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爱在他乡
Gauguin - Voyage de Tahiti,高更:爱在他乡(台),Gauguin: Voyage to Tahiti
导演:爱德华·德吕克
主演:文森特·卡塞尔,图黑·亚当斯,马立克·兹迪,帕泰·海克帝尼,佩妮莱·卑尔根道夫,马克·巴贝,保罗·让森,塞德里克·埃克豪特,塞缪尔·朱义,斯卡利·德尔佩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波利尼西亚语年份:2017
简介:1891年,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在巴黎的艺术圈已小有名气,但为文明社会的虚伪与矫情感到厌烦。对于原始世界的渴望驱使他离开家中妻小,来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准备好为追寻已久的自然、野性、纯粹的生活与创作环境牺牲一切。忍受着经济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孤寂,高更走进丛林深处,认识了当地的毛利人,邂逅了原住民女孩德胡拉;一段..详细 >
浪漫至死,破碎的大溪地岛是多么的永恒😿
感动了,艺术是极主观的表达的所思所想,是存在过的痕迹,而这一切是需要积累和历练的,太美好了。可当生活被拍成电影,依旧会被骤然的疏离不知所措,书写不出时间
画是好画。风光是好风光。noanoa
外国的老艺术家也需要寻觅创作灵感。
不喜欢,虽然专注确实能提升自身的技艺,但是这种人... ...
类似无声片了。黑妹好看
观影中途我坐在黑暗中偷偷抹眼泪。电影结束回家的路上,男友问电影如何 我说就这样吧 摄影很棒 没敢告诉他这大概是17年第一部让我泪目的片子。人的脆弱,妒忌,不甘于平庸,在敏感的人面前被尤为放大,调侃段子从来都不是我的风格。
只看到了痛苦,没有看到画与美的由来
他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他的灵魂让他不得安宁,他不得不抛下一切,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他追求纯粹,追求自然,回归原始,不加矫饰,他想拨除现代社会的种种冗杂,种种规训,寻求内心的平静。但电影和文学一样,是一种再加工的艺术,大多数是解读或再阐释,难免带着创作者主观的臆测和想象,所以这部电影只能代表部分的高更,而不代表全部的高更。不过人类的独特性也在于,每个人眼里的高更都是不同的,每个人在了解艺术家时都会加上自己的解读和想象。我在电影里看到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真正跟随内心的人,是因为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到这样,即使穷困潦倒。
3/5 三星送给男主角的演技和大溪地的美景。剧情太垃圾,一个半小时就讲了自私自利冷血无情的废柴画家与法国前妻和异域情人的两段破碎的感情??画家的创作呢?心路历程呢?果然不能带入《月亮与六便士》否则会被气死。做过油画销售的经历告诉你除非有人对你的作品青眼有加愿意捧你否则就算你画了一辈子也还是默默无闻,何况你还是这样一个废柴渣男。
一部心酸的老艺术家婚恋史
想去大溪地
中规中矩
那种负重前行的紧绷感诠释得很好。
回到最原始的人性,才是最本质的艺术月亮与六便士,永远无法逃避的困境单单只是描绘了德胡拉作为高更塔希提上绘画创作的源泉,却丝毫没有体现出一个伟大的画家与卑微的职员、穷困的丈夫之间的冲突与割裂倘若只有月亮与原始主义的浪漫,又何来悲剧的壮美
对于历史真实已不再重要,差异无非故事的表现方式,“高更”的艺术话题性塑造同于梵高,追求画家内在的情绪是电影中心,也是最有难度方面,很难把男性情感处理与寄情于景相思于人同步,因此也是当前的女性故事更为流行的原因;
高更还搞囚禁爱啊
6/10 不如《永恒之门》来的感动;OST很好听
欧洲人就爱拍这种中老年糟老头和年轻姑娘的故事
看懂高更的天才与决绝,就能明白毛姆为何以他为蓝本来阐释对理想的残酷见解。无法遏制的冲动如愿带来丰沛的创作欲,也彻底重写了他的人生。所以让多数人望而却步的并非天才性的匮乏,而是缺少逃离安稳乏味跃入漂泊诗意的勇气。文森特骨子里骄傲的艺术感让表演本身无可挑剔,但角色超越时代的鲜明异质性被叙事的中庸和模糊的感情纠葛所遮蔽。虽说毛姆这种让其巅峰之作因烧毁而成谜的神来之笔无法拍进传记,可就算以原型而非文学为视角,人物刻画仍乏善可陈。好在对创作场景的还原很不错,或许美丽的塔希提真是他的前世故乡吧。