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Matthias & Maxime,他和他,马特与马克思,Matt & Max,麦特与麦斯(台)

主演:加布里埃尔·德阿尔梅达·弗雷塔斯,泽维尔·多兰,皮埃尔-卢克·冯克,Samuel Gauthier,Antoine Pilon,Adib Alkhalidey,米舍利娜·伯纳德,安娜·多尔瓦尔,玛丽莲·卡斯通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19

《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剧照

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2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3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4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5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6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3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4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5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6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7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8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19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剧照 NO.20

《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剧情介绍

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两个自童年已是好朋友的学生一起为功课制作一部短片,二人因剧情需要而接吻。这亲密的一刻引发了一连串事件的连锁反应,由最初一些让他们挥之不去的问题:如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性取向,到后来甚至改变了他们之间友谊的性质和关系,甚至更广泛地改变了他们的社交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九死一生破裂我的秘密花园2美洲狮俱乐部谎话连篇浪花梦之阵笑红颜爸爸妈妈陪陪我两天一夜谢谢江城故事之局中局拥挤的房间海底回家路青叶家的食光学战都市Asterisk第二季亲情暖我心烈日长虹茜茜和我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沉静的美国人装台春天来了,春天皇家律师第三季巴黎五区的女人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喜欢您美国叛徒:轴心莎莉的审判机动战士高达库库鲁斯·多安的岛0.0兆赫初音岛S.S.夜行法医

《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长篇影评

 1 ) You see, love, it came to me:)

在情人节看完等了好久的Matthias et Maxime,莫名有一种圆满的感觉。

多兰这次竟然不再是一个咄咄逼人、有点神经质的话唠,而变成了让人心疼的壁花少年。

如此改变让多兰变得赤裸和袒露;有人说片子的矛盾都很表层,我无法认同——问题一直都在,无论是2019还是2099,同样的问题永远都会困扰同一些困惑的人,我们不能因为见怪不怪就去判定其是否“过时”。

自我认同一直都是很多人在看了多少电影听了多少故事之后都无法释怀的心结;可笑的是,十年之前,我们会为了一个纠结的ennis而痛哭流涕、笔诛讨伐,但十年后,面对一个同样的Matthias,我们却抱怨陈词滥调毫无新意。

事实是,十年的时间能改变的东西微乎其微——有些东西不能只被消费。

听着片尾那首Song for Zula,我还在惊喜于多兰这次带给我的感动。

无论是《我杀死了我妈妈》还是《幻想之爱》还是《汤姆的农场旅行》,多兰都是古怪、愤世嫉俗的。

但《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是一架钢琴和一把简单的吉他,让我能感受到那份才气背后斑驳的脆弱。

一个吻到底改变了什么?

从两人知道要拍吻戏时局促的反应就可以嗅到八卦的味道。

对于Mat来说,这个吻向他自己暴露了对Max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他可能在这之前从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有bi的倾向,对象还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因此就有了我们后面看到的,Mat经历了“迷惑——拒绝——暴怒——怀疑”这典型的觉醒过程🦄。

Mat的过激反应肯定让Max更加不安:他是不是知道我对他有感觉?

我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消除他的怀疑?

或者,更糟糕的话,他会不会也有mutual feeling?

Max在影片中一路坎坷,真的没有什么上扬情节,但如此更突出了Mat的爱之于Max的重要性。

整部影片都在强调一种不稳定性。

从M&M接吻的画面被突然切掉开始,观众就行走在一种摇摆不定当中:Mat疯狂的游泳、Max与母亲冷漠的关系、陌生男子带来的强大吸引力、Mat的性情突变、激吻 等。

两个人的生活似乎都因为这个吻而变得难以猜测。

“最好朋友间的一个吻”这个设定让原本可能俗套的情节忽然多了一点清新。

有时候,你会被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所打动,你会把自己代入那个场景,想象处于这种情况中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有时你会透过主人公的眼睛寻找湖中的泳者或是望向紧闭的前门只为了能看到他会回来;有时你想替他去哭,想为了他放声大叫,直到你发现其实自己只是嫉妒他能有痛苦的权力;有时你只想停下屋里的狂欢,停下无知的奔跑,停下倒坍的思绪,只为了好好体会一个眼神透露出的忧伤。

《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吹起了一个淡红色的气球,然后却在我的面前把它戳破;想要伤心的时候,我发现气球的背后是一张充满期待的脸庞。

多兰这次,让我观感甚佳 :)

 2 ) 非影评,只是杂记

想想我今天看了什么:致命魔术和这部。

诺兰的剪辑给人的感觉是步步都精心设计、环环相扣、恰好。

而多兰给人的感觉是很任性。

包括剧本也是这样的。

但奇怪的地方在于:竟然这部马蒂斯和马克西姆(看完了总算记住了中文名字)有那么些时候都让我的眼泪花闪出来了,难得在于好像抒情有些点成功了,虽然往往随后就被剧本还有剪辑有些莫名其妙到。

这些并不是来源于两个青年之间,而是我觉得他太惨了,好像应该得到爱的地方得不到,得到了的地方却无法接受。

这就麻烦了。

但是音乐很棒,生动活泼、富有变化。

其实我觉得那脸上的胎记(应该是胎记吧)很好看,所以那镜子前的抹掉的一幕也不知道——可能作为导演的主演实在无法真正把自己表现得太糟,所以设计了这个妆容?

 3 ) 避风港

看完《我杀了我妈妈》后看的这部。

两部里面的主角的家庭生活都挺难的,缺乏安全感、缺乏爱。

个人认为,这部并不是想说男同如何如何。

马克西和马蒂直接的情感在我看来,只是影片中众多情感中的一种。

其实整部电影都围绕马克西展开。

马克西境遇挺糟糕的,他妈妈是真的很会伤人。

不知道马克西爸爸在哪儿,不过他一定是缺乏父爱的。

从他妈妈所说,可以知道马克西从小一定受过许多欺负。

儿时保护他的应该就是妈妈和马蒂吧。

现在,他妈妈没有能力照顾他甚至还会失去理智打骂他。

马蒂也因为一场电影的事,故意与自己疏远。

马克西就是在各种糟糕境遇中来回逃离,寻找避风港。

但是无论什么境遇,都是在地狱和天堂之间不停转换。

就像一个轮盘。

母爱,友情,爱情,梦想,现实……这些名词看上去是褒义,可是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不断被美好鞭打,又被糟糕慰藉。

虽说是新片,毕竟我只看了两部,也说不出新在哪里。

不过我认为多兰应该会坚持走着那条路:不故意刻画同性恋,因为那本来就是正常不过的事。

他把同性恋揉进爱情亲情里,揉进看似拉拉杂杂的争吵里。

你会看着就明白。

多兰其实是从一个孩子的原生家庭,生活环境以及各种经历的刻画,展现一个同志。

这样的角度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希望理解方向是对的哈哈。

总之,这部我还是挺喜欢的,但是有些情节太拖沓,也没什么意思。

 4 ) 專訪 Xavier Dolan 談執導新片 Matthias&Maxime:「友誼就是沒有性的愛」

專訪 Xavier Dolan 談執導新片 Matthias&Maxime:「友誼就是沒有性的愛」從他的靈感到他關於愛情和友情的自白,包括他的性慾和性別問題。

Vogue 與Xavier Dolan會面,大談他新發行的電影Matthias & Maxime。

by ALEXANDRE MARAIN16 OCT 2019 隨新片Matthias & Maxime,Xavier Dolan希望一起回到更加私密的電影。

為了他們的朋友圈中的一個妹妹Erika執導的短片,兩個青梅竹馬的朋友必須親吻。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吻會挑戰他們的感情並顛覆他們的生活。

Matthias & Maxime將於本週三在法國影院上映, Xavier Dolan與Vogue Hommes談論這部新電影。

Matthias & Maxime © Shayne LaverdiereMatthias & Maxime既處理愛情與友情之間的界限,又處理可被描述為戀愛的友情。

你從哪裡得到靈感?

Xavier Dolan:這只是我想講的故事。

朋友之間的故事,尤其是我和朋友之間的故事。

即使影片中講述的內容並不能真正反映我們的生活。

與你的朋友拍這部電影對您來說重要嗎?

我一直和朋友一起工作,這不是第一次。

例如,在It’s Only the End of the World 中,我對Marion (Cotillard), Gaspard (Ulliel) and Léa (Seydoux) 並不了解,但是我已經對他們產生了感情。

我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我很容易表現出對與我一起工作的人的依戀。

並在你的祖國加拿大拍攝?

是的,我真的需要在魁北克的家拍攝。

是為了製作一部關於朋友的電影而強迫我與他們一起做電影的想法,還是與朋友一起迫使我在魁北克去做電影?

我無法解釋。

我知道,通過與朋友一起在家裡製作電影,我們會在熟悉的地方更加舒適,而且我們已經可以在一定水平上工作,而不會馴服任何人。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大的開端。

Matthias & Maxime © Shayne Laverdiere你從導演 Matthias & Maxime 中學到的友誼是什麼?

對我來說,最美麗的發現是我的朋友們像我一樣輕鬆地挑戰自己。

即使我們經常搞砸,我們也知道如何保持專業。

我們一直試圖互相打動。

無論如何,我們總是希望其他人能夠啟發我們,反之亦然。

對你來說,愛與友誼有何大不同?

我幾乎愛上了我的朋友,沒有任何歧義或毒性。

當您考慮時,唯一的不同就是性。

友誼就是沒有性的愛。

Matthias & Maxime © Shayne Laverdiere是否有一個比其他人拍攝更激烈的場景?

不是。

最困難的場景是技術性的短鏡頭,通常很難理解,特別是在正確的相機拍攝方面。

與人們可能想到的相反,笑聲或憤怒是最簡單的拍攝、最刺激的場景。

告訴我們電影的美感…這部電影中我們從美學角度考慮的唯一場景也是最浪漫的。

這是Matthias 和Maxime 之間接吻場景的鏡頭,凸出的窗台是電影的高潮。

其他一切純粹是心理上的。

我想拍一部簡化的電影,把照相機放在肩膀上,以逼真的角色和幾乎自然的場景跟隨角色的動作。

幾代人之間確實存在衝突。

Rivette 的妹妹 Erika要求 Matthias和 Maxime 親吻她的短片,她對這些身份問題似乎很滿意。

完全正確。

當我17歲高中畢業時,只有異性戀、男同性戀、女同性戀和雙性戀。

新一代對性和性別問題非常開放。

如果它能使我這個時代的一些人不安,我認為那很棒。

我怎麼不參加運動呢?

勢不可擋。

最初,我不想出現在電影中。

是一個朋友說服我的。

Xavier Dolan您為什麼選擇扮演Maxime的角色?

最初,我不想出現在電影中。

是一個朋友說服我的。

他警告我,如果我不這樣做,我會後悔的,他本來是對的。

現在我想繼續演戲,這是我未來幾年打算做的事情。

如果您必須選擇關於友誼的終極電影,那會是什麼?

Lawrence Kasdan 的 The Big Chill。

這是關於一群高中生的朋友,他們中的一個人自殺後,大約二十年後見面,在鄉下度過了一個週末。

所有人都有穩定的生活和職業,但是他們正在重新發現自己,重新認識彼此。

這是一部很棒的電影,給我很多啟發。

還有一部關於友誼的電影激發了您的 Matthias&Maxime?

Thelma & Louise,但這是二人組合……啊,我參考的是Gus Van Sant與Matt Damon和Ben Affleck的 Good Will Hunting 。

那裡的友誼概念非常重要。

每個人都侮辱每個人同時又保護每個人。

Matthias & Maxime © Shayne Laverdiere最後一個問題…你為友誼做的最瘋狂的事情是什麼?

在我看來,在友誼中,沒有什麼比我能為愛做的事更瘋狂的了。

那為了愛呢?

我會一直對自己保持這種感覺。

我只能說我走得很遠。

文章源於法國版VOGUE

 5 ) 似曾相识的主题但却又有点好看的吻戏

铺垫了一小时的群像戏似曾相识,是多兰的惯用手法,但让我觉得没有创意和吵闹;母亲这条线还是和以前的电影一样的矛盾,甚至没有进步;但是那一场层次丰富的吻戏看得我淋漓尽致,对于爱看的瑟瑟鬼,希望多来点。

最后HE,收尾有点仓促,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没看够。

看完以后的记忆点只有那场吻戏了,后劲并不足。

 6 ) LGBTQ+几个字并不能仅仅代表我要讲的故事

看完电影,在故事层面感受平平,但很喜欢多兰阐述人物成长时的状态,和对成长vs.友谊之间的讨论,并且很喜欢他表达出来一群朋友在一起的状态。

还是多兰的电影,但相比以前,不是在做自我重复,而是这个片子更平静一些,人物冲突变小了,但阐述的事儿还是很真实的,也很喜欢中间调侃了一下新一代九零后零零后与多兰他们那些八零后的代沟。

之后看采访,多兰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会identify自己是gay 而更多是对自己sexuality的模糊化,挺真实的,这个就反射在这个电影里。

多兰虽然把很多篇幅都放在友谊这次,但也带了一点母子关系的讨论,这个可能是多兰电影逃不过的母题目,但相比之下并不觉得LGBTQ+ 并不是这个电影的主题,并且多兰所有电影里好像也都没有把同性归为一个主要讨论的话题,看采访就像他说的 讨论的都是日常那些事儿,母亲和儿子,自己的成长发现和周围的朋友有了疏离感,都是普世话题不是粘标签

 7 ) 看到“滚开,墨水脸”那一刻,有点像电影《钟无艳》里的一幕

《钟无艳》里齐宣王对一心爱慕他、处处为着他的钟无艳喊的那句“滚开,丑女”!

当然,两部电影性质和剧情、走向,都风马牛不相及,纯属是那一瞬间我联想到那部电影。。。

必须凑够140个字?????????????????

话说一度我以为这个男演员本身脸上都有红胎记,特地百度了一下这个男演员的资料,原来他这么有才啊,20岁就自编自导自演了大名鼎鼎的电影还拿了那么多大奖!

哎,长得这么帅还这么年轻有为,又会导又会演,这么有才!

👍👍👍

 8 ) 他和他

他和他相遇。

一个叫马蒂亚斯,一个叫马克西姆。

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又不止于好朋友那么简单。

因为有一天......他们亲吻了。

这是泽维尔·多兰电影《马蒂亚斯和马克西姆》故事的一个起点。

那个吻之后,两人开始玩起了心照不宣,却让彼此的关系显得更为紧张,尴尬,僵硬的不知所措。

这一切也许全都拜那个电影所赐,谁让他们参演了呢,谁又能知道竟然还有吻戏呢。

但未尝又不是什么坏事。

这正是两人打开心扉的好时机。

就像法国小说家左拉说得那样:吻是一个向嘴诉说代替向耳朵倾吐的秘密。

两个男人之间的秘密,就像一道无形的墙。

他们无力也没有勇气去打破它。

多兰非常擅长也极为准确捕捉到了这种感觉:一种高度饱和的窒息感,在空中不断的翻转,然后慢慢被稀释。

彼此之间的心事,悠长悠长,却还要笑脸相迎,眼神流动,不经意的沉默转瞬即逝。

周围的一片欢乐,让这种感觉慢慢发酵,悄无声息的。

一如马克西姆额头上的鲜血莫名其妙的流淌,一如马蒂亚斯怅然若失的水中游走。

这种感觉是神秘的,敏感的,浪漫的,细微的。

它旨在向观众传达着一种内在的焦虑情绪:马蒂亚斯和马克西姆之间必然会发生一段危险关系。

马克西姆在片中是让人心疼的。

从生理上而言,他是一个有“瑕疵”的人,脸部有一片胎记;而从心理上,他有一个头疼的老妈,母子之间再现了《我杀了我妈妈》的经典撕逼场景。

大多数马克西姆好像都是一个人,朋友聚会上他也总是咬着自己的手指,他渴望爱,渴望未来,他将人生的赌注都下在了澳大利亚:他即将动身去往墨尔本。

同时,他还需要一封介绍信。

马蒂亚斯的父亲会为马克西姆写一封介绍信。

信早已经写成,转交给了马蒂亚斯,只是马蒂却迟迟没有交到马克手里,因为他知道信一旦交出,离别的日子就要来了,索性不如能拖几天是几天。

在营造两人之间的心境时,多兰显得颇有心得,他不会给两人多次交锋的机会,而是分别展现两人的生活。

用局部的细节来浓缩彼此的情绪,比如办公室那个盆栽,马蒂之前有过一段长久的注视,后来它被搬走了,留下了可有可无的痕迹。

这代表了什么呢?

我们可以说这盆栽是马克西姆,马克走了,马蒂非常想念他;也可以说这盆栽是两人之间的回忆,是最美好的时光,如今却物是人非。

联想到电影后面出现那个图画:两人在7岁时曾经画过一片叫“马蒂亚斯和马克西姆”的农场。

或许那个盆栽又让他想起了那座儿时梦想的农场。

两人都有着“农场情结”,都有着人不由己的生活不悦。

他们的身体远远分开,心灵却一直紧紧依靠。

他们是一类人,他们的秘密将在那个暴风雨之夜被银幕外的我们知晓。

通过暴风雨外的窗户看两个男人亲热是浪漫的,也是忧愁的。

他们最终只是止于亲吻和爱抚而已。

他们依然是好朋友。

他们更符合多兰心中所想的那样:友谊是没有性的爱。

所以你会发现,友谊较于同性之恋占了更大的篇幅。

全片用太多不知疲倦的短镜头来对准朋友们之间的欢乐时光,他们聊天说笑玩游戏,用不完的精力。

他们好像无所事事,就像天空的云,终日在空中漂浮。

他们就是这么一个状态:躁动。

青春之气在他们身上环绕,填补了太多的无聊和空虚。

他们围绕在马蒂亚斯和马克西姆之间,导演旨在营造一直平衡,一边是他们友谊的欢乐,一边是主人公们的生活。

最难得是这帮朋友之间的情感关系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合理,真切和自然。

他们的蓬勃朝气,他们的肆意盎然,他们的无限活力,他们宛如一帮大儿童,在搅闹着这个不尽人意的世界。

与其说这是一部同性电影,不如这更像一部关乎友谊是什么的电影。

多兰不耐其烦的去展现男人之间的友谊,其实就是在告诉观众:嘿!

友谊是个挺美好的东西呢!

想想片中的那些男孩们,他们好像都长不大,难免纠葛,难免困惑,难免多情,难免幼稚,但他们是多么一群真诚可爱有趣的人啊!

所以我早已猜到了结尾的模样,我就是知道在马克西姆即将出发的那一天,他的好朋友一定会在门口等他,插着兜不可一世的样子,眼神藏着笑意。

他和他离别。

一个叫马蒂亚斯,一个叫马克西姆。

他们会是一辈子好朋友。

首发:看电影看到死

 9 ) 没有突破的多兰和还挺好看的影片

《马蒂亚斯和马克西姆》故事非常简单,正如片名一样,两个人,两条线。

两条线在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三次短暂的交汇,对应着两人感情逐步递进,其他时间则是对马克思(马克西姆)一地鸡毛的生活和马蒂(马蒂亚斯)难以自持的暧昧情愫的描写。

一开始,马克思只是想帮忙,马蒂打赌输了,于是两人成了朋友拍影片的主角,镜头前假装一吻如洪水猛兽般开启了两人长达两小时的若即若离。

高潮出现在马克思去澳大利亚的临行派对上,两人第二次相遇,狭小的储物间里压抑的两个人坦诚相见,忘乎所以,然而仍旧发乎情止于礼。

最后,马克思出发前,他打开门,马蒂站在门前的马路上,不知是来送别还是来挽留,两人相视而笑,影片戛然而止。

LGBT和母子不睦的题材;手持不知所云的mv式模糊空镜;几个人密集对话突然扯着嗓子大笑的场景,多兰导演在本片中再一次集齐了以上所有元素,处在创作黄金年龄的他似乎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突破口,但个人觉得本片仍是他仅次于《妈咪》的好作品。

首先以上所有元素在片中都有所收敛,让人审美疲劳但是还不至于惹人厌恶。

其次故事流畅,遥想当年《我杀了我妈妈》的尖刻和生硬,实在是对那部喜欢不起来,但有了《妈咪》这个高峰,这部叙述的流畅仍然在多兰的水准之内,并无突破。

再就是氛围营造了,聚会前的两辆车在路边相遇那场戏,暗恋的人就在身边,马蒂还得装做不在乎,明明渴望相见,但见面了还要装作若无其事,此时的手持摄影和镜头前的遮挡以及演员举重若轻的眼神非常好的烘托这种暧昧的氛围。

还有两人聚会上那场激情戏,门外人们的狂欢,逼仄的房间,温暖的灯光,窗上挂着的蒙蒙的雨布,从里面反锁的门,没人会怀疑两人的突然失踪,而这个犹如暴风雨里绝对安全的避风港为两人正视自己的欲望创造了绝佳条件。

不过,氛围营造一直是多兰的强项,多年前的那部《汤姆的农村旅行》,情节已全忘,但它的诡异在我的记忆中和这部影片画上了等号。

想见你,但不能让人知道

额。。。。

这部电影有个不得不说的点是,导演很明显的按照两条线来叙事,两条线索对应着不同的阶层,而电影表现手法都在为此服务,马蒂家境优渥,演员高大整洁,西装笔挺,受过高等教育,出入高级写字楼,法语英语自由转换,在几场独角戏中,镜头干净有质感,配乐也是流畅的钢琴曲。

而马克思是完全相反的状况,多兰本身并不高,这次又在脸上涂了红色胎记,英语说得磕磕巴巴,没有工作,衣服破旧,还要应付脾气暴躁的老妈,他去澳大利亚几乎是在躲避和逃离。

两个主角对应两种表现手法,这种方法固然可以表现身份地位差距给两人关系划出的鸿沟,但也给电影带来了明显的割裂感。

马克思衣领上的破口对这段感情,两主角的态度也是明晰的,马克思无敢奢望,马蒂压抑欲望。

导演对马克思的描写乏善可陈,相反马蒂的那条线拍得相当有意思,马克思在马蒂妈妈家发现的那幅马蒂小时候的画的画和开头对话中提到高中时候的吻,说明两人早已互相爱慕,只是随着身份阶层的差距,马蒂一直压抑(还交了女朋友)直到自己忘记这种感觉,而镜头前的那个吻把他重新唤醒。

导演只是截取约十几天的故事线,之前的故事或一笔带过,或藏在镜头语言中。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的可取之处是,导演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两个主角的生存境况,这成了补充情节的画外音和余韵,这种余韵结合导演给的足够的空镜酝酿情绪,让情节显得流畅而可信,因此好看,但多兰还是没有突破,《妈咪》中他也是这么干的。

 10 ) 多兰几乎把天才的灵光都用完了……

在过去10年间,加拿大导演泽维尔·多兰几乎把天才的灵光都用完了。

作为戛纳的“亲生子”,多兰从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在戛纳“导演双周”一鸣惊人,之后几乎每一部作品都能轻而易举地入围戛纳,《幻想的爱》和《双面劳伦斯》相继入围“一种注目”,《妈咪》(2014)首次入围主竞赛就拿下评审团特别奖,《只是世界尽头》(2016)更是破天荒地夺得评审团大奖,距金棕榈仅一步之遥。

可惜的是,也是从这部《只是世界尽头》开始,不少影评人看出他作品局限的一面,以及一成不变的作者风格,逐渐陷入自我复制的死胡同。

而2018年全明星阵容助阵的首部英语片《约翰·多诺万的死与生》不出所料没能入围戛纳,而去年这部新作《马蒂亚斯和马克西姆》虽然重回主竞赛,却更像是给这位电影天才的一种变相的补偿和安慰。

多兰向来的题材与受众均比较窄,针锋相对的母子关系与性意识的自我认同,类型也往往逃不出家庭伦理室内剧的范畴,类型格局不够大气,这也许与他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这部新片也不例外,故事讲述两个童年时代的好朋友,在一次朋友聚会里重遇,因为一个简单的吻,而引发出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件。

尽管不能完全说多兰已江郎才尽,但这次只能在必不可少的母子争吵情节和万花筒般的流行歌配乐里找回他所剩无几的个人风格。

唯一的亮点在于叙事上,他尝试不用任何闪回镜头去讲述一段跨越10多年的感情故事,还设置了一个“倒计时”式的时间结构,制造出一种愈加紧凑强势的节奏感。

导演勇于挑战的精神值得鼓励,可惜他的功力依然未够精湛,整体看下来仍然像是流水账的日记片段,难以找到太多触动人心的高光时刻。

这种私人化的叙事必须建立在精心编排的人物对话和情绪刻画上,而接近漫画勾勒人物的方式令人感到平淡无味。

母子关系与男性情谊这两条线索各自为政,难以在结构和意义上有彼此推进的时刻,感觉导演更像是呆在舒适的安全区里懒于创新和思考。

如果说戛纳的几位老前辈诸如肯·洛奇和达内兄弟自我重复的风格值得包容的话,那么多兰这种平庸无趣的自我复制就不可原谅了,因为他显然有更多未知而有趣的题材值得去挖掘。

《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短评

11.6 BJQFF展映。多兰真的是把画面和配乐发挥到极致,太美了!我们是否爱过?这个问题的回答,马克西姆等了太久,马蒂亚斯虽然一直踌躇,但心里也许早已有了答案。虽然电影在剧情上也有些不足,感觉多兰的每部电影都会有关于母子矛盾关系的描写,而且以对话推动的剧情,有时不够有力,但这并不妨碍五星的评分,毕竟对我来说,这算得上最平易近人的文艺片了。

5分钟前
  • AlanX
  • 力荐

绝。 多兰把自己每一丝真挚都印刻于电影的每一处场景。这使得本该“戏剧”的艺术变得更像是一份质朴的习作。 正是如此,一切都变得恰到好处,时时刻刻让人感动到无言。 莫扎特40抑或拱廊,大段小段的音乐与剪辑,以及台词与动作的带动,其拿捏的分寸全然是让我共情的程度

7分钟前
  • _kevvv
  • 力荐

「We don't possess anyone. We're simply in the presence of each other until one of us gets a calling and move up or down the animal kingdom.」

12分钟前
  • Q·ian·Sivan
  • 还行

多兰往脸上画胎记,是假装扮丑,内心其实认为自己甚至更美,这部电影也一样。想到几年前看过的狗血言情剧《朱利奥和托马斯》。脱离男孩群体的过程有共鸣。

13分钟前
  • Marc
  • 较差

细节堆积不起的叙事,多诺万里的叙事糟糕透顶的一次后遗症。当音乐响起时,才拥有片刻在调度上的灵性。

18分钟前
  • 赵八斗
  • 较差

+0.5 哎怎么就不舍得放弃一些玩烂的技巧呢 既然想要"pastel pallette"(其实如果没看mubi的Q&A可能会加分 感觉多兰有点油腻兮兮+浮躁

23分钟前
  • Säger
  • 较差

马蒂亚斯的自我认知与马克西姆的自卑渴爱都值得更完整的篇幅来展现,各表一枝反而让两部分的内容都流于表面,倒是男生群体的刻画非常到位,不是纯粹的直弯气氛,而是两者兼具。男性间的暧昧气息与马可·伯格同源,高潮戏致敬他最爱的《泰坦尼克号》,以窗来限制观看延续的是《妈咪》的灵感,回到安全域内的多兰还是能得心应手地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同时,他贡献了自己的生涯最佳表演。

25分钟前
  • 斯 琰 🌈 🍭
  • 推荐

我觉得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人才可以看懂这部作品,当和一个朋友说起我想翻译多兰专访并发公众号的时候,他评价说我的公众号总是做一些小众的东西,我回答我从生下来第一件事起就没大众过,比如性取向

28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力荐

还是挺好看的,以前标志性的镜头语言有所收敛,年轻真好。

33分钟前
  • 荒淫少女朴赞郁
  • 还行

宝贝儿,你可真叫人爱。在公交车上基达闪闪。好的,我们马上安静如鸡。请你回答我的问题,我又不会读心术。有些事不能计划,顺其自然比较好。 假戏真做。吻你受伤的手。有点无聊的家庭场景。青梅竹马,很小就喜欢你了。

34分钟前
  • 南高峰
  • 还行

Gabriel D'Almeida Freitas的美貌撑起全片。剧情就。。。。主线我就当世界太大啥事都有吧,几个出身阶层完全不同的男孩混成基友这设定我实在不信。

37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反正在不看多兰后,挺喜欢这部的,结局必须开放无望才符合文艺片逼格哈。不过为什么说这片是关于一群30岁左右朋友的故事,就很像才毕业那种年轻人的状态嘛

42分钟前
  • 资深低阶路人
  • 力荐

错不在多兰,在于戛纳。

44分钟前
  • デブリ
  • 很差

多兰式场面调度,拍出来的小情小爱,都瞬间高大上了

46分钟前
  • HenriqueZZZ
  • 推荐

对多兰的容忍,怕是要耗尽了

47分钟前
  • 纪良生
  • 还行

伴奏好 剧情就...

50分钟前
  • 小明他爸
  • 较差

冲突设计彻底郭敬明化,“逃离”成了全片的中心,反相化角色设计和母子矛盾的重复,虽然缺有灵气,但还能看到初始多兰时期镜头下的一丝细腻。《上帝之国》里的一点点甜、《断背山》里的一点点虐能在不打乱一切的情况下表现出来,他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53分钟前
  • cold&numb
  • 推荐

[harris cut] 油头粉面(x)的多兰真的很适合script/direct/starring怨夫怨妻 (胡思乱想的if线 - the fact theres always this sexual(sensual or whatever) tension between Dickinson n all of his random co-stars... harris too good for ONLYFANS yes i know but 如果(wildest dream hoho)in anther universe hes gon open any.. 我一定重金支持....🤍 (need this rn

54分钟前
  • 🍄
  • 还行

剧情一如既往的通过聒噪的场景推动。但是玩归玩,闹归闹,至少感情是真挚的。然而像多兰这个年纪的艺术家,难道不应该多去探索舒适区以外的创作可能吗?老是沉溺在这种性向自我确认和母亲相爱相杀的题材中就不腻歪吗?

55分钟前
  • lixunhuan
  • 还行

试着看3次了,每次不到一半就要睡过去了。视觉角度、镜头打光看似完美,有所谓的电影感,但整个电影每个镜头都这样,就审美疲劳看不下去了。这让我想起一类学术论文,它们章法布局结构特别完美,但内涵平庸至极 ,内容和结构如果不能相得益彰,那给人的感觉就是长短腿。

56分钟前
  • 呼禾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