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人在北京,工作较之年前也轻松了不少,于是盘算着每天看两张片子,每个星期消化一本书——片子多是老片,书多是新书。
下班以后找家小饭馆吃饭,方便快捷是大前提,味道能咽下去即可,7点以前赶到家,脱光上床,腿上摆张桌子,电脑就在面前,床脚是音响。
看完一部洗澡,接着继续或者停留。
至今已经坚持了3个星期。
我很满足。
也有一些惶恐。
——大概我们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吧。
少年时什么都喜欢去争;自以为争到些许以后,步入自信自负自恋的三部曲阶段,笼称之为“自慰”;接着是遭受打击;过后明白之前的那些“些许”原来太过幼稚,所谓“自慰”竟是不客气的自我强奸;绕过一圈,终于心平静气,又对一切恐有戚戚,惶惶不安。
总之不得善始,不过话兜回来,又有多少人能得善终呢?
心里尚有惶恐,至少说明,我还有青涩的成分。
这又让我满足。
说到青涩,脑海中一晃而过的是韩国电影《不可不信缘》,周末才又看过。
还有个名字《假如爱有天意》,两个译名,两种味道,都还不错。
对这类电影,我是颇有好感的,简单干净,不拐弯抹角,也不动哉检验观者智商。
所以耳根清明时,总喜欢翻出来安静地看,听听配乐,再看看美女们如何绞尽脑汁地拼命想将自己融化掉。
中途睡个小觉也无伤大雅,醒来正能赶上结局。
我对韩国人的东西好感原本不高,最近更趋直线下降之势。
不过不得不说,韩国电影委实已经甩了我们的第四第五第六代们几十条大马路。
《老男孩》的前卫,《空房间》的诡异,《实尾岛》的厚重,《华丽假期》的深邃,《美人心》的细腻,再来就是《不可不信缘》的唯美。
这个和文化浑没关系,只是理念和技术。
纯粹爱情电影看的最多的是《情书》和这部韩国片,前后加起来,我大约已经看了四遍“爱有天意”。
这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奇迹——自己也搞不懂为什么——不过肤浅就肤浅好了,这方空间,我想我要保留。
和大多数朋友的评价一样,这部电影故事一般,但画面很好;节奏一般,但音乐很好;表演一般,但细节很好。
以上诸点只具其一,电影便有观看的因头,更何况一半之多?
俗套的故事并不是毒药,俗套中加入有趣的细节,也尽能成为有趣的俗套。
装有情书的信盒开启尘封的故事;俊河和珠喜鬼屋前的惊声尖叫和相视大笑;泰秀上吊以前的迷离眼神;门把上的项链;反复开合的路灯;围墙上的印有时代烙印的电影海报;大雨中一把握在手上却不曾打开的雨伞;在俊河的儿子尚闵,和珠喜的女儿智惠间缓缓切过的画布;在俊河和珠喜的餐桌旁,一座被移走的钢琴玩具;两张重叠的画面,栈桥物是人非,萤火虫的卑微光芒却在两个男人、一对父子的手心中幻发出同样的光芒;最后是跨越时空的爱恋,尽管从一开始就能猜到这两条平行的爱情线终将汇合,但在项链将他们串联起来的一瞬间,还是很难不被感动。
这一段是关于童年。
《不可不信缘》描绘的那个属于俊河、珠喜和泰秀的时代,在韩国人的记忆中是美好的岁月,这大抵和我们缅怀逝去的八零年代一样。
很小的时候,回高邮乡下,也玩过抓屎壳郎的游戏,自然对这种乐趣感同身受。
珠喜摸了一下俊河手中的屎壳郎,熏臭间情愫既定。
同是城市里来的俊河明明胆小,却满口答应陪珠喜去鬼屋耍玩,两个人被乞丐吓得尖叫不止,又在明白真相后顽皮地再次放声尖叫。
这是整部电影处理得非常出彩的桥段,简单得令人心悸。
整部电影孙艺珍的表演并不如何出色,但这一场景演绎得惟妙惟肖。
坦白说,从宋慧乔尝试成熟路线以来,孙艺珍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韩国第一号清纯女星,可是我仍然觉得,她将最美好的美丽留在了这部五年前的电影中,远胜更之前的《醉画仙》,和后来的《脑中的橡皮擦》、《外出》甚至大名鼎鼎的《恋爱小说》。
电影里的泰秀很让人喜欢,这个个子高高的单纯善良的男孩,木讷又忠诚地搀扶起朋友和未婚妻的爱情。
韩国人习惯这样处理故事,两个相爱的人注定不能在一起,不过柔弱的女孩身边,又注定有一个观众愿意接受的男孩。
这种俗套大体可以解释韩国电影的煽情路数。
泰秀求俊河帮他写情书,然后顽皮地表演起“放屁舞”,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中学年代,纯真的美好,纯真得没有一丝杂质。
一塌糊涂。
这一段是关于初恋。
读一本爱情小说,抑或看一部爱情电影,倘若你指望在故事中寻找主人公的感动,那么要不就是你一无所获,要不就是作家和导演愚笨得无药可救。
无论本身的故事脉络如何,一切优秀的爱情桥段,无非只是一剂催情的旁白,每个人都只会在自己的故事中哭泣。
电影中的爱情击打到了你的柔软深处,你便说好;倘若擦肩而过,你便曰平平。
就是这样简单。
而,初恋,也是这样一件简单至极的事情。
俊河和珠喜面目清澈,在舞蹈课上翩然起舞,辗转过几个舞伴,终于将手牵在一起,复又快速分开,彼此眉目间温存笑意,那是挡不住的情愫。
初恋确实是抵挡不住的,可是你终究要记得,初恋之所以称之为初恋,因为它往往只是开篇,而不可能是终结。
所以曾经不可阻挡者,总会石烂水枯,散化在凄迷的雨水中。
对俊河来说,阻碍者是偏见、友情和残疾;对珠喜来说,阻碍者是世俗、战争和谎言。
当谎言在电影的结尾用一句话揭开时,珠喜抱着年幼的女儿嚎啕大哭,你说,这究竟该是美好呢,还是残酷?
郭在容在纯粹的爱情故事中,强要介入时代的因素,哪怕破坏固有的情调也在所不惜。
所以我定要投他这一票,这是韩国导演的功力,也是中国导演所欠缺的风骨。
这一段是关于你我。
《不可不信缘》的电影音乐好评如潮,相较于主题曲,我更喜欢插曲“你对于我,我对于你”。
在电影中,这首曲子一共出现过四次,包括一段几乎完整的版本。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对这首歌近乎迷恋,曲子的演唱者是一个三人组合,名字古怪,“骑脚踏车的风景”,出过一张专辑,名字也古怪,因为也叫《骑脚踏车的风景》。
感觉这个组合和早期的Beyond有些像,贝司尤其出色,不过长得就磕碜多了,这也应了一个真理,才华往往和相貌呈反比。
由此推断,周杰伦的才华大概一般,因为他长得并不怎么丑。
说音乐只是话题的由头,但这首“你对于我,我对于你”确实教人浮想联翩,俊河、珠喜、泰秀、尚闵、智惠,五个人几乎将“你我”的关系阐释完全,朋友、同学、初恋、爱人、父子、母女……每一对关系自成一段故事,细想,这是多么奇妙处。
这一段是关于梦想。
应该说,战争场面处理得比较粗糙,爱情片估计没有这么高的特效预算,所以也加深了影片的“假”。
这里还有很明显地抄袭《阿甘正传》的影子,只不过阿甘是返回丛林寻找巴布,俊河是返回丛林寻找项链。
意识形态的差别在这里看得比较清晰。
美国大导演断然不会矫情地让男主角为了一串项链而来回于死亡之间,这样不真实。
但是韩国导演却会,他们坚信“人有多大胆,泪有多大量”的真理。
而中国导演坚信的道理更雷,他们一般会在俊河抓起项链的一瞬间,蒙太奇地插入珠喜在火车站哭着大喊“俊河,你要活着回来呀”的画面,这不是意识形态的差别,这是诚意与否的问题。
炸弹如人意料地来了,在俊河将将逃离丛林的一刻,他被炸瞎了双眼。
然后他回家,告诉珠喜自己已经结婚。
一直到死去,这个外表老实内心炙烈的男孩都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的恋人,就像面对那个坐在牛车上的阳光般的少女。
这是致死方休的信念。
我反而觉得,和爱情无关。
爱情只是信念的某种衍生。
谁也说不清俊河的梦想究竟是什么,但无疑,他是有的。
他爱护宋珠喜的方式细腻至灵魂深处,就像杜拉斯笔下的中国情人,那样的忐忑、忧伤、迷离、矫揉、孱弱,而又狂热疯癫。
轻手轻脚地按下路灯的开关,轻手轻脚地按灭。
这盏路灯是俊河的梦想和远方,也是他的青春。
他忐忑地走进屋内,对珠喜说:“你没有变,还是这样美丽。
”他眼含笑意,可是他看不见。
这一段关于梦想,以及信念。
总体来说,影片画面很美,音乐很赞,情节很假,效果很好,表演很稚嫩,看着很感动……其实假不假又有什么关系呢,世间一切都是假的,假的美好和真的残酷,你又愿意选择哪样?
反正我要选前者,我又不是阿娇,我才不傻。
有的人明明很假,非说自己傻;有的人之所以能不傻,是因为他愿意接受一点点假……
喜欢的,是这片名。
假如,爱有天意。
我们常说,感情,是需缘分的。
一个缘字,涵盖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由。
缘分,是天意,是安排,是注定,是宿命。
韩剧,一贯的精致,唯美,温婉,一步一扣,都缓慢轻细。
俗套的剧情,关于两代人的情感历程。
这一代的遇见,背离,错过,下一代的相遇,相知,牵手,时空错落交织,情节铺展绵延。
如影片里的那条河,贯穿始终,温暖又哀伤。
午后明媚的阳光,穿透窗外浓郁的树荫,散漫一室。
白色的窗帘在风里飘飞。
是夏日里静好的辰光。
书信,在落满尘土的盒子里,被风吹得四散,一封一封,轻轻的,随风而起,飘飞而去。
深藏的往事,就这样,破尘而出,蜿蜒清澈。
镜头拉开。
满眼的绿色。
青山青水。
是一回眸的遇见。
他在河里,她在牛车上,遥遥的相望,挥手致意,微笑问候。
彼时,她白衣,碎花裙,纯净美好,羞涩娴静;他,温和憨厚。
小木屋,暴雨,瓜棚,西瓜,河边,萤火虫。
两颗年轻羞涩的心,慢慢靠近。
她捧着萤火虫离去,细致呵护,珍爱如掌心里的宝。
她赠与他的定情信物,已把情根牢牢种下。
再见时,他成了泰秀最好的朋友,她却成了泰秀家里订下的未婚妻。
两个家庭间的政治关系,折磨三颗年轻的心。
瞒了泰秀,偷偷相见。
有隐蔽的愉悦,欢喜,也有相望不相守的凉薄。
舞会上的眉目传情,信笺里的深情相送。
终究也抵不过现实里横亘的距离。
情感的暴露,家庭的阻扰,尤其是泰秀的自杀,如一座山压下来,重重压在他心上,使得他抉择远离而去,奔赴战场。
她拍打着火车窗,追着火车跑,哭着喊,你一定要活着回来,一定要活着回来。
伤感的乐音响起,火车滚动,碾碎的,是一片又一片的伤心。
历经沙场,他没辜负她的期望,活着回来了。
却盲了眼。
在生死悬着的那一刻,他依然要去枪林弹雨里,捡她赠与的项链。
生命,置之度外,内心里,念念不忘的,终究只有一个人。
掂掂思量的,唯有一份情。
台词,排练,演习。
所有要说的话,要编排的言语,他练过了。
只为再相见时,遮掩住自己盲了的眼,只为她之后的幸福。
她哭了。
眼泪,一滴一滴落下。
谎话,被识破,谎言,却还是让她信了。
她嫁给了泰秀。
一段感情,就这样擦肩而过。
是呼啸而过的风,经过,吹得人心疼。
几年之后。
往昔河边。
她流连于此。
他的骨灰拖人带了过来。
这是他,死的遗愿,至死,都魂牵梦绕的地方,是初遇的地点。
骨灰洒在河面,一辈子,都停留于此。
他用生命,诠释了生死不离。
二十年过去了。
故事,兜兜转转,惊人的相似。
上代情缘,这代续写。
代写的情书,一样的情话,暴雨中的奔跑,河边飞舞的萤火虫。
上代的遗憾,惆怅,都得以弥补修复。
宛若前世相错,今生携手。
信物,百转千回,最终归入她女儿手中。
一对年轻人,含泪相拥。
她的女儿,他的儿子,带着他们的未尽的情意,继续未尽的爱恋。
夕阳西沉,年轻的身影携手并肩。
从此,天荒,与地老,踏遍岁岁月月,不再离分。
温暖的镜头,徐徐缓过。
心,被雨水剔透,湿润缠绵。
俗世男女,渴慕最多的大抵就是一份情,干净的,暖熏的。
有些渴望不可得,有些生生相错,有些寻求一生,也碰不见自己要碰的人。
沈从文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
语气里,可见微微的自得,满足,与沉醉。
时间无涯的荒野里,遇见了,尘埃里也会开出花来。
飞蛾扑火,亦是轰轰烈烈。
遇不到,空空年华蹉跎而过,才是哀。
爱过一场,无怨无悔。
喜欢的几部电影,都是回溯而上的河流,沿着河水缓缓后退,望见最初始最深埋的情感。
比如《情书》,比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吹开岁月尘土的掩埋,这样的清澈,这样的简静。
回了头望,青葱华年,通透辰光,只是一个愣神的时间,已然过去。
手心里,是想用力攒紧却仍空空的虚,生生的疼。
如果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那么你们绕一大圈还是会回到彼此的身边,就好像有人引导着你们慢慢的靠近彼此。
两个人认识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相识又相爱的概率更小,能够在一起也是很不容易的。
男女主的上一辈,女主的妈妈和男主的爸爸年轻的时候很想爱,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在一起,到了他们这一代,女主喜欢男主,男主也一直默默的喜欢着女主,神奇的缘分后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这些联系,原来所有的一切上天已经安排好了。
这一世,他们抓住了彼此没有放手。
“当阳光照在海面上,我思念你;当朦胧月色洒在泉水上,我思念你。
”看完《假如爱有天意》,我对这句话特别有印象,里面孙艺珍的笑容和泪水,都非常触动人心。
纯纯的爱情在那个年代更显得弥足珍贵,每个人都对美好的东西都没有抵抗力,我羡慕那样的爱情,却也为最后的失去感动遗憾。
就像李健的那首歌的歌词一样,有多少爱恋只能遥遥相望,就像月光洒向海面,年少的我们曾以为,相爱的人就能到永远,当我们相信情到深处在一起,听不见风中的叹息,谁知道爱是什么,短暂的相遇却念念不忘,用尽一生的时间,竟仍然学不会。
我想看完电影,都会特别有触动吧。
《假如爱有天意》在韩国爱情片里确实算是不可磨灭的经典了。
这部片子除了情节感人、配乐优美外,还有很多小细节,导演也把握得很好。
例如彩虹,星空,雨等即便重复出现多次也不回显得突兀,反而更加衬托了当时的情景,不得不说很棒。
孙艺珍饰演的女主美丽但带点傻气萌萌的,美美的,浑身释放着雨后新泥、空谷幽兰的清新味道。
干净的艺珍和年轻的仁成,再加上凉爽的雨中校园,形成了没有一丝忧郁的初恋气场。
尤其是艺珍在雨中奔跑那段,那种在雨中开放的美丽,那种在奔跑中释放的惊喜,沁人心脾。
人们在面对一段感情的时候,有时往前看去,困难重重,没有结果。
因此可能就失去了坚持这段感情的动力。
而从承佑和艺珍的感情看来,我觉得,如果因为没有结果而放弃一段心心相印的感情,那失去的是可能再也遇不到的美好回忆。
如果不放弃,顺其自然,将过往的美好点点滴滴记在心头,哪怕最后不能在一起,我们的人生也会因为有这么一个人存在过,而变的美丽。
总之,一部优秀的影片即使相隔多年再看仍然会带给你感动,此片便是如此,所以自是经典。
经典的电影如同一杯菊花茶,没有咖啡的香浓,也没有陈酒的辛烈,它只是淡淡的,但你却能立刻感受到它的清香,直止你喝第二遍,第三遍时,它依然芳香未尽,余香饶梁。
《假如爱有天意》就是一部这样的片子,没有慷慨激昂的民族大义,也没有入木三分的人性透视,甚至影片的结尾也和大多数的电影不同,既非痛彻心扉的悲剧亦非皆大欢喜的喜剧,它只是一部很纯粹的爱情电影,但是却能撩动你的思绪,触摸你的心弦,引发你无尽的感动与感慨。
《假如爱有天意》是一部韩国电影,拍摄于2003年,由孙艺珍,曹承佑主演,该片的中文名有很多译法,又叫《不可不信缘》、《爱有天意》。
我还是喜欢假如爱有天意这种译法,一种假设语气,给观众无限的回答问题的空间。
假如爱有天意,你是选择努力奋斗去获得爱情,还是选择静静等待爱情的来临;假如爱有天意,你准备一旦拥有,别无他求,还是不在于天长地久,只在于曾经拥有?
每一个观众都有自己的故事,所以每一个观众都有自己的回答,而每一个回答都是一个标准答案。
而影片给出的答案是:假如爱有天意, 就让它穿梭于两世人之间,巧妙的延续,让人不可不信缘。
总共130分钟的电影,导演在前面的80分钟极力的描述故事情节,展现人物关系,看上去如同普通的爱情电影一样,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但就在后面的50分钟里,影片来了个转弯,一步步的把情感推向高潮。
从曹承佑毅然决绝的参与,火车站上孙艺珍感人至深的哭述,曹承佑在战场上不顾性命的寻回项链,以及多年后两人在餐厅的重逢,最后孙艺珍将曹承佑的骨灰撒向他们时年轻曾经嬉戏的小河,这五个片段像洪水似的的向观众不断涌来,不让观众有缓神喘气的机会。
但是我们却不感到累,因为有导演在前面80分钟的极力铺垫,此时观众的情感也如掘了堤的洪水,一发而不收拾。
我不知道有多少女生看该片时泪流满面,作为男生的我,到影片的后半段,已是眼含泪花。
我想,影片之所以感人,是在于它能特别安静却不沉闷,使每个观众都被慢慢的融入到影片中,所以在影片的后半段情感爆发,观众自然而来的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而叹息流泪。
在内容上,影片里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安排,甚至男女主人公在面对爱情何去何从时,他们的表现也是默默的抗争。
在画面风格上,与其他影视大片比起来不是特别的唯美,但却看起来很特别的干净舒心。
小桥、河水、树丛以及乡间小路,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熟悉,犹如我们孩提时代嬉戏的村庄,显得特别的亲近。
而男女主人公在小桥边捉萤火虫的那组镜头,更是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小时候的纯真年代,曾几何时,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只不过影片里氛围更浪漫一点罢了。
在表演上,男女主人公朴实自然,尤其是孙艺珍,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活泼靓丽,一个婉约可人。
她不是那种特别光彩夺目的人,但她有着邻家女孩的清新气质,在影片中当她坐着牛车缓缓而来,你一定会觉的她是如此的清纯亲切,而当它她在火车站对着男主人公哭着喊“你要活着回来时”,你也一定随着跟着她的哭泣声而禁不住潸然泪下。
影片的主题曲及几首插曲,更是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中有很多时间都弥漫着背景音乐,甚至男主人公在战场上的镜头,其后都是若有若无的《假如爱有天意》主题曲。
快歌《相对无言》出现时使影片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气氛,而慢歌《假如爱有天意》出现时使影片充满了浪漫哀伤的气氛,其他一些插曲也恰如其分的迎合了情节的需要。
如果没有《假如爱有天意》等几首歌,该影片肯定会黯然失色,但有了这几首如此经典的歌曲,整个影片就充满了感动。
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就在着音乐的衬托下,被演绎的如此经典感人。
昨天看见室友在看这部电影,想起了自己二刷过这部电影。
第一次看是在高一的时候看这部电影的契机是看了赵寅成的电视剧觉得这个长腿叔叔挺帅的,找他的作品来看。
当时是看哭了的,被女主孙艺珍美到了,觉得上一辈真的很可怜。
第二次是在高三的时候,再一次看了这部片,这个时候我基本看完了孙艺珍的电影,回头来看自己看她的第一部作品发现她的真的美,也是真的演技好。
在雨中奔跑的片段真的太美好了,果然美好的人干什么都美好。
第二次看,重点变在了上一辈的爱情了,那段不得不分开的爱。
男的因为家庭背景,战乱的原因没有跟女主在一起。
男主眼睛瞎了第一次见女主那里两个人都很有代入感,当女主听到男主死了的消息泪奔到释然的阶段也诠释都很到位。
室友看了说很俗套,但我想说2003年这样的电影真的很不错了。
可以说是俗套,但我觉得这就是经典。
《假如爱有天意》的情节故事一般,但导演很懂得煽情,设置那么多美丽的场景,要你们都期待这么一份爱情,却更叫人体会,给了爱不给将来是多么残忍的事情。
所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故事里哭了,我们自以为坚强的心总还有一些地方是柔软的,像潘多拉的盒子,在最深处放着希望和梦想。
而我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很强烈的感觉到,初恋其实是非常神圣的事情。
那么单纯的在精神上想对一个人好,无论为他做过什么,说过什么,甚至伤害过什么,在我看来都是可以被原谅的。
因为这是初恋,虽然两个人少有可能在一起,但正是这个人教会了自己爱与被爱。
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爱恋,只会有这么一个人。
这么干净纯粹的感情,在这繁杂功利的社会里显得多么奢侈和宝贵,但也正是因为社会的现实,所以我们留不住,无法阻止人在这社会里的不断沉沦。
我们只能哭泣,我们在哀悼自己,哀悼难以再有的纯真。
只有长大了才明白,能凭着热爱,坚持一份信念,做一件事情,是多么幸福。
可是无论保持着多么执着的信念,干净纯粹的感情,都只有那么一次,可是却让我们在种种年少轻狂里伤害和放弃了…… 虽然,梦想还在,所以我们在成人以后寻觅爱恋的感觉,我们可以自己制造出一些场景或是做一些事情,让自己和对方满意,但它们的功利性太明显,这些熟练的做法让惊喜和期待打了折扣。
有些人觉得这样类似批发的做法太廉价,这个人和这些事没有特殊性,所以一旦有些不开心和不满意,就随时更换。
我们也不会对这种做法提出异议,所有人都在说,生活是现实的。
可是我在被《假如爱有天意》的爱情感动以后,依然盼望着自己能有一份纯粹的爱恋,也有一个人能让怕雨的我为他在雨中散发着快乐奔跑;他会送给我亲手摘的花,哪怕只是不知名的野花,只是因为他想我分享这份美丽;我会坐在他的自行车后架上,他不会嫌麻烦的成天想待在铁皮车里……在感情里不要香车钻戒的环绕,那些金钱只能买来生活的安定,能用金钱获取的快乐和感情一般都不值钱。
我昨天收到这么一句话"这是我对你的期望,与他人无关。
"我觉得很温暖,两个人只所以在一起,只因为他是独特的那个他,我是独特的这个我,不可替代。
希望我们的生活和感情都能纯粹一些。
假如爱有天意。
不得不承认真的是非常经典的爱情故事。
由一本笔记本和若干封信,将两代人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明暗线交织,过去和未来相映上场。
一句话,一场雨,一条项链,命运就如此这般展开,充满意外和惊喜,也充满遗憾和感伤。
“当阳光照耀在海面上的时候,我想起了你;当模糊的月光出现的时候,我想起了你。
”之一:桔希和俊河最感动的还是母亲桔希和俊河的爱情。
在乡下相识,在命运的微笑里相爱,在痛苦中相离,在多年后相遇,在最后相互原谅,终于释怀。
最后失之交臂,生死相隔。
想起一些细节,俊河在母亲楼下拨动路灯的开关,作为约会的暗号;冒着生命危险去夺回那条项链,那倒下去时却握紧的手;在雨中的学校门口的等候,在医院的偷偷盼望,一起去“探险”的“鬼屋”,跳舞时相互交会的眼神,所有的种种,让你看到纯粹和感动,看到什么叫做真正的感情,看到为现实而无地自容。
说过的最美的情话。
在寒假偷偷摸摸的写信。
她说,我想你,我真的真的很想你;他说,张开你的耳朵,聆听你的心声,你就会知道,你爱的人也在爱着你,只要你在微笑,你就会知道,你爱的人也在爱着你。
却要分离。
她是国会议员的女儿,而他只是一个穷酸小子;她和泰守是父母指婚,而他和他却是最好的朋友。
他们注定不能在一起,却不顾一切相爱:她想放弃,却只能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他愿坚持到底,却因好朋友的成全和自杀,不得不强忍痛苦微笑离去。
她说,你在这等我,我会马上回来;他说过,我不会放弃,却不得不留下了项链,哭泣着离去。
最后他去参军,她在火车站送他,一路奔跑着哭泣着,递给他那条项链,他哭着带上了那条项链,也带上了以后的命运。
战火纷飞,他冒着敌人的炮弹折回已经沦陷的阵地,仅仅为了拾回那条宛如生命的项链。
他成功了,在跑出森林那刻,噩运却不期而至--炸弹突然在他身边爆炸,硝烟四起,响声轰隆。
倒下去的那一刻,他握紧了手里的那条项链,也握紧了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爱,自己的坚持。
他最后并没有死。
死亡有时并不是爱的最大的阻碍,更大的阻碍是残酷的生存。
他只是被炸弹振瞎了眼睛,却明晓一切都已回不去。
多年后重逢,他极力掩饰自己的残疾,他说,你还是没有变,还是那么漂亮。
她却无意间发现了事实的真相,她问,你看我现在怎么样?
难道你看不到我在哭泣吗?
难道你看不到我很难受吗?
为什么你要隐瞒自己的感情?
他仓皇逃离,窘迫一览无疑。
她给他带上那条项链,这是你的,她说,就好像在宣称,我永远是你的。
是的,感情永远应该是属于相爱的对方的,即使我们都已成家,即使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即使你死去,即使我们无法再象多年前一般,能象多年前一般,你在夜里在我家门口按动路灯,我们便可以就这样牵着对方的手,以为可以天荒地老的走,天荒地老的陪伴。
不分离。
如果可以。
我能不能选择,不要这样的结局。
之二:上名和她有几个雨中的镜头被称为经典。
一是他们在雨中奔跑的那幕。
她没带雨伞,到树下躲雨时,他也淋着雨跑来。
他说,我忘带雨伞了,然后脱下衣服,说,你要去哪,我送你去。
就这样,他背着她的吉他,用衣服做成的雨伞,把路途中的建筑当作驿站,和她一起在雨中向图书馆跑去。
有欢快的音乐一阵又一阵的激荡,脚步在雨水中踏成和谐的旋律。
距离好像那么短,又好像那么长;时间好像那么长,又好像那么短,只有我们的步子,如此协调,如此默契。
是如此浪漫的一幕。
和如此浪漫的感情。
二是她去喝咖啡,看到他放在小店的雨伞,明白了事实的真相。
原来那天他是故意把伞遗留在小店里,只为了能和她在雨中巧遇,在雨中一起浪漫的走上一段路。
她留下了自己的雨伞,在雨幕中快乐的奔跑,张开手,愉悦的就快要欢呼出来。
情绪在雨中婉转流动,呼之欲出,是爱吧,欢呼的是爱,愉悦的也是爱。
在同样的小店,他们同样留下了自己的雨伞。
他对小店阿姨说,你带伞了吗?
没有的话用我的吧。
然后转身冲进雨幕中。
她对小店阿姨说,你带伞了吗?
带了,那你还是用我的吧。
然后也转身冲进了雨幕中。
“我不是唯一带伞被淋湿的人。
”故事的最后,他们去看那条河,看故事的开始和结束。
在夜里走过多年后早已改变模样的地方,回过头,却又到了那年捉萤火虫的小桥,好像当年的情景又重现。
上民的吻,是多年前俊河没有来得及展示的感情。
感情终于不再是充满遗憾,另一种方式,另一个时空,另一种相爱,却终于是同样的弥补。
假如爱有天意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不可不信缘,感情需缘分。
缘分,是天意,是安排,是注定,是宿命。
这个故事紧紧围绕缘字展开。
两代人的两段感情都是三角的关系,两段感情中,母亲珠喜和浚河的感情是主线,这无论在剧情的长度和分量上都能明显感受到,而梓希和尚民的戏份只有剧院看戏、调换礼物、以及雨中狂奔和最后的在一起,而这段的主要价值还是解开了影片的最大悬疑,即尚民是浚河的儿子,在经历了上代人的爱情悲剧后,他们的下一代在冥冥中走到了一起。
一部电影可以有多美,看看原来爱有天意就知道了,主角、镜头、台词、配乐无一不美,郭在容导演表现手法细腻让这个故事更加动人。
经典台词:当阳光照在海面上,我思恋你。
当朦胧月色洒在泉水上,我思恋你。
张开眼睛,如果微风摇曳着窗外的树枝,那么你爱的人便也爱着你。
张开耳朵,如果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那么你爱的人便也爱着你。
看着窗外,要是看到树枝在风中飘动,那就是说,你爱的人也在爱着你。
张开你的耳朵,聆听你的心声,你就会听到,你爱的人也爱着你。
闭上眼睛,要是你在微笑着,那么,你爱的人也在爱着你
结尾谱写成一出互相成全互不耽误互为彼此牺牲的苦情大戏,看似经典,实则是煽情桥段反复堆叠逐渐失效致无用化。这配乐和歌曲的使用频率也跟国产片不分伯仲嘛。卡农是怎么用的?看看雷德福《普通人》结尾。PS.蓝光花絮里船上撒骨灰那段,翻船了......
假,煽情
我实在欣赏不来这种唯美的爱情片 一路做作到死去
让人感动的电影,拨动心房的音乐,很美,纯洁的爱情让人向往,用一天去爱上一个人,却要花一生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一直都是真心欣赏不来韩国的慢节奏电影,这个电影真是韩国慢节奏中的极品了,这不知道这样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的剧情用两个小时来演是有什么亮点,导致大家一直把它奉为催泪神作,还获得了那么高的影评,这剧情真心没啥啊,
说呢么我找不到哥哥。。。看到结局的我眼泪掉下来,但不是感动的哇,这个狗血的结局彻底毁了前面给我的感动。。。我又要打一星压压这不符合实际的评分了。。。为什么我已经没有被这种狗血情节打动的能力了,活该找不到哥哥。。。森森地觉得自己上当受骗,最后一刻才发现!!!!!刨去最后10分钟看吧。
真的还不错,满满的感动
看到男女主角被现实拆散的时候感觉不过如此,后来随着男主参军、负伤失明后还记着女主,主题瞬间升华,再加上后代们的情感互动,真是应了那句“爱有天意”。
孙艺珍是真好看啊。
看的我大冬天的想谈恋爱
一颗星给偶尔的几处搞笑梗,其余情节可以忽略……狗血啊!!!
不错,但是为什么不感动?
实在没什么亮点,又那么长…“我是唯一一个有伞却仍然淋雨的人吗?”
多数韩国电影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刚好”不及格。
太。。扯。。了。。不如让曹承佑也演儿子得了!!干吗总是闺女和麻麻一个样,儿纸和粑粑也可以的嘛!本来是抱着大哭一场的期待来的结果不断笑场。。。亲们说话动作能再快点儿么!!孙艺珍除了哭还是哭而且怎么变丑了o(╯□╰)o为了配乐和风景勉强两星好了。。。不是姐不欣赏纯情,实在太狗血。。。
哎,当年我看野蛮女友还哭得稀里哗啦的,现在看这个完全都没感觉了,只有不耐烦。我很认真地跟真哥讨论我是不是已经弯了?印象比较深的几个点:音乐超好听,雨中两次奔跑超浪漫,结尾男主角突然掏出爸爸当年的项链(其实我是女主角那一瞬间肯定觉得有点惊悚而不是觉得这是天意……)
尽管总觉得有些做作,但还是很可以在情人节看的。鬼屋那段尖叫我太喜欢了。
当阳光照在海面上,我想念你;当朦胧月色洒在泉水里,我想念你。 唯美的老套结局。哈哈。
什么东西哈刚。我真觉得挺无聊挺假的,浪费了我2小时和事先准备好的餐巾纸。
看完了我都忘了它叫什么了,还有那么多人看了直哭,简直了,难以理解。。。。。。我只能说我喜欢看结构紧凑,有逻辑性,不把观众当傻瓜的片子。就这么部片子,刚给阿凡达5分,这个就冲孙艺珍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