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真是一门高深的难题,有些人无师自通,花样翻新;有些人,一辈子都搞不清。
”<桃花运>其实真的蛮好看的,虽然很多朋友嗤之以鼻。
梅婷,我一直觉得她好丑,眼袋;厚厚的嘴唇还有些发黑。。
虽然清纯但是怎么看都觉得太呆板。
呆板,对。
很多人对她在《桃》里面演的角色也赋予这样的评价,不!
不!
我在某种程度上对被社会上唾弃的守贞主义表示赞同。
就像梅婷在剧中所演的一样,总会有人大叫着说反对,说着腐朽;迂回;或者思想有病之类的,可是就有这么些梅婷一般的女孩死守着传统,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就是世界再怎么变社会再怎么宣传都无法效仿的。
...放不放得开更多时候无关女孩的品行,只是各自的性格使然。
两者都没错,可是如果恋爱最终并没有以婚姻结尾,那请问男女两个人是不是真的就会对那一切发生的都表示无怨无悔?
我想,未必,至少很多的人还是会后悔。
那就ok,既然你根本就没有办法从骨子里放开,那就在相恋的旅途中试着彼此保护,保持安全范围,发乎于情止乎于理。
理智些,也许是最合适某些人的style,如果男女之间对此彼此的tempo不合,无论哪方妥协了其实最终都不会真正幸福的。
当然,以此待价而沽的人是无聊的,这些人是真正的病了,病变。。。
总之,是保持自己的心呀还是像吃零食一样,是乐趣还是赌博,到处都充满了双重标准,其实这才是社会跟内心之间的无法融合,真正的讽刺。
李小璐又一次大嚷“钱钱钱”,可是还是最后放弃了厚薪高职留下来为夺取“曾经的多金小王子”而孤注一掷。
很多时候,她就像我身边的某某姐妹一样,嚷着没有金钱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合理的婚姻是建立在一个平衡的天枰上的,可是呢,只是口口声声眼冒金星时候呱燥了些,女生的心还是偏向了爱情的。
毕竟金钱成不了天枰一端的全部分量,充其量只是斤重有限的砝码,小砝码罢了。
宋佳太有钱花也花不完的钱,她有知识有学历身边也不乏能帮助她事业的精工巧匠,她选择一个体贴细腻的平凡男人绝对合乎逻辑,绫罗绸缎未必需要锦上添花,她要的就是简简单单,你要是复杂了精工细作了她还不待见呢。
一锅腌笃鲜的幸福,大雨里面那纯真的二楞子手捧爱情蛋糕,这些都已经完全能够征服这样一个从内到外都处于童话世界的公主了,她不需要考虑李小璐她们一生为之兜兜转转的生存问题,她只要真与纯,只要爱。
这是处于马斯洛需求模型中追逐最高端需求的小众,人家有条件那么超脱,不理智的爱上一个或许真正两人来一次深刻的交谈都困难的打工厨师,虽然李晨长的也好看...(呵呵,又想到当年看《十七岁不哭》时候很喜欢简宁这一理智沉默型的才子呢。
唉岁月如梭,插播一下我的感叹...)所以导演编剧这么编写合乎逻辑。
中年离异的邬君梅和元秋,很真实的塑造。
邬君梅只要男人能待她儿子好,这就是个踏实的好男人了,所以被傻傻的骗了却无法对葛优心生恨意。
汗...葛优那厮长了头发就跑去演玩弄妇女的混骗子,看来他还是光头靠谱。
从《没完没了》开始对他的好印象啊..唉!
元秋是个内心孤单的傻女人,最悲哀的就是她。
怎么说呢,就像张信哲唱的《有个人想我就好》,与她,有个人还爱她就好,有人体贴她呵护她还把她当宝贝一样宠爱就好,是爱她的人呢还是图她的钱,其实对孤单到已经不再奢望爱情的女人而言,把我片刻灿烂,让我最后为爱再年轻一回,那些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嘛,就这样吧。
她说:天亮睁开眼 还活着 真好;天黑闭上眼 睡得着 值了。
女人嘛,唉又是一个关于“剩女”的故事,就像梅婷在片头说的那句话一样:“我是独身女人,但我不是什么独身主义者。
”女人,还是渴望爱情的,至死不渝的相信着的。
都一样.....
马俪文一直在强调自己女性导演的身份,所以电影中的女人总是在挣扎和干渴状态。
大龄剩女、离婚剩女、还有只想追求金钱的或者只想追求爱情的,都在最需要的时候碰到上桃花运。
这些桃花刚看上去都还不错,老的少的全都精神抖擞得在你身边晃悠着,向你张扬着他们的优秀品质,有内涵、有担当、幽默可人,还有最令你招架不住的是,他只对你体贴,你是他眼中宝贝。
等你在花香的迷乱中无法自拔时,他们便不懂声色的收敛起华丽的花瓣,慢慢地你可以看到他生长出来的土壤,可能不堪入目。
桃花变成烂桃花甚至是食人花,你还以为他是你的猎物和战利品呢。
当你看清他的时候,他已经不稀罕在你面前开放了,勾蜂引蝶的时候,他一如既往的衣冠楚楚。
都市丛林中的男女,都太擅长把自己打扮成桃花,像广告一样经营,企图用最初的惊艳捕获最多的猎物,像及了本片的风格,时尚而浮华,剪辑和摄影带来的眩晕感恰好符合了丛林中迷惘。
人生若只如初见,虽然初见之时是小心翼翼的试探,提心吊胆地猜想,量入为出地表示诚意,但期待总是要比结果好上百倍。
所以忘掉那些烂桃花,逃开哪些食人花,下一次走桃花运的时候,还是要奋不顾身,这粉红色的运气,是一个期待的机会,即使你碰见葛优那样的江湖老油条,全当打妖怪练级。
几段感情同时进行,每个女人不同,遇到的男人不同,桃花运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总有让你觉得可以嚼味的那么段感情。
爱情至上?
个人原则?
着实让戏里的女人有的想了。
其实故事素材我怀疑就是从连岳老师②或者鱼顺顺老师,或者某某老师信箱(不包括万峰老师③和知心姐姐老师)的问答中摘出来几个做的。
也许现在的编剧以前都是写小品出身的。
想要故事精彩就只能写迷你版的,但是为了凑够一场电影的时间,就只有做成串烧版了。
还好这次串的不错,好过那不知所云的中移动长篇广告片《命运呼叫转移》一大截。
就是和马导上次的商业片类型的《我叫刘跃进》比起来也是大有进步。
最起码我从中看到了诚意与真实。
如果将电影写回文本,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Q:我恋爱了,男朋友总是想那个,但是我不想那个,我们为了这事老吵架,你说我该怎么办?
A:姑娘。
根据《桃花运》里的故事,我可以告诉你,你不想那个的思想是很保守的,落后于主流的,你没有看到电影里面不想那个的梅婷梳俩大辫子,说一口地方方言吗?
是不是很土呢?
导演让这样一个土妞保持着处女身份,说明最起码认字多的知识界认为贞操无用。
并有些观赏怪胎一样的心情。
但是考虑到我们的国情,导演也不敢说的太白,最后还是给了梅婷一个结婚的机会。
所以我劝你,想不开的时候呢,腿就不要开。
Q:物质对于恋爱来说重要吗?
A:当然重要了。
如果你有很多钱,多到像宋佳那样多的话,你恋爱时候需要考虑的东西就很少了。
也许只是因为一道菜的味道,你就会爱上一个人,而不去计较他是不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凤凰男。
也不用去计较他缺心眼的为了制造浪漫而把工作丢掉。
因为他没了工作你都可以给你买一个!
Q:带孩离异女难道就没有希望了吗?
A:有,但是希望不大。
现在社会上的带孩离异女太多了,想找带孩离异女的男人可就少了。
也就是说你的竞争对手太多了,找个可心的伴侣太难了,跟高考一样。
好不容易认识一个吧。
没有车没有房,有车有房的吧,却不想再结婚,想结婚的吧,他又带个孩子,不带孩子的吧,还想生个孩子。
总之就是没有十全十美的。
突然出现一个十全十美的,却发现是个专门在带孩离异女里面打转的感情骗子。
Q:如何钓到金龟婿?
A:想要找到钻石王老五?
呵呵,如果你铁了心的只想找有钱人那还不算太难。
如果你想找人帅钱多有车有房有安全感的酷男,那只有等奥特曼去银行下象棋④的时候喊你去围观了。
你一定要记住,你的竞争对手更多了。
以至于老钻们都不敢承认自己是老钻了。
所以在这个事情上,你不能单单等靠要,梦想从天上掉烤鸭一样的掉下个老钻。
而是应该不找市长找市场。
时刻准备着。
发现目标就行动。
为了接近他可以放弃高薪重头做起,长夜加班只为搭讪一句,走路扭脚却为那一低头的温柔。
甚至当人家说随便看,我买单的时候都要强忍欲望披上羊皮羞答答的挑一不起眼的小物件。
路漫漫其修远兮,你就慢慢努力吧!Q:为了他付出一切值不值?
A:等你老了,已经看遍了冷冷清风吹飘雪渐厚,自觉人生路已鞋踏破路湿透,停步流连再看遍远远青山吹飞絮弱柳,恨自己曾独醉病消瘦。
一心把思绪抛弃,那管它似虚如真?
又何必丝丝点点计算?
与他兜兜转转,只盼化作段段尘缘,谁料想偏有那纷纷扰扰作嫁,让我与他春宵恋恋变卦。
管他真真假假?
我却不信悲欢恩怨原是诈!
只因我花色香皆看化!
⑤情到浓时无法衡量,你看元秋老太太,何等精明一个人,却被一个俄狄浦斯搞得家不能进,店不能开。
那又如何?
老英雄果真是老英雄。
将爱化作慈母意,就当那是个讨债鬼般的坏儿子。
听着他孝敬老娘送来的八音盒,淡然一笑,掏出电话遍求关系。
这一刻?
谁能说她痴?
谁能笑她傻?
一个人,只要你信了,那他就是可信的。
注:①文章标题套用好莱坞矬子导演伍迪艾伦的《性爱宝典》的题目,关于该影片,清查阅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95460/?i=0②一个住在厦门写专栏的,在厦门集体散步的时候起了不少的作用。
我爱问连岳是他的热门情感栏目。
③杭州有名的电台午夜性节目热线主持人,以强烈的道德感和粗暴的语言而著名,绰号:“愤怒的万峰”④这是一个比较冷的笑话,全文摘抄如下: 一位女子,开出征婚条件有两点 1.要帅 2.要有车 电脑去帮她搜寻 结果象棋 这位女子,不服搜出的结果又输入 1.要有漂亮的房子 2.要有很多钱 电脑去帮她再次搜寻的结果 银行 此女子仍然不失望,继续输入条件 1要长得酷 2又要有安全感 结果搜出的结果是 奥特曼 此女子仍然不失望,还继续输入条件 1.要帅 2.要有车 3.要有漂亮的房子 4.要有很多钱 5要长得酷 6又要有安全感 电脑去帮她再次搜寻的结果 奥特曼在银行里下象棋 ⑤这段中比较古意的文字是达明一派的代表作《石头记》,我认为很凑巧的写出了电影中元秋的感情故事,就改写出来了。
很好听,没有听过的可以搜一下。
⑥对于没有写过论文的我,终于有了机会写注解,你知道,我第一次这么爽,很学者的爽。
希望大家留言,让我继续爽。
几个最重要的意见:1 梅婷的南京话太好玩了,一听到她开口我就想笑。
2 那啥谁谁谁一个人兴高采烈的跳舞那段明显学的是hugh grant在love actually里那段,就凭这一段我该给这片子一颗星的3 第一次看到利君沙的时候,我以为是插播广告了。。。
第二次看到就习惯了。。。
然后紧接着看到某轮船上的大幅广告。。。
所以这是广告片4 我果然第一眼没看出那是范冰冰我对于喜剧片一直不苛责,能让我笑就行。
所以这是一不错的片子。
总体看来,台词挺经典,剧情很无语。
不过居然还有金融危机,我被雷到了。
仔细评价一下:1 同居恩。
看的时候我跟第一帅(宿舍只剩此人了)说,那个女的和我一样,相信婚后性行为,然后被鄙视了。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如果在性的问题能达成共识这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呢。
2 白骨精乏善可陈的故事。
这段真的好无聊。
它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她恨你,她就开始喜欢你了。
用李小璐打着沙袋来暗示她的心境,勉强把这个故事拉出了败笔的阴影。
3 公主我很喜欢这个故事。
因为它说明了人是靠气味来决定爱情的归属的。
xxx科学研究当然也早就表明了这个问题。
当然不用科学研究我们看看动物世界也明白。
结论就是,要到达一个男人的心要经过他的胃,而要到达一个女人的心要经过她的味蕾。
我真的很想写一篇关于味蕾和爱情的关系的论文。
小白写过评凯瑟琳泽塔琼斯那部no reservations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找来读读。
至于那段关于鲜花和牛粪的Q&A,好纯真。
4 神秘人葛优说自己是xxx神秘单位的时候,我立马想到国安局。
而且在结果出来之前,我一直以为他还真是搞保密工作的。
后来发现,这真是个好幌子。
所以,终于发现这个单位还有优点。
5 姐弟恋这是个不错的故事。
反正我不能理解。
一个而立之年的男人喜欢一个55岁的女人,起因如果很好,那大概是神话吧——或者她是杜拉斯。
结局里,这个女人有一种看透。
但是也只有这个年龄段的女人能看透吧,觉得这一点上倒是很巧妙。
以上,恰逢感冒,床上草就。
一直以来我都在羡慕别人的感情,为什么别人的感情那么顺利,那么稳定,自己只有一回初恋,并且距分手已经5年了……后来感情路途坎坷,喜欢我的我没有答应错过了,我喜欢的不要我,自己想不明白为什么……看了《桃花运》之后我觉得只是自己的缘分没到,真的,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在机缘巧合中出现你的生命里。。。
这部电影,我能看出来的技巧就是蒙太奇(估计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影片分别由梅婷、李小璐、宋佳、元秋和邬君梅五位女演员饰演不同身份的“剩女”,演绎出不同的感情经历。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由宋佳(饰演林聪)和李晨的“情侣”戏,宋佳饰演一位继承父亲一大笔遗产的富家女,喜欢找思路敏捷愿意为老婆花钱有自制力的老实人,虽然她的朋友觉得这样有点儿荒唐,但她还是愿意相信奇迹发生,坚持自己的信念。
可是没想到在一次挤公交车的时候一个那雨伞的老实人不小心把她的裙子挂烂了,可是这时候车已经开了。
这才只是缘分的开始,在一次朋友的婚宴上,宋佳吃到的煲汤很像父亲做的味道于是执意要见厨师,见到之后发现就是在公交车上碰到的。
之后在宋佳生日时自己怎么也做不出那个汤的味道,然后她去饭店找到厨师(那时已经下班),并说我生日希望能吃到你做的东西,我知道你有办法做到。
后来李晨饰演的厨师就和宋佳交往了,厨师在她最需要的时候为她送药送饭,体贴入微。
求婚是李晨设计好的,两人一起划完船没想到下棋了滂沱大雨,李晨拿出准备好的蛋糕,宋佳心满意足感动的吃着,吃到的是一枚戒指……当我看到这儿的时候非常感动!
(>_<) 后来他们很幸福!!
有时候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有错,坚持自己的爱情信仰没有错,我们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们不需要用别人的爱情观来怀疑我们的爱情观!
现在的人真的很奇怪,如果你很长时间都是单身,你周围的人会觉得你是不是有问题啊或是性取向有问题,真不知道他们这样想无聊不无聊,如果别人这样说你你会怎么想?
我就是很讨厌这样的人!
李小璐饰演的是一个白领、骨干、精英俗称“白骨精”的单身女性,她就是喜欢有钱人,希望自己嫁给有钱人有肯让她花钱得人,虽然在大多数眼中看来她的愿望很俗,可是她是大多数女生的代表,说出了大多数女生的心声,即使它看起来有些遥远。
邬君梅饰演的是一个被离婚被抛弃的女人,当她在绝望中时碰上了葛优饰演的一个好心男人,当她充满信心的可以在前夫面前留下骄傲的背影时,她却又一次从希望跌进了绝望的谷底并且还怀着葛优的孩子,因为这个男人却只是欺骗女人感情的恶棍,被葛优欺骗过的两个女人一起来找她想合伙反击葛优,但她没有选择跟她们一起,而是默默的承担这一切,可她没有把孩子打掉,她要对孩子负责。
梅婷饰演章迎,一个具有传统思想观念的大龄女性,认为只有结婚后才可以把自己交给男人,当她遇到了海龟的赵大(耿乐饰演),而他认为需要有试婚期,需要有婚前性行为。
于是中西方思想的冲突出现了,试婚、同居两方所持观点不同,导致他们分手。
可是两个天注定要在一起的人最后还是在一起了。
梅婷说:“以行为关系的感情是不稳定的。
”说实话,我同意她的观点,现在的男人动不动就跟性扯上联系,朋友说男人是可以把性和爱分开的,而女人不行,女人的性和爱是不能分开的。
难道说男人因为压力大就需要这样来释放压力么?
而且最郁闷的是男人有处女情结……天啊……我有点儿不太明白男人的世界……梅婷的想法观点说的是针针见血,电影嘛拍出来就是要观众找到体验认同!
元秋在这部戏里面,是跟郭涛演姐弟恋,年龄跨度的大,但是元秋有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刻,她说:“爱不只是付出,而是付出一个人的全部。
”有时候女人付出的爱是伟大的,远比男人的爱要多要深。
当你需要他的时候,他会陪在你身边对你说:“别怕,有我呢。
”当别人都不相信你的时候,他会站出来说:“我相信你。
”当爱情真的来临时,紧紧抓牢它!
爱情是可以让女人变得更美丽的魔法。
最后祝愿大家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美丽爱情!
而我也会静静等待爱情的到来^_____^
在电影院里看桃花运,笑的歇斯底里,哭的稀里哗啦。
第一个女人,不肯接受婚前的性爱,她搞不清楚,男人为什么热衷于此,为什么因为不肯上床就要分手。
她只是想结婚,成为一个人的妻。
她的教育,她的世界,都在问,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轻易的奉献彼此——是彼此,而不是自己。
在这个问题上,吃亏的并不一定是女人。
——最后,妥协的是男人——他娶了她。
第二个女人,想要嫁给有钱人。
执着而实在——一个男人,没有殷实的家世,没有傲人的收入,没有花钱的度量,没有高级的生活品味,怎么能合上她的脚步?
于是,挑剔和拒绝,做了那么漂亮。
但真遇到了那个人,真的要严守底线吗?
——最后,妥协的是女人——他破产了,但她义无反顾。
第三个女人,她有钱、漂亮,她想要什么?
好吧,她缺少爱……亲情之爱,浪漫之爱,无暇之爱。
直到遇上了他,他贫穷,但他做出的菜有小时候爸爸的味道,他不知道她的富有但仍为她煲汤做饭,他为她划着小船从艳阳到雨夜,他在暴雨天取出嵌了一个小小钻石的戒指,他为她亲手装修他能给她的家,这个男人,朴拙的不像真实的存在。
这个男人,在用他笨拙的方式取悦一个女人,但确是她最需要的。
——最后,妥协的,是缘分——他们找到的,是彼此的契合。
第四个女人,她被一个自私的爱着自己的男人甩了,她带着儿子,试图寻找新的生活。
然后她遇到了他。
他爱她的孩子,他在她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她的面前,他不吝于在众人面前展示他对她的宠和爱,他给了她新的希望。
但有一天,出现了两个女人,揭露了爱情骗子的面目。
怎么办?
……她有了新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甚至有了新的孩子,却得知一切都是幻觉……怎么办?
——妥协的,是爱情——她选择独立承担,忘记男人的存在。
第五个女人,人到中年,踹掉了没有激情只剩下抱怨的婚姻,她有自己的生意,享受独立的生活,但也偶尔会感觉孤单和无助。
这个时候,她遇到了他。
这个男人年轻、体贴,替她出头,陪她看病,守在身边,依赖她的存在。
看起来,生活完美的……像是一场骗局。
她都知道,一个女人活到那个岁数,还有什么能瞒过她的眼睛?
但她还是愿意拿钱帮他,还是把所有的遗产留个他,还是在一群女人找上门来的时候袒护他。
她什么都知道,但她愿意相信,能为她做那么多事的男人,不是坏人……最后,妥协的,是理智——当事情败露,他锒铛入狱的时候,她愿意变卖家产为他还债,为他打点。
女人啊,你究竟要的是什么。
桃花运……桃花劫为什么男人总像是一场骗局?
而为什么,女人总是轻易上当?
我在影院里,对着一场喜剧,笑的歇斯底里,哭的稀里哗啦。
不能自抑。
生活的五彩斑斓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在单纯的年龄找不到爱情的影子,等长大了,更没有爱情的空隙了,于是梅婷饰演的大龄女感叹,上帝真是不公平,丢弃了这么多的剩男剩女。
影片开宗明义,五个年龄身份经历迥异的女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宣称要找个男人,于是,就这样在各自的桃花运下演绎出她们各自不同的爱情悲喜剧。
这类电影的叙事手法已经屡见不鲜了,多条线索平行穿插,一众男女犹如一阵风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不经意间把各人故事的发展交代得清清楚楚。
一开始的节奏感控制得相当不错,台词诙谐有趣, 配乐风格也很应景, 是简洁明快的文艺腔调。
然而在叙述上穿插往复,五个故事依然各自独立成篇,且几乎没有交织,这样乍一看来,整体结构略显松散凌乱,这点也正是影片遭到诟病最多之处。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导演原本就没有致力于去搭建一个精致完整的故事架构,而只是随意摊开一幅生活画卷,展示其间的爱情众生相。
或者,你也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生活,不就是一场无法预计胜负的混战么,它的散和乱,恰恰是契合了生活的原生态。
比起明显彰显文艺气质的《20,30,40》,《桃花运》等于是让人物和故事退居到生活中,让我们从生活本身去看人看故事。
我想,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相比之下更为随意和平和的态度。
想想很多时候我们费尽心机,花巧百出,却忽略了生活中最本真的东西,而还原这一切,其实有多么的不易。
看似随意拈来实则精心选取的五段感情小故事隐隐带着各自的典型性,恨嫁的大龄女青年,拜金的年轻白领,巨富的年轻未婚女子,离婚并带有孩子的少妇,年过半百的女老板,老中青三代女性,似乎也可以代表当下都市中女性最普遍的几种状态。
故事看似夸张但并不荒诞。
兜兜转转间,或悲或喜,也都是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会遇到的事,正是以这样的平视,带出了生活的温度和细腻。
而且,它的重点并不在于铺叙完整的情节,而在于描摹一种情感,表现的是爱情对生活的补给和对心灵的冲击,以及一种难以预计的不确定感。
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十足写实的,情感写实。
说回故事本身,《桃花运》是个虚幻到让人恍然如梦又现实到让人唏嘘感慨的情感串联,是一组现代女性单相思的梦组合。
毕竟是女导演,在她温情脉脉的镜头下,不管是大龄女的传统,拜金女的执著,富豪女的天真,还是离异女的希望,老年女的期待,迥异的个性之下掩藏的其实都是一份对爱情和幸福执著不懈的追求。
虽然里面有虚荣有欺骗,有机会主义也有功利主义,但毫无例外地都流淌着一道真情的暖流,看结果也是好与坏三比二,葛优的结局没说,郭涛虽进了局子似乎也有明天,这一点来看,又是十足理想的。
前女子乐队主场的马俪文执导的《桃花运》是部文艺片。
即使被贴上了贺岁喜剧片的标签,它依然不仅是一份简单的明星拼盘,在其商业片的外衣之下包裹着的是有着独立气质,充满浪漫,文艺情怀的内核。
这一用心其实相当明显,文艺桥段在片中可谓比比皆是。
比如两段雷同且颇有摇滚风格的音乐分别出现在元秋和郭涛浓清蜜意时和郭涛骗局败露被带上警车之际,别有意味,是不是意味着爱情的高潮和幻灭宣泄的都是同一种情绪呢?
不必求解,文艺片从来只是展现而不承担所谓解决问题的重担。
还有不得不说的是片中对熟悉演员的陌生化处理。
关于葛优的长发多情男形象被说得太多了,估计很多人就是冲着这个进影院的。
单看片中几个桃花缠身的女人,个个并非无名之辈。
想想当年《枕边书》中的邬君梅何等风情万种,被称为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性感女神,此次在《桃花运》中饰演一个个性软弱、感情狼狈的离婚女人,活生生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某个看似可怜的小女人(当然最后叶老师也变得强大起来,是内心的强大)。
妩媚独立的梅婷一身八十年代的土妞打扮,操一口南京普通话的旁白,颇具喜感。
李小璐的“白骨精”造型倒是漂亮、时尚、精干,就是稍微“杨晓芸”了一些。
宋佳不如《好奇害死猫》里的洗头妹漂亮打眼,但淡淡的淑女外型跟属于她的那个童话爱情故事倒也很搭调。
至于元秋饰演的服装店老板娘更是不用说了,老戏骨不是盖的,理性的睿智和感性的冲动在举手投足间拿捏得恰到好处,那种女人的强势和温柔统统表现出来了。
颠覆名演员在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也是文艺片的重要特征之一。
说了那么多,最后捎带着说说我所感到遗憾的。
我完全可以理解导演对情节的安排,也许是为了娱乐性或是按商业片的惯例出牌,那是相当地峰回路转。
看似山穷水尽的却又柳暗花明,看似顺风顺水的倒是平地惊雷。
最后,剩女迎来春天,女白领钓到金龟婿,富家女爱上穷厨子,失婚女人被花心男人骗色,老女人被职业骗子骗财,统统集合起来,就是导演对这个社会女性情感问题的基本判断,传统的情感价值观在此呼之欲出,但这却是我对该片颇为不满的一个地方,典型的男权主义导向下的主流意识形态。
爱情本来就不求甚解,生活从来都难以完美,其实不必设定好或者坏的标准。
只要自己能平静淡然地面对生活,就能真实感受到生活给予的幸福和快乐,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
在现实中,伴随着谎言,欺骗,一切开心和不开心,也许不可避免,但可以努力,不断用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去一次次感受生活,检验生活,我们能做的,不正是这些吗?
看《桃花运》印象好深的一句台词,大龄剩女说:我以前觉得自己就是妲已,想有什么就有什么,现在觉得自己越来越像蔡文姬了。
听到这句台词我真实忍俊不禁了。
妲己,恐怕是历史著名的“坏女人”了。
可坏的同时貌美如花,在商纣王那里呼风唤雨,万般宠爱一身,传说还是狐狸精变得。
大龄剩女也到不是想自己那么心狠手辣。
而是觉得自己应该要什么有什么。
想来也是说一个女人是“坏女人”是狐狸精,总强过说她丑。
君不见现在很多女人以当狐狸精为骄傲。
并且在男人眼里狐狸精怎么会不好呢? 蔡文姬呢?
恐怕又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了。
一生颠簸流离已不是寻常女子所能想象。
早期嫁了丈夫只一年夫亡,夫家人说她克夫,后来辈掳走文学女青年荒蛮之地嫁给野蛮之人,刚刚认命生儿育女,却又被重金赎回,走也不是,留更不行,别了孩子回到故土。
嫁了当时一表人才的丈夫,可想的是以她的经历就算是奉皇命成婚,又怎能受丈夫宠爱。
后来她拼出所有力气救了丈夫,才赢得丈夫的尊重。
注意是尊重不是爱、 女人这一生什么倒霉事都让摊上了,就算你才高八斗,能背下大篇大篇的藏书又如何。
相对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事业却经营的惨不忍睹。
妲己和蔡文姬你说要做哪个?
其实下辈子我也想做男人克星,成为所有女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或许孤独终老,也许不得善终,可一生孤独求败,纵然孤独可实在是够威风了。
给这个电影三颗星,是因为马俪文的努力给这个电影打了85分的高分,是因为元秋的坚持看你想从电影里看什么了,如果只是为了热闹,干笑几声,这么困乏的季节不管是电影院还是家里,这部电影都是下饭的好佐料。
如果你是想看《我们俩》《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之后的马俪文,那么等来的只有失望。
除了元秋,你几乎再也看不到宫哲、斯琴高娃还有两个老太太那些坚毅并且调皮戏谑的眼神,你也感觉不到那些在缝隙之间侵入你内心的那些感动,那些温暖到可以让你含泪并不悲哀的细节。
爱上一个人,是因为一种味道,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片段,一个场景,一种目的,一个理想,还是不变的原则?
抑或,那些是爱情,那些是索取和占有,那些是自己强行的付出?
整部电影,其实和桃花无关,即便一定要和桃花扯上关系,用烂俗的话来说,也就是一堆烂桃花。
男人的欺骗,女人的隐忍;男人的忠厚,女人的精明;男人的富有,女人的装逼。
一开始都是华丽的开场,富有潇洒,抑或是装模作样;等到现实崩塌的那一刻,几乎所有女人选择的都是坚持和隐忍,无视那些自己将要承受的伤痛和折磨,并且毅然决然的要替男人一起分担的责任和压力。
马俪文努力的想把这个时代中女人们的感情一锅端的呈献给受众,却忘记了大锅饭的电影情节,若没有《两杆大烟枪》《低俗小说》那样精湛的结构,出来的只不过就是一本《故事会》。
各个段落感情之间的跳切,恍惚的让人错乱,让我有一种坐在电影院拿着遥控器不断换台在一个多小时之内看了五六部电视口水剧的麻木感。
笑料不是没有,只是别扭的让人笑完嗓子发干。
葛优的造型猥琐的让人害怕,以前的经典形象跟着三元好奶还有弹面以及这个带着假木村拓哉发套的形象完全毁灭。
唯一让人感动的,只有元秋。
混乱的故事堆砌中,其实看到了一个看似自我欺骗,其实已经豁达到某种境界的老女人。
她的固执,坚韧,以及认定了之后就算受伤受骗也一直的默默坚持。
不论这是传统束缚三从四德的一种再现,还是如此混乱的大时代背景下的一种超脱,她的感情到了结尾,虽然心酸,却不会让人觉得可悲。
因为这是整部电影中最明白自己要什么,最明白自己能够付出什么,最明白自己能够得到什么的一个女人。
所以,她可以陪着那个男人一起演戏,在虚假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真实;她可以痛快的把钱砸在桌子上,满足那个男人的目的;可以毫不犹豫的把遗嘱放在那个男人的面前,告诉他错了就改,一切都是为了好好生活,然后平静的看着那个自以为演技高明的男人像犯错的孩子一样真实的哭泣。
只有女人和母性才能体现出的包容还有宽厚,这种内质的美丽在元秋身上体现无疑。
你可以说她可悲,说她傻,说她笨,说她缺,可是她自己选择了,她自己敢于承担,敢于负责,这种气魄,是很多男人用言语和金钱矫情了一辈子都学不来的。
没有什么资格批判马俪文,毕竟这是一个努力的女导演,我也能看出她的苦心,只是现在,很想再看一次《我们俩》。
模仿。。。依旧不喜欢李小璐。。。
不错,虽然我是奔着范看的,虽然她万分配角T_T..。从一开始也就只看好了富家女,所以她过的幸福很开心哈~PS:我也喜欢厨子
特别喜欢这种十三点电影!
莫名其妙的片子,葛优真让我失望
葛优是我偶像..说谎都不带草稿的
车上在放,于是我又看了一遍。在豆瓣上发现评分好低。其实我挺喜欢这部电影的。男人女人恋人百态。
08年贺岁档里面最喜欢的一部片子。最喜欢从容镇定霸气如颗大树般坚强的元秋,希望自己到了那个年级了也能如斯豁达。还有小宋佳那个,真是太完美了,那样体贴温柔把她当个宝又浪漫的男人,没钱又怎样,姐们有的是钱,最完美的只是在这个电影里面吧
咋就成了烂片了呢
贺岁,就是一堆脸熟的明星,一串绕口的台词,一种快速的剪辑
TUT……老段你的戏份真是“精致”啊……真短…………
我喜欢脱线的片子。梅婷的南京话真亲切=v=关祥真是好男人啊。。。。
只想两颗星..不想说差...
快节奏,多剧情,最主要的是揭示了一些道理,值得一看~
都说是烂片,我看还好啊,商业片非当文艺片看,有必要吗?感觉放在情人节看很好。很多人拿此片跟我们俩比,是不是一个档次的,可也不是一个类型的,感觉马俪文比较喜欢小片段拼接,起码这两部都很多。
爱情喜剧 故事挺俗套的 除了钱就是滥情 结婚结婚 烦不烦
最近被推荐了好多国产剧,我觉得还好吧没有到烂片的地步吧。梅婷一个人孤独地讲到南京话真是太甩了~
刻意追求还不如顺其自然但自动找上门的,还是要多加小心那与其空等待还不如自己主动努力
这所谓喜剧一点儿喜感都没有~~~
海报上虽然是以葛优为中心,其实是几个故事同时发生的,开头还可以,但是结尾感觉很仓促,没有说完似的。很一般。
邬君梅为爱执迷,李小璐为爱追逐,元秋为爱等待,梅婷为爱妥协,宋佳为爱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