这么好的楼房,却连一片屋檐都不存属于自己。
为什么明明相爱,却偏偏因为做工这件事而不能在一起。
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了,拼上性命,还是赚不到什么钱。
没有什么原因。
对兄弟俩来说,我不觉得这一定是个不好的结局。
因为他们都解脱了吧,不用每日处在对妻儿的愧疚中,不用沉浸在上瘾的苦痛中。
很多人觉得阿祈把钱送人非常的不合理,不可思议。
对常人来说,对我来说,大不了给一半就很好了嘛!
可是啊,这才是阿祈啊。
这么天真,敢做梦,没什么文化,但仗义善良的阿祈。
可惜,我们不容他。
1.我笑过他们冒冒失失好多次,但我绝不会去笑他们咬牙切齿的坚持。
2.“李妈妈你好,我是小玉的朋友,我叫小杰,杰出的杰。
我等一下会陪小玉回家,你不用担心。
再见。
”这大概是我目前为止听过的,最勇敢最爽朗的表白了,小杰眼睛里面的光芒,自信得快要溢出来。
3.“自从认识你之后,我家的发票瞬间变多了,每一张都是我们的证人,万一哪天我们结婚的话,我要用这些发票,黏成一个很大的爱心,布置在会场里面。
”小杰说着自己的心里话,好像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就好像一定会发生,所以才最动人。
4.富人世界的一点余光,就抵得过穷人世界的整片太阳。
5.有的时候所有不幸都会集中在,在一个很小的单位上,不管它承不承受得住,都会在旁观人的内心深处,炸裂开来。
6.阿祈和阿钦在工地对波的那段,就是男人的浪漫啊,果然男人至死都是少年呐。
后来啊,迎着染红的晚霞,他们也是这么结伴离去的,他们下一世的兄弟情也一定能这样,万万万岁。
7.拍婚纱照的那段太美好了,好到让人在无尽黑暗中也能看到光啊,只是这光太暖了,暖得又叫人些许不安和心疼。
8.人生就好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最让人难过的,除了被炮弹狠狠击碎的希望和理想,还有就是看着身边战友的身影一个个消逝。
9.结局的部分太平静了。
我平静了很久,突然我意识到,等待奇迹发生的自己才是幼稚的,这是最现实的结局,便是最好的结局。
这样落叶归根的一生,归于平寂的一生,相互搀扶的一生,平凡而热切的一生,就是我的一生。
10.ED和插曲都太动人。
真好啊,谢谢你们,我破防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雨落电影。
最近,#98岁赌王何鸿燊逝世#的消息,平地惊起一声雷。
真正了解之后,才知道富豪的世界原来都多么的夸张。
据了解,赌王何鸿燊,在2009年因为不慎跌倒之后,进入医院治疗开始。
截止到如今,常年所消耗的费用已经达到了15亿港币。
对于天价的医疗费,对于一般人来说,真的是望洋兴叹。
富豪的世界,果然不是能够想象。
背后的财富,是很多人一辈子都难拥有。
最近就有一部台剧,拍出了普通人的一种生活,相比富豪的生活,却有一种不同的精彩。
《做工的人》
这是一部高口碑的华语剧,豆瓣8.9分,由《我们与恶的距离》的原班制作团队打造。
整部剧的改编剧本,是一位来自工地工程师亲身经历写下的散文集。
同时也是亲身参与者,在他十年的监工生涯中,将自己在工地的所见所闻,都悉数地写了下来。
而且,这本书自出版就引起很大反响,销售量超过5万本。
它具体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简单说,就是一群做工人的各种经历。
为什么这么说?
现实主义的底层人士生存实录对于底层的人,最真实的感受就是为了生活,放下了尊严。
特别是当工人,顶着巨大的压力,在烈日下,凭借自己的汗水赚取那一点微薄的收入。
在他们看来,尊严是老天决定的,真正有尊严的是人,是那些领固定薪水的人。
扎心的事实背后,每天依旧面对工地事故频发的现状。
工地负责人推卸责任,受伤的工人得不到补偿,去医院也是先收费再救人。
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唯一有安慰的是,那一点微薄的工资。
故事就是围绕工地三憨憨阿祈,昌哥,以及阿全展开。
对于这三位哥们来说,每天除了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事就是想如何发财。
阿祈是他们中,最不幸运的那一个人。
每天上班忙的累死累活。
家里老父亲卧病在床,孩子还在上学。
搞过药丸生意,卖不出去亏了本。
加盟娃娃机,却不能真正地做起了,成为了一种怀念。
对他来说,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赚钱。
昌哥,是工地的小包工,每天最发愁的事情就是开发商拖欠的尾款。
除此之外,还是一位妻管严,工资都要上交给妻子。
阿全则是一位比较年轻的小伙子,每天陪伴他的就是一辆小货车,但由于自己平时开车的技术比较烂,导致剩余的工资都被开了罚单。
对于自己的女神,也是整天幻想着,能给她买一个不错的梦幻包。
三个人都是被生活逼的走投无路的人,因为缺钱。
想尽了一切办法挣钱。
为此,三个人开过一间庙,买了一桩四面佛,想挣香火钱。
结果呢?
却被一位自称泰国的印尼商人给骗了,好不容易攒下的钱,也被一块弄走了。
三人的智商,真的让人很堪忧。
一张从网上找到的图片,就把三人骗的团团转。
真正现实的是,他们不会上网,只懂得在工地靠苦力挣钱,哥三个完全没有文化。
面对各种成功人士,也只能安慰自己“没有赶上好时候”。
真的就是这样吗?
温水煮青蛙式的生活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没有成功是没有运气。
但运气之外,同样忽略的一件事是,本身并没有实力。
哥们三人喜欢研究如何发财,但却往往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表象。
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真正的习惯了工地做工的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发财对于他们来说,与其是一种出路,不如说是一种安慰自己的乐趣。
一边生活在麻木的现实中,一边过着自娱自乐的生活。
其中,有一幕很扎心。
就是当他们被骗之后,阿祈的妻子知道后,则是一脸埋怨的说“当初后悔嫁给了你”。
昌哥则是对着自己的老婆低头认错,却无动于衷。
他们早已习惯了这一切,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是会十分老套,麻木的认错。
对于他们来说,真正的不敢的就是,对于富人生活的向往。
尽管表面上说着,要发财要发财。
当他们真正的面对时,想都不敢想,比如阿钦,碰见自己的前女友,也只能远远的看见她进了豪车。
对于她,也只能默默的看着。
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这样的现实,早已经被打磨的特别圆滑,早已没有了跳出这一切的勇气。
背后所真正缺乏的是什么?
相比财富,自信更重要对于生活的各种不幸,很多时候,都是自信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
它是一种生活的勇气。
比如在剧中,哥们三人在工地挖出了一只小鳄鱼。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另一个发财的梦想。
所以,就合计着将鳄鱼养大,然后卖鳄鱼包。
鳄鱼的出现,让他们的生活又充满了更多阳光。
他们是做工的人,处处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但同时,也透过他们的苦,看到了生活的乐趣。
一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个是喜欢做发财梦的呆子。
总是将希望寄托于明天,但今天依旧做着工地的活。
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生活中那些被人所忽视的光芒,《做工的人》就是这样一部华语剧。
它不仅能够让你哭,同样也能够让你笑。
他们的身上,有着普通人的生活与梦想,同样也充满了生活的悲与乐。
即便梦想落空,依旧还是会更加自信的对待生活。
这也许是世界上对于失意人,最珍贵的财富。
别小看它,它能够让你坦然地面对人生。
相比赌王,这才是属于我们的生活。
工人这个群体(部分),为什么总是这么穷困潦倒?
抛开这个群体的局限性来看,他们总是喜欢帮助他人,因为他们对自己有着极为天真的自我认识,觉得自己是救世主,这个世界一切的不幸好像都应该需要他们肩负一定的责任从这个国家的最东北,到隔海相望的宝岛,似乎你都可以在这个群体身上发现这样的特质这个奇怪的自我认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首发于公众号#大壮杂谈影视自2019年HBO和台湾合作的《我们与恶的距离》,算是刷新了台剧的新高峰,并且在第54届金钟奖上,获得了12提6中的成绩,贾静雯夺得了“视后”。
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25万人打出9.5的高分,堪称年度华语神剧,这一次HBO又出手,讲述了社会角落里的一群人。
做工的人
台北,工地。
铁工阿祈(李铭顺 饰)、板模工阿昌(游安顺 饰)和掘机司机阿全(薛仕凌 饰),号称工地“噗咙共(同日语谐音,不切实际之意)三人组”每天赚着微薄的工资可每个人都很快乐。
阿祈和弟弟阿钦是工地的铁工,负责焊接一些钢筋水泥,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还有一个重病卧床的老父亲是阿祈的妻子在照顾,儿子也在勤工俭学的帮助家里贴补,但每每家里稍微有点钱就被阿祈折腾的干干净净。
不是搞中药丸生意,亏本剩下一堆的药丸卖不出去,就是加盟夹娃娃机生意不行,一直心心念念,或者养鸽子、卖荧幕保护程式等等...
总之对于他们来说,如何才能发财,成为他们每天都在想的事。
这不,阿祈认识的一个泰国人告诉他,可以从泰国给他们运来一尊四面佛,三兄弟可以开一间寺庙,赚香火钱。
但前期买佛像必须支付15万的定金。
于是阿祈找来噗咙共三人组,打算一起凑钱做成这笔大生意,从此荣华富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可谁知去机场接四面佛的路上,又被泰国人告知,四面佛被压在海关,需要再支付20万的保证金把四面佛保出来。
这下三兄弟犯了难,拿出15万已经是难如登天,这20万该怎么办?
眼看和有钱人之间只差一个逾越,就真是不能实现吗?
该剧改编自同名小说《做工的人》,小说的作者是台湾工地工程师林立青,他用了十多年的监工生涯,纪录了自己在工地所见所闻,是一本还原了真实工人生活的书,该书一经出版在台湾引起巨大关注。
被诚品书店选为“台湾年度最期待作家”以及“书店职人最想卖”两项大奖。
该剧的导演兼编剧郑芬芬,她执导的作品屡获国内外影视奖项。
听说2009年她自编自的电影《听说》,主演彭于晏、陈意涵、陈妍希,豆瓣34万人打出了8.1分,而另一部张子枫和彭昱畅主演的《快把我哥带走》更是让很多国内的观众认识她。
男主角“视帝”李铭顺很多人也不陌生,他的《神雕侠侣》《一吻定情》《热带雨》都被我们熟知,在该剧中为了饰演工人阿祈他故意吃胖10斤,养出大肚腩又刻苦学习台语,更好的诠释这个角色。
其实这个故事说到底,就是一群边缘小人物,想赚钱的发财梦。
在荒诞好笑的追梦过程中,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悲凉的故事,一个又一个证明自己活着,想摆脱困境的人物。
可回头发现,卖给他们四尊佛的泰国人,根本就是印尼人假扮的,即使阿祈把家里地契当了,想保出四尊佛,不过是另一个人去楼空,一无所有...更残酷的是,似乎每一个方面都在无条件的,压榨他们,苛求他们,抵押地契仅一天,就要担负一个月的利息,工地受伤去医院治疗要先付款才能治病。
这一切,都要去哪里说理去呢?
书里有一句话:“一栋大楼的建成,人们关注的焦点往往在于投资者、设计师的理念、独特的外形、高昂的造价......谁会关心‘施工危险、闲人勿进’的铁皮围墙里,把建筑物从无到有,一点点建筑起来的工人呢?
”不知道为什么,就悄悄红了眼眶,是啊,他们每天都在为这座城市注入钢筋水泥的楼宇,却终究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盏。
很多人说:笑着笑着就哭了。
如果说《我们与恶的距离》是与恶的距离的话,这一部剧,就是我们与善的距离,
即使生活对他们不公平,好兄弟也会在午后的街头喝醉幻想着发财后种种的希望,阿祈想买飞机带老婆出去玩,阿昌说要送女儿上学,阿全要给心爱的女神买包包,他们从不放弃,也在一直执着自己的发财梦。
他们虽然只能望楼兴叹,也为了这个梦想,不断发梦、梦破、满腔热血后又再来一次,好像就算生活不如意也不能把他们打败。
第二天好兄弟喝顿酒,醒来发现,这个梦依旧可以继续下去。
不怕做梦,关键看你敢不敢做梦,困境中自得其乐,发财做梦一而再再而三被生活打回原形却依旧在坚持。
他们都可以,而我们又有什么不行呢?
苦中作乐,暗里有光。偷偷抹眼角的泪看完最后一集。
感觉分数虚高了点
人的生死病痛真的只在一瞬间,前一刻还在为他白日梦的愚蠢而讨厌,后一刻他就这样倒下了。
李铭顺做的可笑可恨的发财梦......题外话小组有个人说她妈被诈骗了25w,她刚考上研在学驾照突然知道感觉天塌了。评论一堆觉得她妈坑的,lz在那里说她决定除了生活费不让她妈手里有多余的钱。结果呢,这lz爸妈离婚她爸绝症丧失劳动能力要靠奶奶养那种,她妈做工人一个月挣2000给她1500,怕影响学习一天工没打过。她家房子值5万,她考上研究生回家和她妈畅想要换大房子要出国留学读博.......她妈这发财梦你们猜是为谁做的?
前面部分还不错,到后面总觉得是潦草的为了收尾而匆匆收尾。
我们的身边总充斥着一种声音,它告诉我们这个社会是灰暗的,不堪的。可是在剧里,我们看到的是,即使人生那么不容易,穷人翻身最多就是个转身而已,也总有善良,总有希望,也总有像小杰小玉一般美好的人。
看不下去噢。题材很好,但过于程式化,很刻意、很做作。
看了看原著作者,监工写的做工的人,拍成这样不出奇,逊爆了
拜托拜托,今年大爆台剧非他莫属了啦真的有被后面两集感动到,全程眼泪就没停过,这可能是今年众多台剧里十分出众的一部。一个《想见你》一个《做工的人》,预祝大爆
片头超闹~主角绝逼三个傻瓜! 阿杰帅!还有鳄鱼高能!!!!
1.从古至今,工字不出头。2.管虎的「生存之民工」,更符合我们的国情,可惜后来河蟹为「春天里」。3.近两年台剧厚积薄发,质量越来越好!推荐指数:4.4⭐
在自己已经过的一团糟的时候 拿出所有去帮别人 感动不起来 更何况彩票还不是他中的 好歹也问问儿子吧
评分虚高导致期待太大,其实大概是个7分剧,主人公的一些行为和发展都过于为了戏剧化而戏剧化,不论是一开始三傻倒霉蛋被诈骗,还是中间的儿子中奖结果被父亲各种夸海口借钱最后接济朋友遗孀,以及最后男主突发中风请求吸毒弟弟用毒品送走他……都显得有些抓马,虽说真实,但是就是让人看得不得劲不理解,也不够鞭辟入里,有些失望。
浪费题材
其实内容和“做工”没有什么本质关系,这个温情故事放在任何国家的任何行业底层都是成立的。剧中描绘的台湾底层不需要活在变化莫测的政府条例的压力下,能有余力傻乎乎地追逐不切实际的白日梦,大陆农民工很是羡慕
穷苦人的善良,总是要付出更多的伤痛和代价。
7分。题材好但是剧本太刻意了,一会儿把底层工人写得愚昧贪婪自私完全不可爱一会儿又忽然成道德楷模,踩低拔高都很失真,结尾更是沦为催泪苦情剧。也有寥寥几场戏动人,比如工地婚礼和儿子夜市背女友向对方身为性工作者的妈妈告白,是沉重灰暗生活里微弱的浪漫闪光,这种戏最忌用力,轻轻一点就够了。
倒也没有评论里夸的那么高😅
像是含着一颗包裹着苦涩叫人生的糖...挥汗血泪建的却是终其一生也买不起的房...
一集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