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女人

A vida invisível de Eurídice Gusmão,失散两生花(港),被遗忘的人生(台),爱在姊妹失散时(澳),她们的隐藏人生,隐形的女人,The Invisible Life of Euridice Gusmão,Vida Invisiv

主演:朱莉娅·斯托克勒,卡罗尔·杜阿尔特,弗拉维亚·古兹曼,安托尼欧·方塞卡,乌戈·克鲁兹,尼古拉斯·安东尼,玛丽亚·马努拉,格莱郭廖· 杜威维埃,塞缪尔·托

类型:电影地区:巴西语言:葡萄牙语年份:2019

《看不见的女人》剧照

看不见的女人 剧照 NO.1看不见的女人 剧照 NO.2看不见的女人 剧照 NO.3看不见的女人 剧照 NO.4看不见的女人 剧照 NO.5看不见的女人 剧照 NO.6看不见的女人 剧照 NO.13看不见的女人 剧照 NO.14看不见的女人 剧照 NO.15看不见的女人 剧照 NO.16看不见的女人 剧照 NO.17看不见的女人 剧照 NO.18看不见的女人 剧照 NO.19看不见的女人 剧照 NO.20

《看不见的女人》剧情介绍

看不见的女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50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18岁的尤丽狄茜与20岁的吉达是一对形影不离的亲生姐妹,她们与保守的父母一同生活。虽然家风传统,姐妹俩却各自怀揣梦想:尤丽狄茜想做一名职业钢琴家,吉达渴望追寻真爱。在一次戏剧化的变故后,姐妹被迫分离,两人各自的梦想也因生活的无奈被搁置。即便如此,姐妹俩从未放弃找寻彼此的希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蓬莱仙踪占水师贝多芬求爱交叉点生死密电美好时节海之盐一夜迷情妈妈的爱女神捕之铁证爱上阿吉卡勒2亲爱的小孩只有我不在的街道黑暗空间失形新小屁孩日记鲜花朵朵新九品芝麻官海之梦地表惊旅较量人生枪林弹雨中的爱情梦魇余音灵能百分百II我的未来谁做主顽石之拳盲琴师NEWGAME!OVA:因为我还是第一次参加社员旅行...危险境地精灵女孩小卓玛

《看不见的女人》长篇影评

 1 ) 女权问题,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追求。

我看过一些关于南美的书剧和电影,无一例外都带着奇幻色彩,在我的印象里,南美洲光怪陆离,色彩分明又热情似火。

这部电影的滤镜和构图,正契合这片五彩斑斓的大陆,让观众爽心悦目;奇幻的故事加上出色的剪辑,不管是稳定性还是观感都很棒。

电影讲述了上个世纪50年代里约热内卢的一对姐妹,因为姐姐和情郎私奔离家而分离,一辈子身在同一座城市,彼此想念却被父亲丈夫误导未再见过一面。

两姐妹代表了两类女性,家庭主妇和单亲妈妈,影片的重心放在了,里约社会的大环境影响下,她们的境遇和心理情感发生的改变。

不仅仅是在1950s的巴西,21世纪的世界,依然有很多国家存在或轻或重的父权主义,在这样的社会,女人沦为生育工具,梦想、自由全部要为家庭让步。

在这样的传统家庭里,父亲和丈夫利用所谓的“女德”给女性洗脑,孩子们潜移默化的认为这种控制与被控制就是这个世界的模样,于是一代传一代,思想固化越来越严重。

女权问题,绝不仅仅是女人争取群体利益的过程,它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追求,深刻影响着每一位男性。

男女关系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关系,男权主义导致的对立紧张、占有反抗,毫无疑问的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剥削着人们的幸福。

 2 ) 被遺忘的人生(A vida invisível de Eurídice Gusmão,2019)

1、被遺忘的人生(A vida invisível de Eurídice Gusmão,2019)講的是故事主人公Eurídice被無視的人生。

Eurídice擁有妹妹Guida想要的丈夫,有Zélia想生的孩子,不必工作就有家產,有女性「應當」且「夢寐以求」的人生,可是獨獨沒有自我,就連盡了作為一名女兒、妻子與母親的責任後,獲得音樂學院入取資格了,也得用自己討厭的調情的方式來安撫丈夫的脾氣。

相對的,換一個角度講,所有Guida不得不過的生活(用「不得不」形容,是因為Guida最早所求,只是一個人云亦云的愛情與家庭而已,而Guida最後拋棄了這種意識上的幻想),卻是Eurídice想要的。

2、其實兩姐妹的生命歷程都非如自己所願,可是從結果看,還是完成了他們作為女性不可思議的旅程,以至於讓家族開枝散葉。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螽斯:「螽斯羽,詵詵兮。

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爾子孫。

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爾子孫,蟄蟄兮。

」3、「只因身在情常在」,設若Eurídice不活到真相大白的一天,就等不來這臨終前上蒼給予的最後一次安慰。

而這些信件之所以留下來,是一個非常大的隱藏的故事與深意,代表的是上個世紀中男性對社會,對於門面的要求。

故事中Eurídice的父親與丈夫不是沒有愛,而是不會愛,無法適當的愛,他們並不花心,沒有濫情出軌,殷實的工作,為家裡也貢獻了一切,同時感謝妻子對家庭盡心的付出。

我們看到父親是移民的麵包師,卻想從勞工階層走向中產階層,從麵粉工廠老闆夜晚來訪一幕,可知他如何努力讓整個家族有教養,能立足於社會,而Eurídice的丈夫更是埋首工作,為丈母娘付醫藥費,讓丈人來家裡同住,聽聞妻子懷孕也是十分欣喜,尤其他在聖誕夜餐桌上一席感性的談話,確實發自肺腑。

這些信件是Guida寄到家裡想要母親轉交給Eurídice的,同時從片頭Eurídice拿到Guida的信件向父親宣讀一樣,這些信件父親想必是知道的,是在去逝後又轉遞給Eurídice的丈夫。

這些信件之所以鎖在一個保險盒中「保存」也是非常合理的,因為他不願信件被燒毀,這些信其實代表了男人不願意面對或觸及的情感,可卻也擺脫不了,並且困擾一生,最後只能深藏。

女人的困境,何嘗不是男人的困境呢?

4、最後談一下這兩姐妹感情的基礎。

電影不是簡單的以血緣背景來交代而已,如果以血緣來論,女兒跟父母的直系關係,血脈相承,是不是應該更深刻?

可是故事中,上下世代卻彼此扞格。

Eurídice和Guida親密的關係從夜晚的床邊私語一幕揭露,那個夜晚,Guida分享了自己的性經驗,聽得Eurídice瞠目結舌。

Eurídice沒有指責這不是好姑娘應該做的事情,而是用笑容接納了這樣的祕密。

故事到了Eurídice的新婚夜,從未見過男人裸體的他,在丈夫的裸體前歡笑了起來。

為什麼?

——想必是想到了那一晚姐妹談心。

電影,特意的給了一個男性性器官的鏡頭,至此,故事的結構與組織性,還有妹妹的影響力與重要性,全然揭示。

5、Eurídice片頭彈奏舒伯特作品號D.774水上吟(Auf dem Wasser zu singen,1823),Guida搭乘的自由號,兩意象把題旨點明。

 3 ) 无标题

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情绪崩溃。

我喜欢看了剧情简介再去看一部电影,也会大概地看几条评价防止看到烂片。

所以我知道这讲的是什么:是姐妹的分开和女性成为男性的工具。

我一边涂指甲油,一边心不在焉地看。

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情绪崩溃,在看到年老的尤丽狄茜终于拿到那些被她的父亲和丈夫一同藏起来的姐姐的信件的时候。

尤丽狄茜开始读信,我开始崩溃痛哭,一边哭泣一边干呕,想拿刀穿透自己的喉咙或者心脏,想要无所顾忌地大声喊叫。

我感受不到任何情绪,却不受控制地在哭泣。

我可以将这种情况理解成共情、恐惧、悲伤或是任何,但是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

女人,而且是穷人,而且是没有男人支撑的女人,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相互支撑,在一个人死去之后继承她的名字,只是为了防止一切被夺走。

于是一个个杰达消失了,只剩下唯一一个菲娜。

自由的姐姐是尤丽狄茜唯一的希望。

即使被嫁人、被怀孕、被生子,但是因为有着姐姐这个幻影的支撑,所以尤丽狄茜才会继续坚持钢琴,实现自己的梦想,渴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或许,其实钢琴也意味着自由,意味着可能寻找到姐姐,因此尤丽狄茜才如此坚持下去。

但是,多恐怖啊!

女性去参加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是欺骗她的丈夫,是罪过,而女儿清脆的童声说:“这不是妈妈的梦想吗?

”因为失去希望,或者说是为了彻底放弃希望,燃烧姐姐的物品,燃烧钢琴,陷入糟糕的情绪。

但是治愈并不是为了能够重新开始自我的美好生活,而是为了重新做一个“好母亲”。

我冷静下来。

这是我们常做的,我们只能做的。

我们是焚烧自己钢琴的尤丽狄茜,即使我们能活着,但烧伤永远陪伴。

我们永远戴着手套。

我将要放弃一切。

晚安。

让伤口常存。

 4 ) 100部女性成长电影|第4⃣️部《看不见的女人》——爱情、婚姻与梦想似乎会在某一刻站在对立面

🎥简介:看了之后才发现,这部🎬尺•度有点大🙊,这不是重•点。

•本剧讲述了一对姐妹的故事。

(影片翻译有些混乱,姐姐妹妹分不清)——————👰🏼‍♀️姐姐的故事:姐姐趁家里来客人时偷偷外出会见男友,本来打算只是一夜而已,却从此远去希腊。

💔怀孕后才发现男友是个无赖,她只能回家,但父亲并不待见她,甚至让她离开。

她独自一人生下孩子,之后抛弃了他…•❌姐姐渴望真爱,结果热恋之后人生毁了,梦想破灭了。

没有多少人会不期望真爱,只是想象归想象,一定禁止越过红线。

⭕️虽然有时候看着别人成双成对,也会羡慕,也会叹息。

但我知道,在没有遇到对方之前,自己能做的就是专注于学習、工作和生活。

•📌那句“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我从不觉得是一句空话,哪怕你所期待的未曾实现,但至少你会成为更好的自己,会拥有更多的选择。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向来相信命运,相信缘分,也信奉顺其自然。

什么阶段做什么样的事,什么时候遇见什么样的人,一切都自有安排。

——————👰🏼‍♀️妹妹的故事:妹妹要结婚了,但她不想怀孕,🪁因为她还有音乐梦想。

但结婚后丈夫总是“打扰”她…她还是怀了,而此时距离音乐学院的面试还有七个月…此后就是争吵…女儿几岁大了,她才有机会去面试,但所幸被录取了。

🌹撒贝宁说过,如果命运是世界上蕞烂的编剧,你就要争取做自己人生蕞好的演员。

哪怕生活再难,也不要放弃梦想,因为这样,至少你还有同它握手言和的可能。

——————🍃爱情、婚姻与梦想似乎会在某一刻站在对立面,即使再不情愿,我们也不得不妥协。

•有时候我会想,人生短短几十年,一次次妥协,一次次遗憾,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吗?

🌟然而,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有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5 ) 他们太恐惧了,恐惧她们的相遇会带给她们力量冲破父权夫权的枷锁、无限绽放

他们——姐妹的父亲和姐姐的丈夫,他们太恐惧了。

他们内心深处知道,姐妹在一起的力量会让姐妹俩的人生冲破父权夫权的枷锁、无限绽放。

所以他们打压、驱逐、隐藏。

他们像阴沟里的老鼠,暗地里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生怕姐妹俩相遇后互相鼓励、给与彼此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们太怕失去她们了,太怕失去他们泄欲的工具、传宗接代的工具、料理家务抚养后代的工具、施展权利的工具了。

我一直在猜测,姐妹俩会在什么时候怎样的场景下重逢。

是在妹妹在每一次停下车抽根烟的时间,都在路人中寻找着姐姐的身影时相遇吗?

是在她俩的孩子在餐厅里一起看鱼时,她们惊喜的相遇吗?

还是在姐姐老年时发现了妹妹的信件,去妹妹住址处,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悲喜交加的相遇吗?

都没有,有些遗憾就是一辈子。

但在妹妹的想象中,姐姐过着钢琴家梦想实现的一生。

 6 ) 无奈的结局

在女人必然是作为第二性存在的社会里,吉达和尤丽狄茜分别代表了两个典型。

妹妹吉达是外向热情,勇于表达自己的,可在他人眼里她是放荡的,不洁的女人。

她不被父母接受,得到一份正经工作要被其他男性同事嫌弃,仿佛因为贞操的失去,她就不再是一个“完整”“干净”的女人;而姐姐尤丽狄茜则是完全另一种存在:她沉稳懂事,什么都做的很好,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很听父母的话,以家庭为重。

如果站在他人角度来看姐姐完全符合在当时社会环境中对于女人的形象的要求。

可事实呢?

吉达在被赶出家门后不论多苦都努力生活,她一天打两份工,养活自己和孩子。

真心待人,在新的环境也交到了很好的朋友;尤丽狄茜虽然走入家庭,依然想要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她向往更加广阔的海洋,并一直为此努力。

如果放在现在这个时代环境下,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猜最后的结果很大概率上都不会太差。

但在影片中所处的时代和地域(1950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现实给予他们两人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结果,吉达在有了一定的经济(房子)实力之后,结尾处还有孙女来看,后来也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逐渐也过的好了些。

但她却再也没有和他人提起以前的事情,以前最美好纯粹的日子和那个真正的自己都被岁月尘封了起来。

姐姐在那次大火之后被诊断出躁郁症,通过后面的剧情来看,应该是顺利地通过治疗重塑了一个“新的自己”。

没有人在意她们想要什么,她们总是只能被需求的时候才会被想起,仿佛她们只是一件没脑子但又有子宫的物品。

这件物品在男性说话的时候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尊重,无论对错好坏,并且最好配上傻傻的大笑。

身体可以被任意掠夺,没人在意她们是否真的愿意,哪怕在任何一方的拒绝的条件下另一方强迫发生性行为被定义为强j。

生育的权利被握男性的手中,任何个人意志在生育面前都要靠边,不论你是否能平衡好家庭和梦想。

总处于男性的“保护”之下,被没收信件,无法在没有丈夫证明的条件下办理签证,失去了男人仿佛就失去了脑子一样。

用杨笠的话来说就是“那些男人们是那么的普通,却又那么的自信”。

bye bye.

 7 ) 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巴西女人。

2019年,剧情电影《看不见的女人 | A vida invisível de Eurídice Gusmão》很惭愧,我本来是来看恐怖电影的呢,没想到触及到了我不太感冒的剧情电影,但是没想到这种姐妹之间的感情吸引到了。

很女性的电影,从女性的角度来看这个男人的世界,所有男性角色刻意的黑化,当然我也不否认也不偏袒这个大男主主义的世界。

电影发生在一九五几年,所以矛盾更加突出,对比过去我们还是进步的,尤其是在大天朝,现代女性的地位已经很高了社会的进步嘛。

异国风情很浓厚,很有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那种感觉虽然剧情设计和人物设计有些刻意,但是都是为主题服务,《向左走向右走》还是邻居呢,谁又能遇见谁?

其实反过来想想,有时候想象中的那个人更加完美,更容易寄托思念 好朋友之间在一起也是会经常吵架的(捂脸),都是一种对生活的倾诉或是一种寄托吧。

荒岛的两个人,消失的对方。。

开始我还真以为是个恐怖电影,没想到只是一种表现手法。

(捂脸)

主角很漂亮啊 聊天的内容也是非常真实(再次捂脸)

其实这种女性题材,让我想起一部日本恐怖电影《真实魔鬼游戏》,一部游戏恐怖血腥外壳下的女性电影。

镜头大胆而且开放。。

真实的,我都不敢上图。。

两个人的脾气一样倔强 - - 果然是亲生的。

女人的世界不需要男人

这里就比较牵强了,如果说你们因为天意而遇不到,但是找了侦探还是找不到。

其实最后到墓地,再稍微查一下就发现了,天意弄人吧

小娃娃真帅

她终于崩溃了,但是铺垫了2个小时,作为上帝视角的我,感觉还是有点不好接受。

男人把秘密守到了死。。

这是大男子主义还是爱?

不过直接过了那么多年,我又有点接受不了让人很意外的惊艳 有点意思,就是篇幅有些长,节奏把控有点糟糕,但是巴西的感觉有了 很棒。

--我是女人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巴西女人。

 8 ) 被遮蔽的灿烂千阳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米扎尔.穆罕默德1627年,诗人穆罕默德途经喀布尔城时,慷慨地用一千个太阳来比喻喀布尔少女。

人类从不吝于赞美女性,但仿佛“恶之花”,赞美终交织在女性无尽的苦难里,延绵成了她们布满创口的史诗。

或许,那一千个太阳的光热,依旧不足以驱散她们身下土地的冰凉。

但总有一些人,会看到她们,深深凝视她们的苦难。

比如巴西导演卡里姆.埃诺兹。

1950年代的里约热内卢,拥挤而沉闷。

Guida和Euridice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姐妹,但Guida一个夜晚的不辞而别却改变了一切。

两个女孩一生彼此牵挂,却再未能相见。

她们一度活在彼此的想象——一种自己曾热望,却终不能成真的生活中,直至真相在岁月的冰雪消融中猝然绽出。

片名《看不见的女人》显然具有某种多义性。

一方面,这种“不可见”指涉的是两个女孩在彼此生命中的缺场,一种终生不遇所带来的现实层面上的不相及。

另一方面,这种“不可见”隐喻的是女性身份其独立性的被遮蔽,女性生命的被物化,和女性的集体性“失语”。

Guida和Euridice的原生家庭是一个父权森严的传统家庭,甚至母亲亦不过是父亲亦步亦趋的影子。

或许正是这样压抑而森然的氛围,反向催生了Guida寻求真爱和逃离樊笼的渴念,于是她选择了私奔——和一个浪漫的水手。

意料之中,父亲怒不可遏。

而当一年后,Guida厌倦了水手的水性杨花,毅然离开他回到里约热内卢——带着腹中那注定不被给予合法身份的孩子时,父亲愤怒地将她逐出家门,并叱责她:“贱货!

”这是我们至今熟悉的场景——"荡妇羞辱”。

在Guida的遭际里,分明她的恋人才是那个浪荡者,而她不过是一个过于轻易地付出真心的受害者,她的错误,亦只是陷入爱情的少女的纯真和热烈所衍生的盲目,而完全无关道义与伦理。

但吊诡的是,在现实中,她却恰恰成了承担道德批判的那一个,仿佛在男性与女性的纠葛中,女性永远是可以被“合理”地污名化的一方。

甚至直至已步入后现代的今天,Metoo运动中发声的受害者依旧会遭受“咎由自取”“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衣着暴露就是勾引”诸此的指摘、怀疑和冷嘲热讽。

而影片中渗透着对女性的不友好的情节可以说俯仰皆是。

最暴烈的一处矛盾,则发生在Euridice和她的丈夫间。

Euridice的梦想,是去维也纳读音乐学院,但她却意外怀孕了。

在考试前一个月,丈夫知悉她想去参加考试,控诉道:“我只是希望你多为你的儿子着想,为你的家庭着想!

”那一刻,我知道她再也无法和自己的理想生活相遇。

这样一种同理想的自我发生断裂而渐行渐远的疼痛,一瞬间刺中了我。

后来,她考上了当地的一所音乐学院。

但当她试图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家人时,父亲的第一反应是:你怀孕了么?

而丈夫知道后则是同当初如出一辙地愤怒。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前段时间甚嚣尘上的关于“女性生育”的争论,和一位教授的大放厥词:“生育是女性天然的职责”。

所谓“天然”,不过是为某种性别间的“暴力”所涂抹的合法性色彩,如此,女性所承受的所有生育苦痛,都成为一种天经地义。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这样谈到:“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这种“形成”就是一种建构,而建构的主体则是男性。

显然,在影片中的父亲、丈夫,和现实中无数男性的视界中,女性身份的宏旨与要义所在,便是“生育”(对于生育的这种自以为是的执着,真的可以入选男性迷惑行为大赏)。

于是,当女性的个体权利,女性的独立的生命渴望与生育的“义务”发生抵牾时,她便被要求放弃自己的渴望,和更多体验的可能性。

我看Euridice的故事时,有着一种愈来愈深沉的绝望,一种更甚于Guida的困窘和艰辛的希望渺茫。

我明白,她早已被抛入了一种被男性规定、审视和安排的命运之中,难以挣脱。

我明白她对丈夫说的那句:“当我弹琴的时候,我就像是消失了”,消失的是此在的这个被异化的生命,这个虚假的女性身份,只有在这种消失中,她的自我赋权的独特生命,她的女性自觉,她生而为人的最本真的感觉,才能绽出。

看电影时,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Euridice和Guida之间的感情何以如此深笃,以至漫过了时间的千山万水,依旧彼此念念不忘。

但我感到,这并不仅仅是一种亲情。

思量许久,我忽然明白,在那亲情的外衣之下,包裹的其实是两个同样具有女性身份的个体的命运牵缠。

正是这种相同身份所带来的命运暗合,使她们深深地彼此眷顾,彼此怜惜,甚至彼此悲悯。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只有懂得彼此苦难的两个女性,才能如此熨帖地安抚彼此的孱弱,珍视彼此的渴慕。

所以,当Euridice发现Guida已经“去世”,而自己这么多年一直被父母欺骗后,将视若珍宝的钢琴点燃了——燃烧钢琴不仅是一种精神疾病的症候,更是一种诀别。

对于Euridice来说,Guida或许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真正懂得自己,无条件地支持自己,爱怜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本真生命的人,而当她彻底地离开了,Euridice身体里那个一直试图醒来和逃脱的自我,也就“夭折”了。

从此,她将彻底成为一个“看不见的女人”。

影片的最后,垂暮的Euridice见到了Guida的孙女,一个同样叫Guida的女孩。

仿佛一种最深沉的慰藉——在女孩奶奶的口中,Euridice是一个钢琴家,一个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企及了自己理想的,骄傲的女性。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竟有些酸涩。

我想,导演终归是个温柔的人,他看到了那些女性的美丽,也看到了她们的疼痛,于是他为她们留下了一个微末的出口,好透过她们那最后一点关于人间理想的余温。

藉由Guida的朋友Filomena之口,他试图让女性告诉这个世界:“我受够了取悦别人,我想要取悦我自己”——这是一部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

在传统的电影文本中,男性角色占据着话语中心,女性角色通常被架构成男性主导世界的“他者”或“局外人”,失落了叙述自己故事的空间。

而这部电影却将镜头对准了女性,为女性挣扎的自我表达,和女性主体意识的召唤,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影像空间。

他让人们看到了,那被遮蔽的灿烂千阳。

 9 ) 浮生一日,浮生一梦

最初想看这部巴西电影《看不见的女人》#,是看到一个朋友的观影感受:“支离破碎过的人,都能重组后来的正常的家庭关系……挺难的,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部电影获得了2019年度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大奖。

巴西的电影我看得很少,上一部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尼斯 疯狂的心》,这部女性主义电影依然深深地打动了我。

故事其实不算离奇,主角是上世纪50年代巴西的一对姐妹花,一个为了自由和爱,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一个是乖乖女,怀抱着钢琴家的梦想,最终也逃不过时代、家庭与子女的羁绊。

妹妹未婚怀孕被赶出家门,她与老年从良的妓女房东组成的临时家庭,令我想起了《小偷家族》。

血缘关系是无法选择的羁绊,自己选择的,能共渡苦难岁月的家人,总是最纯粹的联结。

底层女人们的艰辛,总伴随着贫穷,身体的疲累伤痛,以及对男人们的心灰意冷。

女性之间的细腻贴心的支持与陪伴,孩子们的欢笑,是生活唯一的馈赠。

姐姐一直是听话的,嫁了个父母都喜欢的男人,被这个叫丈夫的男人粗暴地夺去初夜,似乎也预示了她自己的命运: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得到想要的尊重,更不可能去实现自己的钢琴家之梦。

命运的捉弄,两姐妹接近半个世纪的分离,最终是妹妹已经离世,只剩下年老的姐姐,手抚当年妹妹写给她的信,追忆往日的美好。

在妹妹的心目中,姐姐后来的人生是她困苦生活的反方向存在:姐姐是那个才华横溢、光芒耀眼、在维也纳过着幸福生活的优雅钢琴家。

浮生一日,浮生一梦,姐姐最后在露台沉思的那一刻,除了对妹妹的无尽思念,或许真的以为自己拥有了美丽钢琴家的那个人生版本……PS:这部女性电影令我想起了胡晔对成濑巳喜男的女性电影的一段评价,我个人很喜欢:《浮云》中的高峰秀子说“从来没有什么神的力量",到最后却也没有想过放弃。

张爱玲说,任何深的关系都使人容易受伤,在命运之前感到自己完全渺小无助。

我觉得没有宗教或其他思想体系的凭借而能够禁受这个,才是人的伟大。

这话正可以拿来形容成濑电影中的女人们……

 10 ) 当你凌晨三点弹钢琴时,我们便一起消失

昨天读了一天维特根斯坦的传记,读到眼睑板堵塞,右眼睫毛根部长出一颗沙子般透明小泡。

维特根斯坦有个哥哥叫汉斯,会凌晨三点发了疯一样沉迷于自己的钢琴。

后来他自杀了,维特根斯坦则一直沿着父亲的期望,读工程学,直到23岁的时候得到罗素的肯定,才从机械理论转向哲学。

我压根读不懂维特根斯坦写的每一个字,对哲学一窍不通,大学时在图书馆找了本康德读不懂,还了以后下载了电子版,买了纸质版。

转眼已快十年,只字不识。

就是这样一个对哲学几乎文盲的人,读维特根斯坦的传记读到眼睑板堵塞……十年前的自己会觉得现在的这个女人是个疯子……直到读到那句“他已找到了一个能令他全神贯注的题目,就像哥哥汉斯弹钢琴时那样专注;在这个题目中,他可以指望自己作出不只值得去作的贡献,而且作出伟大的贡献。

”我才恍惚间觉得自己会走向哪里。

第一次认识这词汇时,它叫做“界限消失”。

那时刚读大学,一本一本的追《那不勒斯四部曲》,翻拍了电视剧,也一集一集的追,上班忙就寒暑假找出来看……我已经许多年不看电视剧……唯独这部,像是为了给自己的青春收个尾电影里妹妹拿到了维也纳音乐学院的第一名,丈夫一顿输出问她不是已经会弹钢琴了吗?

妹妹的答案是:只有我弹钢琴时,我才会消失。

直到那一刻,我才知道“界限消失”的真正意义,知道凌晨三点起来疯狂弹钢琴的汉斯,出走的莉拉,知道自己……事实上现在过着对以前的自己来说非常不错的一种生活,三千块的波司登极寒,寒暑假说走就走的旅行,给家里随意的添各种大小物件。

依然存不下什么钱,却渐渐能够随意支配金钱,甚至也有很好的男人说要组建很好的家庭……却都给人一种惶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你想要爱吗?

当然。

挤出来很多时间读很多的言情小说,读张爱玲,读萨冈,读亦舒……却问自己你想要的爱是哪样的爱……电影里姐姐说自己找到了“无条件爱你,你也无条件爱对方的那个人。

”姐姐找到的是特别好的友情……重要的是后半句,你也无条件爱对方。

算了改天再补吧反正这也只是一篇日记。

我喜欢这部远胜于那部更有名气的《还有明天》,我不喜欢政治……不太想要牺牲自己的一生,去玩那种别人制定规则的游戏。

我甚至希望那部电影里的妈妈走向的是爱情,那个经过时间沉淀的男人,看起来还不错。

为什么不爱去爱呢?

为什么恐惧失误呢?

这样想想,把选票看的高于爱情好像也什么……就像我喜欢影片里的这对姐妹一样,但不一样的是,我希望她继续弹钢琴是因为想要她的人生有“激情,深刻,强势,洞见”的时刻……我已经对变得更富裕,更成功失去信心……“若一个人赢得全世界,却失去自己的灵魂,于他有何益?

”每次看到这样的电影有男编剧参与写出来的………都会让我对这个世界还行……人都在更用心理解身为人的处境……你为什么怕失误呢?

思绪流转,像伍尔夫说的那样“思考,就是我的抵抗”

《看不见的女人》短评

3.5分。我们追寻的、坚持的、热爱的,归根到底,是自己啊。

5分钟前
  • 夏之轻寒
  • 还行

封锁我一生

10分钟前
  • jiade
  • 较差

缺失了六十年代之后的女性生活演变。总觉得这个片子想表达的意思有点纠结,明明主旨是批判男权,但最终陪伴妹妹到老的还不是她的丈夫么,长达五十年的忍耐?也没有看到五十年之间女性地位是如何变化的。对戛纳获奖作品的期望值有点高了。

13分钟前
  • Mr. Pizza
  • 较差

画面挺好的,拍得低于我的预期。

17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至死姐妹都没能再相聚。最后十分钟,哭死我了。

21分钟前
  • peipakoa
  • 推荐

奴隶反动了一次……奴隶主对她好了点,然后继续回去做奴隶

26分钟前
  • 小然然然然
  • 较差

套着艺术片审美躯壳的家庭连续剧,姐妹情深和女性觉醒和苦难充其量也不过是那不勒斯三部曲或者时间的针脚那样的女性情节剧史诗,更何况双女主视角拆散了本来就少有凝聚力的剧情动力。女性身体的受难和精神的溃崩还是充满了Male Gaze的同情怜悯,只能说在字面上做到了政治正确。

28分钟前
  • Dear deer
  • 较差

编排太糟糕了。

30分钟前
  • 米峰
  • 较差

看不见的女人

32分钟前
  • K&L
  • 还行

#Cannes 77th 补课【D+】

35分钟前
  • Cardinal
  • 较差

巴西版……苦情戏……各种苦情元素都有了,足足够的

40分钟前
  • 熊猫毛
  • 还行

关于现代女性,抑或关于那些拥有自我意识的现代人寻找“另一个自我”的作品越来越多。不管评分是被踩到地的《都柏林动物》还是被捧上天的《我的天才女友》都在试图呈现这一事实:现代女性在奔赴“自我”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那个被现代性所塑造的“自我”并不是她们真正的自我,而是一种浪漫化的自我虚构。从历史性角度来看,能被听见却《看不见的女人》成了现代女性所要“回头”寻找的那层传统身份。它在女性背离传统价值观念之后——要么死于羞愧而被埋在故里,要么患上《神游症》流落他乡。女主角在统领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里一路穿梭、叙述和寻找,这种支离破碎的生存状态最终分娩出了这位逐梦之人的新名字,而钢琴家的一生也成就了这部极具文学性的电影。在当今的全球化语境里,这种现代思潮下的身份困境难道还只是巴西人或者女人们的命运吗?

43分钟前
  • Muto
  • 推荐

后半部比前半部好看。

47分钟前
  • 波板糖
  • 还行

女人可太惨了

50分钟前
  • 豆友56169154
  • 还行

你天天emo了,但吃饭还是那么香,我怀疑你不是emo了,是饿懵了。

55分钟前
  • X
  • 较差

不喜欢看很惨的

56分钟前
  • Nwpeace
  • 较差

勉强及格。矮个姐姐私奔失败,被父母拒之门外,从此与怀有音乐梦但嫁给现实的妹妹因父母的谎言再也不能相见。电影在非常私密的角度呈现了姐妹俩的生活(通俗说法就是尺度快到底了),姐姐在红灯区穿梭的身影,独自抚育婴儿的甘苦;妹妹新婚之夜的狼狈,与丈夫、父亲徒劳的抗争;同时她们都有擦拭、照顾其他女性的戏码。全片最揪心时刻:一直尝试给妹妹写信的姐姐,在饭店与妹妹擦身而过(她们的孩子却见面了)。这位导演还是有进步的,虽然依然有戏的节奏太慢太平的问题,但这次有比较好的文本支撑——设计了几个角色情绪爆发的点和有张力的矛盾,最典型的就是妹妹误认为姐姐死了,打父亲耳光发飙那段。全片美术出色,连字体都很抢眼,大量室内场景基本都设计了主题色,只是有时荧光感太强了,过于刻意

58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没看完

60分钟前
  • 很差

【巴西】各方面让人想起了《我的天才女友》的气质,所以哪怕做成长篇电视剧也是说得过去的。时代中的生育之苦、对理想的抉择牺牲、家庭、贞洁、死亡...两个小时很长,但同样是姐妹的一生。历史不再只是如俯瞰过去的楼房开始逐渐密集,政经局势的变化,而关乎两个勇敢、历经磨难和坚守自我的女性在绝望中坚守希望,在希望中保持盼望的永不言弃。

1小时前
  • 基瑞尔
  • 推荐

无感,故事老套,人物符号化严重

1小时前
  • 不雨花犹落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